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烧伤术后辅助装置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9:28:50


一种烧伤术后辅助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烧伤术后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临床上,在烧伤患者手术后,需要进行相应的康复训练,康复训练的目的是避免肌肉出现肌肉萎缩、使皮肤尽可能恢复到正常皮肤功能和弹性,另一个过程是关节功能康复,通过自主锻炼和被动功能锻炼,并且康复训练过程是长时间的治疗过程。

当颈部烧伤后,大多需要对颈部进行左右偏转拉伸训练和颈部左右旋转训练。但是,现有临床上,大多数康复训练装置都是针对躯干和四肢的训练,很少针对颈部烧伤患者的康复训练装置,在颈部烧伤术后,需要患者自行锻炼,此种方式,对于自制力差的患者,很少能达到术后康复训练的目的。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烧伤术后辅助装置,用于对颈部烧伤患者辅助康复训练。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烧伤术后辅助装置,包括:

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包括支撑杆和连接板,所述支撑杆有两个,并相对设置,所述连接板连接在两个所述支撑杆之间,所述连接板上设置有向上凹陷的圆弧形轨道;

第一安装板,位于所述圆弧形轨道的下方;

连接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板的顶面;

偏转驱动机构,设置在所述圆弧形轨道上,并与所述连接组件连接,所述偏转驱动机构能沿着所述圆弧形轨道移动;

旋转驱动机构,设置在所述连接板上,并能与所述连接组件连接,并能通过所述连接组件驱动所述第一安装板旋转;及

抱紧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板的下表面上,用于抱紧患者的头部。

进一步地,还包括升降台,所述升降台位于两个所述支撑杆之间,能支撑直立的患者,所述升降台能升降。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杆上设置有高度标记,所述高度标记为所述圆弧形轨道的圆心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连接杆、套筒和锁紧螺钉,所述连接杆竖直的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板上,所述套筒能转动的套设在所述连接杆外,所述锁紧螺钉螺纹连接在所述套筒的侧壁,旋转所述锁紧螺钉,所述锁紧螺钉能抵接在所述连接杆上;

所述偏转驱动机构包括滑动板、第一旋转动力源、主动轮和夹持轮,所述圆弧形轨道上开设有上下连通的弧形的滑槽,所述滑动板能滑动的设置在所述滑槽的内,所述第一旋转动力源设置在所述滑动板的顶面,所述主动轮、夹持轮相对的设置在所述滑动板的下表面上,且所述主动轮和所述夹持轮分别与所述滑槽的内壁能滑动抵接,且所述主动轮与所述第一旋转动力源的动力输出轴连接,所述套筒的顶部与所述滑动板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旋转驱动机构包括第二安装板、抬高动力源、第二旋转动力源和对接杆,两个所述支撑杆相对面竖直的开设有插槽,且所述插槽位于所述连接板的上方,所述第二安装板的两端能上下滑动的卡设在所述插槽内,所述抬高动力源设置在所述支撑杆上,并与所述第二安装板连接,能驱动所述第二安装板上下移动,所述第二旋转动力源竖直的设置在所述第二安装板上,所述第二旋转动力源的中轴线与所述圆弧形轨道的中轴线相交,所述对接杆同轴的设置在所述第二旋转动力源的动力输出轴上,所述对接杆为矩形截面杆,所述连接杆的顶端面上开设有与所述对接杆适配的插孔,当所述第二安装板下降后,所述连接杆能插设至所述插孔内。

进一步地,所述抬高动力源包括旋转螺杆,所述旋转螺杆竖直设置,且所述旋转螺杆的顶部与所述支撑杆的顶部能转动连接,所述旋转螺杆与所述连接第二安装板螺纹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抬高动力源还包括导向杆,所述导向杆与所述旋转螺杆平行设置,所述导向杆的顶端与所述支撑杆固定连接,所述导向杆与所述第二安装板滑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抱紧组件包括第三旋转动力源、双头螺杆和夹板,所述第三旋转动力源设置在第一安装板上,所述双头螺杆横向设置,且所述双头螺杆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左旋螺纹和右旋螺纹,所述夹板又两个,两个所述夹板相对设置,且两个所述夹板的顶部分别与所述左旋螺纹和右旋螺纹螺纹连接。

进一步地,两个所述夹板的相对面上设置有缓冲垫。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上述烧伤术后辅助装置,使用时,患者先站立在第一安装板下方,并使患者的颈根部位于圆弧形轨道的圆心处,随后将抱紧组件抱紧在患者的头部,接着启动偏转驱动机构,偏转驱动机构带动连接组件沿着圆弧形轨道运动,则可使抱紧组件向左或向右偏转,从而带动患者的头部向左或向右偏转,进而达到强迫患者偏头、对颈部产生皮肤和肌肉到达强制拉伸的目的;

