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治疗胃痞病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6:04:54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胃痞病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胃痞病是一种中医的称呼,是痞证的一种,相当于现代西医所说的急性或慢性胃炎等。胃痞病的具体表现是胃脘区不舒服,很多种疾病都可以导致上腹部不适,包括急性胃炎、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胃食管反流病、胆汁反流性胃炎等。

对于胃痞病,为心下满而不痛,时轻时重,反复发作,易导致出现上热下寒,寒热错杂,虚实相兼及情志不遂等一系列证候群患者,例如面红,脚冷,面痘,痤疮,头发油,口腔溃疡,便溏为表现等;如置之不理即将导致积劳成疾,日益恶化而形成不可逆,一是治疗时间长、花费多,二是错过了早日康复的良机;三是不能达到“既病防变”的理念。

当前,此类症候群表现者多见,在临床上多被忽视或不能基于整体来治疗,导致出现头痛治头、脚痛医脚的情形。现有技术中,对于胃痞病缺乏疗效满意的治疗药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胃痞病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当前胃痞病治疗效果差且难以标本兼治的技术问题。

由于胃痞病之上热下寒、寒热错杂、虚实共存,当前临床治疗上非常棘手,难以从一个层面进行治疗,基于对于胃痞病之病理、病机的认知,从整体性出发,寒热并调、消补兼施、辛开苦降,以实现寒热虚实共调、上下兼治,以达到标本兼治。据此遣方如下:

治疗胃痞病的中药,以重量份计,由下述原料药制成:

半夏25~35份、干姜25~35份、黄连12~18份、黄芩25~35份、人参25~35份、大枣10~18 份、甘草8~12份、肉桂12~18份、枳实25~35份、芍药25~35份、柴胡25~35份。

进一步的,所述治疗胃痞病的中药可由下述原料药制成:

半夏28~33份、干姜28~33份、黄连13~17份、黄芩28~33份、人参28~33份、大枣12~16份、甘草9~11份、肉桂13~17份、枳实28~33份、芍药28~33份、柴胡28~33份。

优选的,所述治疗胃痞病的中药可由下述原料药制成:

半夏30份、干姜30份、黄连15份、黄芩30份、人参30份、大枣 15份、甘草10份、肉桂15份、枳实30份、芍药30份、柴胡30份。

上述治疗胃痞病的中药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取上述各原料药分别粉碎并过100~120目筛;

(2)按所述原料配比取上步粉碎所得各原料药混合均匀后,制成散剂、胶囊剂、片剂或丸剂。

另一种治疗胃痞病的中药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按所述原料配比取各原料药并混合;

(2)向混合原料药中加入水,水量浸没过药面2~5cm,浸泡30~40min后加热煮沸后继续煎煮30~60min,过滤得滤液和药渣;

(3)将上步所得药渣加饮用水,水量浸没过药面2~5cm,加热煮沸后继续煎煮25~30min,过滤得滤液;

(4)合并各次煎煮药剂,得煎煮汤剂。

本发明中药组方原理简述如下:

基于胃痞病之上热下寒复杂的病因病机,本发明采用寒热并用消补兼施之策,以脾胃为主,对各脏腑器官进行全面调节,辩清虚实,实现补中有清,寒中有热,虚中有实;方中半夏(君)、干姜(臣)辛开,黄连、黄芩苦降是为臣,参、枣温补为佐,甘草为使,柴胡、枳实、芍药解郁,连、桂交通心肾,以上诸药共奏 辛开苦降、化湿健中、水火相济之功效。

详述如下:

1.辛开苦降:方中的半夏、干姜辛温以散寒(辛开)温中治呕,散结,镇静催眠降血脂,抗炎镇痛,抗肿瘤,对胃溃疡有显著预防和治疗作用;方中黄连、黄芩苦寒以泻热(苦降);该组药物配合作用对各种细菌,病毒,念珠菌有不同的抑制作用,还有抗炎抗过敏,镇静保肝利胆,降压,降脂,抗氧化,保护胃黏膜,降血糖,有强心,抗心肌缺血,抗心律失常,抗血小板聚集,抗肿瘤。

2.甘温补虚:方中人参、大枣、甘草补气养血;该组药物配合作用有抗休克,增强消化,吸收功能,保护胃肠细胞,促进大脑,促进造血,抗疲劳,抗衰老,抗心肌、脑缺血,抗心律失常,调节中枢神经,增强免疫功能,抗肿瘤,抗辐射,抗应激,降血脂,降血糖,抗幽门螺杆菌,保肝,抗过敏,抗炎。

