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导风部件、出风组件及空调器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3:45:04


导风部件、出风组件及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导风部件、出风组件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如今,空调产品已进入到各家各业,其使用范围广且受众较多。随着国家节能环保要求的逐渐提高,传统的具有贯流风叶的圆柱形机柜机的短处也慢慢揭露出来,如送风方式较为单一、送风角度较小等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有人提出了在空调内部采用双贯流风叶、双风道、双风机等对应双出风口的形式,但是这种形式的空调的安装过程复杂,安装效率较低且安装成本较高,在单侧送风时另一侧的蒸发器部件的有效使用面积会大大地下降,进风量只受单个贯流风叶的影响,导致出风量明显下降,降低了空调的制冷或制热性能,最终导致空调的制冷或制热效果不佳,且舒适性不满足要求,从而降低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导风部件、出风组件及空调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空调器的送风方式较为单一且送风角度较小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导风部件,设置在空调器的出风通道内,出风通道包括至少两个通道出风口,导风部件包括:至少一个导流结构,设置在出风通道内,导流结构包括可运动地设置且依次连接的多个导流板,以通过多个导流板的运动来共同控制出风通道内的气流可选择地流向至少一个通道出风口,以使空调器具有多种不同的出风模式。

进一步地,多个导流板包括:第一导流板,第一导流板可运动地设置在空调器的具有出风通道的出风框架上;第二导流板,第二导流板的第一侧可运动地设置在第一导流板上,第二导流板的第二侧用于与出风通道的风道壁面接触或分离,以阻挡或避让流向相应的通道出风口的气流。

进一步地,第一导流板绕第一预定轴线可转动地设置在出风框架上,其中,第二导流板绕第二预定轴线可转动地设置在第一导流板上;或者第一导流板上设置有用于容纳第二导流板的容纳腔和与容纳腔连通的开口部,第二导流板通过开口部伸出容纳腔外或收回容纳腔内。

进一步地,第一导流板绕第一预定轴线可转动地设置,沿远离第一预定轴线的方向,第一导流板的横截面的宽度逐渐减小,且第二导流板为平板结构;或者第一导流板和第二导流板均为平板结构。

进一步地,导流结构的用于与气流接触的导流面为曲面或平面。

进一步地,导风部件还包括:分流结构,设置在出风通道内并位于相邻两个通道出风口之间,以将出风通道内的气流分流向两个通道出风口;其中,导流结构设置在分流结构的靠近出风通道的进风侧的一侧。

进一步地,导流结构包括:第一驱动部,第一驱动部设置在出风框架上且与第一导流板驱动连接,以驱动第一导流板相对于出风框架转动;第二驱动部,第二驱动部与第二导流板驱动连接以驱动第二导流板相对于第一导流板转动。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出风组件,适用于空调器,出风组件包括:出风框架,出风框架包括:至少一个出风通道,出风通道包括用于与空调器的风道组件的风机的出风口连通的至少一个通道进风口和用于与外界环境连通的至少两个通道出风口;上述的导风部件,导风部件设置在出风通道内。

进一步地,至少两个通道出风口包括第一通道出风口和第二通道出风口;多个导流板包括第一导流板和第二导流板;其中,第一导流板具有多个第一导流位置,第二导流板具有多个第二导流位置,多个第一导流位置与多个第二导流位置相互组合,以共同实现空调器的多种不同的出风模式。

进一步地,多种出风模式包括用于从第一通道出风口处单侧出风的第一出风模式,当出风组件处于第一出风模式时,第一导流板运动至靠近第二通道出风口的一侧,且第二导流板运动至与出风通道的靠近第二通道出风口的风道壁面接触,以将第二通道出风口封堵,第一通道出风口打开。

进一步地,多种出风模式包括用于从第二通道出风口处单侧出风的第二出风模式,当出风组件处于第二出风模式时,第一导流板运动至靠近第一通道出风口的一侧,且第二导流板与第一通道出风口的风道壁面接触,以将第一通道出风口封堵,第二通道出风口打开。

进一步地,多种出风模式包括用于从双侧出风的第三出风模式,当出风组件处于第三出风模式时,第一导流板运动至出风通道的中间位置,第二导流板运动至与出风通道的风道壁面相间隔且与第一导流板之间呈锐角设置,以将第一通道出风口和第二通道出风口均打开。

