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壳体零件裁边辅助工装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8:35:48


一种壳体零件裁边辅助工装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壳体零件加工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壳体零件裁边辅助工装。

背景技术

蓝牙耳机盒由盒体、盒盖以及铰链hinge构成。铰链hinge用来连接盒体和盒盖,且使得盒盖受到掀动力作用时可自由地执行翻转运动,以便于执行取/放蓝牙耳机的操作。盒体一般为壳体类零件,大多采取注塑或压铸工艺进行制备,且成型后需对执行裁边处理,以消除注塑或压铸进程中在临近其端口区域伴随而生的毛边、缺陷或使其最终成型尺寸满足设计蓝图要求(如图1-4中所示)。

在现有技术中,盒体的裁边流程大致如下:首先,借由虎钳完成对盒体的夹持操作,铣刀(或激光切割头)执行平面运动,以实现对其中一个侧壁的裁切,然后,将盒体由虎钳上拆下,旋动90°再次装夹,铣刀(或激光切割头)执行平面运动,以实现对相邻另一个侧壁的裁切,重复上述操作,直至盒体的各个侧壁均被裁切完成。在实际操作中,存在有以下问题:1)因需反复执行装夹、拆卸操作,铣刀的裁切动作并不连贯,其等待工时较长,且每次重新执行装夹操作前,均需确保与前次装夹保持有相同定位基准,操作极为繁琐,如此,不但对操作工人素质要求极高,且导致加工效率极低,单件加工耗时超过7min;2)出于避免盒体被压损方面考虑,在对其执行正式夹紧操作前,还需在其内腔中填充辅助支撑块,由此导致准备工时耗时较长,从而进一步降低了加工效率;3)因装夹定位基准存在有误差,极易导致各侧壁所形成的切口对齐度不能满足设计蓝图要求,极易导致工件报废现象的发生或后续需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执行修整操作,从而势必会导致加工成本的增加。因而,亟待技术人员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故,本发明设计人员鉴于上述现有的问题以及缺陷,乃搜集相关资料,经由多方的评估及考量,并经过从事于此行业的多年研发经验技术人员的不断实验以及修改,最终导致该壳体零件裁边辅助工装的出现。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涉及了一种壳体零件裁边辅助工装,与铣边设备相配套应用以对壳体零件的敞口端实现裁边操作。壳体零件裁边辅助工装包括左置变位机、右置变位机、承载平板、壳体零件负担部以及推顶压靠部。左置变位机和右置变位机对向而置。承载平板由左置变位机和右置变位机协同负担,且当左置变位机和右置变位机同步启动时,其可发生跟随性周向旋转运动。用来临时承载壳体零件的壳体零件负担部和用来推顶压靠壳体零件的推顶压靠部均由承载平板负担,其沿着左右方向对向而置。正对应于壳体零件的定位位置,在承载平板开设有供铣边设备的铣刀自由穿越的、且可连贯完成走刀动作的工艺避让缺口。当待裁边的壳体零件相对于壳体零件负担部完成初步定位后,推顶压靠部发生动作以实现对壳体零件的侧向压紧操作。

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壳体零件负担部包括有承载件。承载件可拆卸地固定于承载平板上,且其上成型出有与壳体零件内腔相适配的仿形段。

当然,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另一种改型设计,壳体零件负担部为分体式结构,其包括有下置剖分件和上置剖分件。下置剖分件可拆卸地固定于承载平板上。当上置剖分件相对于下置剖分件完成定位后,共同形成有与壳体零件内腔相适配的仿形曲面集合。

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上置剖分件借由螺钉以实现与下置剖分件的可拆卸连接,相对应地,邻近其右侧壁位置,在上置剖分件上成型出有一系列与螺钉相适配、且沿着上下方向进行贯穿的安装通孔。

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更进一步改进,上置剖分件和下置剖分件均为非刚性件。当上置剖分件的底壁受到向上推顶力作用时,其相背于下置剖分件执行扩张运动,与此同时,仿形曲面集合沿着上下方向进行适应性膨胀,直至实现对壳体零件内壁的压触;当上置剖分件的底壁受到弹性回复力作用时,其相向于下置剖分件执行收缩运动,与此同时,仿形曲面集合沿着上下方向进行适应性缩形,直至解除对壳体零件内壁的压触。

