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通信方法及通信系统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3:27:45


通信方法及通信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通信技术,涉及但不限于一种通信方法及通信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蓝牙协议会默认记住最近一次连接的设备信息,当搜索发现该设备后会默认直接连接。例如,手机A(主设备)经常连接使用蓝牙设备(从设备),当借用蓝牙设备连接手机B时,这可能是一次性行为,当使用完毕后主动断开手机B和蓝牙设备的连接。下次期望该蓝牙设备自动和手机A连接,而非手机B。但是,现有技术中蓝牙协议是默认记住上次连接的设备,即手机B。

因此,如何解决上述问题,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研究热点。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方法及通信系统。

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方法,应用于第一电子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在与第二电子设备建立通信连接后,至少获得来自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设置信息;

监控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通信状态,以在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断开连接后,基于所述设置信息至少保存或删除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对应的第二描述信息,所述第二描述信息至少包括能够表征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唯一性的信息。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方法,应用于第二电子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在与第一电子设备建立通信连接后,至少基于获得的输入操作向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发送对应的设置信息;

监控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通信状态,以在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断开连接后,基于所述设置信息至少保存或删除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对应的第一描述信息,所述第一描述信息至少包括能够表征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唯一性的信息。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获取单元,用于在与第二电子设备建立通信连接后,至少获得来自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设置信息;

第一处理单元,用于监控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通信状态,以在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断开连接后,基于所述设置信息至少保存或删除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对应的第二描述信息,所述第二描述信息至少包括能够表征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唯一性的信息。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发送单元,用于在与第一电子设备建立通信连接后,至少基于获得的输入操作向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发送对应的设置信息;

第二处理单元,用于监控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通信状态,以在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断开连接后,基于所述设置信息至少保存或删除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对应的第一描述信息,所述第一描述信息至少包括能够表征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唯一性的信息。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系统,包括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其中:

在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建立通信连接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向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发送对应的设置信息;

在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断开连接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基于所述设置信息至少保存或删除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对应的第二描述信息,和/或,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基于所述设置信息至少保存或删除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对应的第一描述信息;

其中,所述第一描述信息至少包括能够表征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唯一性的信息,所述第二描述信息至少包括能够表征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唯一性的信息。

第六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上述方法中的步骤。

第七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方法中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方法及通信系统,通过在与第二电子设备建立通信连接后,至少获得来自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设置信息;监控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通信状态,以在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断开连接后,基于所述设置信息至少保存或删除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对应的第二描述信息,所述第二描述信息至少包括能够表征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唯一性的信息,如此,能够无需修改蓝牙协议直接支持用户选择本次连接是否为临时连接,从而改善当主设备仅想连接一次蓝牙设备时需要在使用完毕后手动断开并删除该蓝牙设备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通信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一;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通信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二;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通信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三;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通信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四;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通信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五;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通信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六;

图7A为本申请实施例蓝牙从设备的硬件组成结构示意图;

图7B为本申请实施例通信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七;

图7C为本申请实施例通信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八;

图7D为本申请实施例通信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九;

图7E为本申请实施例通信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十;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通信系统的组成结构示意图;

图9A为本申请实施例通信装置的组成结构示意图一;

图9B为本申请实施例通信装置的组成结构示意图二;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电子设备的一种硬件实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一步详细阐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以下的描述中,涉及到“一些实施例”,其描述了所有可能实施例的子集,但是可以理解,“一些实施例”可以是所有可能实施例的相同子集或不同子集,并且可以在不冲突的情况下相互结合。

在后续的描述中,使用用于表示元件的诸如“模块”、“部件”或“单元”的后缀仅为了有利于本申请的说明,其本身没有特定的意义。因此,“模块”、“部件”或“单元”可以混合地使用。

需要指出,本申请实施例所涉及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仅是是区别类似的对象,不代表针对对象的特定排序,可以理解地,“第一\第二\第三”在允许的情况下可以互换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以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以外的顺序实施。

相关技术中,蓝牙连接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蓝牙协议会默认记住最近一次连接的设备信息,当搜索发现该设备后会默认直接连接。例如,手机A(主设备)经常连接使用蓝牙设备(从设备),当借用蓝牙设备连接手机B时,这可能是一次性行为,当使用完毕后主动断开手机B和蓝牙设备的连接。下次期望该蓝牙设备自动和手机A连接,而非手机B。但是目前蓝牙协议是默认记住上次连接的设备,即手机B。

(2)当已配对的主设备没有开启蓝牙开关时,周围其他主设备都会收到该蓝牙设备的信息。

这样的话,会造成如下缺点:

(1)当主设备仅想连接一次该蓝牙设备时,需要在使用完毕后手动断开并删除该蓝牙设备。

(2)除初次连接蓝牙设备外,为了提高蓝牙设备的使用安全性,其余连接蓝牙设备时均需输入配对密码。

(3)由于“仅配对过设备可见”功能,是所有连接过的设备均可见,存些许安全风险。

(4)当主设备忘记开启蓝牙开关时,通信范围内的蓝牙设备均会收到设备信息,且手机会弹窗提醒,遮挡正在进行操作的手机屏幕。

(5)当出现租借蓝牙设备的情景,现有的蓝牙协议可能会存在误连的操作。

基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方法,应用于第一电子设备,该方法所实现的功能可以通过第一电子设备中的处理器调用程序代码来实现,当然程序代码可以保存在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存储介质中。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通信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一,如图1所示,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S101、在与第二电子设备建立通信连接后,至少获得来自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设置信息;

这里,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和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可以为各种类型的具有信息处理能力的设备,例如手机、视频电话、智能手表、智能手环、智能眼镜、车载蓝牙、蓝牙耳机、平板电脑、一体机等。

