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利用液体压力将重力转换成动能系统及转换方法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1:22:42


一种利用液体压力将重力转换成动能系统及转换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利用液体压力将重力转换成动能系统及转换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的不可再生能源日益匮乏,能源供应日趋紧张。为了缓解这种情况,世界各国都在寻找新的能量来源以代替不可再生能源。现有的新能源种类繁多,例如风能、太阳能、潮汐能等,这些能源都是可再生能源,但是这些能源都有局限性,不能一直不停的产生能量。海洋面积占地球总面积的71%,水的压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而且水的压力没有局限性一直存在,可以日以继夜不停的产生能量,目前还没有利用液体压力将重力转换动能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利用液体压力将重力转换成动能系统,此外,本发明还同时提供了一种利用液体压力将重力转换成动能系统的转换方法。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利用液体压力将重力转换成动能系统,特征在于包括架体、安装于架体上的固定轴以及转动配合于所述固定轴上的重力转动体;

根据重力转动体的不同配置结构,实现两种不同形式的重力转换动能系统,一种是持续旋转的重力转换动能系统,一种是往复旋转的重力转换动能系统;

所述持续旋转的重力转换动能系统,其重力转动体是由一组以给定间距配置于固定轴上、相互之间固连且具有给定角度差的若干个重力转换装置构成;当重力转动体整体转动时,所述多个能量转换装置以固定轴为中心持续旋转;

所述往复旋转的重力转换动能系统,其重力转动体是由至少一个设置于固定轴上的重力转换装置,或者多个沿固定轴同一角度平行安装的重力转换装置构成,且架体的底部中间配套设置有对重力转换装置起到限位阻挡作用的阻挡板;当重力转动体整体转动时,所述多个能量转换装置以固定轴为中心往复旋转;

所述重力转换装置包括活塞连接杆、等距固连于活塞连接杆两端的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所述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内部为中空的结构,活塞两端各有一个活塞杆,其中一个活塞杆是实心的,另外一个活塞杆是空心的,所述空心活塞杆将活塞内部与气缸外部连通;配置于活塞连接杆两侧、分别与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相配合的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被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分成两个气室,两个气室的空气通过气缸两端的通气管连通,所述活塞与气缸之间的配合有一定的间隙,空气也可以通过活塞与气缸的间隙上下串通;所述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的体积重量相等,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的体积重量相等;

所述活塞连接杆的中部开设滑槽,所述滑槽具有特定的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用以实现活塞连接杆与固定轴之间存在相对转动和相对滑动两种配合状态;

所述活塞连接杆两端与活塞连接位置的材料比重大于活塞连接杆中间部分材料的比重,所述活塞连接杆中间的材料比重等于其所处液体的比重,可以在液体中悬浮无法产生重力;所述活塞连接杆两端的材料比重大于其所处液体的比重,可以在液体中产生重力。

所述第一活塞的行程=第二活塞的行程=两个转轴通孔圆心之间的距离;

所述活塞连接杆的重量+所述第一活塞、活塞杆和第二活塞活塞杆的重量+所述第一活塞两个活塞杆和第二活塞两个活塞杆与各自缸套配合往复运动时密封产生的摩擦力<第一活塞位于固定轴的正下方第二活塞位于固定轴正上方时,第一活塞内部和第二活塞内部所承受的液体压力差。

所述固定轴的截面为长方形,所述滑槽的限位结构包括中部的槽孔以及位于槽孔两端的转轴通孔,所述槽孔的宽度应大于固定轴的截面宽度且小于固定轴的截面长度;所述转轴通孔的直径应大于固定轴的截面长度,两个转轴通孔圆心之间的距离等于活塞的行程;

所述滑槽中部的槽孔用以实现:当滑槽转动至垂直状态时,所述固定轴与所述槽孔之间为滑动配合;

