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冷连轧机弯辊的手动调整方法、装置及设备

文献发布时间:2024-04-18 19:54:45


冷连轧机弯辊的手动调整方法、装置及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冷连轧机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冷连轧机弯辊的手动调整方法、装置及设备。

背景技术

解决和梳理生产中的技术难题,同时稳定产品质量,是现代冷连轧机生产工艺的重点。而通过精准的操作手法,增加冷连轧机组生产效率变得非常的重要。

在冷连轧机生产过程中,调整液压弯辊的操作十分普遍,属于重点控制调整。目前操作人员都是常规性的随意操作,不精确,目的性不强,手指和意识配合不紧密。在实际高速轧制中,调整不良可造成米数较长的“问题带钢”,还有可能扩大成操作事故。因此,增强手动调整的目的性是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冷连轧机弯辊的手动调整方法、装置及设备,解决了增强手动调整的目的性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冷连轧机弯辊的手动调整方法,所述冷连轧机包括多个机架和监视器,每个机架包括该机架对应的弯辊,所述弯辊包括工作辊弯辊和中间辊弯辊,所述方法包括:获取监视器的第一板形判断结果,获取界面参数,所述界面参数包括每个工作辊弯辊和中间辊弯辊的弯辊力的设定值和实际值;基于所述第一板形判断结果,得到弯辊的板形调整方案;基于所述界面参数,得到弯辊的参数调整方案;根据弯辊调整效果,将所述板形调整方案和所述参数调整方案重新组合,得到效果调整方案;根据手部操作特点,为所述效果调整方案中的每个方案选择调整动作,得到手动调整方案。

结合本发明的第一方面,在一些实施方式下,所述基于所述界面参数,得到弯辊的参数调整方案,包括:基于所述界面参数,得到参数偏差值,所述参数偏差值包括每个工作辊弯辊和中间辊弯辊的弯辊力的实际值和设定值的偏差;根据参数偏差的大小划分所述参数偏差值,得到弯辊的参数调整方案。

结合本发明的第一方面,在一些实施方式下,所述根据参数偏差的大小划分所述参数偏差值,得到弯辊的参数调整方案,包括:在所述参数偏差值中,将参数偏差的大小处于预设的第一工作辊偏差范围内对应的工作辊弯辊力划分为不调整子方案;在所述参数偏差值中,将参数偏差的大小处于预设的第一中间辊偏差范围内对应的中间辊弯辊力划分为所述不调整子方案;在所述参数偏差值中,将参数偏差的大小处于预设的第二工作辊偏差范围内对应的工作辊弯辊力划分为微调整子方案;在所述参数偏差值中,将参数偏差的大小处于预设的第二中间辊偏差范围内对应的中间辊弯辊力划分为所述微调整子方案;在所述参数偏差值中,将参数偏差的大小处于预设的第三工作辊偏差范围内对应的工作辊弯辊力划分为持续调整子方案;在所述参数偏差值中,将参数偏差的大小处于预设的第三中间辊偏差范围内对应的中间辊弯辊力划分为所述持续调整子方案;将所述不调整子方案、所述微调整子方案以及所述持续调整子方案合并为所述参数调整方案。

结合本发明的第一方面,在一些实施方式下,所述根据弯辊调整效果,将所述板形调整方案和所述参数调整方案重新组合,得到效果调整方案,包括:将弯辊调整效果为解决一个机架的一个弯辊参数问题的方案划分为第一效果子方案;将弯辊调整效果为解决一个机架的板形和参数问题的方案划分为第二效果子方案;将弯辊调整效果为解决相邻机架的参数问题的方案划分为第三效果子方案;将所述第一效果子方案、所述第二效果子方案和所述第三效果子方案合并为所述效果调整方案。

结合本发明的第一方面,在一些实施方式下,所述根据手部操作特点,为所述效果调整方案中的每个方案选择调整动作,得到手动调整方案,包括:将所述效果调整方案中手部操作特点为单手调整一个机架的一个弯辊的方案划分为第一手动子方案;将所述效果调整方案中手部操作特点为单手调整同向弯辊的方案划分为第二手动子方案;将所述效果调整方案中手部操作特点为单手调整交叉弯辊的方案划分为第三手动子方案;将所述效果调整方案中手部操作特点为单手调整相邻机架的弯辊的方案划分为第四手动子方案;将所述第一手动子方案、所述第二手动子方案、所述第三手动子方案和所述第四手动子方案合并为所述手动调整方案。

