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摄像光学镜头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09:32:16


摄像光学镜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学镜头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适用于智能手机、数码相机等手提终端设备,以及监视器、PC镜头等摄像装置的摄像光学镜头。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智能手机的兴起,小型化摄影镜头的需求日渐提高,而一般摄影镜头的感光器件不外乎是感光耦合器件(Charge Coupled Device,CCD)或互补性氧化金属半导体器件(Complementary Metal-OxideSemiconductor Sensor,CMOS Sensor)两种,且由于半导体制造工艺技术的精进,使得感光器件的像素尺寸缩小,再加上现今电子产品以功能佳且轻薄短小的外型为发展趋势,因此,具备良好成像品质的小型化摄像镜头俨然成为目前市场上的主流。

为获得较佳的成像品质,传统搭载于手机相机的镜头多采用三片式、四片式甚至是五片式、六片式透镜结构。然而,随着技术的发展以及用户多样化需求的增多,在感光器件的像素面积不断缩小,且系统对成像品质的要求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八片式透镜结构逐渐出现在镜头设计当中,常见的八片式透镜虽然已经具有较好的光学性能,但是其光焦度、透镜间距和透镜形状设置仍然具有一定的不合理性,导致透镜结构在具有良好光学性能的同时,无法满足大光圈、长焦距、超薄化的设计要求。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摄像光学镜头,其具有良好光学性能的同时,满足大光圈、长焦距、超薄化的设计要求。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摄像光学镜头,所述摄像光学镜头自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第六透镜,第七透镜以及第八透镜;所述第一透镜具有正屈折力;

其中,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光学总长为TTL,所述摄像光学镜头的焦距为f,所述第二透镜的焦距为f2,所述第六透镜的物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为R11,所述第六透镜的像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为R12,且满足下列关系式:0.95≤f/TTL;-5.00≤f2/f≤-2.50;2.50≤(R11+R12)/(R11-R12)≤15.00。

优选地,所述第三透镜的轴上厚度为d5,所述第三透镜的像侧面至第四透镜的物侧面的轴上距离为d6,且满足下列关系式:3.00≤d5/d6≤12.00。

优选地,所述第一透镜的焦距为f1,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为R1,所述第一透镜的像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为R2,所述第一透镜的轴上厚度为d1,且满足下列关系式:0.34≤f1/f≤1.26;-3.56≤(R1+R2)/(R1-R2)≤-1.00;0.06≤d1/TTL≤0.19。

优选地,所述第二透镜的物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为R3,所述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为R4,所述第二透镜的轴上厚度为d3,且满足下列关系式:-0.12≤(R3+R4)/(R3-R4)≤0.61;0.01≤d3/TTL≤0.05。

优选地,所述第三透镜的焦距为f3,所述第三透镜的物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为R5,所述第三透镜的像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为R6,所述第三透镜的轴上厚度为d5,且满足下列关系式:0.56≤f3/f≤2.09;-3.49≤(R5+R6)/(R5-R6)≤-0.47;0.04≤d5/TTL≤0.13。

优选地,所述第四透镜的焦距为f4,所述第四透镜的物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为R7,所述第四透镜的像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为R8,所述第四透镜的轴上厚度为d7,且满足下列关系式:-1.82≤f4/f≤-0.49;0.37≤(R7+R8)/(R7-R8)≤1.50;0.02≤d7/TTL≤0.06。

优选地,所述第五透镜的焦距为f5,所述第五透镜的物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为R9,所述第五透镜的像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为R10,所述第五透镜的轴上厚度为d9,且满足下列关系式:1.05≤f5/f≤5.61;-2.19≤(R9+R10)/(R9-R10)≤-0.07;0.03≤d9/TTL≤0.09。

优选地,所述第六透镜的焦距为f6,所述第六透镜的轴上厚度为d11,且满足下列关系式:1.16≤f6/f≤14.68;0.02≤d11/TTL≤0.09。

优选地,所述第七透镜的焦距为f7,所述第七透镜的物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为R13,所述第七透镜的像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为R14,所述第七透镜的轴上厚度为d13,且满足下列关系式:-102.11≤f7/f≤3.64;-75.04≤(R13+R14)/(R13-R14)≤5.73;0.03≤d13/TTL≤0.08。