所述滑槽两端的转轴孔通用以实现:当固定轴位于转轴通孔内时,所述固定轴与所述转轴通孔之间为转动配合。

所述重力转动体包括转动安装于所述固定轴外周、作为重力转换装置安装基体的回转连接体,所述回转连接体上开设有数量对应于所述重力转换装置的径向贯通孔,所述重力转换装置的活塞连接杆穿设于所述径向贯通孔且与其间隙配合;四根固定连接杆贯穿焊接于所述回转连接体上,作为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的安装基体;

在所述重力转动体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动力输出齿轮。

一种利用液体压力将重力转换成动能的转换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持续旋转重力转换动力系统放置液体中,设置初始状态使所有重力转换装置的第一活塞均位于固定轴的同侧,且远离固定轴,第二活塞均位于固定轴另一侧且接近固定轴;第一活塞到固定轴的距离均大于第二活塞到固定轴的距离,因此第一活塞、活塞杆产生的重力大于第二活塞、活塞杆产生的重力,所产生的重力差可以带动所述重力转换装置向下运动;所述活塞连接杆两端的材料比重大于其所处液体的比重,因此第一活塞一侧的活塞连接杆也可以产生向下的重力,带动所述重力转换装置向下运动;所述重力转换装置在两个重力差共同的重力作用下向下运动,同时带动重力转动体以固定轴为中心旋转。

当其中一个重力转换装置转动至活塞连接杆处于垂直状态时,这时所述处于垂直状态重力转换装置的第一活塞、活塞杆和第二活塞、活塞杆以及活塞连接杆产生的重力垂直作用在底座上,无法产生使重力转动体旋转的动力;处于垂直状态的重力转换装置的第一活塞位于固定轴的正下方,其中空的内部和位于固定轴正上方第二活塞中空的内部所承受的液体压力差使第一活塞向上运动,通过活塞连接杆推动位于固定轴上部的第二活塞同时向上运动,第一气缸内第一活塞上面的空气通过通气管被推入第一活塞的下面,第二气缸内第二活塞上面的空气通过通气管被推入第二活塞的下面,所述活塞与气缸之间的配合有一定的间隙,一部分空气通过活塞与气缸的间隙上下串通;第一活塞由远离固定轴的位置向固定轴运动,第二活塞由接近固定轴位置向上运动至远离固定轴位置,此时滑槽的槽孔与固定轴在垂直方向上对位重合,活塞连接杆与固定轴处于滑动配合状态;当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运动到顶点后,第一活塞上面的空气全部被推倒第一活塞的下部,第二活塞上面的空气全部被推倒第二活塞的下部,固定轴卡在临近第一气缸的转轴通孔内,此时固定轴和活塞连接杆的滑槽处于相对转动状态;第二活塞到固定轴距离大于第一活塞到固定轴距离,由于第一活塞、第二活塞和活塞连接杆处于垂直状态,同时产生垂直向下的重力,因此第二活塞必须偏离垂直状态时才能产生大于第一活塞的重力;此时,其他几个重力转换装置的第一活塞、活塞杆和活塞连接杆产生的重力带动整个重力转动体继续旋转,带动所述处于垂直状态的重力转换装置旋转至不垂直时,偏离垂直状态的重力转换装置的第二活塞、活塞杆和活塞连接杆开始在固定轴的一侧产生重力,和其他几个重力转换装置的第一活塞、活塞杆和活塞连接杆产生的重力一起带动整个重力转动体旋转;

所有固定轴左侧的气缸在重力的作用下旋转至固定轴的正下方时,其活塞都会被上下两个活塞内部承受水的压力差推动上移,气缸内活塞上面的空气被推至活塞下面;此时固定轴左侧其他几个气缸在重力的作用下继续向下运动,带动整个重力转动体持续旋转。

将所述往复旋转重力转换动力系统放置液体中,设置初始状态使所有重力转换装置各自通过其滑槽的一转轴通孔与固定轴配合,使得活塞连接杆与固定轴之间为相对转动状态,所有重力转换装置的第一活塞均位于固定轴左侧且远离固定轴;

