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车辆用灯具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1:34:14


车辆用灯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用灯具。

背景技术

例如,存在一种车辆用灯具,所述车辆用灯具在车宽方向上排列设置有搭载于车辆的后端侧的两个角部的后组合灯、以及搭载于车辆的尾门或后备箱盖的后备箱灯(例如参照下述专利文献1。)。

后组合灯和后备箱灯在灯体的内侧配置有光源和长条的导光体,使从光源出射的光从导光体的基端侧朝向内部入射,朝向导光体的末端侧引导光。此外,被设置于导光体的背面侧的多个反射切口反射后的光从导光体的正面侧朝向外部出射。由此,能够使设置于导光体的正面侧的发光区域呈线状地发光。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8159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在上述长条的导光体中,由于从其基端侧朝向末端侧引导的光的光路长度的差异,有时在发光区域中会产生亮度(发光)不均。即,在导光体的发光区域中产生了亮度不均的情况下,在导光体的轴线方向上,与从光源起的光路长度较短的基端侧相比,从光源起的光路长度较长的末端侧由于光的衰减而相对变暗。

特别是在车宽方向上排列设置了后备箱灯和后组合灯的情况下,在后备箱灯的沿车宽方向的外侧,发光区域的亮度降低,因此,在与后组合灯之间,发光区域的亮度差(明暗差)增大。

该情况下,在后备箱灯与后组合灯之间,导致发光区域的外观变差等点灯效果的恶化。此外,为了在后备箱灯与后组合灯之间使发光区域均匀地发光,需要多个LED,成本升高。

本发明是鉴于这种现有情况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在后备箱灯与后组合灯之间使发光区域的外观良好的车辆用灯具。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手段。

(1)一种车辆用灯具,其在车宽方向上排列设置有后组合灯以及后备箱灯,所述后组合灯搭载于车辆的后端侧的两个角部,所述后备箱灯搭载于所述车辆的尾门或后备箱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备箱灯包括以从所述车宽方向的内侧朝向外侧逐渐提高的亮度进行发光的第1发光区域,所述后组合灯包括以与所述第1发光区域的外侧的亮度相同的亮度或者比该亮度高的亮度进行发光的第2发光区域,所述第1发光区域和第2发光区域以在所述车宽方向上连续的方式设置。

(2)根据所述(1)记载的车辆用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2发光区域以从所述车宽方向的内侧朝向外侧逐渐提高的亮度进行发光。

(3)根据所述(1)或(2)记载的车辆用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1发光区域的沿所述车宽方向的长度比所述第2发光区域的沿所述车宽方向的长度长。

(4)根据所述(1)~(3)中的任意一项记载的车辆用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备箱灯包括位于所述车宽方向的内侧的第1光源、以及从与所述第1光源对向设置的位置朝向车宽方向的外侧延伸的第1导光体,使从所述第1光源出射的光从所述第1导光体的基端侧朝向内部入射,朝向所述第1导光体的末端侧引导光,并且,使被设置于所述第1导光体的背面侧的多个反射切口反射后的光从所述第1导光体的正面侧朝向外部出射,由此使所述第1发光区域发光,并且,所述第1导光体中,所述多个反射切口对光的反射程度被调整为,使所述第1发光区域以从所述车宽方向的内侧朝向外侧逐渐提高的亮度进行发光。

(5)根据所述(4)记载的车辆用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备箱灯包括配置于所述第2导光体的背面侧的第1托架,所述第1托架由白色的反射部件构成,使从所述第1导光体的背面侧朝向外部出射的光朝向所述第1导光体侧边扩散边反射。

(6)根据所述(1)记载的车辆用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组合灯包括位于所述车宽方向的外侧的第2光源、以及从与所述第2光源对向设置的位置朝向车宽方向的内侧延伸的第2导光体,使从所述第2光源出射的光从所述第2导光体的基端侧朝向内部入射,朝向所述第2导光体的末端侧引导光,并且,使被设置于所述第2导光体的背面侧的多个反射切口反射后的光从所述第2导光体的正面侧朝向外部出射,由此使所述第2发光区域发光,并且,所述第2导光体中,所述多个反射切口对光的反射程度被调整为,使所述第2发光区域以与所述第1发光区域的外侧的亮度相同的亮度或比该亮度高的亮度进行发光。