3.解郁疏肝理脾:方中柴胡疏肝解郁,升举阳气,其在方中起解热抗炎,镇静,镇痛,降血脂,保肝利胆,抗溃疡,抗病原微生物,影响物质代谢及促进免疫功能等作用;方中枳实强心抗氧化,抗菌,降糖降脂,抗血栓,抗休克,利尿抗过敏;方中芍药镇痛解痉,保肝,增强应激能力。

4.引火归元:方中肉桂补火助阳,散寒止痛,温通经脉,该药物有增强冠脉及脑血流量,有抗惊厥,镇静,镇痛,抑制胃溃疡,对多种致病性真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主要有益技术效果在于:

1.本发明之药物泄心火补肾水,而使水火相济,心肾相交,从而达到上下平衡;能促进脾升胃降,从而达到中枢气机运化;各味药相互配合,循序渐进,治疗寒热并存;能起到标本兼治之效果。

2.本发明原料来源广泛,治疗成本低、疗效满意。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来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以下实施例只是用来详细说明本发明,并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在以下实施例中所涉及的中药原料如无特别说明,均为市售常规原料;所涉及的加工制备方法,如无特别说明,均为常规方法。

实施例1 疗胃痞病的中药(胃痞丸)可由下述原料药制成(以重量份计):

半夏30份、干姜30份、黄连15份、黄芩30份、人参30份、大枣14份、甘草10份、肉桂15份、枳实30份、芍药30份、柴胡30份。

其制备方法如下:

先将上述各味原料药分别研磨粉碎过120目筛,按上述原料配比混合均匀得药粉,按药粉:蜂蜜=1:1~1.5的重量比添加蜂蜜制成小丸剂,每丸重0.10~0.15g。

实施例2 治疗胃痞病的中药可由下述原料药制成:

半夏25g、干姜25g、黄连12g、黄芩25g、人参25g、大枣 10g、甘草8g、肉桂12g、枳实25g、芍药25g、柴胡25g。

其制备方法如下:

(1)按所述原料配比取各原料药并混合;

(2)向混合原料药中加入水,水量浸没过药面2,浸泡30后加热煮沸后继续煎煮40min,过滤得滤液和药渣;

(3)将上步所得药渣加饮用水,水量浸没过药面2cm,加热煮沸后继续煎煮30min,过滤得滤液;

(4)合并各次煎煮药剂至800ml左右,得胃痞汤。

或按实施例1中的方法制成丸剂(胃痞丸)。

实施例3 治疗胃痞病的中药(胃痞丸)可由下述原料药制成(以重量份计):

半夏35份、干姜35份、黄连18份、黄芩35份、人参35份、大枣18份、甘草12份、肉桂18份、枳实35份、芍药35份、柴胡35份。其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临床试验例:

1. 病例统计

近3年来,来发明人处就诊的患者有关胃病相关症状者多达1000余人次,符合本证(胃痞寒热错杂型)的近800人。

2. 治疗方案

采用本发明药物口服:①炼蜜丸剂(胃痞丸)每次9克,早晚各一次,症状重者1日三次,饭前饭后半小时温开水送服;②汤剂:每剂药方煎煮得汤剂800ml一日两次,每次200ml;③粉剂:早晚各4.5克,一日两次,开水送服。

3. 治疗结果统计

疗效评估标准:胃镜检查:原HP阳性消失或数据下降,或浅表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愈合,基于中医诊疗(医者通过望、闻、问、切)确定临床自然症状消失者为治愈。

800人中治愈人数达760人,治愈率达95%,无效人数40人,无效率5%。

典型病例

病例1:

患者:黄某,女性,55岁,于2014年10月15日就诊。主诉:胃脘痛10年余,近半年加重。病史:患者10年前生气后出现胃脘痛,经治疗后时轻时重,曾做胃镜检查,为十二指肠溃疡,HP(+),近半年加重,胃胀满伴饥饿感,喜热食,进食痛减,食量小,影响睡眠,经人介绍前来就诊。检查:体瘦舌质淡红,舌体胖,舌尖红,舌薄白,脉濡数,腹诊:心下痞硬,按下不痛,腹肌紧张。

中医诊断:心下痞(胃痞)。

西医诊断:十二指肠溃疡,HP(+)。

治疗:给实施例1中胃痞丸服用2个疗程,(每疗程2月,每天早晚各一次,每次9克)症状明显改善直到消失。2年内追访无复发。

病例2:

患者:黄某见,男性,45岁;主诉:间断性呕吐,心下痞闷,腹胀10余年。

病史:患者10年前因酒后出现呕吐,心下痞闷,下利,自服用西药后上述症状时轻时重,近半月来,因食烧烤症状加重,经人介绍前来就诊。

中医诊断:心下痞(胃痞);

