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电网电源点追踪模块的方法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09:29:07


一种电网电源点追踪模块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调度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网电源点追踪模块的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电力部门调控班在制定电力调度运行方式过程中,以及制定各种大型活动的保电方案时,需要进行的电源点追踪操作日益增多,之前的电力调度员采用的电源点追踪流程相对复杂,给予此问题调度班小组抽取10个历年的保电预案,对预案中单条电源点追踪平均时间在DTS系统中推算计时;人工查阅电源点费时费力,平均3分钟,且错误率高,难以满足电网规模扩大的需求,因此迫切需要研制一种新的自动化装置来完成电源点追踪工作。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电网电源点追踪模块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开始→开画面→选定路线→启动追踪模块→得到电源点→结束。

所述选定路线是基于D5000系统,设计了设计提取关键字段的指令;

在D5000系统的数据库中,dev_id是一个标识域,具有唯一性、不重复性,正是由于其这个特性,dev_id域出现在很多个数据库表中,用于做为表之间相互关联和检索的“桥梁”,同时也是设备、值、公式一一对应、用于区分的关键域。

追踪模块的代码部分如下:

调用接入部分: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time.h"

include "ImdsPub.h"

include "ImdsPowerPath.h"

include "db_def/db_define.h"

include

得到电源点耗时测试方法是对功能模块的运算时间进行了运行测试,同样以每天分时段在早中晚运行的采样方式,每次运行两遍,测试周期为两周,共84次,运算时间平均为13s,其中包含测试后排故发现有4个非正常采样值,是由于系统不稳定和因相关程序正在被调用造成的卡顿,剔除这4个非正常采样值后平均为11s,可以看出,实施结果达到了时间控制在20s以内的预期。

得到电源点耗时为将电源点追踪消耗时间控制在:81秒<90秒。

开发构思及原理:

方案综合分析:

由分层图得出电源点追踪功能的软硬件主要模块,同时对照参考借鉴论文的内容,查阅了相关软件应用参数后,得出电源点追踪功能的需求分析表。

提出方案

小组成员结合初步方案的选择结果,根据需求分析和分层图中的语言资料,进行梳理和归类,提出了详细分解方案,如图2所示。

选择最佳方案

一级方案选择

供电路径搜索方法

在众多路径搜索算法中,经过讨论,以及对文献《基于供电路径电路解析的潮流追踪方法》分析,确定深度优先搜索算法和广度优先搜索算法比较适合本课题需求。具体分析图3:

设备关键字的提取方法

对关键字提取的方法进行了分析比较,并开展试验分析,分析结果如图4:

在D5000系统的数据库中,dev_id是一个标识域,具有唯一性、不重复性。由于其这个特性,dev_id域出现在很多个数据库表中,用于做为表之间相互关联和检索的“桥梁”,同时也是设备、值、公式等一一对应、用于区分的关键域。选取dev_id域作为设备关键字的提取方法,能保证百分百的准确率。

经过比较分析,决定选用标识dev_id提取作为电源点追踪功能的设备关键字提取的具体方案。

供电路径追踪方式

对供电路径追踪方式进行了分析比较,并开展试验分析,分析结果如图5:

采用总结型的展示方式

对总结型的展示方式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如图6:

通过分析比较,小组成员从内存占用、展示内容是否清晰直观等方面综合考虑,根据上述比较表格,选择图形展示作为总结型的展示方法。

由此,一级方案全部确定,如图7:

二级方案选择

二级方案选择有一个:画面展示方法的选择。

对现有的画面展示的具体执行方案进行选择,这里对可能采取的两种方案进行比较分析:

通过对画面展示的具体执行方案的比较,小组决定选用以修剪后的电气岛的形式推画面作为具体执行方案。

确定最佳方案

通过以上对一级、二级方案的一系列比对和选择,本课题的最佳方案全部确定,如图8:

对策实施

对策实施一:搜索算法

确定算法流程

借鉴《基于供电路径解析的潮流追踪软件开发》文献中广度优先搜索算法流程,并结合电网模型的具体情况,根据图9简述广度优先搜索的算法流程如下:

第1步:访问初始节点1。

第2步:确定与初始节点直接联系的第一层节点,既节点2、3、4、5。

第3步:判断第一层节点中是否存在终点:存在终点,搜索结束;不存在终点,执行第4步。

第4步:分别以第一层节点为初始节点,执行第2步、第3步。

编写代码;

对D5000系统中电源点追踪功能的接入进行设计、编程、接入。

其中,代码部分如下:

调用接入部分: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time.h"

include "ImdsPub.h"

include "ImdsPowerPath.h"

include "db_def/db_define.h"

include

测试模块调用响应速度和成功率。

对D5000系统中电源点追踪功能的接入进行测试:

代码运行计算结果准确率有保证,可达100%

平均响应时间3.5秒达到目标要求。

结论:对策目标实现。

对策实施二:线路检索关键字使用Dev_id提取

设计提取关键字段的指令

基于D5000系统,设计了设计提取关键字段的指令。

在D5000系统的数据库中,dev_id是一个标识域,具有唯一性、不重复性。正是由于其这个特性,dev_id域出现在很多个数据库表中,用于做为表之间相互关联和检索的“桥梁”,同时也是设备、值、公式等一一对应、用于区分的关键域。

