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受限空间内顶管机移动吊出施工方法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8:32:25


受限空间内顶管机移动吊出施工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适用于受限空间内顶管机的移动吊出施工,特别适合于地铁站内受限空间下顶管机的平移、旋转以及吊出的施工之中。

背景技术

地铁站内的联络通道有时会用到顶管机进行施工,顶管机从外面的沉井进行顶进,直到顶进地铁站的侧墙的出洞口中,当顶管机进入地铁站时,由于顶管机十分沉重,故如何将顶管机移出至地铁站外显得十分棘手。目前常用的方法是利用自锁型液压爬行器将顶管机平推到吊装口处,然后起吊运出去,但是该方法的移动特别缓慢,且无法实现旋转,故其直接运用也收到了很大限制。

目前,现有技术大多是提供了受限空间内顶管的吊装或运输方法,关于顶管机的极少见到。比如:CN201811041083.3一种受限空间下顶管施工中的起重吊装施工工艺提供了一种避免改迁地面建筑物即可满足吊装的受限空间下顶管施工中的起重吊装施工工艺,主要用于单根顶管的吊装,而非顶管机,而顶管机的重量远大于单根顶管的重量,故所提供的悬臂吊不能在地铁站内进行使用,且安全性也不高。此外,CN202210765799.8提出了一种受限空间顶管管节运输方法,该法通过设置传送车、多种运输轨道、升降机以及旋转平台将顶管运送至沉井底部,然而由于顶管机特别沉重,普通的传送车是无法胜任的,特别是在传送车接收顶管机的过程中,传送车需要在受限空间内抵抗住顶管机的水平推力,故传送车需要特别制作才能胜任;另外,升降机及旋转平台的分开设置无法同步实现顶管机的升降旋转功能,因此,该方法用于地铁站内顶管机的平移旋转时受到很大程度的制约。

综上,当前急需要一种既能提高受限空间内顶管机移动速度、又能同步实现顶管机升降旋转的施工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受限空间内顶管机移动吊出施工方法。

这种受限空间内顶管机移动吊出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施工步骤:

步骤一、吊出施工装置固定部分安装:依次安装洞框架和长边低轨;再吊放入升降旋转设备,将剪叉式液压升降机对称布设在液压转盘正下方并固定,在液压转盘上焊接辅轨;然后安装短边低轨,长边低轨、辅轨和短边低轨连通;拼装接收框架并安装卷扬机;吊放安装大间距高轨;

步骤二、接收车安装就位:通过纵向钢轮将接收车坐落于长边低轨上,将接收车推至出洞侧墙处;底盘的前方焊接纵向拉钩,底盘的侧边正中焊接横向拉钩;在底盘下部还设有横向钢轮;

步骤三、顶管机出洞和移动就位:顶管机利用接收车上的径向橡胶轮向前顶进直至整个顶管机移动到接收车上;通过拉绳将纵向拉钩与卷扬机连接,使接收车和顶管机移动至升降旋转设备上方;

步骤四、顶管机姿态调整:拆除拉绳,启动剪叉式液压升降机直至横向钢轮底部超出大间距高轨顶部高度;启动液压转盘使接收车上的横向拉钩朝向正前方;然后将接收车降至横向钢轮与大间距高轨吻合;

步骤五、顶管机再次移动就位和吊出:通过拉绳将横向拉钩与卷扬机连接,使接收车沿大间距高轨移动至吊装口正下方;再次拆除拉绳,将顶管机吊出。

作为优选:地铁站的车站顶板上设有吊装口,在实施步骤一时,先利用地铁站上的吊装口先将叉车和机械手设备吊放到地铁站内;

在进行步骤一和步骤二中所有部件的安装过程中,均通过地铁站上的吊装口将部件吊放入地铁站内的叉车上,通过叉车将部件移动至指定位置,再利用机械手设备进行部件的位置初固定。

作为优选,步骤一中:出洞框架包括出洞边桁架、出洞顶桁架和出洞底桁架;将洞边桁架、出洞顶桁架和出洞底桁架拼装成一体形成出洞框架后,通过膨胀螺栓将出洞框架牢固安装在出洞侧墙上;