(7)根据所述(2)记载的车辆用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组合灯包括位于所述车宽方向的外侧的第2光源、以及从与所述第2光源对向设置的位置朝向车宽方向的内侧延伸的第2导光体,使从所述第2光源出射的光从所述第2导光体的基端侧朝向内部入射,朝向所述第2导光体的末端侧引导光,并且,使被设置于所述第2导光体的背面侧的多个反射切口反射后的光从所述第2导光体的正面侧朝向外部出射,由此使所述第2发光区域发光,并且,所述第2导光体中,所述多个反射切口对光的反射程度被调整为,使所述第2发光区域以与所述第1发光区域的外侧的亮度相同的亮度或比该亮度高的亮度进行发光,并且所述第2发光区域以从所述车宽方向的内侧朝向外侧逐渐提高的亮度进行发光。

(8)根据所述(6)或(7)记载的车辆用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组合灯包括配置于所述第2导光体的背面侧的第2托架,所述第2托架由白色的反射部件构成,使从所述第2导光体的背面侧朝向外部出射的光朝向所述第2导光体侧边扩散边反射。

发明效果

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能够在后备箱灯与后组合灯之间使发光区域的外观良好的车辆用灯具。

附图说明

图1是从后侧观察具有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灯具的车辆的正视图。

图2是示出图1所示的车辆灯具的后备箱灯的第1发光区域和后组合灯的第2发光区域的亮度水平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所示的由线段A-A形成的车辆用灯具1的剖视图。

图4是图3中的圈出部分B所示的、设置于第1导光体的多个反射切口的剖视图。

图5是图3中的圈出部分C所示的、设置于第1导光体的多个反射切口的剖视图。

图6是图3中的圈出部分D所示的、设置于第1导光体的多个反射切口的剖视图。

图7是示出图3所示的后备箱灯的光的路径的主要部分剖视图。

图8是基于图7中所示的由线段E-E形成的第1导光体和第1托架的剖视图。

标号说明

1:车辆用灯具;5A:第1光源;5B:第2光源;6A:第1导光体;6B:第2导光体;7A、7B:电路基板;8A、8B:反射切口;9A:第1托架;9B:第2托架;10a、10b:延伸部;LDL:后备箱灯;RCL:后组合灯;E1:第1发光区域;E2:第2发光区域;B:车辆;EMB:标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另外,在以下的说明所使用的附图中,为了容易观察各结构要素,有时根据结构要素使尺寸的比例尺不同来表示,各结构要素的尺寸比率等不一定与实际相同。

此外,在以下所示的附图中,设定XYZ正交坐标系,设X轴方向为车辆的前后方向(长度方向),设Y轴方向为车辆的左右方向(宽度方向),设Z轴方向为车辆的上下方向(高度方向),来分别进行表示。

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例如对图1~图8所示的车辆用灯具1进行说明。

另外,图1是从后侧观察具有车辆用灯具1的车辆B的正视图。图2是示出车辆用灯具1的后备箱灯LDL的第1发光区域E1和后组合灯RCL的第2发光区域E2的亮度水平的示意图。图3是图1中所示的由线段A-A形成的车辆用灯具1的剖视图。图4是图3中的圈出部分B所示的、设置于第1导光体6A的多个反射切口8A的剖视图。图5是图3中的圈出部分C所示的、设置于第1导光体6A的多个反射切口8A的剖视图。图6是图3中的圈出部分D所示的、设置于第1导光体6A的多个反射切口8A的剖视图。图7是示出图3所示的后备箱灯LDL的光L的路径的主要部分剖视图。图8是基于图7中所示的由线段E-E形成的第1导光体6A和第1托架9A的剖视图。

例如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灯具1具有后组合灯RCL以及后备箱灯LDL,其中后组合灯RCL搭载于车辆B的后端侧的两个角部,后备箱灯LDL搭载于车辆B的尾门或后备箱盖的将中央部的标志EMB夹在中间的两侧的位置。这些后组合灯RCL和后备箱灯LDL排列设置在车辆B的宽度方向(以下称为“车宽方向”。)上。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以在车辆B的后部夹着标志EMB左右对称地配置的后备箱灯LDL和后组合灯RCL中的、配置于后部右侧的后备箱灯LDL和后组合灯RCL作为例子,对车辆用灯具1的结构进行说明。

