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促进作物生长的活性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8:46:07


一种促进作物生长的活性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土壤改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促进作物生长的活性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背景技术

背景技术中内容旨在通过与本发明相关的一些基础技术知识而增加对本发明的理解,因此,下述的信息并不必然已经构成被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知识。

重金属污染是土壤污染的主要类型之一,土壤重金属污染是指由于人类活动,导致土壤中的微量金属元素在土壤中的含量超过背景值引起的污染。目前,我国的土壤面临的污染物主要包括无机污染物(如氰化物、重金属等)、农药和多环芳烃等,其中,重金属的来源主要包括污水灌溉、矿业污染、大气沉降等。尽管土壤具有一定的自净化能力,但污染土壤的重金属一般只能发生形态的转变和迁移,难以降解,在这种情况下,这些重金属很容易通过“土壤→植物→人体”生物链被人体吸收并且被富集在人体内,而且不易觉察,对人体健康带来了很大的潜在危害。

然而,很多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治理方法存在治理不够彻底,容易带来二次污染等方面的问题。除此之外,对一些较为贫瘠而且又存在重金属污染的土地,仅仅进行重金属污染的治理并不能保证作物的健康生长,而是往往存在生长状况不良,导致作为产量低等方面的问题,因此有必要进一步研究探索对贫瘠化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治理修复技术,以促进作物的生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促进作物生长的活性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其不仅能够对土壤中的重金属进行有效固化,而且能够更长效地向土壤中释放植物调节剂。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公开了以下技术方案:

首先,本发明公开一种促进作物生长的活性剂,其包括基体以及分布在该基体中的植物活性剂和改性固化剂。其中,所述基体为包括天然沸石微粒、聚乙烯醇缩丁醛形成的颗粒物;所述植物活性剂包括含有植物调节剂的天然沸石微粒以及包覆在该天然沸石微粒表面的缓释膜层;所述改性固化剂包括含有金属离子螯合剂的天然沸石微粒以及包覆在该天然沸石微粒表面的缓释膜层,且所述植物活性剂和改性固化剂固化在所述基体中。

进一步地,所述基体中天然沸石微粒的粒径为400~500目;所述植物活性剂、改性固化剂中天然沸石微粒的粒径为100~250目。

进一步地,所述植物调节剂包括:2,4-二氯苯氧乙酸、复硝酚钠、琥珀酰胺酸、矮壮素、萘乙酸钠、吲哚丁酸钾等中的至少一种,也可以为其他任意适合的植物调节剂。植物调节剂有助于对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代谢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促进作物生长。

进一步地,所述金属离子螯合剂包括柠檬酸、酒石酸、葡萄糖酸钠、二硫代胺基甲酸盐(如钠盐、钾盐等)等中的至少一种,其能够对进入到所述基体的重金属离子鳌和使其固化,避免轻易转移造成再次污染。

进一步地,所述缓释膜的原料包括膜材料10~17重量份、石墨粉2~3.1重量份、聚乙烯醇0.4~0.65重量份。所述膜材料包括微晶蜡、石蜡等中的任意一种。本发明的这种缓释膜不仅可有效延长所述植物调节剂、螯合剂的释放时间,而且具有良好的拌合性。

其次,本发明公开所述促进作物生长的活性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天然沸石颗粒在所述植物调节剂溶液中浸渍,然后将所述天然沸石颗粒取出干燥,得植物调节剂改性沸石微粒,备用。

(2)将所述缓释膜加热熔融后喷洒在所述植物调节剂改性沸石微粒表面形成包覆层,待冷却后形成缓释膜,即得所述植物活性剂,备用。

(3)将天然沸石颗粒在所述金属离子螯合剂溶液中浸渍,然后将所述天然沸石颗粒取出干燥,得螯合剂改性沸石微粒,备用。

(4)将所述缓释膜的原料加热熔融后喷洒在所述螯合剂改性沸石微粒表面形成包覆层,待冷却后形成缓释膜,即得所述改性固化剂,备用。

(5)将天然沸石微粒、含聚乙烯醇缩丁醛的乙醇溶液、所述植物活性剂、改性固化剂混合后造粒,然后将得到的颗粒物干燥,即得所述促进作物生长的活性剂。

进一步地,步骤(1)中,所述天然沸石颗粒与植物调节剂溶液的料液比为1:10~25。所述植物调节剂溶液为植物调节剂的水溶液,可选地,所述植物调节剂溶液的质量浓度为3~5%。

