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3:46:35


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拍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拍照时需要根据预设的模式对相应的拍摄参数进行调整,无法满足不同用户的不同拍摄需求,且操作不便,无法实现拍摄的自动调整,用户使用体验差。

发明内容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用户需要手动调整拍摄参数,用户使用体验差的技术问题。

根据本公开的方案之一,提供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包括:

获得多张拍照图片,其中,所述多张拍照图片满足匹配条件;每张所述拍照图片为基于相机程序调用摄像头采集并保存的图片;

分析所述多张拍照图片,获得多个拍摄参数;

基于所述多个拍摄参数更新所述相机程序所关联的拍摄模式。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基于所述多个拍摄参数更新所述相机程序所关联的拍摄模式包括:

基于所述多个拍摄参数以及所述相机程序,创建新的拍摄模式;

将所述新的拍摄模式添加至所述拍照程序所关联的拍摄模式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基于所述多个拍摄参数更新所述相机程序所关联的拍摄模式包括:

基于所述多个拍摄参数更新所述相机程序的第一拍摄模式。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获得多张拍照图片,所述多张拍照图片满足匹配条件包括:

基于所述匹配条件通过图像识别技术从存储的图片集合中确定的焦点对象为相同类别的图片,所述匹配条件为焦点对象为相同类别;

或/和

基于所述匹配条件通过图像识别技术从存储的图片集合中确定的焦点对象为相同对象的图片,所述匹配条件为焦点对象为相同对象。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匹配条件还包括经过显示效果调整操作或/和经过分享操作;

或者

所述匹配条件为图片评分超过目标值,如果所述图片集合中的图片经过显示效果调整操作或/和经过分享操作,为对应图片添加分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获得多张拍照图片,所述多张拍照图片满足匹配条件还包括:

获得在目标时间段内响应浏览指令的多张图片;

如果所述多张图片通过图像识别技术确定焦点对象为相同对象,确定所述多张图片为所述多张拍照图片;

所述分析所述多张拍照图片,获得多个拍摄参数包括;

获得每个所述多张拍照图片的拍摄模式对应镜头信息;

所述基于所述多个拍摄参数更新所述相机程序所关联的拍摄模式包括:

基于所述多个镜头信息以及所述相机程序,创建新的拍摄模式,其中,所述拍摄模式在执行时触发满足所述镜头信息的多个镜头同时获得采集图片;

将所述新的拍摄模式添加至所述拍照程序所关联的拍摄模式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从云端获取所述创建的新的拍摄模式,或接收其他设备分享的所述创建的新的拍摄模式,以更新所述相机程序所关联的拍摄模式。

根据本公开的方案之一,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获得模块,配置为获得多张拍照图片,其中,所述多张拍照图片满足匹配条件;每张所述拍照图片为基于相机程序调用摄像头采集并保存的图片;

分析模块,配置为分析所述多张拍照图片,获得多个拍摄参数;

更新模块,配置为基于所述多个拍摄参数更新所述相机程序所关联的拍摄模式。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更新模块还配置为:

基于所述多个拍摄参数以及所述相机程序,创建新的拍摄模式;

将所述新的拍摄模式添加至所述拍照程序所关联的拍摄模式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更新模块还配置为:

基于所述多个拍摄参数更新所述相机程序的第一拍摄模式。

本公开的各种实施例提供的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通过获得满足匹配条件的多张拍照图片,并对获得的多张拍照照片进行分析,得到多个拍摄参数,进而基于多个拍摄参数更新所述相机程序所关联的拍摄模式,能够为用户提供方便操作且拍摄效果较佳的拍摄模式,满足用户不同的拍照需求,并提高用户拍照体验。

附图说明

图1示出本公开实施例的信息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2示出本公开实施例的信息处理方法的另一流程图;

图3示出本公开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此处参考附图描述本公开的各种方案以及特征。

应理解的是,可以对此处申请的实施例做出各种修改。因此,上述说明书不应该视为限制,而仅是作为实施例的范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将想到在本公开的范围和精神内的其他修改。

包含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且与上面给出的对本公开的大致描述以及下面给出的对实施例的详细描述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通过下面参照附图对给定为非限制性实例的实施例的优选形式的描述,本公开的这些和其它特性将会变得显而易见。

