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触控显示面板和电子终端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8:32:25


触控显示面板和电子终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显示面板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触控显示面板和电子终端。

背景技术

触控屏可以省去传统的数据输入系统诸如按钮、键盘或鼠标以实现基本的人机交互功能,其中电容式触控屏的应用最为广泛。

目前,自容式触控屏相比较互容式触控屏,具有电阻、电容乘积较小的优势,因此具有较快的反应速度。然而,现有的自容式触控屏中触控引线重叠于触控块的部分区域,而触控块中其它的区域中未重叠于触控引线,导致触控块中不同区域的包含有触控引线的走线分布不均,造成画面显示不均,降低了自容式触控屏的画面显示质量。

因此,现有的自容式触控屏存在多条触控引线在多个触控块上分布不均造成的画面显示质量较低的问题,急需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触控显示面板和电子终端,以解决现有的自容式触控屏存在触控引线在触控块上分布不均造成的画面显示质量较低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触控显示面板,包括:

第一导电层,包括沿第一方向且沿第二方向排列的多个触控电极,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不同,多个所述触控电极包括第一触控电极;

第二导电层,设置在所述第一导电层的一侧;

绝缘层,设置在所述第一导电层和所述第二导电层之间;

其中,所述第二导电层包括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重叠设置的第一触控引线和第一辅助结构,所述第一辅助结构位于所述第一触控引线的至少一侧。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电层还包括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沿着所述第一方向排布的第二触控电极,所述第一触控引线延伸至与所述第二触控电极重叠设置且电连接;

所述第二导电层还包括与所述第二触控电极重叠设置的第二辅助结构,所述第二辅助结构位于所述第一触控引线的至少一侧。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导电层还包括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重叠设置且电连接的第二触控引线;

所述第二辅助结构与所述第二触控电极的重叠面积大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与所述第一辅助结构的重叠面积。

在一实施例中,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导电层的一侧部的触控芯片;

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的多个所述触控电极形成为一触控电极组;

所述第二导电层包括与所述触控电极组对应的触控引线组和辅助结构组,所述触控引线组包括与对应的多个所述触控电极一一对应多条触控引线、多个辅助结构,所述触控电极与所述触控芯片通过对应的所述触控引线电性连接,所述触控引线和对应的所述辅助结构重叠于对应的所述触控电极;

其中,所述辅助结构组位于对应的所述触控引线组中的每一所述触控引线的侧边。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触控引线组中,除开最靠近所述触控芯片的所述触控引线之外的多条所述触控引线中,每一所述触控引线自对应的所述触控电极延伸,以重叠于对应的所述触控电极组中比对应的所述触控电极更靠近所述触控芯片的多个所述触控电极,以电性连接至所述触控芯片;

其中,每一所述触控引线对应的所述辅助结构至少位于所述触控引线远离所述触控芯片的一侧。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辅助结构组中,与对应的所述触控电极组中依次靠近所述触控芯片的多个触控电极一一对应的多个所述辅助结构与对应的所述触控电极的重叠面积依次减小。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触控引线组靠近对应的所述触控电极组的第一侧边设置;

其中,所述辅助结构组中,每一所述辅助结构自对应的所述触控引线延伸至对应的所述触控电极组中远离所述第一侧边的第二侧边。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辅助结构直接接触于对应的所述触控引线,以电性连接于对应的所述触控引线。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导电层还包括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重叠设置且电连接的第二触控引线,所述第二触控引线延伸至与所述第二触控电极重叠设置;

所述第二辅助结构与所述第二触控电极的重叠面积等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与所述第一辅助结构的重叠面积。

在一实施例中,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导电层的一侧部的触控芯片;

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的多个所述触控电极形成为一触控电极组;

所述第二导电层包括与所述触控电极组对应的触控引线组和辅助结构组,所述触控引线组包括与对应的多个所述触控电极一一对应多条触控引线、多个辅助结构,所述触控电极与所述触控芯片通过对应的所述触控引线电性连接,所述触控引线和对应的所述辅助结构重叠于对应的所述触控电极;

其中,所述辅助结构组位于对应的所述触控引线组中的每一所述触控引线的侧边。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触控引线组中,每一所述触控引线自对应的所述触控电极延伸,以重叠于对应的所述触控电极组中其余的多个所述触控电极,以电性连接至所述触控芯片。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辅助结构组中,多个所述辅助结构的面积相等。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触控引线组与所述触控电极组的中部相对设置,所述触控电极组包括与对应的所述触控引线组相对设置的第三侧边、第四侧边;

