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用于皮下凝固的装置、系统和方法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2:02:28


用于皮下凝固的装置、系统和方法

优先权

本申请要求于2018年12月19日提交的题为“用于皮下凝固的装置、系统和方法(DEVICES,SYSTEMS AND METHODS FOR SUBDERMAL COAGULATION)”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号为62/782,012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其内容通过引用整体并入本文。

技术背景

技术领域

本公开总体上涉及电外科和电外科系统和设备,并且更具体地涉及用于通过软组织凝固收紧皮下组织并用于整容外科应用的电外科装置、系统和方法。

相关领域描述

高频电能已广泛用于外科手术,其通常被称为电外科能量。使用电外科能量切割组织并凝固体液。

气体等离子体是能够传导电能的电离气体。等离子体用于外科手术设备以向患者传导电外科能量。等离子体通过提供相对低电阻的路径来传导能量。电外科能量将通过等离子体来切割、凝固、干燥或电灼患者的血液或组织。电极与治疗的组织之间不需要物理接触。

不包含调节气体源的电外科系统可以使有源电极和患者之间的环境空气被电离。由此产生的等离子体将向患者传导电外科能量,尽管与具有可调节的可电离气体流量的系统相比,等离子体弧通常在空间上显得更加分散。

大气压放电冷等离子体施加器已发现可用于多种应用,包括可应用于表面消毒、止血和肿瘤消融。通常,使用简单的手术刀切除有问题的组织,然后使用冷等离子体施加器进行烧灼、消毒和止血。冷等离子束施加器已开发用于开放式和内窥镜手术。在后一种情况下,通常希望能够将冷等离子体束尖端的位置重新定向到特定的手术部位。可以选择用于内窥镜工具的外部切口和路径来避开主要血管和非目标器官,并且可能与目标内部组织部位的最佳对准不一致。在这些情况下,重定向冷等离子体束的方法是必不可少的。

电外科中使用的射频(RF)交流电对细胞和组织的热效应已经得到很好的证实。正常体温为37℃,在正常疾病的情况下,可以升至40℃,而不会对我们身体的细胞造成永久性影响或损伤。但是,当组织中细胞的温度达到50℃时,大约6分钟内就会发生细胞死亡。当组织中细胞的温度达到60℃时,细胞会立即死亡。在60℃和略低于100℃的温度之间,会同时发生两个过程。第一是导致凝固的蛋白质变性,这将在下面更详细地讨论。第二是干燥或脱水,因为细胞通过热损伤的细胞壁失去水分。随着温度升高到100℃以上,细胞内的水变成蒸汽,组织细胞开始蒸发,这是发生的大规模细胞内扩张的结果。最后,在200℃或更高的温度下,有机分子分解为称为碳化的过程。这留下了使组织呈现黑色和/或棕色外观的碳分子。

了解RF能量对细胞和组织的这些热效应可以允许使用可预测的变化来实现有益的治疗结果。导致软组织凝固的蛋白质变性是最通用和广泛使用的组织效应之一。蛋白质变性是蛋白质分子(如胶原蛋白)之间的水热键(交联)瞬间断裂,然后随着组织冷却迅速重新形成的过程。该过程导致通过称为凝结的后续过程形成通常称为凝结物的均匀蛋白质团块。在凝固过程中,细胞蛋白质被改变但没有被破坏并形成蛋白质键,从而产生均匀的凝胶状结构。凝血产生的组织效应非常有用,最常用于阻塞血管和引起止血。

除了引起止血之外,凝血还导致软组织的可预测收缩。胶原蛋白是在人体皮肤和结缔组织中发现的主要蛋白质之一。胶原蛋白的凝固/变性温度通常为66.8℃,尽管这可能因不同的组织类型而异。一旦变性,随着纤维收缩至其总长度的三分之一,胶原蛋白会迅速收缩。然而,收缩量取决于治疗的温度和持续时间。温度越高,最大收缩所需的治疗时间越短。例如,在65℃温度下加热的胶原蛋白必须加热120秒以上才能发生显着收缩。

胶原蛋白通过软组织凝固的热诱导收缩在医学中是众所周知的,并且被用于眼科、整形外科应用和静脉曲张的治疗。报告的导致胶原蛋白收缩的温度范围从60℃到85℃不等。因此,一旦组织被加热到这个温度范围内,就会发生蛋白质变性和胶原收缩,导致被加热组织的体积和表面积减少。自1990年代中期以来,无创射频设备、激光和等离子设备已被用于减少由热诱导的胶原蛋白/组织收缩引起的面部皱纹和面部松弛症。

发明内容

本公开涉及用于通过软组织凝固收紧皮下组织并用于整容手术应用的装置、系统和方法。本公开的装置、系统和方法可用于将等离子体能量微创地施加到皮下组织以用于收紧松弛的组织。

在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外科设备,包括:壳体;轴,其从壳体延伸并沿纵向轴线布置;导电构件;远侧尖端,其包括内壁、外壁和至少一个端口,该至少一个端口穿过外壁设置并沿相对于纵向轴线的径向方向定向,导电构件至少部分地设置在远侧尖端的内部并且配置为激励经由轴提供到远侧尖端的内部的惰性气体,使得等离子体从至少一个端口喷射。

在另一方面,提供了电外科设备,其中至少一个端口配置为使得远侧尖端具有围绕纵向轴线的180度组织治疗区域。

在另一方面,提供电外科设备,其中远侧尖端的内部包括内壁,内壁相对于纵向轴线倾斜并且配置为将电外科设备产生的等离子体和提供给远侧尖端的惰性气体通过至少一个端口引导至电外科设备的外部。

在另一方面,提供电外科设备,其中,远侧尖端包括至少一个第二端口,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端口穿过远侧尖端的外壁设置并且沿径向方向定向于所述纵向轴线,所述至少一个第二端口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端口在直径上相对。

在另一方面,提供了电外科设备,其中远侧尖端的内部包括具有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内壁,第一部分相对于纵向轴线倾斜并且配置为引导由电外科设备产生的等离子体和提供给远侧尖端的惰性气体通过至少一个第一端口到达电外科设备的外部,第二部分相对于纵向轴线倾斜并且配置为将电外科设备产生的等离子体和提供给远侧尖端的惰性气体通过至少一个第二部分引导至电外科设备的外部。

在另一方面,提供了电外科设备,其中至少一个第一端口和至少一个第二端口配置为使得远侧尖端具有围绕纵向轴线的360度组织治疗区域。

在另一方面,提供了电外科设备,包括具有近端和远端的支撑管,其中,支撑管的近端穿过轴的远端设置并联接到轴的内部,且支撑管的远端穿过远侧尖端的近端布置并联接到远侧尖端的内部,支撑管配置成将远侧尖端联接到轴的远端并且为远侧尖端到轴的远端的联接提供支撑。

在另一方面,提供了电外科设备,其中支撑管由非导电材料制成。

在另一方面,提供了电外科设备,其中支撑管通过粘合剂联接轴和远侧尖端。

在另一方面,提供了电外科设备,其中导电构件是具有近端和远端的支撑管,其中,支撑管的近端穿过轴的远端设置并联接到轴的内部,且支撑管的远端穿过远侧尖端的近端布置并联接到远侧尖端的内部,支撑管构造成将远侧尖端联接到轴的远端并且为远侧尖端到轴的远端的联接提供支撑。

在另一方面,提供了电外科设备,还包括设置在轴和远侧尖端之间的联接构件,联接构件配置为将远侧尖端联接到轴。

在另一方面,提供了电外科设备,进一步包括具有近端和远端的支撑管,其中支撑管的近端穿过轴的远端设置并联接到轴的内部,且支撑管的远端穿过远侧尖端的近端布置并且联接到远侧尖端的内部,并且联接构件在支撑管上在轴的远端和远侧尖端的近端之间通过注射成型而形成。

在另一方面,提供了电外科设备,其中支撑管通过粘合剂联接轴和远侧尖端。

在另一方面,提供了电外科设备,其中远侧尖端的内部包括接纳导电构件的远端的槽。

在另一方面,提供了电外科设备,其中导电构件包括设置在槽中的弯曲远端,弯曲远端配置为防止远侧尖端与轴分离。

在另一方面,提供了电外科设备,其中远侧尖端包括盖,该盖通过在导电构件的远侧端部上的注模形成以防止远侧尖端与轴分离。

在另一方面,提供了电外科设备,其中远侧尖端通过在导电构件的远侧端部上的注射成型而形成,以防止远侧尖端与轴分离。

在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外科设备,其中远侧尖端包括至少一个突起,并且轴的远端包括至少一个槽,该至少一个槽配置为接收所述突起,使得远侧尖端牢固地联接到轴的远端。

在另一方面,提供了电外科设备,其中至少一个槽包括沿纵向轴线对齐的第一部分和垂直于纵向轴线延伸的第二部分。

在另一方面,提供电外科设备,进一步包括连接器和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的线缆,线缆的第一端联接到壳体,而线缆的第二端联接到连接器,连接器配置为联接到电外科发生器以接收经由线缆提供给壳体的电外科能量和惰性气体。

在另一方面,提供了电外科设备,还包括将导电构件联接到线缆的绞线,绞线配置为向导电构件提供电外科能量。

在另一方面,提供电外科设备,其中轴包括至少一个标记,该至少一个标记设置在距远侧尖端的远端或至少一个端口的中心之一预定距离处,使得当从患者组织拉出远侧尖端和轴时,当该至少一个标记变得对用户可见时,提醒用户停用电外科设备。

在本公开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使用等离子体装置收紧组织的方法,该方法包括:通过组织创建切口以进入皮下组织平面;将等离子体装置插入皮下组织平面;激活等离子体装置以产生等离子体并将等离子体施加到皮下组织平面;移动等离子体装置通过皮下组织平面;以及将皮下组织平面中的组织加热到预定温度以收紧组织。

在另一方面,提供了该方法,其中当等离子体装置被激活时,包括预定功率曲线的波形被施加到等离子体装置的电极。

在另一方面,提供了该方法,其中该预定功率曲线配置为使得施加到该电极的功率在24瓦和32瓦之间。

在另一方面,提供了该方法,其中该预定功率曲线配置为使得所产生的等离子体是脉冲型的。

在另一方面,提供了该方法,其中脉冲等离子体的每个脉冲包括预定持续时间。

在另一方面,提供了该方法,其中预定持续时间在0.04和0.08秒之间。

在另一方面,提供了该方法,其中当等离子体装置被激活时以预定流速提供惰性气体。

在另一方面,提供了该方法,其中预定流速在每分钟1.5升至每分钟3升之间。

在另一方面,提供了该方法,其中惰性气体是氦气。

在另一方面,提供了该方法,其中预定温度是大约85摄氏度。

在另一方面,提供了该方法,其中等离子体装置的远侧尖端以预定速度移动通过皮下组织平面。

在另一方面,提供了该方法,其中预定速度是每秒1厘米。

在另一方面,提供了该方法,还包括:从皮下组织平面移除等离子体装置;以及封闭入口切口。

附图说明

当结合附图时,根据以下详细描述,本公开的上述和其他方面、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明显,其中:

图1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示例性电外科系统的图示;

图2A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电外科设备的侧视图的示意图;

图2B是图2A中所示的电外科设备的前视图:

图2C是图2A中所示的电外科设备沿线A-A截取的剖视图;

图3A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电外科设备的放大剖视图;

图3B是示出沿线B-B截取的图3A中所示的电外科设备的前视图;

图4是图3A中所示的电外科设备的放大剖视图,其中刀片伸出;

图5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包括关节式远端的示例性电外科设备;

图6是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例的电外科设备的透视图;

图7是人体皮肤组织解剖结构的剖视图;

图8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用于收紧组织的示例性方法的流程图;

图9A是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例的电外科设备的透视图;

图9B-9F包括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图9A的电外科设备的远侧尖端的各视图;

图10A-10G包括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例的与图9A的电外科设备一起使用的远侧尖端的各视图;

