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既有工程抗渗性能检测方法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09:32:16


一种既有工程抗渗性能检测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混凝土性能的检测方法,具体是一种既有工程混凝土抗渗性能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现在有一种方法是现场钻取直径为150mm的混凝土芯样,加工成高度为150mm的圆柱体,将加工好的长度为150mm的试件放在混凝土抗渗试件成型试模中央,四周用拌制的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或用其他抗渗性能明显优于结构混凝土的材料)填充的方法制作混凝土抗渗试件。按常规混凝土试验的要求拆模和养护,试件养护至28天后进行试验。因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或其他抗渗性能明显优于结构混凝土材料的抗渗性能明显优于混凝土本身,所以按该方案制作的混凝土抗渗试件理论上能够代表原混凝土的抗渗试件,试验结果理应保持一致。这种方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代表现场混凝土的抗渗性能,但是它检测周期长,一般需40d左右;二是现场钻取混凝土芯样时,取芯体(面)积较大,很容易钻到钢筋,故一般实际工程上很难取出Φ150mm混凝土芯样。另常况下需要测试的结构混凝土的迎水面都会接触或经常接触大量的水,并受到一定的水压力,取芯后容易产生压破性渗漏。再者混凝土结构取芯体(面)积大修复时就较难。再因填补材料材质不同和两种无机材料之间存在界面的原因,修补取芯孔后的现场实体混凝土的抗渗效果很难恢复到取芯前完整的混凝土结构抗渗效果。因而,必须取芯检测时,取芯越小对工程越有益。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既有工程抗渗性能检测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既有工程抗渗性能检测方法,检测步骤如下,

步骤1,在被测既有工程结构上用钢筋扫描仪确定取芯位置,采取钻芯取样方法取出两个Φ70mm或者Φ70mm和Φ100mm各一个的混凝土圆柱体,所述混凝土圆柱体的长度≥150mm;

步骤2,将上述混凝土圆柱体加工成与步骤1直径所对应的高150mm的圆柱体芯材;

步骤3,将所述步骤2中的混凝土圆柱体芯材均匀垂直放在抗渗试模中;

步骤4,用无定型有机密封填充材料注入抗渗试模与圆柱体芯材之间的空隙中成型为圆台形抗渗试件;

步骤5,以6个抗渗试件为一组,抗渗仪使水压稳定地作用在圆台形抗渗试件上,试验从水压0.1兆帕开始,以后每隔8小时增加水压0.1兆帕,并且要随时注意观察圆台形抗渗试件端面的渗水情况。

步骤6,当六个圆台形抗渗试件中有三个圆台形抗渗试件端面呈有渗水现象时,即停止试验,记下当时的水压值。

步骤7,混凝土的抗渗标号以每组六个圆台形抗渗试件中四个圆台形抗渗试件未出现 渗水时的最大水压力计算,其计算式为:

S=10H-1;

式中:S--混凝土抗渗等级;

H--6个试件中3个渗水时的水压力(MPa)。

步骤8,若达设计要求高一级压力仍有一个及以上试件无透水现象时,应停止加压,脱模后劈开各抗渗试块,标出各抗渗试块的渗透高度值作为该抗渗等级的实验结果。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步骤4的无定型有机密封填充材料(此发明选加热的沥青或沥青混合物)可重复使用。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步骤3可同时检测两个混凝土圆柱体芯材式样(Φ70mm或Φ100mm各一个或两个Φ70mm)。从而提高检测的效率。

本发明具有的有益效果:本发明有效解决了传统150mm试块取芯较大时常钻断钢筋(配筋间距一般小于150mm)问题,同时避免了因钻芯较大对实体破坏程度大,恢复较难问题。相对原在既有工程中易取空白混凝土芯样(不易切断钢筋),且修补较易,风险小,并可同时检测两个混凝土圆柱体芯材试样(Φ70mm或Φ100mm各一个或两个Φ70mm),从而提高检测的效率。另外,传统方法需取样成型后28天以后才能检测,本方法因采用了无定型有机密封材料,成型后即可上机试验,并且无定型有机密封材料可循环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步骤1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步骤2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步骤3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2示意图。

图中:1-混凝土圆柱体、2-圆柱体芯材、3-抗渗试模、4-无定型有机密封填充材料、5-抗渗试块。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为了更好的说明本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者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

实施例1

参照附图1-3,一种既有工程抗渗性能检测方法,检测步骤如下,

步骤1,在被测既有工程结构上用探筋仪确定取芯位置,在预定的点上将钻机就位、校正、固定后钻芯,当钻到预定深度提出钻头,然后用扁钢或者螺丝刀插入钻孔缝隙中,用小锤敲击取出一个所需芯样(各试块需两个Φ70mm或者Φ70mm和Φ100mm各一个)的混凝土圆柱体1,所述混凝土圆柱体1的长度≥150mm;

步骤2,将上述混凝土圆柱体1加工成与步骤1直径所对应的高150mm的圆柱体芯材2;

步骤3,将所述步骤2中的混凝土圆柱体芯材2均匀垂直放在抗渗试模3中;

步骤4,用密封材料4注入抗渗试模3与圆柱体芯材2之间的空隙中成型;所述无定型有机密封填充材料4可重复使用,本发明选加热的沥青或者沥青混合物。

步骤5,以6个抗渗试件为一组,抗渗仪使水压稳定地作用在圆台形抗渗试件上,试验从水压0.1兆帕开始,以后每隔8小时增加水压0.1兆帕,并且要随时注意观察圆台形抗渗试件端面的渗水情况。

步骤6,当六个圆台形抗渗试件中有三个圆台形抗渗试件端面呈有渗水现象时,即停止试验,记下当时的水压值。

步骤7,混凝土的抗渗标号以每组六个圆台形抗渗试件中四个圆台形抗渗试件未出现 渗水时的最大水压力计算,其计算式为:

S=10H-1;

式中:S--混凝土抗渗等级;

H--6个试件中3个渗水时的水压力(MPa)。

步骤8,若达设计要求高一级压力仍有一个及以上试件无透水现象时,应停止加压,脱模后劈开各抗渗试块,标出各抗渗试块的渗透高度值作为该抗渗等级的实验结果。

实施例2

参照附图4,在进行完步骤1与步骤2之后,步骤3为在常规已做完高一级的混凝土抗渗试块5上均匀分布垂直钻取两个Φ70mm或Φ70mm和Φ100mm各一个的孔备用。所钻取的孔的直径应比实际大1mm左右,便于将待测实体试样置入。步骤4为将圆柱体芯材2放入到钻好的芯孔中。步骤5用有机不透水密封胶密封好。之后按后续步骤进行既有工程混凝土的抗渗试验,从而得出既有工程抗渗性能结果。把常规已做完高一级的抗渗试块作为本次试验的模块,节约利废,并达到了环保要求。

上面对本专利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

技术分类

06120112207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