结合本发明的第一方面,在一些实施方式下,所述基于所述第一板形判断结果,得到弯辊的板形调整方案,包括:如果所述第一板形判断结果为该机架的板形为双边浪,调大所述该机架的工作辊弯辊和中间辊弯辊的弯辊力;如果所述第一板形判断结果为该机架的板形为中浪,调小所述该机架的工作辊弯辊和中间辊弯辊的弯辊力。

结合本发明的第一方面,在一些实施方式下,在所述得到手动调整方案之后,还包括:基于所述手动调整方案,对所述多个机架中每个机架的工作辊弯辊和中间辊弯辊进行调整;获取所述监视器的第二板形判断结果;如果所述第二板形判断结果存在双边浪或者中浪,基于所述第二板形判断结果,调整板形问题。

结合本发明的第一方面,在一些实施方式下,包括:将板形正常的最后一个机架的工作辊弯辊力和中间辊弯辊力划分为不调整子方案;将板形恢复正常的机架出口对应的工作辊弯辊力和中间辊弯辊力划分为不调整子方案。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冷连轧机弯辊的手动调整装置,所述冷连轧机包括多个机架和监视器,每个机架包括该机架对应的弯辊,所述弯辊包括工作辊弯辊和中间辊弯辊,所述装置包括: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监视器的第一板形判断结果,获取界面参数,所述界面参数包括每个工作辊弯辊和中间辊弯辊的弯辊力的设定值和实际值;第一方案生成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第一板形判断结果,得到弯辊的板形调整方案;第二方案生成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界面参数,得到弯辊的参数调整方案;方案组合单元,用于根据弯辊调整效果,将所述板形调整方案和所述参数调整方案重新组合,得到效果调整方案;手动方案生成单元,用于根据手部操作特点,为所述效果调整方案中的每个方案选择调整动作,得到手动调整方案。

第三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所述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个或者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或者优点: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获取监视器的第一板形判断结果,获取界面参数;基于第一板形判断结果,得到弯辊的板形调整方案;基于界面参数,得到弯辊的参数调整方案;根据弯辊调整效果,将板形调整方案和参数调整方案重新组合,得到效果调整方案;根据手部操作特点,为效果调整方案中的每个方案选择调整动作,得到手动调整方案。通过实际生产的操作经验的沉淀,结合弯辊调整效果和手部操作特点进行分类归纳,总结出弯辊调整的手动调整方向,最终解决板形问题和弯辊力参数问题,因此,解决了增强手动调整的目的性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每个机架的工作辊弯辊操作棒和中间辊弯辊操作棒的相对位置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冷连轧机弯辊的手动调整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双边浪和中浪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调大弯辊力和调小弯辊力的原理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冷连轧机弯辊的手动调整装置的功能模块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冷连轧机弯辊的手动调整方法,冷连轧机包括多个机架和监视器,每个机架包括该机架对应的弯辊,弯辊包括工作辊弯辊和中间辊弯辊,下面所有实施例中的冷连轧机都以首钢冷轧1850全连续五机架六辊CVC轧机为举例对象,并且该冷连轧机包括5个机架,分别为S1机架、S2机架、S3机架、S4机架和S5机架,每个机架的工作辊弯辊操作棒和中间辊弯辊操作棒的相对位置参考图1所示。

参考图2所示,冷连轧机弯辊的手动调整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201:获取监视器的第一板形判断结果,获取界面参数,界面参数包括每个工作辊弯辊和中间辊弯辊的弯辊力的设定值和实际值。

需要说明的是,板形是指冷连轧机生产的带钢板形,第一板形判断结果可能是双边浪、中浪或者正常,双边浪和中浪的形状可以参考图3所示,第一板形判断结果正常是指不存在双边浪或者中浪。

参考表1所示,冷连轧机包括5个机架,界面参数包括S1~S5机架对应的工作辊弯辊和中间辊弯辊的弯辊力的设定值和实际值,比如,界面参数包括S1机架的工作辊弯辊的弯辊力的设定值23%,以及S2机架的中间辊弯辊的弯辊力的实际值33%。

需要说明的是,在冷连轧机对当前轧制卷进行预设定后,给出弯辊力的设定值,由于设备能力、钢种规格、轧制条件无法达到预设定参数时,所以弯辊力的设定值和实际值不相同,此时需要手动调节。

表1:

参考图1所示,操控中间辊弯辊操作棒向上可以调大弯辊力,操控中间辊弯辊操作棒向下可以调小弯辊力,操控工作辊弯辊操作棒向上可以调大弯辊力,操控工作辊弯辊操作棒向下可以调小弯辊力。

