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充电位置自调节的移动式新能源汽车充电桩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1:40:48


充电位置自调节的移动式新能源汽车充电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充电位置自调节的移动式新能源汽车充电桩。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为了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新能源汽车应运而生,新能源汽车的问世,意味着不再需要燃烧石油作为汽车的动力来源,节约了化石资源的同时,减少了燃油汽车尾气排放对空气造成的污染,但是新能源汽车的使用需要通过充电桩为其提供电能,现有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在使用时存在以下问题:

1、现有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在使用时无法移动,当车主使用充电线进行充电时,如果发现充电线长度不够,需要重新调整新能源汽车的位置,较为繁琐;

2、现有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在使用完毕之后,都是将充电线挂在挂线柱上,挂在挂线柱上的充电线容易出现滑落导致充电线磨损严重,影响使用寿命;

3、现有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在使用时,需要将充电线在地面来回的拖拉调整充电头的位置,会对充电线造成严重的磨损,影响充电线的使用寿命;

所以,人们急需一种充电位置自调节的移动式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充电位置自调节的移动式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充电位置自调节的移动式新能源汽车充电桩,该充电桩包括充电桩桩体,所述充电桩桩体底端设置有移动底座,所述移动底座用于带动充电桩桩体进行移动,实现对充电桩位置的调节,使得可以在充电线长度不够时,可以通过移动底座对充电桩桩体的位置进行调节和移动,避免了调整新能源汽车的位置所带来的繁琐,所述移动底座移动安装在移动组件上,所述移动底座用于实现移动底座在其内部的移动,所述充电桩桩体前端设置有触摸显示屏,所述触摸显示屏下方设置有刷卡器,所述充电桩桩体两侧中部设置有挂线组件,所述挂线组件用于对充电线进行悬挂和固定,避免充电线滑落导致磨损,所述充电桩桩体两侧底端均设置有充电线,所述充电线一端设置有充电头,所述充电头插接的外侧设置有用于遮挡的防护罩,所述充电桩桩体顶端设置有遮挡棚,所述遮挡棚不仅用于遮挡雨水,还用于为充电线的移动提供滑动空间,所述遮挡棚下表面设置有悬挂组件,所述悬挂组件用于对充电线进行悬挂,避免充电线直接与地面接触,导致磨损严重。

优选的,所述移动组件包括移动基座、驱动齿条、限位滑杆、驱动槽和驱动齿轮;

所述移动基座的长度大于移动底座的长度,为的是可以让移动底座在移动基座内部滑动,所述移动基座底端中部设置有驱动齿条,所述驱动齿条上方设置有贯穿移动底座的限位滑杆,所述限位滑杆用于为移动底座的移动进行限位,使得移动底座在移动时更加的稳定,所述移动底座底端中部对应驱动齿条的位置开设有驱动槽,所述驱动槽内部安装有驱动齿轮,所述驱动齿轮用于与驱动齿条配合,实现对移动底座的移动,所述驱动齿轮通过电机驱动。

优选的,所述挂线组件包括挂线柱、限位板、第一挤压板、第一波纹管、第二挤压板、第二波纹管和通气管;

所述挂线柱在充电桩桩体内部滑动,所述挂线柱用于对充电线进行悬挂和固定,使得充电线的悬挂更加的牢固,避免滑落导致磨损,所述挂线柱一端设置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用于限制充电线从挂线柱上滑落,所述挂线柱位于充电桩桩体内部的中部设置有第一挤压板,所述第一挤压板靠近限位板一侧设置有第一波纹管,所述挂线柱位于充电桩桩体内部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挤压板,所述第二挤压板远离挂线柱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波纹管,所述第一波纹管与第二波纹管之间通过通气管连接,通过第一波纹管和第二波纹管的设置,使得在向外拉动挂线柱时,会对第一波纹管造成挤压,并且,第一波纹管内部的气体会通过通气管进入第二波纹管内部,使得车主在拉出挂线柱时更加的顺畅和省力,并且,在向充电桩桩体内部推送挂线柱时,造成挤压的第二波纹管内部的气体通过通气管送入第一波纹管内部,第一波纹管的膨胀又进一步实现了对挂线柱的推送,使得对于挂线柱的推拉更加的省力。

