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反激式电源电路及电子设备

文献发布时间:2024-04-18 19:54:45


反激式电源电路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恒流电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反激式电源电路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现阶段反激电源技术中,反激式电源电路包括变压器,变压器包括原边绕组、副边绕组和辅助绕组。其中,原边绕组主要用于储存能量,副边绕组用于为输出负载提供电压、电流的供给,辅助绕组用于为主控芯片提供工作电压。但由于辅助绕组的电压与副边绕组的感应电压成正比,所以反激电源的输出电压越高,辅助绕组给主控芯片的工作电压也会越大,当工作电压过大触发过压保护时,会导致电路无法正常工作,所以反激电源的输出电压范围有限,从而限制了反激电源的使用范围。

现有技术中通常会采用更高耐压值的反激电源管理芯片的方式来提高反激电源的输出电压上限,但是反激电源管理芯片的耐压值也是有极限的,不可能跟随驱动电源的输出电压无限增大,因此该技术方案依然不能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反激式电源电路及电子设备,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反激电源的输出电压越高,辅助绕组给主控芯片的工作电压也会越大,当工作电压过大会导致电路无法正常工作的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反激式电源电路,包括:

电压转换电路,配置为接入第一直流电,并根据转换控制信号将所述第一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流和交流电压;

整流稳压电路,与所述电压转换电路连接,配置为对所述交流电压进行整流和稳压以输出第一供电电压;

控制电路,与所述电压转换电路和所述整流稳压电路连接,配置为接入所述第一供电电压以进行供电,并生成所述转换控制信号;

第一整流滤波电路,与所述电压转换电路连接,配置为对所述交流电流进行整流和滤波,以输出直流电流;

电压转换电路包括变压器,所述变压器包括原边绕组、辅助绕组和副边绕组;

所述原边绕组接入所述第一直流电和所述转换控制信号;

所述副边绕组输出所述交流电流;

所述辅助绕组输出所述交流电压;

在同一时刻,所述交流电流和所述交流电压极性相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反激式电源电路还包括:

调节电路,与所述控制电路连接,配置为根据外部输入输出调节信号;

控制电路,具体配置为接入所述第一供电电压以进行供电,并根据所述调节信号调节对所述电压转换电路的采样电流并根据所述采样电流的反馈生成所述转换控制信号。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调节电路包括拨码开关、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六电阻以及第七电阻;

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一端以及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一端共同作为所述调节电路的调节信号输出端,与所述控制电路连接,以输出所述调节信号;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和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拨码开关的第四端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和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拨码开关的第三端连接;所述第五电阻的第二端和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二端、所述拨码开关的第一端以及所述拨码开关的第二端共接于电源地。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反激式电源电路还包括:

功率因数校正电路,与所述电压转换电路连接,配置为接入第二直流电,并对所述第二直流电进行功率因数校正,以输出所述第一直流电,且对所述第二直流电进行转换,以输出第二供电电压;

所述控制电路,还与所述功率因数校正电路连接,配置为接入所述第一供电电压和所述第二供电电压以进行供电,并生成所述转换控制信号。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反激式电源电路还包括:

通信电路,与所述控制电路连接,配置为接入通信信号,并将通信信号转换为有线通信信号;

所述控制电路,具体配置为接入所述第一供电电压以进行供电,并根据所述有线通信信号生成所述转换控制信号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上述反激式电源电路还包括:

第二整流滤波电路,与所述功率因数校正电路连接,配置为接入第一输入交流电,并对所述第一输入交流电进行整流和滤波,以输出所述第二直流电。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制电路包括恒流芯片、第八电阻、第九电阻、第十电阻、第十一电阻、第十二电阻、第十三电阻、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三电容、第四电容以及第一二极管;