优选地,所述第八透镜的焦距为f8,所述第八透镜的物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为R15,所述第八透镜的像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为R16,所述第八透镜的轴上厚度为d15,且满足下列关系式:-3.14≤f8/f≤-0.46;0.23≤(R15+R16)/(R15-R16)≤1.17;0.03≤d15/TTL≤0.10。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的摄像光学镜头具有优秀的光学特性,且具有大光圈、长焦距、超薄化的特性,尤其适用于由高像素用的CCD、CMOS等摄像元件构成的手机摄像镜头组件和WEB摄像镜头。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摄像光学镜头的轴向像差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摄像光学镜头的倍率色差示意图;

图4是图1所示摄像光学镜头的场曲及畸变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所示摄像光学镜头的轴向像差示意图;

图7是图5所示摄像光学镜头的倍率色差示意图;

图8是图5所示摄像光学镜头的场曲及畸变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9所示摄像光学镜头的轴向像差示意图;

图11是图9所示摄像光学镜头的倍率色差示意图;

图12是图9所示摄像光学镜头的场曲及畸变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阐述。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本发明各实施方式中,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本发明而提出了许多技术细节。但是,即使没有这些技术细节和基于以下各实施方式的种种变化和修改,也可以实现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

(第一实施方式)

参考附图,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摄像光学镜头10。图1所示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10的结构示意图,该摄像光学镜头10包括八片透镜。具体的,所述摄像光学镜头10,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光圈S1、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第五透镜L5、第六透镜L6、第七透镜L7、第八透镜L8。第八透镜L8和像面Si之间可设置有光学过滤片(filter)GF等光学元件。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L1具有正屈折力,第二透镜L2具有负屈折力,第三透镜L3具有正屈折力,第四透镜L4具有负屈折力,第五透镜L5具有正屈折力,第六透镜L6具有正屈折力,第七透镜L7具有正屈折力,第八透镜L8具有负屈折力。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第五透镜L5、第六透镜L6、第七透镜L7和第八透镜L8也可以具有其他屈折力。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L1具有正屈折力,有助于提高光学系统性能。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L1为塑料材质,第二透镜L2为塑料材质,第三透镜L3为塑料材质,第四透镜L4为塑料材质,第五透镜L5为塑料材质,第六透镜L6为塑料材质,第七透镜L7为塑料材质,第八透镜L8为塑料材质。在其他实施例中,各透镜也可以是其他材质。

在本实施方式中,定义所述摄像光学镜头10的光学总长为TTL,所述摄像光学镜头10的焦距为f,所述第二透镜L2的焦距为f2,所述第六透镜L6物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为R11,所述第六透镜L6像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为R12,满足下列关系式:

0.95≤f/TTL; (1)

-5.00≤f2/f≤-2.50; (2)

2.50≤(R11+R12)/(R11-R12)≤15.00。 (3)

关系式(1)规定了摄像光学镜头10的焦距f与摄像光学镜头10的光学总长TTL的比值,关系式(1)满足条件时,在同样长度的情况下,摄像光学镜头10具有更长的焦距。

关系式(2)规定了第二透镜L2的焦距f2与摄像光学镜头10的焦距f的比值,可以有效地平衡系统的球差以及场曲量。

关系式(3)规定了第六透镜L6的形状,在关系式(3)范围内可以缓和光线经过镜片的偏折程度,有效减小像差。

定义所述第三透镜L3的轴上厚度为d5,所述第三透镜L3像侧面至第四透镜L4物侧面的轴上距离为d6,且满足下列关系式:3.00≤d5/d6≤12.00,规定了第三透镜L3的轴上厚度d5与第三透镜L3像侧面至第四透镜L4物侧面的轴上距离d6的比值,在关系式范围内有助于压缩光学系统总长,实现超薄化效果。

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于近轴处为凸面,像侧面于近轴处为凹面。

定义所述摄像光学镜头10的焦距为f,所述第一透镜L1的焦距为f1,满足下列关系式:0.34≤f1/f≤1.26,规定了第一透镜L1的焦距f1与摄像光学镜头10的焦距f的比值。在规定的范围内时,第一透镜L1具有适当的正屈折力,有利于减小系统像差,同时有利于镜头向超薄化发展。优选地,满足0.55≤f1/f≤1.01。