进一步地,步骤(1)中,所述浸渍时间为20~40min,以使所述植物调节剂溶液充分进入天然沸石颗粒的孔隙中。所述干燥温度为50~65℃,时间为50~70min。

进一步地,步骤(2)中,所述缓释膜的原料与植物调节剂改性沸石微粒的比例为10~17重量份:35~50重量份。可选地,步骤(2)中的所述加热熔融的温度为75~85℃,将所述缓释膜的原料加热后形成的熔融液喷洒包覆在所述植物调节剂改性沸石微粒表面,以便于形成具有良好润滑性的缓释膜。

进一步地,步骤(3)中,所述天然沸石颗粒与金属离子螯合剂溶液的料液比为1:12~18,所述金属离子螯合剂溶液为金属离子螯合剂水溶液。可选地,所述金属离子螯合剂溶液的质量浓度为10~20%。

进一步地,步骤(3)中,所述浸渍时间为20~35min,以使所述植物调节剂溶液充分进入天然沸石颗粒的孔隙中。所述干燥温度为55~75℃,时间为60~80min。

进一步地,步骤(4)中,所述缓释膜的原料与螯合剂改性沸石微粒的比例为10~13重量份:30~44重量份。可选地,步骤(4)中的所述加热熔融的温度为75~85℃,将所述缓释膜的原料加热后形成的熔融液喷洒包覆在所述螯合剂改性沸石微粒表面,以便于形成具有良好润滑性的缓释膜。

进一步地,步骤(5)中,所述天然沸石微粒、含聚乙烯醇缩丁醛的乙醇溶液、所述植物活性剂、改性固化剂的比例为85~93重量份:14~19重量份:22~25重量份:30~36重量份,所述含聚乙烯醇缩丁醛的乙醇溶液是由聚乙烯醇缩丁醛与乙醇形成的混合液。可选地,所述含聚乙烯醇缩丁醛的乙醇溶液的质量浓度为4~5%。

进一步地,步骤(5)中,所述颗粒物的粒径为10~15mm,其中,所述促进作物生长的活性剂、螯合剂改性沸石微粒的粒径为1~2mm。可选地,所述干燥温度50~65℃,时间为60~65min。

再次,本发明公开所述促进作物生长的活性剂或者所述制备方法得到的活性剂在农林业、环境工程等领域中的应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取得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促进作物生长的活性剂采用基体以及分布在该基体中的植物活性剂和改性固化剂构成的核壳式结构,兼具对土壤重金属进行固化处理并改善突然让贫瘠化的作用。所述促进作物生长的活性剂通过天然沸石微粒、聚乙烯醇缩丁醛固化形成的所述基体利用其沸石微粒中的孔隙能够对被污染土壤中的重金属离子有效地进行吸收富集,降低土壤中重金属离子。同时,通过所述聚乙烯醇缩丁醛与天然沸石微粒固化形成的基体还具有良好的稳定性,防止在土壤中粉化,从而使本发明的这种基体可以长期存留在土壤中作为保水剂、防土壤板结剂,提升土壤肥力。

进一步地,本发明的进作物生长的活性剂在所述基体中包覆了具有缓释性能的植物活性剂,其中包含的植物调节剂在缓释膜的作用下实现第一次缓释,缓释后进入所述基体中,其吸附作用可再次降低其中植物调节剂向土壤中的释放,再加上被吸附在所述基体中与螯合剂形成的微粒的填充作用,从而使所述植物调节剂可以更慢地逐渐向土壤中释放,由于植物调节剂在低浓度下即可发挥很好的促进植物生长、代谢等方面的作用,本发明的促进作物生长的活性剂可加长效地向土壤中释放植物调节剂,以满足植物生长所需。