图11A和11B包括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例的与图9A的电外科设备一起使用的远侧尖端的各视图;

图11C和11D包括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例的与图9A的电外科设备一起使用的远侧尖端的各视图;

图11E和11F包括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例的与图9A的电外科设备一起使用的远侧尖端的各视图;

图11G和11H包括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例的与图9A的电外科设备一起使用的远侧尖端的各视图;

图11I和11J包括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例的与图9A的电外科设备一起使用的远侧尖端的各视图;

图11K、11L、11M、11N包括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例的与图9A的电外科设备一起使用的远侧尖端的各视图;

图12A是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例的电外科设备的透视图;

图12B-12E包括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图12A的电外科设备的各种部件的侧剖视图;

图12F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图12A的电外科设备的远侧尖端和尖端保护器的透视图;

图12G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图12A的电外科设备的远侧尖端,其穿过组织表面插入到皮下平面中;

图12H是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例的与图12A的电外科设备一起使用的追踪卡的前视图;

图12I、12J、12K是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例的电外科设备的轴的远侧尖端和远侧部分的透视图;

图12L、12M包括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例的电外科设备的轴的远侧尖端和远侧部分的各视图;

图12N、12O包括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例的电外科设备的轴的远侧尖端和远侧部分的各视图;

图12P包括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图12N、12O的远侧尖端的突出部的局部剖视图;

图12Q、12R包括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例的电外科设备的轴的远侧尖端和远侧部分的各视图;

图12S、12T包括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例的电外科设备的轴的远侧尖端和远侧部分的各视图;

图13A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电外科设备的远侧尖端的透视图,其中远侧尖端的盖以虚线示出;

图13B是根据本公开的图13A的远侧尖端的透视图,其中盖和图13A的远侧尖端的管状部分以虚线示出;

图13C是根据本公开的图13A的远侧尖端的管状部分的侧透视图;

图13D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与图13A的远侧尖端一起使用的电极的透视图;

图14A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电外科设备的远侧尖端的侧透视图;

图14B是图14A的侧透视图,其中图14A的远侧尖端的盖根据本公开以虚线显示;

图14C是图14A的侧透视图,其中图14A的盖和图14A的远侧尖端的管状部分以虚线显示;

图14D是根据本公开的图14A的远侧尖端的管状部分的透视图;

图14E是根据本公开的图14A的远侧尖端的盖的侧剖视图;

图15A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电外科设备的远侧尖端的侧透视图;

图15B是图15A的侧透视图,其中图15A的远侧尖端的盖根据本公开以虚线显示;

图15C是图15A的侧透视图,其中图15A的盖和图15A的远侧尖端的管状部分以虚线示出根据本公开;

图15D是根据本公开的图15A的远侧尖端的管状部分的透视图;

图15E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与图14A的远侧尖端一起使用的电极的透视图;

图16A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电外科设备的远侧尖端的侧透视图;

图16B是根据本公开的图16A的侧透视图,其中图16A的远侧尖端的盖以虚线显示;

图16C是图16A的侧透视图,其中图16A的盖和图16A的远侧尖端的管状部分根据本公开以虚线显示;

图16D是根据本公开的图16A的远侧尖端的管状部分的透视图;

图16E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与图16A的远侧尖端一起使用的电极的透视图;

图17A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电外科设备的远侧尖端的透视图;

图17B是图17A的侧视图,其中图17A的远侧尖端根据本公开以虚线显示;

图17C是根据本公开的图17A的远侧尖端的透视图,其中图16A的远侧尖端以虚线示出;

图18A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电外科设备的远侧尖端的侧视图;

图18B是根据本公开的图18A的远侧尖端的剖视图;

图19A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电外科设备的远侧尖端的侧视图;

图19B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图19A的远侧尖端的另一侧视图;

图19C是根据本公开的图19A的远侧尖端的侧视立体剖视图;

图19D是通过根据本公开的图19A的远侧尖端的近端的视图;

图19E是根据本公开的与图19A的远侧尖端一起使用的电极的透视图;

图19F是根据本公开的图19A的远侧尖端的另一侧视图;

图20A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电外科设备的远侧尖端的侧视图;

图20B是根据本公开的图20A的远侧尖端的侧视立体剖视图;

图20C是根据本公开的图20A的远侧尖端的另一侧视图;

图20D是根据本公开的图20A的远侧尖端的近端的视图;

图20E是根据本公开的与图20A的远侧尖端一起使用的电极的透视图;

图21A是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电外科设备的远侧尖端的侧透视图;

图21B是根据本公开的图21A的远侧尖端的侧视立体剖视图;

图21C是根据本公开的图21A的远侧尖端的另一侧透视图;

图21D是根据本公开的图21A的远侧尖端的远端的视图;

图22A是图21A的远侧尖端与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另一个远侧尖端的侧视图比较;

图22B是与根据本公开的图22B的远侧尖端进行比较的远端的视图;

图23示出了本公开的若干电外科设备的有效治疗区域;

图24是示出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用于收紧组织的示例性方法的流程图;

图25是比较由各种装置引起的对组织的热效应的图;和

图26图示了各种设备的功率与阻抗曲线。

应当理解,附图是为了说明本公开的概念的目的,并且不一定是用于说明本公开的唯一可能配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公开的优选实施例。在下面的描述中,不详细描述众所周知的功能或结构以避免以不必要的细节混淆本公开。在附图和随后的描述中,术语“近端”,作为传统,将指设备的端部,设备例如为器械、装置、施加器、手持件、镊子等,其为离用户较近的一端,而术语“远端”指的是离用户较远的一端。在本文中,短语“联接”被定义为表示通过一个或多个中间组件直接连接或间接连接。这种中间组件可以包括基于硬件和软件的组件。

近来,热诱导的胶原蛋白/组织收缩的使用已经扩展到微创手术。激光辅助溶脂(LAL)和射频辅助溶脂(RFAL)设备将皮下脂肪的去除与软组织加热相结合,以减少通常因脂肪体积去除而导致的皮肤松弛。这些装置与标准抽吸辅助脂肪分解(SAL)套管放置在同一皮下组织平面中,用于传递热能以凝固皮下组织,包括真皮下侧、筋膜和隔膜结缔组织。皮下组织的凝固导致胶原蛋白/组织收缩,从而减少皮肤松弛。

本公开的装置、系统和方法用于将基于氦的冷等离子体能量微创地施加到皮下组织,以达到收紧松弛组织的目的。等离子发生机头的尖端通过用于SAL的相同接入端口放置在皮下组织平面中。在该平面上激活等离子机头,通过等离子能量的精确加热,导致真皮、筋膜和隔膜结缔基质中所含的胶原蛋白收缩。

图1显示了一个示例性的电外科系统,一般表示为10,其包括电外科发生器(ESU),通常表示为12,用于为电外科设备10发电,包括以及等离子体发生器,一般用14表示以产生等离子体流16并将其施加到患者20上的手术部位或目标区域18,患者20放置在导电板或支撑表面22上。电外科发生器12包括通常表示为24的变压器,该变压器包括联接到电源(未示出)的初级和次级以向等离子体发生器14提供高频电能。通常,电外科发生器12包括不以任何电位为参考的隔离(isolated)浮动电位。因此,电流在有源电极和返回电极之间流动。如果输出不是隔离的,而是以“地”为参考,则电流可以流向具有地电位的区域。如果这些区域与患者的接触面相对较小,则会发生不希望有的灼烧感。

等离子体发生器14包括具有电极28的手持件或保持器26,该电极28至少部分地设置在流体流动壳体29内,并且联接到变压器24以从其接收高频电能以至少部分地电离供给至手持件或保持器26的流体流壳体29的惰性气体以产生或产生等离子体流16。高频电能通过有源导体30从变压器24的次级馈送到手持件26中的电极28(统称为有源电极)以产生用于施加到患者20的手术部位18的等离子体流16。此外,在一个实施例中,限流电容器25与电极28串联以限制输送到患者20的电流量。

到电外科发生器12的返回路径通过患者20的组织和体液、导体板或支撑构件22和返回导体32(统称返回电极)到达变压器24的次级以完成隔离的浮动电位电路。

在另一实施例中,电外科发生器12包括不以任何电位为参考的隔离的非浮动电位。流回电外科发生器12的等离子体电流通过组织和体液以及患者20。从而,通过组合外部电容到等离子体发生器手持件26、外科医生和通过位移电流完成返回电流电路。除其他外,电容由患者20的身体尺寸确定。在授予Konesky的共同拥有的美国专利7,316,682中描述了这样的电外科设备和发生器,该专利的内容通过引用整体并入本文。

应当理解的是,变压器24可以设置在等离子体发生器手持件26中,如将在以下各个实施例中描述的。在该配置中,可以在发生器12中提供其他变压器以向手持件26中的变压器提供适当的电压和电流,例如降压变压器、升压变压器或其任意组合。或者,变压器可以位于发生器中。

参考图2A-2C,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电外科手持件或等离子体发生器100。通常,手持件100包括具有近端103和远端105的壳体102和具有开口远端106和连接到壳体102的远端105的近端108的管104。壳体102包括右侧壳体110和左侧壳体112,并且还包括用于按钮114和滑块116的装置。滑块116的激活将在管104的开口远端106处暴露可选的刀片118。按钮114的激活将向刀片118施加电外科能量,并且在某些实施例中,使气体能够流过流管122,如下文将详细描述的。

此外,可以在壳体102的近端103上提供变压器120,用于将射频(RF)能量源联接到手持件100。通过在手持件100(与将变压器放置在电外科发生器中相反)中提供变压器120,用于手持件100的功率从比变压器位于发生器中远处时所需的更高的电压和更低的电流产生,这导致更低的热化效应。相比之下,发生器中的变压器以较低的电压、较高的电流和更大的热化效应产生施加器电源。因此,通过在手持件100中提供变压器120,对手术部位处的组织的附带损害被最小化。虽然在手柄中提供变压器具有优势,但可以设想变压器可以设置在发生器中。

图2C中示出了沿壳体102的线A-A的横截面图。布置在壳体102和管104内的是流管122,其沿着手持件或等离子体发生器100的纵向轴线延伸。在流管122的远端124上,刀片118保持在流管122内。流管122的近端126通过管连接器128和柔性管129连接到气源。流管122的近端126也通过插头130与RF能量源相连,插头130与变压器120相连。流管122由导电材料制成,优选为不锈钢,以在用于等离子体应用或电外科切割时将RF能量传导至刀片118,如下文所述。外管104由非导电材料构成,例如Lestran

应当理解,滑块116可以在线性方向上自由移动,或者可以包括用于增量运动的机构,例如棘轮运动,以防止手持件100的操作者过度延伸刀片118。通过采用用于可选刀片118的增量运动的机构,操作者将对暴露的刀片118的长度具有更大的控制,以避免损伤手术部位处的组织。还考虑到滑块可以伸出针或钝探针而不是刀片,刀片/针头/探针的伸出或缩回有助于控制能量转移到气体的特性,并结合气流,控制束形状和强度。

图2C中还示出了外管104的远端106的放大视图。此处,刀片118联接到流管122,流管122通过至少一个密封件136保持在外管104中的适当位置。至少一个密封件136防止气体回流到管104和壳体102中。圆柱形陶瓷插入件138设置在外管104的远端中以沿手持件100的纵向轴线保持刀片并在机械切割期间当刀片暴露在外管104的远端之外时提供结构支撑。

现在将关于图3A和3B描述手持件100的操作方面,其中图3A示出了该设备的放大横截面,而图3B示出了该设备的前视图。

参考图3A,流管122设置在外管104中,圆柱形绝缘体140设置在流管122周围。滑块116连接到绝缘体140并用于伸展和缩回刀片118。在外管104的远端106处,环形或环形密封件136和圆柱形陶瓷插入件138围绕流管122布置。在图3B中可以看出,大致平面的刀片118联接到圆柱形流管122的内圆周上,从而在刀片118的两侧形成两个气体通道142、144。当气体从壳体的近端103流过流管122时,气体将越过刀片118流出外管104的远端。