还应当理解,尽管已经参照一些具体实例对本公开进行了描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确定地实现本公开的很多其它等效形式。

当结合附图时,鉴于以下详细说明,本公开的上述和其他方面、特征和优势将变得更为显而易见。

此后参照附图描述本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所申请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公开的实例,其可采用多种方式实施。熟知和/或重复的功能和结构并未详细描述以避免不必要或多余的细节使得本公开模糊不清。因此,本文所申请的具体的结构性和功能性细节并非意在限定,而是仅仅作为权利要求的基础和代表性基础用于教导本领域技术人员以实质上任意合适的详细结构多样地使用本公开。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信息处理方法应用于电子设备,电子设备中安装有摄像头以采集图片,电子设备中还安装有相机程序,相机程序启动后可以调用摄像头工作采集图片。电子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手机、平板电脑、相机、PDA等安装有摄像头和相机程序的设备。

图1示出了本公开实施例的信息处理方法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包括:

S101:获得多张拍照图片,其中,所述多张拍照图片满足匹配条件;每张所述拍照图片为基于相机程序调用摄像头采集并保存的图片。

用户拍照时基于相机程序调用摄像头采集图片,并将采集的图片保存在电子设备中。例如可以通过相册应用查看或者浏览保存的图片中。电子设备可以从保存的图片中自动获得满足匹配条件的多张拍照图片,也可以基于用户对采集并保存的图片的操作获得满足匹配条件的多张拍照图片。例如,可以在用户浏览图片的过程中,基于用户的浏览操作获得多张拍照图片。

S102:分析所述多张拍照图片,获得多个拍摄参数。

在获得满足匹配条件的多张拍照图片后,可以利用图像分析技术(例如图像识别、语义识别等)对多张拍照图片进行分析,提取各拍照图片中的拍摄参数,并将各拍照图片的拍摄参数进行分析、整合后得到上述多个拍摄参数。其中,在进行图像识别、语义识别等时,可以采用深度学习算法,例如卷积神经网络、生成对抗网络等算法对多张拍照图片进行学习分析,得到多个拍摄参数。

拍摄参数为相机程序调用摄像头在拍摄场景中进行拍摄时能够调节的参数,包括但限于光圈、快门、白平衡、对焦模式、对焦点、对焦算法、焦距调节、曝光补偿、色彩模式、闪光灯参数、色调(LUT)等。拍摄场景包括但不限于拍摄天气、环境光线、室内室外等。

相机程序调用摄像头采集图片后,采集的图片对应的拍摄参数记录到EXIF(Exchangeable image file format,可交换图像文件格式)中,在通过步骤S101确定多张拍照图片后,可以从EXIF中调用拍照图片对应的拍摄参数进行分析。EXIF是专门为数码相机等电子设备拍摄的照片设定的,可以记录照片的属性信息和拍摄参数等拍摄信息。

相机程序调用摄像头采集图片时,也可以生成UUID记录,并记录对应的拍摄参数,在拍摄完成后将记录的每个UUID及对应的拍摄参数保存到照片的EXIF中。UUID(Universally Unique Identifier,通用唯一识别码)表示与摄像头的连接标识,可以方便用户准确的获取拍摄完成的图片及其拍摄场景、拍摄参数等拍摄信息。

S103:基于所述多个拍摄参数更新所述相机程序所关联的拍摄模式。

在通过分析所述多张拍照图片,获得多个拍摄参数后,相机程序可以基于得到的多个拍摄参数更新所述相机程序所关联的拍摄模式,从而为用户提供更新后的拍摄模式,用户可以利用该更新后的拍摄模式直接进行拍照,以满足用户个性化的拍摄需求,且无需用户手动调整拍摄参数。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信息处理方法通过获得满足匹配条件的多张拍照图片,并对获得的多张拍照照片进行分析,得到多个拍摄参数,进而基于多个拍摄参数更新所述相机程序所关联的拍摄模式,能够为用户提供方便操作且拍摄效果较佳的拍摄模式,满足用户不同的拍照需求,并提高用户拍照体验。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步骤S103基于所述多个拍摄参数更新所述相机程序所关联的拍摄模式,具体包括:

S1031:基于所述多个拍摄参数以及所述相机程序,创建新的拍摄模式;

