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冷敷贴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1:34:14


冷敷贴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医疗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冷敷贴。

背景技术

冷敷贴,主要用于贴附在患处,其作用可例如:使局部毛细血管收缩,减轻局部充血,使神经末梢的敏感性降低而减轻疼痛,降温退热,也可例如:减少局部血流,防止炎症和化脓扩散,还可例如:将体内的热传导发散,增加散热,降低体温。

冷敷贴通常由敷料和各种形式的外套层组成,现有相关技术中,冷敷贴中敷料可直接与患者皮肤接触,然而,随着人体或动物体姿态改变,容易出现敷料横向移动或者渗透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公开提供一种冷敷贴,以解决容易出现敷料横向移动或者渗透的问题。

根据本公开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冷敷贴,包括:黏胶衬底、离型纸、缓渗层、密封框与敷料层;

所述离型纸覆盖于所述黏胶衬底的第一侧,所述离型纸的部分表面可分离地黏贴于所述黏胶衬底第一侧的第一表面,所述密封框与所述敷料层设于所述离型纸与所述黏胶衬底第一侧的第二表面之间,所述密封框分布于所述敷料层外周,所述缓渗层设于所述敷料层与所述密封框远离所述黏胶衬底的一侧。

可选的,所述密封框包括围合形成容置空间的支撑壁,所述敷料层设于所述容置空间。

可选的,所述支撑壁的第一侧和/或第二侧设有凹槽,所述支撑壁的第一侧为所述支撑壁远离所述黏胶衬底的一侧,所述支撑壁的第二侧为所述支撑壁远离所述离型纸的一侧。

可选的,所述凹槽呈闭环分布于所述支撑壁的第一侧或第二侧,所述凹槽包括曲线槽段和/或直线槽段。

可选的,所述的冷敷贴,还包括:防渗层;所述防渗层采用敷料无法渗透的非渗透材料;

所述防渗层的一侧表面连接所述黏胶衬底第一侧的第二表面,所述防渗层的另一侧表面连接所述敷料层与所述密封框远离所述离型纸的一侧。

可选的,所述防渗层远离所述黏胶衬底的一侧设有至少一个支撑部,且所述支撑部埋入所述敷料层。

可选的,所述至少一个支撑部包括阵列分布的多个支撑块和/或呈X型布置的支撑条。

可选的,所述的冷敷贴,还包括易撕部,所述易撕部设于所述离型纸与所述黏胶衬底第一侧的第三表面之间,所述第三表面位于所述黏胶衬底的边缘处。

可选的,所述缓渗层设有凹凸压印。

可选的,所述黏胶衬底的第一表面设有黏胶,所述黏胶衬底为菱形网格面或者具有弹性的材料面。

本公开提供的冷敷贴中,通过在敷料层外设置缓渗层,可避免敷料层直接接触于人体或动物体的皮肤表面,从而减缓敷料的渗透作用。同时,在人体或动物体运动时,避免敷料与皮肤之间相对移动而横向漏出密封框,进一步保障了黏胶衬底与皮肤之间的黏贴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公开一实施例中冷敷贴的剖面示意图一;

图2是本公开一实施例中冷敷贴的剖面示意图二;

图3是本公开一实施例中打开离型纸之后冷敷贴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公开一实施例中打开离型纸并去除敷料层的冷敷贴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5是本公开一实施例中打开离型纸并去除敷料层的冷敷贴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6是本公开一实施例中打开离型纸并去除敷料层的冷敷贴的结构示意图三;

附图标记说明:

1-黏胶衬底;

11-第一表面;

12-第二表面;

13-第三表面;

2-敷料层;

3-密封框;

31-支撑壁;

32-凹槽;

4-缓渗层;

5-离型纸

6-防渗层;

7-易撕部;

8-支撑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公开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公开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公开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在本公开说明书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部”、“下部”、“上端”、“下端”、“下表面”、“上表面”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公开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公开的限制。

在本公开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在本公开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多个,例如两个,三个,四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公开说明书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互相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公开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以具体地实施例对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下面这几个具体的实施例可以相互结合,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概念或过程可能在某些实施例不再赘述。