当刀片处于如图3A所示的缩回位置时,设备102适于产生等离子体。在缩回位置,RF能量从电外科发生器(未示出)经由流管122传导至刀片118的尖端146。然后从电外科发生器或外部气体源通过流管122供应惰性气体,例如氦气。当惰性气体流过保持在高压和高频下的刀片118的尖端146时,产生冷等离子体束。虽然其他惰性气体是已知的,并且用于产生外科手术应用的等离子体,例如氩气,但由于其简单的分子结构,氦气是优选的,这转化为以下优点:(i)氦气可以在低能量输入的情况下被电离;(ii)与氩的18个电子相比,只有两个电子,氦气的电离受到更多控制,从而产生更稳定且攻击性更低的等离子体束;和(iii)氦气具有高导热性(比氩气高10倍)。在冷等离子体中,只有不到0.1%的气体被电离。因此,在冷氦气等离子体中,超过99.9%的高导热未电离氦气可用作散热片,以从应用部位带走热量。氦气的这三个优点允许对目标组织进行精确、即时的加热和收缩,然后以最小的热效应深度进行即时冷却。参考图15,针对各种装置示出了对组织的热损伤的深度和宽度,例如,基于氦的冷等离子体(例如,Renuvion)装置、CO2激光装置、ABC(氩束凝固)装置、谐波装置、双极电外科设备和单极电外科设备。如图15所示,在比较的装置中,根据本公开的基于氦的冷等离子体装置导致热损伤的深度和宽度最小。用氦气产生的冷等离子体非常适用于此处所设想的皮下皮肤紧致、凝固、塑形和塑形的应用。

参考图4,刀片118通过滑块116前进,因此尖端146延伸超过外管104的远端106。在这种状态下,刀片118可以用于两种切割模式:机械切割和电外科切割。在机械切割模式中,RF或电外科能量不施加到流管122或刀片118,因此,刀片118处于断电状态。在该模式中,刀片118可用于通过机械切割来切除组织,即,类似于使用手术刀,使用刀片与组织接触以进行切割。在移除组织之后,刀片118可以通过滑块116缩回并且可以通过按钮114施加电外科能量和气体以产生冷等离子体束用于手术患者部位的烧灼、消毒和/或止血。

在电外科切割模式中,刀片118被推进和使用,同时被通电并被惰性气流包围。这种配置类似于电外科刀方法,其中电外科能量进行切割。然而,加入惰性气体流后,切口几乎没有焦痂,切口侧壁几乎没有附带损伤。与刀片未通电时(即,机械切割模式)相比,切割速度明显更快,机械切割阻力更小。在此过程中也影响止血。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本公开的电外科设备将具有关节式远端。参考图5,电外科手持件200将具有与上述实施例相似的方面。然而,在该实施例中,远端206,例如大约2英寸,是柔性的以允许其在手术部位处操纵。在近端壳体202中提供了附加的控制器217,例如滑块、触发器等,以控制远端206的弯曲。如在上述实施例中,提供按钮214以向刀片218施加电外科能量,并且在某些实施例中,使气体能够流过流管。此外,滑块216在激活时将在开口远端206处暴露刀片218。

在一个实施例中,铰接控制器217将包括两根线,一根拉动以进行铰接,一根拉动以拉直远端206。外管204将类似于图2所示的设计并且是刚性的,最好由Ultem

在另一实施例中,本公开的电外科设备包括弯曲尖端施加器或手持件。参考图6,手持件或等离子体发生器300可以配置为扳机式手持件或冷等离子体弯曲尖端施加器并且将具有与上述实施例相似的方面。然而,在该实施例中,远端306被预先弯曲,例如在某些实施例中大约28.72mm,并且可旋转以在手术部位18处操纵远端306。手持件300包括带有把手305的壳体302以有利于操作者操纵设备。手持件300还包括设置在壳体302的近端303中的变压器(未示出),激活按钮314,用于激活施放器或手持件以产生配置为触发型按钮的等离子体,绝缘管304,其中设置有放电电极或刀片318。应当理解,在某些实施例中,变压器没有设置在壳体302中,而是设置在合适的电外科发生器中。放电电极或刀片318联接到导电金属管(设置在绝缘管304内),其进一步联接到滑动按钮316,统称为滑动组件319。滑动按钮316移动金属管322,金属管322使放电电极或刀片318伸出或缩回超过绝缘管304的远端306。在一个实施例中,滑动按钮316在远侧方向移动以延伸电极318,并且电极318可以通过致动弹簧加载的释放按钮359而缩回。旋钮321设置在绝缘管304的近端308处,以使得绝缘管304能够360度旋转,从而使得施加器的远端306能够旋转。应当理解,远端306相对于绝缘管304的纵向轴线以预定角度旋转。另外,提供连接器323用于将施放器联接到电外科发生器。在某些实施例中,连接器323接收电外科能量和气体,其通过线缆325提供给施加器或设备300。

如上所述,本公开的系统包括电外科发生器单元(ESU)、手持件(例如,手持件14、100、200、300)和氦气供应。射频(RF)能量由ESU传送到手机并用于为电极供电。当氦气通过通电的电极时,会产生氦等离子体,这允许将射频能量以精确的氦等离子体束的形式从电极传导到患者身上。与其他手术能量模式(例如激光和标准射频单极能量)相比,通过氦等离子体束传递给患者的能量非常精确且温度更低。在一个实施例中,使用氦气是因为它可以用很少的能量转化为等离子体。结果是一种独特的能量,其能够几乎同时提供组织加热和冷却。使用本公开的装置和系统,所使用的氦气的小于0.1%被转化为等离子体,因此>99.9%的氦气保持在气态。氦气的导热性是空气的八倍,因此未转化或未电离的氦气流过组织以带走多余的热量,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任何意外的热效应。

本公开的装置和系统的独特加热使其成为类似于上文讨论的LAL和RFAL装置的用于皮下软组织凝固的有用手术工具。当手持件或等离子体发生器的尖端被拉过皮下平面时,组织的加热导致组织的即时凝固和收缩,随后立即冷却。

现在转向图7,示出了人体皮肤组织的解剖结构的横截面图。表皮层413覆盖真皮层411。在真皮411之下是一层皮下脂肪410。脂肪层410内的浅表血管412连接到穿通血管420,而穿通血管420又连接到深血管422。连接组织层的垂直皮肤韧带426也显示在脂肪层410内。肌肉425被一薄层深筋膜418覆盖。脂肪层410由浅筋膜414的薄层包裹。自然发生的组织平面或筋膜裂隙416出现在浅筋膜414和深筋膜418之间。

现在将关于图7和图8描述凝固组织的皮下层的方法。应当理解,该方法可用于上述任何手持件或等离子体发生器,例如等离子体发生器14、100、200、300。应当理解,可以在执行图8的方法之前对组织进行抽脂。

最初,在步骤502中,在适合特定手术的位置处穿过患者的表皮层413和真皮层411产生切口,即入口切口。

在步骤504中,等离子体发生器的尖端被插入到解剖的组织平面中。接下来,在步骤506中,激活等离子体发生器100、200、300以凝固和/或消融组织以产生期望的效果,例如,(i)收紧组织(ii)收缩组织和/或(iii)塑造身体的轮廓或塑形。在达到期望的效果之后,在步骤508中移除等离子体发生器并且封闭入口切口。

挥杆运动可以与等离子体装置一起使用,前后和横向移动尖端以优化氦气、等离子体和能量的分布,以实现期望的组织收紧、凝固、收缩或雕刻。

预期用于本公开的等离子体发生器的定制尖端以优化气体和能量分布。例如,参见2017年9月27日提交的题为“用于提高医疗冷等离子体排放的生理效力的装置、系统和方法(DEVICES,SYSTEMS AND METHODS FOR ENHANCING PHYSIOLOGICAL EFFECTIVENESS OFMEDICAL COLD PLASMA DISCHARGES)”的美国专利申请序列号为15/717,643的共有美国专利申请,以及2016年12月2日提交的题为“用于改进冷等离子体束射流与环境大气混合以增强自由基物种生产的装置、系统和方法(DEVICES,SYSTEMS AND METHODS FOR IMPROVEDMIXING OF COLD PLASMA BEAM JETS WITH AMBIENT ATMOSPHERE FOR ENHANCEDPRODUCTION OF RADICAL SPECIES)”的PCT专利申请号为PCT/US2016/064537的共有PCT专利申请,两者的全部内容在此通过引用并入。

例如,参考图9A,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示出了等离子体装置或电外科设备600。应当理解,可以采用设备600来执行上述方法500。

如图9A所示,设备600包括壳体或手柄602、气体导管或轴604、远侧尖端606、线缆625和连接器623。提供连接器623用于将设备600联接到电外科发生器。连接器623从电外科发生器和/或气源接收电外科能量和惰性气体,连接器623通过线缆625将其提供给设备600。设备60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可选择的用户控件(例如,按钮、滑块等)616。用户可选择控件616可由用户按下或致动以激活设备600。设备600的激活使与设备600相连的电外科发生器向设备600提供电外科能量和/或气体。

设备600包括穿过轴604设置的导电构件或电极618(如图9B所示),例如导电棒、导线或其他合适的电极。在一个实施例中,电极618由钨制成,然而,其他合适的材料被考虑在本公开的范围内。轴604由非导电材料制成并且配置为向尖端606提供惰性气体。电极618配置为向尖端606提供电外科能量。在一些实施例中,轴604配置为实现一定程度的柔性(例如,轴604的弯曲)以在用设备600执行的电外科手术过程中促进尖端606和轴604插入穿过皮下组织。

参考图9B-9F,根据本公开显示了远侧尖端606的各视图。

设备600还包括管状插入件或支撑管650(例如,薄壁不锈钢管)和注模联接构件607。轴604、管650、联接构件607和尖端606沿纵向轴线670设置。在一个实施例中,轴604的远端605包括公互锁构件或突片642A、642B和母互锁槽641A、641B,它们均设置在公互锁构件642A、642B之间。尖端606包括远端631和近端635。尖端606的近端635包括公互锁构件或突片646A、646B和母互锁槽,它们均设置在公互锁构件642A、642B之间。尖端606包括端口630,该端口穿过尖端606的侧壁设置并沿径向方向定向,横穿轴线670。尖端606还包括内部622,其包括具有槽或通道624的内壁626。内壁626成角度或倾斜,使得壁626以预定角度横切纵向轴线670。

在一个实施例中,为了将尖端606连接到轴604,管650的近端部分设置在轴604的内部并粘合到其内部,而管650的远端部分设置在尖端606的内部622中并粘合到其内部。此后,通过在管650上并在轴604的远端605和尖端606的近端635之间注射模制合适的非导电材料(例如,热塑性塑料)来产生联接构件607。当施加可注模材料时,可注模材料填充轴604的端部605和尖端606的端部635之间的空间并进入设置在公互锁构件642、646之间的母互锁槽。此后,可注射成型材料固化并且形成联接构件607。在固化状态下,联接构件607与轴604和尖端606的互锁特征642、641、646相互作用以将轴604固定到尖端606。

当尖端606连接到轴604时,电极618从轴604的内部穿过管650和内部622。电极618的远端620被内部622的槽624牢固地接收,使得远端部分电极618邻近端口630设置。端口630设置为穿过尖端606的侧壁,使得端口630相对于轴线670沿径向定向。端口630包括弯曲表面634,其具有邻近尖端606的外壁设置的凹圆边缘周界636。尖端606的远端631包括外表面或壁632,其形状为椭圆抛物面或椭圆锥,具有朝向远端631会聚的钝头或圆形尖端633。

应当理解,尖端633、壁632和边缘636成形为使得当尖端606移动通过皮下组织时,尖端606的弯曲表面633、632、636使得尖端606能够以最小阻力滑过皮下组织。

