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服务调用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1:11:32


一种服务调用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公开实施例涉及人工智能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服务调用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目前,在人工智能物联网(Artificial Intelligence&Internet of Things,AIOT)的环境下,用户接入物联网设备时需要通过账号、以及密码进行身份检测,在身份检测通过后,用户才可以访问物联网设备。

发明内容

本公开实施例至少提供一种服务调用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第一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服务调用方法,包括:

响应对目标物联网设备的接入请求,基于第一目标用户的第一人脸视频,对所述第一目标用户进行活体检测以及身份检测;在所述第一目标用户通过所述活体检测以及所述身份检测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目标物联网设备进入对所述第一目标用户的服务状态,或是控制所述目标物联网设备进入对第二目标用户的服务状态,所述第二目标用户与所述第一目标用户关联。

这样,基于第一目标用户的第一人脸视频对第一目标用户进行活体检测、以及身份检测,由于活体检测和身份检测本身是依赖于用户的人脸特征来实现,仿造困难,因此不容易被攻破,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同时,该过程不需要用户手动输入账号密码,简化用户的操作过程。此外,对于目标物联网设备而言,在第一目标用户通过活体检测及身份检测的情况下,可以控制目标物联网设备进入针对于第一目标用户或是与第一目标用户关联的第二目标用户的服务状态,即控制目标物联网设备进入特定的工作模式,以对第一目标用户或第二目标用户提供针对性的服务。即上述实现过程不仅对第一目标用户是否具备相应权限进行了检测,同时还在第一目标用户具备相应权项的情况下调用目标物联网设备的特定功能,简化用户操作、提升目标物联网设备的工作效率。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所述第一目标用户属于被看护对象,且所述第二目标用户属于管理对象的情况下,所述控制所述目标物联网设备进入对所述第一目标用户的服务状态,包括如下至少一项:开启所述第二目标用户访问所述目标物联网设备的权限;开启所述第二目标用户控制所述目标物联网设备的权限;开启所述目标物联网设备对所述第一目标用户的行为状态进行检测的功能。

这样,被看护对象可以触发对目标物联网设备的接入请求,目标物联网设备基于该接入请求可以进入对被看护对象以及与之关联的管理对象的服务状态,为被看护对象提供行为状态检测的功能,提高了目标物联网设备用户接入的灵活性。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开启所述目标物联网设备对所述第一目标用户的行为状态进行检测的功能后,还包括:利用所述目标物联网设备获取第二人脸视频;检测所述第二人脸视频中的人脸是否包括所述第一目标用户;响应所述第二人脸视频中的人脸包括所述第一目标用户,对所述第一目标用户的行为状态进行检测。

这样,在被看护对象触发对目标物联网设备的接入请求时,进一步确认目标物联网设备的观测对象是否确实为被看护对象,防止被看护对象用其他人仿造观测结果。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所述第一目标用户属于管理对象,且所述第二目标用户属于被看护对象的情况下,所述控制所述目标物联网设备进入对所述第二目标用户的服务状态,包括如下至少一项:开启所述第一目标用户访问所述目标物联网设备的权限;开启所述第一目标用户控制所述目标物联网设备的权限;开启所述目标物联网设备对所述第二目标用户的行为状态进行检测的功能。

这样,管理对象主动触发对目标物联网设备的接入请求,管理对象可以主动的接入目标物联网设备,调用目标物联网设备的服务,实现主动对被看护对象的观测,管理对象可以灵活的基于需求选择是否要触发接入目标物联网设备。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通过所述目标物联网设备获取所述第二目标用户的人脸图像;基于所述人脸图像对所述第二目标用户进行身份检测;响应所述第二目标用户通过身份检测,对所述第二目标用户进行行为状态检测。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开启所述第一目标用户访问所述目标物联网设备的权限后,还包括:向所述目标物联网设备发送数据获取请求;接收并展示所述目标物联网设备基于所述数据获取请求反馈的所述第二目标用户的行为检测数据。

这样,第一目标用户可以主动对目标物联网设备进行控制,基于目标物联设备获取第二目标用户的行为检测数据,实现远程对第二目标用户的看护、观测等。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开启目标用户控制所述目标物联网设备的权限后,还包括:向所述目标物联网设备发送控制指令,以控制所述目标物联网设备执行与所述控制指令对应的任务;所述目标用户包括:所述第一目标用户或者所述第二目标用户。

这样,第一目标用户、第二目标用户都可以基于控制指令控制目标物联网设备执行对应的任务,更加灵活。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针对所述服务方法在第一设备执行的情况,所述基于第一目标用户的第一人脸视频,对所述第一目标用户进行活体检测以及身份检测,包括:基于所述第一目标用户的第一人脸视频,对所述第一目标用户进行活体检测;在所述第一目标用户通过所述活体检测的情况下,基于所述第一人脸视频获取人脸特征,向第二设备传输所述人脸特征,并接收所述第二设备基于所述人脸特征反馈的身份检测结果;或者,在所述第一目标用户通过所述活体检测的情况下,向所述第二设备传输所述第一人脸视频,并接收所述第二设备基于所述第一人脸视频反馈的身份检测结果。

这样,可以将第一目标用户的人脸相关信息存储在第二设备,保证用户信息的安全性;同时,在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之间传递第一目标用户的人脸特征,减少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之间传递的数据量。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针对所述服务方法在第二设备执行的情况,所述基于第一目标用户的第一人脸视频,对所述第一目标用户进行活体检测以及身份检测,包括: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所述第一人脸视频,并基于所述第一人脸视频,对所述第一目标用户进行活体检测以及身份检测。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基于第一目标用户的第一人脸视频,对所述第一目标用户进行活体检测,包括:利用预先训练的活体检测神经网络对所述第一人脸视频进行活体检测处理。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基于所述第一目标用户的第一人脸视频,对所述第一目标用户进行身份检测,包括:从所述第一人脸视频中确定目标人脸图像,并基于所述目标人脸图像对所述第一目标用户进行身份检测。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基于所述目标人脸图像对所述第一目标用户进行身份检测,包括:从所述目标人脸图像中提取目标人脸特征;将所述目标人脸特征与预置人脸特征进行比对;在所述目标人脸特征与至少一个预置人脸特征比对成功的情况下,所述第一目标用户通过身份检测。

