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屋面防水结构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8:37:28


一种屋面防水结构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建筑施工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屋面防水结构。

背景技术

屋面是建筑顶部的筑造构件,其主要具有对建筑顶部进行防护作用。

目前,相关技术公开一种屋面的防水结构,由下至上依次包括楼板基层、防水层、保护层和饰面层。楼板基层的周侧安装有围墙,楼板基层的周侧开设有排水槽。墙体开设有与排水槽连通的排水口。饰面层的顶侧由中部向四周逐渐降低呈倾斜设置。在下雨时,雨水经过饰面层的导向流入排水槽,之后雨水从排水口排出,从而降低雨水在屋面聚集后渗入屋面的情况出现,进而提高屋面的防水性能。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部分人可能会在屋面进行晾晒衣物、种植花草和聚餐等活动。在屋面进行活动时,一些垃圾会掉落在屋面而未清理。之后垃圾可能进入排水槽后堵塞排水口。在排水口堵塞后,若遇到雨天,雨水可能在屋面聚集。雨水聚集在屋面后渗入屋面,而防水层长期受到雨水的浸泡容易损坏,进而影响到屋面的防水性能。

发明内容

为了提高屋面的防水性能,本申请提供一种屋面防水结构。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屋面防水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屋面防水结构,包括楼板基层和安装于楼板基层的周侧的围墙,所述围墙开设有与第一排水槽连通的排水口,所述楼板基层的顶面沿周侧开设有第一排水槽,所述楼板基层的顶面开设有多个第二排水槽,所述第二排水槽的两端均与第一排水槽连通,所述楼板基层的顶面由下至上依次安装有防水层、保护层和饰面层,所述防水层和保护层贴合于第一排水槽的内壁和第二排水槽的内壁,所述饰面层开设有与第二排水槽连通的进水缝隙,所述进水缝隙的两内侧壁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二排水槽体两内侧壁之间的距离,所述饰面层的顶面沿周侧固定安装有遮挡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有垃圾落入屋面时,遮挡框对垃圾进行遮挡,从而降低垃圾落入第一排水槽内部后堵塞排水口的情况出现。同时进水缝隙阻挡体积大的垃圾,同时屋面上的雨水从进水缝隙流入第二排水槽,之后水从第二排水槽排入第一排水槽。第一排水槽内部的水从排水口排出,从降低雨水在屋面聚集的情况出现,进而提高屋面的防水性能。

可选的,所述第二排水槽内部设置有第一毛刷,所述第一毛刷安装有移动机构,所述移动机构用于带动毛刷沿第二排水槽的长度方向移动清理第二排水槽的内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移动机构带动第一毛刷在第二排水槽内部移动,第一毛刷清理第二排水槽内部的粉尘,从而有利于保持第二排水槽内部的整洁。同时第二排水槽内部的粉尘清理干净,从而降低粉尘在第二排水槽内部堆积后阻碍雨水从第二排水槽流入第一排水槽内部的情况出现,进而提高屋面的防水性能。

可选的,每一所述第二排水槽的内槽底由中部向两端逐渐降低呈倾斜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雨水在进入第二排水槽内部后,雨水受到第二排水槽的槽底的导向流入第一排出槽内部,从而有利于排出第二排水槽内部的水,进而减少雨水在第二排水槽内部的残留量。通过减少雨水在第二排水槽内部的残留量,从而降低雨水渗入屋面破坏防水层的情况出现,进而提高屋面的防水性能。

可选的,所述移动机构包括配重块、第一滑轮和吊绳,所述配重块的一侧与第一毛刷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滑轮固定安装于配重块的底侧,所述第一吊绳的一端与配重块的一侧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拉动吊绳,吊绳带动配重块沿第二排水槽的长度方向移动至第二排水槽的中部。之后松开吊绳,配重块受到重力的影响在第二排水槽内部滑移,从而方便清理第二排水槽内壁。

可选的,每一所述第二排水槽内部均设置有第二毛刷,所述第二排水槽的内底壁的中部固定安装有定滑轮,所述定滑轮位于第一毛刷和第二毛刷之间,所述第二毛刷远离定滑轮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箱体,所述箱体的底侧固定安装有第二滑轮,所述第一吊绳远离配重块的一端绕过定滑轮与箱体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下雨时,雨水从进水缝隙排入箱体内部,从而使箱体的重量增加。在箱体的重量大于配重块的重量时,箱体通过吊绳拉动配重块在第二排水槽内部移动,从而使第一毛刷和第二毛刷自动清理第二排水槽的内壁。在雨停后,箱体内部的水逐渐蒸发,或者手动排出箱体内部的水。之后配重块通过吊绳拉动箱体滑移,从而使第一毛刷和第二毛刷再次清理第二排水槽的内壁。