检索过程如下:

vectordev_id_vec;

char file_path[64] = "";

sprintf(file_path,"%s/var/log/track_nodes/path.txt",getenv("D5000_HOME"));

cout<<"file_path=="<

ofstream *m_logFile = new ofstream( file_path, ios::out | ios::trunc );

ret = test.GetPowerPath( dev_id, power_area_vec, acln_info_vec, cb_info_vec, dev_id_vec, AP_SCADA, AC_REALTIME_NO );

验证标识dev_id的唯一性。

对验证标识dev_id的唯一性。

在D5000系统中,将所有设备的dev_id导出,通过程序比对,所有的dev_id具有唯一性,且每一个设备对应一个dev_id,对应关系也具有唯一性。测试结论表明采用dev_id标识域检索结果具体唯一性、准确度达到100%。

结论:对策目标实现。

对策实施三:根据有功功率的流向获取供电路径

根据调度专业的判断逻辑设计代码;

对采用有功功率的流向获取供电路径进行编程。

经过前面的分析,QC小组最终选择判断有功功率方向的方法处理供电路径,设计的主要思路流程如下:

有功功率方向的专业判断逻辑是:这里称有功功率为P,有线路A—B,若A的P为正,则判断为A流向B,是A向B供电;反之,若A的P为负,则判断为B流向A,是B向A供电。

其次,这里T接线路特指除了A—B这种只有两个头的线路,其余3、4个头乃至更多的5个头线路,统称为T接线,也有更专业的称4个头为Pai接线路等,但大多数时候专业上提及T接线路已然能够理解,是一种统称。处理如A—B—C的T接线路时,P为正的一端是供电,为负的一端是受电,则涵盖的情况必然是有两端向一端供电,或者有一端向另两端供电。比如若A、B为正,C为负,则A、B向C供电。

测试代码运算效率。

对采用有功功率的流向获取供电路径方案进行测试。

完成后,对功能模块的运算时间进行了运行测试,同样以每天分时段在早中晚运行的采样方式,每次运行两遍,测试周期为两周,共84次。运算时间平均为13s,其中包含测试后排故发现有4个非正常采样值,是由于系统不稳定和因相关程序正在被调用造成的卡顿,剔除这4个非正常采样值后平均为11s,可以看出,实施结果达到了时间控制在20s以内的预期。

结论:对策目标实现。

对策实施四:图案展示方式

设计画面所展示的内容

对图案展示方式的界面进行了设计。

推画面动作设置完成后,对推画面消耗时间进行了测试,每天分时段在早中晚调用,共两周42次,并计算出平均值,A列表示本次QC活动模块推画面耗时,B列表示D5000系统中故障跳闸推画面的耗时,C列表示状态估计运算结果推画面的耗时。

通过表可以看出,我们模块推画面的耗时达到对策目标。另外,三个功能模块放在一起比较可以看出,电源点追踪功能模块推画面相对耗时最多,但是差距不大,因为A模块的计算复杂、步骤多、涉及的数据库表也更多,运算时间增加了几秒钟,仍在合理的时间范围之内。

对策实施:组装调试

将各个软硬件在D5000平台进行组合,得到如图所示模块:

组装完成后,对电源点追踪消耗时间进行了测试,每天分时段在早中晚调用,共一周21次,并计算出平均值,测试结果展示如图10。

通过图10可以看出,电源点追踪消耗时间达到了对策目标,且运行可靠稳定。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追踪准确率100%,安全可靠,减少了人工调阅出错率;

电源点追踪模块的使用,大大减少了保电预案的编制时间,减轻了调度员工作量,避免了因制定一级预案而加班,节省了加班费用;同时,为调度员事故处理提供了有效依据,缩短了事故处理时间,减少了因停电造成的损失。

调度系统电源点追踪模块的使用,大幅地缩短电源点追踪的时间,保证了准确率,使保电预案的制定更高效。另外,保电手段的强化也有力的保障了各项重大活动的开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逻辑模块示意图;

图2为方案详细分解框图;

图3为路径搜索算法比较;

图4为设备关键字的提取方法选择;

图5为供电路径追踪方式分析;

图6为图形功能界面设计方法选择;

图7为一级方案比选结果框图;

图8为最佳方案结果框图;

图9为功能结构图;

图10为推画面耗时测试结果。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一种电网电源点追踪模块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开始→开画面→选定路线→启动追踪模块→得到电源点→结束。

所述选定路线是基于D5000系统,设计了设计提取关键字段的指令;

在D5000系统的数据库中,dev_id是一个标识域,具有唯一性、不重复性,正是由于其这个特性,dev_id域出现在很多个数据库表中,用于做为表之间相互关联和检索的“桥梁”,同时也是设备、值、公式一一对应、用于区分的关键域。

追踪模块的代码部分如下:

调用接入部分: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time.h"

include "ImdsPub.h"

include "ImdsPowerPath.h"

include "db_def/db_define.h"

include

得到电源点耗时测试方法是对功能模块的运算时间进行了运行测试,同样以每天分时段在早中晚运行的采样方式,每次运行两遍,测试周期为两周,共84次,运算时间平均为13s,其中包含测试后排故发现有4个非正常采样值,是由于系统不稳定和因相关程序正在被调用造成的卡顿,剔除这4个非正常采样值后平均为11s,可以看出,实施结果达到了时间控制在20s以内的预期。

得到电源点耗时为将电源点追踪消耗时间控制在:81秒<90秒。

相关技术
  • 一种电网电源点追踪模块的方法
  • 基于电源点追踪确定备自投时序及组合的方法
技术分类

06120112183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