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植物干标本中分离病原细菌的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8:37:28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细菌分离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植物干标本中分离病原细菌的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细菌培养对疾病的诊断、预防、治疗和科学研究等多方面都 具有重要的作用,传染性疾病的病原学诊断需取患者体内细菌标本,进行细菌分离培养、鉴 定和药物敏感试验,这是诊断传染性疾病最可靠的依据,同时也可指导临床治疗用药;细菌 学研究研究细菌的生理、遗传变异、致病性、免疫性和耐药性等,均需人工培养细菌,人工培 养细菌还是人类发现尚不知道的新病原菌的先决条件之一。

现在一般的分离培养方法是用手工将样本进行必要的前处理后,用接种器将其划线接种到几块培养皿上进行分离培养,以便获得细菌菌落,进一步做细菌的鉴定与药物敏感检测,需要经过多个步骤才能够对不同大小的细菌进行分离,分离过程需要经过多个步骤进行,分离的效率非常低吗,满足不了实验室的需求,操作存在相当多的人为因素的影响,很难进行规范化和标准化操作,同一个样本因操作人员不同,培养结果会有相当大的差异,从而影响分离培养的质量,再者,手工分离培养由于过程繁琐,前期处理耗费时间,工作量大且不利于样本的随到随作,延误良好的培养时机,这也将影响分离培养的质量,因此需要够对不同大小的细菌进行快速逐级分离的装置。

基于此,本发明设计了一种植物干标本中分离病原细菌的装置及其使用方法,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植物干标本中分离病原细菌的装置及其使用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植物干标本中分离病原细菌的装置,包括盛放桶,所述盛放桶下方设置有支架,所述盛放桶内部设置有旋转叶片,所述盛放桶外部固定连接有若干个呈圆周阵列分布的固定框,若干个所述固定框以盛放桶的中心点为中心逆时针等距离布置,若干个所述固定框均与盛放桶的内部连通,若干个所述固定框内部均滑动连接有用于盛放细菌的收集盒,所述收集盒底部与固定框底部分别开设有第一出口和第二出口,所述第二出口下方均设置有培养皿;所述收集盒固定连接有用于其复位的第一弹簧,若干个所述收集盒顶部均固定连接有限流筒,所述限流筒顶部转动连接有过滤筒,所述限流筒用于防止细菌从过滤筒内部流出;

若干个所述过滤筒的过滤口大小均不相同且其以第一个过滤筒的过滤口为基础逐渐增大;第一个所述限流筒为实体筒体,若干个所述限流筒以第二个为基础均开设有过滤孔且每一个所述过滤孔的大小均与前一个过滤筒的过滤口大小相同;若干个所述限流筒内均设置有收集组,所述收集组用于对进入滤筒内部细菌进行收集,所述收集组的下方设置有密封组;所述密封组用于对收集盒进行密封且在收集组将收集完成的细菌放入收集盒时解除对收集盒的密封;所述盛放桶下方设置有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旋转叶片对盛放桶内部的培养液进行搅拌、并且将若干个收集盒逐个推入盛放桶内部对培养液之中不同大小的细菌进行逐级分离。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电机、齿牙圈和L型杆;所述电机通过固定杆与支架固定连接,所述电机输出轴穿过盛放桶与旋转叶片固定连接,所述齿牙圈与支架转动连接,所述齿牙圈啮合有齿轮,所述齿轮固定连接有第一皮带轮,所述第一皮带轮与支架转动连接,所述电机输出轴固定连接有第二皮带轮,所述第一皮带轮与第二皮带轮通过皮带传动连接;