当惰性气体(例如氦气)通过轴604提供并进入内部622并且电极618被通电时,至少一些惰性气体被电离并且在尖端606的内部622内产生等离子体。内部622的倾斜壁626配置成同时经由端口630径向地和向远侧地引导所产生的等离子体和剩余的惰性气体(即,通过电极618的未电离的气体)朝向尖端606的外部。端口630以预定弧长围绕轴线670成弧形。在一个实施例中,端口630围绕轴线670成弧形,使得端口630的弧长略小于尖端606圆周的一半。以这种方式,由尖端606产生的等离子体可以离开端口630并用于提供围绕纵向轴线670的180°组织治疗区域。应当理解,所示端口630的弧长仅是示例性的,并且预期其他弧长在本公开的范围内。

虽然尖端606,如图9B-9F所示,包括能够对组织提供180°治疗的单个端口630,在另一实施例中,尖端606可以配置有至少一个第二端口,用于围绕纵向轴线670为组织提供360°治疗区域。例如,参考图10A-10G,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例示出了包括第一和第二端口6030A、6030B并联接到轴604以与设备600一起使用的尖端6006。应当理解,除了下面提供的附加特征之外,尖端6006配置有与上述尖端606相同的特征。图10A-10G中与图9B-9F中的数字编号相似的参考数字表示以相同方式配置的元件或组件(例如,632和6032表示配置有相同特征的元件)。

端口6030A、6030B均配置有上述端口630的特征。端口6030A、6030B相对于轴线670在直径上相对,使得端口6030A、6030B沿相反方向定向。如图10E最佳所示,在该实施例中,尖端6006的内部包括具有第一部分6026A和第二部分6026B的壁。第一部分6026A倾斜以引导生成的惰性气体和等离子体经由端口6030A离开,并且第二部分6026B倾斜以引导生成的惰性气体和等离子体经由端口6030B离开。以此方式,尖端6006可配置成使得气体和等离子体同时离开两个端口6030A、6030B,并且可以使用设备600处理围绕轴线670在尖端6006外部360°布置的各个位置的组织。应当理解,图10A-10G中所示的尖端6006使用注射成型工艺固定到轴604以形成上述联接构件607。

尽管远侧尖端606在图9B-9F中示出并且在上文中被描述为通过注射成型的联接构件607联接到轴604,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使用根据本公开的其他技术将尖端606联接到轴604。下面,提供了与设备600或另一电外科设备一起使用的远侧尖端,包括用于组装每个尖端和将每个尖端联接到电外科设备(例如设备600)的轴的各种技术。

参考图11A和11B,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例,用于与例如设备600之类的电外科设备一起使用的远侧尖端706被示出为联接到轴604并沿轴线770设置。尖端706以与上述尖端606类似的方式成形。尖端706邻近轴704布置并且管750布置成穿过轴604的远端进入轴604的内部并且穿过尖端706的近端进入尖端706的内部722。使用粘合剂将管750结合到轴604的内部和尖端706的内部722,从而将尖端706连接到轴604。管750为轴604和尖端706之间的连接或接合点提供支撑以防止在连接或接合点处弯曲。应当理解,在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中,管750可以由导电或非导电材料制成。

参考图11C和11D,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例,用于与例如设备600之类的电外科设备一起使用的远侧尖端1006被示出为联接到轴604并沿轴线1070设置。远侧尖端1006包括模制盖1002。盖1002通过在尖端1006的远侧部分1040上注射成型合适的非导电可模制材料(例如,热塑性塑料)而形成。盖1002包括表面1032,其以与上述表面632相同的方式构造并且包括相同的特征。电极1018的远端1020设置在尖端1006的通道或槽中并且盖1002模制在远端1020上。如图11D所示,虽然电极1018的大部分沿纵向轴线1070延伸,但远侧尖端1020配置为垂直于纵向轴线1070延伸。以此方式,在盖1002模制在远端1020上之后,防止电极1018沿轴线1070移动。因此,盖1002中的远端1020配置为将尖端1006和轴604保持在一起,防止尖端1006从轴1004移除,并提供额外的刚性。管1050设置在轴1004和尖端1006的内部并且为轴604和尖端1006之间的连接或接合点提供支撑以防止在连接或接合点处弯曲。在一个实施例中,使用粘合剂将管1050结合到轴604和尖端1006的内部。

参考图11E和11F,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例,用于与例如设备600之类的电外科设备一起使用的远侧尖端1106被示出为联接到轴604并沿轴线1170设置。在该实施例中,尖端1106通过在管1150和电极1118的远侧部分上注射成型合适的非导电可模制材料(例如,陶瓷)而形成。尖端1106以相同的方式配置并且包括与上述尖端606相同的特征(例如,尖端1106的内部以与上述内部622相同的方式配置并且端口1130A、1130B以与端口6030A、6030B相同的方式配置)。在尖端1106模制在插入件1150的远端和电极1118的远端1120上之后,电极1118的垂直延伸的远端1120配置为防止电极1118沿轴线1170移动并将尖端1106和轴604保持在一起。

参考图11G和11H,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例,用于与例如设备600之类的电外科设备一起使用的远侧尖端1206被示为联接到轴604并沿轴线1270设置。管1250的远端1251在尖端1206内延伸并胶粘到其内部,直到端部1251被布置为邻近端口1230A、1230B和尖端1206内部的壁626的部分1226A、1226B。管1250的近端1252在轴604的内部延伸并且被胶合到轴604的内部。管1250由导电材料(例如,不锈钢)制成并且配置为电极。此外,在该实施例中,导线1204联接到管1250并经由电源(例如,以上文关于电极618描述的方式经由线缆626和连接器623)接收电外科能量。这样,当惰性气体通过轴604的内部和管1250的内部提供并且电外科能量通过线1204提供给管1250时,等离子体在管1250中形成并且从管1250的远端1251和端口1230A、1230B喷射。除了用作电极之外,管1250为轴604和尖端1206之间的连接或接合点提供支撑以防止在连接或接合点处弯曲。

应当理解,虽然图11A-11H中所示的每个远侧尖端显示为具有双端口,但是根据本公开,每个实施例也可以配置有单个端口。

参考图11I和11J,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例,用于与例如设备600之类的电外科设备一起使用的远侧尖端1306被示出为联接到轴604并沿轴线1370设置。尖端1306包括单个端口1330并且使用管1350连接到轴604。在该实施例中,电极1318的近端1319连接到轴604内部的绞线1307。绞线1307的近端通过线缆625和连接器623在设备600的壳体602内(如图9A所示)连接到电外科发生器。在一个实施例中,绞线1307的近端联接到线缆625中的一个或多个导体。绞线1307配置为向电极1318的远端1320提供电外科能量,使得当电极1318被激励并且惰性气体经由轴604被提供到尖端1306的内部时形成等离子体。

应当理解,虽然图11I-11J中所示的尖端1306的实施例显示为具有单个端口1330,根据本公开,图11I-11J中所示的尖端1306的实施例还可以配置有双端口1306(即,围绕轴线1370布置在径向相对的位置)。

参考图11K、11L、11M、11N,根据本公开的另一实施例,用于与例如设备600的电外科设备一起使用的远侧尖端1406被示出为联接到轴604并且沿着轴线1470布置。模制尖端1406包括朝向轴线1470定向的端口1414(即,直射端口)。管1450的近端部分被胶合到轴604的内部并且尖端1406在管1450的远端部分上被注射成型(例如,使用热塑性塑料或另一种合适的材料)。尖端1406包括端口1414。在该实施例中,电外科设备尖端1406联接到(例如,设备600)包括设置在电极1418周围的管1412、柱塞盖1410和衬在轴604的内壁的管状绝缘体1416。管1412连接到柱塞盖1410。柱塞盖1410设置在尖端1406的远端1409中的端口1414内并围绕电极1418的远端1420。盖1410配置为在手术期间使用尖端1406时防止碎屑进入尖端1406的内部(例如,管1412的外部和尖端1406的内部之间的空间)。

管1412可沿纵向轴线1470移动以沿纵向轴线1470缩回或伸出柱塞盖1410以露出电极1418的远端1420。管1412的近端延伸到壳体602的内部(图9A中所示)并联接到用于沿纵向轴线1470延伸或缩回管1412的致动机构。在一个实施例中,致动机构是用户在壳体602上可触及的触发器。当用户接合触发器时,管1412沿轴线1470缩回(即,向近侧移动),并且当用户脱离触发器时,管1412沿轴线1470延伸(即,向远侧移动)。在另一实施例中,致动机构可以是可通过按钮或其他选择装置控制以沿轴线1470伸出或缩回管1412的电动机。应当理解,尖端1406的远侧部分包括凹形表面1411,该表面朝向端部1409会聚以使尖端1406能够以最小摩擦穿过皮下组织。

在使用中,最初,柱塞盖1410处于伸出位置并且电极1418的远端1420被覆盖。在尖端1406插入穿过皮下组织以执行电外科手术之后,致动机构由用户接合以沿轴线1470缩回管1412和柱塞盖1410以暴露电极1418的尖端1420。此后,惰性气体经由管1412被提供到尖端1406并且电外科能量被施加到电极1418以产生从端口1414喷射以执行电外科手术的等离子体。

应当理解的是,尽管以上实施例中的远侧尖端被示出和描述为固定地联接到轴604,但是在一些实施例中,远侧尖端可以配置为经由联接机构可拆卸地联接到轴606的远端605(例如,例如在轴604的远侧尖端和端部605之间的旋入式螺纹连接,其构造成将惰性气体密封在轴604和远侧尖端的内部)。以此方式,远侧尖端的不同实施方式(例如,图9B-11N中所示的各种实施例中的任一个)可与根据本公开的设备600一起使用。在其他实施例中,在远侧尖端的各种实施方式可以固定地联接到轴604的远端605的情况下,轴605的近端配置为通过联接机构可拆卸地联接到壳体602(例如,例如壳体602和轴604的端部605之间的旋入式螺纹连接,其配置为将惰性气体密封在轴604和尖端606的内部)。

参考图12A,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示出了电外科设备800。设备800包括壳体或手柄802、轴或流管804、远侧尖端806、尖端保护器809、线缆825和连接器823。轴804联接到壳体802并沿纵向轴线870从壳体802延伸。连接器823通过线缆825联接到壳体802。连接器823配置为联接到电外科发生器以接收电外科能量和至少一种惰性气体。电外科能量和惰性气体通过线缆825提供给壳体802,并通过轴804提供给远侧尖端806。壳体802包括至少一个按钮816,用于操作设备800(例如,使电外科能量和/或惰性气体被提供到远侧尖端806)。

参考图12B,根据本公开显示了壳体802、轴804和设备800的几个内部部件的局部剖视图。如图12B所示,轴804的近端部分穿过壳体802的远端部分并进入流管毂821(hub)。根据本公开,在图12C中示出了毂821的截面图。如图12C所示,毂821包括近端827和远端829。毂821还包括沿着轴线870从近端827延伸到远端829的内部通道822。毂821的远端829配置为接收轴804的近端部分。此外,毂821的远端829包括围绕毂821的外部布置的多个螺纹824。参考图12B,毂821的螺纹824被接收并与设置在壳体802的远侧部分的壁(或多个壁)内部的对应螺纹831配合以将毂821连接到壳体802的内部。

再次参考图12C,通过毂821的远端829,通道822配置为接收惰性气体并将其提供到轴804的内部以进一步提供到远侧尖端806。至少一根导线807(例如,在一个实施例中至少一根绞线)穿过通道822并插入轴804的内部。线807的近端联接到线缆825中的至少一个导体以从联接到连接器823的电外科发生器接收电外科能量。如图12D所示,线807的远端延伸到轴804的内部并联接到线电极818,其中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轴804和尖端806的局部剖视图。线807的远端联接到线电极818的近端以向电极818提供电外科能量。电极818穿过轴804的内部并进入尖端806的内部。

