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锚固点装置

文献发布时间:2024-04-18 20:02:18


锚固点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系有关于一种具有权利要求1之前言之其他特征的锚固点装置,包含具有螺纹栓的下部件,此螺纹栓充当用于将该锚固点装置连接至待藉此而搬运之物体上的连接件,并且包含可相对该下部件旋转并且连接在该下部件上的上部件。

背景技术

不论构建为带环螺栓还是锚固转环,此类锚固点装置通常用于物体之升降或拴紧。锚固点装置藉由其下部件连接在待搬运之物体上,其中,为了搬运此种物体,通常使用数个锚固点装置来悬挂对应的升降吊具。那些并非永久固定在待搬运之物体上的锚固点装置尤其具有充当连接件的螺纹栓,其构建为下部件之一部分,藉由此螺纹栓以旋入待搬运之物体之互补的内螺纹孔的方式,将锚固点装置与此物体卡紧。视期望之应用而定,可设置环圈或叉头作为上部件之连接机构,用于连接升降构件、锚固构件或拴紧构件。在两种情形下,此连接机构皆可如下构建:使得升降构件、锚固构件或拴紧构件可直接连接在此连接构件上,或者,在此种连接构件中嵌入有钩形吊耳,其可供升降构件、锚固构件或拴紧构件连接。

此种锚固点装置之上部件系可相对于下部件旋转,使得在施加作用于上部件之连接机构的拉伸力的情况下,此下部件与上部件能够沿拉伸方向对准。可透过不同方式实现上部件之相对于下部件的可旋转运动特性。

为了将此种锚固点装置连接至待藉此而搬运之物体上,下部件之顶侧通常具有旋转传动轮廓。此旋转传动轮廓可构建为外轮廓亦或内轮廓。其用途在于,藉由对应的工具将锚固点装置与待搬运之物体卡紧。在许多情形下,尤其在此种锚固点装置不永久留在待搬运之物体上的情形下,毋需额外工具便将此类锚固点装置连接在待搬运之物体上并与此物体卡紧。为此,使用可相对于下部件旋转的上部件,其连接机构在此情形下用作操纵手柄。就此类锚固点装置而言,为了将转矩自上部件传递至下部件,将介于锚固点装置之此二部件之间之可旋转运动特性取消,从而针对此目的使得上部件以转矩配合的方式与下部件耦合。EP 3 736 459 B1揭示过此种锚固点装置。就此锚固点装置而言,上部件系可相对于下部件以克服复位组件之力的方式沿轴向调节。下部件具有常见的六角头作为旋转传动轮廓。为了将上部件以转矩配合的方式与下部件卡合,在构成此锚固点之连接机构的环圈弧段上形成有朝向内侧突出之旋转传动凸轮。此等旋转传动凸轮之面向彼此的面的距离等同于下部件之旋转传动轮廓之两个彼此相对之旋转传动面的距离。在上部件之一相对于下部件的位置中,其中旋转传动凸轮之旋转传动面与下部件之旋转传动轮廓之旋转传动面沿轴向对齐,此二互补的旋转传动轮廓可透过上部件之相对于下部件的轴向运动而卡合。在此情形下,透过相应地旋转上部件便能轻易地将锚固点装置与待搬运之物体卡紧。上部件之此耦合运动系克服复位组件之力进行,因此,当使用者松开时,上部件重新进入其可相对于下部件自由旋转的位置。

上部件与下部件之此习知的旋转传动耦合方案不适用于上部件与下部件透过滚动轴承体相连的情形。滚动轴承体致使无法在上部件与下部件之间进行轴向调节。为了在此种锚固点装置中在上部件与下部件之间实现转矩配合式耦合,在EP 3 494 079 B1中提出设置锁定销。此锁定销穿过可旋转之上部件之整个基体延伸。此锁定销可枢转180度,其中,锁定销之旋转轴线系与上部件之相对于下部件的旋转轴线横交。在锁定销之中心区段中设有凹部。在锁定销之两个枢转位置中,此凹部之深度皆沿轴向延伸。下部件具有缝状顶侧凹部,锁定销在其端位中之一者中卡入此凹部。当期望在上部件与下部件之间实现旋转传动耦合时,便出现上述情况。在锁定销之另一位置中,锁定销不卡入下部件之实施为开缝的旋转传动轮廓,故在此位置中,上部件系可相对于下部件自由旋转。就此锚固点装置而言,由于需要透过调节杆调节锁定销,在外侧产生突出部。此外,出于此原因需要保持扁平的调节杆有时不易握持,尤其在佩戴手套的情况下。此外,上部件需要以其锁定销沿轴向与下部件之旋转传动开缝之轴向延伸部(Erstreckung)对齐,以便实现转矩配合式耦合。有时难以找到上部件相对于下部件的此定位。此外,出于操作安全考虑,期望如EP 3 736 459B1之主题那般实现上部件与下部件之旋转传动去耦。