长边低轨靠近出洞侧墙的一端利用横向锚固梁固定在出洞框架的出洞底桁架上,另一端利用膨胀螺栓将端部的轨枕固定在地铁站的车站底板上;最后在车站底板上,沿着长边低轨的两边对称设置多组锚固端;

升降旋转设备包括剪叉式液压升降机和液压转盘;完成升降旋转设备的初固定后在车站底板上沿液压转盘周边对称设置多组锚固端,并通过锚固杆将升降旋转设备进行最终固定;最后在液压转盘上对称焊接辅轨,辅轨的高度和间距与长边低轨、短边低轨均一致,辅轨的长度与液压转盘的直径相等;辅轨与长边低轨端部相接;

短边低轨的结构和安装方法均与长边低轨一致,但短边低轨的长度短于长边低轨;短边低轨两端部的轨枕均通过膨胀螺栓固定在地铁站的车站底板上,短边低轨连接辅轨远离长边低轨的一端。

作为优选,步骤一中:接收框架包括接收边桁架、接收顶桁架、接收底桁架和中立桁架,中立桁架的两端上下分别连接在接收顶桁架与接收底桁架的中间部位,整个接收框架通过膨胀螺栓固定在接收侧墙上;将接收边桁架、接收顶桁架、接收底桁架和中立桁架拼装成一体后,通过膨胀螺栓将接收框架固定在接收侧墙上;最后在中立桁架一侧沿着高度方向安装固定两台卷扬机;

大间距高轨的轨距是长边低轨与短边低轨轨距的2.0~3.0倍,大间距高轨的轨距大于液压转盘的直径,且大间距高轨的轨距与接收车上横向钢轮的纵向间距相等,大间距高轨的高度是长边低轨和短边低轨高度的1.1~1.2倍;大间距高轨靠近接收侧墙端利用横向锚固梁将工字钢固定在接收框架的接收底桁架中,大间距高轨的外延部分设置多组固定撑固定在地铁站的车站底板上。

作为优选,步骤二具体为:接收车包括底盘、弧形榀架、剪力撑、纵向拉钩、横向拉钩、纵向钢轮、横向钢轮和径向橡胶轮;先将底盘移动到长边低轨上,使得底盘下的纵向钢轮坐落于长边低轨上;将弧形榀架按照一个剪力撑长度的间距焊接在底盘上,并在相邻弧形榀架之间焊接剪力撑,进而在地铁站内完成接收车安装工作;将安装完成的接收车沿着长边低轨推至出洞侧墙处,并通过周边的锚固端及锚固杆将接收车固定住。

作为优选:底盘的长度大于顶管机的长度,且底盘的长度大于大间距高轨的轨距;底盘的宽度等于弧形榀架的长度;在底盘下部的纵向对称焊接有两对纵向钢轮,纵向钢轮的横向间距与长边低轨、辅轨、短边低轨的轨距相等,纵向钢轮的纵向间距大于液压转盘的直径且小于大间距高轨的轨距;在底盘下部的横向对称焊接有两对横向钢轮,横向钢轮的横向间距大于纵向钢轮的横向间距,横向钢轮的纵向间距等于大间距高轨的轨距;

弧形榀架为顶面呈半圆形的框架,弧形榀架包括半圆弧杆、径向橡胶轮、长支腿、斜支腿和短支腿;在半圆弧杆上部间隔一定弧度焊接有多个径向橡胶轮;半圆弧杆两端对称焊接有长支腿和短支腿,长支腿与短支腿的底部相互齐平,长支腿与短支腿之间焊接斜支腿;弧形榀架的长度是顶管机直径的1.1~1.2倍。

作为优选,步骤三具体为:出洞侧墙后的顶管机通过出洞口逐步顶进至已固定好的接收车上,利用接收车上的径向橡胶轮逐榀向前顶进移动,整个顶管机移动到接收车上后拆除掉接收车周边的锚固杆,通过拉绳,将接收车上前部的纵向拉钩与接收框架下部卷扬机连接起来;然后缓慢启动下部卷扬机,拉动接收车和顶管机,使接收车和顶管机沿着长边低轨、辅轨及短边低轨移动至升降旋转设备的正上方;此时,纵向钢轮的前后轮分别处在短边低轨及长边低轨上,而横向钢轮处在长边低轨、辅轨及短边低轨的外侧。