S1032:将所述新的拍摄模式添加至所述拍照程序所关联的拍摄模式中。

相机程序可以预先关联多个拍摄模式,例如,普通模式、广角模式或超远焦距模式、人像模式、慢动作模式、延迟摄影模式、夜景模式、全景模式等,其中,普通模式为电子设备默认的拍摄模式,该模式下调用电子设备的主摄摄像头且该模式下对应的拍摄参数为通用参数;广角模式至少调用电子设备的广角摄像头且在该广角模式相对于普通模式视角更大;超远焦距模式至少调用电子设备的超变焦潜望式摄像头且在该超远焦距模式下可以获得相对于电子设备更远距离的图片。用户在进行拍照时可以直接选择相应的拍摄模式进行拍照,并将图片保存。

在预设的拍摄模式不能满足用户的个性化拍摄需求等条件下,本公开的实施例基于对多张拍照图片进行分析得到的多个拍摄参数和用于拍摄图片的所述相机程序,创建新的拍摄模式,方便用户使用该拍摄模式得到用户满意的图片,并方便用户操作。

例如,用户经常拍摄鸟类图片,为方便用户拍摄鸟类图片,可以基于对用户经常拍摄的鸟类图片进行分析得到的多个拍摄参数,创建一新的“鸟类拍摄模式”,用户可以直接利用该“鸟类拍摄模式”进行拍摄,无需调整拍摄参数(例如进行对焦等)即可拍摄鸟类图片,可以提高拍摄效率,并拍摄到满足用户需求的图片。

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S103基于所述多个拍摄参数更新所述相机程序所关联的拍摄模式,具体包括:

S1033:基于所述多个拍摄参数更新所述相机程序的第一拍摄模式。

具体地,当多张拍照图片均为预设的第一拍摄模式下拍摄的图片时,例如,多张拍照图片为用户在人像模式下拍摄的多张图片,通过对多张拍照图片及其拍摄参数进行分析,可以将不同拍照图片中,同一类别拍摄参数下参数数值相同或相近的拍摄参数确定为拍摄效果较佳或满足用户拍摄需求的拍摄参数,基于该参数数值更新第一模式下原有的参数数值。

例如,当多张拍照图片为不同曝光度下拍摄的图片时,用户可以基于对上述多张拍照图片的分析,得到使得图片的显示效果较佳的曝光度对应的参数数值(例如提取各图片中曝光度相同或相似度最高的参数数值),用户可以利用该较佳的参数数值更新第一拍摄模式的拍摄参数对应的参数数值。

对多张拍照照片的分析,不仅包括对拍摄时拍摄参数的分析,还包括对显示效果对应的显示参数的分析,当多张拍照图片对应的拍摄时的拍摄参数为第一白平衡参数,拍照图片的显示效果对应的显示参数中包含第二白平衡参数,且第二白平衡参数优于第一白平衡参数,可以基于第二白平衡参数对应的参数数值更新第一拍摄模式的拍摄参数对应的参数数值,以更新所述相机程序的第一拍摄模式。

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S101中,所述获得多张拍照图片,所述多张拍照图片满足匹配条件包括:

S1011:基于所述匹配条件通过图像识别技术从存储的图片集合中确定的焦点对象为相同类别的图片,所述匹配条件为焦点对象为相同类别;

或/和

S1012:基于所述匹配条件通过图像识别技术从存储的图片集合中确定得焦点对象为相同对象的图片,所述匹配条件为焦点对象为相同对象。

在进行图片分析时,通常需要先确定图片中的拍摄对象,即拍摄时的焦点对象,因此,本实施例中,将焦点对象为相同类别或/和相同对象确定为第一匹配条件,以便提取对应的拍照图片进行分析。相机程序通过图像识别技术从相册中存储的图片集合中提取出满足上述匹配条件的多张拍照图片。