这样,基于目标图像的人脸特征与预置人脸特征进行比对得到身份检测结果,简化了第一目标用户接入目标物联网设备时的第一目标用户的操作过程。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响应对目标物联网设备的接入请求为首次接入请求,基于第一目标用户的人脸图像、目标物联网设备标识,生成所述第一目标用户的注册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基于第一目标用户的第一人脸视频,对所述第一目标用户进行活体检测以及身份检测之前,还包括:利用用户端发出检测提示信息,并在发出所述检测提示信息后,获取所述第一目标用户的第一人脸视频。

这样,能基于对第一目标用户的检测提示信息提示第一目标用户主动配合进行第一人脸视频的采集例如位于图像采集范围之内、做出预设的目标动作等,得到有效的第一人脸视频。

第二方面,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服务调用装置,包括:

响应模块,用于响应对目标物联网设备的接入请求,基于第一目标用户的第一人脸视频,对所述目标用户进行活体检测以及身份检测;控制模块,用于在所述第一目标用户通过所述活体检测以及所述身份检测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目标物联网设备进入对所述第一目标用户的服务状态,或是控制所述目标物联网设备进入对第二目标用户的服务状态,所述第二目标用户与所述第一目标用户关联。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所述第一目标用户属于被看护对象,且所述第二目标用户属于管理对象的情况下,所述控制模块,在控制所述目标物联网设备进入对所述第一目标用户的服务状态时,具体用于如下至少一项:开启所述第二目标用户访问所述目标物联网设备的权限;开启所述第二目标用户控制所述目标物联网设备的权限;开启所述目标物联网设备对所述第一目标用户的行为状态进行检测的功能。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开启所述目标物联网设备对所述第一目标用户的行为状态进行检测的功能后,所述响应模块,还用于利用所述目标物联网设备获取第二人脸视频;检测所述第二人脸视频中的人脸是否包括所述第一目标用户;响应所述第二人脸视频中的人脸包括所述第一目标用户,对所述第一目标用户的行为状态进行检测。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所述第一目标用户属于管理对象,且所述第二目标用户属于被看护对象的情况下,所述控制模块,在控制所述目标物联网设备进入对所述第二目标用户的服务状态时,具体用于如下至少一项:开启所述第一目标用户访问所述目标物联网设备的权限;开启所述第一目标用户控制所述目标物联网设备的权限;开启所述目标物联网设备对所述第二目标用户的行为状态进行检测的功能。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响应模块,还用于通过所述目标物联网设备获取所述第二目标用户的人脸图像;基于所述人脸图像对所述第二目标用户进行身份检测;响应所述第二目标用户通过身份检测,对所述第二目标用户进行行为状态检测。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一处理模块;开启所述第一目标用户访问所述目标物联网设备的权限后,所述第一处理模块,用于向所述目标物联网设备发送数据获取请求;接收并展示所述目标物联网设备基于所述数据获取请求反馈的所述第二目标用户的行为检测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开启目标用户控制所述目标物联网设备的权限后,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于向所述目标物联网设备发送控制指令,以控制所述目标物联网设备执行与所述控制指令对应的任务;所述目标用户包括:所述第一目标用户或者所述第二目标用户。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针对所述服务方法在第一设备执行的情况,所述响应模块,在基于第一目标用户的第一人脸视频,对所述第一目标用户进行活体检测以及身份检测时,具体用于基于所述第一目标用户的第一人脸视频,对所述第一目标用户进行活体检测;在所述第一目标用户通过所述活体检测的情况下,基于所述第一人脸视频获取人脸特征,向第二设备传输所述人脸特征,并接收所述第二设备基于所述人脸特征反馈的身份检测结果;或者,在所述第一目标用户通过所述活体检测的情况下,向所述第二设备传输所述第一人脸视频,并接收所述第二设备基于所述第一人脸视频反馈的身份检测结果。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针对所述服务方法在第二设备执行的情况,所述响应模块,在基于第一目标用户的第一人脸视频,对所述第一目标用户进行活体检测以及身份检测时,具体用于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所述第一人脸视频,并基于所述第一人脸视频,对所述第一目标用户进行活体检测以及身份检测。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检测模块;所述检测模块,在基于第一目标用户的第一人脸视频,对所述第一目标用户进行活体检测时,具体用于利用预先训练的活体检测神经网络对所述第一人脸视频进行活体检测处理。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检测模块,在基于所述第一目标用户的第一人脸视频,对所述第一目标用户进行身份检测时,具体用于从所述第一人脸视频中确定目标人脸图像,并基于所述目标人脸图像对所述第一目标用户进行身份检测。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检测模块,在基于所述目标人脸图像对所述第一目标用户进行身份检测时,具体用于从所述目标人脸图像中提取目标人脸特征;将所述目标人脸特征与预置人脸特征进行比对;在所述目标人脸特征与至少一个预置人脸特征比对成功的情况下,所述第一目标用户通过身份检测。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响应模块,还用于响应对目标物联网设备的接入请求为首次接入请求,基于第一目标用户的人脸图像、目标物联网设备标识,生成所述第一目标用户的注册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二处理模块;在基于第一目标用户的第一人脸视频,对所述第一目标用户进行活体检测以及身份检测之前,所述第二处理模块,用于利用用户端发出检测提示信息,并在发出所述检测提示信息后,获取所述第一目标用户的第一人脸视频。

