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变压器线圈绕线用辅助排线装置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3:29:16


一种变压器线圈绕线用辅助排线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变压器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变压器线圈绕线用辅助排线装置。

背景技术

变压器生产领域作为传统行业,行业内绝大部分厂家生产变压器所使用的工装设备仍然还处于初期阶段,工装设备结构简单,主要依靠人工手动操作,工装设备缺乏自动化能力。但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用工成本增加,行业内竞争逐渐加剧,所以提升变压器生产用工装设备的自动化能力已成为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现有技术方案中,变压器线圈绕制过程所用的放线装置主要由线盘轴、弹簧、闸皮、轮子等主要部件组成。使用时线材安装到线盘轴上,线盘轴一端与闸皮连接,线材的张紧力通过调节闸皮的松紧来控制,放线装置的底座上装有轮子,线材左右横向移动时,通过推动放线装置依靠轮子沿地面进行移动。

然而,该现有技术方案存在如下缺陷:

(1)放线装置线材张力调节装置简易,仅依靠调节闸皮的松紧和摩擦力进行张力控制,张紧力无法量化仅凭经验进行调节,且张紧力无法进行量化调节,保持恒定输出;

(2)线材在绕制的过程中需通过人工进行推动,依靠装置底座上安装的轮子进行移动,且无法实现横向自动移动;

(3)放线装置与地面间未进行固定,绕线过程中若线材张紧力过大时存在放线装置倾翻的安全隐患;

(4)该放线装置仅具备送线功能,不具备收线功能,收线时需要两人配合操作,一人操作绕线设备,另一人配合手动转动线轴完成收线。

发明内容

基于现有技术的上述情况,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变压器线圈绕线用辅助排线装置,通过设置移动底架实现线材的移动,设置气动张力控制器和磁粉离合器控制收放线操作以及张紧力调节,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放线装置存在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变压器线圈绕线用辅助排线装置,包括移动底架、收/放线机构和控制模块;其中,

所述移动底架包括底板、底座、第一三相异步电机、滚珠丝杠、电气箱以及直线圆轨;所述底板通过滚珠丝杠可移动地连接于底座上,所述第一三相异步电机、电气箱和直线圆轨固定连接于底座上;

所述收/放线机构固定连接于所述底板上;

所述控制模块连接所述移动底架和收/放线机构,控制所述移动底架的移动和收/放线机构的收/放线及张紧力调节。

进一步的,所述滚珠丝杠一端与第一三相异步电机通过轴承连接,另一端与底座通过轴承连接;

所述底板与滚珠丝杠通过位于底板下面的轨道嵌套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三相异步电机带动滚珠丝杆转动,滚珠丝杆转动带动底板沿直线圆轨左右横向移动。

进一步的,所述收/放线机构包括气动张力控制器、磁粉离合器、第二三相异步电机、张力过渡轮和线轴盘;

所述气动张力控制器、第二三相异步电机和磁粉离合器固定连接于所述底板上。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三相异步电机与磁粉离合器之间通过皮带连接,磁粉离合器与线盘轴之间通过轴承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磁粉离合器控制第二三相异步电机正/反转动,并带动线轴盘转动来进行收/放线。

进一步的,所述气动张力控制器与张力过渡轮之间通过轴杆连接。

进一步的,导线由线轴引出后经过张力过渡轮,通过气动张力控制器控制导线的张紧力。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模块包括PLC可编程控制器、继电器、电磁阀和控制面板;

所述PLC可编程控制器连接所述第一三相异步电机、磁粉离合器和气动张力控制器,对底板的移动、收/放线和导线的张紧力进行控制。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三相异步电机和第二三相异步电机均包括齿轮减速三相异步电机。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变压器线圈绕线用辅助排线装置,通过设置气动张力控制器来控制放线,齿轮减速三相异步电机转动通过磁粉离合器控制张紧力实现收线,并且通过设置移动底架实现线材沿左右方向横向移动。实现了线材张紧力气压量化调节,恒定输出;线材可沿固定轨道横向自动或手动移动;并可实现线轴的收/放线功能。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1)线材的张紧力可实现量化调节,恒定输出;

(2)线材可沿固定轨道横向自动或手动移动,无倾翻隐患;

(3)本发明提供的变压器线圈绕线用辅助排线装置同时具备送线和收线功能;

(4)本发明提供的变压器线圈绕线用辅助排线装置通过操作控制面板上的控制按钮实现操作,简单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变压器线圈绕线用辅助排线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移动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a)是移动底架的主视图,图2(b)是移动底架的俯视图;

图3是收/放线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a)是收/放线机构的左视图,图3(b)是收/放线机构的右视图;

图4是控制模块的构成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发明的概念。

下面对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变压器线圈绕线用辅助排线装置,该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包括移动底架1、收/放线机构2和控制模块3,收/放线机构2和控制模块3均设置于移动底架1上。