进一步地,多种出风模式包括用于从双侧出风的第四出风模式,当出风组件处于第四出风模式时,第一导流板运动至出风通道的中间位置,第二导流板运动至与出风通道的风道壁面相间隔且与第一导流板相互平行,以将第一通道出风口和第二通道出风口均打开。

进一步地,各个通道出风口靠近外界环境的一侧设置有扫风板组件,扫风板组件安装在出风框架上,以用于开启和关闭通道出风口以及实现左右扫风。

进一步地,各个扫风板组件包括并排设置的第一扫风板和第二扫风板,以通过第一扫风板和第二扫风板的运动将相应的通道出风口打开或关闭,并调整相应的通道出风口的出风角度。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出风组件、风道组件、蒸发器组件和进风组件,出风组件为上述的出风组件。

进一步地,风道组件的风机的数量为一个,风机包括贯流风叶。

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发明的导风部件设置在空调器的出风通道内,出风通道包括至少两个通道出风口,导风部件包括:至少一个导流结构,设置在出风通道内,导流结构包括可运动地设置且依次连接的多个导流板,以通过多个导流板的运动来共同控制出风通道内的气流可选择地流向至少一个通道出风口,以使空调器具有多种不同的出风模式,实现了多样化送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柜机空调器的送风方式较为单一且送风角度较小的问题,使得空调器采用单个风机即可实现多样化送风,出风口的切换不影响空调器的蒸发器的利用率,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具有双风机的空调器因单风口出风时蒸发器的有效使用面积较小而导致制冷或制热效果不佳的问题。同时,多个导流板能够共同围成多种不同形状的总导流面,以契合不同的出风模式所对应的不同的风道形线,使得气流组织的流动更为顺畅,提高了空调器的能源利用率,提高了空调器的能效,提高了空调的舒适性,且结构简单,易于拆装,降低了空调器的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具有本发明的导风部件的出风组件的空调器的实施例的爆炸图;

图2示出了图1所示的空调器的出风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2所示的出风组件的主视图;

图4示出了图2所示的出风组件的后视图;

图5示出了图1所示的空调器在处于第一出风模式时的剖视图;

图6示出了图1所示的空调器在处于第二出风模式时的剖视图;

图7示出了图1所示的空调器在处于第三出风模式时的剖视图;

图8示出了图1所示的空调器在处于第四出风模式时的剖视图;

图9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导风部件的导流结构的第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0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导风部件的导流结构的第二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11示出了图9和图10所示的导流结构的主视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0、出风组件;200、风道组件;300、蒸发器组件;400、进风组件;500、电辅热装置;

10、出风框架;11、出风通道;12、通道进风口;13、通道出风口;131、第一通道出风口;132、第二通道出风口;

20、导流结构;21、第一导流板;210、第一转轴;22、第二导流板;220、第二转轴;

30、分流结构;

40、扫风板组件;401、第一扫风板组件;402、第二扫风板组件;41、第一扫风板;42、第二扫风板;

60、导流驱动机构;70、扫风驱动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如图1至图11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导风部件,设置在空调器的出风通道11内,出风通道11包括至少两个通道出风口13,导风部件包括:至少一个导流结构20,设置在出风通道11内,导流结构20包括可运动地设置且依次连接的多个导流板,以通过多个导流板的运动来共同控制出风通道11内的气流可选择地流向至少一个通道出风口13,以使空调器具有多种不同的出风模式。

本发明的导风部件设置在空调器的出风通道11内,出风通道11包括至少两个通道出风口13,导风部件包括:至少一个导流结构20,设置在出风通道11内,导流结构20包括可运动地设置且依次连接的多个导流板,以通过多个导流板的运动来共同控制出风通道11内的气流可选择地流向至少一个通道出风口13,以使空调器具有多种不同的出风模式,实现了多样化送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柜机空调器的送风方式较为单一且送风角度较小的问题,使得空调器采用单个风机即可实现多样化送风,出风口的切换不影响空调器的蒸发器的利用率,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具有双风机的空调器因单风口出风时蒸发器的有效使用面积较小而导致制冷或制热效果不佳的问题。同时,多个导流板能够共同围成多种不同形状的总导流面,以契合不同的出风模式所对应的不同的风道形线,使得气流组织的流动更为顺畅,提高了空调器的能源利用率,提高了空调器的能效,提高了空调的舒适性,且结构简单,易于拆装,降低了空调器的生产成本。