示例性地,匹配条件为焦点对象为相同类别时,可以将用户平时拍摄的鸟类图片提取出,对各鸟类图片及其拍摄参数进行分析,确定用户平时拍摄鸟类的拍摄习惯,进而确定“鸟类拍摄模式”下的拍摄参数及对应的参数数值。例如,可以基于平时拍摄的各鸟类图片中,鸟这一拍摄对象的对焦点,确定如何对鸟类图片进行对焦,进而生成包含上述对焦方式的新的“鸟类拍摄模式”,当用户拍摄时,在确定拍摄环境中包含鸟这一类拍摄对象时,便可利用“鸟类拍摄模式”中存储的对焦方式,将焦点自动对准到该鸟上,无需用户手动操作对焦。“鸟类拍摄模式”也可以为电子设备中预设的模式,在确定出上述包含鸟类图片的多张鸟类拍照图片时,可以对多张拍照图片进行分析,提取各鸟类拍照图片中拍摄参数相同或相近的参数数值,将该参数数值确定为较佳的参数数值,并利用其更新原有“鸟类拍摄模式”下拍摄参数对应的参数数值。

匹配条件为焦点对象为相同对象时,可以通过人脸识别技术识别用户,并将用户平时的自拍图像提取出,对用户的自拍图像进行分析,进而确定该用户的“自拍模式”下的较佳拍摄参数,并基于该较佳拍摄参数更新“自拍模式”的拍摄参数。

进一步地,所述匹配条件还包括经过显示效果调整操作或/和经过分享操作;

或者

所述匹配条件为图片评分超过目标值,如果所述图片集合中的图片经过显示效果调整操作或/和经过分享操作为对应图片添加分值。

在通过步骤S1011或/和S1012得到焦点对象为相同类别或/和相同对象的多张拍照图片后,由于上述图片中既有拍摄效果较佳的图片,也有拍摄效果一般或较差的图片,对上述不同拍摄效果较佳的图片无法准确确定对应拍摄模式下的拍摄参数及其数值时,可以进一步根据图片是否经过显示效果调整操作或/和经过分享操作,以提取出满足更优的第二匹配条件的拍照图片。

具体地,当确定多张拍照图片中存在经过显示效果调整操作的拍照图片时,可以确定这一或这些经过显示效果调整操作的拍照图片具有较佳的拍摄效果,其对应的拍摄参数为较佳的拍摄参数。因此,可以将经过显示效果调整操作确定为第二匹配条件,以基于用户对拍照图片的显示效果的调整,分析用户偏好。即上述具有较佳拍摄效果的拍照图片可以为用户满意度较高的拍照图片。

显示效果调整操作包括调节图片的显示参数,包括但不限于:(1)为图片添加特效,例如,添加滤镜、添加道具(例如为拍摄到的图片中的人物添加帽子等)、磨皮;(2)调节图片的色调(LUT)、大小、亮度、对比度、色阶、曝光补偿、白平衡等。

进一步地,可以根据调整后的显示参数,更新已有的第一拍摄模式的拍摄参数对应的参数数值,或者将新的拍摄参数添加至该第一拍摄模式下。

上述显示参数调整时,曝光补偿、白平衡等参数与拍摄时的拍摄参数存在一定的重合,因此,可以将对显示效果进行调整后的参数确定为拍照图片的拍摄参数,例如,当多张拍照图片在第一拍摄模式下拍摄时的拍摄参数为第一曝光度,经过显示效果调整操作后的显示参数为第二曝光度,因此,便可将第二曝光度确定为上述多张拍照图片的较佳曝光度,利用该第二曝光度更新第一拍摄模式的曝光度参数。

当经过显示效果调整操作后,存在新的拍摄参数,可以将该新的拍摄参数添加至该第一拍摄模式下。例如,当拍摄时未添加道具,而对多张拍照图片进行分析时,确定上述多张拍照图片在经过显示效果调整操作后均添加了道具,因此,可以将添加的道具作为新的拍摄参数,更新原有第一拍摄模式下的拍摄参数,以在下次拍摄时,直接为用户添加道具,无需用户进行后期调整。

当然,也可以利用根据调整后的显示参数生成一新的第二拍摄模式,该新的第二拍摄模式中包含有较佳的拍摄参数。第二拍摄模式的生成参考上述鸟类拍摄模式的生成,此处不再赘述。

另一些实施例中,具有较佳拍摄效果的拍照图片也可以为拍照图片的图片质量较佳。例如,当拍摄的图片分辨率(清晰度)较低时,可以通过调整分辨率,提高图片的清晰度。因此,可以将经过调整分辨率后的拍照图片确定为满足匹配条件的图片。