所述L型杆滑动连接在支架外侧壁,所述L型杆固定连接有抵制片,所述抵制片开设有倾斜面,所述抵制片滑动连接有楔形块;所述楔形块固定连接有用于其复位的第二弹簧,所述楔形块底部固定连接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倾斜设置,所述滑槽滑动连接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顶部转动连接有转动件,所述转动件顶部滑动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转动连接有固定片,所述固定片固定连接在抵制片底部,所述固定片滑动连接有第一触碰杆和第二触碰杆,所述第一触碰杆和第二触碰杆位于连接杆的转动轴的两侧;所述连接杆下方设置有推块,所述推块位于第一触碰杆和第二触碰杆中间位置,所述推块固定连接在齿牙圈顶部。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收集组包括若干个扇片和往复丝杆,若干个所述扇片固定连接在过滤筒外部,所述往复丝杆与过滤筒固定连接,所述往复丝杆底部位于限流筒内部,所述往复丝杆螺纹连接有收集管,所述收集管与限流筒滑动连接,所述收集管滑动连接有挡片。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密封组包括密封片,所述密封片与限流筒滑动连接;所述密封片固定连接有用于其复位的第三弹簧。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密封片呈圆锥状。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支架固定连接有与固定框一一对应的放置架;所述放置架位于固定框下方且其尾端均固定连接在盛放桶底部,所述放置架用于放置培养皿。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支架呈环形。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支架底端固定连接有防滑垫。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皮带为齿牙皮带。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支架开设有环形槽,所述L型杆与环形槽滑动连接。

一种植物干标本中分离病原细菌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通过驱动组件带动若干个不同大小过滤口的过滤筒和不同大小过滤孔的限流筒逐个对培养液之中的细菌进行筛分与过滤实现对细菌的逐级过滤;

步骤二:通过收集组对过滤筒和限流筒过滤后的细菌进行收集;

步骤三:收集组将细菌收集完成后通过密封组排出到收集盒之中进行多次收集后的排放;

步骤四:通过抵制片和楔形块将收集盒向盛放桶内部推动,并且在推块转动一周的时间内使收集盒在盛放桶之中停留。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驱动组件工作时通过不同的过滤筒和限流筒能够对培养液之中不同大小的细菌进行重复不断地筛分,使得每一个过滤筒只能对细菌大小接近相同的进行过滤,实现细菌的逐级分离,在过滤之后通过收集组和密封组将收集完成的细菌排放到收集盒之中,而后在排放到培养皿之中,不需要人工参与即可进行自动地收集和分离,简化了细菌分离的步骤,并且通过此方式分离能够提高细菌分离的标准化,培养液在快速转动的途中与过滤筒接触能够提高细菌分离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盛放桶的内部图;

图3为本发明支架和齿轮的结构图;

图4为本发明第一触碰杆和第二触碰杆的结构图;

图5为本发明转动件与连接杆的位置关系图;

图6为本发明收集盒与过滤筒的位置关系图;

图7为本发明收集盒与过滤筒的剖视图;

图8为本发明限流筒的剖视图;

图9为本发明过滤管的剖视图;

图10为本发明筒体与生物过滤膜的结构图;

图11为本发明的流程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盛放桶;2、旋转叶片;3、固定框;4、收集盒;5、限流筒;6、过滤筒;7、支架;8、第一出口;9、第二出口;10、电机;11、固定杆;12、齿牙圈;13、齿轮;14、第一皮带轮;15、第二皮带轮;16、皮带;17、L型杆;18、抵制片;19、楔形块;20、第二弹簧;21、限位杆;22、连接件;23、连接杆;24、固定片;25、第一触碰杆;26、第二触碰杆;27、推块;28、扇片;29、往复丝杆;30、收集管;31、挡片;32、密封片;33、第三弹簧;34、放置架;35、防滑垫;36、环形槽;37、第一弹簧;38、滑槽;39、转动件;40、筒体;41、生物过滤膜。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11,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植物干标本中分离病原细菌的装置,包括盛放桶1,所述盛放桶1下方设置有支架7,所述盛放桶1内部设置有旋转叶片2,所述盛放桶1外部固定连接有若干个固定框3,若干个所述固定框3以盛放桶1的中心点为中心逆时针等距离布置,若干个所述固定框3均与盛放桶1的内部连通,若干个所述固定框3内部均滑动连接有用于盛放细菌的收集盒4,所述收集盒4底部与固定框3底部分别开设有第一出口8和第二出口9,所述第二出口9下方均设置有培养皿;所述收集盒4固定连接有用于其复位的第一弹簧37,若干个所述收集盒4顶部均固定连接有限流筒5,所述限流筒5顶部转动连接有过滤筒6,所述限流筒5用于防止细菌从过滤筒6内部流出;