因初始状态的设置使得第一活塞到固定轴的距离大于第二活塞到固定轴的距离,因此第一活塞、活塞杆和活塞连接杆产生的重力大于第二活塞、活塞杆和活塞连接杆产生的重力,所产生的重力差带动所述重力转换装置向下运动;所述重力转换装置在重力差的重力作用下向下运动,同时带动重力转动体以固定轴为中心向左逆时针旋转;当所有重力转换装置转动至第一气缸被阻挡板阻挡时,所述固定轴解除对滑槽的槽孔的锁定,活塞连接杆与固定轴处于滑动配合状态;此时,所述往复旋转重力转换装置的第一活塞位于固定轴的左下方,其中空的内部和位于固定轴右上方第二活塞中空的内部所承受的液体压力差使第一活塞向上运动,通过活塞连接杆推动位于固定轴上部的第二活塞同时向上运动,第一气缸内第一活塞上面的空气通过通气管被推入第一活塞的下面,第二气缸内第二活塞上面的空气通过通气管被推入第二活塞的下面,所述活塞与气缸之间的配合有一定的间隙,一部分空气通过活塞与气缸的间隙上下串通;第一活塞由远离固定轴的位置向固定轴运动,第二活塞由接近固定轴位置向上运动至远离固定轴位置。

当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运动到顶点后,固定轴卡在临近第一气缸的转轴通孔内;此时,第二活塞到固定轴距离大于第一活塞到固定轴距离;所有重力转换装置的第二活塞、活塞杆和活塞连接杆产生的重力带动整个重力转动体向下运动,带动所有重力转换装置向右顺时针旋转,当重力转动体开始旋转后,固定轴卡在临近第一气缸的转轴通孔内,所述固定轴与所述转轴通孔之间为转动配合,固定轴锁定活塞连接杆,使其只能围绕固定轴旋转运动,无法往复运动。

当所有重力转换装置向右顺时针转动至第二气缸靠近底座中间的阻挡板时,所述固定轴解除对滑槽槽孔的锁定,活塞连接杆与固定轴处于滑动配合状态;此时,所述往复旋转重力转换装置的第二活塞位于固定轴的右下方,其中空的内部和位于固定轴左上方第一活塞中空的内部所承受的液体压力差使第二活塞向上运动,通过活塞连接杆推动位于固定轴上部的第一活塞同时向上运动,第二气缸内第二活塞上面的空气通过通气管被推入第二活塞的下面,第一气缸内第一活塞上面的空气通过通气管被推入第一活塞的下面,所述活塞与气缸之间的配合有一定的间隙,一部分空气通过活塞与气缸的间隙上下串通;第二活塞由远离固定轴的位置向固定轴运动,第一活塞由接近固定轴位置向上运动至远离固定轴位置。

当第二活塞和第一活塞运动到顶点后,固定轴卡在临近第二气缸的转轴通孔内,此时固定轴和活塞连接杆的滑槽处于相对转动状态;