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只要没有特别说明,则设为“前”“后”“左”“右”“上”“下”这样的记载意味着从车辆用灯具1的正面(车辆B的后方)观察车辆用灯具1时的各个方向。因此,从车辆B的正面(车辆B的前方)观察车辆B时的各个方向为使前后左右相反的方向。

如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灯具1包含后备箱灯LDL中呈线状以红色发光的第1发光区域E1、以及后组合灯RCL中呈线状以红色发光的第2发光区域E2。

这些第1发光区域E1和第2发光区域E2是作为尾灯(Tail lamp)发挥功能的区域,以在后备箱灯LDL与后组合灯RCL之间在车宽方向上连续的方式进行设置。此外,第1发光区域E1的沿车宽方向的长度比第2发光区域E2的沿车宽方向的长度长。

其中,第1发光区域E1以从车宽方向的内侧朝向外侧逐渐提高的亮度进行发光。另一方面,第2发光区域E2以与第1发光区域E1的外侧的亮度相同的亮度或者比该亮度高的亮度进行发光。进一步地,第2发光区域E2以从车宽方向的内侧朝向外侧逐渐提高的亮度进行发光。

由此,在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灯具1中,在后备箱灯LDL与后组合灯RCL之间,能够使第1发光区域E1和第2发光区域E2作为一条连接起来的线以从车宽方向的内侧朝向外侧逐渐提高的亮度进行发光。

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发光区域E1的车宽方向(Y轴方向)上的内侧(-Y轴侧)的端部a与外侧(+Y轴侧)的端部b的亮度比(a:b)设定为(1:3)。此外,第2发光区域E2的车宽方向(Y轴方向)上的内侧(-Y轴侧)的端部c与外侧(+Y轴侧)的端部d的亮度比(c:d)设定为(1:3)。进而,第1发光区域E1的外侧的端部b与第2发光区域E2的内侧的端部c的亮度比(b:c)设定为(1:3)。由此,第1发光区域E1的内侧的端部a与第2发光区域E2的外侧的端部d的亮度比(a:d)设定为(1:27)。

在第1发光区域E1的外侧的端部b与第2发光区域E2的内侧的端部c之间,为了使得无法视觉辨认出亮度(发光)不均,优选将上述亮度比(b:c)设为(1:1)~(1:3)的范围。

此外,第2发光区域E2不限于上述以从车宽方向的内侧朝向外侧逐渐提高的亮度进行发光的结构,也可以构成为在整个车宽方向上以均匀的亮度进行发光。即,在第2发光区域E2中,上述亮度比(c:d)也可以设定为(1:1)。

如图3所示,后备箱灯LDL具有如下结构:在由前面开口的壳体和覆盖壳体的开口的透镜盖构成的灯体(未图示。)的内侧配置有第1光源5A和第1导光体6A。

同样,后组合灯RCL具有如下结构:在由前面开口的壳体和覆盖壳体的开口的透镜盖构成的灯体(未图示。)的内侧配置有第2光源5B和第2导光体6B。

后备箱灯LDL和后组合灯RCL具有如下的形状:与对车辆B的后端侧的角部施加的倾斜形状相匹配,与车宽方向的内侧相比外侧呈后退的趋势沿后退方向延伸,形成彼此连续的弯曲形状。

第1光源5A和第2光源5B由发出红色光(以下简称为“光”。)的发光二极管(LED)构成。此外,在LED中能够使用车辆照明用的高输出(高亮度)类型的LED(例如SMD LED等。)。第1光源5A和第2光源5B分别安装于电路基板7A、7B上,该电路基板7A、7B设置有驱动LED的驱动电路。

其中,安装有第1光源5A的电路基板7A位于车宽方向的内侧,以使第1光源5A与第1导光体6A的内侧的端部对向设置的状态进行配置。由此,第1光源5A从安装于电路基板7A的位置朝向第1导光体6A的内侧的端部呈放射状地出射光。