第三方面,本公开实施例可选实现方式还提供一种计算机设备,处理器、存储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所述处理器可执行的机器可读指令,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机器可读指令,所述机器可读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所述机器可读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中任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的步骤。

第四方面,本公开实施例可选实现方式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运行时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中任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的步骤。

关于上述服务调用装置、计算机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效果描述参见上述服务调用方法的说明,这里不再赘述。

为使本公开实施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中的一部分,这些附图示出了符合本公开实施例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说明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服务调用方法的流程图;

图2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将服务调用方法应用于管理场景下的执行流程图;

图3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服务调用装置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计算机设备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公开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公开实施例中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公开实施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描述和示出的本公开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本公开实施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公开实施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公开实施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公开实施例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实施例保护的范围。

经研究发现,物联网设备基于目标用户预先注册的账号与密码验证接入该物联网该设备的目标用户的身份,这种验证方式存在安全隐患,例如在密码强度较弱时很容易被攻破、账号及对应的密码信息有被盗取的风险等,操作繁琐且安全性较低。

基于上述研究,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服务调用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通过基于第一目标用户的第一人脸视频对第一目标用户进行活体检测、以及身份检测的方式来验证接入目标物联网设备的第一目标用户的身份;目标物联网设备在第一目标用户通过活体检测、以及身份检测的验证的情况下,为第一目标用户和/或与该第一目标用户关联的第二目标用户提供服务,提高目标物联网设备的安全性,同时用户不需要手动输入账号密码,简化用户的操作过程。

针对以上方案所存在的缺陷,均是发明人在经过实践并仔细研究后得出的结果,因此,上述问题的发现过程以及下文中本公开实施例针对上述问题所提出的解决方案,都应该是发明人在本公开实施例过程中对本公开实施例做出的贡献。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为便于对本实施例进行理解,首先对本公开实施例所公开的一种服务调用方法进行详细介绍,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服务调用方法的执行主体一般为具有一定计算能力的计算机设备,该计算机设备例如包括:终端设备或服务器或其它处理设备,终端设备可以为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移动设备、用户终端、蜂窝电话、无绳电话、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手持设备、计算设备、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等;另外,该计算机设备还可以是具体的物联网设备,如摄像设备(如用于安防的视频/图像采集设备、用于观测儿童/老人状态的看护设备等)、门禁闸机、办公设备(如打印机等)。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服务调用方法可以通过处理器调用存储器中存储的计算机可读指令的方式来实现。

本公开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设备,例如为终端设备,或者部署在终端设备中的应用程序,或者物联网设备中部署的用于与用户进行交互的应用程序;第一设备例如可以为用户提供图形用户界面(Graphical User Interface,GUI);用户可以通过GUI实现与第一设备之间的交互,完成服务调用等过程。

本公开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二设备,例如为服务器、部署在物联网设备或终端设备中的服务程序;第二设备能够实现对用户进行身份检测和/或活体检测。

其中,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可以部署在不同的物理设备中,也可以部署在同一物理设备中。

本公开实施例中的第一目标用户和第二目标用户例如为相互关联的用户,且针对不同的目标物联网设备,第一目标用户和第二目标用户也有所区别。

示例性的,在目标物联网设备为图像采集设备的情况下,第一目标用户例如包括:被看护对象,第二目标用户例如包括:管理对象;不同的应用场景对应不同的管理对象、以及与该管理对象对应的被看护对象。例如被看护对象为学生时,管理对象例如包括家长、老师等至少一种;被看护对象例如为病人时;管理对象例如包括:医生、护士、病人家属等至少一种。

在目标物联网设备为办公设备(如打印机)的情况下,可以只包括第一目标用户而不包括第二目标用户,例如第一目标用户为:设备管理员或者企业员工;也可以同时包含第一目标用户和第二目标用户,例如第一目标用户为设备管理员,第二目标用户为企业员工。

在目标物联网设备为门禁闸机的情况下,可以只包括第一目标用户而不包括第二目标用户,例如第一目标用户为:社区管理员或者社区居民;也可以同时包含第一目标用户和第二目标用户,例如第一目标用户为社区管理员,第二目标用户为社区居民。

此处,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第一目标用户和第二目标用户的具体身份不做限定,针对同一应用场景的不同情况,第一目标用户和第二目标用户的身份可以互换。如在目标物联网设备为图像采集设备的情况,第一目标用户也可以是管理对象,第二目标用户是被看护对象;在目标物联网设备为办公设备(如打印机)的情况,第一目标用户为企业员工,第二目标用户为设备管理员;在目标物联网设备为门禁闸机的情况下,第一目标用户为社区居民,第二目标用户为社区管理员。

在应用场景既包括第一目标用户也包括第二目标用户的情况下,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目标用户的权限可以高于第二目标用户的权限,和/或,第一目标用户能够管理第二目标用户的权限。比如,第一目标用户可以采用本公开提供的技术方案来管理一个或多个第二目标用户的权限,即为一个或多个第二目标用户开启或是关闭至少部分权限。

下面对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服务调用方法加以说明。

参见图1所示,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服务调用方法的流程图,所述方法包括步骤S101~S102,其中:

S101:响应对目标物联网设备的接入请求,基于第一目标用户的第一人脸视频,对第一目标用户进行活体检测以及身份检测。

在具体实施中,目标物联网设备的接入请求,例如是第一目标用户通过第一设备提供的GUI触发的。

以第一目标用户为管理对象,第二目标用户为被看护对象为例,在管理对象要对被看护对象的行为进行观测的时候,管理对象可以通过其第一设备发起接入请求,如家长可以主动接入对学生的学习行为的观测;以第一目标用户为被看护对象,第二目标用户为管理对象为例,被看护对象可以在进行某种活动之前通过第一设备发起接入请求,如学生可以在开始学习之前主动开启图像采集设备。