优选的,所述限位板一侧设置有拉动把手,所述拉动把手为口字型,使得拉动把手在拉动时可以实现滑动,所述拉动把手位于挂线柱内部的一端设置有联动杆,所述联动杆固定安装有驱动杆,所述挂线柱中部外侧开设有收纳槽,所述收纳槽内部一端铰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一端倾斜铰接有卡合杆,所述支撑杆和卡合杆用于对拉出的之后的挂线柱进行固定,倾斜设置卡合杆是为了使得被驱动杆驱动竖起的卡合杆可以对挂线柱进行卡合和固定,所述驱动杆与卡合杆一端铰接,通过拉动把手带动联动杆移动,进而通过驱动杆带动倾斜设置的卡合杆竖起,使得支撑杆、卡合杆与挂线柱之间形成一个稳定的三角形结构,利用稳定的三角形结构对抽拉处的挂线柱进行固定。

优选的,所述拉动把手位于挂线柱内部的一端与限位板之间安装有挤压气囊,所述挤压气囊与第一波纹管之间通过第一连通管连接,所述挤压气囊与第二波纹管之间通过第二连通管连接,所述挤压气囊起到缓冲的作用,使得拉动把手在向外拉动挂线柱时,卡合杆不会被竖直,因为当挂线柱受到拉动把手的作用力向外移动时,第一波纹管会被挤压,被挤压出的气体有一部分通过通气管进入第二波纹管内部,另一部分通过第一连通管进入挤压气囊内部,所以,此时拉动把手的作用力并不会带动联动杆和驱动杆移动,当挂线柱被完全拉出来之后,此时拉动把手的作用力会作用在挤压气囊上,挤压气囊此时没有了第一波纹管的气体补给,挤压气囊被压缩,挤出的气体通过第二连通管进入第二波纹管内部,此时,拉动把手驱动联动杆和驱动杆带动卡合杆竖起,竖起的卡合杆对挂线柱造成卡合,使得挂线柱不会自动收入充电桩桩体内部。

优选的,所述卡合杆的长度大于收纳槽的深度,使得可以形成突出的三角结构。

优选的,所述悬挂组件包括移动滑轨、移动滑块、卷收盒、卷收组件、牵引绳和牵引挂钩;

所述遮挡棚下表面两侧均设置有移动滑轨,所述移动滑轨上滑动安装有移动滑块,所述移动滑轨和移动滑块用于对整个悬挂组件进行移动,使得在对充电线进行移动时更加的舒畅更加的便捷,所述移动滑块下方设置有卷收盒,所述卷收盒内部设置有卷收组件,所述卷收组件为了可以对牵引绳进行卷收,使得可以根据实际使用时的需求调节牵引绳的长度,所述卷收组件对牵引绳进行卷收,所述牵引绳一端设置有牵引挂钩,所述牵引挂钩用于对充电线进行固定和牵引,使得充电线在对新能源汽车进行充电时,不会与地面之间相互接触,降低了对充电线造成的磨损,延长了充电线的使用寿命。

优选的,所述卷收组件包括卷收辊、发条弹簧、棘齿盘和棘爪盘;

所述卷收辊一端固定安装有发条弹簧,所述发条弹簧用于当不使用悬挂组件时,自动驱动卷收辊对牵引绳进行卷收,所述卷收辊另一端与卷收盒之间固定安装有棘齿盘,所述棘齿盘与卷收辊之间非固定连接,所述卷收辊位于棘齿盘一端固定安装有棘爪盘,所述棘齿盘和棘爪盘用于对卷收辊进行固定,使得可以对牵引绳的长度进行固定。