作为优选,步骤四中:先启动剪叉式液压升降机使液压转盘及其上的辅轨升高直至辅轨顶住接收车的底盘,然后进一步将接收车及顶管机升高至接收车上的横向钢轮底部超出大间距高轨顶部高度4~6cm;接着启动液压转盘,使接收车和顶管机旋转90°,使接收车上的横向拉钩朝向正前方;再次同步启动多组剪叉式液压升降机,将旋转完成后的接收车和顶管机降低至大间距高轨上,使接收车上的横向钢轮与大间距高轨吻合,最后将升降旋转设备降低至原高度。

作为优选,步骤五具体为:通过拉绳将接收车上前部的横向拉钩与接收框架上部卷扬机连接起来,然后启动上部卷扬机,拉动接收车和顶管机,使接收车和顶管机沿着大间距高轨移动至吊装口正下方;对横向钢轮进行临时固定,再次拆除接收车与接收框架之间的拉绳;利用起吊设备和吊绳将顶管机吊出,完成受限空间内顶管机的移动吊出作业。

受限空间内顶管机移动吊出施工装置,由上述任一所述方法得到的。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与现有的自锁型液压爬行器的平推方法相比,本发明采用高低轨道相互搭配,并通过接收车与卷扬机来实现顶管机的平移,保持其平移速度可控,且还能同步实现顶管机的升降旋转,总体上加快了顶管机的移动吊出过程,故本发明的技术优势显著。

2)与现有的受限空间下顶管施工中的起重吊装施工工艺相比,本发明避免采用悬臂吊在受限空间内起吊顶管机,而是借助地铁站顶部的吊装口进行顶管机的吊装,安全性更好,有效避免了事故的发生,故本发明的技术优势显著。

3)与现有的受限空间顶管管节运输方法相比,本发明特制了一种接收车,通过设置锚固端及锚固杆,使得接收车完全能够顶住顶管机出洞时的水平推力;此外,通过在接收车的弧形榀架设置径向橡胶轮,极大地降低了顶管机与接收车之间的摩擦力,有利于顶管机的顺利接收。

4)本发明通过在液压转盘上设置辅轨,保证了顶管机第一阶段的移动过程顺利进行;液压转盘与剪叉式液压升降机同位集中沿竖向设置,实现了顶管机的升降旋转过程装置的一体化;故本发明的技术优势显著。

附图说明

图1是出洞框架安装平面图;

图2是出洞框架安装侧面图;

图3是出洞框架安装的正面图;

图4是长边低轨安装平面图;

图5是长边低轨安装侧面图;

图6是升降旋转设备安装平面图;

图7是升降旋转设备安装侧面图;

图8是短边低轨安装平面图;

图9是短边低轨安装侧面图;

图10是接收框架安装平面图;

图11是接收框架安装侧面图;

图12是接收框架安装正面图;

图13是大间距高轨安装平面图;

图14是大间距高轨安装侧面图;

图15是接收车安装就位平面图;

图16是接收车安装就位侧视图;

图17是接收车侧视图;

图18是接收车正面图;

图19是顶管机出洞侧视图;

图20是顶管机移动平面图;

图21是顶管机移动侧视图;

图22是顶管机顶升侧视图;

图23是液压转盘旋转90°的平面图;

图24是顶管机旋转90°后的侧面图;

图25是顶管机再次移动的侧面图;

图26是顶管机移动至吊装口正下方的侧面图;

图27是顶管机吊出后的侧面图;

图28是受限空间内顶管机移动吊出的施工工艺流程图;