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可以为蓝牙从设备或WiFi(Wi-Fi,行动热点)直连的从设备,或其他通信连接的从设备。对应地,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可以为蓝牙主设备或WiFi直连的主设备,或其他通信连接的主设备。所述设置信息可以包括密码、状态标码和密码对应的时效等。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通信连接可以为蓝牙通信连接、WiFi直连等各种类型的通信连接方式,本申请实施例对此并不做限制。

步骤S102、监控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通信状态,以在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断开连接后,基于所述设置信息至少保存或删除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对应的第二描述信息,所述第二描述信息至少包括能够表征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唯一性的信息。

这里,所述通信状态至少包括连接状态和断开状态。所述第二描述信息为表征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唯一性的信息,例如第二电子设备的通信地址、第二电子设备的标识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通信连接断开后,如果第一电子设备删除了能够表征第二电子设备唯一性的信息,或第二电子设备删除了能够表征第一电子设备唯一性的信息,则下次两设备不会自动建立通信连接。对应地,如果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都互相保存了能够表征对方设备唯一性的信息,则下次两设备会自动建立通信连接。

举例来说,蓝牙耳机(从设备)与手机(主设备)建立蓝牙连接后,获得来自所述手机的状态标码State=1(即所述手机给所述蓝牙耳机发送状态标码State=1的设置信息),当两设备断开蓝牙连接后蓝牙耳机根据State=1的状态标码删除所述手机的蓝牙地址,如此,能够改善当手机仅想连接一次该蓝牙设备时需要在使用完毕后手动断开并删除该蓝牙设备的情况。又如,蓝牙耳机与手机建立蓝牙连接后,获得来自所述手机的状态标码State=2(即所述手机给所述蓝牙耳机发送状态标码State=2的设置信息),当两设备断开蓝牙连接后蓝牙耳机根据State=2的状态标码保存所述手机的蓝牙地址,如此,能够在下次有需要时与所述手机自动连接蓝牙。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101、在与第二电子设备建立通信连接后,至少获得来自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设置信息,包括:

在与第二电子设备建立第一通信连接后,获得来自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第三设置信息及对应的第二描述信息,所述第三设置信息至少包括用于将所述第二电子设备设置为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主控设备的信息及对应的第一认证信息,以在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断开连接后,基于所述第三设置信息保存所述第二描述信息和第一认证信息;

其中,所述第一通信连接为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首次建立的通信连接,所述主控设备表征所述第二电子设备能够控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连接认证。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上述步骤S101至步骤S102中的方法,能够无需修改蓝牙协议直接支持用户选择本次连接是否为临时连接,从而改善当主设备仅想连接一次蓝牙设备时需要在使用完毕后手动断开并删除该蓝牙设备的情况。

基于前述的实施例,本申请实施例再提供一种通信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第一电子设备,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通信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二,如图2所示,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S201、在与第二电子设备建立第一通信连接后,获得来自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第一设置信息及对应的第二描述信息,所述第一设置信息至少包括用于设置所述第一通信连接为临时连接的信息,以在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断开连接后,基于所述第一设置信息删除所述第二描述信息,或删除所述第二描述信息和所述第一设置信息;其中,所述第一通信连接为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首次建立的通信连接;

这里,所述第二描述信息可以为第二电子设备的通信地址,以及第二电子设备的标识信息。

例如,所述第一设置信息可以为State=1的状态标码,所述State=1表明了设置本次通信连接为临时的通信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通信连接可以为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首次建立的通信连接。所述首次建立的通信连接,指的是建立通信连接前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中未保存有任何其他电子设备的设备信息时,与其他电子设备建立的通信连接。例如,用户购买完蓝牙耳机后,第一次将所述蓝牙耳机与手机进行蓝牙连接,则此次连接为第一通信连接。又如,用户购买完蓝牙耳机后,第一次将所述蓝牙耳机与手机进行蓝牙连接时选择的是临时连接,然后传输完数据断开了蓝牙连接。过了几天用户又将所述蓝牙耳机与所述手机进行蓝牙连接,则本次连接仍然为第一通信连接。

步骤S202、监控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通信状态,以在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断开连接后,基于所述设置信息至少删除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对应的第二描述信息,所述第二描述信息至少包括能够表征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唯一性的信息。

基于前述的实施例,本申请实施例再提供一种通信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第一电子设备,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通信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三,如图3所示,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S301、在与第二电子设备建立第一通信连接后,获得来自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第二设置信息及对应的第二描述信息,所述第二设置信息至少包括用于将所述第二电子设备设置为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常用设备的信息及对应的第一认证信息,以在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断开连接后,基于所述第二设置信息保存所述第二描述信息和第一认证信息;其中,所述第一通信连接为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首次建立的通信连接,所述常用设备表征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能够被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发现和/或连接;

这里,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常用设备指的是经常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进行通信连接的设备。如果第二电子设备被设置为了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常用设备,则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能够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自动建立通信连接。所述第一认证信息可以为常用设备配对密码,所述常用设备配对密码可以用于在任一非常用设备与第一电子设备连接的情况下,将所述非常用设备更改为常用设备。当然,所述常用设备配对密码还可以用于将任一常用设备更改为对第一电子设备具有最高控制权限的主控设备。

例如,第二电子设备将用户设置的常用设备配对密码发送给第一电子设备后,第一电子设备就知晓了需要将第二电子设备设置为其常用设备。所述第二设置信息可以为State=2的状态标码,所述State=2表明了设置第二电子设备为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常用设备。

步骤S302、监控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通信状态,以在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断开连接后,基于所述设置信息至少保存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对应的第二描述信息,所述第二描述信息至少包括能够表征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唯一性的信息。