其中,所述辅助结构组中,每一所述辅助结构包括自对应的所述触控引线组延伸至对应的所述第三侧边的第一子辅助结构、自对应的所述触控引线组延伸至对应的所述第四侧边的第二子辅助结构。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子辅助结构、所述第二子辅助结构和所述触控引线均电性连接于对应的所述触控电极,以使所述辅助结构电性连接于对应的所述触控引线。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触控引线组中的多条所述触控引线沿所述第二方向排布;

所述辅助结构包括沿所述第二方向排布的多条第一子辅助线;

其中,相邻两所述第一子辅助线的间隔等于相邻两所述触控引线的间隔。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辅助结构还包括多条第二子辅助线,所述第二子辅助线连接于相邻的两所述第一子辅助线之间、相邻的所述第一子辅助线和所述触控引线之间两者中的至少一者。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辅助结构通过所述绝缘层中的过孔电性连接于对应的所述触控引线。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辅助结构和所述第二辅助结构均位于所述第一触控引线的相同侧。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电子终端,所述电子终端包括如上文任一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和电子终端,包括:第一导电层,包括沿第一方向且沿第二方向排列的多个触控电极,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不同,多个所述触控电极包括第一触控电极;第二导电层,设置在所述第一导电层的一侧;绝缘层,设置在所述第一导电层和所述第二导电层之间;其中,所述第二导电层包括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重叠设置的第一触控引线和第一辅助结构,所述第一辅助结构位于所述第一触控引线的至少一侧。其中,本发明中通过设置重叠于第一触控电极且位于第一触控引线的至少一侧的第一辅助结构,以增大第一触控电极中未投影有第一触控引线的区域中的走线的分布密度,以削弱该区域与投影有第一触控引线的区域中走线排列密度的差异,提高第一触控电极中所投影的走线分布的均匀性,从而提高触控显示面板的画面显示的均匀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将使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它有益效果显而易见。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触控显示面板中触控层的仰视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触控显示面板中触控层的仰视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触控显示面板中触控层的仰视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四种触控显示面板中触控层的仰视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五种触控显示面板中触控层的仰视示意图。

图6为图4中的触控层中位于第三行或者之后的一行的相邻两触控电极的截面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六种触控显示面板中触控层的仰视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七种触控显示面板中触控层的仰视示意图。

图9为图7或者图8中的触控层中位于最后一行的触控电极的截面示意图。

图10为图7中的触控层中位于最后一行的触控电极的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连续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靠近”、“延伸”、“侧”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触控显示面板,所述触控显示面板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实施例以及以下实施例的组合。

在一实施例中,结合图1至图3、图6、图9至图10所示,所述触控显示面板100包括:第一导电层30,包括沿第一方向01且沿第二方向02排列的多个触控电极3011,所述第一方向01和所述第二方向02不同,多个所述触控电极3011包括第一触控电极30111;第二导电层40,设置在所述第一导电层30的一侧;绝缘层50,设置在所述第一导电层30和所述第二导电层40之间;其中,所述第二导电层40包括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重叠设置的第一触控引线40111和第一辅助结构40211,所述第一辅助结构40211位于所述第一触控引线40111的至少一侧。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第一触控电极30111而言,第一触控引线40111在第一触控电极30111上的垂直投影无法占据第一触控电极30111中较多的趋于,即第一触控电极30111还存在面积较大的、未重叠于第一触控电极30111的空白区域,空白区域中若未投影有走线,则会与第一触控电极30111中重叠于第一触控引线40111的区域中的走线排列密度存在较大的差异,使得第一触控电极30111中的走线的垂直投影分布不均,造成画面显示不均。

其中,本实施例中对于第一触控电极30111的具体位置不做限定,只需满足为其中任一触控电极3011即可,同时,本实施例中对于第一触控引线40111是否电性连接于第一触控电极30111也不做限制,即第一触控引线40111可以为电性连接于或者不电性连接于第一触控电极30111的触控引线,只需满足同层设置的第一触控引线40111和第一辅助结构40211均重叠于存在上文论述的“面积较大的空白区域”的第一触控电极30111即可。

可以理解的,基于第一触控电极30111和第一触控引线40111,本实施例还设有与第一触控电极30111重叠且位于第一触控引线40111的至少一侧的第一辅助结构40211,即本实施例中的第一辅助结构40211在第一触控电极30111上的垂直投影可以填充于上文论述的第一触控电极30111中“面积较大的空白区域”,以削弱“面积较大的空白区域”与投影有第一触控引线40111的区域中走线排列密度的差异,提高第一触控电极30111中的走线分布的均匀性,从而提高触控显示面板100的画面显示的均匀性。