其中,空调器为柜机空调器。

如图9至图11所示,多个导流板包括:第一导流板21,第一导流板21可运动地设置在空调器的具有出风通道11的出风框架10上;第二导流板22,第二导流板22的第一侧可运动地设置在第一导流板21上,第二导流板22的第二侧用于与出风通道11的风道壁面接触或分离,以阻挡或避让流向相应的通道出风口13的气流。

在本发明的图9和图10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导流板21绕第一预定轴线可转动地设置在出风框架10上,其中,第二导流板22绕第二预定轴线可转动地设置在第一导流板21上。

如图9所示,第一导流板21和第二导流板22均为平板结构。

如图10所示,第一导流板21绕第一预定轴线可转动地设置,沿远离第一预定轴线的方向,第一导流板21的横截面的宽度逐渐减小,且第二导流板22为平板结构。其中,第一导流板21的横截面是指第一导流板21被垂直于第一导流板21的转动轴线的平面所截的截面,第一导流板21的横截面的宽度即为该截面在垂直于远离第一预定轴线的方向的方向上的尺寸。

可选地,导流结构20的用于与气流接触的导流面为曲面或平面。如图9所示,第一导流板21的用于与气流接触的两个导流面均为平面,第二导流板22的用于与气流接触的两个导流面也均为平面;或者,如图10所示,第一导流板21的用于与气流接触的两个导流面均为曲面,第二导流板22的用于与气流接触的两个导流面均为平面。

在本发明的未图示的实施例中,第一导流板21为锥形,第一导流板21绕第一预定轴线可转动地设置在出风框架10上,第一导流板21上设置有用于容纳第二导流板22的容纳腔和与容纳腔连通的开口部,第二导流板22通过开口部伸出容纳腔外或收回容纳腔内,以通过第一导流板21的转动和第二导流板22的伸缩运动来共同控制出风通道11内的气流可选择地流向至少一个通道出风口13。

如图5至图8所示,导风部件还包括:分流结构30,设置在出风通道11内并位于相邻两个通道出风口13之间,以将出风通道11内的气流分流向两个通道出风口13;其中,导流结构20设置在分流结构30的靠近出风通道11的进风侧的一侧。

优选地,沿靠近导流结构20的方向,分流结构30的横截面的宽度逐渐减小。其中,分流结构30的横截面是指分流结构30被垂直于第一导流板21的转动轴线的平面所截的截面,该截面为类三角形,分流结构30的横截面的宽度即为该截面在垂直于靠近导流结构20的方向的方向上的尺寸。

如图2和图4所示,导风部件还包括用于驱动导流结构20运动的导流驱动机构60,导流驱动机构60包括:第一驱动部,第一驱动部设置在出风框架10上且与第一导流板21驱动连接,以驱动第一导流板21相对于出风框架10转动;第二驱动部,第二驱动部与第二导流板22驱动连接以驱动第二导流板22相对于第一导流板21转动。

具体地,第一驱动部和第二驱动部分别为设置在空调器的出风框架10上的第一电机和设置在第一导流板21上的第二电机,其中,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与第一导流板21的第一转轴210连接,以通过第一转轴210带动第一导流板21转动;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与第二导流板22的第二转轴220连接,以通过第二转轴220带动第二导流板22转动。

如图1至图8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出风组件,适用于空调器,出风组件包括:出风框架10,出风框架10包括:至少一个出风通道11,出风通道11包括用于与空调器的风道组件200的风机的出风口连通的至少一个通道进风口12和用于与外界环境连通的至少两个通道出风口13;上述的导风部件,导风部件设置在出风通道11内。

在本发明的图1至图8所示的实施例中,至少两个通道出风口13包括第一通道出风口131和第二通道出风口132;多个导流板包括第一导流板21和第二导流板22;其中,第一导流板21具有多个第一导流位置,第二导流板22具有多个第二导流位置,多个第一导流位置与多个第二导流位置相互组合,以共同实现空调器的多种不同的出风模式。

具体地,出风通道11包括靠近第一通道出风口131一侧的第一通道壁面和靠近第二通道出风口132一侧的第二通道壁面;分流结构30包括靠近第一通道出风口131一侧的第一分流面和靠近第二通道出风口132一侧的第二分流面;其中,第一分流面用于与第一通道壁面共同围成与第一通道出风口131连通的第一出风段;第二分流面用于与第二通道壁面共同围成与第二通道出风口132连通的第二出风段;导流结构20位于第一出风段和第二出风段的交汇处。