类似地,由于用户通常乐于分享自己满意度较高的图片,因此,将经过分享操作的图片确定为满足第二匹配条件的拍照图片,可以确定拍照图片具有较佳的拍摄效果,进而可以通过上述具有较佳的拍摄效果的拍照图片得到用户满意度较高的拍摄参数,基于该拍摄参数更新相机程序关联的拍摄模式。

在又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匹配条件也可以为图片评分超过目标值。通过对经过显示效果调整操作或/和经过分享操作的图片进行评分,根据评分筛选满足匹配条件的图片作为用于分析的多张拍照图片。例如,可以在图片每被用户分享一次后,为图片添加一分,并将该得分记录。某一拍照图片被分享的次数越多,其累计积分越多,用户满意度越高,该拍照图片对应的拍摄参数即为较佳的拍摄参数。

具体实施中,可以基于显示效果调整操作的次数或调整的部位为经过显示效果调整操作的图片进行评分,例如,当调整操作的次数多时,可以确定该图片最终的显示效果较佳,图片评分较高。调整的部位较多时,也可确定图片的评分较高。

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S101中,所述获得多张拍照图片,所述多张拍照图片满足匹配条件还包括:

获得在目标时间段内响应浏览指令的多张图片;

如果所述多张图片通过图像识别技术确定焦点对象为相同对象,确定所述多张图片为所述多张拍照图片;

步骤S102中,所述分析所述多张拍照图片,获得多个拍摄参数包括;

获得每个所述多张拍照图片的拍摄模式对应镜头信息;

步骤S103中,所述基于所述多个拍摄参数更新所述相机程序所关联的拍摄模式包括:

基于所述多个镜头信息以及所述相机程序,创建新的拍摄模式,其中,所述拍摄模式在执行时触发满足所述镜头信息的多个镜头同时获得采集图片;

将所述新的拍摄模式添加至所述拍照程序所关联的拍摄模式中。

当用户在预定时间内针对多张图片进行反复的浏览比对时,可以确定用户对上述多张图片的关注度较高,确定上述多张图片满足第三匹配条件,且在确定所述多张图片中的焦点对象为相同对象时,将上述经过反复浏览对比且包含相同焦点对象的图片确定为多张拍摄图片。

例如,用户在预定时间内对普通模式下拍摄的第一图片、广角模式下拍摄的第二图片以及超远焦距模式下拍摄的第三图片反复进行浏览比对时,可以确定用户在这三种图片中进行筛选,因此,在确定上述三种图片中包含相同的焦点对象时,可以获取三种拍摄模式对应的镜头信息,镜头信息中包含有拍摄上述三种拍摄模式的图片时对应的拍摄参数,基于对上述三种拍摄模式的拍摄参数进行分析,可以创建新的拍摄模式,该拍摄模式执行时可以触发上述三种模式对应的镜头同时采集图片。即用户利用该新的拍摄模式拍摄得到的第四图片是将上述第一图片、第二图片以及第三图片进行合成后的图片,用户在浏览该第四图片时,可以基于对该第四图片的操作,得到上述三种拍摄模式下的图片,并查看其显示效果,即通过一次拍摄便可得到不同拍摄模式下的图片。例如,可以通过将第四图片进行放大或缩小,得到第一图片、第二图片或第三图片,如此,不仅能够得到不同显示效果的图片,还方便用户在不同图片间切换浏览,无需利用不同的拍摄模式分别拍摄对应的图片,并从相册中查找第一图片、第二图片及第三图片进行切换,方便用户操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从云端获取所述创建的新的拍摄模式,或接收其他设备分享的所述创建的新的拍摄模式,以更新所述相机程序所关联的拍摄模式。

在通过步骤S1031和S1032创建新的拍摄模式后,可以向云端发送添加新的拍摄模式的请求,云端服务器基于接收的请求中携带的新的拍摄模式相关的信息,从拍摄模式数据库中查找与该新的拍摄模式对应的拍摄模式及其拍摄参数,并将查找到的拍摄模式及其拍摄参数发送至电子设备,以添加至电子设备中,即直接从云端服务器获取创建的新的拍摄模式及其拍摄参数。