其中,1-顶管机;2-出洞口;3-出洞侧墙;4-出洞框架;41-出洞边桁架;4-2-出洞顶桁架;4-3-出洞底桁架;5-吊装口;6-接收侧墙;7-车站底板;8-车站顶板;9-长边低轨;9-1-轨道;9-2-轨枕;90-短边低轨;10-膨胀螺栓;11-锚固端;12-锚固杆;13-液压转盘;14-剪叉式液压升降机;15-辅轨;16-挡头;17-接收框架;17-1-接收边桁架;17-2-接收顶桁架;17-3-接收底桁架;17-4-中立桁架;18-大间距高轨;19-固定撑;20-卷扬机;21-接收车;21-1-底盘;21-2-弧形榀架;21-3-剪力撑;21-4-纵向拉钩;21-5-横向拉钩;21-6-纵向钢轮;21-7-横向钢轮;21-8-径向橡胶轮;21-9-半圆弧杆;21-10-长支腿;21-11-斜支腿;21-12-短支腿。22-拉绳;23-吊绳;24-起吊设备;25-地铁站;26-横向锚固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下述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实施例一

作为一种实施例,如图28所示,一种受限空间内顶管机移动吊出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施工步骤:

步骤一、吊出施工装置固定部分安装,具体包括:

洞框架安装固定:出洞框架4是由出洞边桁架4-1、出洞顶桁架4-2及出洞底桁架4-3三种部件组成的,通过膨胀螺栓10固定在设有出洞口2的出洞侧墙3上,出洞顶桁架4-2与地铁站25的车站顶板8相接;出洞边桁架4-1、出洞顶桁架4-2及出洞底桁架4-3三种部件事先在地铁站25外准备就位,然后利用地铁站25上的吊装口5先将叉车和机械手设备吊放到地铁站25内,再将相应的部件吊放至地铁站25内,之后利用叉车将部件运送至安装位置处,结合机械手设备,进行部件的初步位置固定,并拼装成一体,最后通过膨胀螺栓10将出洞框架4牢固安装在出洞侧墙3上。

长边低轨安装固定:长边低轨9是采用常用的火车轨道9-1事先制成的,包括轨道9-1和轨枕9-2,长边低轨9的长度大于短边轨道9-1的,然后通过吊装口5将长边低轨9吊放至叉车上,并利用机械手设备将长边低轨9进行位置初固定;长边低轨9靠近出洞侧墙3端利用横向锚固梁26将轨道9-1固定在出洞框架4的出洞底桁架4-3上,另一端利用膨胀螺栓10将端部的轨枕9-2固定在地铁站25的车站底板7上;最后,在车站底板7上,沿着长边低轨9的两边对称设置好多组锚固端11,用于后面接收车21的固定。

升降旋转设备安装固定:升降旋转设备包括多组剪叉式液压升降机14和一组液压转盘13;将已备好的多组剪叉式液压升降机14、一组液压转盘13通过吊装口5将升降旋转设备吊放至叉车上,并利用机械手设备将剪叉式液压升降机14对称布设在液压转盘13正下方,完成升降旋转设备的初固定;然后在车站底板7上,沿着液压转盘13周边再次对称设置好多组锚固端11,通过锚固杆12将升降旋转设备进行最终固定;最后在液压转盘13上对称焊接好一对辅轨15,辅轨15的高度和间距与长边低轨9、短边低轨90相一致,辅轨15的长度与液压转盘13的相等;辅轨15两端与长边低轨9、短边低轨90的端部分别相接。

短边低轨安装固定:短边低轨90的制作及造型与长边低轨9的一致,长度较短;通过吊装口5将短边低轨90吊放至叉车上,并利用机械手设备将短边低轨90进行位置初固定;然后利用膨胀螺栓10将短边低轨90两端部的轨枕9-2固定在地铁站25的车站底板7上。

接收框架安装固定:接收框架17的制作与出洞框架4的相一致,在形状大小上有区别,是由接收边桁架17-1、接收顶桁架17-2、接收底桁架17-3以及中立桁架17-4四种部件组成的,中立桁架17-4的两端上下分别连接在接收顶桁架17-2与接收底桁架17-3的中间部位,整个接收框架17通过膨胀螺栓10固定在接收侧墙6上;接收边桁架17-1、接收顶桁架17-2、接收底桁架17-3以及中立桁架17-4四种部件事先在地铁站25外准备就位,然后利用地铁站25上的吊装口5将相应的部件吊放至接收侧墙6边上,利用机械手设备进行部件的初步位置固定,并拼装成一体,通过膨胀螺栓10将接收框架17固定在接收侧墙6上;最后在中立桁架17-4一侧沿着高度方向安装固定两台卷扬机20,上部卷扬机20的中心与大间距高轨18上接收车21的横向拉钩21-5齐平,下部卷扬机20的中心与长边低轨9上接收车21的纵向拉钩21-4齐平。