需要说明的是,参考图4所示,弯辊的内部结构包括上辊和下辊,通过控制上辊和下辊的位置运动实现调小弯辊力和调大弯辊力的功能,表1中的工作辊弯辊和中间辊弯辊的弯辊力使用百分号来表示,这是通过上辊和下辊的相对位置来表示弯辊力大小的一种方法。另外,假设本发明中所有实施例的冷连轧机的工作辊弯辊的弯辊力调整范围是-40%~+100%,中间辊弯辊的弯辊力调整范围是-60%~+100%,数字表示力的相对大小,正负号表示力的方向。

S202:基于第一板形判断结果,得到弯辊的板形调整方案。

可以理解的是,基于第一板形判断结果,得到弯辊的板形调整方案,包括以下三种可能性:

第一种,如果第一板形判断结果为该机架的板形为双边浪,调大该机架的工作辊弯辊和中间辊弯辊的弯辊力。参考表2和表3所示,S4机架出口和S5机架出口的板形为双边浪,则板形调整方案为多次微调整S4机架和S5机架的弯辊,即多次调整S4机架的工作辊弯辊力微增加和中间辊弯辊力微增加,以及S5机架的工作辊弯辊力微增加和中间辊弯辊力微增加,消除板形缺陷后,后续的参数调整方案中不再考虑S4机架和S5机架的弯辊力调整。

表2:

表3:

需要说明的是,S5机架弯辊力的调整应用在板形自动控制当中,首先选择自动调节模式,在S5机架出口板形正常的情况下不进行调整,当S5机架出口出现中浪或者双边浪的情况下,应该先关闭S5机架板形自动控制,再手动调整S5机架的弯辊力。

需要说明的是,微调整是针对于弯辊力偏差范围较小的情况而设定的,其操作方式为触发操作棒调整后迅速撤回,经过微调整的弯辊力改变有微增加或微减小的效果,弯辊力改变为增加1%~2%或减小1%~2%。

第二种,如果第一板形判断结果为该机架的板形为中浪,调小该机架的工作辊弯辊和中间辊弯辊的弯辊力。参考表4所示,S1机架出口的板形为中浪,即S1-S2的板形为中浪,则板形调整方案为多次微调整S1机架的弯辊,即多次调整工作辊弯辊力微减小和中间辊弯辊力微减小,消除板形缺陷后,后续的参数调整方案中不再考虑S1机架的弯辊力调整。

第三种,如果第一板形判断结果为正常,则不作调整。

表4:

S203:基于界面参数,得到弯辊的参数调整方案。

可以理解的是,基于界面参数,得到弯辊的参数调整方案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2031~S2032:

S2031:基于界面参数,得到参数偏差值,参数偏差值包括每个工作辊弯辊和中间辊弯辊的弯辊力的实际值和设定值的偏差。

需要说明的是,实际值和设定值的偏差包括实际值减设定值的差,参考表2所示,S1机架的工作辊弯辊力的参数偏差为9%,S2机架的中间辊弯辊力的参数偏差为-7%,S4机架的工作辊弯辊力的参数偏差为-2%。

S2032:根据参数偏差的大小划分参数偏差值,得到弯辊的参数调整方案。

可以理解的是,假设表2为冷连轧机的界面参数,根据参数偏差的大小划分参数偏差值,得到弯辊的参数调整方案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7:

步骤1:在参数偏差值中,将参数偏差的大小处于预设的第一工作辊偏差范围内对应的工作辊弯辊力划分为不调整子方案。

需要说明的是,不调整子方案是指该弯辊的弯辊力不需要调整。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工作辊偏差范围包括-2%~2%,那么,参考表2所示,不存在参数偏差的大小处于预设的第一工作辊偏差范围内的情况。

步骤2:在参数偏差值中,将参数偏差的大小处于预设的第一中间辊偏差范围内对应的中间辊弯辊力划分为不调整子方案。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中间辊偏差范围包括-5%~5%,那么,参考表2所示,不存在参数偏差的大小处于预设的第一中间辊偏差范围内的情况。

可以理解的是,不调整子方案还包括以下两种情况:

第一种,将板形正常的最后一个机架的工作辊弯辊力和中间辊弯辊力划分为不调整子方案。具体的,第一种是指在S5机架出口的板形为正常的情况下,不需要调整S5机架的工作辊弯辊力和中间辊弯辊力,参考表2所示,将S5机架的工作辊弯辊力和中间辊弯辊力划分为不调整子方案。

第二种,将板形恢复正常的机架出口对应的工作辊弯辊力和中间辊弯辊力划分为不调整子方案。具体的,第二种是指在板形恢复正常后的S1~S5机架的工作辊弯辊力和中间辊弯辊力不需要调整,上述的板形恢复正常是指S1~S5机架出口的板形存在双边浪或者中浪并且已经做了多次微调整之后,使得S1~S5机架出口的板形不存在双边浪或者中浪的情况。所以,板形恢复正常的S4机架的工作辊弯辊力和中间辊弯辊力划分为不调整子方案。