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更进一步改进,壳体零件负担部还包括有斜楔推顶机构。斜楔推顶机构用来为上置剖分件的底壁提供向上推顶力,其包括有楔块和第一直线运动元件。对楔块的底壁进行斜切以形成上置滑移面,相对应于,对下置剖分件的顶壁进行斜切以形成与上置滑移面相配套应用的下置滑移面。第一直线运动元件由下置剖分件或/和上置剖分件负担;当所述第一直线运动元件启动后,楔块沿着由右至左方向执行平移运动,与此同时,上置滑移面相对于下置滑移面执行侧滑运动,上置剖分件相背于下置剖分件执行扩张运动;而当第一直线运动元件反向启动后,楔块沿着由左至右方向执行平移回退运动,与此同时,上置滑移面相对于下置滑移面执行反向侧滑运动,上置剖分件相向于下置剖分件执行收缩运动。

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更进一步改进,壳体零件负担部包括前置剖分件和第二直线运动元件。前置剖分件与下置剖分件和上置剖分件相协同动作可形成有与壳体零件内腔相适配的所述仿形曲面集合。第二直线运动元件由下置剖分件负担。当第二直线运动元件启动后,前置剖分件相向/相背于下置剖分件和上置剖分件沿着前后方向执行平移运动,直至实现/解除对壳体零件内壁的压触。

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更进一步改进,推顶压靠部包括有支撑座、第三直线运动元件和推顶复合板。支撑座用来负担第三直线运动元件,且其可拆卸地固定于承载平板上。由推顶复合板的右侧壁向左凹陷以形成一与壳体零件外形相适配的仿形腔。推顶复合板因受到第三直线运动元件推动力作用而相向/相背于壳体零件负担部执行平移运动,直至实现/解除对壳体零件左端部的压靠。

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更进一步改进,推顶复合板由金属板和塑胶层胶合而成。仿形腔成型于塑胶层上。

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更进一步改进,壳体零件裁边辅助工装还包括有托料部。托料部由承载平板负担,且向着壳体零件的非裁边区域施予压紧力。

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更进一步改进,托料部包括有沿其前后方向线性排布的前置托料分部和后置托料分部。

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更进一步改进,前置托料分部包括有前置托料块和第四直线运动元件。后置托料分部包括有后置托料块和第五直线运动元件。第四直线运动元件和第五直线运动元件均可拆卸地固定于承载平板上,且两者均穿越工艺避让缺口。前置托料块因受到第四直线运动元件的驱动力作用而相向/相背于壳体零件执行位移运动,以实现/解除对壳体零件的压靠;后置托料块因受到第五直线运动元件的驱动力作用而相向/相背于壳体零件执行位移运动,以实现/解除对壳体零件的压靠。

作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壳体零件裁边辅助工装还包括有安装基板。安装基板用来同时承托左置变位机和右置变位机,其平置于车间底面上,且借由地脚螺栓进行固定。

在预对壳体零件执行裁边操作前,需将其套装于壳体零件负担部上,而后,推顶压靠部发动动作以向着于壳体零件负担部执行平移运动,直至完成对壳体零件的最终压紧、定位。正对应于壳体零件的定位位置,在承载平板开设有供铣边设备的铣刀自由穿越的、且可连贯完成走刀动作的工艺避让缺口。在对壳体零件执行裁边操作的进程中,左置变位机和右置变位机同步地旋转,壳体零件执行跟随性旋转运动,铣刀按照设定轨迹执行动作,确保裁切动作得以连贯。

在实际应用中,该壳体零件裁边辅助工装至少取得了以下几方面的有益技术效果:

1)壳体零件仅需经过一次装夹操作即可完成裁边操作,避免了因多次重复装夹而导致的定位误差现象的发生,易于工人操作,且整个加工进程铣刀的裁切动作始终保持连贯,其等待工时极短,如此,不但降低对操作工人素质的要求,且加工效率得到大幅度地提升,单件加工总耗时(装夹工时+走刀工时+卸料工时)控制在3min以内;

2)因壳体零件被套装于壳体零件负担部上,且保持于被推顶压靠部压紧状态,侧向压紧力均经由壳体零件而传递于壳体零件负担部,使得壳体零件的各侧壁保持于未受力状态或受力平衡状态,从而有效地避免了因压紧力超限而引起的壳体零件被压瘪现象的发生。

3)在兼顾操作困难度以及加工效率的前提下,经裁边后的壳体零件其各侧壁所形成的切口保持有良好的对齐度,有效地确保了壳体零件具有极高的裁边精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中壳体零件未裁切状态下的立体示意图(未裁切状态)。