大间距高轨安装固定:大间距高轨18是由两根工字钢制成,两根工字钢的间距是长边低轨9与短边低轨90轨距的2.0~3.0倍,大于液压转盘13的直径,且与接收车21上横向钢轮21-7的纵向间距相等,工字钢的高度是长边低轨9与短边低轨90高度的1.1~1.2倍;大间距高轨18靠近接收侧墙6端利用横向锚固梁26将工字钢固定在接收框架17的接收底桁架17-3中,大间距高轨18的外延部分设置多组固定撑19固定在地铁站25的车站底板7上。最后,接收框架17、大间距高轨18、短边低轨90、升降旋转设备及长边低轨9的底部中心位于同一条直线上,并与出洞侧墙3、接收侧墙6正交。

步骤二、接收车安装就位:在接收车21安装就位前,预先在地铁站25外将底盘21-1、若干组弧形榀架21-2以及剪力撑21-3制作备好,然后在地铁站25内进行分步吊装拼接,具体步骤为:1、先将底盘21-1通过地铁站25上的吊装口5吊放到叉车并移动至预定位置,再利用机械手设备将底盘21-1移动到长边低轨9上,使得底盘21-1下的纵向钢轨坐落于长边低轨9上;2、通过地铁站25上的吊装口5,依次将多组弧形榀架21-2以及剪力撑21-3吊放移动至预定位置,再借助机械手设备将弧形榀架21-2按照一个剪力撑21-3长度的间距焊接在底盘21-1上,并在相邻弧形榀架21-2之间焊接剪力撑21-3,进而在地铁站25内完成接收车21安装工作;3、将安装完成的接收车21沿着长边低轨9推至出洞侧墙3处,并通过周边的锚固端11及锚固杆12将接收车21固定住,用于接收顶出的顶管机1。

接收车21是由底盘21-1、弧形榀架21-2、剪力撑21-3、纵向拉钩21-4、横向拉钩21-5、纵向钢轮21-6、横向钢轮21-7及径向橡胶轮21-8八种部件组成的。

底盘21-1是由型钢材焊接而成的稳固构件,底部设有横向钢轮21-7、纵向钢轮21-6,侧边设有横向拉钩21-5、纵向拉钩21-4;底盘21-1的长度略大于盾构机的长度,且大于大间距高轨18的轨距;底盘21-1的宽度等于弧形榀架21-2的长度;在底盘21-1的横向短边正中焊接一个纵向拉钩21-4,在底盘21-1的纵向长边正中焊接一个横向拉钩21-5;在底盘21-1下部的纵向对称焊接两对纵向钢轮21-6,纵向钢轮21-6的横向间距与长边低轨9、辅轨15、短边低轨90的轨距相等,纵向钢轮21-6的纵向间距大于液压转盘13的直径且小于大间距高轨18的轨距;在底盘21-1下部的横向对称焊接两对横向钢轮21-7,横向钢轮21-7的横向间距大于纵向钢轮21-6的横向间距,横向钢轮21-7的纵向间距等于大间距高轨18的轨距。

弧形榀架21-2为半圆形的框架,也是采用型钢材焊接而成的,是由半圆弧杆21-9、径向橡胶轮21-8、长支腿21-10、斜支腿21-11及短支腿21-12组成的;在半圆弧杆21-9上部间隔一定弧度焊接多个径向橡胶轮21-8,便于后面顶管机1的顶进就位;半圆弧杆21-9两端对称焊接两个长支腿21-10与两个短支腿21-12,长支腿21-10与短支腿21-12的底部相互齐平,长支腿21-10与短支腿21-12之间焊接斜支腿21-11,进而形成弧形榀架21-2,弧形榀架21-2的长度是盾构机直径的1.1~1.2倍。