基于前述的实施例,本申请实施例再提供一种通信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第一电子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S311、在与第二电子设备建立第一通信连接后,获得来自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第二设置信息及对应的第二描述信息,所述第二设置信息至少包括用于将所述第二电子设备设置为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常用设备的信息及对应的第一认证信息,以在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断开连接后,基于所述第二设置信息保存所述第二描述信息和第一认证信息;其中,所述第一通信连接为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首次建立的通信连接,所述常用设备表征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能够被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发现和/或连接;

这里,当第一电子设备将第二电子设备设置为常用设备、且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断开通信连接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可以将自身设置为不被常用设备(包括主控设备)以外的其他设备发现。如果所述第一电子设备需要与非常用设备(即常用设备以外的其他设备)建立通信连接,则需要先与任一常用设备建立通信连接,通过所述常用设备设置与非常用设备建立临时连接的密码。当第一电子设备接收到所述临时连接的密码后,才能被非常用设备发现。

步骤S312、在与第二电子设备建立第一通信连接后,获得来自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第三设置信息及对应的第二描述信息,所述第三设置信息至少包括用于将所述第二电子设备设置为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主控设备的信息及对应的第一认证信息,以在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断开连接后,基于所述第三设置信息保存所述第二描述信息和第一认证信息;其中,所述第一通信连接为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首次建立的通信连接,所述主控设备表征所述第二电子设备能够控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连接认证。

这里,所述第三设置信息可以为State=3的状态标码,所述State=3表明了设置第二电子设备为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主控设备。又如,所述第三设置信息可以为第二电子设备的标识信息,如果第一电子设备收到了第二电子设备的标识信息,也可以认为需要将所述第二电子设备设置为其主控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电子设备只有一个主控设备,且所述主控设备对第一电子设备具有最高的控制权限,且所述主控设备可以修改或者重置所述常用设备配对密码。

步骤S313、监控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通信状态,以在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断开连接后,基于所述设置信息至少保存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对应的第二描述信息,所述第二描述信息至少包括能够表征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唯一性的信息。

基于前述的实施例,本申请实施例再提供一种通信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第一电子设备,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通信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四,如图4所示,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S401、在与第二电子设备建立第二通信连接后,获得来自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第四设置信息,所述第四设置信息至少包括第二认证信息;所述第二认证信息具有时效性,以在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断开连接的第一时间段后,至少删除所述第二认证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通信连接指的是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与常用设备(包括主控设备)之间建立的通信连接。例如,用户购买完蓝牙耳机后,第一次将所述蓝牙耳机与手机进行蓝牙连接,则此次连接为第一通信连接。在第一通信连接时,蓝牙耳机根据手机发送的设置信息将手机设置为其常用设备,然后通信完毕断开了连接。过了一段时间,用户又将所述蓝牙耳机与所述手机进行了蓝牙连接,则此次连接为第二通信连接,且所述第二通信连接为自动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中,当第一电子设备与常用设备(包括主控设备)建立连接后,可以通过所述常用设备设置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连接非常用设备时需要的密码信息,即临时配对密码。对应地,所述第四设置信息(即所述第二认证信息)可以为所述临时配对密码。并且,所述临时配对密码具有时效性,如果过了所述时效,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可以删除所述临时配对密码,并将自身设置为对非常用设备不可被发现。

步骤S402、监控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通信状态,以在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断开连接后,基于所述设置信息至少保存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对应的第二描述信息,所述第二描述信息至少包括能够表征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唯一性的信息。

基于前述的实施例,本申请实施例再提供一种通信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第一电子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S411、在与第二电子设备建立第二通信连接后,获得来自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第四设置信息,所述第四设置信息至少包括第二认证信息;所述第二认证信息具有时效性,以在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断开连接的第一时间段后,至少删除所述第二认证信息;

步骤S412、监控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通信状态,以在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断开连接后,基于所述设置信息至少保存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对应的第二描述信息,所述第二描述信息至少包括能够表征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唯一性的信息;

步骤S413、在第三电子设备通过所述第二认证信息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建立临时连接后,如果获得第五设置信息,监控所述第三电子设备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之间的通信状态,以在二者之间断开连接后互相删除或保存对方的描述信息,所述第五设置信息为是否将所述第三电子设备设置为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常用设备的信息。

这里,所述第三电子设备即非常用设备,所述第三电子设备基于临时配对密码请求与第一电子设备建立临时连接,第一电子设备对所述临时配对密码进行验证,如果验证通过则与所述第三电子设备建立临时连接。在临时连接建立后,所述第三电子设备可以基于常用设备配对密码请求第一电子设备将其设置为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常用设备,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对所述常用设备配对密码进行验证,如果验证通过,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就将所述第三电子设备设置为自身的常用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五设置信息可以为State=2的状态标码,所述State=2表明了设置主设备为常用设备。所述第五设置信息也可以为常用设备配对密码,第一电子设备接收到常用设备配对密码后,也可以认为需要将第三电子设备设置为常用设备。

基于前述的实施例,本申请实施例再提供一种通信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第一电子设备,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通信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五,如图5所示,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S501、在与第二电子设备建立通信连接后,确定所述通信连接对应的通信协议中包括的第六设置信息;所述第六设置信息至少包括用于设置所述通信连接为临时连接的信息,以在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断开连接后,基于所述第六设置信息删除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对应的第二描述信息;

这里,可以直接修改通信协议,在所述通信协议中增加能表明通信连接为临时连接的通信字段,如此,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利用这一通信协议进行通信连接并断开后,就可以互相删除对方的设备信息。

步骤S502、监控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通信状态,以在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断开连接后,基于所述设置信息至少删除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对应的第二描述信息,所述第二描述信息至少包括能够表征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唯一性的信息。