优选的,所述棘爪盘为正方形,使得棘爪盘在缓慢旋转的过程中不会被棘齿盘卡合。

优选的,所述棘齿盘内壁设置有若干个棘齿,所述棘爪盘外侧铰接有棘爪,所述棘爪另一端通过拉伸弹簧与棘爪盘连接,使得当用力拉动牵引绳,使得卷收辊快速旋转时,所述棘爪会受到棘爪盘快速旋转的离心力,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拉伸弹簧会被拉伸,使得棘爪与棘齿之间相互卡合,因为当棘爪与棘齿相互卡合之后,牵引绳的长度被固定,此时,将充电线卡合在牵引挂钩内部,充电线的重力使得棘爪与棘齿之间不会在拉伸弹簧的作用力下分离,只有当牵引挂钩不再对充电线进行牵引和固定时,此时牵引绳和牵引挂钩不受作用力,此时,在拉伸弹簧的作用下,棘爪与棘齿之间会相互分离,无法对卷收辊进行固定,此时,卷收辊在发条弹簧的作用下对牵引绳进行卷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利用移动底座和移动组件,使得可以对整个充电桩进行移动,当新能源汽车停靠位置使得充电线长度不够时,可以对充电桩的位置进行移动,避免了对新能源汽车位置的移动所带来的繁琐,使得充电桩的使用更加的人性化。

2、本发明设置有挂线组件,利用抽拉式的挂线柱,使得可以对充电线进行夹持,使得充电线的悬挂更加的稳定,不会发生掉落,并且,通过第一挤压板、第一波纹管、第二挤压板、第二波纹管和通气管的设计,使得在抽拉挂线柱时更加的省力,利用第一波纹管与第二波纹管之间的气体转换,使得不需要花费较大的力气进行挂线柱的抽拉,充电线悬挂之后,可以利用限位板和充电桩桩体对悬挂的充电线进行夹持和固定,使得对于充电线的悬挂更加的稳定。

3、利用拉动把手驱动联动杆和驱动杆对卡合杆进行作用,使得卡合杆从收纳槽内部竖起,使得卡合杆与支撑杆和挂线柱之间形成三角结构,对挂线柱进行卡合,避免挂线柱自动收入充电桩桩体内部,使得在对充电线进行悬挂时,挂线柱更加的稳定。

4、利用挤压气囊的作用,使得挂线柱在向外抽出时,第一波纹管内部的气体对挤压气囊进行填充,使得在挂线柱被完全抽出之前,卡合杆不会在拉动把手的作用下竖起,使得卡合杆不会对挂线柱的正常抽出造成影响。

5、本发明通过悬挂组件的设置,使得在利用充电线为新能源汽车充电时,充电线可以利用悬挂组件进行悬挂和固定,不会直接在地面上拖拉,降低了充电线与地面之间的磨损,使得充电线的使用寿命大大的延长。

6、利用发条弹簧,使得在不使用牵引绳和牵引挂钩时,可以实现牵引绳的自动收回,利用棘齿盘和棘爪盘,以及对棘爪进行固定的拉伸弹簧,使得需要对充电线进行固定时,快速拉动牵引绳,使得棘爪在离心力的作用下与棘齿相互卡合,实现牵引绳长度的固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充电位置自调节的移动式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充电位置自调节的移动式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移动组件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种充电位置自调节的移动式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移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种充电位置自调节的移动式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挂线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一种充电位置自调节的移动式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挂线组件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一种充电位置自调节的移动式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图5中A区域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一种充电位置自调节的移动式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悬挂组件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一种充电位置自调节的移动式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卷收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一种充电位置自调节的移动式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图8中B区域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充电桩桩体;2、移动底座;

3、移动组件;301、移动基座;302、驱动齿条;303、限位滑杆;304、驱动槽;305、驱动齿轮;

4、触摸显示屏;5、刷卡器;

6、挂线组件;601、挂线柱;602、限位板;603、第一挤压板;604、第一波纹管;605、第二挤压板;606、第二波纹管;607、通气管;608、拉动把手;609、联动杆;610、驱动杆;611、收纳槽;612、支撑杆;613、卡合杆;614、挤压气囊;615、第一连通管;616、第二连通管;

7、充电线;8、充电头;9、防护罩;10、遮挡棚;