所述恒流芯片的电流采样端作为所述控制电路的调节信号输入端,与所述调节电路连接,以输入所述调节信号;所述恒流芯片的OVP电压设置端与所述第十三电阻的第一端以及所述第四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恒流芯片的芯片供电端VCC作为所述控制电路的第一供电电压输入端,与所述整流稳压电路连接,以接入所述第一供电电压;所述恒流芯片的芯片地端与所述第十三电阻的第二端以及所述第四电容的第二端共接于电源地;所述恒流芯片的第一内置MOS管漏极端和所述恒流芯片的第二内置MOS管漏极端、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一端、所述第一二极管的正极以及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共同作为所述控制电路的转换控制信号输出端,与所述电压转换电路连接,以输出所述转换控制信号;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二端连接于电源地;所述第九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一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所述第十一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八电阻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九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第十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十一电阻的第二端以及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和所述第八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第十电阻的第二端以及所述第十二电阻的第一端共同作为所述控制电路的第一直流电输入端,与所述变压器的原边第一端连接,以接入所述第一直流电;所述恒流芯片的高压启动和供电及输入电压检测端与所述第十二电阻的第二端连接,所述恒流芯片的模拟调光端作为所述控制电路的有线通信信号输入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整流稳压电路包括第十四电阻、第十五电阻、第五电容、第六电容、第一稳压二极管、第一三极管以及第二二极管;

所述第五电容的第一端和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共同作为所述整流稳压电路的第一供电电压输出端,与所述电压转换电路连接,以输出所述第一供电电压;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第十四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十五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六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与所述第十四电阻的第二端、所述第一稳压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所述第十五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二极管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的正极作为所述整流稳压电路的交流电压输入端,与所述电压转换电路连接,以接入所述交流电压;所述第五电容的第二端、所述第一稳压二极管的正极、所述第六电容的第二端共接于电源地。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整流滤波电路包括第十六电阻、第十七电阻、第十八电阻、第七电容、第八电容以及第三二极管;

所述第十六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十七电阻的第一端、所述第三二极管的正极共同作为所述第一整流滤波电路的交流电流输入端,与所述电压转换电路连接,以接入所述交流电流;所述第十六电阻的第二端和所述第十七电阻的第二端以及所述第七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七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二极管的负极、所述第八电容的第一端以及所述第十八电阻的第一端共同作为所述第一整流滤波电路的直流电流输出端,所述第八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十八电阻的第二端共同作为所述第一整流滤波电路的直流电流负极输出端,所述直流电流正极输出端和所述直流电流负极输出端共同作为第一整流滤波电路的直流电流输出端,以输出所述直流电流。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如上任一项所述的反激式电源电路。

本申请实施例与现有技术相比存在的有益效果是:电压转换电路根据转换控制信号将第一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流和交流电压;整流稳压电路对交流电压进行整流和稳压以输出第一供电电压;控制电路接入第一供电电压以进行供电,并生成转换控制信号;第一整流滤波电路对交流电流进行整流和滤波,以输出直流电流;电压转换电路包括变压器,变压器包括原边绕组、辅助绕组和副边绕组;原边绕组接入第一直流电和转换控制信号;副边绕组输出交流电流;辅助绕组输出交流电压;在同一时刻,交流电流和交流电压极性相反;当第一整流滤波电路接入不同负载导致第一整流滤波电路输出端的电压增大时,由于第一整流滤波电路输出直流电流时,整流稳压电路不输出第一供电电压,故第一供电电压与第一整流滤波电路输出端的电压不成正相关,而且,辅助绕组的电压与原边绕组的感应电压成正相关,从而当第一整流滤波电路接入不同负载导致第一整流滤波电路输出端的电压增大时,第一供电电压不会随之增大;因此,避免了控制电路的第一供电电压过大导致地电路无法正常工作的情况发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申请,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反激式电源电路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反激式电源电路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反激式电源电路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反激式电源电路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反激式电源电路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反激式电源电路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反激式电源电路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反激式电源电路的一种部分示例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图1示出了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反激式电源电路的结构示意图,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实施例相关的部分,详述如下:

上述反激式电源电路包括电压转换电路100、整流稳压电路200、控制电路300以及第一整流滤波电路400。

电压转换电路100,配置为接入第一直流电,并根据转换控制信号将第一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流和交流电压;

整流稳压电路200,与电压转换电路100连接,配置为对交流电压进行整流和稳压以输出第一供电电压;