步骤3:在参数偏差值中,将参数偏差的大小处于预设的第二工作辊偏差范围内对应的工作辊弯辊力划分为微调整子方案。

需要说明的是,微调整子方案是指对弯辊的弯辊力进行一次微调整。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工作辊偏差范围包括-5%~-2%和2%~5%,那么,参考表2所示,不存在参数偏差的大小处于预设的第二工作辊偏差范围内的情况。

步骤4:在参数偏差值中,将参数偏差的大小处于预设的第二中间辊偏差范围内对应的中间辊弯辊力划分为微调整子方案。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中间辊偏差范围包括-10%~-5%和5%~10%,那么,参考表2所示,参数偏差的大小处于预设的第二中间辊偏差范围内的情况包括:S1机架的中间辊弯辊力的参数偏差9%,S2机架的中间辊弯辊力的参数偏差-7%。所以,S1机架的中间辊弯辊力和S2机架的中间辊弯辊力都划分为微调整子方案。

步骤5:在参数偏差值中,将参数偏差的大小处于预设的第三工作辊偏差范围内对应的工作辊弯辊力划分为持续调整子方案。

需要说明的是,持续调整子方案是指对弯辊的弯辊力进行持续调整。持续调整是针对于弯辊力偏差范围较大的情况而设定的,提高调整效率,其操作方式为持续搬动操作棒,持续调整的弯辊力改变有增加和减小两个方向,弯辊力改变速率为每秒增加4%~6%或减小4%~6%。

需要说明的是,第三工作辊偏差范围包括大于5%或者小于-5%,那么,参考表2所示,参数偏差的大小处于预设的第三工作辊偏差范围内的情况包括:S1机架的工作辊弯辊力的参数偏差9、S2机架的工作辊弯辊力的参数偏差6以及S3机架的工作辊弯辊力的参数偏差-25。所以,S1机架的工作辊弯辊力、S2机架的工作辊弯辊力以及S3机架的工作辊弯辊力划分为持续调整子方案。

步骤6:在参数偏差值中,将参数偏差的大小处于预设的第三中间辊偏差范围内对应的中间辊弯辊力划分为持续调整子方案。

需要说明的是,第三中间辊偏差范围包括大于10%或者小于-10%,那么,参考表2所示,参数偏差的大小处于预设的第三中间辊偏差范围内的情况包括:S3机架的中间辊弯辊力的参数偏差-16。所以,将S3机架的中间辊弯辊力划分为持续调整子方案。

步骤7:将不调整子方案、微调整子方案以及持续调整子方案合并为参数调整方案。

需要说明的是,参考表2所示,参数调整方案包括:不调整子方案,板形恢复正常后的S4机架的工作辊弯辊力和中间辊弯辊力,以及S5机架的工作辊弯辊力和中间辊弯辊力。微调整子方案,S1机架的中间辊弯辊力和S2机架的中间辊弯辊力。持续调整子方案,S1机架的工作辊弯辊力、S2机架的工作辊弯辊力、S3机架的工作辊弯辊力和S3机架的中间辊弯辊力。

需要说明的是,调整工作辊弯辊力和中间辊弯辊力的方式包括微调整和持续调整,其目的是调整到偏差较小不影响生产的范围。

S204:根据弯辊调整效果,将板形调整方案和参数调整方案重新组合,得到效果调整方案。

可以理解的是,假设表2为冷连轧机的界面参数,根据弯辊调整效果,将板形调整方案和参数调整方案重新组合,得到效果调整方案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4:

步骤1:将弯辊调整效果为解决一个机架的一个弯辊参数问题的方案划分为第一效果子方案。

需要说明的是,解决一个机架的一个弯辊参数问题的方案是指一个机架的一个弯辊力需要调整,而另一个弯辊力不需要调整的方案。

需要说明的是,根据表2、通过表2得到的参数调整方案以及通过表2得到的板形调整方案,可以得知,第一效果子方案中不存在具体方案。

步骤2:将弯辊调整效果为解决一个机架的板形和参数问题的方案划分为第二效果子方案。

需要说明的是,解决一个机架的板形和参数问题的方案是指解决机架出口存在双边浪或者中浪的方案,以及一个机架的工作辊弯辊力和中间辊弯辊力都需要调整的方案。

需要说明的是,根据表2、通过表2得到的参数调整方案以及通过表2得到的板形调整方案,可以得知,第二效果子方案包括S1机架的工作辊弯辊力减小和中间辊弯辊力微减小、S2机架的工作辊弯辊力减小和中间辊弯辊力微增加、S3机架的工作辊弯辊力增加和中间辊弯辊力增加、S4机架的工作辊弯辊力微增加和中间辊弯辊力微增加以及S5机架的工作辊弯辊力微增加和中间辊弯辊力微增加。