11、悬挂组件;111、移动滑轨;112、移动滑块;113、卷收盒;114、卷收组件;1141、卷收辊;1142、发条弹簧;1143、棘齿盘;11431、棘齿;1144、棘爪盘;11441、棘爪;11442、拉伸弹簧;115、牵引绳;116、牵引挂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如图1~9所示,一种充电位置自调节的移动式新能源汽车充电桩,该充电桩包括充电桩桩体1,充电桩桩体1底端设置有移动底座2,移动底座2用于带动充电桩桩体1进行移动,实现对充电桩位置的调节,使得可以在充电线长度不够时,可以通过移动底座2对充电桩桩体1的位置进行调节和移动,避免了调整新能源汽车的位置所带来的繁琐,移动底座2移动安装在移动组件3上,移动底座3用于实现移动底座2在其内部的移动,充电桩桩体1前端设置有触摸显示屏4,触摸显示屏4下方设置有刷卡器5,充电桩桩体1两侧中部设置有挂线组件6,挂线组件6用于对充电线进行悬挂和固定,避免充电线滑落导致磨损,充电桩桩体1两侧底端均设置有充电线7,充电线7一端设置有充电头8,充电头8插接的外侧设置有用于遮挡的防护罩9,充电桩桩体1顶端设置有遮挡棚10,遮挡棚10不仅用于遮挡雨水,还用于为充电线7的移动提供滑动空间,遮挡棚10下表面设置有悬挂组件11,悬挂组件11用于对充电线7进行悬挂,避免充电线11直接与地面接触,导致磨损严重。

移动组件3包括移动基座301、驱动齿条302、限位滑杆303、驱动槽304和驱动齿轮305;

移动基座301的长度大于移动底座2的长度,为的是可以让移动底座2在移动基座301内部滑动,移动基座301底端中部设置有驱动齿条302,驱动齿条302上方设置有贯穿移动底座2的限位滑杆303,限位滑杆303用于为移动底座2的移动进行限位,使得移动底座2在移动时更加的稳定,移动底座2底端中部对应驱动齿条302的位置开设有驱动槽304,驱动槽304内部安装有驱动齿轮305,驱动齿轮305用于与驱动齿条302配合,实现对移动底座2的移动,驱动齿轮305通过电机驱动。

挂线组件6包括挂线柱601、限位板602、第一挤压板603、第一波纹管604、第二挤压板605、第二波纹管606和通气管607;

挂线柱601在充电桩桩体1内部滑动,挂线柱601用于对充电线7进行悬挂和固定,使得充电线7的悬挂更加的牢固,避免滑落导致磨损,挂线柱601一端设置有限位板602,限位板602用于限制充电线7从挂线柱601上滑落,挂线柱601位于充电桩桩体1内部的中部设置有第一挤压板603,第一挤压板603靠近限位板602一侧设置有第一波纹管604,挂线柱601位于充电桩桩体1内部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挤压板605,第二挤压板605远离挂线柱601的一侧设置有第二波纹管606,第一波纹管604与第二波纹管606之间通过通气管607连接,通过第一波纹管604和第二波纹管605的设置,使得在向外拉动挂线柱601时,会对第一波纹管604造成挤压,并且,第一波纹管604内部的气体会通过通气管607进入第二波纹管606内部,使得车主在拉出挂线柱601时更加的顺畅和省力,并且,在向充电桩桩体1内部推送挂线柱601时,造成挤压的第二波纹管606内部的气体通过通气管607送入第一波纹管604内部,第一波纹管604的膨胀又进一步实现了对挂线柱601的推送,使得对于挂线柱601的推拉更加的省力。

限位板602一侧设置有拉动把手608,拉动把手608为口字型,使得拉动把手608在拉动时可以实现滑动,拉动把手608位于挂线柱601内部的一端设置有联动杆609,联动杆609固定安装有驱动杆610,挂线柱601中部外侧开设有收纳槽611,收纳槽611内部一端铰接有支撑杆612,支撑杆612一端倾斜铰接有卡合杆613,支撑杆612和卡合杆613用于对拉出的之后的挂线柱601进行固定,倾斜设置卡合杆613是为了使得被驱动杆610驱动竖起的卡合杆613可以对挂线柱601进行卡合和固定,驱动杆610与卡合杆613一端铰接,通过拉动把手608带动联动杆609移动,进而通过驱动杆610带动倾斜设置的卡合杆613竖起,使得支撑杆612、卡合杆613与挂线柱601之间形成一个稳定的三角形结构,利用稳定的三角形结构对抽拉处的挂线柱601进行固定。