控制电路300,与电压转换电路100和整流稳压电路200连接,配置为接入第一供电电压以进行供电,并生成转换控制信号;

第一整流滤波电路400,与电压转换电路100连接,配置为对交流电流进行整流和滤波,以输出直流电流;

电压转换电路100包括变压器T1,变压器T1包括原边绕组、副边绕组和辅助绕组;

原边绕组接入第一直流电和转换控制信号;

副边绕组输出交流电流;

辅助绕组输出交流电压;

在同一时刻,交流电流和交流电压极性相反。

需要说明的是,交流电流包括方波、正弦波和三角波。交流电压也包括方波、正弦波和三角波。

在本实施例中,变压器T1的副边绕组和辅助绕组的极性相反,变压器T1的副边绕组和原边绕组的极性相同。

作为示例而非限定,副边绕组的异名端与电源地连接,原边绕组的同名端与电源地连接。

作为示例而非限定,如图2所示,反激式电源电路还包括调节电路500。

调节电路500,与控制电路300连接,配置为根据外部输入输出调节信号;

控制电路300,具体配置为接入第一供电电压以进行供电,并根据调节信号调节对电压转换电路100的采样电流并根据采样电流的反馈生成转换控制信号。

通过调节电路500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不同的输出调节信号输入控制电路300,从而实现了对反激式电源电路输出的电流的灵活调节,适用于不同电流值的场合,扩大了反激式电源电路的使用范围。

作为示例而非限定,如图3所示,反激式电源电路还包括功率因数校正电路600。

功率因数校正电路600,与电压转换电路100连接,配置为接入第二直流电,并对第二直流电进行功率因数校正,以输出第一直流电且对第二直流电进行转换,以输出第二供电电压。

控制电路300,还与功率因数校正电路600连接,配置为接入第一供电电压和第二供电电压以进行供电,并生成转换控制信号。

如果反激式电源电路的输出电压过低,辅助绕组两端的电压就越低,导致控制电路300工作电压不够,电路也无法正常工作,通过功率因数校正电路600,一方面,提供了第二供电电压,避免了辅助绕组两端的电压低,导致地控制电路300无法正常工作的情况;另一方面,提供了稳定的第一直流电,提高了输入到电压转换电路100中变压器T1原边绕组的电压的稳定性。

作为示例而非限定,如图4所示,反激式电源电路还包括通信电路101。

通信电路101,与控制电路300连接,配置为接入通信信号,并将通信信号转换为有线通信信号。

通信电路101可以为蓝牙通信电路、近场通信(Near Field Communication,NFC)通信电路和数字可寻址照明接口(Digital Addressable Lighting Interface,DALI)通信电路。

控制电路300,具体配置为接入第一供电电压以进行供电,并根据有线通信信号生成转换控制信号。

通过通信电路101,可以通过与通信电路无线连接的上位机控制反激式电源电路,提高了反激式电源电路的控制的灵活性。

作为示例而非限定,如图5所示,反激式电源电路还包括第二整流滤波电路700。

第二整流滤波电路700,与功率因数校正电路600连接,配置为接入第一输入交流电,并对第一输入交流电进行整流和滤波,以输出第二直流电。

通过第二整流滤波电路700,实现了将第一输入交流电转换为第二直流电,可以满足对直流负载供电的需求,直流负载可以为发光二极管模块。

作为示例而非限定,如图6所示,反激式电源电路还包括电磁兼容电路800。

电磁兼容电路800,与第二整流滤波电路700连接,配置为接入第二输入交流电,并对所示第二输入交流电进行电磁兼容性处理,以输出第一输入交流电。

通过电磁兼容电路800消除了因外部电磁场和干扰对反激式电源电路造成的不良影响,降低了电磁干扰对反激式电源电路中电子元件的损坏,提高了反激式电源电路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作为示例而非限定,如图7所示,反激式电源电路还包括抗电磁干扰电路900。

抗电磁干扰电路900,与第一整流滤波电路400连接,配置为对直流电流进行抗电磁干扰。

通过抗电磁干扰电路900滤除了环境因素对直流电流的影响,同时也减少了反激式电源电路输出的直流电流对周围其它电子产品的影响,增强了反激式电源电路的稳定性和实用性。

图8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反激式电源电路的一种部分示例电路结构,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申请实施例相关的部分,详述如下:

作为示例而非限定,调节电路500包括拨码开关SW1、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以及第七电阻R7。

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和第二电阻R2的第一端、第三电阻R3的第一端、第四电阻R4的第一端、第五电阻R5的第一端、第六电阻R6的第一端以及第七电阻R7的第一端共同作为调节电路500的调节信号输出端,与控制电路300连接,以输出调节信号;第一电阻R1的第二端和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与拨码开关SW1的第四端连接;第三电阻R3的第二端和第四电阻R4的第二端与拨码开关SW1的第三端连接;第五电阻R5的第二端和第六电阻R6的第二端、第七电阻R7的第二端、拨码开关SW1的第一端以及拨码开关SW1的第二端共接于电源地。

其中,恒流芯片U1的电流采样端CS的采样电阻

作为示例而非限定,控制电路300包括恒流芯片U1、第八电阻R8、第九电阻R9、第十电阻R10、第十一电阻R11、第十二电阻R12、第十三电阻R13、第一电容C1、第二电容C2、第三电容C3、第四电容C4以及第一二极管D1。

恒流芯片U1的电流采样端CS作为控制电路300的调节信号输入端,与调节电路500连接,以输入调节信号;恒流芯片U1的过电压保护(Over Voltage Protection,OVP)电压设置端ROVP与第十三电阻R13的第一端以及第四电容C4的第一端连接;恒流芯片U1的芯片供电端VCC作为控制电路300的第一供电电压输入端,与整流稳压电路200连接,以接入第一供电电压;恒流芯片U1的芯片地端GND与第十三电阻R13的第二端以及第四电容C4的第二端共接于电源地;恒流芯片U1的第一内置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Metal-Oxide-Semiconductor Field-Effect Transistor,MOS)管漏极端DRAIN和恒流芯片U1的第二内置MOS管漏极端DRAIN、第三电容C3的第一端、第一二极管D1的正极以及第二电容C2的第一端共同作为控制电路300的转换控制信号输出端,与电压转换电路100连接,以输出转换控制信号;第三电容C3的第二端连接于电源地;第九电阻R9的第一端和第一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第十一电阻R11的第一端和第二电容C2的第二端连接;第八电阻R8的第一端和第九电阻R9的第二端、第十电阻R10的第一端、第十一电阻R11的第二端以及第一电容C1的第一端连接;第一电容C1的第二端和第八电阻R8的第二端、第十电阻R10的第二端以及第十二电阻R12的第一端共同作为控制电路300的第一直流电输入端,与变压器T1的原边第一端连接,以接入第一直流电;恒流芯片U1的高压启动和供电及输入电压检测端HV与第十二电阻R12的第二端连接,恒流芯片U1的模拟调光端DIM作为控制电路300的有线通信信号输入端。

控制电路300输出的电流

作为示例而非限定,整流稳压电路200包括第十四电阻R14、第十五电阻R15、第五电容C5、第六电容C6、第一稳压二极管ZD1、第一三极管Q1以及第二二极管D2。

第五电容C5的第一端和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共同作为整流稳压电路200的第一供电电压输出端,与电压转换电路100连接,以输出第一供电电压;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第十四电阻R14的第一端、第十五电阻R15的第一端、第六电容C6的第一端连接;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与第十四电阻R14的第二端、第一稳压二极管ZD1的负极连接;第十五电阻R15的第二端与第二二极管D2的负极连接;第二二极管D2的正极作为整流稳压电路200的交流电压输入端,与电压转换电路100连接,以接入交流电压;第五电容C5的第二端、第一稳压二极管ZD1的正极、第六电容C6的第二端共接于电源地。