所述第一透镜L1物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为R1,所述第一透镜L1像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为R2,满足下列关系式:-3.56≤(R1+R2)/(R1-R2)≤-1.00,合理控制第一透镜L1的形状,使得第一透镜L1能够有效地校正系统球差。优选地,满足-2.22≤(R1+R2)/(R1-R2)≤-1.25。

所述第一透镜L1的轴上厚度为d1,摄像光学镜头10的光学总长为TTL,满足下列关系式:0.06≤d1/TTL≤0.19,在条件式范围内,有利于实现超薄化。优选地,满足0.09≤d1/TTL≤0.15。

本实施方式中,第二透镜L2的物侧面于近轴处为凹面,像侧面于近轴处为凹面。

所述第二透镜L2物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为R3,所述第二透镜L2像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为R4,满足下列关系式:-0.12≤(R3+R4)/(R3-R4)≤0.61,规定了第二透镜L2的形状,在范围内时,随着镜头向超薄化发展,有利于补正轴上色像差问题。优选地,满足-0.07≤(R3+R4)/(R3-R4)≤0.49。

所述第二透镜L2的轴上厚度为d3,所述摄像光学镜头10的光学总长为TTL,满足下列关系式:0.01≤d3/TTL≤0.05,在条件式范围内,有利于实现超薄化。优选地,满足0.02≤d3/TTL≤0.04。

本实施方式中,第三透镜L3的物侧面于近轴处为凸面,像侧面于近轴处为凸面。

定义所述摄像光学镜头10的焦距为f,所述第三透镜的焦距为f3,满足下列关系式:0.56≤f3/f≤2.09,通过光焦度的合理分配,使得系统具有较佳的成像品质和较低的敏感性。优选地,满足0.90≤f3/f≤1.67。

所述第三透镜的物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为R5,所述第三透镜的像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为R6,满足下列关系式:-3.49≤(R5+R6)/(R5-R6)≤-0.47,可有效控制第三透镜L3的形状,有利于第三透镜L3成型,在条件式规定范围内,可以缓和光线经过镜片的偏折程度,有效减小像差。优选地,满足-2.18≤(R5+R6)/(R5-R6)≤-0.58。

所述第三透镜L3的轴上厚度为d5,所述摄像光学镜头10的光学总长为TTL,满足下列关系式:0.04≤d5/TTL≤0.13,在条件式范围内,有利于实现超薄化。优选地,满足0.07≤d5/TTL≤0.11。

本实施方式中,第四透镜L4的物侧面于近轴处为凸面,像侧面于近轴处为凹面。

定义所述摄像光学镜头10的焦距为f,所述第四透镜的焦距为f4,且满足下列关系式:-1.82≤f4/f≤-0.49,通过光焦度的合理分配,使得系统具有较佳的成像品质和较低的敏感性。优选地,满足-1.14≤f4/f≤-0.62。

所述第四透镜的物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为R7,所述第四透镜的像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为R8,满足下列关系式:0.37≤(R7+R8)/(R7-R8)≤1.50,规定了第四透镜L4的形状,在范围内时,随着超薄化的发展,有利于补正轴外画角的像差等问题。优选地,满足0.59≤(R7+R8)/(R7-R8)≤1.20。

所述第四透镜L4的轴上厚度为d7,所述摄像光学镜头10的光学总长为TTL,满足下列关系式:0.02≤d7/TTL≤0.06,在条件式范围内,有利于实现超薄化。优选地,满足0.03≤d7/TTL≤0.05。

本实施方式中,第五透镜L5的物侧面于近轴处为凸面,像侧面于近轴处为凹面。

定义所述摄像光学镜头10的焦距为f,所述第五透镜L5的焦距为f5,满足下列关系式:1.05≤f5/f≤5.61,对第五透镜L5的限定可有效的使得摄像光学镜头10的光线角度平缓,降低公差敏感度。优选地,满足1.68≤f5/f≤4.48。

所述第五透镜L5物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为R9,所述第五透镜L5像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为R10,且满足下列关系式:-2.19≤(R9+R10)/(R9-R10)≤-0.07,规定了第五透镜L5的形状,在范围内时,随着超薄化的发展,有利于补正轴外画角的像差等问题。优选地,满足-1.37≤(R9+R10)/(R9-R10)≤-0.09。