参考图12E,根据本公开显示了尖端806和轴804的远端的剖视图。电极818的远端820设置在尖端806的内部822中的槽或通道824中。在一实施例中,尖端806由陶瓷材料制成。为了将尖端806连接到杆身804,在一个实施例中,插入管850的近端插入穿过轴804的远端并且被胶粘(或通过其他方式连接)到轴804的内部并且插入管850的远端被插入通过尖端806的近端并且胶粘(或通过其他方式连接)到尖端806的内部822。管850可由导电或非导电材料制成。管850配置为向轴804和尖端806之间的连接点或接合点提供支撑以防止在连接点或接合点处弯曲。应当理解,尖端806配置为具有与上述尖端606类似的特征(例如,端口830的形状和特征以及尖端806的外壁等)内部822包括成角度或倾斜的壁826,其以预定角度横过轴线870以将惰性气体从端口830导出到内部822。

应当理解的是,尽管图12A、12D、12E中所示的尖端806的实施例显示为具有单个端口830,但是根据本公开,尖端806也可以配置有双端口(以上面关于尖端606描述的方式)。

当惰性气体被提供到尖端806的内部822并且电外科能量被施加到电极818时,至少一些惰性气体被电离并且在内部822中形成等离子体,并且等离子体和剩余的惰性气体经由壁826通过端口830被引导出去,在那里它被喷射并被施加到患者组织。

参考图12F,在一个实施例中,设备800包括尖端保护器809。尖端保护器809的尺寸设计成通过保护器809的开口端接收尖端806,使得尖端806设置在保护器809的内部并被保护器809覆盖。以此方式,当设备800不使用时,保护器809配置为保护尖端806免受损坏并防止灰尘或其他材料进入端口830。

在一些实施例中,设备800可以包括或采用若干安全特征。例如,参考图12F、12G,轴804的远侧部分可包括一个或多个标记860A、860B、860C,每个标记860A、860B、860C设置在距尖端806的远端和/或距端口830的中心预定距离处。标记860用于辅助安全实践,其指导用户在设备800停用时通过组织表面890中的切口将尖端806插入到待处理的皮下组织平面。尖端806被插入组织平面直至预定距离,并且仅当尖端806沿近侧方向被拉动时(即,将尖端806拉回切口点),设备800才被激活以将等离子体施加到皮下组织平面。随着尖端806被向近侧拉向切口点,当端口830或尖端806的远端距切口点预定距离时,建议用户(即,在使用设备800之前)停用设备800,以防止施加等离子体和处理皮肤表面890的组织和靠近切口点的组织,因为这将是不合需要的。轴804上的一个或多个标记860A-C可对应于距切口点的预定距离,建议用户停用设备800。标记860可用于通知或警告用户何时停用设备800以在尖端806被向近侧拉向切口点时停止施加等离子体。随着尖端806被向近端拉向切口点,当标记860变得对用户可见时,用户将知道停用设备800。应当理解,尖端806可以包括任何数量的标记,每个标记都与尖端806的远端相距预定距离。在一些实施例中,不同的标记可对应于不同的程序或不同的发生器设置。

参考图12H,在一个实施例中,追踪卡880可用于进一步增加安全性并确保在尖端806与通过表面890的切口点相距预定最小距离时停用设备800。追踪卡800配置为半圆形,该半圆形具有弯曲或半圆形边缘882和直线边缘884,半径为r,直径为d(如图12H所示)。在线性边缘884的中点(即,半圆形卡片880的半径r)处,从边缘884切出半圆形边缘886。使用追踪卡880,参考图12G、12H,卡880被放置在组织或皮肤表面890上的切口,而尖端806将被插入到与由半圆形边缘886限定的空间的中心888(即,皮肤表面上与边缘886上的所有点等距)对齐的位置。在该位置,在皮肤上描绘跟随弯曲边缘882的线(例如,使用标记或绘图或标记工具)以在皮肤表面890上创建弯曲线。当尖端806通过组织表面890中的切口点插入皮下平面并被激活时,当尖端806已插入足够远以被安全激活时,发光将出现在组织表面890上或超过使用边缘882描绘的线的边界。随着尖端806被向近侧拉向切口点,组织表面890上的辉光(glow)将接近使用边缘882绘制的追踪线,并且当辉光890在边缘882之后的追踪线的边界内时,设备800应该被关闭以防止对切口点附近的组织和/或组织表面上的组织造成损伤。半圆形边缘882的半径r基于从标记860到尖端806的远端或到端口830的中心的距离。

在一些实施例中,追踪卡880和标记860都可以与设备800一起使用以在使用设备800时增加安全性。当尖端806治疗皮下平面时,如果组织表面890上的辉光在使用卡片880的边缘882绘制的半圆线的边界内和/或标记860变得对用户可见,则用户将知道停用设备800。

应当理解,虽然在上述实施例中,设备800的尖端806通过将尖端806胶粘到支撑管850而联接到轴804,本公开考虑将尖端806固定到轴804的其他方法,例如但不限于钎焊、使用螺纹、将尖端806和管850组合成单件、高温塑料包覆成型等。

下面描述了用于将远侧尖端806固定到轴804的几种方法或技术,其中管850已经从设备800上移除,因此不用于将尖端806固定到轴804。

例如,参考图12I、12J、12K,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示出了远侧尖端1506和电外科设备(例如,包括设备800的特征)的轴的远端。尖端1506包括端口1530A、1530B和突出部1545A、1545B,它们远离尖端1506的外壁或外部延伸并且朝向尖端1506的近端设置。轴1504的远端可包括沿轴线1570对齐的槽1547A、15547B。在该实施例中,为了将尖端1506连接到轴1504,尖端1506的近端插入到轴1504的远端中。当尖端1506的近端穿过轴1504的远端设置时,槽1547A配置为接收突起1545A并且槽1547A配置为接收突起1545B以将尖端1506连接到轴1504。应当理解,槽1547和突片1545的尺寸被选择为需要压配合以将突片1545插入槽1547。此外,每个槽1547的近端包括大致圆形的端部1551,其配置为容纳每个圆形突片1545的圆周,使得每个突片1545卡入每个对应的圆形端部1551中。在一个实施例中,每个槽1547的除了圆形端部1551之外的部分配置为具有小于每个突片1545的直径的宽度。以这种方式,当突片1545设置在圆形端部1551中时,尖端1506不能与轴1504分离,如果没有超过在使用电外科设备的手术过程中通常施加的力的拉力。

作为另一个例子,参考图12L、12M,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示出了电外科设备(例如,包括设备800的特征)的远侧尖端1606和轴1604的远端。尖端1606包括端口1630A、1630B和突出部或突片1640A、1640B,它们远离尖端1606的外壁延伸并且朝向尖端1606的近端设置。轴1604的远端可包括L形槽1642A、1642B,每个槽具有与轴线1670对齐的第一部分和垂直于轴线1670的第二部分。在该实施例中,为了将尖端1606附接到轴杆1604,将尖端1606的近端插入轴杆1604的远端,其中突出部1640A与槽1642A的第一部分对齐并且突出部1640B与槽1642B的第一部分对齐。当突起1640A与槽1642A的第一部分的端部相遇并且突起1640B与槽1642B的第一部分的端部相遇时,尖端1606围绕轴线1670旋转直到突起1640A到达槽1642A的第二部分的端部并且突起1640B到达槽1642B的第二部分的端部。在该位置,每个突出部1640和槽1642的第二部分防止尖端1606沿轴线1670向远侧拉动以从轴1604移除尖端1606。在一个实施例中,槽1642包括类似于上述圆形端部1551的圆形端部1651。

作为另一个例子,参考图12N、12O、12P,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示出了电外科设备(例如,包括设备800的特征)的远侧尖端1706和轴1704的远端。尖端1706包括端口1730A、1730B、直径约等于轴1704外径的第一部分1748A和直径约等于轴1704内部内径的第二部分1748B。部分1748A的直径大于部分1748B的直径,部分1748A朝向尖端1706的远端布置,而部分1748B朝向尖端1706的近端布置。尖端1706包括突出部或突出部1744A、1744B,其围绕部分1748B的外壁布置(例如,在围绕轴线1770的直径相对的位置处)并且远离部分1748B的外壁延伸。如图12P所示,每个突出部1744包括突出部1748A,其相对于轴线1770垂直地远离部分1748B的外壁延伸。每个突出部1744还包括倾斜壁1749B,其从离部分1748B的外壁最远的凸缘1749A的端部倾斜到1748B的外壁。

如图12P所示,在轴1704的远端附近,轴1704包括槽1746A、1746B,这些槽1746A、1746B在直径相对的位置穿过轴1704的外壁设置。当部分1748B穿过轴1704的远端设置时,突出部1744A被槽1746A接收并且突出部1744B被槽1746B接收。突出部1748A、1748B与槽1748A、1746B相互作用以防止尖端1706被拉离轴1704,从而将尖端1706牢固地附接到轴1704。此外,尖端1706的部分1748B为尖端1706和轴1704的远端之间的连接提供支撑,从而消除了对支撑连接的支撑管的需要。

参考图12Q、12R,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示出了电外科设备(例如,包括设备800的特征)的远侧尖端1806和轴1804的远端。尖端1806是包括端口1830A、1830B的部分1862(例如,由陶瓷制成),其中部分1862使用包覆模制盖860联接到轴804。在该实施例中,轴1804的远端1805是阶梯状的(即,具有比轴804的其余部分小的直径)。部分1862包括近端和远端,其中近端接收轴1804的阶梯状远端1805。电极1818穿过轴1804,穿过部分1862,并延伸超过部分1862的远端。盖1860在电极1818的远端上形成或模制(例如,通过使用合适的热塑性或聚合材料的注射模制)使得阶梯部分1861穿过部分1862的远端设置并且部分1862附接到轴1804。应当理解,盖1860成形为钝的形状(例如,没有锋利的边缘)以使得尖端1806能够在治疗期间容易地插入到患者组织的皮下平面中。

参考图12S、12T,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示出了电外科设备(例如,包括设备800的特征)的远侧尖端1906和轴1904的远端。尖端1906配置有端口1930,端口1930围绕轴1904和尖端1906的整个周边延伸。在本实施例中,电极1918配置为刚性的并且电极1918的远端联接到盖1972(例如,配置为半球形、钝形),其中端口1930设置在盖1972和轴1904的远端之间。在该实施例中,电极1918配置为将盖1972安装在距轴1904的远端固定距离处。因为,在这个实施例中,端口1930围绕轴1904和尖端1906的整个周边延伸,尖端1906的治疗面积大大增加,如图12T所示,其中尖端1906被显示为用等离子体治疗设置在尖端1906的各个侧面周围的组织1981。

应当理解的是,图12A-12U中所示和上述的任何远侧尖端和相应特征可用作上述设备600的远侧尖端,以及图9A-11P中所示和上文所述的任何远侧尖端和对应特征可用作设备800的远侧尖端。此外,在不脱离本公开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混合或重新布置这些实施例的任何特征以形成新的尖端。

应当理解,在一些实施例中,用于电外科设备(例如设备600、800)的远侧尖端可以被设计成减少组织(例如,凝固的体液)、碎屑和其他材料在外科手术过程中在设备的远侧尖端中的电极上的堆积。

参考图13A、13B,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用于与例如设备800之类的电外科设备一起使用的远侧尖端2006被示出为联接到轴804。尖端2006包括盖或伞部2010和管部2020。此外,尖端2006包括电极2018。盖2010包括一个钝的、封闭的远端2001和一个开放的、近端2002。盖2010包括中空内部2005,其中,朝向2002端部,内部2005包括嵌入盖2010的内壁中的阶梯状圆柱形槽2030。参考图13C,管2020包括远端2011和近端2013,其中管2020的中空内部2017从端部2013延伸到端部2011。管2020还包括圆锥形或截头圆锥形(即截头圆锥体)部分2012、槽2014A、2014B(形成在管2020的远端2011上)、槽2015和围绕轴线2070设置在与槽2015径向相对位置的槽(未示出)。管2020中的每个槽延伸穿过管2020的外表面,提供通向中空内部2017的通路。