基于前述的实施例,本申请实施例再提供一种通信方法,应用于第二电子设备,该方法所实现的功能可以通过第二电子设备中的处理器调用程序代码来实现,当然程序代码可以保存在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存储介质中。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通信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六,如图6所示,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S601、在与第一电子设备建立通信连接后,至少基于获得的输入操作向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发送对应的设置信息;

这里,如果第二电子设备与第一电子设备建立通信连接后,可以在第一电子设备中弹出选择界面,所述选择界面用于提示用户“是否将第二电子设备设置为第一电子设备的常用设备,否即仅本次连接该设备”。对应地,所述输入操作包括用户选择将第二电子设备设置为第一电子设备的常用设备,所述输入操作还包括用户选择仅本次连接第二电子设备。

当然,所述输入操作也可以是用户需要获取临时配对密码时对第二电子设备的操作,对应地,所述设置信息可以为所述临时配对密码。

步骤S602、监控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通信状态,以在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断开连接后,基于所述设置信息至少保存或删除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对应的第一描述信息,所述第一描述信息至少包括能够表征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唯一性的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步骤S601、在与第一电子设备建立通信连接后,至少基于获得的输入操作向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发送对应的设置信息,包括:

在与第一电子设备建立第一通信连接后,基于获得的第三输入操作向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发送对应的第三设置信息,所述第三设置信息至少包括用于将所述第二电子设备设置为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主控设备的信息及对应的第一认证信息,以在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断开连接后,基于所述第三设置信息保存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对应的第一描述信息;

其中,所述第一通信连接为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首次建立的通信连接,所述主控设备表征所述第二电子设备能够控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连接认证。

基于前述的实施例,本申请实施例再提供一种通信方法,应用于第二电子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S611、在与第一电子设备建立第一通信连接后,基于获得的第一输入操作向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发送对应的第一设置信息,所述第一设置信息至少包括用于设置所述第一通信连接为临时连接的信息,以在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断开连接后,基于所述第一设置信息删除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对应的第一描述信息,或删除所述第一描述信息和所述第一设置信息;其中,所述第一通信连接为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首次建立的通信连接;

这里,如果第二电子设备与第一电子设备建立通信连接后,可以在第一电子设备中弹出选择界面,所述选择界面用于提示用户“是否将第二电子设备设置为第一电子设备的常用设备,否即仅本次连接该设备”。对应地,所述第一输入操作为用户选择仅本次连接第二电子设备的操作。

步骤S612、监控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通信状态,以在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断开连接后,基于所述设置信息至少删除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对应的第一描述信息,所述第一描述信息至少包括能够表征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唯一性的信息。

基于前述的实施例,本申请实施例再提供一种通信方法,应用于第二电子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S621、在与第一电子设备建立第一通信连接后,基于获得的第二输入操作向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发送对应的第二设置信息,所述第二设置信息至少包括用于将所述第二电子设备设置为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常用设备的信息及对应的第一认证信息,以在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断开连接后,基于所述第二设置信息保存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对应的第一描述信息;其中,所述第一通信连接为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首次建立的通信连接,所述常用设备表征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能够被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发现和/或连接;

这里,如果第二电子设备与第一电子设备建立通信连接后,可以在第一电子设备中弹出选择界面,所述选择界面用于提示用户“是否将第二电子设备设置为第一电子设备的常用设备,否即仅本次连接该设备”。对应地,所述第二输入操作为用户选择将第二电子设备设置为第一电子设备的常用设备的操作。

步骤S622、监控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通信状态,以在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断开连接后,基于所述设置信息至少保存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对应的第一描述信息,所述第一描述信息至少包括能够表征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唯一性的信息。

基于前述的实施例,本申请实施例再提供一种通信方法,应用于第二电子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S631、在与第一电子设备建立第二通信连接后,基于获得的第四输入操作向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发送对应的第四设置信息,所述第四设置信息至少包括第二认证信息;所述第二认证信息具有时效性,使得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在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断开连接的第一时间段后至少删除所述第二认证信息;

这里,如果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为常用设备,则第二电子设备与第一电子设备建立通信连接后,用户可以在第二电子设备中点击设置临时配对密码按钮,使得所述第二电子设备随机生成一个临时配对密码发送给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对应地,所述点击设置临时配对密码按钮的操作,即第四输入操作。

步骤S632、监控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通信状态,以在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断开连接后,基于所述设置信息至少删除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对应的第一描述信息,所述第一描述信息至少包括能够表征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唯一性的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认证信息用于在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三电子设备建立临时连接时对所述第三电子设备进行身份认证;

对应地,所述第一认证信息用于在将所述第三电子设备设置为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常用设备时对所述第三电子设备进行身份认证。

基于前述的实施例,本申请实施例再提供一种通信方法,应用于第二电子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S641、在与第一电子设备建立通信连接后,基于获得的输入操作在所述通信连接对应的通信协议中加入第六设置信息,并向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发送所述第六设置信息,所述第六设置信息至少包括用于设置所述通信连接为临时连接的信息,以在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断开连接后,基于所述第六设置信息删除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对应的第一描述信息;

这里,可以直接修改通信协议,在所述通信协议中增加能表明通信连接为临时连接的通信字段,如此,第一电子设备和第二电子设备利用这一通信协议进行通信连接并断开后,就可以互相删除对方的设备信息。

步骤S642、监控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通信状态,以在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断开连接后,基于所述设置信息至少删除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对应的第一描述信息,所述第一描述信息至少包括能够表征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唯一性的信息。

基于前述的实施例,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两种通信方案,所述两种通信方案主要用于蓝牙通信连接。

(1)通信方案一:连接蓝牙设备(从设备)时,弹窗询问主设备“是否将该设备设置为常用设备,或仅本次连接设备”。其中,所述通信方案一又包括了两种使用场景。

第一种使用场景(设置主控设备):首次连接蓝牙设备时,弹窗询问主设备“是否将该设备设置为常用设备,或仅本次连接设备”。若选择常用设备,则添加至设备列表,连接成功后被要求设置常用设备连接密码,也可以设置该常用设备是否为主控设备。主控设备对蓝牙设备具有最高控制权限(一台蓝牙设备仅能有一台主控设备)。