本公开实施例所涉及的冷敷贴,可理解为能够贴附于患处并能实现冷敷作用的任意构造,其中的冷敷贴可仅用于降温,还可用于敷相应的药物,具体的,冷敷贴可以是退热贴、也可以是膏药贴剂等,不论应用于何种应用场景、用途,均不脱离本公开实施例的范围。

请参考图1,冷敷贴,包括:黏胶衬底1、离型纸5、缓渗层4、密封框3与敷料层2。

所述离型纸5覆盖于所述黏胶衬底1的第一侧,该第一侧可理解为图1所示的下侧,对应的,黏胶衬底1的第二侧,可理解为与离型纸5向背的一侧,即图1所示的上侧。

所述离型纸5的部分表面可分离地黏贴于所述黏胶衬底1第一侧的第一表面11,其中的黏贴可采用黏胶实现,一种具体方案中,离型纸5可不带黏胶,黏胶衬底单面带黏胶,冷敷贴主要靠黏胶衬底固定在患处,其中,设置黏胶的表面即为第一表面11。单面涂胶的工艺相对更简单,具有便于制作的积极效果。

所述密封框3与所述敷料层2设于所述离型纸5与所述黏胶衬底1第一侧的第二表面12之间,所述密封框3分布于所述敷料层2外周,其中,分布于敷料层2的外周可理解为:沿横向分布于敷料层2外周,其中的横向,可理解为:垂直于自黏胶衬底1第一侧至第二侧的方向。

所述缓渗层4设于所述敷料层2与所述密封框3远离所述黏胶衬底1的一侧,进而处于离型纸5与敷料层2、密封框3之间,以图1为例,所述缓渗层4即设于敷料层2与密封框3的下侧。

一种具体方案中,缓渗层4的一侧表面可连接敷料层2与密封框3,另一侧表面可连接离型纸5,其他未图示的方案中,缓渗层4与敷料层2之间、缓渗层4与密封框3之间、缓渗层4与离型纸5之间等至少之一位置,也可设有其他结构层。

其中的缓渗层,可理解为能供敷料渗透的结构层,具体的,还可实现敷料的引导、缓流等作用。缓渗层可例如采用密度较大的无纺布,其中可设有印压花纹,一种举例中,所述缓渗层设有凹凸压印,进而,可贴合皮肤、减少敷料(例如凝胶)横向流动的可能性。

以上方案中,通过在敷料层外设置缓渗层,可避免敷料层直接接触于人体或动物体的皮肤表面,从而减缓敷料的渗透作用。同时,在人体或动物体运动时,避免敷料与皮肤之间相对移动而横向漏出密封框,进一步保障了黏胶衬底与皮肤之间的黏贴稳定性。

相较而言,在部分现有技术中,离型纸内也可设有保护层,然而,保护层通常是为了阻止敷料外流的结构层,进而,在使用冷敷贴的过程中,通常需要去除保护层,可见,部分现有技术中的保护层并非本公开实施例中的缓渗层,也无法起到缓渗层的作用。

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黏胶衬底1为菱形网格面或者具有弹性的材料面。进而,通过弹性(或可理解为可形变)的结构,能够提供拉伸黏贴的功能;通过菱形网格面,还能提供菱形透气孔,防止皮肤长时间贴敷闷气汗湿而降低粘附效果,保障了较佳的粘附效果。

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敷料层2,可理解为具有敷料的任意结构层,具体可以为凝胶敷料,例如可以为一种胶状物质,任意种类的凝胶敷料均不脱离本公开实施例的范围。部分方案中,敷料层2也可描述为凝胶层。

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请参考图2至图6,所述的冷敷贴,还包括易撕部7,所述易撕部7设于所述离型纸5与所述黏胶衬底1第一侧的第三表面13之间,所述第三表面13位于所述黏胶衬底1的边缘处。

具体举例中,若黏胶衬底1的边缘具有多条边缘段(例如:黏胶衬底1的边缘可以呈矩形,进而具有四条边缘段),则:易撕部可设置在多条边缘段的任一边缘段处,若各边缘段的长度不同,则:易撕部可设于较短的边缘段处。

易撕部也可覆盖对应的整条边缘段,从而可利于整面平整撕开。其他举例中,也可仅覆盖对应边缘段的局部位置。

如果易撕部设置在转角位置(可理解为相邻边缘段的转角位置),那么撕开离型纸的时候,可能导致柔软的黏胶衬底褶皱黏起来,不利于下一步的平整贴敷。故而,易撕部可避让该转角位置。