另一方面,安装有第2光源5B的电路基板7B位于车宽方向的外侧,以使第2光源5B与第2导光体6B的外侧的端部对向设置的状态进行配置。由此,第2光源5B从安装于电路基板7B的位置朝向第2导光体6B的外侧的端部呈放射状地出射光。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上述在电路基板7A、7B上安装有LED(第1和第2光源5A、5B)的结构,但是,也可以构成为,分别配置安装有LED的基板(安装基板)和设置有驱动电路的基板(电路基板),使这些安装基板和电路基板经由被称为线束(Harness)的布线缆线电连接,保护驱动电路不受LED放出的热的影响。

关于第1和第2光源5A、5B,除了上述LED以外,还能够使用激光二极管(LD)等发光元件。此外,第1和第2光源5A、5B的数量不限于一个,也可以是多个。

第1导光体6A和第2导光体6B作为内透镜,由长条的透光性部件构成。在透光性部件中,例如能够使用聚碳酸酯或丙烯酸等透明树脂或玻璃等、折射率比空气的折射率高的材质的部件。

其中,第1导光体6A以从与第1光源5A对向设置的位置朝向车宽方向的外侧延伸的方式设置。另一方面,第2导光体6B以从与第2光源5B对向设置的位置朝向车宽方向的内侧延伸的方式设置。

在后备箱灯LDL中,使从第1光源5A出射的光从第1导光体6A的内侧(基端侧)的端部朝向第1导光体6A的内部入射,在第1导光体6A的内部反复进行反射,同时朝向第1导光体6A的外侧(末端侧)的端部引导光。此外,被设置于第1导光体6A的背面侧的多个反射切口8A反射后的光从第1导光体6A的正面侧朝向外部出射。由此,在后备箱灯LDL中,能够使上述第1发光区域E1呈线状以红色发光。

在后组合灯RCL中,使从第2光源5B出射的光从第2导光体6B的外侧(基端侧)的端部朝向第2导光体6B的内部入射,在第2导光体6B的内部反复进行反射,同时朝向第2导光体6B的内侧(末端侧)的端部引导光。此外,被设置于第2导光体6B的背面侧的多个反射切口8B反射后的光从第2导光体6B的正面侧朝向外部出射。由此,在后组合灯RCL中,能够使上述第2发光区域E2呈线状以红色发光。

多个反射切口8A、8B只要是使入射到第1和第2导光体6A、6B的背面的光L相对于第1和第2导光体6A、6B的正面呈小于临界角的角度(光透过第1和第2导光体6A、6B的正面的角度)的方式发生反射的切口即可,其形状、大小、数量等没有特别限定。

例如,截面大致呈三角形的棱镜切口在第1和第2导光体6A、6B的上下方向上延伸、且在第1和第2导光体6A、6B的车宽方向上排列,由此构成本实施方式的多个反射切口8A、8B。

另一方面,在第1导光体6A中,调整多个反射切口8A对光的反射程度,以使第1发光区域E1以从车宽方向的内侧朝向外侧逐渐提高的亮度进行发光。

具体而言,如图4~图6所示,多个反射切口8A的尺寸从车宽方向的内侧朝向外侧逐渐增大。此外,多个反射切口8A的相邻之间的间隔从车宽方向的内侧朝向外侧逐渐变窄。

进而,也可以构成为在第1导光体6A的车宽方向的内侧设置省略了多个反射切口8A的平坦部。平坦部能够使第1发光区域E1中的车宽方向的内侧位置的部分,通过来自第1导光体6A的正面的漏光,以比设置有反射切口8A的位置低的亮度进行发光。

另一方面,在第2导光体6B中,调整多个反射切口8B对光的反射程度,以使第2发光区域E2以与第1发光区域E1的外侧的亮度相同的亮度或比该亮度高的亮度进行发光,并且第2发光区域E2以从车宽方向的内侧朝向外侧逐渐提高的亮度进行发光。