如图5所示,多种出风模式包括用于从第一通道出风口131处单侧出风的第一出风模式,当出风组件处于第一出风模式时,第一导流板21运动至靠近第二通道出风口132的一侧,且第二导流板22运动至与出风通道11的靠近第二通道出风口132的风道壁面接触,以将第二通道出风口132封堵,第一通道出风口131打开。

具体地,以人的正面朝向图5的方向为基准,第一通道出风口131位于第二通道出风口132的左侧,用于从第一通道出风口131处单侧出风的第一出风模式即为单左侧出风模式,第一驱动部驱动第一导流板21转动至到出风通道11右侧即分流结构30的靠近第二出风段的一侧,第二驱动部驱动第二导流板22转动到出风通道11右侧且与第二通道壁面相抵接,以通过第一导流板21和第二导流板22共同将第二出风段封堵,并将第一出风段打开,以使气流只能够从左侧的第一通道出风口131流出。

此时,第一导流板21和第二导流板22之间呈第一预定夹角设置,以使第一导流板21和第二导流板22形成的总导流面的导流方向较为贴合流线,以对气流起到较好的导向作用,从而减少能量损失。

优选地,“第一预定夹角”是指:以人的正面朝向图5的方向为基准,以第二导流板22的转动轴线为交线,沿逆时针方向,由第一导流板21至第二导流板22所占的角度;其中,第一预定夹角的取值范围为180°至191°。

如图6所示,多种出风模式包括用于从第二通道出风口132处单侧出风的第二出风模式,当出风组件处于第二出风模式时,第一导流板21运动至靠近第一通道出风口131的一侧,且第二导流板22与第一通道出风口131的风道壁面接触,以将第一通道出风口131封堵,第二通道出风口132打开。

具体地,以人的正面朝向图6的方向为基准,第一通道出风口131位于第二通道出风口132的左侧,用于从第二通道出风口132处单侧出风的第二出风模式即为单右侧出风模式,第一驱动部驱动第一导流板21转动至到出风通道11左侧即分流结构30的靠近第一出风段的一侧,第二驱动部驱动第二导流板22转动到出风通道11左侧且与第一通道壁面相抵接,以通过第一导流板21和第二导流板22共同将第一出风段封堵,并将第二出风段打开,以使气流只能够从右侧的第二通道出风口132流出。

此时,第一导流板21和第二导流板22之间呈第二预定夹角设置,以使第一导流板21和第二导流板22形成的总导流面的导流方向较为贴合流线,以对气流起到较好的导向作用,从而减少能量损失。

优选地,“第二预定夹角”是指:以人的正面朝向图6的方向为基准,以第二导流板22的转动轴线为交线,沿逆时针方向,由第一导流板21至第二导流板22所占的角度;其中,第二预定夹角的取值范围为146°至180°。

如图7所示,多种出风模式包括用于从双侧出风的第三出风模式,当出风组件处于第三出风模式时,第一导流板21运动至出风通道11的中间位置,第二导流板22运动至与出风通道11的风道壁面相间隔且与第一导流板21之间呈锐角设置,以将第一通道出风口131和第二通道出风口132均打开。

具体地,以人的正面朝向图7的方向为基准,第一通道出风口131位于第二通道出风口132的左侧,用于从双侧出风的第三出风模式即为左右两侧同时出风模式,第一驱动部驱动第一导流板21转动至到出风通道11的中间位置处,第二驱动部驱动第二导流板22转动到出风通道11右侧且与分流结构30的第二分流面相抵接,以通过第一导流板21和第二导流板22共同将第一出风段和第二出风段均打开,以使气流从左侧的第一通道出风口131和右侧的第二通道出风口132同时流出。

此时,第一导流板21和第二导流板22之间呈第三预定夹角设置,第三预定夹角设置为锐角,以使减小第一导流板21和第二导流板22对气流的阻挡作用,从而减少能量损失。

优选地,“第三预定夹角”是指:以人的正面朝向图7的方向为基准,以第二导流板22的转动轴线为交线,沿逆时针方向,由第一导流板21至第二导流板22所占的角度;其中,第三预定夹角的取值范围为25°至35°。

如图8所示,多种出风模式包括用于从双侧出风的第四出风模式,当出风组件处于第四出风模式时,第一导流板21运动至出风通道11的中间位置,第二导流板22运动至与出风通道11的风道壁面相间隔且与第一导流板21相互平行,以将第一通道出风口131和第二通道出风口132均打开。