进一步地,本发明的进作物生长的活性剂在所述基体中包覆了具有缓释性能的改性固化剂,其中包含的金属离子螯合剂向所述基体中释放,使吸附在基体中的重金属离子进一步固化,防止所述重金属离子轻易随雨水迁移造成再次污染。而所述改性固化剂表面的缓释膜使金属离子螯合剂逐渐释放,再加上所述基体的吸附作用有助于尽量使所述金属离子螯合剂存留在基体中,避免金属离子螯合剂快速释放后进入土壤中无法实现将重金属离子固化在所述基体中。

另外,本发明在所述植物活性剂和改性固化剂表现包覆的缓释膜以石蜡或微晶蜡等膜材料、石墨粉和聚乙烯醇为原料,得到的包覆膜层不仅具有良好的缓释性能,所述石蜡或微晶蜡形成缓释膜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可在土壤中长期存在,便于所述植物调节剂和螯合剂长效缓释,而掺和在所述缓释膜中的石墨粉可使所述植物活性剂和改性固化剂具有良好的拌合性,一方面便于和所述基体更加均匀地混合,另一方面有助于在造粒过程中降低对所述缓释膜的磨损。

附图说明

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以下,结合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其中:

图1为本发明的下列实施例采用的市售天然沸石微粒的效果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下列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的实验方法,通常按照常规条件或按照制造厂商所建议的条件。

除非另行定义,本发明中所使用的所有专业与科学用语与本领域熟练人员所熟悉的意义相同。本发明所使用的试剂或原料均可通过常规途径购买获得,如无特殊说明,本发明所使用的试剂或原料均按照本领域常规方式使用或者按照产品说明书使用。此外,任何与所记载内容相似或均等的方法及材料皆可应用于本发明方法中。

下列实施例中,所述天然沸石颗粒为市售产品(参考图1)经过本发明进一步粉粹处理后更具不同的粒径需要过筛后得到。所述聚乙烯醇缩丁醛为市售产品,CAS号:63148-65-2,天津佰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促进作物生长的活性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制植物调节剂(由2,4-二氯苯氧乙酸、矮壮素、琥珀酸酰胺、吲哚丁酸钾按照4:7:3.5:5.5的质量比组成)加入水中搅拌5min形成质量浓度为4.5%的植物调节剂溶液。

(2)将粒径100~150目的天然沸石颗粒在与所述植物调节剂溶液按照1:15的料液比混合,然后浸渍30min(每隔5min搅拌一次)。完成后过滤出所述天然沸石颗粒沥干水分,然后置于烘箱中在60℃干燥55min,得植物调节剂改性沸石微粒。

(3)将微晶蜡、石墨粉、聚乙烯醇1788粉末按照15:2.5:0.6的质量比混合后置于包膜机中并加热至80℃融化形成包膜液,同时将所述植物调节剂改性沸石微粒加入到包膜机(转速80r/min)中,所述包膜液与植物调节剂改性沸石微粒的质量比为13:40。然后将融化的所述缓释膜喷洒在滚动的所述植物调节剂改性沸石微粒表面形成包覆层,所述包膜液喷洒完毕后停止加热,包膜机继续转动5分钟后出料,冷却后得粒径在1~2mm之间的植物活性剂。

(4)将天然沸石颗粒与质量分数为16%的金属离子螯合剂水溶液(其中,柠檬酸、酒石酸、葡萄糖酸钠的质量比为1:1.5:1.2)按照料液比1:15混合后浸渍30min,完成后过滤出所述天然沸石颗粒沥干水分,然后置于烘箱中在75℃干燥60min,得螯合剂改性沸石微粒。