具体而言,多个反射切口8B的尺寸从车宽方向的内侧朝向外侧逐渐增大。此外,多个反射切口8B的相邻之间的间隔从车宽方向的内侧朝向外侧逐渐变窄。

在后备箱灯LDL的灯体内,以与第1导光体6A的背面侧对向设置的方式设置有保持第1导光体6A的第1托架9A。同样,在后组合灯RCL的灯体内,以与第2导光体6B的背面侧对向设置的方式设置有保持第2导光体6B的第2托架9B。第1和第2托架9A、9B以保持第1和第2导光体6A、6B的状态安装于壳体的正面侧。

此外,第1和第2托架9A、9B由具有光扩散性的白色的反射部件构成。由此,第1和第2托架9A、9B使从第1和第2导光体6A、6B的背面侧向外部出射的光一边扩散一边朝向第1和第2导光体6A、6B侧进行反射。另外,白色的反射部件对光的扩散程度能够通过该反射部件的表面粗糙度来调整。

在后备箱灯LDL中,如图7所示,由第1托架9A边扩散边进行反射的光L2与被多个反射切口8A反射的光L1一起,从第1导光体6A的正面侧朝向外部出射。由此,能够利用由第1托架9A边扩散边进行反射的光L2来减少由多个反射切口8A反射的光L1被视觉辨认为亮度不均的情况。

同样,关于后组合灯RCL,由第2托架9B边扩散边进行反射的光与被多个反射切口8B反射的光一起,从第2导光体6B的正面侧朝向外部出射。由此,能够利用由第2托架9B边扩散边进行反射的光减少被多个反射切口8B反射的光被视觉辨认为亮度不均的情况。

另外,第1和第2托架9A、9B不必限定于由上述白色的反射部件构成的部件,例如,也可以是使设置有Al蒸镀膜等反射膜的第1和第2托架9A、9B的表面具有光扩散功能的部件。

在后备箱灯LDL中,如图8所示,也可以构成为,在将第1导光体6A的多个反射切口8A夹在中间的两侧位置,设置与多个反射切口8A相比朝向后方延伸的上下一对延伸部10a、10b。

在该结构的情况下,在通过第1托架9A对从第1导光体6A的背面侧向外部出射的光边扩散边进行反射时,能够使该边扩散边反射的光高效地再次入射到第1导光体6A。

同样,关于后组合灯RCL,也可以构成为,在将第2导光体6B的多个反射切口8B夹在中间的两侧位置,设置有与多个反射切口8B相比朝向后方延伸的上下一对延伸部。

由此,在通过第2托架9B对从第2导光体6B的背面侧向外部出射的光边扩散边进行反射时,能够使该边扩散边反射的光高效地再次入射到第2导光体6B。

标志EMB省略图示,但是,配置成位于后备箱灯LDL的透镜盖的正面侧,覆盖第1光源5A和第1导光体6A的内侧的端部。

在具有以上这种结构的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灯具1中,在上述后备箱灯LDL与后组合灯RCL之间,能够使第1发光区域E1和第2发光区域E2作为一条连接起来的线以从车宽方向的内侧朝向外侧逐渐提高的亮度进行发光。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灯具1中,在这些后备箱灯LDL与后组合灯RCL之间,能够使第1和第2发光区域E1、E2的外观良好。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灯具1中,在后备箱灯LDL与后组合灯RCL之间,与使第1和第2发光区域E1、E2在车宽方向上均匀地发光的情况相比,通过减少用作第1和第2光源5A、5B的LED的数量,能够实现省电。

另外,本发明不必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主旨的范围内施加各种变更。

具体而言,在上述车辆用灯具1中,能够与实际的车辆B的设计等相匹配地,适当变更第1和第2发光区域E1、E2(第1和第2导光体6A、6B)的形状和数量等。

例如,也可以构成为在上下方向上排列配置多个作为一条连接起来的线发光的第1和第2发光区域E1、E2。此外,也可以构成为使第1和第2发光区域E1、E2的上下方向的宽度变宽而呈面状地发光。

相关技术
  • 车辆用灯具的控制装置、车辆用灯具系统及车辆用灯具的控制方法
  • 车辆用灯具系统、车辆用灯具的控制装置及车辆用灯具的控制方法
技术分类

06120112974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