在一实施例中,结合图2至图3、图6、图9至图10所示,所述第一导电层30还包括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30111沿着所述第一方向01排布的第二触控电极30112,所述第一触控引线40111延伸至与所述第二触控电极30112重叠设置且电连接;所述第二导电层40还包括与所述第二触控电极30112重叠设置的第二辅助结构40212,所述第二辅助结构40212位于所述第一触控引线40111的至少一侧。

具体的,如图2和图3所示,在第一方向01可以排列有相邻的第二触控电极30112和第一触控电极30111,此处基于第一触控引线40111不电性连接于第一触控电极30111,而延伸至电性连接于第二触控电极30112,即第一触控引线40111重叠于第一触控电极30111和第二触控电极30112,导致第二触控电极30112中也存在上文提及的“面积较大的空白区域”,同理,空白区域中若未设置走线,则会与第二触控电极30112中重叠于第一触控引线40111的区域的走线排列密度存在较大的差异,使得第二触控电极30112中的走线的垂直投影分布不均,造成画面显示不均。

可以理解的,基于第二触控电极30112和第一触控引线40111,本实施例还设有与第二触控电极30112重叠且位于第一触控引线40111的至少一侧的第二辅助结构40212,即本实施例中的第二辅助结构40212在第二触控电极30112上的垂直投影可以填充于上文论述的第二触控电极30112中“面积较大的空白区域”,以削弱“面积较大的空白区域”与投影有第一触控引线40111的区域中走线排列密度的差异,提高第二触控电极30112中的走线分布的均匀性,从而提高触控显示面板100的画面显示的均匀性。

在一实施例中,结合图2、图6、图9至图10所示,所述第二导电层40还包括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30111重叠设置且电连接的第二触控引线40112;所述第二辅助结构40212与所述第二触控电极30112的重叠面积大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30111与所述第一辅助结构40211的重叠面积。

具体的,结合上文论述,由于第一触控电极30111重叠于第一触控引线40111和第二触控引线40112,而第二触控电极30112仅重叠于第一触控引线40111、未重叠于第二触控引线40112,导致第一触控电极30111中的上文提及的“面积较大的空白区域”的面积可以小于第二触控电极30112中的上文提及的“面积较大的空白区域”的面积。

可以理解的,本实施例中的第二辅助结构40212与第二触控电极30112的重叠部分可以位于第二触控电极30112中的上文提及的“面积较大的空白区域”内,第一触控电极30111与第一辅助结构40211的重叠部分可以位于第一触控电极30111中的上文提及的“面积较大的空白区域”内,进一步的,若第一辅助结构40211和第二辅助结构40212两者的分布密度相等或者相近,即符合第二辅助结构40212与第二触控电极30112的重叠面积大于第一触控电极30111与第一辅助结构40211的重叠面积。

在一实施例中,结合图4至图10所示,所述触控显示面板100包括触控层10和位于所述触控层10的一侧的触控芯片20,所述触控层10包括:第一导电层30,包括至少一触控电极组301,所述触控电极组301包括沿第一方向01排列的多个触控电极3011;第二导电层40,与所述第一导电层30异层设置,包括与至少一所述触控电极组301一一对应的至少一触控引线组401和至少一辅助结构组402,触控引线组401包括与对应的多个所述触控电极3011一一对应的多条触控引线4011,辅助结构组402包括与对应的多个所述触控电极3011一一对应的多个辅助结构4021,所述触控引线4011重叠于对应的所述触控电极3011,且电性连接于对应的所述触控电极3011与所述触控芯片20之间;绝缘层50,位于所述第一导电层30和所述第二导电层40之间;其中,所述辅助结构4021重叠于对应的所述触控电极3011,所述辅助结构组402位于对应的所述触控引线组401中的每一所述触控引线4011和对应的所述触控电极组301的第六侧边L6之间,所述第六侧边L6为所述触控电极组301中与对应的所述触控引线组401距离非最近的一侧边。