步骤三、顶管机出洞和移动就位,具体包括:

顶管机出洞:如图19所示,出洞侧墙3后的顶管机1通过出洞口2逐步顶进至已固定好的接收车21上,利用接收车21上的径向橡胶轮21-8逐榀向前顶进移动,直至整个顶管机1刚好移动到接收车21上即可。

顶管机移动就位:如图20和图21所示,拆除掉接收车21周边的锚固杆12,通过拉绳22,将接收车21上前部的纵向拉钩21-4与接收框架17下部卷扬机20连接起来;然后缓慢启动下部卷扬机20,拉动接收车21和顶管机1,使接收车21和顶管机1沿着长边低轨9、辅轨15及短边低轨90移动至升降旋转设备的正上方即可;此时,纵向钢轮21-6的前后轮处在短边低轨90及长边低轨9上,而横向钢轮21-7时刻处在长边低轨9、辅轨15及短边低轨90的外侧。

步骤四、顶管机姿态调整,具体包括:

顶管机顶升:如图22所示,拆除掉升降旋转设备周边的锚固杆12以及接收车21与接收框架17之间的拉绳22,同步启动多组剪叉式液压升降机14,使得液压转盘13及其上的辅轨15缓慢升高直至辅轨15顶住接收车21的底盘21-1,然后再缓慢将接收车21及顶管机1升高至预定高度,使得接收车21上的各横向钢轮21-7底部超出大间距高轨18顶部高度4~6cm之间。

顶管机旋转:如图23和图24所示,启动液压转盘13,使接收车21和顶管机1缓慢旋转90°,旋转速度控制在1/360r/min,即90分钟完成旋转动作,最终使接收车21上的横向拉钩21-5朝向正前方。

顶管机落位:所示,再次同步启动多组剪叉式液压升降机14,将旋转完成后的接收车21和顶管机1缓慢降低至大间距高轨18上,使接收车21上的横向钢轮21-7与大间距高轨18吻合,最后将升降旋转设备降低至原高度。

步骤五、顶管机再次移动就位和吊出,具体包括

顶管机再次移动就位:如图25所示,通过拉绳22,将接收车21上前部的横向拉钩21-5与接收框架17上部卷扬机20连接起来,然后缓慢启动上部卷扬机20,拉动接收车21和顶管机1,使接收车21和顶管机1沿着大间距高轨18移动至吊装口5正下方即可;最后对横向钢轮21-7进行临时固定,再次拆除接收车21与接收框架17之间的拉绳22。

顶管机吊出:如图26和图27所示,利用起吊设备24和吊绳23将顶管机1吊出,完成受限空间内顶管机1的移动吊出作业。

实施例二

作为另一种实施例,根据实施例一得到的一种受限空间内顶管机移动吊出施工装置,如图1至图27所示,包括:出洞框架4、长边低轨9、升降旋转设备、短边低轨90、接收框架17、大间距高轨18和接收车21;

如图1所示,地铁站25的车站顶板8上设有吊装口5,吊装口5上方设有起吊设备24;地铁站25内预先通过吊装口5放入叉车和机械手设备,用于部件安装时的移动和初固定。

如图1至图3所示,出洞框架4设于出洞侧墙3上,出洞框架4包括出洞边桁架4-1、出洞顶桁架4-2和出洞底桁架4-3,出洞框架4通过膨胀螺栓10固定在设有出洞口2的出洞侧墙3上,出洞顶桁架4-2和地铁站25的车站顶板8相接。

如图10至图12所示,接收框架17设于接收侧墙6上,接收框架17包括接收边桁架17-1、接收顶桁架17-2、接收底桁架17-3和中立桁架17-4,中立桁架17-4的两端上下分别连接在接收顶桁架17-2与接收底桁架17-3的中间部位,整个接收框架17通过膨胀螺栓10固定在接收侧墙6上;中立桁架17-4沿着高度方向设有两台卷扬机20,位于上部的卷扬机20和接收车21位于大间距高轨18上时横向拉钩21-5的高度齐平,位于下部的卷扬机20和接收车21位于长边低轨9上时纵向拉钩21-4的高度齐平;横向拉钩21-5和纵向拉钩21-4分别通过拉绳22连接卷扬机20。