可选的,所述箱体远离定滑轮的一侧开设有排水孔,所述箱体远离定滑轮的一侧的内壁翻转连接有遮挡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需要排出箱体内部的水时,翻动遮挡板,从而打开排水孔,进而方便排出箱体内部的水。在需要箱体积蓄雨水时,翻动遮挡板,让遮挡板遮挡排水孔,从而方便箱体积蓄雨水。

可选的,所述第二排水槽的一端的内底壁固定安装有第一吸引板,所述第一吸引板位于箱体远离定滑轮的一侧,所述第一吸引板靠近定滑轮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磁吸杆,所述磁吸杆用于穿过排水孔顶起遮挡板,所述磁吸杆与遮挡板相互吸引。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箱体向第一吸引板移动时,磁吸杆插入排水孔内部。通过磁吸杆推动遮挡板,从而打开排水孔,进而实现箱体自动排水。在下雨量大时,箱体自动排水,从而方便第一毛刷和第二毛刷在第二排水槽内部反复移动进行清洁。

可选的,所述箱体靠近第一吸引板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一磁体,所述第一磁体用于与第一吸引板相互吸引。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磁吸杆需要推动遮挡板翻转打开排水孔时,第一磁体吸引箱体,从而加快箱体向第一吸引板移动的速度,进而方便磁吸杆推动遮挡板翻转打开排水孔。

可选的,所述第二排水槽的一端的内底壁固定安装有第二吸引板,所述第二吸引板位于配重块远离定滑轮的一侧,所述配重块远离定滑轮的一侧嵌设有第二磁体,所述第二磁体用于与第二吸引板相互吸引。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配重块向第二吸引板移动时,配重块通过第二磁体与第二吸引板相互吸引。之后箱体积蓄雨水的重量需要大于配重块的重量,还有第二磁体和第二吸引板相互吸引的磁力时,箱体才通过吊绳拉动配重块移动,从而有利于提高箱体移动时的速度,进而提高第一毛刷和第二毛刷的清洁效果。

可选的,所述饰面层的顶面以进水缝隙所在位置为最低处呈倾斜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雨水落在饰面层,雨水经过饰面层倾斜方向的导向流入进水缝隙,从而降低雨水在饰面层聚集的情况出现。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在有垃圾掉落在屋面时,遮挡块遮挡垃圾直接落入第一排水槽,同时垃圾的体积大于进水缝隙时无法进入第二排水槽,从而降低垃圾进入第一排水槽和第二排水槽后堵塞排水口的情况出现,进而有利于将屋面的水排出。通过及时排出屋面的雨水,从而降低雨水浸泡防水层后导致防水层损坏的情况出现,进而提高防水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在A处的放大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的饰面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楼板基层、防水层和保护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在A-A处的剖视图;

图7是图6在B处的放大图;

图8是图6在C处的放大图;

图9是图6在D处的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1、楼板基层;2、防水层;3、保护层;4、饰面层;5、围墙;6、第一排水槽;7、第二排水槽;8、排水口;9、遮挡框;10、进水缝隙;11、第一毛刷;12、第二毛刷;13、定滑轮;14、移动机构;141、配重块;142、第一滑轮;143、吊绳;15、箱体;16、第二滑轮;17、排水孔;18、遮挡板;19、第一磁体;20、第二磁体;21、第一吸引板;22、第二吸引板;23、磁吸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9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屋面防水结构。

参照图1、图2、图3,一种屋面防水结构,包括由下至上依次连接的楼板基层1、防水层2、保护层3和饰面层4。

参照图1、图2,楼板基层1的周侧固定安装有围墙5。楼板基层1的顶面沿周向开设有第一排水槽6,楼板基层1的顶面还开设有多个第二排水槽7。每个第二排水槽7互相平行。防水层2和保护层3贴合于第一排水槽6的内壁和第二排水槽7的内壁。围墙5开设有与第一排水槽6连通的排水口8。

饰面层4的顶面的周侧固定安装有遮挡框9,饰面层4的顶面开设有多个进水缝隙10。进水缝隙10与第二排水槽7一一对应,且进水缝隙10与第二排水槽7连通。进水缝隙10的两内侧壁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二排水槽7体两内侧壁之间的距离。

下雨时,雨水从饰面层4的进水缝隙10流入第二排水槽7体。之后第二排水槽7体内部的水排入第一排水槽6体,然后从排水口8排出。通过进水缝隙10、第一排水槽6体和第二排水槽7体排出屋面的雨水,从而降低雨水在屋面聚集的情况出现。通过降低雨水在屋面聚集的情况出现,从而减少雨水渗入屋面的量,进而降低防水层2受到雨水浸泡而损坏的情况出现。通过降低防水层2受到雨水浸泡而损坏的情况出现,从而提高屋面的防水性能。