具体的,触控显示面板100还可以包括基板、位于所述基板上的电路层、位于所述电路层上的像素层,所述触控层可以位于所述像素层远离所述基板的一侧,所述像素层可以电性连接至所述电路层以获取像素驱动信号以实现画面显示,所述触控层10可以电性连接至所述电路层以获取触控驱动信号以实现触控功能,其中,像素层可以包括液晶层或者自发光显示器件,所述触控层10靠近所述像素层的一侧可以设置触控绝缘层以绝缘所述触控层10和所述像素层。具体的,对于所述触控层10,在触控阶段,所述触控芯片20可以依次向每一触控引线4011发送触控驱动信号,以依次向每一触控电极3011发送触控驱动信号,并且可以接收每一触控电极3011经由对应的触控引线4011输出的触控感应信号,从而根据每一触控感应信号实现触控功能。

需要注意的是,在触控层10中,对于每一触控电极组301而言,考虑到对应的触控引线组401中相邻的两触控引线4011的距离越近,两触控引线4011形成的等效电容越大,越有利于后期对于触控电极3011开路或者短路的检测,因此,本实施例中在多条触控引线4011排列的方向上,多条触控引线4011与触控电极组301的侧边存在较大的空白区域,空白区域中若未投影有走线,则会与触控电极组301中重叠于多条触控引线4011的区域中的走线排列密度存在较大的差异,使得触控电极组301中的走线的垂直投影分布不均,造成画面显示不均。

可以理解的,结合上文论述,至少在多条触控引线4011排列的方向上,对于触控电极组301而言,存在与对应的触控引线组401距离最近的一侧边,其他的侧边相对于该侧边而言,与对应的触控引线组401距离均较远,均可以理解为本实施例中的第六侧边L6,故可以认为至少相对于与对应的触控引线组401距离最近的一侧边而言,第六侧边L6与对应的触控引线组401之间可以形成一面积较大的空白区域;基于此,本实施例中重叠于对应的触控电极3011的辅助结构4021满足,还位于对应的触控引线组401中的每一触控引线4011和对应的触控电极组301的第六侧边L6之间,即本实施例中的辅助结构4021在触控电极组301上的投影可以填充于上文论述的触控电极组301中“面积较大的空白区域”,以削弱“面积较大的空白区域”与投影有触控引线组401的区域中走线排列密度的差异,提高与触控电极组301对应的区域中的走线分布的均匀性,从而提高触控显示面板100的画面显示的均匀性。

进一步的,结合图4和图10所示,所述触控引线组401可以包括与对应的多个所述触控电极3011一一对应且沿第二方向排列02的多条触控引线4011,所述第一方向01与所述第二方向02相交,基于此,上文提及的第六侧边L6可以理解为垂直于第二方向02,例如第六侧边L6可以平行于第一方向,再进一步的,第六侧边L6和对应的触控引线组401之间可以形成上文提及的“面积较大的空白区域”,即可以认为在所述第二方向02上,所述辅助结构组402位于对应的所述触控引线组401中的每一所述触控引线4011的侧边,以填充面积较大的空白区域”。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5中,所述触控引线组401中,除开最靠近所述触控芯片20的所述触控引线4011的多条所述触控引线4011中,每一所述触控引线4011自对应的所述触控电极3011延伸,以重叠于对应的所述触控电极组301中比对应的所述触控电极3011更靠近所述触控芯片20的多个所述触控电极3011,以电性连接至所述触控芯片20;其中,每一所述触控引线4011对应的所述辅助结构4021至少位于所述触控引线4011远离所述触控芯片20的一侧。

具体的,由于触控电极组301中的多个触控电极3011在第一方向01依次排列,基于此,本实施例中与多个触控电极3011一一对应的多条触控引线4011可以沿第一方向01延伸,例如第一方向01为列方向,触控芯片20可以位于至少一触控电极组301的下侧,为便于触控电极组301和触控芯片20的电性连接,则位于最后一行上方的每一触控电极3011对应的触控引线4011均可以延伸以重叠于下方全部行的多个触控电极3011,同时,位于最后一行的触控电极3011对应的触控引线4011可以直接向远离上方的多个触控电极3011延伸至电性连接于触控芯片20。