当需要旋转头部时,通过偏转驱动机构使连接组件位于圆弧形轨道的圆心的正上方,随后将旋转驱动机构与连接组件连接,旋转驱动机构通过连接组件驱动第一安装板向右旋或向左旋,从而带动患者的头部向右旋或向左旋,进而达到强迫患者旋转头部、对颈部产生皮肤和肌肉到达强制旋转的目的。

通过本装置,能对颈部烧伤的患者颈部的皮肤和肌肉进行向左拉伸、或向右拉伸、或向左旋转、或向右旋转,从而使颈部烧伤部位的皮肤和肌肉得到强迫性锻炼。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烧伤术后辅助装置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一种烧伤术后辅助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的一种烧伤术后辅助装置中A处的局部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的一种烧伤术后辅助装置中另外角度的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的一种烧伤术后辅助装置中B处的局部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支撑架;110、支撑杆;111、高度标记;112、插槽;120、连接板;130、圆弧形轨道;131、滑槽;200、第一安装板;300、连接组件;310、连接杆;311、插孔;320、套筒;330、锁紧螺钉;400、偏转驱动机构;410、滑动板;420、第一旋转动力源;430、主动轮;440、夹持轮;500、旋转驱动机构;510、第二安装板;520、抬高动力源;521、旋转螺杆;522、导向杆;530、第二旋转动力源;540、对接杆;600、抱紧组件;610、第三旋转动力源;620、双头螺杆;630、夹板;700、升降台。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请参见图1至图4,本发明提供一种烧伤术后辅助装置,包括支撑架100、第一安装板200、连接组件300、偏转驱动机构400、旋转驱动机构500和抱紧组件600。

具体的,支撑架100包括支撑杆110和连接板120。支撑杆110有两个,并相对设置。连接板120连接在两个支撑杆110之间,连接板120上设置有向上凹陷的圆弧形轨道130。第一安装板200位于圆弧形轨道130的下方。连接组件300设置在第一安装板200的顶面。

偏转驱动机构400设置在圆弧形轨道130上,并与连接组件300连接,用于驱动连接组件300沿着圆弧形轨道130移动。旋转驱动机构500设置在连接板120上,并能与连接组件300连接,能通过连接组件300驱动第一安装板200旋转。抱紧组件600设置在第一安装板200的下表面上,用于抱紧患者的头部。

使用时,患者先站立在第一安装板200下方,并使患者的颈根部位于圆弧形轨道130的圆心处,随后将抱紧组件600抱紧在患者的头部,接着,启动偏转驱动机构400,偏转驱动机构400带动连接组件300沿着圆弧形轨道130运动,则可使抱紧组件600向左或向右偏转,从而带动患者的头部向左或向右偏转,进而达到强迫患者偏头、对颈部产生皮肤和肌肉到达强制拉伸的目的;

当需要旋转头部时,通过偏转驱动机构400使连接组件300位于圆弧形轨道130的圆心的正上方,随后将旋转驱动机构500与连接组件300连接,旋转驱动机构500通过连接组件300驱动第一安装板200向右旋或向左旋,从而带动患者的头部向右旋或向左旋,进而达到强迫患者旋转头部、对颈部产生皮肤和肌肉到达强制旋转的目的

通过本装置,能对颈部烧伤的患者颈部的皮肤和肌肉进行向左拉伸、或向右拉伸、或向左旋转、或向右旋转,从而使颈部烧伤部位的皮肤和肌肉得到强迫性锻炼。

在本实施例中,本装置还包括升降台700。升降台700位于两个支撑杆110之间,能支撑直立的患者,升降台700能升降。在具体实施时,升降台700选用现有技术中任何可以进行自由升降的装置均可。

使用时,可时患者站立在升降台700上,通过升降台700调整头部的位置,使患者的颈根部位于与圆弧形轨道130的圆心处,则可使本装置使用不同高度的患者。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可在支撑杆110上设置高度标记111,高度标记111为圆弧形轨道130的圆心位于同一水平面上。调整升降台700的高度时,患者站在升降台700上,参照高度标记111则可方便的调整高度。

在本实施例中,连接组件300包括连接杆310、套筒320和锁紧螺钉330。连接杆310竖直的设置在第一安装板200上。套筒320能转动的套设在连接杆310外,锁紧螺钉330螺纹连接在套筒320的侧壁,旋转锁紧螺钉330,锁紧螺钉330能抵接在连接杆310上。