所述往复旋转重力转换装置回到初始状态,再次重复上述过程,整个转换装置永远不停的往复旋转产生动能。

本发明的一种利用液体压力将重力转换成动能系统及转换方法,通过将重力转换为动能输出,提供了一种新的能源供应方式。系统中,通过设计安装于固定轴上的重力转换装置,作为关键部件的活塞两端各有一个活塞杆,其中一个活塞杆是实心的,其中一个活塞杆是实心的,另外一个活塞杆是空心的,所述空心活塞杆将活塞内部与气缸外部连通;作为关键部件的气缸被活塞分成两个气室,两个气室的空气通过气缸两端的通气管连通,使活塞往复运动时气缸内的空气数量不变,保持对应的两个气缸产生的浮力相等;作为关键部件的活塞连接杆具有的滑槽结构能够与固定轴产生滑动配合和转动配合两种配合关系;本申请重点考虑分析了各组件的自重、水阻以及零件之间的摩擦阻力,其中的自重可以对零部件的材料进行选定来解决,具有配合关系的零件之间(活塞杆与气缸之间、活塞连接杆滑槽与固定轴之间)的摩擦阻力可以通过对部件加工的精度来实现,通过多个重力转换装置的位置及角度设定,结合活塞连接杆的滑动配合,能够在固定轴一侧产生与另一侧不对等的重力,该重力从整个重力转动体能够绕固定轴产生转动的势,最终实现将重力转换成动能,借由一个动力输出件向外界输出即可。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所述持续重力转换动能系统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所述持续重力转换动能系统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所述重力转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所述活塞连接杆,滑槽和固定轴限位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所述往复重力转换动能系统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所述往复重力转换动能系统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具体实施例所述活塞和气缸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架体,2-固定轴,3-第一气缸,4-第二气缸,5-第一活塞,6-第二活塞,7-活塞连接杆,8-固定连接杆,9-滑槽,10-转轴通孔,11-第一活塞空心活塞杆,12-第一活塞实心活塞杆,13-第二活塞实心活塞杆,14-第二活塞空心活塞杆,15-密封圈,16-重力转动体,17-回转连接体,18-固定连接件,19-轴承,20-齿轮,21-重力转换装置,22-通气管,23-阻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好的解释本发明,下面提供具体实施例进行说明。具体实施例如图1至7所示;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持续旋转的重力转换动力系统,该系统包括架体1、固定轴2,所述固定轴2的两端分别与架体1的两个侧壁固定连接,所述固定轴2固定不动不能旋转。所述固定轴2上转动配合有重力转动体;所述重力转动体是由一组以给定间距配置于固定轴2上、相互之间固连且具有给定角度差的四个重力转换装置21构成;分别命名为第一重力转换装置、第二重力转换装置、第三重力转换装置和第四重力转换装置;所述四个重力转换装置21的结构相同,均包括第一气缸3、第二气缸4,所述第一气缸3和第二气缸4被第一活塞5和第二活塞6分成两个气室,两个气室的空气通过气缸两端的通气管22连通,所述活塞与气缸之间的配合有一定的间隙,空气可以通过活塞与气缸的间隙上下串通;与所述第一气缸3配合的第一活塞5和与所述第二气缸4配合的第二活塞6,所述第一活塞5和所述第二活塞6的内部为中空的结构;所述第一活塞5的一端是第一活塞空心活塞杆11,另一端是第一活塞实心活塞杆12;所述第二活塞6的一端是第二活塞实心活塞杆13,另一端是第二活塞空心活塞杆14;所述第一活塞实心活塞杆12与第二活塞实心活塞杆13之间通过活塞连接杆7固连;

所述第一气缸3与第二气缸4固定安装于由固定连接杆8和回转连接体17构建的架体上;所述固定连接杆8贯穿所述回转连接体17并与其焊接固定;

所述活塞连接杆7的中部设有滑槽9,所述滑槽9具有特定的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用以实现活塞连接杆7与固定轴2之间存在相对转动和相对滑动两种配合状态;所述活塞连接杆7为两端封闭的中空管体结构,其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活塞实心活塞杆12和第二活塞实心活塞杆13固连。

所述活塞连接杆7两端与所述第一活塞实心活塞杆12和第二活塞实心活塞杆13连接位置的材料比重大于活塞连接杆中间部分材料的比重,所述活塞连接杆7中间的材料比重等于其所处液体的比重,可以在液体中悬浮无法产生重力;所述活塞连接杆7两端的材料比重大于其所处液体的比重,可以在液体中产生重力。

所述固定轴2截面为长方形,其径向截面的横向尺寸小于纵向尺寸;所述滑槽9的限位结构包括中部的槽孔以及位于槽孔两端的转轴通孔10,所述槽孔的宽度应大于固定轴的截面宽度且小于固定轴的截面长度;所述转轴通孔的直径应大于固定轴的截面长度;所述滑槽9中部的槽孔用以实现:当滑槽转动至垂直状态时,所述固定轴2与所述长槽孔之间为滑动配合;所述滑槽9两端的转轴孔通用以实现:当固定轴2位于转轴通孔10内时,所述固定轴2与所述转轴通孔之间为转动配合。