(5)将微晶蜡、石墨粉、聚乙烯醇1788粉末按照15:2.5:0.6的质量比混合后置于包膜机中并加热至80℃融化形成包膜液,同时将所述螯合剂改性沸石微粒加入到包膜机(转速80r/min)中,所述包膜液与螯合剂改性沸石微粒的质量比为11:35。然后将融化的所述缓释膜喷洒在滚动的所述螯合剂改性沸石微粒表面形成包覆层,所述包膜液喷洒完毕后停止加热,包膜机继续转动5分钟后出料,冷却后得粒径在1~2mm之间的改性固化剂。

(6)将聚乙烯醇缩丁醛加入到乙醇中搅拌均匀得到质量浓度为5%的聚乙烯醇缩丁醛醇溶液。将粒径为400~500目之间的天然沸石微粒、本实施例制备的所述聚乙烯醇缩丁醛醇溶液、植物活性剂、改性固化剂按照质量比90:16:23:35混合后造粒。完成后将得到的颗粒物置于烘箱中于60℃干燥65min,即得粒径在12~15mm间的促进作物生长的活性剂。

一种促进作物生长的活性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制植物调节剂(由2,4-二氯苯氧乙酸、琥珀酰胺酸、复硝酚钠、吲哚丁酸钾按照4:3.5:7:4的质量比组成)加入水中搅拌5min形成质量浓度为3.0%的植物调节剂溶液。

(2)将粒径200~250目的天然沸石颗粒在与所述植物调节剂溶液按照1:25的料液比混合,然后浸渍20min(每隔5min搅拌一次)。完成后过滤出所述天然沸石颗粒沥干水分,然后置于烘箱中在60℃干燥55min,得植物调节剂改性沸石微粒。

(3)将微晶蜡、石墨粉、聚乙烯醇2488粉末按照10:2:0.4的质量比混合后置于包膜机中并加热至75℃融化形成包膜液,同时将所述植物调节剂改性沸石微粒加入到包膜机(转速80r/min)中,所述包膜液与植物调节剂改性沸石微粒的质量比为17:50。然后将融化的所述缓释膜喷洒在滚动的所述植物调节剂改性沸石微粒表面形成包覆层,所述包膜液喷洒完毕后停止加热,包膜机继续转动6分钟后出料,冷却后得粒径在1~2mm之间的植物活性剂。

(4)将天然沸石颗粒与质量分数为20%的金属离子螯合剂水溶液(其中,柠檬酸、酒石酸、二硫代胺基甲酸钠的质量比为1:1.5:0.8)按照料液比1:12混合后浸渍20min,完成后过滤出所述天然沸石颗粒沥干水分,然后置于烘箱中在60℃干燥75min,得螯合剂改性沸石微粒。

(5)将微晶蜡、石墨粉、聚乙烯醇2488粉末按照10:2:0.4的质量比混合后置于包膜机中并加热至75℃融化形成包膜液,同时将所述螯合剂改性沸石微粒加入到包膜机(转速80r/min)中,所述包膜液与螯合剂改性沸石微粒的质量比为13:44。然后将融化的所述缓释膜喷洒在滚动的所述螯合剂改性沸石微粒表面形成包覆层,所述包膜液喷洒完毕后停止加热,包膜机继续转动5分钟后出料,冷却后得粒径在1~2mm之间的改性固化剂。

(6)将聚乙烯醇缩丁醛加入到乙醇中搅拌均匀得到质量浓度为4%的聚乙烯醇缩丁醛醇溶液。将粒径为400~500目之间的天然沸石微粒、本实施例制备的所述聚乙烯醇缩丁醛醇溶液、植物活性剂、改性固化剂按照质量比85:14:22:30混合后造粒。完成后将得到的颗粒物置于烘箱中于65℃干燥60min,即得粒径在10~12mm间的促进作物生长的活性剂。

一种促进作物生长的活性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制植物调节剂(由2,4-二氯苯氧乙酸、矮壮素、复硝酚钠、吲哚丁酸钾按照4:2.6:7:4的质量比组成)加入水中搅拌5min形成质量浓度为5.0%的植物调节剂溶液。