所述第五透镜L5的轴上厚度为d9,所述摄像光学镜头10的光学总长为TTL,满足下列关系式:0.03≤d9/TTL≤0.09,在条件式范围内,有利于实现超薄化。优选地,满足0.04≤d9/TTL≤0.07。

本实施方式中,第六透镜L6的物侧面于近轴处为凹面,像侧面于近轴处为凸面。

定义所述摄像光学镜头10的焦距为f,所述第六透镜L6的焦距为f6,满足下列关系式:1.16≤f6/f≤14.68,通过光焦度的合理分配,使得系统具有较佳的成像品质和较低的敏感性。优选地,满足1.85≤f6/f≤11.75。

所述第六透镜L6的轴上厚度为d11,所述摄像光学镜头10的光学总长为TTL,满足下列关系式:0.02≤d11/TTL≤0.09,在条件式范围内,有利于实现超薄化。优选地,满足0.04≤d11/TTL≤0.07。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七透镜L7的物侧面于近轴处为凹面,像侧面于近轴处为凸面。

定义所述摄像光学镜头10的焦距为f,所述第七透镜L7的焦距为f7,满足下列关系式:-102.11≤f7/f≤3.64,通过光焦度的合理分配,使得系统具有较佳的成像品质和较低的敏感性。优选地,满足-63.82≤f7/f≤2.91。

所述第七透镜L7物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为R13,所述第七透镜L7像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为R14,满足下列关系式:-75.04≤(R13+R14)/(R13-R14)≤5.73,规定了第七透镜L7的形状,在条件范围内时,随着超薄化发展,有利于补正轴外画角的像差等问题。优选地,满足-46.90≤(R13+R14)/(R13-R14)≤4.59。

所述第七透镜L7的轴上厚度为d13,所述摄像光学镜头10的光学总长为TTL,满足下列关系式:0.03≤d13/TTL≤0.08,在条件式范围内,有利于实现超薄化。优选地,满足0.04≤d13/TTL≤0.07。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八透镜L8的物侧面于近轴处为凹面,像侧面于近轴处为凹面。

定义所述摄像光学镜头10的焦距为f,所述第八透镜L8的焦距为f8,满足下列关系式:-3.14≤f8/f≤-0.46,通过光焦度的合理分配,使得系统具有较佳的成像品质和较低的敏感性。优选地,满足-1.96≤f8/f≤-0.57。

所述第八透镜L8物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为R15,所述第八透镜L8像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为R16,满足下列关系式:0.23≤(R15+R16)/(R15-R16)≤1.17,规定了第八透镜L8的形状,在条件范围内时,随着超薄化发展,有利于补正轴外画角的像差等问题。优选地,满足0.37≤(R15+R16)/(R15-R16)≤0.94。

所述第八透镜L8的轴上厚度为d15,所述摄像光学镜头10的光学总长为TTL,满足下列关系式:0.03≤d15/TTL≤0.10,在条件式范围内,有利于实现超薄化。优选地,满足0.05≤d15/TTL≤0.08。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摄像光学镜头10的像高为IH,所述摄像光学镜头10的焦距为f,满足下列关系式:f/IH≥2.56,从而使得摄像光学镜头10具有长焦距。

在实施方式中,所述摄像光学镜头10的光圈值为FNO,且满足下列关系式:FNO≤2.00,从而使得摄像光学镜头10具有大光圈。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摄像光学镜头10的像高为IH,所述摄像光学镜头10的光学总长为TTL,且满足下列关系式:TTL/IH≤2.68,从而有利于实现超薄化。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摄像光学镜头10的焦距为f,所述第一透镜L1与所述第二透镜L2的组合焦距为f12,满足下列关系式:0.45≤f12/f≤1.47,在条件式范围内,可消除所述摄像光学镜头10的像差与歪曲,且可压制摄像光学镜头10后焦距,维持影像镜片系统组小型化。优选的,满足0.71≤f12/f≤1.17。

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L1,第二透镜L2,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第五透镜L5,第六透镜L6,第七透镜L7和第八透镜L8的物侧面和像侧面的面型也可设置为其他凹、凸分布情况。

当满足上述关系时,使得摄像光学镜头10具有良好光学性能的同时,能够满足大光圈、长焦距、超薄化的设计要求;根据该摄像光学镜头10的特性,该摄像光学镜头10尤其适用于由高像素用的CCD、CMOS等摄像元件构成的手机摄像镜头组件和WEB摄像镜头。