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请参考图2,所述的冷敷贴,还包括:防渗层6;

所述防渗层6的一侧表面连接所述黏胶衬底1第一侧的第二表面12,所述防渗层6的另一侧表面连接所述敷料层2与所述密封框3远离所述离型纸的一侧;以图2为例,防渗层6的上侧表面连接该第二表面12,防渗层6的下侧表面连接所述敷料层2与所述密封框3。

其中的防渗层6,可理解为能够阻止敷料对外流通的任意结构层,即:所述防渗层6采用敷料无法渗透的非渗透材料;具体的,防渗层可以采用无弹性的防渗垫(例如可采用珠光面料)。

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请参考图4至图6,所述防渗层6远离所述黏胶衬底的一侧设有至少一个支撑部8,且所述支撑部8埋入所述敷料层2。

其中,通过支撑部8,可以为敷料层2中的部分区域提供一定的支撑作用(例如可以在凝胶区域提供中心支撑),进而,可降低或避免运输或贴敷后受到挤压时凝胶被压出密封框区域的可能性,此外,在填涂敷料(例如呈粘稠的胶状物质的凝胶)后,在压上离型纸时,支撑部8还可引导敷料(例如凝胶)流动方向,形成敷料层,提高填涂均匀性。相较而言,若无支撑部8,则可能无法均匀填充敷料。

进一步的方案中,支撑部8的高度可以小于密封框的高度,其中的高度可以指沿防渗层6、黏胶衬底1层叠方向的尺寸,支撑部8的高度具体可以至支撑部8高出防渗层6表面的高度,进而,可保障支撑部8可以充分埋入敷料层2。

一种举例中,如图4与图6所示,所述至少一个支撑部8包括呈X型布置的支撑条,在填涂敷料(例如呈粘稠的胶状物质的凝胶)后,在压上离型纸时,呈X型布置的支撑条引导敷料(例如凝胶)向四角方向流动,形成敷料层,提高填涂均匀性,解决了在密封框内方形区域四角出现填涂空隙的问题。另一举例中,如图5所示,所述至少一个支撑部8包括阵列分布的多个支撑块,各支撑块可以是均匀分布的,也可以是不均匀分布的,阵列分布的多个支撑块在密封框内提供多点支撑,解决了密封框内敷料受挤压的问题。

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请参考图4至图6,所述密封框3包括围合形成容置空间的支撑壁31,所述敷料层2设于所述容置空间。

进一步的方案中,请参考图6,所述支撑壁31的第一侧和/或第二侧设有凹槽32,所述支撑壁31的第一侧为所述支撑壁31远离所述黏胶衬底1的一侧,所述支撑壁31的第二侧为所述支撑壁31远离所述离型纸5的一侧。通过其中的凹槽32,可起到阻流作用,若容置空间中的敷料(例如凝胶)被横向压出或渗出,可以通过凹槽截留,避免直接溢出到支撑壁31外。

再进一步的方案中,所述凹槽32呈闭环分布于所述支撑壁的第一侧或第二侧,进而,凹槽内任意一处敷料可沿凹槽运动,避免敷料集中堆积,从而避免了集中堆积而造成的对外溢出,进一步提高了阻流作用。

所述凹槽32包括曲线槽段和/或直线槽段,凹槽32的各凹槽段也可以呈波浪线形或折线型。进而,通过提高凹槽的长度,可再进一步提高阻流作用。

具体举例中,凹槽32的横截面可以呈圆形、矩形等规则图形,也可以呈不规则图形。

为了实现各层的有效连接,各结构层中,带胶的表面可例如为:黏胶衬底1的第一侧的第一表面、防渗层6的与黏胶衬底1相背的一侧表面、密封框3的与黏胶衬底1相背的一侧表面。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种实施方式”、“一种实施例”、“具体实施过程”、“一种举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公开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公开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相关技术
  • 局部敷贴器、制造局部敷贴器的方法和局部敷贴器的使用
  • 敷贴器、敷贴器机器和支架,及提供和使用它们的方法
技术分类

06120112977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