需要注意的是,结合上文论述,由于位于最后一行上方的每一触控电极3011对应的触控引线4011向靠近触控芯片20的多个触控电极3011延伸,导致每一触控电极3011远离触控芯片20的一侧未被触控引线4011填充,而造成走线排列密度较小。进一步的,基于此,本实施例中,还将每一触控引线4011对应的辅助结构4021设置为至少位于触控引线4011远离触控芯片20的一侧,以填充每一触控电极3011远离触控芯片20的一侧,从而缩小该区域与填充有触控引线4011两者中走线排列密度的差异,进一步提高与触控电极组301对应的区域中的走线分布的均匀性,从而提高触控显示面板100的画面显示的均匀性。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5所示,所述辅助结构组402中,与对应的所述触控电极组301中依次靠近所述触控芯片20的多个触控电极3011一一对应的多个所述辅助结构4021与对应的所述触控电极3011的重叠面积依次减小。具体的,结合上文论述,基于位于最后一行上方的每一触控电极3011对应的触控引线4011向靠近触控芯片20的多个触控电极3011延伸,即越靠近触控芯片20的触控电极3011被对应的触控引线组401占用的面积越大,且本实施例将每一触控引线4011对应的辅助结构4021设置为至少位于触控引线4011远离触控芯片20的一侧,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可以基于每一辅助结构4021还填充于对应的触控引线4011和对应的触控电极3011的侧边之间,可以认为辅助结构4021可以填充于对应的触控电极3011中未被对应的触控引线组401占用的区域,因此呈现为辅助结构组402中越靠近触控芯片20的辅助结构4021的面积越小。

可以理解的,结合上文分析,本实施例可以使得触控引线4011和对应的辅助结构4021在对应的触控电极3011上的投影分散于触控电极3011的整个区域,以提高与触控电极组301对应的区域中的走线分布的均匀性,从而提高触控显示面板100的画面显示的均匀性。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所述触控引线组401靠近对应的所述触控电极组301的第一侧边L1设置;其中,所述辅助结构组402中,每一所述辅助结构4021自对应的所述触控引线4011延伸至对应的所述触控电极组301中远离所述第一侧边L1的第二侧边L2。可以理解的,本实施例中的触控引线组401由于靠近对应的触控电极组301的第一侧边L1而设置,可以使得对应的辅助结构4021连续且完整地分散于第二侧边L2和对应的触控电极组301所限定的区域内,可以避免辅助结构4021被对应的触控电极组301所分割而造成走线纹路的变化,可以进一步提高与触控电极组301对应的区域中的走线分布的均匀性,从而提高触控显示面板100的画面显示的均匀性。

当然,如图5所示,触控引线组401也可以靠近对应的触控电极组301的中部而设置,即触控引线组401至少和对应的触控电极组301中相对的两侧边之间分别具有面积较大的空白区域,进一步的,每一辅助结构4021除了可以分散于对应的触控引线4011远离触控芯片20的一侧,对应的辅助结构组402可以分散于上述两面积较大的空白区域,以缩小两空白区域与设有触控引线组401的区域两者的走线分布密度的差异,以提高与触控电极组301对应的区域中的走线分布的均匀性,从而提高触控显示面板100的画面显示的均匀性。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所述辅助结构4021直接接触于对应的所述触控引线4011,以电性连接于对应的所述触控引线4011。可以理解的,结合上文分析,基于每一辅助结构4021自对应的触控引线4011延伸至对应的触控电极组301中远离第一侧边L1的第二侧边L2,即辅助结构4021连续设置于对应的触控电极组301的一侧,本实施例中的辅助结构4021可以毫无阻碍地直接延伸至接触于对应的触控引线4011,以实现两者的电性连接,从而可以降低对应的触控引线4011的阻抗,提高了信号传输的效率。

具体的,每一辅助结构4021和对应的触控引线4011可以采用相同的材料,通过同一制程同时制备,以提高触控层10的制作效率。进一步的,结合每一辅助结构4021和对应的触控引线4011的连接路径可以设置对应的光罩,同理,可以设置一光罩用于同时制备至少一辅助结构组402和对应的至少一触控引线组401以一次性形成第二导电层40。

其中,如图6所示,图6可以理解为图4中的触控层10中位于第三行或者之后一行的相邻两触控电极3011的截面示意图,基于本实施例,例如可以将每一触控电极3011设置为通过至少一第一过孔601连接至对应的辅助结构4021、对应的触控引线4011两者中的至少一者,以实现电性连接于对应的触控引线4011以实现信号传输;又例如,当辅助结构4021断开于对应的触控引线4011时,可以将每一触控电极3011设置为通过第一过孔601连接至对应的触控引线4011以实现两者的电性连接。具体的,第一过孔601可以位于绝缘层50中,第一过孔601内可以填充导电物质以电性连接触控电极3011和对应的触控引线4011。