拉动把手608位于挂线柱601内部的一端与限位板602之间安装有挤压气囊614,挤压气囊614与第一波纹管604之间通过第一连通管615连接,挤压气囊615与第二波纹管606之间通过第二连通管616连接,挤压气囊614起到缓冲的作用,使得拉动把手608在向外拉动挂线柱601时,卡合杆613不会被竖直,因为当挂线柱601受到拉动把手608的作用力向外移动时,第一波纹管604会被挤压,被挤压出的气体有一部分通过通气管607进入第二波纹管606内部,另一部分通过第一连通管615进入挤压气囊614内部,所以,此时拉动把手608的作用力并不会带动联动杆609和驱动杆610移动,当挂线柱601被完全拉出来之后,此时拉动把手608的作用力会作用在挤压气囊614上,挤压气囊614此时没有了第一波纹管604的气体补给,挤压气囊614被压缩,挤出的气体通过第二连通管616进入第二波纹管606内部,此时,拉动把手608驱动联动杆609和驱动杆610带动卡合杆613竖起,竖起的卡合杆613对挂线柱601造成卡合,使得挂线柱601不会自动收入充电桩桩体1内部。

卡合杆613的长度大于收纳槽611的深度,使得可以形成突出的三角结构。

悬挂组件11包括移动滑轨111、移动滑块112、卷收盒113、卷收组件114、牵引绳115和牵引挂钩116;

遮挡棚10下表面两侧均设置有移动滑轨111,移动滑轨111上滑动安装有移动滑块112,移动滑轨111和移动滑块112用于对整个悬挂组件11进行移动,使得在对充电线7进行移动时更加的舒畅更加的便捷,移动滑块112下方设置有卷收盒113,卷收盒113内部设置有卷收组件114,卷收组件114为了可以对牵引绳进行卷收,使得可以根据实际使用时的需求调节牵引绳115的长度,卷收组件114对牵引绳115进行卷收,牵引绳115一端设置有牵引挂钩116,牵引挂钩116用于对充电线7进行固定和牵引,使得充电线7在对新能源汽车进行充电时,不会与地面之间相互接触,降低了对充电线7造成的磨损,延长了充电线7的使用寿命。

卷收组件114包括卷收辊1141、发条弹簧1142、棘齿盘1143和棘爪盘1144;

卷收辊1141一端固定安装有发条弹簧1142,发条弹簧1142用于当不使用悬挂组件11时,自动驱动卷收辊1141对牵引绳115进行卷收,卷收辊1141另一端与卷收盒113之间固定安装有棘齿盘1143,棘齿盘1143与卷收辊1141之间非固定连接,卷收辊1141位于棘齿盘1143一端固定安装有棘爪盘1144,棘齿盘1143和棘爪盘1144用于对卷收辊1141进行固定,使得可以对牵引绳115的长度进行固定。

棘爪盘1144为正方形,使得棘爪盘1144在缓慢旋转的过程中不会被棘齿盘1143卡合。

棘齿盘1143内壁设置有若干个棘齿11431,棘爪盘1144外侧铰接有棘爪11441,棘爪11441另一端通过拉伸弹簧11442与棘爪盘1144连接,使得当用力拉动牵引绳115,使得卷收辊1141快速旋转时,棘爪11441会受到棘爪盘1144快速旋转的离心力,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拉伸弹簧11442会被拉伸,使得棘爪11441与棘齿11431之间相互卡合,因为当棘爪11441与棘齿11431相互卡合之后,牵引绳115的长度被固定,此时,将充电线7卡合在牵引挂钩116内部,充电线7的重力使得棘爪11441与棘齿11431之间不会在拉伸弹簧11442的作用力下分离,只有当牵引挂钩116不再对充电线7进行牵引和固定时,此时牵引绳115和牵引挂钩116不受作用力,此时,在拉伸弹簧11442的作用下,棘爪11441与棘齿11431之间会相互分离,无法对卷收辊114进行固定,此时,卷收辊1141在发条弹簧1142的作用下对牵引绳115进行卷收。