西医诊断:浅表性胃炎,胃溃疡,糜烂性点状出血HP(+)。

治疗:给服实施例2所述胃痞汤,先服用7天,待症状好转后,给付实施例1所述胃痞丸2个疗程(每天早晚各一次,每次10克)后痊愈。近1年内追访无复发。

病例3:

患者:刘某盛 ,男性,36岁;主诉:腹胀三月余;病史:患者于3个月前出现食欲不振,疲乏无力,食后腹胀加重,大便日2-4次,呈稀糊状,矢气,味臭,曾在医院做胃肠镜检查,提示胃十二指肠溃疡,直肠炎,HP(+),经三联疗法治疗月余症状不见明显好转,患者患者自认为西药副作用大,选择中医治疗。检查:个矮,面黑,焦虑面容,语言多,症状多样,疑得不治之症,问及有轻微口干,口苦,口中不知味,不思饮食,睡眠差,心烦,小便黄,大便溏,舌红苔黄,脉弦细。腹诊:腹肌紧张,心下痞硬满而不适。

中医诊断:心下痞(胃痞);

西医诊断:胃十二指肠溃疡,直肠炎,HP(+)。

治疗:给服实施例1所述胃痞丸三个疗程(每天早晚各一次,每次9克)后痊愈。2年内追访无复发。

病例4:

患者:黄昆某,男性,37岁;主诉:心中嘈杂10年余;病史:患者10年来不时出现心中嘈杂不适,偶尔呕吐,近来发作频繁,呕吐多量酸水,平时口淡无味,食后胃脘胀满,郁闷不适,肢末欠温,大便溏,小便清长,经多方面检查及治疗,效果不佳,求助于中医治疗。检查:体型矮胖,唇红色青,舌质薄,白而滑,脉弦细弱,腹诊:心下痞硬按压不适但不痛,腹肌紧张,肠鸣音亢进。

中医诊断:心下痞(胃痞);

西医诊断:浅表性胃炎。

治疗:给服实施例1所述胃痞丸2个疗程(每天早晚各一次,每次9克),现无明显不适。近1年内追访无复发。

病例5:

患者:黄某华,男性,30岁;主诉:反复口腔溃疡很多年;病史:患者自上初中时出现口腔溃疡,一月一次,近半年加重,一月两次甚更多,痛苦不堪,服用清热泻火及阿莫西林无效并加重,询其病因,上学时因家里贫穷,饥饿不均,寒热不调所致,现口腔溃疡多发伴胃脘痞满不适,腹中肠鸣阵阵,大便时干时溏,小便黄,饮食欠佳,晨起口苦,咽干。检查:瘦高个,舌质红,苔白腻,脉濡数,腹诊:腹肌紧张,心下痞硬满而不痛,可触及肠蠕动。

中医诊断:胃痞(寒热错杂);

西医诊断:口腔溃疡。

治疗:先给服实施例2所述胃痞汤5剂,给予实施例1中胃痞丸3个疗程,每年发作1-2次,后每年持续巩固1个疗程,现口腔溃疡症状无。

病例6:

患者:杜某凤,女性, 55岁;主诉:腹胀20年,近期加重;病史:患者于20年前出现食欲不振,疲乏无力,食后腹胀加重,大便日2-4次,呈稀糊状,矢气,味臭,曾在医院做胃肠镜检查,提示胃十二指肠溃疡,直肠炎,HP(+),经三联疗法治疗月余症状不见明显好转,近期加重,选择中医治疗。检查:个矮,面黑,焦虑面容,语言多,症状多样,疑得不治之症,问及有轻微口干,口苦,口中不知味,不思饮食,睡眠差,心烦,小便黄,大便溏,舌红苔黄,脉弦细。腹诊:腹肌紧张,心下痞硬满而不适,右肋下叩击痛牵引心下。

中医诊断:胃痞(心下痞);

西医诊断:胃十二指肠溃疡,直肠炎,HP(+)。

治疗:给服实施例3所述胃痞丸,一日2次(每次9g),2个疗程后症状好转,巩固一个疗程后症状无。近1年内追访无复发。

病例7:

患者:李某,女,18岁;主诉:面痘3年,月经前发作。病史:患者于3年前面部长痘,以月经前下颌多见,月经后消退,留痘印,长年不消,反复发作,伴随食欲不佳,便溏,舌质红,苔白腻,经胃镜检查,浅表性胃炎,HP(+),腹诊:心下按压不适。

中医诊断:胃痞(寒热错杂证);

西医诊断:浅表性胃炎。

治疗:给予实施例2所述胃痞汤剂7剂后,给服实施例3所述胃痞丸巩固1-2疗程,现面痘无。近1年内追访无复发。

上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具体参数进行变更,或者是对相关原料及方法步骤进行等同替代,从而形成多个具体的实施例,均为本发明的常见变化范围,在此不再一一详述。

技术分类

06120114697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