即使在DE 20 2019 002 873 U1中,亦无法如EP 3 736 459 B1之主题那般实现上部件与下部件之旋转传动去耦。就此习知之锚固点装置而言,藉由柄部将耦合销保持在其释放位置中。此耦合销系经弹簧加载。若柄部以及耦合销被释放,则弹簧松弛,并且在下部件相对于上部件的对应位置中将耦合销压入一沿径向设置的盲孔。

发明内容

基于探讨的先前技术,本发明之目的在于,对本文开篇所述类型之锚固点装置进行改进,从而满足上述要求。

本发明用以达成上述目的之解决方案为一种本文开篇述及类型的、具有权利要求1之特征的同类型的锚固点装置。

就此锚固点装置而言,设有可沿径向调节之耦合销作为耦合构件。与锚固点装置之具体设计无关,即不论是上部件以一区段将下部件包围还是采用相反方案,该耦合销皆保持在外部部件(外轴承件)中。与该可沿径向调节并具有端侧耦合区段之耦合销互补,该锚固点装置之另一部件(内轴承件)具有至少一沿径向向外敞开之旋转传动轮廓。此旋转传动轮廓通常实施为凹部,但原则上亦可采用旋转传动凸轮的形式且进而构建为伸出的轮廓。耦合销自身系可沿径向手动调节,以克服至少一个复位组件之力将上部件相对于下部件耦合。藉此确保:当不再操纵耦合销时,在该耦合销所处于之位置中,上部件系可相对于下部件旋转。尤其当内轴承件之互补的旋转传动轮廓实施为旋转传动凹部的情况下,该耦合销之可径向调节性有助于自行找到耦合销之耦合区段之卡入此种旋转传动轮廓的卡入位置,此举近乎自行进行。为了实现此点,将耦合销手动压入,直至耦合销之耦合区段接触内轴承件之外侧面。在此情形下若使上部件相对于下部件旋转,则当耦合销之耦合区段与旋转传动凹部相应地相对彼此定位时,耦合区段因手动作用于耦合销之力而自动地进入旋转传动凹部。

此种耦合构件之特别优点亦在于,配备此耦合构件的锚固点装置亦可数个此类可独立操纵之耦合构件,例如在两个就上部件之旋转轴线而言彼此相对的位置上。为了将锚固点装置与待搬运之物体卡紧,透过单独一个此种耦合构件建立耦合便已足够。最后,为了以用手拧紧的方式在此种锚固点装置与待搬运之物体之间实现卡紧,仅需要施加约20Nm的力。

就此锚固点装置而言优点亦在于,可将此耦合方案应用于采用各种技术方案的锚固点装置,特别是亦可应用于透过滚动轴承体来支承上部件及下部件的锚固点装置。优点亦在于,实现此种耦合构件所需的制造成本较低。

优点亦在于,耦合销藉由其耦合区段与内轴承件之径向朝外的侧面卡合。出于此原因,内轴承件(当其为下部件时)可在其顶侧具有适于供工具卡接的旋转传动轮廓。在将此种锚固点装置永久连接至待搬运之物体上时,在期望以较大的力将锚固点装置与待搬运之物体卡紧的情况下,便使用此旋转传动轮廓。在此情形下,例如可利用扭力扳手进行连接,从而以预定的预紧力实现卡紧。