若干个所述过滤筒6的过滤口大小均不相同且其以第一个过滤筒6的过滤口为基础逐渐增大;第一个所述限流筒5为实体筒体,若干个所述限流筒5以第二个为基础均开设有过滤孔且每一个所述过滤孔的大小均与前一个过滤筒6的过滤口大小相同;若干个所述限流筒5内均设置有收集组,所述收集组用于对进入过滤筒6内部细菌进行收集,所述收集组的下方设置有密封组;所述密封组用于对收集盒4进行密封且在收集组将收集完成的细菌放入收集盒4时解除对收集盒4的密封;所述盛放桶1下方设置有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旋转叶片2对盛放桶1内部的培养液进行搅拌、并且将若干个收集盒4逐个推入盛放桶1内部对培养液之中不同大小的细菌进行逐级分离。

上述方案在投入实际使用时,过滤筒6和限流筒5均由筒体40和生物过滤膜41组成,所述筒体40为镂空状的,生物过滤膜41通过防水胶带等方式与筒体40进行粘接,方便生物过滤42膜的更换与拆卸,通过支架7对盛放桶1进行支撑,把细菌培养液倒入到盛放桶1内部,然后启动驱动组件,驱动组件工作时会带动旋转叶片2在盛放桶1内部旋转,旋转叶片2转动时会将培养液形成旋涡状,使培养液沿着盛放桶1的内壁转动,并且驱动组件还会挤压第一个收集盒4,使得第一个收集盒4能够在盛放桶1内部停留一段时间,第一个收集盒4进入到盛放桶1内部后,旋涡状转动的培养液会不断的冲刷过滤筒6,通过过滤筒6能够将较大的细菌阻拦在过滤筒6外部,使较小的细菌进入到过滤筒6内部,因第一个限流筒5为实体,在限流筒5的作用下能够对进入到过滤筒6内部的较小细菌进行限制,防止较小的细菌在从过滤筒6内部跟随培养液的转动而流出,使得绝大多数较小的能够留在限流筒5内部;在第一个过滤筒6对培养液进行过滤的这一段时间,收集组会对限流筒5内部停留的较小的细菌进行多次收集,每一次收集组对限流筒5内部的细菌收集后会都沿着限流筒5下降,每一次收集组下降限流筒5到最下方时密封组都会解除对收集盒4的密封,使收集组收集的较小细菌排放到收集盒4之中;

第一个收集盒4在盛放桶1内部停留的这段时间过滤筒6会不断地对培养液之中较小的细菌进行过滤,在过滤筒6对细菌进行顾虑的这段时间收集组会不断地对过滤筒6过滤的细菌进行收集,然后使收集完成的较小细菌排放到收集盒4之中;

第一个收集盒4在盛放桶1内部停留的这段时间结束后,驱动组件会挤压第二个收集盒4,使得第二个收集盒4也能够在盛放桶1内部停留一段时间,驱动组件将第二个收集盒4向盛放桶1内部挤压时,上一个收集盒4则会在第一弹簧37的作用下自动复位从盛放桶1内部复位到初始位置,使得第一个过滤筒6停止对细菌的过滤,第一个收集盒4复位后第一出口8和第二出口9重合,此时第一个收集盒4收集到的细菌通过第一出口8和第二出口9排出到固定框3下方的培养皿之中;因第二个过滤筒6的过滤口大于上一个过滤筒6的过滤口,当第二个收集盒4进入到盛放桶1内部时,第二个收集盒4上方的过滤筒6会对比第一次过滤筒6过滤的稍大的细菌进行过滤,且第二个限流筒5开设有过滤孔,第二个限流筒5开设的过滤孔与上一个过滤筒6的过滤口相同;第二个过滤筒6将大于其过滤口的细菌阻拦在外部、小于和等于其过滤口的细菌进入到限流筒5的内部,而比第二个限流筒5过滤孔小的细菌则会从限流筒5内部流出,使得第二个限流筒5内部只能留下一些大小接近相同的细菌,而收集组与密封组则会将这些大小接近相同的细菌收集到第二个收集盒4之中;

通过第二个限流筒5开设的过滤孔能够将小于第二个过滤筒6过滤口的细菌自动排出,只留下那些大小接近相同且大于第一个过滤筒6过滤的细菌,提高了细菌分离的标准化和分离的效率。