图2是本发明中壳体零件裁切完成状态下一种视角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中壳体零件裁切完成状态下另一种视角的立体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中壳体零件组配为耳机盒体状态下的立体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中壳体零件裁边辅助工装第一种实施例在实际应用状态下的立体示意图(待壳体零件已被装夹到位状态下)。

图6是本发明中壳体零件裁边辅助工装第一种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壳体零件裁边辅助工装第一种实施例中壳体零件负担部一种视角的立体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壳体零件裁边辅助工装第一种实施例中壳体零件负担部另一种视角的立体示意图。

图9是图7的俯视图。

图10是图9的A-A剖视图。

图11是图7的正视图。

图12是图11的B-B剖视图。

图13亦是本发明壳体零件裁边辅助工装第一种实施例中壳体零件负担部一种视角的立体示意图(隐去上置剖分件状态下)。

图14是本发明壳体零件裁边辅助工装第一种实施例中下置剖分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壳体零件裁边辅助工装第一种实施例中上置剖分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16是本发明壳体零件裁边辅助工装第一种实施例中楔块的立体示意图。

图17是本发明壳体零件裁边辅助工装第一种实施例中前置剖分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18是本发明壳体零件裁边辅助工装第一种实施例中推顶压靠部一种视角的立体示意图。

图19是本发明壳体零件裁边辅助工装第一种实施例中推顶压靠部另一种视角的立体示意图。

图20是本发明中壳体零件裁边辅助工装第二种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21是本发明壳体零件裁边辅助工装第二种实施例中托料部的立体示意图。

1-左置变位机;2-右置变位机;3-承载平板;31-避让缺口;4-壳体零件负担部;41-下置剖分件;411-下置滑移面;42-上置剖分件;421-安装通孔;43-仿形曲面集合;44-斜楔推顶机构;441-楔块;4411-上置滑移面;442-第一气缸;45-前置剖分件;46-第二气缸;5-推顶压靠部;51-支撑座;52-第三气缸;53-推顶复合板;531-金属板;532-塑胶层;5321-仿形腔;54-导向单元;541-前置滑轨;542-后置滑轨;543-前置滑块;544-后置滑块;6-安装基板;7-托料部;71-前置托料分部;711-前置托料块;712-第四气缸;72-后置托料分部;721-后置托料块;722-第五气缸。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左”、“右”、“上”、“下”、“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为了使得本领域技术人员更为充分地理解本发明所公开的技术方案,在对壳体零件裁边辅助工装的设计结构进行阐明前,在此,需简要地介绍下壳体零件。在此,以蓝牙耳机盒的盒体为例进行说明。正如上述背景技术中所述,蓝牙耳机盒由盒体、盒盖以及铰链hinge构成。铰链hinge用来连接盒体和盒盖,且使得盒盖受到掀动力作用时可自由地执行翻转运动,以便于执行取/放蓝牙耳机的操作。盒体一般为壳体类零件,大多采取注塑或压铸工艺进行制备,且成型后需对执行裁边处理,以消除注塑或压铸进程中在临近其端口区域伴随而生的毛边、缺陷或使其最终成型尺寸满足设计蓝图要求(如图1-4中所示)。

壳体零件裁边辅助工装与铣边设备相配套应用以对壳体零件的敞口端实现裁边操作。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所公开的内容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图5、图6分别示出了本发明中壳体零件裁边辅助工装第一种实施例在不同应用状态下的立体示意图,可知,其主要由左置变位机1、右置变位机2、承载平板3、壳体零件负担部4、推顶压靠部5以及安装基板6等几部分构成。其中,安装基板6平置于车间底面上,且借由地脚螺栓进行固定,其被用来同时承托左置变位机1和右置变位机2。左置变位机1和右置变位机2沿着左右方向对向而置。承载平板3保持于水平态,且其由左置变位机1和右置变位机2所协同负担,且当左置变位机1和右置变位机2同步启动时,其可发生跟随性周向旋转运动。用来临时承载壳体零件的壳体零件负担部4和用来推顶压靠壳体零件的推顶压靠部5均由承载平板3负担,其沿着左右方向对向而置。正对应于壳体零件的定位位置,在承载平板3开设有供铣边设备的铣刀自由穿越的、且可连贯完成走刀动作的工艺避让缺口31。当待裁边的壳体零件相对于壳体零件负担部4完成初步定位后,推顶压靠部5发生动作以实现对壳体零件的侧向压紧操作。