为了对耦合销进行导引,在一实施例中,设置在一区段中贯穿该外轴承件的导引孔。可在沿外轴承件之周向的任意位置上设置此种导引孔。为了将耦合销保持在其起始位置中,上部件系可在该位置中相对于下部件自由旋转,根据一较佳实施方式,该耦合销具有背离其耦合区段的锚固面。可透过耦合销之呈阶梯状的直径减小来提供此锚固面。在朝向耦合区段的方向上,耦合销之直径可保持不变,亦或当期望耦合区段之直径小于锚固面之直径时,耦合销之直径可呈阶梯状减小。耦合销之此锚固面与外轴承件之对配锚固件共同起作用。耦合销被该至少一复位组件保持在此位置中,耦合销藉由其锚固面在预应力下抵向外轴承件之对配锚固件起作用。该对配锚固件可为导引孔之部件。该对配锚固件亦可由外轴承件之朝向内轴承件的壁段提供,此壁段将导引孔之内侧口部围住。

较佳地,该导引孔采用阶梯式实施方案,并且包括直径较小的径向内部区段。此区段用于导引该可沿径向调节之耦合销。因此,导引孔之此区段之直径与耦合销之在其中被导引的区段的直径相互匹配。与此内部区段邻接的外部区段具有更大的直径。如此便实现在此区段中将耦合销包围的环形间隙。在此环境间隙中通常设有该至少一复位组件,其例如实施为螺旋压缩弹簧。根据一较佳技术方案,该耦合销在其操纵端部处具有操纵手柄

此种锚固点装置较佳具有数个彼此间隔相同角距的旋转传动轮廓、例如旋转传动凹部。在此情形下,可在上部件与下部件之相对彼此的不同旋转位置中,在该二部件之间实现转矩配合式耦合。尽管藉由前述耦合构件能够实现自动搜寻,但在一实施例中,该轴承内部件具有与旋转传动轮廓对应的标记,用以标示该一或数个位置。此等标记可位于一将介于轴承内部件与外轴承件之间的间隙封闭的封闭环上。

在具有充当连接机构的环圈的锚固点装置的一较佳技术方案中,该耦合销之纵向延伸系横向于环圈平面。在此情形下,通常在外轴承件上设置两个此类型的彼此沿直径对置的耦合构件。尤其在外轴承件为锚固点装置之上部件的技术方案中,出于人体工学原因,适宜采用此方案。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实施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描述。其中:

图1为本发明之锚固点装置之分解图,

图2示出组装完毕后的图1之锚固点装置,

图3为图2之锚固点装置之纵向剖视图,其中将细节放大示出,以及

图4为在将如以上附图所示之锚固点装置连接至示意性示出之待搬运物体上的操作中,该锚固点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锚固点1包括上部件2以及下部件3。上部件2具有环圈弧段4,作为用于连接升降构件、锚固构件或拴紧构件的连接机构。环圈弧段4系成型在呈环形之基体5上。环形基体5将构建为通孔的下部件容置部6包围。该构成基体5之内侧并且将下部件容置部6包围的壁部包括上部圆柱形壁段7以及连接至该壁段的支承面8。支承面8系以背离环圈弧段4的方式呈锥形渐细。在所示实施例中,该锥形渐细部笔直地延伸。

下部件3具有头部区段9、杆段10以及螺纹栓11。在锚固点装置1中,螺纹栓11为用于将锚固点装置1连接至待搬运之物体上的连接件。

头部区段9在底侧且进而以指向其螺纹栓11的方式具有支承面12。此支承面系以与上部件2之支承面8相同的角度及方向逐渐变细。透过相对于杆段10沿径向伸出之头部区段9的侧面区段提供支承面12。在原则上构建为螺栓的下部件3的上端侧13中,设有实施为六边形的旋转传动轮廓14。在头部区段9之径向外侧15中,设有数个彼此间隔相同角距的旋转传动凹部16。此等旋转传动凹部系实施为在轴向端侧敞开的凹槽。杆段10具有环绕式锁定隆起部17。

圆柱形滚动轴承体18用于对上部件2相对于下部件3的可旋转运动特性进行支承,该等滚动轴承体系设置在轴承体保持架19中并被导引。为此,轴承体保持架19具有数目与滚动轴承体18之数目对应的滚动体容置部20。轴承体保持架19在顶侧具有定位环21,其径向外侧22支撑在上部件2之壁段7上。下部定位环23之外轮廓具有特定形状,以便在支承面8之过渡部中卡入径向向内的凸起24(参阅图3)。