本公开实施例的提供的服务调用方法可以在第一设备中执行,也可以在第二设备中执行。

针对本公开实施例在第一设备执行的情况,用户通过第一设备提供的GUI触发了对目标物联网设备的接入请求后,第一设备响应该接入请求,基于第一目标用户的第一人脸视频,对第一目标用户进行活体检测以及身份检测。

针对本公开实施例在第二设备执行的情况,第二设备可以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接入请求,并响应该接入请求,基于第一目标用户的第一人脸视频,对第一目标用户进行活体检测以及身份检测;在该种情况下,第一设备基于第一目标用户或者第二目标用户的控制,向第二设备发送该接入请求。

(1):以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服务调用方法在第一设备中执行为例,在第一目标用户触发了接入请求后,第一设备还可以发出检测提示信息,并在发出检测提示信息后,获取第一目标用户的第一人脸视频。

检测提示信息例如包括视频的采集时长、提示第一目标用户位于图像采集设备的采集范围内、提示用户作出指定动作等信息中至少一种,该提示信息可以是语音信息,也可以是图文信息。在第一设备还会开启在第一设备中的摄像头,在检测提示信息发出后,利用该摄像头获取第一目标用户的第一人脸视频。

示例性的,第一设备能够通过语音的方式,发出检测提示信息,例如发出语音“请眨眼”、“请张嘴”、“请点头”、“请摇头”、“请将脸部置于拍摄框内”等检测提示信息;还能够通过文字特效的方式,在第一设备的图形用户界面中显示检测提示信息,例如在图形用户界面中显示“请眨眼”、“请张嘴”、“请点头”、“请将脸部置于拍摄框内”等检测提示信息。第一设备发出检测提示信息的具体内容,还可以为其他,可以根据实际的情况具体确定,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上述列举的情况。

第一设备在获取到第一人脸视频后,基于该第一人脸视频对第一标用户进行活体检测以及身份检测。

一种实施例中,基于第一人脸视频对第一目标用户进行活体检测以及身份检测的方式例如包括:

基于第一目标用户的第一人脸视频,对第一目标用户进行活体检测;在第一目标用户通过活体检测的情况下,基于第一人脸视频获取人脸特征,向第二设备传输人脸特征,并接收第二设备基于人脸特征反馈的身份检测结果。

这样,可以将第一目标用户的人脸相关信息存储在第二设备,保证用户信息的安全性;同时,在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之间传递第一目标用户的人脸特征,减少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之间传递的数据量。

另一种实施例中,基于第一人脸视频对第一目标用户进行活体检测以及身份检测的方式例如还可以包括:

基于第一目标用户的第一人脸视频,对第一目标用户进行活体检测;在第一目标用户通过活体检测的情况下,向第二设备传输第一人脸视频,并接收第二设备基于第一人脸视频反馈的身份检测结果。

这样,可以将第一目标用户的人脸相关信息存储在第二设备,保证用户信息的安全性。

另一种实施例中,基于第一人脸视频对第一目标用户进行活体检测以及身份检测的方式例如还可以包括:

基于第一目标用户的第一人脸视频,对第一目标用户进行活体检测;在第一目标用户通过活体检测的情况下,基于第一人脸视频获取人脸特征,并基于获取的人脸特征对第一目标用户进行身份检测。

这样,可以在第一设备中完成对第一目标用户的活体检测和身份检测,提升检测的效率,减少数据在第一设备和第二设备之间的传输,即使在无网络环境下,也可以实现对目标物联网设备的服务调用。

在对第一目标用户进行活体检测时,例如可以利用预先训练的活体检测神经网络,对第一人脸视频中的人脸进行动作检测。

此处,活体检测神经网络例如包括:动作检测神经网络。该动作检测神经网络能够基于第一人脸视频检测到第一目标用户是否做出了某种预设的目标动作,得到动作检测结果,基于动作检测的结果、以及预设的目标动作,得到活体检测结果。

此处,动作检测神经网络,例如是能够对人脸做出的动作进行检测。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动作检测神经网络,是利用多张样本图像对神经网络进行训练后得到的。神经网络例如包括:特征提取网络、以及动作检测网络。其中,特征提取网络用于对第一人脸视频中的各张图像进行特征提取,得到各张图像的特征图;动作检测网络用于基于第一人脸视频中各张图像的特征图,进行动作检测,得到图像中是否做出某种目标动作的动作检测结果。在该种情况下,对应的检测提示信息例如包括指示用户做出目标动作的相关信息。

若动作检测的结果指示人脸做出了目标动作,则对第一目标用户的活体检测通过。

另外,活体检测神经网络,还可以是利用活体的人脸在不主动做出任何动作的时候,也会产生由于生理性变化造成的人体表面的改变,或者做出微小的位移这一原理,基于第一人脸视频进行活体检测,得到活体检测的结果。在该种情况下,对应的检测提示信息例如包括指示用户将人脸置于拍摄框内一定时间的相关信息。

示例性的,活体检测神经网络可以利用光流法,对第一人脸视频进行抽帧处理,抽取第一目标用户的人脸图像,基于人脸图像中的各个像素点的时域变化和相关性来确定各个像素点的位置变化,基于该位置变化,采用高斯差分滤波器、局部二值模式(LocalBinary Pattern,LBP)特征和支持向量机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得到活体检测结果。

在对第一目标进行身份检测时,例如可以采用下述方式:从第一人脸视频中确定目标人脸图像,并基于目标人脸图像对第一目标用户进行身份检测。

其中,在从第一人脸视频中确定目标人脸图像时,例如可以对第一人脸视频中的多帧人脸图像进行质量检测,并基于对多帧人脸图像进行质量检测的结果,从多帧人脸图像中确定目标人脸图像。

示例性的,质量检测例如包括下述至少一种:

a1:亮度检测。

此处,针对质量检测包括亮度检测的情况,对人脸图像进行质量检测,包括:

基于人脸图像中多个像素点中每个像素点的像素值,确定多个像素点的平均亮度值;

在平均亮度值大于第一亮度阈值、且小于第二亮度阈值的情况下,确定人脸图像的亮度检测结果符合亮度条件;其中,第一亮度阈值小于第二亮度阈值。

此处,若多个像素点的平均亮度值过高,则表征人脸图像的整体亮度过高,基于亮度过高的人脸图像进行身份检测容易导致检测失败或者检测的准确率下降的问题;类似的,若多个像素点的平均亮度值过低,则表征人脸图像的整体亮度过低,也即人脸图像过暗,基于亮度过低的人脸图像进行身份检测同样容易导致检测失败或者检测的准确率下降,因此确定第一亮度阈值和第二亮度阈值,以使得人脸图像的亮度在合适的范围内,避免由于图像亮度过高或者亮度过低导致的检测失败或者检测准确率下降的问题。

a2:头部姿态检测。

针对质量检测包括头部姿态检测的情况,对人脸图像进行质量检测,包括:

对人脸图像进行头部姿态检测,得到人脸图像中人脸的头部姿态信息;头部姿态信息包括:人脸的俯仰角、以及偏航角;

在俯仰角的绝对值小于俯仰角阈值、且偏航角的绝对值小于偏航角阈值的情况下,确定人脸图像中人脸的头部姿态检测结果符合头部姿态条件。其中俯仰角表示人向上抬头或者向下低头的角度;偏航角表示人向左转头或者向右转头的角度。

此处,若人脸的俯仰角、或者偏航角的角度过大,则人脸图像中人脸的大部分特征都无法确定,导致基于人脸图像进行身份检测时,身份检测失败或者身份检测的准确率下降;因此通过设置俯仰角阈值以及偏航角阈值,使得人脸图像中包括的人脸能够展现出更多的人脸特征,避免由于人脸的偏航角度或者俯仰角度过大导致的特征无法从图像中获得而造成的身份检测失败或者身份检测的准确率下降的问题。

a3:模糊程度检测。

针对质量检测包括模糊程度检测的情况,对人脸图像进行质量检测,包括:

对人脸图像进行关键点检测,得到人脸图像中的多个关键点分别在人脸图像中的位置信息;

根据多个关键点中每个关键点的位置信息,确定人脸图像的清晰度值;

在人脸图像的清晰度值大于清晰度阈值的情况下,确定人脸图像的模糊程度检测结果符合清晰度条件。

a4:分辨率检测。

针对质量检测包括分辨率检测的情况,对人脸图像进行质量检测包括:

确定人脸图像中人脸的对应的区域位置;基于人脸对应的区域位置,在人脸图像中所占据的比例,确定人脸图像中人脸的分辨率;

在人脸对应的区域位置在人脸图像中占据的比例大于预设的比例阈值时,确定人脸图像的分辨率符合分辨率条件。

a5:遮挡程度检测。

针对质量检测包括遮挡程度检测的情况,对人脸图像进行质量检测,包括:

对人脸图像进行关键点检测,得到人脸图像中的多个关键点分别对应的关键点检测结果;

基于多个关键点分别对应的关键点检测结果,确定人脸图像的遮挡程度值;

在遮挡程度值小于遮挡程度值阈值的情况下,确定人脸图像的遮挡程度检测结果符合遮挡程度条件。

根据上述质量检测结果,从多帧人脸图像中,确定至少一帧检测结果均符合对应条件的目标人脸图像。

在确定了目标人脸图像后,可以从目标人脸图像中提取目标人脸特征;将目标人脸特征与预置人脸特征进行比对;在目标人脸特征与至少一个预置人脸特征比对成功的情况下,第一目标用户通过身份检测。

具体实施时,将目标人脸特征与预置人脸特征进行比对有下述两种方式:

方式一,在预置人脸特征的数量n(也即有n个人脸的人脸特征)小于第一预设阈值的情况下,将目标人脸特征与全部预置人脸特征逐一比对;

方式二,在预置人脸特征的数量大于或者等于第一预设阈值的情况下,此时,可以确定和目标物联网设备相关联的预置人脸特征,并将目标人脸特征和相关联的预置人脸特征进行比对。示例性的,以目标物联网设备为图像采集设备为例,图像采集设备中包括多个摄像头,分别用于对不同班级学生的观测;若某老师要观测其所带教班级甲中学生的情况,其要发起班级甲的摄像头的接入请求。此时,所确定的预置人脸特征,是与班级甲对应的摄像头相关联的预置人脸特征。

在目标人脸特征有对应的预置人脸特征的情况下,表示该第一目标用户的身份合法,第一目标用户通过身份检测。

另外,在本公开另一实施例中,在第一目标用户的接入请求为首次接入请求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响应对目标物联网设备的接入请求为首次接入请求,基于第一目标用户的人脸图像、目标物联网设备标识,生成第一目标用户的注册信息。其中,注册信息中包括了第一目标用的预置人脸特征。

在第一目标用户的接入请求并非其首次接入请求的情况下,在对第一目标用户进行身份检测的时候,可以基于该注册信息,得到第一目标用户的预置人脸特征。

示例性的,第一目标用户第一次触发对目标物联网设备的接入请求时,第一设备向第一目标用户提示第一目标用户是否同意进行人脸采集,并响应第一目标用户同意进行人脸采集,获取人脸图像,将获取的第一目标用户的第一人脸视频、以及目标物联网设备标识发送给第二设备;第二设备接收到第一人脸视频以及目标物联网设备标识后,从第一人脸视频中获取包含第一目标用户的全部人脸特征的人脸图像,基于该人脸图像以及目标物联网设备标识生成第一目标用户的注册信息,该注册信息中包含第一目标用户的预置人脸特征、以及与该第一目标用户关联的目标物联网设备标识、以及第一目标用户对目标物联网设备的使用权限等。