下面将用实例进行说明本发明的摄像光学镜头10。各实例中所记载的符号如下所示。焦距、轴上距离、中心曲率半径、轴上厚度、反曲点位置、驻点位置的单位为mm。

TTL:光学总长(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到像面Si的轴上距离),单位为mm;

光圈值FNO:是指摄像光学镜头的有效焦距和入瞳直径的比值。

优选的,所述透镜的物侧面和/或像侧面上还可以设置有反曲点和/或驻点,以满足高品质的成像需求,具体的可实施方案,参下所述。

表1、表2示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10的设计数据。

【表1】

其中,各符号的含义如下。

S1:光圈;

R:光学面中心处的曲率半径;

R1: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

R2:第一透镜L1的像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

R3:第二透镜L2的物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

R4:第二透镜L2的像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

R5:第三透镜L3的物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

R6:第三透镜L3的像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

R7:第四透镜L4的物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

R8:第四透镜L4的像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

R9:第五透镜L5的物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

R10:第五透镜L5的像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

R11:第六透镜L6的物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

R12:第六透镜L6的像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

R13:第七透镜L7的物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

R14:第七透镜L7的像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

R15:第八透镜L8的物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

R16:第八透镜L8的像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

R17:光学过滤片GF的物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

R18:光学过滤片GF的像侧面的中心曲率半径;

d:透镜的轴上厚度、透镜之间的轴上距离;

d0:光圈S1到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的轴上距离;

d1:第一透镜L1的轴上厚度;

d2:第一透镜L1的像侧面到第二透镜L2的物侧面的轴上距离;

d3:第二透镜L2的轴上厚度;

d4:第二透镜L2的像侧面到第三透镜L3的物侧面的轴上距离;

d5:第三透镜L3的轴上厚度;

d6:第三透镜L3的像侧面到第四透镜L4的物侧面的轴上距离;

d7:第四透镜L4的轴上厚度;

d8:第四透镜L4的像侧面到第五透镜L5的物侧面的轴上距离;

d9:第五透镜L5的轴上厚度;

d10:第五透镜L5的像侧面到第六透镜L6的物侧面的轴上距离;

d11:第六透镜L6的轴上厚度;

d12:第六透镜L6的像侧面到第七透镜L7的物侧面的轴上距离;

d13:第七透镜L7的轴上厚度;

d14:第七透镜L7的像侧面到第八透镜L8的物侧面的轴上距离;

d15:第八透镜L8的轴上厚度;

d16:第八透镜L8的像侧面到光学过滤片GF的物侧面的轴上距离;

d17:光学过滤片GF的轴上厚度;

d18:光学过滤片GF的像侧面到像面Si的轴上距离;

nd:d线的折射率;

nd1:第一透镜L1的d线的折射率;

nd2:第二透镜L2的d线的折射率;

nd3:第三透镜L3的d线的折射率;

nd4:第四透镜L4的d线的折射率;

nd5:第五透镜L5的d线的折射率;

nd6:第六透镜L6的d线的折射率;

nd7:第七透镜L7的d线的折射率;

nd8:第八透镜L8的d线的折射率;

ndg:光学过滤片GF的d线的折射率;

vd:阿贝数;

v1:第一透镜L1的阿贝数;

v2:第二透镜L2的阿贝数;

v3:第三透镜L3的阿贝数;

v4:第四透镜L4的阿贝数;

v5:第五透镜L5的阿贝数;

v6:第六透镜L6的阿贝数;

v7:第七透镜L7的阿贝数;

v8:第八透镜L8的阿贝数;