所述架体1的两个侧壁上分别设有轴承19,齿轮20的一端安装在轴承19上,另一端通过固定连接件18与回转连接体17相连。

本实施例持续旋转重力转换动能系统的转换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所述持续旋转重力转换动能系统放置液体中,设置初始状态使所有重力转换装置的第一活塞5均位于固定轴2的同侧,且远离固定轴2,第二活塞6均位于固定轴2另一侧且接近固定轴2;第一活塞5到固定轴的距离均大于第二活塞6到固定轴的距离,因此第一活塞5及活塞杆产生的重力大于第二活塞6及活塞杆产生的重力,所产生的重力差可以带动所述重力转换装置向下运动;所述活塞连接杆7两端的材料比重大于其所处液体的比重,因此第一活塞5一侧的活塞连接杆7也可以产生向下的重力,带动所述重力转换装置向下运动;所述重力转换装置在两个重力差共同的重力作用下向下运动,同时带动重力转动体以固定轴为中心旋转。

当其中一个重力转换装置转动至活塞连接杆7处于垂直状态时,这时所述处于垂直状态重力转换装置的第一活塞5及活塞杆和第二活塞6及活塞杆以及活塞连接杆产生的重力垂直作用在底座1上,无法产生使重力转动体旋转的动力;处于垂直状态的重力转换装置的第一活塞5位于固定轴2的正下方,其中空的内部和位于固定轴2正上方第二活塞6中空的内部所承受的液体压力差使第一活塞5向上运动,通过活塞连接杆7推动位于固定轴2上部的第二活塞6同时向上运动,第一气缸3内第一活塞5上面的空气通过通气管22被推入第一活塞5的下面,第二气缸4内第二活塞6上面的空气通过通气管22被推入第二活塞6的下面,所述活塞与气缸之间的配合有一定的间隙,一部分空气通过活塞与气缸的间隙上下串通;第一活塞5由远离固定轴2的位置向固定轴2运动,第二活塞6由接近固定轴2位置向上运动至远离固定轴2位置,此时滑槽9的槽孔10与固定轴2在垂直方向上对位重合,活塞连接杆7与固定轴2处于滑动配合状态;当第一活塞5和第二活塞6运动到顶点后,第一活塞5上面的空气全部被推倒第一活塞5的下部,第二活塞6上面的空气全部被推倒第二活塞6的下部,固定轴2卡在临近第一气缸3的转轴通孔10内,此时固定轴2和活塞连接杆的滑槽9处于相对转动状态;第二活塞6到固定轴2距离大于第一活塞5到固定轴2距离,由于第一活塞5、第二活塞6和活塞连接杆7处于垂直状态,同时产生垂直向下的重力,因此第二活塞6必须偏离垂直状态时才能产生大于第一活塞5的重力;此时,其他几个重力转换装置的第一活塞5、活塞杆11、12和活塞连接杆7产生的重力带动整个重力转动体继续旋转,带动所述处于垂直状态的重力转换装置旋转至不垂直时,偏离垂直状态的重力转换装置的第二活塞6、活塞杆13、14和活塞连接杆7开始在固定轴2的一侧产生重力,和其他几个重力转换装置的第一活塞5、活塞杆11、12和活塞连接杆7产生的重力一起带动整个重力转动体旋转;

所有固定轴2左侧的气缸在重力的作用下旋转至固定轴2的正下方时,其活塞都会被上下两个活塞内部承受水的压力差推动上移,气缸内活塞上面的空气被推至活塞下面;此时固定轴2左侧其他几个气缸在重力的作用下继续向下运动,带动整个重力转动体持续旋转。

所述重力转换动能系统的初始状态为:所有所述重力转换装置通过各自滑槽9的一转轴通孔10与固定轴配合,使得活塞连接杆7与固定轴2之间为相对转动状态,第一活塞5均远离固定轴2,且第一活塞5均位于固定轴2同侧。第二活塞6均接近固定轴2,第二活塞6均位于固定轴2的另一侧;