(2)将粒径150~200目的天然沸石颗粒在与所述植物调节剂溶液按照1:10的料液比混合,然后浸渍40min(每隔8min搅拌一次)。完成后过滤出所述天然沸石颗粒沥干水分,然后置于烘箱中在65℃干燥50min,得植物调节剂改性沸石微粒。

(3)将石蜡、石墨粉、聚乙烯醇1788粉末按照17:3.1:0.65的质量比混合后置于包膜机中并加热至85℃融化形成包膜液,同时将所述植物调节剂改性沸石微粒加入到包膜机(转速70r/min)中,所述包膜液与植物调节剂改性沸石微粒的质量比为10:35。然后将融化的所述缓释膜喷洒在滚动的所述植物调节剂改性沸石微粒表面形成包覆层,所述包膜液喷洒完毕后停止加热,包膜机继续转动5分钟后出料,冷却后得粒径在1~2mm之间的植物活性剂。

(4)将天然沸石颗粒与质量分数为10%的金属离子螯合剂水溶液(其中,酒石酸、葡萄糖酸钠、二硫代胺基甲酸钠的质量比为1.5:1.2:0.8)按照料液比1:18混合后浸渍35min,完成后过滤出所述天然沸石颗粒沥干水分,然后置于烘箱中在55℃干燥80min,得螯合剂改性沸石微粒。

(5)将石蜡、石墨粉、聚乙烯醇1788粉末按照17:3.1:0.65的质量比混合后置于包膜机中并加热至85℃融化形成包膜液,同时将所述螯合剂改性沸石微粒加入到包膜机(转速70r/min)中,所述包膜液与螯合剂改性沸石微粒的质量比为10:33。然后将融化的所述缓释膜喷洒在滚动的所述螯合剂改性沸石微粒表面形成包覆层,所述包膜液喷洒完毕后停止加热,包膜机继续转动5分钟后出料,冷却后得粒径在1~2mm之间的改性固化剂。

(6)将聚乙烯醇缩丁醛加入到乙醇中搅拌均匀得到质量浓度为5%的聚乙烯醇缩丁醛醇溶液。将粒径为400~450目之间的天然沸石微粒、本实施例制备的所述聚乙烯醇缩丁醛醇溶液、植物活性剂、改性固化剂按照质量比93:19:25:36混合后造粒。完成后将得到的颗粒物置于烘箱中于50℃干燥65min,即得粒径在12~14mm间的促进作物生长的活性剂。

一种促进作物生长的活性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制植物调节剂(由2,4-二氯苯氧乙酸、矮壮素、琥珀酸酰胺、吲哚丁酸钾按照4:7:3.5:5.5的质量比组成)加入水中搅拌5min形成质量浓度为4.5%的植物调节剂溶液。

(2)将粒径100~150目的天然沸石颗粒在与所述植物调节剂溶液按照1:15的料液比混合,然后浸渍30min(每隔5min搅拌一次)。完成后过滤出所述天然沸石颗粒沥干水分,然后置于烘箱中在60℃干燥55min,得植物调节剂改性沸石微粒。

(3)将微晶蜡、石墨粉、聚乙烯醇1788粉末按照15:2.5:0.6的质量比混合后置于包膜机中并加热至80℃融化形成包膜液,同时将所述植物调节剂改性沸石微粒加入到包膜机(转速80r/min)中,所述包膜液与植物调节剂改性沸石微粒的质量比为13:40。然后将融化的所述缓释膜喷洒在滚动的所述植物调节剂改性沸石微粒表面形成包覆层,所述包膜液喷洒完毕后停止加热,包膜机继续转动5分钟后出料,冷却后得粒径在1~2mm之间的植物活性剂。