通过第二二极管D2和第六电容C6实现了整流,通过第一稳压二极管ZD1实现了稳压,从而输出了稳定的第一供电电压。

作为示例而非限定,第一整流滤波电路400包括第十六电阻R16、第十七电阻R17、第十八电阻R18、第七电容C7、第八电容C8以及第三二极管D3。

第十六电阻R16的第一端、第十七电阻R17的第一端、第三二极管D3的正极共同作为第一整流滤波电路400的交流电流输入端,与电压转换电路100连接,以接入交流电流;第十六电阻R16的第二端和第十七电阻R17的第二端以及第七电容C7的第一端连接,第七电容C7的第二端与第三二极管D3的负极、第八电容C8的第一端以及第十八电阻R18的第一端共同作为第一整流滤波电路400的直流电流输出端,第八电容C8的第二端与第十八电阻R18的第二端共同作为第一整流滤波电路400的直流电流负极输出端,直流电流正极输出端和直流电流负极输出端共同作为第一整流滤波电路400的直流电流输出端,以输出直流电流。

该电路简单可靠。

以下结合工作原理对图8所示的作进一步说明:

变压器T1包括原边绕组、副边绕组和辅助绕组,在反激式电源电路中,恒流芯片U1的第一内置MOS管漏极端DRAIN和恒流芯片U1的第二内置MOS管漏极端DRAIN导通时,原边绕组存储能量,此时副边绕组无交流电流输出;恒流芯片U1的第一内置MOS管漏极端DRAIN和恒流芯片U1的第二内置MOS管漏极端DRAIN关断时,变压器T1磁通复位,副边绕组有交流电流输出。其中,辅助绕组与原边绕组为极性相同,辅助绕组与副边绕组极性相反。

变压器T1的原边绕组接入功率因数校正电路600输入的第一直流电,因此原边绕组的最大的电压值稳定不变。变压器T1根据转换控制信号将第一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压从辅助绕组输出,由于辅助绕组与原边绕组极性相同,则辅助绕组处的最大的电压值也是稳定不变的,且当第一整流滤波电路400接入不同负载导致第一整流滤波电路400输出端的电压增大时,由于第一整流滤波电路400输出直流电流时,整流稳压电路200不输出第一供电电压,故第一供电电压与第一整流滤波电路400输出端的电压不成正相关,从而避免了第一供电电压随着第一整流滤波电路400输出端的电压增大,导致电路无法正常工作的情况发生。

此外,变压器T1还根据转换控制信号将第一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流从副边绕组输出,且调节电路500中的采样电阻Rcs随着拨码开关SW1的调节而改变,恒流芯片U1输出的电流I与Rcs成正相关,而副边绕组输出的电流

需要说明的是,恒流芯片U1还通过功率因数校正电路600输出的第二供电电压进行供电,避免了第一供电电压较小时恒流芯片U1无法工作的情况,进一步提供了反激式电源电路的可靠性,并拓宽了输出电压的范围。

通信电路101可以接收通信信号,并将通信信号转换为有线通信信号,且将有线通信信号输出至恒流芯片U1的模拟调光端DIM,恒流芯片U1还可以根据有线通信信号携带的参数信息得到预设占空比或电压幅值,并根据预设占空比或电压幅值输出转换控制信号,变压器T1根据转换控制信号将第一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流从副边绕组输出,从而控制反激式电源电路的输出电流。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上述的反激式电源电路。

作为示例而非限定,该电子设备可以用于LED照明驱动,广泛适用于满足不同发光需求的的灯具发光装置以及不同电压的LED灯串中。

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压转换电路根据转换控制信号将第一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流和交流电压;整流稳压电路对交流电压进行整流和稳压以输出第一供电电压;控制电路接入第一供电电压以进行供电,并生成转换控制信号;第一整流滤波电路对交流电流进行整流和滤波,以输出直流电流;电压转换电路包括变压器,变压器包括原边绕组、辅助绕组和副边绕组;原边绕组接入第一直流电和转换控制信号;副边绕组输出交流电流;辅助绕组输出交流电压;在同一时刻,交流电流和交流电压极性相反;避免了外接不同负载导致地控制电路的第一供电电压过大和电路无法正常工作的情况发生。

应理解,上述实施例中各步骤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相关技术
  • 电源启动电路、反激式开关电源电路及反激式开关电源
  • 一种反激式开关电源电路和快充式反激开关电源电路
技术分类

061201163804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