(2):以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服务调用方法在第二设备中执行为例,第一目标用户可以通过第一设备触发接入请求;第一设备将接入请求发送给第二设备。第二设备控制第一设备向第一目标用户发出检测提示信息。

第一设备还会在受控于第二设备发出检测提示信息后,通过第一设备中的摄像头获取第一目标用户的第一人脸视频,并将第一人脸视频发送给第二设备。

此处,第一设备发出检测提示信息的方式,与上述(1)中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第二设备接收到第一设备发送的第一人脸视频后,利用第一人脸视频,对第一目标用户进行活体检测以及身份检测。

此处,第二设备进行活体检测以及身份检测的方式与上述(1)中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承接上述S101,本公开实施例提的服务调用方法还包括:

S102:在第一目标用户通过活体检测以及身份检测的情况下,控制目标物联网设备进入对第一目标用户的服务状态,或是控制目标物联网设备进入对第二目标用户的服务状态,第二目标用户与第一目标用户关联。

在具体实施中,在第一目标用户属于被看护对象,且第二目标用户属于管理对象的情况下,控制目标物联网设备进入对第一目标用户的服务状态,包括如下b1~b3中至少一项:

b1:开启第二目标用户访问目标物联网设备的权限。

此处,访问目标物联网设备的权限,例如包括:可以查看目标物联网设备的工作情况、状态信息等。

例如,在目标物联网设备为图像采集设备的时候,第二目标用户例如可以查看图像采集设备的历史管理信息,查看图像采集设备的当前工作状态等。

在目标物联网设备为打印机的时候,第二目标用户例如可以查看打印机的历史打印信息、打印机中各个部件如墨盒的状态等。

b2:开启第二目标用户控制目标物联网设备的权限。

此处,控制目标物联网设备的权限,例如包括:控制目标物联网设备的工作状态等。

例如,在目标物联网设备为图像采集设备的时候,第二目标用户例如可以控制摄像头的启动或者关闭,控制摄像头的拍摄角度、拍摄模式等。

在目标物联网设备为打印机的时候,第二目标用户例如可以控制打印机进行打印、复印等。

b3:开启目标物联网设备对第一目标用户的行为状态进行检测的功能。

例如,在通过图像采集设备观测学生的学习的应用场景中,开启图像采集设备对学生的行为状态例如坐姿、学习时的注意力是否集中的检测功能。

在该种情况下,在另一实施例中,开启目标物联网设备对第一目标用户的行为状态进行检测的功能后,还可以利用目标物联网设备获取第二人脸视频;检测第二人脸视频中的人脸是否包括第一目标用户;响应第二人脸视频中的人脸包括第一目标用户,对第一目标用户的行为状态进行检测。

示例性的,在通过图像采集设备观测学生的学习的应用场景中,第一目标用户是学生,第二目标用户为家长。在开启了图像采集设备对学生的行为状态进行检测的功能后,图像采集设备会采集第二人脸视频,基于该第二人脸视频判断该第二人脸视频中的人脸是否包含要观测的学生,在第二人脸视频中的人脸是要观测的学生人脸的情况下,对学生的行为状态进行检测。

该种情况为被看护对象触发对目标物联网设备的接入请求,需要进一步确认目标物联网设备的观测对象是否确实为被看护对象,防止被看护对象用其他人的人脸视频仿造观测结果。

在第一目标用户属于管理对象,且第二目标用户属于被看护对象的情况下,控制目标物联网设备进入对第二目标用户的服务状态,包括如下c1~c3中至少一项:

c1:开启第一目标用户访问目标物联网设备的权限。

c2:开启第一目标用户控制目标物联网设备的权限。

c3:开启目标物联网设备对第二目标用户的行为状态进行检测的功能。

该种情况为管理对象主动触发对目标物联网设备的接入请求,管理对象可以主动的接入目标物联网设备,调用目标物联网设备的服务,实现主动对被看护对象的观测。

在该种情况下,本公开另一实施例中,目标物联网设备对第二目标用户的进入服务状态后,还可以通过目标物联网设备获取第二目标用户的人脸图像;基于人脸图像对第二目标用户进行身份检测;响应第二目标用户通过身份检测,对第二目标用户进行行为状态检测。

示例性的,在通过图像采集设备观测学生的学习的应用场景中,图像采集设备获取学生(第二目标用户)的人脸图像,基于该人脸图像对学生的身份进行检测,在学生通过身份检测的情况下,图像采集设备对学生进行行为状态检测,例如对学生的学习坐姿、学习时间、学习时的注意力进行检测。

在本公开另一实施例中,在开启第一目标用户访问目标物联网设备的权限后,第一设备或者第二设备还会向目标物联网设备发送数据获取请求;接收并展示目标物联网设备基于数据获取请求反馈的第二目标用户的行为检测数据。

示例性的,在通过图像采集设备观测学生的学习的应用场景中,在开启家长或者老师访问图像采集设备的权限之后,第一设备或者第二设备会向图像采集设备发送数据获取请求,该数据获取请求例如包括获取学生的学习坐姿、学习的注意力是否集中等信息的指示信息;图像采集设备在接收到数据获取请求后,基于数据获取请求,确定向第一设备或者第二设备回传的行为检测数据,并将确定的行为检测数据回传给第一设备或者第二设备。

在其他应用场景中,在开启目标用户控制目标物联网设备的权限后,目标用户可以通过第一设备向目标物联网设备发送控制指令,以控制目标物联网设备执行与控制指令对应的任务;其中,目标用户包括:第一目标用户或者第二目标用户。

具体实施时,不同的应用场景、以及不同的目标物联设备对应不同的控制指令。示例性的,当目标物联网设备是打印机时,控制指令例如是控制打印机开始工作;当目标物联网设备是门禁闸机时,控制指令例如是控制门禁闸机开启对应的门。