以此类推,所述利用液体压力将重力转换成动能系统左侧的活塞、活塞杆和活塞连接杆一直产生重力,带动所述利用液体压力将重力转换成动能系统不停的旋转产生动能,产生的动能由所述齿轮20输出。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公开的是一种往复旋转的重力转换动能系统,所述往复旋转的重力转换动能系统,其重力转动体是由至少一个设置于固定轴2上的重力转换装置21,或者多个沿固定轴2同一角度平行安装的重力转换装置构成,且架体1的底部中间配套设置有对重力转换装置起到限位阻挡作用的阻挡板23;当重力转动体整体转动时,所述多个能量转换装置以固定轴2为中心往复旋转;

所述重力转换装置包括活塞连接杆7、等距固连于活塞连接杆7两端的第一活塞5和第二活塞6,所述第一活塞5和第二活塞6内部为中空的结构,第一活塞5两端各有一个活塞杆,分别是第一活塞空心活塞杆11和第一活塞实心活塞杆12;所述第二活塞6两端各有一个活塞杆,分别是第二活塞实心活塞杆13和第二活塞空心活塞杆14;所述第一活塞实心活塞杆12与第二活塞实心活塞杆13之间通过活塞连接杆7固连;所述空心活塞杆11、14将活塞内部与气缸外部连通;配置于活塞连接杆7两端、分别与第一活塞5和第二活塞6相配合的第一气缸3和第二气缸4被第一活塞5和第二活塞6分成两个气室,两个气室的空气通过气缸两端的通气管22连通,所述活塞与气缸之间的配合有一定的间隙,空气可以通过活塞与气缸的间隙上下串通;所述第一活塞5、第一活塞空心活塞杆11、第一活塞实心活塞杆12和第二活塞6、第二活塞实心活塞杆13、第二活塞空心活塞杆14的体积重量相等,第一气缸3和第二气缸4的体积重量相等;

所述活塞连接杆7的中部开设滑槽9,所述滑槽9具有特定的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用以实现活塞连接杆7与固定轴2之间存在相对转动和相对滑动两种配合状态;

所述活塞连接杆7两端与第一活塞实心活塞杆12和第二活塞实心活塞杆13连接位置的材料比重大于活塞连接杆7中间部分材料的比重,所述活塞连接杆7中间的材料比重等于其所处液体的比重,可以在液体中悬浮无法产生重力;所述活塞连接杆7两端的材料比重大于其所处液体的比重,可以在液体中产生重力。

所述第一活塞5的行程=第二活塞6的行程=两个转轴通孔10圆心之间的距离;

所述活塞连接杆7的重量+所述第一活塞5、活塞杆11、12和所述第二活塞6、活塞杆13、14的重量+所述第一活塞两个活塞杆和第二活塞两个活塞杆与各自缸套配合往复运动时密封产生的摩擦力<第一活塞5位于固定轴2的正下方第二活塞6位于固定轴2正上方时,第一活塞5内部和第二活塞6内部所承受的液体压力差。

所述固定轴2的截面为长方形,所述滑槽9的限位结构包括中部的槽孔以及位于槽孔两端的转轴通孔10,所述槽孔的宽度应大于固定轴的截面宽度且小于固定轴2的截面长度;所述转轴通孔10的直径应大于固定轴2的截面长度,两个转轴通孔10圆心之间的距离等于活塞的行程;

所述滑槽9中部的槽孔用以实现:当滑槽转动至垂直状态时,所述固定轴与所述槽孔之间为滑动配合;

所述滑槽9两端的转轴孔通用以实现:当固定轴2位于转轴通孔内10时,所述固定轴2与所述转轴通孔10之间为转动配合。

所述重力转动体16包括转动安装于所述固定轴2外周、作为重力转换装置安装基体的回转连接体17,所述回转连接体17上开设有数量对应于所述重力转换装置21的径向贯通孔,所述重力转换装置21的活塞连接杆7穿设于所述径向贯通孔且与其间隙配合;四根固定连接杆8贯穿焊接于所述回转连接体17上,作为第一气缸3和第二气缸4的安装基体;