第二个收集盒4在盛放桶1内部停留的这段时间结束后,驱动组件会挤压第三个收集盒4,使得第三个收集盒4也能够在盛放桶1内部停留一段时间.......(同上述步骤相同)。

通过不同的过滤筒6和限流筒5能够对培养液之中不同大小的细菌进行重复不断地筛分,使得每一个过滤筒6只能对细菌大小接近相同的进行过滤,实现细菌的逐级分离,在过滤之后通过收集组和密封组将收集完成的细菌排放到收集盒4之中,而后在排放到培养皿之中,不需要人工参与即可进行自动地收集和分离,简化了细菌分离的步骤,并且通过此方式分离能够提高细菌分离的标准化,培养液在快速转动的途中与过滤筒6接触能够提高细菌分离的效率。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电机10、齿牙圈12和L型杆17;所述电机10通过固定杆11与支架7固定连接,所述电机10输出轴穿过盛放桶1与旋转叶片2固定连接,所述齿牙圈12与支架7转动连接,所述齿牙圈12啮合有齿轮13,所述齿轮13固定连接有第一皮带轮14,所述第一皮带轮14与支架7转动连接,所述电机10输出轴固定连接有第二皮带轮15,所述第一皮带轮14与第二皮带轮15通过皮带16传动连接;

所述L型杆17滑动连接在支架7外侧壁,所述L型杆17固定连接有抵制片18,所述抵制片18开设有倾斜面,所述抵制片18滑动连接有楔形块19;所述楔形块19固定连接有用于其复位的第二弹簧20,所述楔形块19底部固定连接有限位杆21,所述限位杆21开设有滑槽38,所述滑槽38倾斜设置,所述滑槽38滑动连接有连接件22,所述连接件22顶部转动连接有转动件39,所述转动件39顶部滑动连接有连接杆23,所述连接杆23转动连接有固定片24,所述固定片24固定连接在抵制片18底部,所述固定片24滑动连接有第一触碰杆25和第二触碰杆26,所述第一触碰杆25和第二触碰杆26位于连接杆23的转动轴的两侧;所述连接杆23下方设置有推块27,所述推块27位于第一触碰杆25和第二触碰杆26中间位置,所述推块27固定连接在齿牙圈12顶部。

上述驱动组件在工作时,启动电机10,电机10输出轴带动旋转叶片2对盛放桶1之中的培养液进行搅拌,电机10转动时带动第二皮带轮15转动,第二皮带轮15转动时通过皮带16带动第一皮带轮14和齿轮13转动,齿轮13转动时带动齿牙圈12在支架7顶部转动,齿牙圈12转动时会带动推块27转动,推块27转动时会推动第一触碰杆25使得L型杆17与抵制片18绕支架7滑动,L型杆17绕支架7滑动时抵制片18会与收集盒4外部接触,抵制片18转动时收集盒4的端部会沿着开设的倾斜面逐渐上升从而将收集盒4向内推动;

收集盒4进入到盛放桶1内部时,抵制片18的平面与收集盒4的端部接触,但此时L型杆17与抵制片18是继续转动的,随着抵制片18与L型杆17继续转动,收集盒4的端部会挤压楔形块19,楔形块19受到挤压时会压缩第二弹簧20,楔形块19受到挤压会带动限位杆21向远离收集盒4的方向移动,限位杆21移动时连接件22在滑槽38之中滑动,并且连接件22滑动时会带动连接杆23转动,连接杆23转动时转动件39沿着连接杆23转动,连接杆23转动时会带动第一触碰杆25沿着固定片24滑动上升、第二触碰杆26沿着固定片24滑动下降;第一触碰杆25上升后会与推块27脱离,此时齿牙圈12会带动推块27转动,使得L型杆17与抵制片18在这一位置停留,从而使收集盒4能够在盛放桶1之中停留一段时间,然后通过过滤筒6和限流筒5对培养液之中的细菌进行筛分,直到齿牙圈12带动推块27转动一周后,推块27会与第二触碰杆26接触并且通过第二触碰杆26推动L型杆17和抵制片18转动,随着抵制片18和L型杆17的转动,楔形块19会与收集盒4外端脱离,在第一弹簧37的作用下收集盒4会自动复位,第二弹簧20也会带动楔形块19复位,楔形块19复位后连接杆23复位,从而使第一触碰杆25处于低位、第二触碰杆26处于高位;