具体地,以人的正面朝向图8的方向为基准,第一通道出风口131位于第二通道出风口132的左侧,用于从双侧出风的第三出风模式即为左右两侧同时出风模式,第一驱动部驱动第一导流板21转动至到出风通道11的中间位置处,第二驱动部也驱动第二导流板22转动到出风通道11的中间位置处,以通过第一导流板21和第二导流板22共同将第一出风段和第二出风段均打开,以使气流从左侧的第一通道出风口131和右侧的第二通道出风口132同时流出。

此时,第一导流板21和第二导流板22之间呈第四预定夹角设置,以使减小第一导流板21和第二导流板22对气流的阻挡作用,从而减少能量损失。

优选地,“第四预定夹角”是指:以人的正面朝向图8的方向为基准,以第二导流板22的转动轴线为交线,沿逆时针方向,由第一导流板21至第二导流板22所占的角度;其中,第四预定夹角的取值范围为172°至183°。

进一步优选地,第四预定夹角为180°。

优选地,出风通道11的第一通道壁面和第二通道壁面与第二导流板22之间均设置有第一密封结构,当第二导流板22转动至与第一通道壁面或第二通道壁面接触时,通过第一密封结构使第二导流板22与相应的通道壁面之间的闭合间隙封堵。

在本发明的第一密封结构的第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密封结构包括密封件,通道壁面上设置有用于安装密封件的安装槽,密封件的一部分位于安装槽内,密封件的另一部分伸出至安装槽外以用于与第二导流板22接触。

其中,安装槽内还设置有固定件,固定件上设置有相互垂直的第一槽体和第二槽体;密封件包括安装部和安装在安装部上的接触部;其中,安装部与第一槽体对应设置以安装在第一槽体内,接触部的一部分位于第二槽体内,接触部的另一部分伸出至第二槽体外以用于与第二导流板22接触。

可选地,固定件通过粘接或焊接或紧固件连接安装在安装槽内。

具体地,密封件为毛条,毛条可拆卸地安装在固定件上。

可选地,第一密封结构为设置在导第二导流板22远离第一导流板21一侧的硅胶层,硅胶层用于与通道壁面抵接,以将第二导流板22与相应的通道壁面之间的闭合间隙封堵;或者,第一密封结构为设置在通道壁面上的凹槽,第二导流板22用于与凹槽的槽壁面抵接,以将第二导流板22与相应的通道壁面之间的闭合间隙封堵;或者,第一密封结构为设置在通道壁面上凸起,第二导流板22用于与凸起相抵接,以将第二导流板22与相应的通道壁面之间的闭合间隙封堵;或者第一密封结构为设置在通道壁面上的止口结构,第二导流板22用于与止口结构相抵接,以将第二导流板22与相应的通道壁面之间的闭合间隙封堵。

进一步优选地,第一导流板21与分流结构30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结构,以通过第二密封结构使第一导流板21与分流结构30之间的间隙封堵。这样,第二密封结构的设置将第一导流板21与分流结构30之间的不能完全满足密封要求的间隙封堵,从而保证了单风口出风时气流能够全部从相应的通道出风口13流出。

具体地,第二密封结构包括毛条,毛条可拆卸地安装在分流结构30上。

如图3和图5至图8所示,各个通道出风口13靠近外界环境的一侧均设置有扫风板组件40,扫风板组件40安装在出风框架10上,以用于开启和关闭通道出风口13以及实现左右扫风。其中,出风组件还包括与扫风板组件40驱动连接的扫风驱动机构70,以驱动扫风板组件40运动。这样,通过将导风部件与扫风板组件40结合来共同实现空调器的多种不同的出风模式,保证了空调的制冷或制热性能,提高了空调器的能源利用率,满足用户的舒适性要求,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本发明的至少两个通道出风口13包括第一通道出风口131和第二通道出风口132;第一通道出风口131靠近外界环境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扫风板组件401,第二通道出风口132靠近外界环境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扫风板组件402。

如图2和图4所示,本发明的出风组件的扫风驱动机构70包括:第一扫风驱动机构,与第一扫风板组件401驱动连接以驱动第一扫风板组件401运动;第二扫风驱动机构,与第二扫风板组件402驱动连接以驱动第二扫风板组件402运动。

具体地,第一扫风驱动机构和第二扫风驱动机构包括依次传动的电机、曲轴和连杆,电机通过曲轴和连杆与相应的扫风板组件40连接以驱动该扫风板组件40运动。

其中,各个扫风板组件40包括沿平行于支撑基面的方向并排设置的第一扫风板41和第二扫风板42,以通过第一扫风板41和第二扫风板42的运动将相应的通道出风口13打开或关闭,并调整相应的通道出风口13的出风角度。