通过遮挡框9遮挡垃圾进入第一排水槽6,进水缝隙10限制大体积垃圾进入第二排水槽7体,从而降低垃圾堵塞排水口8的情况出现,进而有利于保障屋面的排水效果。通过保障屋面的排水效果,从而提高屋面的防水性能。

参照图4,饰面层4的顶面以进水缝隙10所在位置为最低处呈倾斜设置。雨水落入饰面层4,在饰面层4倾斜方向的引导下流入进水缝隙10,从而方便排出饰面层4的雨水,进而提高屋面的防水性能。

参照图5、图6,第二排水槽7的内槽底由中部向两端逐渐降低呈倾斜设置,第二排水槽7的内部设置有第一毛刷11和第二毛刷12。第二排水槽7的内底壁的中部固定安装有定滑轮13。定滑轮13位于第一毛刷11和第二毛刷12之间。

参照图7、图8,第一毛刷11设置有移动机构14,移动机构14包括配重块141、第一滑轮142和吊绳143。配重块141固定安装于第一毛刷11远离定滑轮13的一侧,吊绳143的一端与配重块141靠近定滑轮13的一侧固定连接。第一滑轮142安装于配重块141的底侧。吊绳143远离配重块141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箱体15,箱体15靠近吊绳143的一侧与第二毛刷12远离定滑轮13的一侧固定连接。吊绳143绕设于定滑轮13。箱体15的底侧安装有第二滑轮16。

参照图8,箱体15远离定滑轮13的一侧开设有排水孔17,箱体15远离定滑轮13的一侧的内壁翻转连接有遮挡板18。翻转遮挡板18,在遮挡板18向上翻转时,排水孔17打开,从而方便箱体15将水排出。在遮挡板18向下翻转抵贴于箱体15的内壁时,排水孔17关闭,从而方便箱体15蓄水。

参照图8、图9,箱体15远离第二毛刷12的一侧嵌设有第一磁体19,第二排水槽7的一端的内底壁固定安装有第一吸引板21,第一吸引板21位于箱体15远离定滑轮13的一侧,第一吸引板21用于供第一磁体19相互吸引。第一吸引板21靠近定滑轮13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磁吸杆23,磁吸杆23用于穿过排水孔17顶起遮挡板18,且磁吸杆23与遮挡板18相互吸引。

参照图7,第二排水槽7的一端的内底壁固定安装有第二吸引板22,第二吸引板22位于配重块141远离定滑轮13的一侧。配重块141远离定滑轮13的一侧嵌设有第二磁体20,第二磁体20用于与第二吸引板22相互吸引。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屋面防水结构的实施原理为:在有垃圾落在屋面时,通过遮挡框9遮挡垃圾进入第一排水槽6,还有体积大的垃圾无法从进水缝隙10进入第二排水槽7内部,从而降低垃圾堵塞排水口8的情况出现。通过降低垃圾堵塞排水口8的情况出现,从而方便屋面上的雨水及时排出,进而降低雨水渗入屋面后浸泡防水层2的情况出现。通过降低雨水渗入屋面后浸泡防水层2的情况出现,从而有利于延缓防水层2老化的情况出现,进而提高屋面的防水性能。

同时在下雨时,部分雨水从进水缝隙10排入箱体15内部,从而使箱体15的重量逐渐增加。在箱体15内部的重量大于配重块141的重量和配重块141与第二吸引板22之间的吸引力时,箱体15通过吊绳143带动配重块141向第一吸引板21移动。在箱体15和配重块141移动时,第一毛刷11和第二毛刷12清理第二排水槽7的内壁,从而将第二排水槽7内部的粉尘刮落。通过清理第二排水槽7,从而降低粉尘聚集阻碍第二排水槽7内部的雨水进入第一排水槽6的情况出现,进而降低雨水渗入屋面后破坏防水层2的情况出现。同时通过第二吸引板22吸引第二磁体20,从而有利于加快箱体15带动配重块141时的移动速度,从而提高第一毛刷11和第二毛刷12对第二排水槽7内壁的清洁效果。

在箱体15抵贴与第一吸引板21时,第一吸引板21与第一磁体19相互吸引,从而方便磁吸杆23推动遮挡板18向上翻转。遮挡板18向上翻转,从而使排水孔17打开,箱体15内部的水从排水孔17排出,箱体15的重量逐渐减小。在箱体15的重量和第一吸引板21和第一磁体19之间的引力小于配重块141的重量时,配重块141通过吊绳143带动箱体15向第二吸引板22移动,从而使第一毛刷11和第二毛刷12再次清理第二槽体的内壁。通过在雨天时,第一毛刷11和第二毛刷12自动清理第二槽体内壁,从而降低粉尘在第二槽体内部堆积的情况出现。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分类

0612011563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