步骤3:将弯辊调整效果为解决相邻机架的参数问题的方案划分为第三效果子方案。

需要说明的是,相邻机架包括相邻的两个机架或者相邻的三个机架。

需要说明的是,解决相邻机架的参数问题的方案是指需要调整相邻机架的同类且同向的弯辊力的方案。其中,同类的弯辊力是指该弯辊力全是中间辊弯辊力,或者全是工作辊弯辊力,同向的弯辊力是指弯辊力全是需要操控操作棒向上调大弯辊力,或者全是需要操控操作棒向下调小弯辊力。

需要说明的是,根据表2、通过表2得到的参数调整方案以及通过表2得到的板形调整方案,可以得知,第三效果子方案中不存在具体方案。

步骤4:将第一效果子方案、第二效果子方案和第三效果子方案合并为效果调整方案。

需要说明的是,效果调整方案包括:第一效果子方案,不存在具体方案。第二效果子方案,S1机架的工作辊弯辊力减小和中间辊弯辊力微减小、S2机架的工作辊弯辊力减小和中间辊弯辊力微增加、S3机架的工作辊弯辊力增加和中间辊弯辊力增加、S4机架的工作辊弯辊力微增加和中间辊弯辊力微增加以及S5机架的工作辊弯辊力微增加和中间辊弯辊力微增加。第三效果子方案,不存在具体方案。

S205:根据手部操作特点,为效果调整方案中的每个方案选择调整动作,得到手动调整方案。

参考表5、表6和表7所示,为不同的调整动作选取对应的符号,假设表2为冷连轧机的界面参数,根据手部操作特点,为效果调整方案中的每个方案选择调整动作,得到手动调整方案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5:

表5:

表6:

表7:

步骤1:将效果调整方案中手部操作特点为单手调整一个机架的一个弯辊的方案划分为第一手动子方案。

需要说明的是,单手调整一个机架的一个弯辊是指单手完成一个机架的全部调整,并且该机架只有一个弯辊力需要调整,另一个弯辊力不需要调整。

参考表5所示,根据表2得到的效果调整方案,可以得知,第一手动子方案不存在具体方案。

步骤2:将效果调整方案中手部操作特点为单手调整同向弯辊的方案划分为第二手动子方案。

需要说明的是,单手调整同向弯辊是指单手调整的工作辊弯辊和中间辊弯辊属于同一机架且调整方向相同。

参考表6所示,根据表2得到的效果调整方案,可以得知,第二手动子方案包括:单手操作S1机架的工作辊弯辊力减小和中间辊弯辊力微减小,即WR↓,IR微↓;单手操作S3机架的工作辊弯辊力增加和中间辊弯辊力增加,即WR↑,IR↑;单手操作S4机架的工作辊弯辊力微增加和中间辊弯辊力微增加,即WR微↑,IR微↑;单手操作S5机架的中间辊弯辊力微增加和中间辊弯辊力微增加,即WR微↑,IR微↑。

步骤3:将效果调整方案中手部操作特点为单手调整交叉弯辊的方案划分为第三手动子方案。

需要说明的是,单手调整交叉弯辊是指单手调整一个机架的工作辊弯辊和中间辊弯辊,并且两个弯辊的调整方向相反。

参考表6所示,根据表2得到的效果调整方案,可以得知,第三手动子方案包括单手操作S2机架的工作辊弯辊力减小和中间辊弯辊力微增加,即WR↓,IR微↑。

步骤4:将效果调整方案中手部操作特点为单手调整相邻机架的弯辊的方案划分为第四手动子方案。

需要说明的是,单手调整相邻机架的弯辊是指单手调整相邻机架的同类且同向的弯辊力。

参考表7所示,根据表2得到的效果调整方案,可以得知,第四手动子方案不存在具体方案。

步骤5:将第一手动子方案、第二手动子方案、第三手动子方案和第四手动子方案合并为手动调整方案。

需要说明的是,手动调整方案包括:第一手动子方案,第一手动子方案不存在具体方案。第二手动子方案,单手操作S1机架的工作辊弯辊力减小和中间辊弯辊力微减小,即WR↓,IR微↓;单手操作S3机架的工作辊弯辊力增加和中间辊弯辊力增加,即WR↑,IR↑;单手操作S4机架的工作辊弯辊力微增加和中间辊弯辊力微增加,即WR微↑,IR微↑,直至板形正常后,保持弯辊力不变;单手操作S5机架的中间辊弯辊力微增加和中间辊弯辊力微增加,即WR微↑,IR微↑,直至板形正常后,保持弯辊力不变。第三手动子方案,单手操作S2机架的工作辊弯辊力减小和中间辊弯辊力微增加,即WR↓,IR微↑。第四手动子方案,第四手动子方案不存在具体方案。