偏转驱动机构400包括滑动板410、第一旋转动力源420、主动轮430和夹持轮440。圆弧形轨道130上开设有上下连通的弧形的滑槽131,滑动板410能滑动的设置在滑槽131的内,第一旋转动力源420设置在滑动板410的顶面,主动轮430、夹持轮440相对的设置在滑动板410的下表面上,且主动轮430和夹持轮440分别与滑槽131的内壁能滑动抵接,且主动轮430与第一旋转动力源420的动力输出轴连接,套筒320的顶部与滑动板410固定连接。

当需要偏转头时,先通过锁紧螺钉330将连接杆310与套筒320锁紧,随后启动第一旋转动力源420,第一旋转动力源420带动主动轮430旋转,则可带动滑动板410沿着滑槽131滑动,从而实现带动头部向左或向右偏转的目的。在具体实施时,偏移的角度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而定,在康复初期,角度尽可能小,随后偏移角度逐渐根据康复情况增加。

在具体实施时,可在滑槽131的内壁上设置齿牙,将主动轮430和夹持轮440均设置为齿轮,主动轮430和夹持轮440与齿牙的啮合,防止主动轮430和夹持轮440打滑。

在本实施例中,旋转驱动机构500包括第二安装板510、抬高动力源520、第二旋转动力源530和对接杆540。两个支撑杆110相对面竖直的开设有插槽112,且插槽112位于连接板120的上方。第二安装板510的两端能上下滑动的卡设在插槽112内。抬高动力源520设置在支撑杆110上,并与第二安装板510连接,能驱动第二安装板510上下移动。第二旋转动力源530竖直的设置在第二安装板510上,第二旋转动力源530的中轴线与圆弧形轨道130的中轴线相交。对接杆540同轴的设置在第二旋转动力源530的动力输出轴上,对接杆540为矩形截面杆。连接杆310的顶端面上开设有与对接杆540适配的插孔311,当第二安装板510下降后,连接杆310能插设至插孔311内。

当需要旋转头部时,通过偏转驱动机构400将连接组件300驱动至圆弧形轨道130的圆心的正上方,随后通过抬高动力源520驱动第二安装板510下移动,直至对接杆540插接在插孔311内,随后将抱紧组件600抱紧在头部,再启动第二旋转动力源530,第二旋转动力源530带动第一安装板200旋转,则可带动头部旋转,从而达到驱动头部旋转的目的。旋转的角度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而定,在初期,角度尽可能小,随后逐渐根据康复情况增加,直至能左右旋转90°为宜。

在本实施例中,抬高动力源520包括旋转螺杆521,旋转螺杆521竖直设置,且旋转螺杆521的顶部与支撑杆110的顶部能转动连接,旋转螺杆521与连接第二安装板510螺纹连接。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抬高动力源520还包括导向杆522。导向杆522与旋转螺杆521平行设置,导向杆522的顶端与支撑杆110固定连接,导向杆522与第二安装板510滑动连接。

通过导向杆522,可提高第二安装板510上下移动的稳定性。

在本实施例中,抱紧组件600包括第三旋转动力源610、双头螺杆620和夹板630。第三旋转动力源610设置在第一安装板200上,双头螺杆620横向设置,且双头螺杆620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左旋螺纹和右旋螺纹,夹板630又两个,两个夹板630相对设置,且两个夹板630的顶部分别与左旋螺纹和右旋螺纹螺纹连接。

当需要抱紧患者的头部时,只需启动第三旋转动力源610,通过双头螺杆620驱动两个夹板630相向运动,则可抱紧在患者的头部。为了增加患者的舒适性,可在夹板630的相对面设置缓冲垫。缓冲垫可选择硅胶垫或者泡沫垫。

上述烧伤术后辅助装置的使用方式:

使用时,患者先站立升降台700中心位置,调整升降台700的高度,使患者颈根部位于圆弧形轨道130的圆心位置,随后,启动偏转驱动机构400,使抱紧位置位于头部位置,并通过夹板630将头部抱紧,最后,启动第一选择动力源,则可驱动抱紧组件600向左偏转或向右偏转;

当需要驱动颈部旋转时,通过偏转驱动机构400,保证抱紧组件600位于圆弧形轨道130的圆心位置上方,随后,旋转旋转螺杆521,驱动第二安装板510下移动,直至对接杆540插接在插孔311内,最后,启动第二旋转动力源530,则可使头部旋转。

通过本装置,能对颈部烧伤的患者颈部进行向左拉伸、或向右拉伸、或向左旋转、或向右旋转,从而使颈部烧伤部位的皮肤和肌肉得到强迫性锻炼。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相关技术
  • 一种促进复杂性肛瘘和肛周脓肿术后创面愈合的辅助装置
  • 一种动力输出辅助装置及带有动力输出辅助装置的电动滑板车
  • 一种烧伤整形科术后辅助装置
  • 一种整形烧伤术后用辅助固定装置
技术分类

06120115919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