在预对壳体零件执行裁边操作前,需将其套装于壳体零件负担部4上,而后,推顶压靠部5发动动作以向着于壳体零件负担部4执行平移运动,直至完成对壳体零件的最终压紧、定位。正对应于壳体零件的定位位置,在承载平板3开设有供铣边设备的铣刀自由穿越的、且可连贯完成走刀动作的工艺避让缺口31。在对壳体零件执行裁边操作的进程中,左置变位机1和右置变位机2同步地旋转,壳体零件执行跟随性旋转运动,铣刀按照设定轨迹执行动作,确保裁切动作得以连贯。

在实际应用中,该壳体零件裁边辅助工装至少取得了以下几方面的有益技术效果:

1)壳体零件仅需经过一次装夹操作即可完成裁边操作,避免了因多次重复装夹而导致的定位误差现象的发生,易于工人操作,且整个加工进程铣刀的裁切动作始终保持连贯,其等待工时极短,如此,不但降低对操作工人素质的要求,且加工效率得到大幅度地提升,单件加工总耗时(装夹工时+走刀工时+卸料工时)控制在3min以内;

2)因壳体零件被套装于壳体零件负担部4上,且保持于被推顶压靠部5压紧状态,侧向压紧力均经由壳体零件而传递于壳体零件负担部4,使得壳体零件的各侧壁始终保持于未受力状态或受力平衡状态,从而有效地避免了因压紧力超限而引起的壳体零件被压瘪现象的发生。

3)在兼顾操作困难度以及加工效率的前提下,经裁边后的壳体零件其各侧壁所形成的切口保持有良好的对齐度,有效地确保了壳体零件具有极高的裁边精度。

已知,壳体零件负担部4可以采取多种设计结构以满足壳体零件的稳定套装操作,不过,在此推荐一种设计结构简单,易于制造实施,且后期便于执行维护操作的实施方案,具体如下:壳体零件负担部4为承载件,应用铸造或压铸工艺一体成型。承载件可拆卸地固定于承载平板3上,且铸造或压铸成型阶段在其自由端部成型出有与壳体零件内腔相适配的仿形段。如此,一方面,仅通过单侧压靠即可有效地实现对壳体零件的精准定位,操作极为简洁、省时,为后续裁边精度的保证作为良好的铺垫;另一方面,当壳体零件受到来自于推顶压靠部5的侧向推顶力作用后,仿形段起到辅助支撑作用,如此,在确保壳体零件得以稳定夹持的前提下,可以有效地避免壳体零件的左侧壁因受压超限而引起的压瘪现象的发生。

然而,因承载件的应用,在实际执行加工操作进程中存在有以下问题:1)出于确保壳体零件装夹后具有良好的定位精度方面考虑,势必对仿形段的外形一致性有着较高的要求,如此,势必会增加的工人的套装难度以及耗时;2)因套装间隙过小,壳体零件的内侧壁极易因受到摩擦而磨损,后续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执行修复操作。鉴于此,在此推荐一种优选实施方案,具体如下:如图7、8中所示,壳体零件负担部4优选为分体式设计结构,其包括有下置剖分件41和上置剖分件42。下置剖分件41可拆卸地固定于承载平板3上。当上置剖分件42相对于下置剖分件41完成定位后,共同形成有与壳体零件内腔相适配的仿形曲面集合43。图14、图15分别示出了本发明壳体零件裁边辅助工装中下置剖分件、上置剖分件的立体示意图。如此,当壳体零件相对于壳体零件负担部4套装到位后,其内侧壁可被上置剖分件42和下置剖分件41所共同形成的仿形曲面集合43所贴触。上置剖分件42有限借由螺钉以实现与下置剖分件41的可拆卸连接,相对应地,邻近其右侧壁位置,在上置剖分件42上成型出有一系列与上述螺钉相适配、且沿着上下方向进行贯穿的安装通孔421(如图15中所示)。上置剖分件42和下置剖分件41均为非刚性件,优选由工程塑料注塑而成。当上置剖分件42的底壁受到向上推顶力作用时,其相背于下置剖分件41执行扩张运动,与此同时,仿形曲面集合43沿着上下方向进行适应性膨胀,直至实现对壳体零件内壁的压触;当上置剖分件42的底壁受到弹性回复力作用时,其相向于下置剖分件41执行收缩运动,与此同时,仿形曲面集合43沿着上下方向进行适应性缩形,直至解除对壳体零件内壁的压触。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设置,在正式执行套装操作前,下置剖分件41和上置剖分件42保持于相贴靠状态,此时,仿形曲面集合43的体积最小,利于工人快速地将壳体零件套装于壳体零件负担部4上,而后,向着上置剖分件42的底壁施加向上推顶力,上置剖分件42因受力作用而发生弹性形变,其自由端发生自适应上翘动作,仿形曲面集合43的体型得以膨胀,以实现对壳体零件内侧壁的稳定顶触,加之,后续来自于推顶压靠部5的推顶力作用,壳体零件得以可靠、稳定、且精准装夹;而后,借由铣边设备以完成后对壳体零件端口的裁边操作,随后,解除对上置剖分件42的向上推顶,上置剖分件42所储蓄的弹性势能得以释放,其上翘的自由端得以复位,仿形曲面集合43的体型得以缩形,利于工人快速、且无损地将经裁边完毕的壳体零件由壳体零件负担部4脱下。