可以理解的是,在步骤S205之后,还包括步骤S206~S207:

S206:基于手动调整方案,对多个机架中每个机架的工作辊弯辊和中间辊弯辊进行调整。

S207:获取监视器的第二板形判断结果;如果第二板形判断结果存在双边浪或者中浪,基于第二板形判断结果,调整板形问题;如果第二板形判断结果为正常,保持弯辊力不变。

表8:

假设表8为通过表2得到的手动调整方案调整后的冷连轧机的第二板形判断结果和界面参数,那么,可以得知,调整后,S1机架的工作辊弯辊力减小至16%~20%范围,中间辊弯辊力微减小至-10%~0%范围;S2机架的工作辊弯辊力减小至8%~12%范围,中间辊弯辊力微增加至0%~10%范围;S3机架工作辊弯辊力增加至20%~24%范围,中间辊弯辊力增加至-3%~7%范围;S4机架工作辊弯辊力微增加至15%,中间辊弯辊力微增加至16%,消除板形缺陷后不做调整;S5机架工作辊弯辊力微增加至34%、中间辊弯辊力微增加至43%,消除板形缺陷后不做调整。

参考表8所示,第二板形判断结果为S1机架出口和S2机架出口都存在双边浪,参考表3和表6所示,基于第二板形判断结果,调整板形问题包括:单手操作S1机架的工作辊弯辊力微增加,中间辊弯辊力微增加,即WR微↑,I R微↑;单手操作S2机架工作辊弯辊力微增加,中间辊弯辊力微增加,即WR微↑,I R微↑。持续调整完成之后,观察发现,当S1机架的工作辊弯辊力调至25%,中间辊弯辊力调至7%时,S2机架的工作辊弯辊力调至14%,中间辊弯辊力调至8%时,消除浪形缺陷,此时,不再做弯辊力的调整。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步骤S201~S207为冷连轧机弯辊的手动调整方法的完整步骤,为了加强理解冷连轧机弯辊的手动调整方法,再举例说明如下:

实施例一:假设表1为冷连轧机的界面参数。

步骤1:获取监视器的第一板形判断结果,获取界面参数,参考表1所示。

步骤2:基于第一板形判断结果,得到弯辊的板形调整方案。

因为第一板形判断结果为正常,所以板形调整方案不存在具体方案。

需要说明的是,S5机架弯辊力的调整应用在板形自动控制当中,首先选择自动调节模式,所以,在S5机架出口板形正常的情况下,即使S5机架的工作辊弯辊力的参数偏差不处于第一工作辊偏差范围,以及S5机架的中间辊弯辊力的参数偏差不处于第一中间辊偏差范围,也不调整S5机架的工作辊弯辊力和中间辊弯辊力。

步骤3:基于界面参数,得到弯辊的参数调整方案。

参数调整方案包括:不调整子方案,S3机架的工作辊弯辊力,S3机架的中间辊弯辊力,S4机架的中间辊弯辊力,S5机架的工作辊弯辊力,S5机架的中间辊弯辊力。微调整子方案,S2机架的工作辊弯辊力,S1机架的中间辊弯辊力,S2机架的中间辊弯辊力。持续调整子方案,S1机架的工作辊弯辊力,S4机架的工作辊弯辊力。

步骤4:根据弯辊调整效果,将板形调整方案和参数调整方案重新组合,得到效果调整方案。

效果调整方案包括:第一效果子方案,S4机架的工作辊弯辊力减小。第二效果子方案,S1机架的工作辊弯辊力减小和中间辊弯辊力微减小,S2机架的工作辊弯辊力微减小和中间辊弯辊力微增加。第三效果子方案,第三效果子方案无具体方案。

步骤5:根据手部操作特点,为效果调整方案中的每个方案选择调整动作,得到手动调整方案。

手动调整方案包括:第一手动子方案,单手操作S4机架的工作辊弯辊力减小,WR↓。第二手动子方案,单手操作S1机架的工作辊弯辊力减小和中间辊弯辊力微减小,WR↓、IR微↓。第三手动子方案,单手操作S2机架的工作辊弯辊力微减小和中间辊弯辊力微增加,WR微↓、IR微↑。第四手动子方案,第四手动子方案不存在具体方案。