下部件3之一部分为呈圆盘状的封闭体25,其沿轴向以形状配合的方式连接在下部件3之杆段10上。为此,封闭体25具有环绕式锁定壁26,在该锁定壁之面向杆段10的内侧上,在与锁定隆起部17互补的位置上设有锁定沟槽27。锁定壁26自封闭体25之圆盘状基体出发沿轴向朝向下部件3之头部区段9延伸。锁定壁26之径向向外的外侧28在内侧界定一支承面29。一滚针轴承30定位在此支承面上。仅示意性示出滚针轴承30,在实际的技术方案中,滚针轴承不仅具有示出的四个滚动体31。滚动体31被保持在一保持架32中。总体而言,滚针轴承30易于操纵及安装。上部件2之底侧具有面向封闭体25的支承面,其为与支承面29互补的支承面。对此参阅图3,在该附图中,上部件之此底侧支承面系用组件符号33标示。

封闭环34用于将介于下部件3之头部区段9之外侧15与上部件2之圆柱形壁段7之间的环形间隙封闭。为了便于安装,在封闭环34之底侧上成型有成对设置的卡扣片35,其卡扣头背离彼此。一对卡扣片35沿轴向穿过各一旋转传动凹部16,其中,卡扣片之卡扣头在底侧从后卡住此种旋转传动凹部16,从而将封闭环34卡扣式固设在下部件3之头部区段9上。藉此,封闭环34以转矩配合的方式与下部件3连接。封闭环34在其顶侧具有标示箭头,藉此向用户显示旋转传动凹部16之位置。

下部件3之旋转传动凹部16之用途为,藉由锚固点装置之上部件2,不使用工具便将锚固点装置1以用手拧紧的方式连接至待搬运之物体上。为了实现此种旋转传动,以将锚固点装置1连接至待搬运之物体上,或为了将锚固点装置与此物体分离,上部件2在其环形基体5之区域内配备有两个可相互独立操纵的耦合构件36。每个耦合构件36皆包括耦合销37、充当复位组件的压缩弹簧38以及操纵罩盖39,在操纵耦合构件36的过程中,为了使耦合销37之尖端卡入旋转传动凹部16,该操纵罩盖之端面以克服压缩弹簧38之力的方式起作用。因此,透过压缩弹簧38将经操纵之耦合构件36复位。耦合销37分别在上部件2之一径向导引孔40中穿过。操纵罩盖39位于一手柄凹部41中,在所示实施例中,该手柄凹部实施为原本的导引孔40的漏斗状增大部。较佳采用此种手柄凹部41,从而避免操纵组件伸出下部件3之基体5之外侧面。

图2示出组装完毕后的锚固点装置1,并阐释其紧密的实施方案。

图3以剖视图示出该可相对于下部件3旋转之上部件2的支承,其中,结合图1描述的单个组件被组装起来。以放大详图的形式展示细节。详图A示出在轴承体保持架19中设于两个定位环21、23之间的圆柱形滚动轴承体18。此等滚动轴承体在一侧支撑在作为下部件3之头部区段9之一部分的支承面12上。上部件2之互补的支承面由支承面8构成。两个支承面8、12皆与上部件2之相对于下部件3的旋转轴线互成45度角度。在如此将上部件2相对于下部件3支承的情况下,透过使用圆柱形滚动轴承体18,而非球形滚动体,在所示实施例中能够实现极高程度的力传递。由于支承面8、12如前文所述那般倾斜,并且由于滚动轴承体18之纵轴平行于此等支承面,故在沿轴向以及沿径向的拉伸负荷条件下,上部件2皆可相对于下部件3旋转运动。若此轴承具有间隙或因磨损而产生间隙,则对锚固点装置1之预期应用无影响。最后,滚动轴承体18被保持在滚动体保持架19中,并在其中被导引,故即使存在轴承间隙,亦维持滚动轴承体的定向。

在封闭体25之支承面29与上部件2之支承面33之间使用的滚针轴承30用于实现:上部件2之相对于作为下部件3之一部分的封闭体25的可旋转运动式支撑,尤其在有横向负荷作用于上部件2之连接机构的情况下。藉此有效防止以下情况:当轴承中存在间隙时,在锚固点装置1之连接机构承受横向负荷的情况下,上部件2可能相对于下部件3倾斜。由此一来,即使在此类负荷条件下,亦确保上部件2能够持续地相对于下部件3旋转运动。下部件3之基体15具有向下伸出之环形突出部42。详图B示出此环形突出部。此环形突出部42在径向外侧将圆盘状封闭体25之上部区段包围,并且藉由此外侧在留出运动间隙的情况下构成迷宫式密封件43。藉此防止污物进入滚针轴承30亦或由滚动轴承体18提供之轴承。为此,封闭体25之一区段自下方卡住环形突出部42之下部封闭部。