主控设备设置常用设备配对密码(常用设备配对密码,永久有效)。断开主控设备后,使用临时配对密码连接其他设备成功后,可以输入常用设备配对密码,蓝牙设备查验常用设备配对密码,若相同则连接其他设备成功,且主动断开后不会清空该常用设备信息。通信范围内,当主控设备和常用设备同时开启蓝牙时,优先连接上次的设备;当主控设备蓝牙关闭或不在通信范围内时,优先连接常用设备;当主控设备和常用设备都不在通信范围内时,则只能使用临时配对密码连接。

当需要外借、临时连接、搜索新蓝牙设备时,需使用常用设备或主控设备设置临时配对密码(一次性密码,使用后即失效;使用前,可以设置密码有效时限),蓝牙设备断开主设备连接其他设备时,需要输入临时配对连接密码,蓝牙设备查验临时配对密码,若不相同则连接失败。若相同则连接成功,且本次连接为一次性连接。两设备连接成功后,可以通过输入常用设备密码将设备属性修改为常用设备,若未修改连接属性,则两设备主动断开后,密码失效,需重新由主设备授权。断开后,当主设备在通信范围内,则蓝牙设备仍主动连接主控设备或常用设备。

当没有设置临时配对密码时,如果主控设备及常用设备都没有开启蓝牙,则周围其他设备无法搜索到该蓝牙设备。

在主控设备丢失的情况下,如果已设置主控设备及常用设备密码,可以通过使用连接过的其他常用设备,将主控设备修改成现在已连接的常用设备,并重新设置常用设备配对密码及临时配对密码。如果忘记或没有设置常用设备密码,则只能通过恢复出厂设备功能,再次连接使用。

第二种使用场景(未设置主控设备):连接蓝牙设备时会一直弹窗询问主设备“是否将该设备设置为常用设备,或仅本次连接设备”。若选择仅本次连接设备,则当两设备主动断开后,清空该设备信息。下次连接该蓝牙设备时仍会弹窗询问。

本申请实施例中,上述通信方案一仅在主设备类加弹窗询问,无需改动蓝牙协议。同时由主设备设置蓝牙设备的密码,保证设备安全,防止无关人使用蓝牙设备。并且,为蓝牙设备设置唯一具有控制权限的主设备,当蓝牙设备外借时,需查验临时配对密码,保证蓝牙设备的安全,防止无关人使用蓝牙设备。当主设备未开启蓝牙开关时,通信范围内的其他主设备不会收到蓝牙设备信息弹窗提醒。当蓝牙设备没有设置具有控制权限的主设备时,每次连接均会弹窗提示,若选择为临时连接,当两设备主动断开后,清空该设备信息。如此,能够达到如下技术效果:1)无需修改蓝牙协议,仅在设备端弹窗支持。2)改善主设备蓝牙关闭时,通信范围内其他设备收到蓝牙设备信息的情况。3)由具有控制权的主设备决定是否让蓝牙设备连接其他主设备,提高设备的安全性。4)减少再次连接主设备时,需手动再次重新连接的步骤。

(2)通信方案二:修改现有的蓝牙协议,增加临时连接字段即临时蓝牙协议。当主设备检测到蓝牙设备时,接收、解析蓝牙设备的配对请求,若为临时蓝牙协议,则在两设备主动断开后,主设备清除该蓝牙设备的所有信息。下次连接时,仍需手动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中,上述通信方案二增加了临时蓝牙协议,可以满足更多蓝牙设备的一次性连接的使用场景,尤其主设备不带屏幕的情况。当主设备与蓝牙从设备相连时,蓝牙从设备使用临时蓝牙协议与主设备通信,在两设备主动断开后,设备清空连接设备信息,即下次再次连接时需重新手动连接。如此,能够达到如下技术效果:修改蓝牙协议,增加临时连接状态码,即临时蓝牙协议,从而可以应用到更多的一次性连接的场景。

下面,对所述两种通信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

(1)通信方案一

图7A为本申请实施例蓝牙从设备的硬件组成结构示意图,如图7A所示,蓝牙从设备的单片机71选取带RTC(Real_Time Clock,实时时钟)功能的主控模块72、ROM(Read-OnlyMemory,只读存储器)存储芯片73,蓝牙模块74。其中,所述主控模块72中的RTC用来记录临时连接设备的时长,所述ROM存储芯片73用于存储临时配对密码、常用设备配对密码、主设备的蓝牙地址和临时配对设备的连接时限等,所述单片机71即MCU(Micro Control Unit,微控制单元)。

当蓝牙从设备为初始状态时,ROM内存储State=0状态,即为初始状态。初始状态时,对周围所有主设备可见,均可与其配对连接通信。

图7B为本申请实施例通信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七,如图7B所示,所述方法的使用场景为首次使用蓝牙设备,即蓝牙设备首次连接常用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S701、是否将该主设备设置为常用设备,否即仅本次连接该主设备;

这里,如果用户选择将该主设备设置为蓝牙设备的常用设备,则执行步骤S702;否则,执行步骤S712。

本申请实施例中,当主设备与蓝牙设备连接成功时,蓝牙设备首先发送State=0的状态标码,主设备接收解析状态码后,弹窗提示用户“是否将该设备设置为常用设备,否即仅本次连接该设备”。

步骤S702、通信成功;

步骤S703、提示设置常用设备配对密码;

这里,可以提示用户需要设置常用设备配对密码,如果用户设置了常用设备配对密码,则执行步骤S704。

步骤S704、常用设备配对密码设置成功;