实施上述手动调整方案,通过监视器的板形判断结果和界面参数进行观察反馈,未出现板形问题,调整有效,保持弯辊力不变。

实施例二:假设表4为冷连轧机的界面参数。

步骤1:获取监视器的第一板形判断结果,获取界面参数,参考表4所示。

步骤2:基于第一板形判断结果,得到弯辊的板形调整方案。

板形调整方案包括:S1机架的工作辊弯辊力微减小和中间辊弯辊力微减小,消除板形缺陷后,后续的参数调整方案中不再考虑S1机架的弯辊力调整。

步骤3:基于界面参数,得到弯辊的参数调整方案。

参数调整方案包括:不调整子方案,S3机架的中间辊弯辊力,S4机架的中间辊弯辊力,S5机架的工作辊弯辊力和中间辊弯辊力,板形恢复正常后的S1机架的工作辊弯辊力和中间辊弯辊力。微调整子方案,S3机架的工作辊弯辊力,S4机架的工作辊弯辊力,S2机架的中间辊弯辊力。持续调整子方案,S2机架的工作辊弯辊力。

步骤4:根据弯辊调整效果,将板形调整方案和参数调整方案重新组合,得到效果调整方案。

效果调整方案包括:第一效果子方案,第一效果子方案无具体方案。第二效果子方案,S1机架的工作辊弯辊力微减小和中间辊弯辊力微减小,S2机架的工作辊弯辊力减小和中间辊弯辊力微减小。第三效果子方案,S3机架和S4机架的工作辊弯辊力微减小。

步骤5:根据手部操作特点,为效果调整方案中的每个方案选择调整动作,得到手动调整方案。

手动调整方案包括:第一手动子方案,第一手动子方案无具体方案。第二手动子方案,单手操作S1机架的工作辊弯辊力微减小和中间辊弯辊力微减小,WR微↓、I R微↓,直至板形正常后,保持弯辊力不变;单手操作S2机架的工作辊弯辊力减小和中间辊弯辊力微减小,WR↓、I R微↓。第三手动子方案,第三手动子方案无具体方案。第四手动子方案,单手操作S3机架和S4机架的工作辊弯辊力微减小,WR微↓。

实施上述手动调整方案,通过监视器的板形判断结果和界面参数进行观察反馈,未出现板形问题,调整有效,保持弯辊力不变。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获取监视器的第一板形判断结果,获取界面参数;基于第一板形判断结果,得到弯辊的板形调整方案;基于界面参数,得到弯辊的参数调整方案;根据弯辊调整效果,将板形调整方案和参数调整方案重新组合,得到效果调整方案;根据手部操作特点,为效果调整方案中的每个方案选择调整动作,得到手动调整方案。通过实际生产的操作经验的沉淀,结合弯辊调整效果和手部操作特点进行分类归纳,总结出弯辊调整的手动调整方向,最终解决板形问题和弯辊力参数问题,因此,解决了增强手动调整的目的性的技术问题。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参考图5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冷连轧机弯辊的手动调整装置10,冷连轧机包括多个机架和监视器,每个机架包括该机架对应的弯辊,弯辊包括工作辊弯辊和中间辊弯辊,冷连轧机弯辊的手动调整装置10包括:获取单元110,用于获取监视器的第一板形判断结果,获取界面参数,界面参数包括每个工作辊弯辊和中间辊弯辊的弯辊力的设定值和实际值;第一方案生成单元120,用于基于第一板形判断结果,得到弯辊的板形调整方案;第二方案生成单元130,用于基于界面参数,得到弯辊的参数调整方案;方案组合单元140,用于根据弯辊调整效果,将板形调整方案和参数调整方案重新组合,得到效果调整方案;手动方案生成单元150,用于根据手部操作特点,为效果调整方案中的每个方案选择调整动作,得到手动调整方案。

可以理解的是,第二方案生成单元130,包括:偏差获取子单元,用于基于界面参数,得到参数偏差值,参数偏差值包括每个工作辊弯辊和中间辊弯辊的弯辊力的实际值和设定值的偏差;偏差划分子单元,用于根据参数偏差的大小划分参数偏差值,得到弯辊的参数调整方案。