详图C示出介于封闭体25与下部件3之杆段10之间的沿轴向起作用之形状配合。在外侧成型于杆段10上之锁定隆起部27没入锁定壁26之锁定沟槽27。杆段10在至其螺纹栓11的过渡部中形成锚固台肩44。此锚固台肩被封闭体25之锚固突出部45自下方卡住。如此便沿封闭体25之轴向定义在下部件3之杆段10上的安装位置。同时,藉此对螺纹栓11之朝向锚固台肩44的螺纹尾部进行保护,以免其受横向负荷以及伴随的缺口效应影响。在轴向上,封闭体25之底侧系与锚固台肩44间隔一定距离,螺纹栓11之螺纹在该锚固台肩处收尾。

如锚固点装置1之图3以剖视图示出的那般,封闭体25之底侧形成一锚固面46,藉由该锚固面将锚固点装置1与待搬运之物体之表面卡紧。

为了将锚固点装置1连接至待搬运之物体47(在图4中以长方体形式示意性示出此物体)上,在仅需以用手拧紧的方式实现卡紧的情况下,透过操纵该二耦合构件36中之一者亦或两者,使得至少一耦合栓37之末端区段卡入下部件3之旋转传动凹部16,从而使上部件2以转矩配合的方式与下部件3耦合,且随后引起上部件2之旋转。在图4中示出透过用手拧紧将锚固点装置1连接至待搬运之物体47上的操作。可以清楚地看出,锚固点装置易于操作并且符合人体工学。若锚固点装置1连接至待搬运之物体47上,则在松开操纵罩盖39后,耦合销37因存储于实施为螺旋压缩弹簧38之复位弹簧中的能量而回到起始位置,使得上部件2重新能够相对于下部件3自由旋转。若期望以较高的力实现卡紧,则可利用设于头部区段9之上端侧13中之旋转传动轮廓14,并且藉由工具将下部件3与待搬运之物体47卡紧。

详图D示出耦合构件36。除了前述组件以外,耦合销37具有针对下部件容置部6之圆柱形壁段7起作用的锚固件。此锚固件系由环绕式凸起48提供。耦合销37之成型于径向内侧的区段藉由其尖端形成耦合区段49,在操纵耦合构件36的情况下,该耦合区段因耦合销37之压入而卡入下部件3之头部区段9之旋转传动凹部16。导引孔40具有内部区段50及外部区段51。内部区段50之直径小于外部区段51之直径。一台肩构成介于该二区段50、51之间之过渡部。

上文结合若干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对相关领域通常知识者而言存在大量其他构建方案,而不脱离本案之申请专利范围的范围,本文不予一一列举。

附图标记列表

1:锚固点装置

2:上部件/外轴承件

3:下部件/内轴承件

4:环圈弧段

5:基体

6:下部件容置部

7:壁段

8:支承面

9:头部区段

10:杆段

11:螺纹栓

12:支承面

13:端侧

14:旋转传动轮廓

15:外侧

16:旋转传动凹部

17:锁定隆起部

18:滚动轴承体

19:轴承体保持架

20:滚动体容置部

21:定位环

22:外侧

23:定位环

24:凸起

25:封闭体

26:锁定壁

27:锁定沟槽

28:外侧

29:支承面

30:滚针轴承

31:滚动体

32:保持架

33:支承面

34:封闭环

35:卡扣片

36:耦合构件

37:耦合销

38:压缩弹簧

39:操纵罩盖

40:导引孔

41:手柄凹部

42:环形突出部

43:迷宫式密封件

44:锚固台肩

45:锚固突出部

46:锚固面

47:待搬运之物体

48:凸起

49:耦合区段

50:内部区段

51:外部区段

相关技术
  • 一种预应力锚固装置、应用该装置的锚固系统及施工方法
  • 模型试验中锚固体制作装置及锚固界面应变片粘贴方法
  • 气膜建筑外模锚固方法和牵引装置及该装置的使用方法
  • 一种岩层运移监测点锚固装置
  • 一种无锚固点边坡混凝土浇筑装置
技术分类

06120116584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