参考图13D,提供了电极2018以与管2020和尖端2006一起使用。电极2018包括侧面或端部2022、2024、表面2032和与表面2032相对的表面(未示出)。电极2018包括突片2026、2028,其中突片2026被偏置以从与表面2032相对的表面延伸并且突片2028被偏置以从表面2032延伸。为了将电极2018安装到管2020,向与表面2032相对的表面压接片2026并且向着表面2032压接片2028并且将电极2018插入穿过槽2015和与管2020的槽2015相对的槽。在该位置,电极2018的每个端部2022、2024从管2020的相应槽2015(或与槽2015相对的槽)延伸,如图13A、13B中最佳可见。当电极2018安装到管2020时,接头2026、2028返回到它们各自的偏置位置中的每一个(如图13D所示)并防止电极2018从管2020上卸下。

参考图13A、13B、13C,管2020的近端部分2019穿过电外科设备的轴(例如设备800的轴804)的远端设置,直到锥形部分2012抵靠轴804的远端设置。应当理解,圆锥截面2012的最宽部分的直径与轴804的外径基本相同,并且管2020的部分2019的直径与轴804的内径基本相同。导线延伸穿过轴804并穿过管2020,其中,导线的远端2007联接到电极2018,并且导线的近端联接到电源(例如,电外科发生器)以向电极2018提供电外科能量。盖或伞2010设置在管2020的远端2011上,使得远端2011延伸到盖2010的内部2005中并连接到盖2010的内部2005。槽2030的直径大于管2020的远端部分的直径,使得当盖2010联接到管2020时,圆柱形槽2030形成气体端口。应当理解,每个槽2014的一部分设置在端口2030中。

从气体源经由轴804提供的惰性气体流过管2020的内部2017,穿过远端2011的槽2014,在沿轴线2070的近侧方向上围绕管2020的周边进出端口2030。应当理解,盖2010的形状和设计配置为在近端方向上引导惰性气体。当电极2018被通电并且惰性气体离开端口2030时,气体被电极2018的端部2022、2024电离并且围绕管2020的周边产生等离子体以治疗靠近尖端2006外部的组织。气体离开端口2030和产生的等离子体沿轴线2070在近端方向上流动,并且当气体和产生的等离子体接触锥形部分2012时,锥形部分2012导致(即,重定向一些)气体和产生的等离子体具有相对于轴2070的径向分量以进一步扩散气体并且产生远离管2020和轴804的径向等离子体以治疗组织。

尖端2006的设计提供了若干安全益处和设计效率。首先,如上所述,用户被引导激活电外科设备,例如电外科设备800,同时将远侧尖端在距组织中的切口点预定距离处插入到组织中并且尖端在近侧方向上移动(即,在从组织移除装置的轴和远侧尖端的方向上)。由于尖端2006沿轴线2070在近端方向上喷射惰性气体,所喷射的气体和等离子体不治疗设置在尖端2006远端的组织(这是不希望的,因为它在期望的治疗区域之外)。此外,由于气体逆着尖端的移动方向流动,所以防止碎屑和凝固组织进入端口2030进入尖端2006的内部2005。其次,由于电极2018的端部2022、2024设置在尖端2006的外部,因此可以容易地清洁电极2018上的凝固组织或其他材料,而无需接近尖端2006的内部。第三,管2020的近端部分包括部分2019,其设置在轴804的远端。部分2019支撑轴804的远端和尖端2006之间的接合或连接。由于部分2019集成在尖端2006中,因此尖端2006的设计不需要用于结构支撑的支撑管(例如,例如上述支撑管650)。

参考图14A-14C,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示出了用于与例如设备800之类的电外科设备一起使用的远侧尖端2106。尖端2106包括盖或伞部2110和管部2120。此外,尖端2106包括电极2118,其中电极2118包括与上述电极2018相同的特征。盖2110包括钝的、封闭的远端2101和开放的近端2102。参考图14D,管2120包括远端2111和近端2113,其中管2120的中空内部2117从端2113延伸到端2111。管2120还包括圆锥形或截头圆锥形部分2112、孔口2114、槽2115和设置在绕轴线2170与槽2115径向相对的位置中的槽(未示出)。应当理解,管2120可以包括围绕管2120的远侧部分间隔开的任何数量的孔。在一个实施例中,管2120包括围绕管2120的远侧部分的外部等距间隔开的四个孔2114。电极2118以上面关于电极2018和管2020描述的方式安装到管2120。

导线2109延伸穿过轴,尖端2106连接到并穿过管2120,其中,导线2109的远端2107联接到电极2118并且导线2109的近端联接到电源(例如,电外科发生器)以向电极2118提供电外科能量。盖或伞2110设置在管2120的远端2111上,使得远端2111延伸到盖2110的内部并连接到盖2110的内部。参考图14E,盖2110包括具有第一部分2105A和第二部分2105B的中空内部2105。部分2105A配置为圆柱形槽,其直径与管2120的远端部分基本相同,以接收管2120的远端2111。部分2105B配置成截头圆锥形状并且包括比管2120的远侧部分和槽2105A更大的直径(贯穿其整个长度)。管2120的远端2111设置在槽2105A中并连接到槽2105A以将盖2110安装到管2120。在该位置,孔2114设置在部分2105B中。部分2105B的形状配置为提供经由孔口2114提供的气体沿近侧方向通过端口2130流出。管2120的近端部分2119以上面关于管2020的部分2019描述的方式联接到电外科设备的轴,例如轴804。

惰性气体从气源经由轴提供,管2120连接到轴并流过管2120的内部2117,穿过管2120的远端部分的孔2114,进入盖2110的内部,并且在沿着轴线2170的近侧方向上围绕管2120的周边从端口2130出来。当电极2118被通电并且惰性气体离开端口2130时,气体被突出到管2120外部的电极2118的端部电离,并且围绕管2120的周边产生等离子体以治疗靠近尖端2120外部的组织。气体离开端口2130和产生的等离子体沿轴线2170在近端方向上流动,并且当气体和产生的等离子体接触锥形部分2112时,锥形部分2012导致(即,重定向)气体和产生的等离子体具有相对于轴2070的径向分量以进一步扩散气体以及产生的等离子体使其径向远离管2120,并且轴尖端2106联接到(例如,轴804)以治疗组织。

参考图15A-15C,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示出了用于与例如设备800的电外科设备一起使用的远侧尖端2206。尖端2206包括盖或伞部2210和管部2220。此外,尖端2206包括电极2218。参考图15E,在一个实施例中,电极2218配置为具有尖端的基本管状形状。如图15A-15C所示,盖2210包括钝的、封闭的远端2201和开放的近端2202。盖2210包括中空内部并且配置为具有与上述盖2110相同的特征。参考图15D,管2220包括远端2211和近端2213,其中管2220的中空内部2217从端2213延伸到端2211。管2210还包括圆锥形或截头圆锥形部分2212、孔口2214、孔口2215和设置在孔口2215的直径相对位置的孔口(未示出)。应当理解,管2220可以包括围绕管2220的远侧部分间隔开的任何数量的孔。在一个实施例中,管2220包括围绕管2220的远侧部分的外部等距间隔开的四个孔2214。电极2218通过将电极2218插入穿过孔2215和孔2215对面的孔而安装到管2220,使得电极2218的端部延伸超过管2220的外壁。管2220以上面关于管2020描述的方式联接到电外科设备的轴,例如轴804。

导线2209延伸穿过轴和管2220,其中,导线2209的远端2207(在图15C中最佳可见)联接到电极2218,并且导线2209的近端联接到电源(例如,电外科发生器)以向电极2218提供电外科能量。盖或伞2210设置在管2220的远端2211上,使得远端2211延伸到盖2210的内部并连接到盖2210的内部,盖2210的近端2202形成端口2230。应当理解,盖2210以上面关于盖2110和管2120描述的方式联接到管2220。

惰性气体从气源经由轴提供,管2220连接到轴并流过管2220的内部2217,穿过管2220的远端部分的孔2214,进入盖2210的内部,并且在沿着轴线2270的近侧方向上围绕管2220的周边从端口2230出来。当电极2218被通电并且惰性气体离开端口2230时,气体被突出到管2220外部的电极2218的端部电离,并且围绕管2220的周边产生等离子体以治疗靠近尖端2220外部的组织。气体离开端口2230和产生的等离子体沿轴线2270在近端方向上流动并且当气体和产生的等离子体接触锥形部分2212时,锥形部分2212导致(即,重定向)气体和产生的等离子体具有相对于轴线2270的径向分量,以进一步将气体和产生的等离子体远离管2220和轴径向扩散以治疗组织。

参考图16A-16C,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示出了用于与例如设备800之类的电外科设备一起使用的远侧尖端2306。尖端2306包括盖或伞部2310和管部2320。此外,尖端2306包括电极2318。参考图16E,电极2318配置成钳状形状。电极2318绕近端2340弯曲并且包括分别从杆部分2342、2344延伸并相对于杆部分2342、2344弯曲的远端弯曲端部2346、2348。再次参考图16A-C,盖2310包括钝的、封闭的远端2301和开放的近端2302。盖2310包括中空内部并且配置为具有与上述盖2110相同的特征。

参考图16D,管2320包括远端2311和近端2313,其中管2320的中空内部2317从端2313延伸到端2311。管2310还包括圆锥形或截头圆锥形部分2312、孔口2314、孔口2315和设置在孔口2315的直径相对位置的孔口(未示出)。应当理解,管2320可以包括围绕管2320的远侧部分间隔开的任何数量的孔。在一个实施例中,管2320包括绕管2320的远侧部分的外部围绕轴线2370等距间隔开的四个孔2330。

参考图16C,通过将端部2346、2348放在一起并将端部2346、2348经由端部2313插入管2320的内部2317,将电极2318安装到管2320,直到端部2346到达并插入穿过孔2315,并且端部2348到达并插入穿过与孔2315相对的孔。在这个位置,端部2346、2348突出或延伸超过管2320的外壁,并且电极2318固定到管2320。管2320以上面关于管2020描述的方式联接到电外科设备的轴,例如轴804。

导线延伸穿过轴和管2320,其中,导线的远端2307联接到电极2318,并且导线2309的近端联接到电源(例如,电外科发生器)以向电极2318提供电外科能量。盖或伞2310设置在管2320的远端2311上,使得远端2311延伸到盖2310的内部并连接到盖2310的内部,盖2310的近端2302形成端口2330。应当理解,盖2310以上面关于盖2110和管2120描述的方式联接到管2320。

经由轴管2320从气源提供的惰性气体被耦合以流过管2320的内部2317,穿过管2320的远端部分的孔2314,进入盖2310的内部,并且在沿着轴线2370的近侧方向上围绕管2320的周边从端口2330出来。当电极2318通电且惰性气体离开端口2330时,气体被电极2318的端部2346、2348电离到管2320的外部,并且围绕管2320的周边产生等离子体以治疗靠近尖端2330外部的组织。气体出口2330和产生的等离子体沿轴线2370在近端方向上流动并且当气体和产生的等离子体接触锥形部分2312时,锥形部分2012导致(即,重新定向)气体和产生的等离子体具有相对于轴线2370的径向分量,以进一步将气体和产生的等离子体远离管2320和轴径向扩散以治疗组织。

参考图17A-17D,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示出了用于与例如设备800的电外科设备一起使用的远侧尖端2406。尖端2406包括封闭的、钝的远端2401和开放的近端2402。尖端2406还包括盖部分2410(以与盖2110类似的方式在外部成形,如上所述)、沙漏形或双曲面部分2415和圆柱形部分2402。尖端2406的端部2402包括一个开口,该开口露出圆柱形槽2405,用于接收支撑管2450的远端部分,该支撑管2450用于将尖端2406连接到电外科设备的轴,例如轴804,其中以上面关于与电外科设备600、800一起使用的其他远侧尖端描述的方式。