需要注意的是,如图5所示,由于触控引线组401位于对应的触控电极组301的中部,造成对应的辅助结构组402需要围绕触控引线组401的上方、左方和右方而设置,即每一触控引线4011对应的辅助结构4021的每一部分无法均电性连接至对应的触控引线4011。进一步的,此处以与触控电极组301中依次靠近触控芯片20的多个触控电极3011一一对应的多条触控引线4011,沿远离第一侧边L1的方向排列为例进行说明,在触控引线组401中,除了最远离触控芯片20的触控引线4011可以电性连接与对应的辅助结构4021的全部之外,对于剩余的多个触控引线4011,可以将辅助结构4021位于对应的触控引线4011左方和上方的部分电性连接至对应的触控引线4011,而将辅助结构4021位于对应的触控引线4011右方的部分断开于对应的触控引线4011。

在一实施例中,结合图3、图6、图9至图10所示,所述第二导电层40还包括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30111重叠设置且电连接的第二触控引线40112,所述第二触控引线40112延伸至与所述第二触控电极30112重叠设置;所述第二辅助结构40212与所述第二触控电极30112的重叠面积等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30111与所述第一辅助结构40211的重叠面积。

具体的,结合上文论述,本实施例与图3所示的实施例的区别在于;第二触控引线40112还延伸至与所述第二触控电极30112重叠设置,即第一触控电极30111和第二触控电极30112均重叠于第一触控引线40111和第二触控引线40112,使得第一触控电极30111中的上文提及的“面积较大的空白区域”的面积可以等于第二触控电极30112中的上文提及的“面积较大的空白区域”的面积。

可以理解的,本实施例中的第二辅助结构40212与第二触控电极30112的重叠部分可以位于第二触控电极30112中的上文提及的“面积较大的空白区域”内,第一触控电极30111与第一辅助结构40211的重叠部分可以位于第一触控电极30111中的上文提及的“面积较大的空白区域”内,进一步的,若第一辅助结构40211和第二辅助结构40212两者的分布密度相等或者相近,即符合第二辅助结构40212与第二触控电极30112的重叠面积等于第一触控电极30111与第一辅助结构40211的重叠面积。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7和图8所示,所述触控引线组401中,每一所述触控引线4011自对应的所述触控电极3011延伸,以重叠于对应的所述触控电极组301中其余的多个所述触控电极3011,以电性连接至所述触控芯片20。可以理解的,与图4和图5所示的实施例相比较,本实施例中的触控引线组401中的每一触控引线4011均可以沿第一方向01方向延伸以覆盖对应的触控电极组301中的每一触控电极3011,即每一触控电极3011中被对应的触控引线组401所占的区域的面积相等,也即至少在第一方向01上,触控引线组401在对应的触控电极组301上的投影的分布密度处处相等,有助于提高与触控电极组301对应的区域中的走线分布的均匀性,从而提高触控显示面板100的画面显示的均匀性。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对于每一触控引线组401在对应的触控电极组301上的投影的具体位置不做限定,例如图8,触控引线组401在对应的触控电极组301上的投影可以靠近对应的触控电极组301的一侧;又例如图7,触控引线组401在对应的触控电极组301上的投影可以位于对应的触控电极组301的中部。具体的,本实施例中对于与触控电极组301中依次靠近触控芯片20的多个触控电极3011一一对应的多条触控引线4011的排列顺序不做限定。进一步的,结合图9所示,图9可以理解为图7或者图8中的触控层10中位于最后一行的触控电极3011的截面示意图,即只需满足每一触控引线4011可以通过第二过孔602连接至对应的触控电极3011,以实现电性连接于对应的触控电极3011以实现信号传输即可,具体的,第二过孔602可以位于绝缘层50中,第二过孔602内可以填充导电物质以电性连接触控电极3011和对应的触控引线4011。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7和图8所示,所述辅助结构组402中,多个所述辅助结构4021的面积相等。具体的,结合上文论述,基于触控引线组401中,每一触控引线4011自对应的触控电极3011延伸,以重叠于对应的触控电极组301中其余的多个触控电极3011,即在触控电极组301中,每一触控电极3011被对应的触控引线组401占用的面积相等,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可以基于每一辅助结构4021还填充于对应的触控引线组401和对应的触控电极3011的侧边之间,可以认为辅助结构4021可以填充于对应的触控电极3011中未被对应的触控引线组401占用的区域,因此呈现为辅助结构组402中的多个辅助结构4021的面积相等。