工作原理:在使用时,首先,车主可以根据新能源汽车的停靠位置以及充电线7的长度确定是否要对充电桩桩体1进行移动,当车主需要对充电桩桩体1进行移动时,利用触摸显示屏4控制移动底座2内部的电机转动带动驱动齿轮305转动,使得驱动齿轮305在驱动齿条302的作用下,在移动基座301内部移动,调整充电桩桩体1的位置;

当车主需要使用充电线7以及充电头8对新能源汽车进行充电时,拉动拉动把手608,此时拉动把手608带动挂线柱601向外移动,驱动第一挤压板603对第一波纹管604进行挤压,第一波纹管604内部的气体一部分通过通气管607进入第二波纹管606内部,使得第二波纹管606膨胀,协助挂线柱601向外移动,使得车主的拉动更加的省力,另一部分气体通过第一连通管615进入挤压气囊614内部,充满气体的挤压气囊614限制了拉动把手608的拉动,避免了联动杆609和驱动杆610驱动卡合杆613竖直,影响挂线柱601的正常拉出,并且,此时挤压气囊614内部的气体又通过第二连通管616进入第二波纹管606内部,当第一波纹管604不再向挤压气囊614供气时,代表着挂线柱601被完全拉出,此时再拉动拉动把手608时,由于挤压气囊614没有了气体来源,此时挤压气囊614内部多余的气体会通过第二连通管616进入第二波纹管606内部,进一步驱动挂线柱601伸出,此时,拉动把手608通过联动杆609和驱动杆610带动收纳槽611内部的卡合杆613竖起,使得卡合杆613与支撑杆612和挂线柱601之间形成三角结构,对挂线柱601进行卡合,避免挂线柱601自动收入充电桩桩体1内部,此时,车主可将挂线柱601上的充电线7取下,利用充电线7和充电头8为新能源汽车充电;

当充电完毕之后,车主可以将充电线7再次缠绕在挂线柱601时,此时,推动拉动把手608,第二波纹管606被第二挤压板挤压605,第二波纹管606内部的气体一部分通过通气管607进入第一波纹管604内部,另一部分通过第二连通管616进入挤压气囊614内部,使得挤压气囊614膨胀,驱动驱动杆610将卡合杆613收入收纳槽611中,使得卡合杆613不再对挂线柱601进行卡合,最终直至挂线柱601无法移动,此时,利用限位板602和充电桩桩体1侧壁,完成了对缠绕之后的充电线7的夹持,使得充电线7更加的紧固,不会发生掉落现象;

车主在使用充电桩时,可以拉动牵引绳115,使得牵引绳115从卷收盒113内部伸出,利用牵引绳115一端的牵引挂钩116对充电线7进行固定,避免充电线7与地面之间直接接触,导致磨损严重,当牵引绳115的长度足以对充电线7进行悬挂时,用户只需用力拉动牵引绳115,此时,卷收辊1141的快速旋转会使得棘爪11441在离心力的作用下与棘齿11431相互卡合,完成对牵引绳115长度的固定,此时,利用牵引挂钩116对充电线7进行固定,避免了充电线7与地面之间的直接接触,此时由于充电线7的重量,使得拉伸弹簧11442无法实现棘齿11431与棘爪11441之间的相互分离,当不再利用牵引挂钩116对充电线7进行固定时,牵引绳115和牵引挂钩116不再受到向下的作用力,此时,可以利用拉伸弹簧11442实现棘爪11441与棘齿11431的分离,再利用发条弹簧1142驱动卷收辊1141转动,对牵引绳115和牵引挂钩116进行卷收即可。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相关技术
  • 一种充电位置自调节的移动式新能源汽车充电桩
  • 一种充电位置自调节的移动式新能源汽车充电桩
技术分类

06120113015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