如在图17D中最佳可见,其中示出了通过尖端2406的近端2402的视图,尖端2406包括多个通道或端口2430A-D和线通道2432。端口2430从槽2405的远端2407向远侧延伸并且在沙漏形部分2415中的尖端2406的外壁中的相应弧形开口2436处终止,其中每个开口2436遵循部分2415的沙漏形状。部分2415中的开口2436可以围绕轴2470围绕部分2415的周边等距间隔开。尽管未示出,横穿轴2470的通道连接端口2430A和端口2403C(即,在关于轴2470的直径相对的位置处)。在一个实施例中,图17E中所示并以与上述电极2218相同的形状配置的电极2418与尖端2406一起使用。在该实施例中,电极2218穿过连接端口2430A和2430C的通道设置,使得电极2218的每个端部通过开口2436延伸到尖端2406的外部。应当理解,电极2418没有完全覆盖端口2430A、2430C,因此气体仍然可以流过电极2418。

延伸穿过管2450和轴尖端2406的导线的远端设置为穿过导线通道2432并联接到电极2418,并且导线的近端联接到电源以接收电外科能量。以此方式,当惰性气体经由轴被提供到支撑管2450的内部时,惰性气体流过端口2430并通过每个开口2436流出。在端口2430A、2430C的开口2436的情况下,气体流过电极2418。当电极2418通电时,在尖端2406的沙漏形部分2415外部产生等离子体。部分2415的沙漏形状使得气体流动和离开每个端口2430的开口2436的湍流较小,并且以伞状引导气体和等离子体离开每个开口2436以增加治疗面积。

应当理解,由于等离子体是由电极2418的暴露端产生的,因此在手术过程中在电极2418的端部上堆积的任何材料(例如,凝固的组织)都易于清洁。

参考图18A-18B,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示出了用于与例如设备800的电外科设备一起使用的远侧尖端2506。尖端2506包括封闭的、钝的远端2501和开放的近端2502。尖端2506还包括凹入弯曲的开口2534A、2534B,它们围绕轴线2570在直径上相对并露出隔板2538,隔板2538在尖端2506内沿轴线2570延伸并且将尖端2506的内部分成形成端口2530A、2550B的两个部分。隔板2538包括沿轴线2570延伸的管状部分2536,其中部分2536包括中空内部,该内部构造成接收包括远端2518的导线2519,使得线2519嵌入在隔板2538中。管状构件2536的远端露出穿过隔板2532和管状构件2536的开口或孔口2532,使得线2519的远端2518暴露在隔板2538的任一侧并安装在开口2534A、2534B中。应当理解,孔口2532设置在距端口2530A、2530B预定距离处。

尖端2506的开口近端2502配置为接收支撑管2550的远侧部分,以将尖端2506连接到电外科设备的轴,例如设备800的轴804,其中以上述关于支撑管650的方式进行。线2519延伸穿过管2550和轴,并且近端线2519联接到电源以向线2519的端部2518提供电外科能量,从而使端部2518能够用作电极。经由轴尖端2506提供的惰性气体流过管子2550和尖端2506的内部并被隔板2538分开。惰性气体在隔板2538的任一侧流动并且经由端口2530A、2530B沿远侧方向提供到开口2534A、2534B,其中当线2519被激励时电极2518使惰性气体电离以形成等离子体。开口2534A、2534B的弯曲形状赋予等离子体和惰性气体径向分量以治疗开口2534A、2534B周围的组织。应当理解,因为电极2518设置在距端口2340A、2340B预定距离处,防止电极2518上的材料堆积(例如,凝固的组织)经由端口2530A、2530B进入尖端2506的内部。

参考图19A、19B、19C,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示出了用于与例如设备800的电外科设备一起使用的远侧尖端2606。尖端2606包括钝的、封闭的远端2601、开放的近端2602、端口2630A、2630B和电极2618。尖端2606以与上述和图10A-10G所示的尖端606类似的方式成形。参考图19F,尖端2606包括电极槽2631,其从端口2630A延伸到端口2630B并沿轴2670对齐。槽2631配置为接收电极1618以在端口2630中和端口2630之间安装电极1618。参考图19E,电极2618包括远端2640、近端2642、侧面2646、侧面2648。侧面2646包括尖锐或斜边2647和腿或安装构件2652。侧面2648包括尖锐或斜边2649和腿或安装构件2654。近端2642包括槽2644。如在图19A、19B、19C中最清楚地看到的,槽2631配置为接收电极2618,使得电极618的安装构件2652、2654设置在槽2631的相应侧上,使得边缘2647延伸到部分2630A中并且边缘2649延伸到端口2630B中。

如图19C所示,示出了尖端2606、电极1618、联接管2650和导线1617的横截面,连接管2650(例如,类似于上述管650、850)用于将尖端2606连接到电外科设备的轴的远端,例如设备800的轴804。管2650的远端插入穿过尖端2606的开口近端2602并连接到尖端2606的内部。管2650的近端穿过轴(例如轴804)的远端设置,并连接到轴的内部。导线2617包括近端(未示出)和远端2619。电极2618的近端连接到用于接收电外科能量的电源(例如,电外科单元),并且电极2618的远端2619穿过尖端2806的内部设置并由槽2644接收。以此方式,导线2617向电极2618提供电外科能量。

应当理解的是,由于边缘2647、2649设置在距尖端2606内部的中心(例如,线2617的端部2619在端口2630A、2630B之间的地方)一定距离处并且靠近端口2630A、2630B,在进入端口2630A、2630B的程序期间凝结的流体积聚不会阻止(或使其更难以阻止)电极2618起作用,因为边缘2647、2649更靠近被治疗的组织。任何堆积的边缘2647、2649也更容易清洁,因为边缘2647、2649靠近尖端2606的外部布置并且可经由端口2630A、2630B接近。此外,电极2618的锋利边缘2647、2649将提供给电极2618的能量集中到小表面积(即边缘2647、2649的),并且因此,结合边缘2647、2649与组织的接近度使得通过产生的等离子体从电极2618向组织提供能量更容易。

尽管电极2618在图19A、19B、19C中显示为沿轴2670(图19A中所示)安装,但在其他实施例中,电极2618可垂直或横向安装到轴2670。例如,参考图20A-20D,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示出了用于与例如设备800的电外科设备一起使用的尖端2706。尖端2706包括远端2701、近端2702和端口2730A、2730B,其中尖端2706的形状以与上述尖端2606相同的方式构造。此外,尖端2706以上面关于管2560和尖端2606描述的方式使用联接管2750联接到电外科设备的轴,例如轴804。

参考图20E,电极2718显示为与尖端2706一起使用。电极包括圆盘部分2720和安装构件2722、2724,安装构件2722、2724从圆盘2720的圆周从直径相对的位置沿相反方向延伸。孔或槽2726穿过盘2720的中心设置。参考图20B、20D,其中图20B是尖端2706的横截面图并且图20D是通过尖端2706的近端2702的视图,安装构件2722、2724设置在嵌入尖端2706内部的内壁中的相应安装槽中(例如,其中一个槽2731在图20B中示出并且另一槽围绕轴线2770布置在与槽2731径向相对的部分处)。从该安装位置,导线2717的远端2719被槽2726接收以将电极2718联接到电源。应当理解,因为圆盘2720的圆周延伸到端口2730A、2730B中,并且圆盘2720的圆周是锥形的,所以电极2717提供了与上面关于电极2618描述的那些相似的好处。

应当理解,在一些实施例中,例如设备800的电外科设备的远侧尖端可以包括多于两个的端口。例如,参考图21A-21D,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示出了包括四个端口2830A-D的尖端2806。尖端2806包括钝的、封闭的远端2801和开放的圆形近端2802。联接管2850(例如,类似于上述管650、850)用于将尖端2806联接到电外科设备的轴的远端,例如设备800的轴804。管2850的远端插入穿过尖端2806的开口近端2802并连接到尖端2806的内部。管2850的近端穿过轴(例如轴804)的远端设置,并连接到轴的内部。电极2818穿过轴和管2850并进入尖端2806的内部。如在尖端2806、管2850和电极2818的横截面图中最好地看出,在一个实施例中,电极2818配置为具有近端(未示出)和远端2819的导线。电极2818的近端连接到用于接收电外科能量的电源(例如,电外科单元),并且电极2818的远端2819设置为穿过尖端2806的内部。在一个实施例中,尖端2806包括槽2803,该槽2803配置为接收电极2818的近端2819以将端2819联接到其上。

如图21C、21D中最佳可见,尖端2806包括四个端口2830A-D,用于喷射提供给尖端2806的惰性气体和当电极2818被激励时产生的等离子体。端口2830围绕尖端2806的周边等距间隔开。在一个实施例中,端口2830配置成沿着管2806的长度沿着轴线2870延伸的细长形状。在图21A-C所示的实施例中,每个端口2830具有预定长度。在一个实施例中,预定长度约为尖端2806长度的50%,其中,每个端口2830的远端2821靠近尖端2806的远端2401设置,并且每个端口2830的近端2802与尖端2806的端部2801、2802等距地设置。每个端口2830的细长形状和长度使得细长清洁工具(例如,包括刷毛)能够以一定角度(如图21C中的虚线2825所示)插入通过端口2830,使得清洁工具能够清洁尖端2806的内部、管2850的内部和电极2818。以此方式,在使用尖端2806执行的程序期间积累的任何组织、碎屑或其他材料堆积可以更容易地接近和清洁。

在使用中,当惰性气体被提供到尖端2806(例如,通过轴尖端2806被联接到)并且电极2818被激励时,惰性气体被电离成产生的等离子体,等离子体从端口2830喷射以在手术期间治疗组织。

应当理解,虽然尖端2806包括四个细长端口2830,但在其他实施例中,尖端2806的端口2830可以包括三个端口和/或不同长度的端口。例如,参考图22A、22B,将尖端2806与远侧尖端2906进行比较以用于电外科设备,例如设备800。尖端2906包括端口2930A、2930B、2930C,它们围绕尖端2906的周边等距间隔开。在一个实施例中,端口2930几乎(例如,80%-85%)从远端2901到近端2902延伸尖端2906的整个长度。如上所述,端口2930的细长形状使得清洁装置能够通过端口2930之一插入以清洁尖端2906的内部、设置在尖端2906中的电极(例如,电极2818),和/或尖端2906的轴/管近端2902的内部联接到。

参考图23,根据本公开,示出了包括上述两个或更多个端口(例如,630A、630B)的任何远侧尖端(例如,608)的有效治疗区域(例如,360°治疗区域)。应当理解,如果设备600、800的轴604、804沿图22所示的x轴定位,则轴604、804的旋转将导致增加所示的治疗区域。

设备100、200、300、600和/或800以及上述任何远侧尖端,当与电外科发生器和气体供应一起使用时,配置用于软组织的切割、凝固和/或消融。当氦气或另一种惰性气体通过通电电极,例如电极618、818时,产生氦等离子体,这允许以两种不同且不同的方式向组织施加热量。首先,通过氦原子的电离和快速中和,由等离子体束(例如,离开端口630、830)本身的实际生成产生热量。其次,由于等离子体是非常好的电导体,用于为电极供电并产生等离子体的一部分射频能量从电极传递到患者,并通过使电流通过组织的电阻来加热组织,这一过程称为焦耳加热。这两种组织加热源在用作用于使皮下软组织凝固以用于软组织收缩的外科手术工具期间给予本公开的系统和电外科设备一些非常独特的优势。下面将更详细地讨论这些优点。

一些市售的用于皮下软组织凝固的装置根据大块组织加热的原理工作。在这些设备中,能量主要被引导到真皮中并且设备被激活,直到达到并在整个组织体积内保持在65℃范围内的预设皮下温度。如上所述,在65℃下,被治疗的组织必须在该温度下保持120秒以上才能发生最大收缩。尽管这些装置在实现软组织收缩方面可能是有效的,但是将所有组织加热到治疗温度并长时间保持该温度的过程可能是耗时的。此外,在此过程中,热量最终会传导到表皮,需要不断监测表皮温度以确保它们不会超过安全水平。