可以理解的,结合上文分析,本实施例可以使得触控引线4011和对应的辅助结构4021在对应的触控电极3011上的投影分散于触控电极3011的整个区域,以提高与触控电极组301对应的区域中的走线分布的均匀性,从而提高触控显示面板100的画面显示的均匀性。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所述触控引线组401与所述触控电极组301的中部相对设置,所述触控电极组301包括与对应的所述触控引线组401相对设置的第三侧边L3、第四侧边L4;其中,所述辅助结构组402中,每一所述辅助结构4021包括自对应的所述触控引线组401延伸至对应的所述第三侧边L3的第一子辅助结构4022、自对应的所述触控引线组401延伸至对应的所述第四侧边L4的第二子辅助结构4023。

其中,基于多条触控引线4011沿第一方向01延伸,第三侧边L3可以为对应的触控电极组301的左侧,第四侧边L4可以为对应的触控电极组301的右侧。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触控引线组401与触控电极组301的中部相对设置,且对应的第一子辅助结构4022分布于对应的触控引线组401的左侧,对应的第二子辅助结构4023分布于对应的触控引线组401的右侧。可以理解的,相比较图7所示的实施例,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子辅助结构4022和对应的第二子辅助结构4023可以近似呈对称分布于对应的触控引线组401的两侧,可以提高触控引线组401和对应的辅助结构组402分布的对称性,即使无法做到各区域中走线的分布密度相等,也可以避免相邻两部分的走线分布差异过大。

在一实施例中,结合图7和图10所示,图10可以理解为图7中的触控层10中位于最后一行的触控电极3011的截面示意图,所述第一子辅助结构4022、所述第二子辅助结构4023和所述触控引线4011均电性连接于对应的所述触控电极3011,以使所述辅助结构4021电性连接于对应的所述触控引线4011。可以理解的,结合上文分析,每一触控引线4011可以通过第三过孔603电性连接于对应的触控电极3011,对应的第一子辅助结构4022可以通过第四过孔604电性连接于对应的触控电极3011,对应的第二子辅助结构4023可以通过第五过孔605电性连接于对应的触控电极3011,具体的,第三过孔603、第四过孔604和第五过孔605可以位于绝缘层50中,第三过孔603、第四过孔604和第五过孔605内可以填充导电物质以使触控电极3011、对应的第一子辅助结构4022、对应的第二子辅助结构4023分别电性连接至对应的触控引线4011。

可以理解的,结合上文分析,本实施例中的辅助结构4021可以通过对应的触控电极3011电性连接于对应的所述触控引线40111,从而降低对应的触控引线4011的阻抗,提高了信号传输的效率。

在一实施例中,结合图4至图10所示,所述辅助结构4021包括沿所述第二方向02排布的多条第一子辅助线4024;其中,多条所述第一子辅助线4024的排列密度和多条所述触控引线4011的排列密度相同。

具体的,结合上文论述,上文提及的第六侧边L6、第一侧边L1、第二侧边L2和第三侧边L3均可以平行于第二方向02,进一步的,第二方向02可以垂直于第一方向01。可以理解的,本实施例中将多条第一子辅助线4024和多条触控引线4011设置为均平行于第二方向02,即多条第一子辅助线4024在对应的触控电极3011上的投影的排列方向和分布密度,可以与多条触控引线4011在对应的触控电极3011上的投影的排列方向和分布密度一致,缩小了设有多条第一子辅助线4024的区域与填充有触控引线4011两者中走线排列密度的差异,进一步提高与触控电极组301对应的区域中的走线分布的均匀性,从而提高触控显示面板100的画面显示的均匀性。例如,基于所述触控引线组401中的多条所述触控引线4011沿所述第二方向02排布,相邻两所述第一子辅助线4024的间隔可以等于相邻两所述触控引线4011的间隔。

进一步的,在图7和图8所示的基础上,在辅助结构组402中,相邻的两辅助结构4021中可以设有连线部,连线部可以包括与对应的多条第一子辅助线4024一一对应的多条连线,每一连线可以连接于对应的两第一子辅助线4024之间。可以理解的,这样可以在显示区内除了设有多个触控电极3011之外的盲区内,设置分布密度与与触控电极3011对应的区域内的多条第一子辅助线4024的分布密度相当的多条连线,进一步提高了显示区内的走线分部的均匀性,从而进一步提高了触控显示面板100的画面显示的均匀性。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第一辅助结构40211和所述第二辅助结构40212均位于所述第一触控引线40111的相同侧。具体的,结合上文论述,在第二方向02上,第一触控引线40111在第一触控电极30111上的垂直投影占满第一触控电极30111,再根据第一触控引线40111靠近第一触控电极30111和第二触控电极30112的左侧或者右侧,可以将第一辅助结构40211和第二辅助结构40212设置再第一触控引线40111的右侧或者左侧;进一步的,在第二方向02上,例如图2,第一触控引线40111在第二触控电极30112上的垂直投影未占满第二触控电极30112,第一辅助结构40211相比较第二辅助结构40212,还可以位于第一触控引线40111的上方,又例如图3,第一触控引线40111在第二触控电极30112上的垂直投影也占满第二触控电极30112,则第一辅助结构40211和第二辅助结构40212可以均位于第一触控引线40111的左侧。