在本公开实施例另一实施例中,在第一目标用户没有通过身份检测的情况下,第二设备生成拒绝第一目标用户接入目标物联网设备的指令发送给第一设备,第一设备接收到该指令后拒绝第一目标用户接入目标物联网设备。

下面提供一种将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服务调用方法应用于管理场景下的具体示例,在该管理场景下,第一目标用户为学生,第二目标用户为老师。

学生在写作业之前,通过第一设备触发接入图像采集设备的接入请求,第一设备采集学生的第一人脸视频后,对学生进行活体检测,在学生通过该活体检测的情况下,从第一人脸视频中确定目标人脸图像,并对目标人脸图像进行特征提取,得到目标人脸特征,将目标人脸特征发送给第二设备。

第二设备接收到目标人脸特征后,将目标人脸特征和预置人脸特征进行比对。在基于比对结果,确定学生的身份合法的情况下,启动图像采集设备,并控制图像采集设备进入对教师或者家长的服务状态。在该种情况下,图像采集设备可以向教师或者家长使用的设备发送提示信息;教师或者家长在接收到提示信息后,可以通过自己使用的设备查看学生的学习状态,或者控制图像采集设备的具体工作。

下面提供一种将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服务调用方法应用于管理场景下的具体示例,在该管理场景下,第一目标用户为老师或者家长,第二目标用户为学生。

老师或者家长随时通过第一设备触发接入图像采集设备的接入请求,第一设备采集家长或者老师的第一人脸视频后,对老师或者家长进行活体检测,在家长或者老师通过该活体检测的情况下,从第一人脸视频中确定目标人脸图像,并对目标人脸图像进行特征提取,得到目标人脸特征,将目标人脸特征发送给第二设备。

第二设备接收到目标人脸特征后,将目标人脸特征和预置人脸特征进行比对。在基于比对结果,确定老师或者家长的身份合法的情况下,启动图像采集设备,并控制图像采集设备获取学生的人脸图像,基于学生的人脸图像对学生进行身份检测,在学生通过身份检测的情况下,控制图像采集设备观测学生的学习行为。

如图2所示,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将服务调用方法应用于管理场景下的执行流程图,包括:

步骤1:开始;开始的时候,目标用户通过第一设备触发对目标物联网设备的接入请求;

步骤2:第一设备响应目标用户触发的接入请求,提示目标用户进行第一人脸采集,向目标用户发出检测提示信息;

步骤3:目标用户根据检测提示信息将人脸置于第一设备图像采集的范围内;

步骤4:第一设备采集目标用户的第一人脸视频;

步骤5:第一设备利用预先训练的活体检测神经网络对第一人脸视频进行活体检测处理;在活体检测没有通过的情况下,跳转到步骤11,在活体检测通过的情况下,跳转到步骤6;

步骤6:第一设备基于采集的第一人脸视频确定目标人脸图像;提取目标人脸图像的目标人脸特征,将该目标人脸特征加密封装后,向第二设备发送加密封装的目标人脸特征;

步骤7:第二设备在接收到加密封装的目标人脸特征后,解析加密数据得到目标人脸特征,并判断预置人脸特征的数量是否小于第一预设阈值;如果是则跳转至步骤8,如果否则跳转至步骤9;

步骤8:第二设备将目标人脸特征与预置人脸特征进行逐一比对,在目标人脸特征有匹配的预置人脸特征的情况下,跳转至步骤10;在目标人脸特征没有匹配的预置人脸特征的情况下,跳转至步骤11;

步骤9:第二设备将目标人脸特征和相关联的预置人脸特征进行比对;在目标人脸特征有匹配的预置人脸特征的情况下,跳转至步骤10;在目标人脸特征没有匹配的预置人脸特征的情况下,跳转至步骤11;

步骤10:第二设备控制目标物联网设备进入对目标用户的服务状态。

步骤11:阻止目标用户接入,通知目标用户接入失败。

上述实现流程中,发起服务调用的对象与享有被调用服务的对象相同。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也可以由不同的对象来执行,即诸如第一目标用户等对象发起服务调用,而诸如第二目标用户等异于第一目标用户、且与第一目标用户关联的对象享有被调用服务。

将本公开实施例所述的服务调用方法应用于其他场景的执行流程与上述应用于管理场景的执行流程类似,这里不再赘述。

本公开实施例通过对该第一目标用户进行活体检测、以及身份检测的方式验证第一目标的身份,在第一目标用户通过活体检测、以及身份检测的情况下,控制目标物联设备为该第一目标用户和/或与该目标用户关联的第二目标用户提供服务,在该过程中,由于活体检测和身份检测本身是依赖于用户的人脸特征来实现,仿造困难,因此不容易被攻破,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同时,该过程不需要用户手动输入账号密码,简化用户的操作过程。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具体实施方式的上述方法中,各步骤的撰写顺序并不意味着严格的执行顺序而对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各步骤的具体执行顺序应当以其功能和可能的内在逻辑确定。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公开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与服务调用方法对应的服务调用装置,由于本公开实施例中的装置解决问题的原理与本公开实施例上述服务调用方法相似,因此装置的实施可以参见方法的实施,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参照图3所示,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服务调用装置的示意图,所述装置包括:响应模块301、控制模块302;其中,

响应模块301,用于响应对目标物联网设备的接入请求,基于第一目标用户的第一人脸视频,对所述目标用户进行活体检测以及身份检测;