第二触碰杆26处于高位后会推块27会越过第二触碰杆26,继续推动第一触碰杆25,从而通过第一触碰杆25带动L型杆17和抵制片18绕支架7转动,L型杆17和抵制片18绕支架7转动后会与下一个收集盒4接触,并且将下一个收集盒4向盛放桶1内部推动,使得下一个过滤筒6能够对培养液之中的细菌进行过滤,直到齿牙圈12再次转动一周推动下一个收集盒4,从而使每一个收集盒4都能够在盛放桶1内部停留一段时间,使得不同的过滤筒6逐个对培养液之中的细菌进行分离,提高了细菌分离的自动化和分离的效率。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收集组包括若干个扇片28和往复丝杆29,若干个所述扇片28固定连接在过滤筒6外部,所述往复丝杆29与过滤筒6固定连接,所述往复丝杆29底部位于限流筒5内部,所述往复丝杆29螺纹连接有收集管30,所述收集管30与限流筒5滑动连接,所述收集管30滑动连接有挡片31。

上述收集组在工作时,收集盒4进入到盛放桶1内部后,因培养液处于转动状态,培养液会通过若干个扇片28带动过滤筒6转动,过滤筒6转动时带动往复丝杆29转动,往复丝杆29会带动收集管30往复升降,当往复丝杆29下降时,挡片31在水流的抬升下会向上滑动,从而对收集管30顶部进行密封,收集管30在下降时会带动限流筒5之中的细菌向下移动,当收集管30下降到最低处时,密封组会解除对收集盒4的密封,从而使收集管30之中的细菌进入到收集盒4之中;当收集管30上升时,挡片31会向下滑动,限流筒5之中的细菌则会进入到收集管30的下方,当收集管30再次下降时再次将限流筒5之中的细菌进行收集,然后再次排放到收集盒4之中,当收集盒4复位时,第一出口8和第二出口9重合,从而使收集盒4之中收集到的细菌流入到培养皿之中。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密封组包括密封片32,所述密封片32与限流筒5滑动连接;所述密封片32固定连接有用于其复位的第三弹簧33。

上述密封组在工作时,当收集管30下降到最低处时,收集管30的底部会下压密封片32到收集盒4内部,密封片下降时密封片32会压缩第三弹簧33,密封片32下降到收集盒4内部时会接触对收集盒4的密封,从而使收集管30收集到的细菌和少量的培养液直接排出到收集盒4之中当收集管30上升时,第三弹簧33带动密封片32复位继续对收集盒4进行密封。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密封片32呈圆锥状。

上述方案在工作时,因密封片32呈锥形,当密封片32进入到收集盒4内部时,收集管30收集到的细菌会沿着密封片32顺势下降,防止过多的细菌在密封片32之上无法排出。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支架7固定连接有与固定框3一一对应的放置架34;所述放置架34位于固定框3下方且其尾端均固定连接在盛放桶1底部,所述放置架34用于放置培养皿。

上述方案在工作时,通过放置架34能够对培养皿进行放置,方便取拿,并且还能够对电机10进行支撑。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支架7呈环形。

上述方案在工作时,支架7呈环形,方便齿牙圈12在支架7的顶部滑动。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支架7底端固定连接有防滑垫35。

上述方案在工作时,通过防滑垫35能够增加支架7的稳固性。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皮带16为齿牙皮带。

上述方案在工作时,齿牙皮带的摩擦力较大,确保第二皮带轮15和第一皮带轮14能够通过皮带16带动,不会出现滑动的现象。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支架7开设有环形槽36,所述L型杆17与环形槽36滑动连接。

上述方案在工作时,L型杆17沿着环形槽36滑动时,通过环形槽36能够对L型杆17进行限位。

一种植物干标本中分离病原细菌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通过驱动组件带动若干个不同大小过滤口的过滤筒6和不同大小过滤孔的限流筒5逐个对培养液之中的细菌进行筛分与过滤实现对细菌的逐级过滤;

步骤二:通过收集组对过滤筒6和限流筒5过滤后的细菌进行收集;

步骤三:收集组将细菌收集完成后通过密封组排出到收集盒4之中进行多次收集后的排放;