如图4至图5所示,长边低轨9采用常用的火车轨道事先制成,包括轨道9-1和轨枕9-2,长边低轨9靠近出洞侧墙3端通过横向锚固梁26固定在出洞框架4上,另一端端部的轨枕9-2通过膨胀螺栓10固定在地铁站25的车站底板7上;车站底板7上沿长边低轨9的两边对称设有多组锚固端11,用于接收车21接收顶管机1时的固定;

如图6至图9所示,升降旋转设备包括剪叉式液压升降机14和液压转盘13;剪叉式液压升降机14对称设于液压转盘13正下方,车站底板7上沿着液压转盘13对称设有多组锚固端11,液压转盘13上设有辅轨15,辅轨15的长度和液压转盘13直径相等;初始状态下升降旋转设备通过锚固杆12连接锚固端11,用于在升降旋转前进行固定。

如图10和图13所示,长边低轨9一端连接出洞侧墙3,另一端连接辅轨15,辅轨15的另一侧连接短边低轨90;短边低轨90的结构和长边低轨9相同,也采用常用的火车轨道事先制成,但短边低轨90的长度小于长边低轨9,且短边低轨90两端的轨枕9-2均通过膨胀螺栓10固定在地铁站25的车站底板7上。

升降旋转设备未发生升降旋转的初始状态下,短边低轨90、辅轨15和长边低轨9的轨距和高度统一;

如图13至图15所示,大间距高轨18由两根工字钢制成,大间距高轨18一端连接接收侧墙6,另一端延伸至升降旋转设备两侧;用于在升降旋转设备升降旋转接收车21后进行进一步的移动,将接收车21上的顶管机1横着移动至吊装口5下方。接收大间距高轨18轨距是长边低轨9轨距的2.0~3.0倍,大间距高轨18轨距大于液压转盘13的直径,使升降旋转系统升起不受限制,且利于横向运输定位车21时的稳定;大间距高轨18的高度是长边低轨9高度的1.1~1.2倍;大间距高轨18靠近接收侧墙6一端利用通过锚固梁26固定在接收框架17的接收底桁架17-3中,大间距高轨18两侧通过多组固定撑19固定在地铁站25的车站底板7上,且大间距高轨18远离接收侧墙6一端的上表面设有挡头16。

接收框架17、大间距高轨18、短边低轨90、升降旋转设备和长边低轨9的底部中心位于同一条直线上。

如图16至图19所示,接收车21包括底盘21-1,底盘21-1的横向短边正中设有纵向拉钩21-4,底盘21-1的纵向长边正中设有横向拉钩21-5;底盘21-1下方的纵向对称地设有纵向钢轮21-6,纵向钢轮21-6的横向间距等于长边低轨9、辅轨15和短边低轨90的轨距,纵向钢轮21-6的纵向间距大于液压转盘13的直径且小于大间距高轨18的轨距;底盘21-1下部横向对称地设有横向钢轮21-7,横向钢轮21-7的纵向间距等于大间距高轨18的轨距;

底盘21-1上方设有弧形榀架21-2,弧形榀架21-2为半圆形的框架,弧形榀架21-2包括半圆弧杆21-9、径向橡胶轮21-8、长支腿21-10、斜支腿21-11和短支腿21-12;半圆弧杆21-9两侧对称地通过长支腿21-10和短支腿21-12连接底盘21-1,长支腿21-10与短支腿21-12之间还设有斜支腿21-11,弧形榀架21-2的直径是顶管机1直径的1.1~1.2倍,半圆弧杆21-9上通过多个径向橡胶轮21-8连接顶管机1;相邻弧形榀架21-2之间设有剪力撑21-3。

相关技术
  • 受限空间内网架楼承板结构的整体装配顶升施工方法
  • 一种从吊出竖井中吊出盾构机的施工方法
技术分类

061201155998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