在此还需要说明的是,因仿形曲面集合43根据根据壳体零件内腔的形状适应性进行膨胀或缩形变化,从而可以使得壳体零件负担部4可同时适用于同系列、不同尺寸规格的壳体零件,即意味着壳体零件负担部4的适用范围得到有效地扩大。再者,因壳体零件负担部4采取分体式设计结构,如此,当待裁边壳体零件的型号、规格发生改变时,利于对壳体零件负担部4执行改型设计,仅需根据实际情况对下置剖分件41或/和上置剖分件42执行换新操作即可。

已知,根据设计常识,可以采取多种方式以实现对上置剖分件42的推顶,不过,在此推荐一种设计结构简单,易于制造实施,且便于对推顶力大小进行实时性调整的实施方案,具体如下:壳体零件负担部4还增设有斜楔推顶机构44。如图9、10、13中所示,斜楔推顶机构44用来为上置剖分件42的底壁提供向上推顶力,其包括有楔块441和第一气缸442。对楔块441的底壁进行斜切以形成上置滑移面4411(如图16中所示),相对应于,对下置剖分件41的顶壁进行斜切以形成与上置滑移面4411相配套应用的下置滑移面411(如图14中所示)。第一气缸442由下置剖分件41或/和上置剖分件42负担;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设置,当壳体零件相对于壳体零件负担部4套装到位后,第一气缸442即时启动,楔块441沿着由右至左方向执行平移运动,与此同时,上置滑移面4411相对于下置滑移面411执行侧滑运动,上置剖分件42相背于下置剖分件41执行偏斜运动(两者之间所形成的夹角逐渐地增大),仿形曲面集合43得以扩张,直至壳体零件被稳定地定位;而当完成对壳体零件的裁边操作后,第一气缸442反向启动,楔块441沿着由左至右方向执行平移回退运动,与此同时,上置滑移面4411相对于下置滑移面411执行反向侧滑运动,上置剖分件42相向于下置剖分件41执行偏斜复位运动(两者之间所形成的夹角逐渐地变小),仿形曲面集合43得以缩形,直至放松对壳体零件的限位,利于壳体零件后续快速地由壳体零件负担部4上脱出。