步骤S705、是否将常用设备设置成主控设备;

这里,如果用户选择将常用设备设置为主控设备,则执行步骤S706;否则,执行步骤S708。

步骤S706、主控设备将其蓝牙MAC(Media Access Control Address,局域网地址)地址、常用设备配对密码和主控设备标记码,发送至蓝牙设备;

这里,如果蓝牙设备收到主设备发送的常用设备配对密码,则表示用户将该主设备设置成了常用设备。当然,还可以设置一个State=2的状态标码,将所述状态标码发送给蓝牙设备,所述状态标码也可以表明将该主设备设置成了常用设备。

步骤S707、蓝牙设备解析数据,并将主控设备的蓝牙MAC地址、常用设备配对密码和主控设备标记码存储至ROM芯片;

步骤S708、常用设备将其蓝牙MAC地址和常用设备配对密码,发送至蓝牙设备;

步骤S709、蓝牙设备解析数据,并将常用设备的蓝牙MAC地址和常用设备配对密码存储至ROM芯片;

这里,在所述步骤S707和所述步骤S709之后,均执行下述步骤S710。

步骤S710、是否断开连接;

这里,如果主设备和从设备断开连接,则执行下述步骤S711。

步骤S711、两设备互相保存设备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中,若选择将主设备设置为常用设备,则连接成功后,常用设备会被要求设置常用设备配对密码,当未设置过主控设备时,会弹窗提示是否将该常用设备设置为主控设备。常用设备设置完成后,会将常用设备配对密码和该常用设备的蓝牙MAC地址,通过蓝牙发送至蓝牙设备。蓝牙设备接收并解析信息后存储至ROM芯片。当两设备主动断开蓝牙连接后,蓝牙设备除常用设备(包括主控设备,主控设备也属于常用设备)外,对其它设备均不可见。当多台常用设备出现在通信范围内时,蓝牙设备的连接顺序为最近一次连接过的常用设备。同时,主控设备可以更新、修改常用设备配对密码,即当常用设备密码忘记时,只能通过主控设备重置密码。常用设备和主控设备均可设置临时配对密码,修改临时配对密码的时效。常用设备连接蓝牙设备后可以通过输入常用设备配对密码,将常用设备设置为主控设备。

步骤S712、通信成功;

步骤S713、记录临时设备蓝牙MAC地址,及临时状态State=1,发送至蓝牙设备;

步骤S714、是否断开连接;

这里,如果两设备断开连接,则执行步骤S715;否则,执行步骤S712。

步骤S715、两设备分别删除对方设备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中,若选择仅本次连接该主设备,则主设备与蓝牙设备建立通信后,发送临时连接状态标码State=1,及主设备的蓝牙MAC地址给蓝牙设备。当两设备主动断开通信后蓝牙设备删除主设备的蓝牙地址以及删除连接记录。即不是手动连接的情况,无法自动和该主设备进行通信。

这里,上述步骤S201至步骤S202,以及上述步骤S611至步骤S612对应了所述图7B的通信方法中临时连接的部分。上述步骤S301至步骤S302,以及上述步骤S621至步骤S622对应了所述图7B的通信方法中将主设备设置为常用设备的部分。步骤S311至步骤S313对应了所述图7B的通信方法中将主设备设置为主控设备的部分。

图7C为本申请实施例通信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八,如图7C所示,所述方法的使用场景为非首次使用蓝牙设备,即蓝牙设备非首次连接常用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S721、常用设备设置临时配对密码和临时配对密码时限;

本申请实施例中,当蓝牙设备已设置过常用设备时,想临时连接其他设备时则需要先连接常用设备,对蓝牙设备设置临时配对密码,通过临时配对密码进行连接配对,防止设备间的误连。

步骤S722、设置完成后,经过蓝牙发送至蓝牙设备;

步骤S723、蓝牙设备收到临时配对密码保存至ROM芯片;

步骤S724、是否与常用设备断开通信;

这里,如果两设备断开通信,则执行下述步骤S725;否则执行下述步骤S727。

步骤S725、蓝牙设备可以被其他设备发现、并连接;

步骤S726、同时蓝牙设备内RTC芯片开始计时,当达到临时配对密码时限时,自动清空临时配对密码,并关闭可被发现的功能;

步骤S727、仍与常用设备正常通信,无法被其他设备发现。

本申请实施例中,常用设备设置蓝牙设备的临时配对密码及临时配对密码的时限后,通过蓝牙连接将数据发送给蓝牙设备。蓝牙设备收到信息后进行解析并存储至ROM芯片中。当常用设备与蓝牙设备断开连接后,蓝牙设备的RTC开始计时工作,当达到临时配对密码的时限时,蓝牙设备删除临时配对密码,并关闭非常用设备可见的功能。

这里,上述步骤S401至步骤S402,以及上述步骤S631至步骤S632对应了所述图7C中的通信方法。

图7D为本申请实施例通信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九,如图7D所示,所述方法的使用场景为临时连接,即蓝牙设备与非常用设备的连接,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S731、是否设置临时配对密码;

这里,如果已设置临时配对密码,则执行下述步骤S732;否则执行下述步骤S739。

步骤S732、主设备发现蓝牙设备,弹窗是否连接蓝牙设备;

这里,如果用户选择连接蓝牙设备,则执行下述步骤S733;否则执行下述步骤S740。

步骤S733、临时配对密码是否正确;

这里,如果用户输入的临时配对密码正确,则执行下述步骤S734;否则执行下述步骤S740。

步骤S734、连接成功;

步骤S735、主设备可以输入常用设备配对密码,将临时连接设备改成常用设备;

步骤S736、是否将主设备修改为常用设备;