可以理解的是,偏差划分子单元,具体用于:在参数偏差值中,将参数偏差的大小处于预设的第一工作辊偏差范围内对应的工作辊弯辊力划分为不调整子方案;在参数偏差值中,将参数偏差的大小处于预设的第一中间辊偏差范围内对应的中间辊弯辊力划分为不调整子方案;在参数偏差值中,将参数偏差的大小处于预设的第二工作辊偏差范围内对应的工作辊弯辊力划分为微调整子方案;在参数偏差值中,将参数偏差的大小处于预设的第二中间辊偏差范围内对应的中间辊弯辊力划分为微调整子方案;在参数偏差值中,将参数偏差的大小处于预设的第三工作辊偏差范围内对应的工作辊弯辊力划分为持续调整子方案;在参数偏差值中,将参数偏差的大小处于预设的第三中间辊偏差范围内对应的中间辊弯辊力划分为持续调整子方案;将不调整子方案、微调整子方案以及持续调整子方案合并为参数调整方案。

可以理解的是,方案组合单元140,具体用于:将弯辊调整效果为解决一个机架的一个弯辊参数问题的方案划分为第一效果子方案;将弯辊调整效果为解决一个机架的板形和参数问题的方案划分为第二效果子方案;将弯辊调整效果为解决相邻机架的参数问题的方案划分为第三效果子方案;将第一效果子方案、第二效果子方案和第三效果子方案合并为效果调整方案。

可以理解的是,手动方案生成单元150,具体用于:将效果调整方案中手部操作特点为单手调整一个机架的一个弯辊的方案划分为第一手动子方案;将效果调整方案中手部操作特点为单手调整同向弯辊的方案划分为第二手动子方案;将效果调整方案中手部操作特点为单手调整交叉弯辊的方案划分为第三手动子方案;将效果调整方案中手部操作特点为单手调整相邻机架的弯辊的方案划分为第四手动子方案;将第一手动子方案、第二手动子方案、第三手动子方案和第四手动子方案合并为手动调整方案。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方案生成单元120,具体用于:如果第一板形判断结果为该机架的板形为双边浪,调大该机架的工作辊弯辊和中间辊弯辊的弯辊力;如果第一板形判断结果为该机架的板形为中浪,调小该机架的工作辊弯辊和中间辊弯辊的弯辊力。

可以理解的是,冷连轧机弯辊的手动调整装置10还包括:执行单元,用于基于手动调整方案,对多个机架中每个机架的工作辊弯辊和中间辊弯辊进行调整;板形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监视器的第二板形判断结果;板形调整单元,用于如果第二板形判断结果存在双边浪或者中浪,基于第二板形判断结果,调整板形问题。

可以理解的是,冷连轧机弯辊的手动调整装置10还包括:不调整划分单元,用于将板形正常的最后一个机架的工作辊弯辊力和中间辊弯辊力划分为不调整子方案;将板形恢复正常的机架出口对应的工作辊弯辊力和中间辊弯辊力划分为不调整子方案。

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冷连轧机弯辊的手动调整装置10的更多实施细节参考前述冷连轧机弯辊的手动调整方法所述,为了说明书的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如图6所示,包括存储器604、处理器602及存储在存储器604上并可在处理器602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处理器602执行程序实现冷连轧机弯辊的手动调整方法实施例任一实施方式所述的步骤。

其中,在图6中,总线架构(用总线600来代表),总线600可以包括任意数量的互联的总线和桥,总线600将包括由处理器602代表的一个或多个处理器和存储器604代表的存储器的各种电路链接在一起。总线600还可以将诸如外围设备、稳压器和功率管理电路等之类的各种其他电路链接在一起,这些都是本领域所公知的,因此,本文不再对其进行进一步描述。总线接口605在总线600和接收器601和发送器603之间提供接口。接收器601和发送器603可以是同一个元件,即收发机,提供用于在传输介质上与各种其他装置通信的单元。处理器602负责管理总线600和通常的处理,而存储器604可以被用于存储处理器602在执行操作时所使用的数据。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实际生产的操作经验的沉淀,结合弯辊调整效果和手部操作特点进行分类归纳,总结出弯辊调整的手动调整方向,最终解决板形问题和弯辊力参数问题,因此,解决了增强手动调整的目的性的技术问题。

本文中所描述的功能可在硬件、由处理器执行的软件、固件或其任何组合中实施。如果在由处理器执行的软件中实施,那么可将功能作为一或多个指令或代码存储于计算机可读媒体上或经由计算机可读媒体予以传输。其它实例及实施方案在本发明及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及精神内。举例来说,归因于软件的性质,上文所描述的功能可使用由处理器、硬件、固件、硬连线或这些中的任何者的组合执行的软件实施。此外,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技术内容,可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其中,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可以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单元或模块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控制装置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为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移动硬盘、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

技术分类

0612011638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