上述技术方案的实施,即有效地实现了对壳体零件沿其端口宽度上的自适应定位,而并未涉及到沿其长度端口宽度上的自适应定位,由此,导致壳体零件的装夹稳定性欠缺,当其受到裁切力作用其极易沿其端口方向发生位置变动,进而会导致后续裁边精度难以得到保证。鉴于此,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同样如图7、8、11、12中所示,壳体零件负担部4还增设有前置剖分件45和第二气缸46。其中,图17示出了本发明壳体零件裁边辅助工装中前置剖分件的立体示意图。前置剖分件45与下置剖分件41和上置剖分件42相协同动作可形成有与壳体零件内腔相适配的所述仿形曲面集合43。第二气缸46由下置剖分件41负担。这样一来,在对壳体零件执行裁边进程中,当壳体零件相对于壳体零件负担部4套装到位后,第一气缸442即时启动,楔块441沿着由右至左方向执行平移运动,上置滑移面4411相对于下置滑移面411执行侧滑运动,上置剖分件42相背于下置剖分件41执行偏斜运动(两者之间所形成的夹角逐渐地增大),与此同时,第二气缸46亦同步地启动,前置剖分件45在活塞杆推力作用而执行外伸运动,仿形曲面集合43得以扩张,直至壳体零件沿各个方向均被稳定地定位(沿端口的宽度方向和长度方向均得到可靠定位);而当完成对壳体零件的裁边操作后,第一气缸442反向启动,楔块441沿着由左至右方向执行平移回退运动,上置滑移面4411相对于下置滑移面411执行反向侧滑运动,上置剖分件42相向于下置剖分件41执行偏斜复位运动(两者之间所形成的夹角逐渐地变小),与此同时,第二气缸46亦同步地启动,前置剖分件45在活塞杆拉力作用而执行回退运动,仿形曲面集合43得以缩形,直至解除对壳体零件的限位,利于壳体零件后续快速地由壳体零件负担部4上脱出。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亦可以采取其他手段以实现仿形曲面集合43的自适应性膨胀或缩形设计,例如:上置剖分件42同样借由螺钉以实现与下置剖分件41的可拆卸连接,然而,当完成连接后,确保上置剖分件42沿着上下方向保持有一定的位移自由度(即螺钉保持于未完全施紧状态,螺钉的施拧端远离上置剖分件42设定距离)。如此,在对壳体零件执行裁边进程中,当壳体零件相对于壳体零件负担部4套装到位后,第一气缸442即时启动,上置剖分件42相背于下置剖分件41执行位移运动,上置剖分件42和下置剖分件41相脱离,与此同时,第二气缸46亦同步地启动,前置剖分件45在活塞杆推力作用而执行外伸运动,仿形曲面集合43得以扩张,直至壳体零件沿各个方向均被稳定地定位;而当完成对壳体零件的裁边操作后,第一气缸442反向启动,上置剖分件42因失去向下推顶力作用,且其在自重力作用下而落放于下置剖分件41,与此同时,第二气缸46亦同步地启动,前置剖分件45在活塞杆拉力作用而执行回退运动,仿形曲面集合43得以缩形,即放松了对壳体零件的限位,利于壳体零件后续快速地由壳体零件负担部4上脱出。

已知,根据设计常识,可以采取多种方式以实现对上置剖分件42的推顶,不过,在此推荐一种设计结构简单,易于制造实施,且易于执行后期维护操作的实施方案,具体如下:如图18、19中所示,推顶压靠部5优选由支撑座51、第三气缸52和推顶复合板53等几部分构成。其中,支撑座51用来负担、其安装固定第三气缸52,且其可拆卸地固定于承载平板3上。且出于避免壳体零件因受到刚性挤压力作用而被压损现象发生方面考虑,推顶复合板53优选由金属板531和质地偏软的塑胶层532胶合而成。由塑胶层532的右侧壁向左凹陷以形成一与壳体零件外形相适配的仿形腔5321。推顶复合板53因受到第三气缸52推动力作用而相向/相背于壳体零件负担部执行平移运动,直至实现/解除对壳体零件左端部的弹性压靠。

图20示出了本发明中壳体零件裁边辅助工装第二种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可知,其相较于上述第一种实施例的区别点在于:壳体零件裁边辅助工装增设有托料部7。托料部7由承载平板3所负担,其包括有沿其前后方向线性排布的前置托料分部71和后置托料分部72。在对壳体零件执行裁边操作进程中,前置托料分部71和后置托料分部72相协同动作以向着壳体零件的非裁边区域施予压紧力。

如图21中所示,前置托料分部71包括有前置托料块711和第四气缸712构成。而后置托料分部72包括有后置托料块721和第五气缸722。第四气缸712和第五气缸722均可拆卸地固定于承载平板3上,且两者均穿越工艺避让缺口31。前置托料块711因受到第四气缸712的驱动力作用而相向/相背于壳体零件执行位移运动,以实现/解除对壳体零件的压靠;后置托料块721因受到第五气缸722的驱动力作用而相向/相背于壳体零件执行位移运动,以实现/解除对壳体零件的压靠。如此一来,在裁边进程中,被裁除的环状废料在前置托料块711和后置托料块721压紧力的作用下始终与下置剖分件41保持于贴触状态,避免因环状废料无规律抖动或方位变动而导致的影响铣刀正常行进现象的发生,确保壳体零件得以正确、精准地裁边。当壳体零件被裁边完毕后,工人将其壳体零件负担部4上脱下,且随后拆除环状废料。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技术分类

06120115628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