在一实施例中,结合图4至图10所示,所述辅助结构4021还包括多条第二子辅助线4025,所述第二子辅助线4025连接于相邻的两所述第一子辅助线4024之间、相邻的所述第一子辅助线4024和所述触控引线4011之间两者中的至少一者。可以理解的,本实施例相比较仅设置沿第二方向02平行排列的多条第一子辅助线4024,增设了排列方式不同于多条第一子辅助线4024的多条第二子辅助线4025,从阻抗方面而言,在第二子辅助线4025还连接于相邻的第一子辅助线4024和触控引线4011之间时,即在辅助结构4021电性连接于对应的触控引线4011时,本实施例中的多条第一子辅助线4024可以通过多条第二子辅助线4025电性连接,从而降低了辅助结构4021和对应的触控引线4011整体的阻抗,提高了信号传输的效率;从走线的排布密度方面而言,沿第二方向02平行排列的多条第一子辅助线4024可以使得辅助结构4021在第二方向02上具有密度,沿不同于第二方向02排列的多条第二子辅助线4025可以使得辅助结构4021在不同于第二方向02的其它方向上具有密度,从而降低辅助结构4021中走线排列方向的单一性,或者说可以提高辅助结构4021中走线排列方向的多样性,进一步均匀化辅助结构4021的走线的分布,以提高与触控电极组301对应的区域中的走线分布的均匀性,从而提高触控显示面板100的画面显示的均匀性。

在一实施例中,结合图4至图10所示,所述辅助结构4021通过所述绝缘层50中的过孔电性连接于对应的所述触控引线4011。具体的,结合上文论述,当辅助结构4021完整且连续的围绕对应的触控引线4011设置时,即辅助结构4021未被其它的触控引线4011分隔为至少两部分,此时辅助结构4021可以直接接触于对应的触控电极3011以实现电性连接;当辅助结构4021被除了对应的触控引线4011之外的其它的触控引线4011分隔为至少两部分时,辅助结构4021可以通过对应的过孔电性连接于对应的触控电极3011,过孔可以包括触控引线4011也可以通过对应的过孔电性连接于对应的触控电极3011,以通过对应的触控电极3011作为连接部,实现辅助结构4021与对应的触控电极3011的电性连接,过孔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下文提及的第一过孔601、第二过孔602、第三过孔603、第四过孔604和第五过孔605。可以理解的,本实施例中的辅助结构4021电性连接于对应的触控引线4011,可以降低辅助结构4021和对应的触控引线4011整体的阻抗,提高了信号传输的效率。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电子终端,所述电子终端包括如上文任一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和电子终端,包括:第一导电层,包括沿第一方向且沿第二方向排列的多个触控电极,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不同,多个所述触控电极包括第一触控电极;第二导电层,设置在所述第一导电层的一侧;绝缘层,设置在所述第一导电层和所述第二导电层之间;其中,所述第二导电层包括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重叠设置的第一触控引线和第一辅助结构,所述第一辅助结构位于所述第一触控引线的至少一侧。其中,本发明中通过设置重叠于第一触控电极且位于第一触控引线的至少一侧的第一辅助结构,以增大第一触控电极中未投影有第一触控引线的区域中的走线的分布密度,以削弱该区域与投影有第一触控引线的区域中走线排列密度的差异,提高第一触控电极中所投影的走线分布的均匀性,从而提高触控显示面板的画面显示的均匀性。

以上对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和电子终端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核心思想;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

相关技术
  • 触控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触控显示面板的驱动方法
  • 触控面板、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系统
  • 触控显示面板、触控驱动电路和触控驱动方法
  • 触控电极单元、触控面板及触控显示器
  •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 一种触控面板、触控显示面板以及触控显示电子设备
  • 触控显示面板的电容检测方法、触控显示面板的电容检测电路及触控显示面板
技术分类

06120115607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