这里,如果用户选择将主设备修改为常用设备,则执行下述步骤S737;否则执行下述步骤S738。

步骤S737、断开连接后,两设备相互记住对方的设备信息;

步骤S738、断开连接后,两设备相互删除对方的设备信息;

步骤S739、其他设备无法发现该蓝牙设备;

步骤S740、连接失败。

本申请实施例中,当配置临时配对密码后,蓝牙设备会对范围内的所有设备可见。当主设备(非常用设备,即临时连接设备)连接到蓝牙设备时,此时蓝牙通信已建立主设备弹窗要求输入临时配对密码,输入的临时配对密码通过蓝牙发送至蓝牙设备,蓝牙设备将收到的密码与ROM中存储的值进行对比,若相同则通信正常;若不相同,则蓝牙设备主动断开与主设备的通信。当蓝牙设备使用临时配对密码与主设备(非常用设备)连接通信后,蓝牙设备中的RTC开始计时,当达到临时配对密码时限后,蓝牙设备主动断开与主设备的通信连接。若需要再次使用临时连接时,需要常用设备的再次授权。

这里,上述步骤S411至步骤S413对应了所述图7D中的通信方法。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用户忘记常用设备配对密码时,可以将蓝牙设备与主控设备相连,在设置内选择忘记密码,进行重置。如果主控设备不在时,只能选择恢复出厂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主控设备丢失、但是记得常用设备配对密码时,可以选择使用常用设备与蓝牙设备连接,输入常用设备配对密码,将该常用设备设置成主控设备权限。

(2)通信方案二

图7E为本申请实施例通信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十,如图7E所示,所述方法的使用场景为临时连接,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S741、蓝牙设备发起连接;

步骤S742、使用临时蓝牙协议与主设备连接通信;

步骤S743、解析蓝牙协议,解析状态标码State=1;

这里,状态标码State=1表示此次通信连接为临时的通信连接。

步骤S744、两设备是否主动断开连接;

这里,如果两设备主动断开连接,则执行下述步骤S745;否则,执行所述步骤S742。

步骤S745、蓝牙设备删除主设备的蓝牙地址。

本申请实施例中,当蓝牙设备仅需要采用一次性的连接方式与主设备通信时,可以在通信协议中增加一个固定字段。当蓝牙设备与主设备成功建立连接后,蓝牙设备在通信内容中加入状态标码State=1,主设备收到信息解析出状态标码State=1,即表明此次通信为一次性的连接通信。当两设备主动断开连接后,主设备删除蓝牙设备的蓝牙MAC地址,或仅蓝牙设备删除该主设备的蓝牙MAC地址。

这里,上述步骤S501至步骤S502,以及上述步骤S641至步骤S642对应了所述图7E中的通信方法。

基于前述的实施例,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系统,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通信系统的组成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所述通信系统800包括:第一电子设备801和第二电子设备802,其中:

在所述第一电子设备801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802建立通信连接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802向所述第一电子设备801发送对应的设置信息;

在所述第一电子设备801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802断开连接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801基于所述设置信息至少保存或删除所述第二电子设备802对应的第二描述信息,和/或,所述第二电子设备802基于所述设置信息至少保存或删除所述第一电子设备801对应的第一描述信息;

其中,所述第一描述信息至少包括能够表征所述第一电子设备801唯一性的信息,所述第二描述信息至少包括能够表征所述第二电子设备802唯一性的信息。

基于前述的实施例,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装置,该装置包括所包括的各单元、以及各单元所包括的各模块、以及各模块所包括的各部件,可以通过第一电子设备中的处理器来实现;当然也可通过具体的逻辑电路实现;在实施的过程中,处理器可以为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MPU(Microprocessor Unit,微处理器)、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数字信号处理器)或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Array,现场可编程门阵列)等。

图9A为本申请实施例通信装置的组成结构示意图一,如图9A所示,所述装置90包括:

第一获取单元91,用于在与第二电子设备建立通信连接后,至少获得来自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设置信息;

第一处理单元92,用于监控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通信状态,以在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断开连接后,基于所述设置信息至少保存或删除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对应的第二描述信息,所述第二描述信息至少包括能够表征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唯一性的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获取单元91,包括:

第一获取模块,用于在与第二电子设备建立第一通信连接后,获得来自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第一设置信息及对应的第二描述信息,所述第一设置信息至少包括用于设置所述第一通信连接为临时连接的信息,以在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断开连接后,基于所述第一设置信息删除所述第二描述信息,或删除所述第二描述信息和所述第一设置信息;

其中,所述第一通信连接为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首次建立的通信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获取单元91,包括:

第二获取模块,用于在与第二电子设备建立第一通信连接后,获得来自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第二设置信息及对应的第二描述信息,所述第二设置信息至少包括用于将所述第二电子设备设置为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常用设备的信息及对应的第一认证信息,以在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断开连接后,基于所述第二设置信息保存所述第二描述信息和第一认证信息;

其中,所述第一通信连接为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首次建立的通信连接,所述常用设备表征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能够被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发现和/或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获取单元91,包括:

第三获取模块,用于在与第二电子设备建立第一通信连接后,获得来自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第三设置信息及对应的第二描述信息,所述第三设置信息至少包括用于将所述第二电子设备设置为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主控设备的信息及对应的第一认证信息,以在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断开连接后,基于所述第三设置信息保存所述第二描述信息和第一认证信息;

其中,所述第一通信连接为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首次建立的通信连接,所述主控设备表征所述第二电子设备能够控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连接认证。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获取单元91,包括:

第四获取模块,用于在与第二电子设备建立第二通信连接后,获得来自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第四设置信息,所述第四设置信息至少包括第二认证信息;