在所述重力转动体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动力输出齿轮20。

本实施例的往复旋转重力转换动能系统的转换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所述往复旋转重力转换动能系统放置液体中,设置初始状态使所有重力转换装置各自通过其滑槽9的一转轴通孔10与固定轴2配合,使得活塞连接杆7与固定轴2之间为相对转动状态,所有重力转换装置21的第一活塞5均位于固定轴2左侧且远离固定轴2;

因初始状态的设置使得第一活塞5到固定轴2的距离大于第二活塞6到固定轴2的距离,因此第一活塞一侧第一活塞5、活塞杆11、12和活塞连接杆7产生的重力大于第二活塞一侧第二活塞6、活塞杆13、14和活塞连接杆7产生的重力,所产生的重力差带动所述重力转换装置21向下运动;所述重力转换装置21在重力差的重力作用下向下运动,同时带动重力转动体16以固定轴2为中心向左逆时针旋转;当所有重力转换装置21转动至第一气缸3被阻挡板23阻挡时,所述固定轴2解除对滑槽9的槽孔的锁定,活塞连接杆7与固定轴2处于滑动配合状态;此时,所述往复旋转重力转换装置的第一活塞5位于固定轴2的左下方,其中空的内部和位于固定轴2右上方第二活塞6中空的内部所承受的液体压力差使第一活塞5向上运动,通过活塞连接杆7推动位于固定轴2上部的第二活塞6同时向上运动,第一气缸3内第一活塞5上面的空气通过通气管22被推入第一活塞5的下面,第二气缸4内第二活塞6上面的空气通过通气管22被推入第二活塞6的下面,所述活塞与气缸之间的配合有一定的间隙,一部分空气通过活塞与气缸的间隙上下串通;第一活塞5由远离固定轴2的位置向固定轴2运动,第二活塞6由接近固定轴2位置向上运动至远离固定轴2位置。

当第一活塞5和第二活塞6运动到顶点后,固定轴2卡在临近第一气缸3的转轴通孔10内;此时,第二活塞6到固定轴2距离大于第一活塞5到固定轴2距离;所有重力转换装置21的第二活塞6、活塞杆13、14和活塞连接杆产生的重力带动整个重力转动体16向下运动,带动所有重力转换装置21向右顺时针旋转,当重力转动体16开始旋转后,固定轴2卡在临近第一气缸3的转轴通孔10内,所述固定轴2与所述转轴通孔10之间为转动配合,固定轴2锁定活塞连接杆7,使其只能围绕固定轴2旋转运动,无法往复运动。

当所有重力转换装置21向右顺时针转动至第二气缸4靠近底座中间的阻挡板23时,所述固定轴2解除对滑槽9槽孔的锁定,活塞连接杆7与固定轴2处于滑动配合状态;此时,所述往复旋转重力转换装置的第二活塞6位于固定轴2的右下方,其中空的内部和位于固定轴2左上方第一活塞5中空的内部所承受的液体压力差使第二活塞6向上运动,通过活塞连接杆7推动位于固定轴2上部的第一活塞5同时向上运动,第二气缸4内第二活塞6上面的空气通过通气管22被推入第二活塞6的下面,第一气缸3内第一活塞5上面的空气通过通气管22被推入第一活塞5的下面,所述活塞与气缸之间的配合有一定的间隙,一部分空气通过活塞与气缸的间隙上下串通;第二活塞6由远离固定轴2的位置向固定轴2运动,第一活塞5由接近固定轴2位置向上运动至远离固定轴2位置。

当第二活塞6和第一活塞5运动到顶点后,固定轴2卡在临近第二气缸4的转轴通孔10内,此时固定轴2和活塞连接杆7的滑槽9处于相对转动状态;

所述往复旋转重力转换装置回到初始状态,再次重复上述过程,整个转换装置永远不停的往复旋转产生动能。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方式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方式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方式或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实施方式或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相关技术
  • 一种利用杠杆原理通过液体压力将重力转换成动能系统及转换方法
  • 一种利用液体压力将重力转换成动能系统及转换方法
技术分类

06120112906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