图2(a)中示出了移动底架的主视图,图2(b)中示出了移动底架的俯视图。如图2所示,移动底架1包括底板14、底座12、第一三相异步电机15、滚珠丝杠11、电气箱16以及直线圆轨13;所述底板14通过滚珠丝杠11可移动地连接于底座12上,第一三相异步电机15、电气箱16和直线圆轨11固定连接于底座12上,例如可以通过螺栓进行连接。其中,底板14例如可以由各种规格型材焊接而成,底座12可以由高强度钢板和矩形钢管焊接而成,底座12例如通过膨胀螺栓或者其他方式与地面进行固定,以作为本发明中其他部件的安装基础。移动底架1的功能主要是实现线轴左右横向移动,具体来说,滚珠丝杠11一端与第一三相异步电机15通过轴承连接,另一端与底座12通过轴承连接;底板14与滚珠丝杠11通过位于底板14下面的轨道嵌套连接。第一三相异步电机15带动滚珠丝杆11转动,滚珠丝杆11转动带动底板14沿直线圆轨13左右横向移动。电气箱16可以作为电源和气源的控制箱。第一三相异步电机15例如可以采用齿轮减速三相异步电机。本实施例由移动底架1实现线材沿左右方向横向移动,其中线盘轴23固定在移动底架1的底板14上,底板14又与安装到底座12上的直线圆轨13和滚珠丝杆11连接,线材横向移动时第一三相异步电机15带动滚珠丝杆11转动,滚珠丝杆11带动底板14沿直线圆轨13横向移动,从而实现线材沿左右方向横向移动。

收/放线机构固定连接于所述底板上,图3(a)中示出了收/放线机构的左视图,图3(b)中示出了收/放线机构的右视图。如图3所示,收/放线机构2包括气动张力控制器24、磁粉离合器21、第二三相异步电机22、张力过渡轮25和线轴盘23。气动张力控制器24、第二三相异步电机22和磁粉离合器21固定连接于所述底板14上,例如可以通过螺栓进行连接。第二三相异步电机22与磁粉离合器21之间通过皮带连接,磁粉离合器21与线盘轴23之间通过轴承连接。磁粉离合器21控制第二三相异步电机22正/反转动,并带动线轴盘23转动来进行收/放线。放线时安装到线盘轴23上的导线引出后经过张力过渡轮25,张力过渡轮25又与气动张力控制器24连接,通过调节与气动张力控制器24相连的压力表的压力数值来实现对导线张力的控制;收线时气动张力控制器24松开,线盘轴23与磁粉离合器21连接,磁粉离合器21又与第二三相异步电机22连接,第二三相异步电机22转动通过磁粉离合器21控制张力实现收线。气动张力控制器24与张力过渡轮25之间通过轴杆连接。导线由线轴引出后经过张力过渡轮25,通过气动张力控制器24控制导线的张紧力。第二三相异步电机22例如可以采用齿轮减速三相异步电机。

控制模块连接所述移动底架和收/放线机构,用于控制所述移动底架的移动和收/放线机构的收/放线及张紧力调节。图4中示出了控制模块的构成示意图,如图4所示,控制模块3包括PLC可编程控制器、继电器、电磁阀和控制面板31;还可以包括按钮32和支架33,其中控制面板31与支架33间通过螺栓进行连接,支架33通过膨胀螺栓固定到地面上。PLC可编程控制器、继电器、电磁阀和按钮32安装在控制面板31内,所述控制模块3中的PLC可编程控制器连接所述第一三相异步电机15、磁粉离合器21和气动张力控制器24,操作时通过PLC可编程控制器调节控制按钮31来实现对导线张紧力、收/放线和线轴左右横向移动的控制。

综上所述,本发明涉及一种变压器线圈绕线用辅助排线装置,该装置主要由气动张力控制器控制放线,磁粉离合器控制收线,放线时安装到线盘轴上的导线引出后经过张力过渡轮,张力过渡轮又与气动张力控制器连接,通过调节与气动张力控制器相连的压力表压力数值来实现对导线张力的控制;收线时气动张力控制器松开,线盘轴与磁粉离合器连接,磁粉离合器又与齿轮减速三相异步电机连接,齿轮减速三相异步电机转动通过磁粉离合器控制张力实现收线。本发明通过由移动底架实现线材沿左右方向横向移动,其中线盘轴固定在移动底架的底板上,底板又与安装到底座上的直线轨道和滚珠丝杆连接,线材横向移动时齿轮减速三相异步电机带动滚珠丝杆转动,滚珠丝杆带动底板沿直线圆轨横向移动,从而实现线材沿左右方向横向移动。实现了线材张紧力气压量化调节,恒定输出;线材可沿固定轨道横向自动或手动移动;并可实现线轴的收/放线功能。

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的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于示例性说明或解释本发明的原理,而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因此,在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此外,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旨在涵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范围和边界、或者这种范围和边界的等同形式内的全部变化和修改例。

相关技术
  • 一种变压器线圈绕线用辅助排线装置
  • 一种变压器线圈辅助绕线装置
技术分类

061201136906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