所述第二认证信息具有时效性,以在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断开连接的第一时间段后,至少删除所述第二认证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处理单元,用于在第三电子设备通过所述第二认证信息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建立临时连接后,如果获得第五设置信息,监控所述第三电子设备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之间的通信状态,以在二者之间断开连接后互相删除或保存对方的描述信息,所述第五设置信息为是否将所述第三电子设备设置为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常用设备的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获取单元91,包括:

第五获取单元,用于在与第二电子设备建立通信连接后,确定所述通信连接对应的通信协议中包括的第六设置信息;所述第六设置信息至少包括用于设置所述通信连接为临时连接的信息,以在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断开连接后,基于所述第六设置信息删除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对应的第二描述信息。

基于前述的实施例,本申请实施例再提供一种通信装置,该装置包括所包括的各单元、以及各单元所包括的各模块、以及各模块所包括的各部件,可以通过第二电子设备中的处理器来实现;当然也可通过具体的逻辑电路实现;在实施的过程中,处理器可以为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MPU(Microprocessor Unit,微处理器)、DSP(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数字信号处理器)或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Array,现场可编程门阵列)等。

图9B为本申请实施例通信装置的组成结构示意图二,如图9B所示,所述装置900包括:

第一发送单元901,用于在与第一电子设备建立通信连接后,至少基于获得的输入操作向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发送对应的设置信息;

第二处理单元902,用于监控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之间的通信状态,以在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断开连接后,基于所述设置信息至少保存或删除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对应的第一描述信息,所述第一描述信息至少包括能够表征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唯一性的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发送单元901,包括:

第一发送模块,用于在与第一电子设备建立第一通信连接后,基于获得的第一输入操作向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发送对应的第一设置信息,所述第一设置信息至少包括用于设置所述第一通信连接为临时连接的信息,以在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断开连接后,基于所述第一设置信息删除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对应的第一描述信息,或删除所述第一描述信息和所述第一设置信息;

其中,所述第一通信连接为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首次建立的通信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发送单元901,包括:

第二发送模块,用于在与第一电子设备建立第一通信连接后,基于获得的第二输入操作向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发送对应的第二设置信息,所述第二设置信息至少包括用于将所述第二电子设备设置为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常用设备的信息及对应的第一认证信息,以在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断开连接后,基于所述第二设置信息保存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对应的第一描述信息;

其中,所述第一通信连接为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首次建立的通信连接,所述常用设备表征所述第一电子设备能够被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发现和/或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发送单元901,包括:

第三发送模块,用于在与第一电子设备建立第一通信连接后,基于获得的第三输入操作向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发送对应的第三设置信息,所述第三设置信息至少包括用于将所述第二电子设备设置为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主控设备的信息及对应的第一认证信息,以在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断开连接后,基于所述第三设置信息保存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对应的第一描述信息;

其中,所述第一通信连接为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首次建立的通信连接,所述主控设备表征所述第二电子设备能够控制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连接认证。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在一些实施例中,包括:

第四发送模块,用于在与第一电子设备建立第二通信连接后,基于获得的第四输入操作向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发送对应的第四设置信息,所述第四设置信息至少包括第二认证信息;

所述第二认证信息具有时效性,使得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在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断开连接的第一时间段后至少删除所述第二认证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认证信息用于在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与第三电子设备建立临时连接时对所述第三电子设备进行身份认证;

对应地,所述第一认证信息用于在将所述第三电子设备设置为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常用设备时对所述第三电子设备进行身份认证。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发送单元901,包括:

第五发送模块,用于在与第一电子设备建立通信连接后,基于获得的输入操作在所述通信连接对应的通信协议中加入第六设置信息,并向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发送所述第六设置信息,所述第六设置信息至少包括用于设置所述通信连接为临时连接的信息,以在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断开连接后,基于所述第六设置信息删除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对应的第一描述信息。

以上装置实施例的描述,与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描述是类似的,具有同方法实施例相似的有益效果。对于本申请装置实施例中未披露的技术细节,请参照本申请方法实施例的描述而理解。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上述的通信方法,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也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电子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ROM(Read Only Memory,只读存储器)、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这样,本申请实施例不限制于任何特定的硬件和软件结合。

对应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程序时实现上述实施例中提供的通信方法中的步骤。

对应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通信方法中的步骤。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以上存储介质和设备实施例的描述,与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描述是类似的,具有同方法实施例相似的有益效果。对于本申请存储介质和设备实施例中未披露的技术细节,请参照本申请方法实施例的描述而理解。

需要说明的是,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电子设备的一种硬件实体示意图,如图10所示,该电子设备10的硬件实体包括:处理器11、通信接口12和存储器13,其中

处理器11通常控制电子设备10的总体操作。

通信接口12可以使电子设备10通过网络与其他电子设备或服务器通信。

存储器13配置为存储由处理器11可执行的指令和应用,还可以缓存待处理器11以及电子设备10中各模块待处理或已经处理的数据(例如,图像数据、音频数据、语音通信数据和视频通信数据),可以通过FLASH(闪存)或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随机访问存储器)实现。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设备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以上所描述的设备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外,所显示或讨论的各组成部分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设备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的、机械的或其它形式的。

上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全部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也可以是各单元分别单独作为一个单元,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硬件加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移动存储设备、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方法实施例中所揭露的方法,在不冲突的情况下可以任意组合,得到新的方法实施例。

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产品实施例中所揭露的特征,在不冲突的情况下可以任意组合,得到新的产品实施例。

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方法或设备实施例中所揭露的特征,在不冲突的情况下可以任意组合,得到新的方法实施例或设备实施例。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相关技术
  • 移动通信系统、通信方法和移动台、无线基站以及用于移动通信系统和通信方法的无线基站的高阶装置
  • 用于管理连接标识符的通信系统、用于通信系统中的基站和中继站的通信方法及通信系统中的中继站
技术分类

06120113688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