vg:光学过滤片GF的阿贝数。

表2示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10中各透镜的非球面数据。

【表2】

其中,k是圆锥系数,A4、A6、A8、A10、A12、A14、A16、A18、A20是非球面系数。

y=(x

其中,x是非球面曲线上的点与光轴的垂直距离,y是非球面深度。(非球面上距离光轴为x的点,与相切于非球面光轴上顶点的切面两者间的垂直距离)。

为方便起见,各个透镜面的非球面使用上述公式(4)中所示的非球面。但是,本发明不限于该公式(4)表示的非球面多项式形式。

表3、表4示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10中各透镜的反曲点以及驻点设计数据。其中,P1R1、P1R2分别代表第一透镜L1的物侧面和像侧面,P2R1、P2R2分别代表第二透镜L2的物侧面和像侧面,P3R1、P3R2分别代表第三透镜L3的物侧面和像侧面,P4R1、P4R2分别代表第四透镜L4的物侧面和像侧面,P5R1、P5R2分别代表第五透镜L5的物侧面和像侧面,P6R1、P6R2分别代表第六透镜L6的物侧面和像侧面,P7R1、P7R2分别代表第七透镜L7的物侧面和像侧面,P8R1、P8R2分别代表第八透镜L8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反曲点位置”栏位对应数据为各透镜表面所设置的反曲点到摄像光学镜头10光轴的垂直距离。“驻点位置”栏位对应数据为各透镜表面所设置的驻点到摄像光学镜头10光轴的垂直距离。

【表3】

【表4】

图2、图3分别示出了波长为656nm、587nm、546nm、486nm及436nm的光经过第一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10后的轴向像差以及倍率色差示意图。图4则示出了波长为546nm的光经过第一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10后的场曲及畸变示意图,图4的场曲S是弧矢方向的场曲,T是子午方向的场曲。

后出现的表13示出各实施方式一、二、三中各种数值与条件式中已规定的参数所对应的值。

如表13所示,第一实施方式满足各条件式。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摄像光学镜头10的入瞳直径ENPD为4.482mm,全视场像高IH为3.500mm,对角线方向的视场角FOV为42.28°,所述摄像光学镜头10满足大光圈、长焦距、超薄化的设计要求,其轴上、轴外色像差被充分补正,且具有优秀的光学特征。

(第二实施方式)

第二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基本相同,符号含义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以下只列出不同点。

图5所示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20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方式中,第七透镜L7具有负屈折力,第三透镜L3像侧面于近轴处为凹面,第四透镜L4物侧面于近轴处为凹面,第五透镜L5像侧面于近轴处为凸面。

表5、表6示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20的设计数据。

【表5】

表6示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20中各透镜的非球面数据。

【表6】

表7、表8示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20中各透镜的反曲点以及驻点设计数据。

【表7】

【表8】

图6、图7分别示出了波长为656nm、587nm、546nm、486nm及436nm的光经过第二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20后的轴向像差以及倍率色差示意图。图8则示出了波长为546nm的光经过第二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20后的场曲及畸变示意图。图8的场曲S是弧矢方向的场曲,T是子午方向的场曲。

如表13所示,第二实施方式满足各条件式。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摄像光学镜头20的入瞳直径ENPD为4.482mm,全视场像高IH为3.500mm,对角线方向的视场角FOV为42.20°,所述摄像光学镜头20满足大光圈、长焦距、超薄化的设计要求,其轴上、轴外色像差被充分补正,且具有优秀的光学特征。

(第三实施方式)

第三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基本相同,符号含义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以下只列出不同点。

图9所示为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30的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七透镜L7具有负屈折力,第三透镜L3像侧面于近轴处为凹面,第四透镜L4物侧面于近轴处为凹面。

表9、表10示出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30的设计数据。

【表9】

表10示出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30中各透镜的非球面数据。

【表10】

表11、表12示出本发明第三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30中各透镜的反曲点以及驻点设计数据。

【表11】

【表12】

图10、图11分别示出了波长为656nm、587nm、546nm、486nm及436nm的光经过第三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30后的轴向像差以及倍率色差示意图。图12则示出了波长为546nm的光经过第三实施方式的摄像光学镜头30后的场曲及畸变示意图。图12的场曲S是弧矢方向的场曲,T是子午方向的场曲。

以下表13按照上述条件式列出了本实施方式中对应各条件式的数值。显然,本实施方式满足上述的条件式。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摄像光学镜头30的入瞳直径ENPD为4.510mm,全视场像高IH为3.500mm,对角线方向的视场角FOV为42.08°,所述摄像光学镜头30满足大光圈、长焦距、超薄化的设计要求,其轴上、轴外色像差被充分补正,且具有优秀的光学特征。

【表13】

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各实施方式是实现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而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

相关技术
  • 光学镜头组装方法及用该方法组装的光学镜头、摄像模组
  • 光学镜头、光学镜头的制造方法及摄像模组
技术分类

06120112203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