具体地,第一扫风板41和第二扫风板42均为矩形板体,通道出风口13为矩形开口,第一扫风板41的板面面积和第二扫风板42板面面积之和等于通道出风口13的开口面积。

本发明出风通道11内还设置有至少一个上下扫风机构,以用于实现上出风或下出风。

可选地,上下扫风机构的数量为一个,上下扫风机构位于与任意一个通道出风口13对应设置,以用于实现该通道出风口13的上出风或下出风;或者上下扫风机构的数量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上下扫风机构与至少两个通道出风口13一一对应地设置,各个上下扫风机构用于实现相应的通道出风口13的上出风或下出风。

本发明的至少两个通道出风口13包括第一通道出风口131和第二通道出风口132;其中,第一通道出风口131处设置有第一上下扫风机构,第一上下扫风机构安装在出风通道11的第一通道壁面上或者安装在导流结构20上并位于导流结构20靠近第一通道出风口131的一侧以随导流结构20运动;第一通道出风口131处设置有第二上下扫风机构,第二上下扫风机构安装在出风通道11的第二通道壁面上或者安装在导流结构20上并位于导流结构20靠近第二通道出风口132的一侧以随导流结构20运动。具体地,第一上下扫风机构和第二上下扫风机构的具体的安装位置可以进行组合变换。

在上下扫风机构的第一个实施例中,出风通道11内设置有两个上下扫风机构,分别为设置在导流结构20靠近第一通道出风口131的一侧的第一上下扫风机构和设置在导流结构20靠近第二通道出风口132的一侧的第二上下扫风机构;其中,第一上下扫风机构安装在出风通道11的第一通道壁面上,第二上下扫风机构因受到安装空间的限制而安装在导流结构20上并位于导流结构20靠近第二通道出风口132的一侧以随导流结构20运动。

在上下扫风机构的第二个实施例中,出风通道11内设置有两个上下扫风机构,分别为设置在导流结构20靠近第一通道出风口131的一侧的第一上下扫风机构和设置在导流结构20靠近第二通道出风口132的一侧的第二上下扫风机构;其中,第一上下扫风机构安装在导流结构20上并位于导流结构20靠近第一通道出风口131的一侧以随导流结构20运动,第二上下扫风机构安装在导流结构20上并位于导流结构20靠近第二通道出风口132的一侧以随导流结构20运动。

在上下扫风机构的第三个实施例中,出风通道11内设置有一个上下扫风机构,该设置在导流结构20靠近第一通道出风口131的一侧。

如图1所示,根据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出风组件100、风道组件200、蒸发器组件300和进风组件400,出风组件100为上述的出风组件。

本发明的空调器还包括电辅热装置500,电辅热装置500设置在风道组件200和蒸发器组件300之间。

在本发明的空调器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空调器为柜机空调器,风道组件200的风机的数量为一个,风机包括贯流风叶,这一个风机的所有进风口共同对应蒸发器组件300的全部换热面积,出风通道11的通道进风口12与这一个风机的所有出风口均连通,以保证不论在单侧出风还是双侧出风时,蒸发器组件300的有效使用面积基本保持不变,且进风量仅受到这一个风机的影响,从而使出风总量基本保持不变,保证了空调的制冷或制热性能,满足用户的舒适性要求,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发明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本发明的导风部件设置在空调器的出风通道11内,出风通道11包括至少两个通道出风口13,导风部件包括:至少一个导流结构20,设置在出风通道11内,导流结构20包括可运动地设置且依次连接的多个导流板,以通过多个导流板的运动来共同控制出风通道11内的气流可选择地流向至少一个通道出风口13,以使空调器具有多种不同的出风模式,实现了多样化送风,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柜机空调器的送风方式较为单一且送风角度较小的问题,使得空调器采用单个风机即可实现多样化送风,出风口的切换不影响空调器的蒸发器的利用率,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具有双风机的空调器因单风口出风时蒸发器的有效使用面积较小而导致制冷或制热效果不佳的问题。同时,多个导流板能够共同围成多种不同形状的总导流面,以契合不同的出风模式所对应的不同的风道形线,使得气流组织的流动更为顺畅,提高了空调器的能源利用率,提高了空调器的能效,提高了空调的舒适性,且结构简单,易于拆装,降低了空调器的生产成本。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申请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分类

06120113795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