另一些实施例中,若创建的新的拍摄模式与其他设备中存储的拍摄模式匹配,则可以接收其他设备分享的该新的拍摄模式。

上述从云端获取所述创建的新的拍摄模式,或接收其他设备分享的所述创建的新的拍摄模式,无需通过电子设备的信息处理生成新的拍摄模式,可以提高电子设备的信息处理效率。

本公开在电子设备本地创建的新的拍摄模式也可以被分享至云端服务器或其他设备,可以实现拍摄模式的共享,方便其他用户拍摄使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确定所述拍照图片对应的拍摄模式为预设拍摄模式时,创建所述新的拍摄模式。

即只有在预设拍摄模式下拍摄得到的拍照图片,才能用于创建新的拍摄模式,可以满足用户的特殊的拍照需求。该预设拍摄模式可以为专业模式或AI模式。

例如,专业模式下可以提供自动调参功能,在该模式下生成新的拍摄模式,可以在利用专业模式得到满足用户需求(用户满意度较佳)的图片后,进一步利用新的拍摄模式拍摄得到用户满意度更佳的图片。

再例如,AI模式下,电子设备能够自动识别图片,当图片中的内容为文字时,可以通过OCR进行文字识别;而当图片中包含人脸图像时,可以自动进行人脸识别,在能够进行自动识别的AI模式下创建新的拍摄模式,可以进一步满足用户个性化的拍摄需求,提高用户拍摄体验。

图3示出本公开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获得模块100,配置为获得多张拍照图片,其中,所述多张拍照图片满足匹配条件;每张所述拍照图片为基于相机程序调用摄像头采集并保存的图片;

分析模块200,配置为分析所述多张拍照图片,获得多个拍摄参数;

更新模块300,配置为基于所述多个拍摄参数更新所述相机程序所关联的拍摄模式。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更新模块300还配置为:

基于所述多个拍摄参数以及所述相机程序,创建新的拍摄模式;

将所述新的拍摄模式添加至所述拍照程序所关联的拍摄模式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更新模块300还配置为:

基于所述多个拍摄参数更新所述相机程序的第一拍摄模式

所述基于所述多个拍摄参数更新所述相机程序所关联的拍摄模式包括:

基于所述多个拍摄参数以及所述相机程序,创建新的拍摄模式;

将所述新的拍摄模式添加至所述拍照程序所关联的拍摄模式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获得模块100还配置为:

基于所述匹配条件通过图像识别技术从存储的图片集合中确定的焦点对象为相同类别的图片,所述匹配条件为焦点对象为相同类别;

或/和

基于所述匹配条件通过图像识别技术从存储的图片集合中确定的焦点对象为相同对象的图片,所述匹配条件为焦点对象为相同对象。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匹配条件还包括经过显示效果调整操作或/和经过分享操作;

或者

所述匹配条件为图片评分超过目标值,如果所述图片集合中的图片经过显示效果调整操作或/和经过分享操作,为对应图片添加分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获得模块100还配置为:

获得在目标时间段内响应浏览指令的多张图片;

如果所述多张图片通过图像识别技术确定焦点对象为相同对象,确定所述多张图片为所述多张拍照图片;

所述分析所述多张拍照图片,获得多个拍摄参数包括;

获得每个所述多张拍照图片的拍摄模式对应镜头信息;

所述基于所述多个拍摄参数更新所述相机程序所关联的拍摄模式包括:

基于所述多个镜头信息以及所述相机程序,创建新的拍摄模式,其中,所述拍摄模式在执行时触发满足所述镜头信息的多个镜头同时获得采集图片;

将所述新的拍摄模式添加至所述拍照程序所关联的拍摄模式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更新模块300还配置为:

从云端获取所述创建的新的拍摄模式,或接收其他设备分享的所述创建的新的拍摄模式,以更新所述相机程序所关联的拍摄模式。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另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时实现上述的信息处理方法。

上述的处理器可以是通用处理器,包括中央处理器CPU、网络处理器(networkprocessor,NP)等;还可以是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

存储器可能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也可能还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由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的信息处理方法。

以上实施例仅为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不用于限制本公开,本公开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书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本公开的实质和保护范围内,对本公开做出各种修改或等同替换,这种修改或等同替换也应视为落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分类

06120113804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