(4)将天然沸石颗粒与清水按照料液比1:15混合后浸渍30min,完成后过滤出所述天然沸石颗粒沥干水分,然后置于烘箱中在75℃干燥60min,得干燥沸石微粒。

(5)将聚乙烯醇缩丁醛加入到乙醇中搅拌均匀得到质量浓度为5%的聚乙烯醇缩丁醛醇溶液。将粒径为400~500目之间的天然沸石微粒、本实施例制备的所述聚乙烯醇缩丁醛醇溶液、植物活性剂、干燥沸石微粒按照质量比90:16:23:35混合后造粒。完成后将得到的颗粒物置于烘箱中于60℃干燥65min,即得粒径在12~15mm间的促进作物生长的活性剂。

一种促进作物生长的活性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制植物调节剂(由2,4-二氯苯氧乙酸、矮壮素、琥珀酸酰胺、吲哚丁酸钾按照4:7:3.5:5.5的质量比组成)加入水中搅拌5min形成质量浓度为4.5%的植物调节剂溶液。

(2)将粒径100~150目的天然沸石颗粒在与所述植物调节剂溶液按照1:15的料液比混合,然后浸渍30min(每隔5min搅拌一次)。完成后过滤出所述天然沸石颗粒沥干水分,然后置于烘箱中在60℃干燥55min,得植物调节剂改性沸石微粒。

(3)将微晶蜡、聚乙烯醇1788粉末按照15:0.6的质量比混合后置于包膜机中并加热至80℃融化形成包膜液,同时将所述植物调节剂改性沸石微粒加入到包膜机(转速80r/min)中,所述包膜液与植物调节剂改性沸石微粒的质量比为13:40。然后将融化的所述缓释膜喷洒在滚动的所述植物调节剂改性沸石微粒表面形成包覆层,所述包膜液喷洒完毕后停止加热,包膜机继续转动5分钟后出料,冷却后得粒径在1~2mm之间的植物活性剂。

(4)将天然沸石颗粒与质量分数为16%的金属离子螯合剂水溶液(其中,柠檬酸、酒石酸、葡萄糖酸钠的质量比为1:1.5:1.2)按照料液比1:15混合后浸渍30min,完成后过滤出所述天然沸石颗粒沥干水分,然后置于烘箱中在75℃干燥60min,得螯合剂改性沸石微粒。

(5)将微晶蜡、聚乙烯醇1788粉末按照15:0.6的质量比混合后置于包膜机中并加热至80℃融化形成包膜液,同时将所述螯合剂改性沸石微粒加入到包膜机(转速80r/min)中,所述包膜液与螯合剂改性沸石微粒的质量比为11:35。然后将融化的所述缓释膜喷洒在滚动的所述螯合剂改性沸石微粒表面形成包覆层,所述包膜液喷洒完毕后停止加热,包膜机继续转动5分钟后出料,冷却后得粒径在1~2mm之间的改性固化剂。

(6)将聚乙烯醇缩丁醛加入到乙醇中搅拌均匀得到质量浓度为5%的聚乙烯醇缩丁醛醇溶液。将粒径为400~500目之间的天然沸石微粒、本实施例制备的所述聚乙烯醇缩丁醛醇溶液、植物活性剂、改性固化剂按照质量比90:16:23:35混合后造粒。完成后将得到的颗粒物置于烘箱中于60℃干燥65min,即得粒径在12~15mm间的促进作物生长的活性剂。

一种促进作物生长的活性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制植物调节剂(由2,4-二氯苯氧乙酸、琥珀酰胺酸、复硝酚钠、吲哚丁酸钾按照4:3.5:7:4的质量比组成)加入水中搅拌5min形成质量浓度为3.0%的植物调节剂溶液。

(2)将粒径200~250目的天然沸石颗粒在与所述植物调节剂溶液按照1:25的料液比混合,然后浸渍20min(每隔5min搅拌一次)。完成后过滤出所述天然沸石颗粒沥干水分,然后置于烘箱中在60℃干燥55min,得植物调节剂改性沸石微粒。