控制模块302,用于在所述第一目标用户通过所述活体检测以及所述身份检测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目标物联网设备进入对所述第一目标用户的服务状态,或是控制所述目标物联网设备进入对第二目标用户的服务状态,所述第二目标用户与所述第一目标用户关联。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所述第一目标用户属于被看护对象,且所述第二目标用户属于管理对象的情况下,所述控制模块,在控制所述目标物联网设备进入对所述第一目标用户的服务状态时,具体用于如下至少一项:开启所述第二目标用户访问所述目标物联网设备的权限;开启所述第二目标用户控制所述目标物联网设备的权限;开启所述目标物联网设备对所述第一目标用户的行为状态进行检测的功能。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开启所述目标物联网设备对所述第一目标用户的行为状态进行检测的功能后,所述响应模块,还用于利用所述目标物联网设备获取第二人脸视频;检测所述第二人脸视频中的人脸是否包括所述第一目标用户;响应所述第二人脸视频中的人脸包括所述第一目标用户,对所述第一目标用户的行为状态进行检测。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在所述第一目标用户属于管理对象,且所述第二目标用户属于被看护对象的情况下,所述控制模块,在控制所述目标物联网设备进入对所述第二目标用户的服务状态时,具体用于如下至少一项:开启所述第一目标用户访问所述目标物联网设备的权限;开启所述第一目标用户控制所述目标物联网设备的权限;开启所述目标物联网设备对所述第二目标用户的行为状态进行检测的功能。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响应模块,还用于通过所述目标物联网设备获取所述第二目标用户的人脸图像;基于所述人脸图像对所述第二目标用户进行身份检测;响应所述第二目标用户通过身份检测,对所述第二目标用户进行行为状态检测。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一处理模块;开启所述第一目标用户访问所述目标物联网设备的权限后,所述第一处理模块,用于向所述目标物联网设备发送数据获取请求;接收并展示所述目标物联网设备基于所述数据获取请求反馈的所述第二目标用户的行为检测数据。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开启目标用户控制所述目标物联网设备的权限后,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于向所述目标物联网设备发送控制指令,以控制所述目标物联网设备执行与所述控制指令对应的任务;所述目标用户包括:所述第一目标用户或者所述第二目标用户。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针对所述服务方法在第一设备执行的情况,所述响应模块,在基于第一目标用户的第一人脸视频,对所述第一目标用户进行活体检测以及身份检测时,具体用于基于所述第一目标用户的第一人脸视频,对所述第一目标用户进行活体检测;在所述第一目标用户通过所述活体检测的情况下,基于所述第一人脸视频获取人脸特征,向第二设备传输所述人脸特征,并接收所述第二设备基于所述人脸特征反馈的身份检测结果;或者,在所述第一目标用户通过所述活体检测的情况下,向所述第二设备传输所述第一人脸视频,并接收所述第二设备基于所述第一人脸视频反馈的身份检测结果。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针对所述服务方法在第二设备执行的情况,所述响应模块,在基于第一目标用户的第一人脸视频,对所述第一目标用户进行活体检测以及身份检测时,具体用于接收第一设备发送的所述第一人脸视频,并基于所述第一人脸视频,对所述第一目标用户进行活体检测以及身份检测。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检测模块;所述检测模块,在基于第一目标用户的第一人脸视频,对所述第一目标用户进行活体检测时,具体用于利用预先训练的活体检测神经网络对所述第一人脸视频进行活体检测处理。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检测模块,在基于所述第一目标用户的第一人脸视频,对所述第一目标用户进行身份检测时,具体用于从所述第一人脸视频中确定目标人脸图像,并基于所述目标人脸图像对所述第一目标用户进行身份检测。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检测模块,在基于所述目标人脸图像对所述第一目标用户进行身份检测时,具体用于从所述目标人脸图像中提取目标人脸特征;将所述目标人脸特征与预置人脸特征进行比对;在所述目标人脸特征与至少一个预置人脸特征比对成功的情况下,所述第一目标用户通过身份检测。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响应模块,还用于响应对目标物联网设备的接入请求为首次接入请求,基于第一目标用户的人脸图像、目标物联网设备标识,生成所述第一目标用户的注册信息。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二处理模块;在基于第一目标用户的第一人脸视频,对所述第一目标用户进行活体检测以及身份检测之前,所述第二处理模块,用于利用用户端发出检测提示信息,并在发出所述检测提示信息后,获取所述第一目标用户的第一人脸视频。

关于装置中的各模块的处理流程、以及各模块之间的交互流程的描述可以参照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关说明,这里不再详述。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设备,如图4所示,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计算机设备结构示意图,包括:

处理器41和存储器42;所述存储器42存储有处理器41可执行的机器可读指令,处理器41用于执行存储器42中存储的机器可读指令,所述机器可读指令被处理器41执行时,处理器41执行下述步骤:

响应对目标物联网设备的接入请求,基于第一目标用户的第一人脸视频,对所述第一目标用户进行活体检测以及身份检测;

在所述第一目标用户通过所述活体检测以及所述身份检测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目标物联网设备进入对所述第一目标用户的服务状态,或是控制所述目标物联网设备进入对第二目标用户的服务状态,所述第二目标用户与所述第一目标用户关联。

上述存储器42包括内存421和外部存储器422;这里的内存421也称内存储器,用于暂时存放处理器41中的运算数据,以及与硬盘等外部存储器422交换的数据,处理器41通过内存421与外部存储器422进行数据交换。

上述指令的具体执行过程可以参考本公开实施例中所述的服务调用方法的步骤,此处不再赘述。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运行时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所述的服务调用方法的步骤。其中,该存储介质可以是易失性或非易失的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承载有程序代码,所述程序代码包括的指令可用于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所述的服务调用方法的步骤,具体可参见上述方法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其中,上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可以具体通过硬件、软件或其结合的方式实现。在一个可选实施例中,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具体体现为计算机存储介质,在另一个可选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产品具体体现为软件产品,例如软件开发包(Software Development Kit,SDK)等等。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和装置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在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又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通信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公开实施例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处理器可执行的非易失的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第二设备,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公开实施例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实施例,仅为本公开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以说明本公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本公开实施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公开实施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公开实施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可轻易想到变化,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变化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公开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都应涵盖在本公开实施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公开实施例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相关技术
  • 一种服务调用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 服务组件调用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
技术分类

06120112836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