与先前的方法相比,本公开的电外科设备100、200、300、600、800和电外科发生器通过在0.040秒和0.080秒之间将治疗部位快速加热至高于85℃的温度来实现软组织凝固和收缩。应当理解,电外科设备100、200、300、600、800和/或联接到电外科设备100、200、300、600、800的电外科发生器可以包括处理器,该处理器配置为确保施加到患者的热量(通过施加器的尖端提供,例如尖端606、806)保持在0.040到0.080秒之间。例如,当按下设备600的按钮616或设备800的按钮816时,施加器600、800中或联接到施加器600、800的电外科发生器中的处理器可以配置为在0.040秒和0.080秒之间连续地向电极618、818施加电外科能量。

在一些实施例中,温度传感器(例如,光学传感器)可以被包括在远侧尖端(例如,606、808)中或者以其他方式与设备600、800和/或电外科发生器通信。温度传感器向处理器提供目标组织的温度读数。处理器配置为调整由电外科发生器输出的功率和向目标组织施加热量的持续时间,以确保在0.040秒和0.080秒之间达到高于85℃的温度。

如下文将更详细地描述的,在一些实施例中,预定功率曲线通过电外科发生器施加到设备600的电极618或设备800的电极818,以确保组织被加热到大于85℃的温度达0.040秒和0.080秒之间。此外,根据本公开,可以控制与等离子体的应用相关联的其他特性以保证被加热的组织的温度。例如,如下所述,可以选择提供给设备600的远侧尖端606或设备800的远侧尖端808的惰性气体的流速以及尖端606或806移动通过组织平面的速度以确保达到上述目标温度。

现在将关于图7和图24描述凝固组织的皮下层的方法900。应当理解,该方法可用于上述任何手持件或等离子体发生器,例如等离子体发生器14、100、200、300、600、800。

最初,在步骤902中,在适合特定程序的位置处穿过患者的表皮413和真皮411层产生切口,即入口切口。在步骤904中,等离子体发生器的尖端被插入到解剖的组织平面中。接下来,等离子体发生器100、200、300、600、800被激活以凝固和/或消融组织以产生期望的效果,例如,(i)收紧组织(ii)收缩组织和/或(iii)塑造身体轮廓。

当等离子体发生器100、200、300、600、800被激活时,在步骤906中,电外科发生器向等离子体发生器100、200、300、600、800的电极施加包括预定功率曲线的波形。在一个实施例中,预定功率曲线配置成使得以脉冲方式提供电外科能量,其中每个脉冲具有预定持续时间并且当施加波形时电外科发生器输出预定输出功率。每个脉冲的预定持续时间被选择为足够长以递送足够的能量以将组织加热到期望的温度范围。例如,在一个实施例中,功率曲线配置为使得脉冲的预定持续时间在0.04秒和0.08秒之间并且预定输出功率在24瓦和32瓦之间,然而其他值被预期在本公开的范围内。应当理解,在一些实施例中,基于由施加器输送到组织的实际能量来选择电外科发生器的预定输出功率。在一些实施例中,发生器可以配置为基于发生器设置(例如,发生器当前输出多少功率)确定施加器向组织输送多少能量。

此外,当等离子体发生器100、200、300、600、800被激活时,在步骤906中,气源(例如,与电外科发生器集成或与发生器分离)配置为以预定流速向等离子体装置100、200、300、600、800的远侧尖端(例如,尖端606、608)提供惰性气体。在一个实施例中,所使用的惰性气体是氦气并且预定流速在每分钟1升至每分钟5升之间。

在步骤910中,用户以预定速度移动等离子体装置100、200、300、600、800的远侧尖端通过组织平面。在一实施例中,预定速度为每秒1厘米。应当理解,在方法900中,波形的预定功率曲线、惰性气体的预定流速和尖端通过组织平面的预定速度被选择为使得当执行步骤906-910时,被等离子体装置发射的等离子体加热的组织的温度至少达到85℃,组织不是大量(例如,在目标组织周围或远离目标组织的区域)加热,而是瞬间加热并在治疗后迅速冷却。在达到所需效果后,在步骤908中移除等离子体发生器,并封闭入口切口。

与大块组织加热不同,由本公开的系统执行的组织的快速加热允许治疗部位周围的组织保持在低得多的温度,导致在通过传导热传递施加能量之后快速冷却。此外,使用本公开的电外科设备提供给组织的能量集中在加热纤维中隔网络(FSN)而不是真皮上。皮下能量输送装置引起的大部分软组织收缩是由于其对纤维间隔网络的影响。由于本公开的电外科设备的这些独特的加热和冷却特性,可以实现即时软组织收缩,而无需不必要地加热真皮的整个厚度。

如上所述,RF能量流过由等离子体发生器或电外科设备(例如,设备600、800)产生的导电等离子体束。这种导电等离子束可以被认为是一根柔性线或电极,它“连接”到代表射频能量流动阻力最小的路径的组织。代表最小电阻路径的组织通常是最接近等离子体发生器尖端的组织(例如,靠近尖端606的端口630或尖端806的端口830设置的组织)或具有最低阻抗的组织,即相对于相邻组织具有最低阻抗的组织。这意味着,当电外科设备,例如设备600或800,用于皮下软组织的凝固时,来自等离子体发生器或设备600、800的端口630、830的能量在如在一些RFAL装置中那样在皮下平面中被激活时没有被引导或集中在任何设定方向。相反,经由端口630、830提供的能量找到代表围绕等离子体发生器或装置的尖端606、806的最小阻力路径的组织。换句话说,来自等离子发生器尖端的能量可以从尖端606、806、尖端606、806上方、尖端606、806下方、尖端606、806的任一侧附近以及两者之间的任何位置沿径向(相对于等离子体发生器600的轴604或发生器800的轴804)引导以有效地提供围绕尖端606、806的360°能量。

如果阻力最小的路径是通过上覆的真皮,则等离子体能量将被引导至真皮。如果阻力最小的路径是通过纤维间隔网络,则等离子体能量将被引导到那里。随着等离子体发生器600、800的尖端被拉过皮下平面,新的结构被引入设备600的尖端606或设备800的尖端806,并且阻力最小的路径不断变化。由于能量不断地寻找新的优选路径,等离子体束在处理设备600的尖端606或设备800的尖端806周围的不同组织之间快速交替。这允许进行3600次组织治疗,而无需用户重新引导能量流。

由于FSN通常是最靠近等离子体发生器100、200、300、600、800的尖端的组织,因此装置传递的绝大多数能量导致纤维间隔带的凝固和收缩。最大化流向FSN的能量可以加速软组织收缩过程。

然而,应当理解,并非所有的RF都是平等的。在相同的功率设置下,只需将设计用于切割的波形更改为用于凝固的波形,即可产生截然不同的组织效应。等离子体发生器100、200、300、600、800的RF波形比其他RF设备具有更低的电流。在大多数情况下,等离子体发生器100、200、300、600、800的电流低一个数量级。在共同拥有的2017年11月17日提交的题为“具有动态漏电流补偿和动态射频调制的电外科设备(ELECTROSURGICAL APPARATUSWITH DYNAMIC LEAKAGE CURRENT COMPENSATION AND DYNAMIC RF MODULATION)”的PCT专利申请号为PCT/US2017/062195的PCT专利申请中,以及2018年1月30日提交的题为“具有挠性轴的电外科设备(ELECTROSURGICAL APPARATUS WITH FLEXIBLE SHAFT)”的PCT专利申请号为PCT/US2018/015948的PCT专利申请中示出并描述了示例性波形,在此通过引用并入其全部内容。

等离子体发生器波形的电流流过导电等离子体束,以对目标组织产生额外的有益焦耳加热。然而,由于电流很低,它在能够深入组织之前就被分散了。这允许以最小的热效应深度加热软组织。这也防止组织在经受多次治疗时被过度治疗。先前处理过的组织具有更高的阻抗。当组织被处理时,它会凝结和干燥,导致组织阻抗增加。低电流无法通过阻抗较高的组织。当等离子体发生器100、200、300、600、800靠近先前处理过的组织通过时,能量将遵循最小电阻(较低阻抗)的路径并优先处理先前未处理过的组织。这可以防止多次通过过度治疗任何一个特定区域,并最大限度地治疗未治疗的组织。

与本公开的等离子体发生器100、200、300、600、800一起使用的电外科发生器的设计与单极和双极装置根本不同。在一个实施例中,电外科发生器基于在电外科发生器的输出处确定的阻抗来施加功率。如图25所示,单极和双极装置在具有较高阻抗的组织(例如脂肪)中的功率输出有限。联接到这种单极和双极装置的电外科发生器被编程,例如,通过硬连线或基于软件,以遵循图25中所示的曲线。本公开的等离子体发生器配置为在很宽的阻抗范围内保持一致的功率输出,如图25中标记为Renuvion的曲线所示。例如,本公开的等离子体发生器在组织阻抗范围(例如,150欧姆至至少5000欧姆)上施加恒定的或预定的输出功率水平,例如大约40瓦。当用于皮下组织的凝固和收紧时,本公开的等离子体发生器不是自限性的并且将提供不受阻碍的功率输送,而不管组织阻抗如何。

本公开的等离子体发生器100、200、300、600、800通过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加热组织然后立即冷却来实现软组织凝固和收缩。与图24中所示的其他手术装置相比,这允许在热效应深度非常有限的情况下立即凝固和收缩组织。由于本公开的等离子体发生器100、200、300、600、800根据最小阻力路径的科学原理工作,来自设备的绝大多数能量导致FSN的凝固和收缩,FSN为最靠近设备尖端的组织。本公开的等离子体发生器100、200、300、600、800将能量的传递集中在FSN的立即加热上,这导致立即的软组织收缩而没有不必要地加热真皮的整个厚度。

本公开的等离子体发生器100、200、300、600、800包括若干特征,该若干特征导致了用于软组织的皮下凝固和收缩的独特且有效的作用方法。如上所述,这些特征包括等离子体发生器和系统,其配置为:(1)通过将治疗部位迅速加热至高于85℃的温度持续0.040至0.080秒来实现软组织凝固和收缩;(2)使得治疗部位周围的组织保持在低得多的温度下,从而在通过传导热传递施加能量后迅速冷却;(3)在FSN立即加热时集中传递能量,导致立即软组织收缩,而不会不必要地加热真皮的整个厚度;(4)提供360°组织治疗,而无需用户由于电能走阻力最小的路径而重新引导能量流;(5)由于来自电外科发生器的独特功率输出,无论组织阻抗如何,都可以提供无阻碍的功率;(6)输出低电流RF能量,从而在执行多次通过时使热效应深度最小并防止过度治疗组织。

应当理解,所示和描述的各种特征是可互换的,即一个实施例中所示的特征可以并入另一实施例中。

虽然本公开已经参考其某些优选实施例进行了展示和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在不脱离由所附权利要求限定的本公开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在形式和细节上进行各种改变。

进一步地,虽然前述文本阐述了许多实施例的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发明的法律范围由在本专利结尾处阐述的权利要求的文字限定。详细描述仅被解释为示例性的并且并未描述出每个可能的实施例,因为描述每个可能的实施例即使并非为不可能的也是不切实际的。可以使用当前技术或在本专利的申请日期之后开发的技术来实现许多替代实施例,其仍将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

还应该理解的是,除非在本专利中使用句子“如本文所用,术语‘______’在此定义为意味着……”或类似句子来对术语进行明确定义,否则无意以明示或暗示的方式限制该术语的含义,超出其直白或普通含义,并且不应将此类术语解释为基于本专利任何部分中所做的任何陈述的范围限制(权利要求的语言除外)。本专利末尾的权利要求中引用的任何术语在本专利中以与单一含义一致的方式引用,这样做只是为了清楚起见,以免使读者混淆,并且不打算通过暗示或其他方式将此类权利要求术语限制为该单一含义。最后,除非权利要求要素是通过引用“装置(means)”一词和功能而不引用任何结构来定义,否则无意根据35U.S.C§112,第六段的应用来解释任何权利要求元素的范围。

相关技术
  • 用于测量皮肤弹性和进行皮下凝固以增加组织硬度的装置、系统和方法
  • 血液凝固系统分析装置以及用于分析血液凝固系统的方法
技术分类

06120113144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