(3)将微晶蜡、石墨粉、聚乙烯醇2488粉末按照10:2:0.4的质量比混合后置于包膜机中并加热至75℃融化形成包膜液,同时将所述植物调节剂改性沸石微粒加入到包膜机(转速80r/min)中,所述包膜液与植物调节剂改性沸石微粒的质量比为17:50。然后将融化的所述缓释膜喷洒在滚动的所述植物调节剂改性沸石微粒表面形成包覆层,所述包膜液喷洒完毕后停止加热,包膜机继续转动6分钟后出料,冷却后得粒径在1~2mm之间的植物活性剂。

(4)将天然沸石颗粒与质量分数为20%的金属离子螯合剂水溶液(其中,柠檬酸、酒石酸、二硫代胺基甲酸钠的质量比为1:1.5:0.8)按照料液比1:12混合后浸渍20min,完成后过滤出所述天然沸石颗粒沥干水分,然后置于烘箱中在60℃干燥75min,得螯合剂改性沸石微粒。

(5)将聚乙烯醇缩丁醛加入到乙醇中搅拌均匀得到质量浓度为4%的聚乙烯醇缩丁醛醇溶液。将粒径为400~500目之间的天然沸石微粒、本实施例制备的所述聚乙烯醇缩丁醛醇溶液、植物活性剂、螯合剂改性沸石微粒按照质量比85:14:22:30混合后造粒。完成后将得到的颗粒物置于烘箱中于65℃干燥60min,即得粒径在10~12mm间的促进作物生长的活性剂。

一种促进作物生长的活性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制植物调节剂(由2,4-二氯苯氧乙酸、矮壮素、复硝酚钠、吲哚丁酸钾按照4:2.6:7:4的质量比组成)加入水中搅拌5min形成质量浓度为5.0%的植物调节剂溶液。

(2)将粒径150~200目的天然沸石颗粒在与所述植物调节剂溶液按照1:10的料液比混合,然后浸渍40min(每隔8min搅拌一次)。完成后过滤出所述天然沸石颗粒沥干水分,然后置于烘箱中在65℃干燥50min,得植物调节剂改性沸石微粒。

(3)将石蜡、石墨粉、聚乙烯醇1788粉末按照17:3.1:0.65的质量比混合后置于包膜机中并加热至85℃融化形成包膜液,同时将所述植物调节剂改性沸石微粒加入到包膜机(转速70r/min)中,所述包膜液与植物调节剂改性沸石微粒的质量比为10:35。然后将融化的所述缓释膜喷洒在滚动的所述植物调节剂改性沸石微粒表面形成包覆层,所述包膜液喷洒完毕后停止加热,包膜机继续转动5分钟后出料,冷却后得粒径在1~2mm之间的促进作物生长的活性剂。

将上述各实施例制备的促进作物生长的活性剂对土壤中重金属离子的去除效果以及对小麦作物产量的促进效果进行测试。其中:所述对重金属离子的去除效果的测试方法为:将垃圾焚烧飞灰溶解在水中进行浸出24小时,将得到的含有重金属离子(Pb、Cd、Hg、Cr、As等)的浸出液浇灌到试验土壤中,然后测试土壤中总重金属离子的浓度,记为A1。然后在所述浸出液浇灌过的土壤中施加所述促进作物生长的活性剂,施加量为800kg/亩。两周后再次测试土壤中总重金属离子的浓度,记为B1,计算对重金属离子的去除率C1=(A1-B1)/A1。同时,在小麦生长2个月时再次然后向土壤中浇灌上述的浸出液,测试土壤中总重金属离子的浓度,记为A2,两周后再次测试土壤中总重金属离子的浓度,记为B2,计算对重金属离子的去除率C2=(A2-B2)/A2。最后在小麦成熟收割后计算各实施例对应的小麦相对于空白组的产量增长率,所述空白组未添加任何促进作物生长的活性剂,结果如下表所示。可以看出,各实施例制备的促进作物生长的活性剂对土壤中重金属离子的去除效果以及对小麦作物产量均有一定的提升,且实施例1~3的提升效果更加明显。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分类

061201156864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