步骤四:通过抵制片18和楔形块19将收集盒4向盛放桶1内部推动,并且在推块27转动一周的时间内使收集盒4在盛放桶1之中停留。

工作原理:通过支架7对盛放桶1进行支撑,把细菌培养液倒入到盛放桶1内部,然后启动驱动组件,驱动组件工作时会带动旋转叶片2在盛放桶1内部旋转,旋转叶片2转动时会将培养液形成旋涡状,使培养液沿着盛放桶1的内壁转动,并且驱动组件还会挤压第一个收集盒4,使得第一个收集盒4能够在盛放桶1内部停留一段时间,第一个收集盒4进入到盛放桶1内部后,旋涡状转动的培养液会不断的冲刷过滤筒6,通过过滤筒6能够将较大的细菌阻拦在过滤筒6外部,使较小的细菌进入到过滤筒6内部,因第一个限流筒5为实体,在限流筒5的作用下能够对进入到过滤筒6内部的较小细菌进行限制,防止较小的细菌在从过滤筒6内部跟随培养液的转动而流出,使得绝大多数较小的能够留在限流筒5内部;在第一个过滤筒6对培养液进行过滤的这一段时间,收集组会对限流筒5内部停留的较小的细菌进行多次收集,每一次收集组对限流筒5内部的细菌收集后会都沿着限流筒5下降,每一次收集组下降限流筒5到最下方时密封组都会解除对收集盒4的密封,使收集组收集的较小细菌排放到收集盒4之中;

第一个收集盒4在盛放桶1内部停留的这段时间过滤筒6会不断地对培养液之中较小的细菌进行过滤,在过滤筒6对细菌进行顾虑的这段时间收集组会不断地对过滤筒6过滤的细菌进行收集,然后使收集完成的较小细菌排放到收集盒4之中;

第一个收集盒4在盛放桶1内部停留的这段时间结束后,驱动组件会挤压第二个收集盒4,使得第二个收集盒4也能够在盛放桶1内部停留一段时间,驱动组件将第二个收集盒4向盛放桶1内部挤压时,上一个收集盒4则会在第一弹簧37的作用下自动复位从盛放桶1内部复位到初始位置,使得第一个过滤筒6停止对细菌的过滤,第一个收集盒4复位后第一出口8和第二出口9重合,此时第一个收集盒4收集到的细菌通过第一出口8和第二出口9排出到固定框3下方的培养皿之中;因第二个过滤筒6的过滤口大于上一个过滤筒6的过滤口,当第二个收集盒4进入到盛放桶1内部时,第二个收集盒4上方的过滤筒6会对比第一次过滤筒6过滤的稍大的细菌进行过滤,且第二个限流筒5开设有过滤孔,第二个限流筒5开设的过滤孔与上一个过滤筒6的过滤口相同;第二个过滤筒6将大于其过滤口的细菌阻拦在外部、小于和等于其过滤口的细菌进入到限流筒5的内部,而比第二个限流筒5过滤孔小的细菌则会从限流筒5内部流出,使得第二个限流筒5内部只能留下一些大小接近相同的细菌,而收集组与密封组则会将这些大小接近相同的细菌收集到第二个收集盒4之中;

通过第二个限流筒5开设的过滤孔能够将小于第二个过滤筒6过滤口的细菌自动排出,只留下那些大小接近相同且大于第一个过滤筒6过滤的细菌,提高了细菌分离的标准化和分离的效率。

第二个收集盒4在盛放桶1内部停留的这段时间结束后,驱动组件会挤压第三个收集盒4,使得第三个收集盒4也能够在盛放桶1内部停留一段时间.......(同上述步骤相同)。

通过不同的过滤筒6和限流筒5能够对培养液之中不同大小的细菌进行重复不断地筛分,使得每一个过滤筒6只能对细菌大小接近相同的进行过滤,实现细菌的逐级分离,在过滤之后通过收集组和密封组将收集完成的细菌排放到收集盒4之中,而后在排放到培养皿之中,不需要人工参与即可进行自动地收集和分离,简化了细菌分离的步骤,并且通过此方式分离能够提高细菌分离的标准化,培养液在快速转动的途中与过滤筒6接触能够提高细菌分离的效率。

技术分类

061201156375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