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柱式绝缘子表面处理机构及方法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8:37:28


一种柱式绝缘子表面处理机构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柱式绝缘子表面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柱式绝缘子表面处理机构及方法。

背景技术

柱式绝缘子是乡镇电力线路常见的一种绝缘体,俗称柱式瓷瓶,一般用于乡镇电力线路架线绝缘体,能够在架空输电线路中起到重要作用,在生产柱式绝缘子的过程中,需要对柱式绝缘子表面进行抛光处理,所以需要用到专门的抛光设备。

现有的抛光设备一般都是工作人员将需要抛光的柱式绝缘子放置到抛光设备上,然后将其固定在指定位置,随后才能对柱式绝缘子表面进行抛光处理,柱式绝缘子表面抛光后,还需工作人员进行手动将其取下,从而降低了对柱式绝缘子的加工效率,为此我们提供一种柱式绝缘子表面处理机构及方法,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现有的抛光设备对柱式绝缘子表面加工效率低的问题,提供一种柱式绝缘子表面处理机构及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柱式绝缘子表面处理机构,包括支撑座,所述支撑座的顶端安装有液压缸,所述液压缸的输出端贯穿至所述支撑座的内侧固定连接有滑动座,且所述滑动座与所述支撑座滑动连接,所述滑动座的底端设置有抛光辊,所述抛光辊的两侧外壁均固定连接有第五转动杆,所述抛光辊通过两侧固定连接的所述第五转动杆与所述滑动座转动连接,所述支撑座的顶端通过螺栓组件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同步轮,所述同步轮设置有两个,另一个所述同步轮固定连接在一个所述第五转动杆的外壁,两个所述同步轮的外壁安装有同步带,所述支撑座的下方设置有自动辅助机构,用于将工件进行自动上料抛光处理,所述自动辅助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支撑座下方的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内侧转动连接有两个第一转动杆,两个所述第一转动杆的外壁均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一大直齿轮,一个所述第一转动杆外壁的第一大直齿轮与另一个所述第一转动杆外壁的第一大直齿轮外壁安装有链条;

所述支撑架的一侧外壁与一个所述第一转动杆的外壁设置有单向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第一转动杆进行单向转动。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自动辅助机构还包括等距离固定连接在所述链条内侧的有多个弧形座,所述支撑架的内侧固定连接有两个限位板,且两个所述限位板贴合均在所述弧形座的外壁,两个所述限位板的一侧外壁均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座,两个所述第一连接座的内侧均转动连接有单向丝杆,所述第一连接座的内侧滑动连接有滑动块,且所述滑动块套接在所述单向丝杆的外壁,所述滑动块的内侧转动连接有第四转动杆,且所述第四转动杆的一端贯穿至所述滑动块的一侧外壁固定连接有转动块,且所述转动块与一个所述弧形座对齐,所述单向丝杆的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一小直齿轮,所述滑动座的底端固定连接有与所述第一小直齿轮相啮合的第一齿条,所述第一齿条的外壁与所述第一连接座的内侧设置有限位组件,用于将所述单向丝杆与所述第一连接座进行固定,两个所述第五转动杆的外壁均设置有延伸至所述第四转动杆的一端的联动驱动组件。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限位组件包括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齿条一侧外壁的球形杆,所述第一连接座的内侧滑动连接有固定杆,且所述固定杆的一端贯穿所述单向丝杆的外部,所述固定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座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块的内侧固定连接有梯形块,所述梯形块的顶端贴合在所述球形杆的底端。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连接座的内侧开设有与所述滑动块相匹配的第一限位滑槽,所述第一连接座的内侧设置有与所述单向丝杆相匹配的螺纹槽,所述单向丝杆的内壁开设有与所述固定杆相匹配的固定孔。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联动驱动组件包括转动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座一端的第二转动杆,所述第二转动杆的一端贯穿至所述第一连接座的内侧固定连接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一端与所述第四转动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转动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三锥齿轮,所述第一连接座的顶端转动连接有第三转动杆,所述第三转动杆的底端贯穿至所述第一连接座的内侧固定连接有第四锥齿轮,所述第四锥齿轮与所述第三锥齿轮相啮合,所述第五转动杆的外别固定连接有第二锥齿轮,所述滑动座的底端位于所述第五转动杆的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一锥齿轮,且所述第一锥齿轮与所述第二锥齿轮相啮合,所述第一锥齿轮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矩形杆,所述矩形杆的底端贯穿至所述第三转动杆的内壁,并与所述第三转动杆滑动连接。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伸缩杆由两个相互左右滑动套接的套筒组成,所述第三转动杆的内壁开设有贯穿至所述第四锥齿轮底端的矩形槽,所述矩形槽与所述矩形杆相匹配。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单向驱动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所述支撑架一端的固定座,所述固定座的内侧转动连接有蜗杆,所述蜗杆的顶端贯穿至所述固定座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小直齿轮,所述第一转动杆的外壁固定连接有与所述蜗杆相啮合的蜗轮,所述固定座的顶端转动连接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的外壁固定连接有与所述第二小直齿轮相啮合的第二大直齿轮,所述第一转轴的外壁位于所述第二大直齿轮的上方固定连接有第三小直齿轮。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单向驱动机构还包括固定连接在所述滑动块外壁的第二连接座,所述第二连接座的一侧外壁滑动连接有第二齿条,且所述第二齿条与所述第一转轴相啮合,所述第二齿条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顶端与所述第二连接座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齿条的底端转动连接有转动块,所述转动块的两侧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二转轴,两个所述第二转轴的一端均贯穿至所述第二齿条的内部,所述转动块通过两侧外壁固定连接的所述第二转轴与所述第二齿条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轴的外壁安装有扭簧,所述扭簧的另一端安装在所述第二齿条的内部,所述固定座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阻挡块,所述阻挡块位于所述转动块的一侧。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齿条的两侧外壁固定连接有限位块,所述第二连接座的一侧外壁开设有与所述限位块相匹配的第二限位滑槽,所述第二齿条通过两侧外壁固定连接的限位块与所述第二连接座滑动连接。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柱式绝缘子表面处理方法,采用上述一种柱式绝缘子表面处理机构,包括以下步骤:

S1、首先,工作人员可以将需要抛光的柱式绝缘子放置到两个所述弧形座之间,然后启动所述液压缸,所述液压缸输出端驱动所述滑动座带动所述抛光辊向下移动的同时带动两个所述第一齿条向下移动,所述第一齿条向下移动的同时带动所述球形杆向下移动,当所述球形杆的底端球面与所述梯形块顶端斜面接触时,通过所述梯形块顶端斜面的作用下推动所述梯形块通过所述连接块带动所述固定杆向远离所述单向丝杆方向进行移动,所述连接块进行移动的同时拉伸所述第一弹簧一端进行移动,当所述固定杆从所述单向丝杆内壁固定孔中移出时,所述球形杆的底端移动到位于所述连接块与所述梯形块之间,使得所述单向丝杆不再被固定;

S2、当所述固定杆从所述单向丝杆内壁固定孔中移出时,所述第一齿条继续向下移动,当两个所述第一齿条外壁卡齿均与所述第一小直齿轮接触时,驱动所述第一小直齿轮带动所述单向丝杆进行转动,进而驱动所述滑动块通过所述第四转动杆带动所述转动块向所述弧形座顶端工件靠近,当所述第一齿条外壁卡齿与所述第一小直齿轮分离时,两个所述转动块分别移动到工件的两端,将工件进行固定;

S3、当两个所述转动块将工件进行夹持后,两个所述第一齿条分别带动一个所述球形杆继续向下移动,当所述球形杆从所述连接块内部移出时,所述连接块不再受到外界的力拉动所述第一弹簧,使得所述第一弹簧通过所述连接块带动所述固定杆进行复位,使得所述固定杆插入到所述单向丝杆内部固定孔中,将所述单向丝杆进行限位;

S4、当两个所述转动块将工件进行夹持后,所述滑动座继续带动所述抛光辊向下移动,当所述滑动座移动到指定位置后,所述抛光辊底端贴合在工件的外壁,然后启动所述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驱动所述同步轮进行转动,进而驱动所述同步带通过另一个所述同步轮带动所述第五转动杆进行转动,所述第五转动杆旋转带动所述抛光辊旋转对工件表面进行抛光处理;

S5、当两个所述第五转动杆旋转的同时分别带动一个所述第二锥齿轮进行转动,进而驱动所述第一锥齿轮带动所述矩形杆进行转动,所述矩形杆旋转驱动所述第三转动杆带动所述第四锥齿轮进行转动,进而驱动所述第三锥齿轮通过所述第二转动杆带动所述伸缩杆进行转动,所述伸缩杆旋转通过所述第四转动杆带动所述转动块进行转动;

S6、当所述转动块向工件靠近的同时通过所述第二连接座带动所述第二齿条进行移动,当所述第二齿条向所述第三小直齿轮方向进行移动的同时带动所述转动块向所述阻挡块一端靠近,当所述转动块外壁斜面与所述阻挡块一端斜面接触时,通过所述阻挡块一端斜面的作用下,推动所述转动块带动所述第二齿条挤压所述第二弹簧向上移动,使得所述第二齿条与所述第三小直齿轮发生错位,当所述第二连接座移动到最大位置时,所述第二齿条移动到位于所述第三小直齿轮的前端;

S7、当两个所述弧形座顶端工件表面抛光完成后,所述滑动座带动两个所述第一齿条进行复位,通过限位组件接触对所述单向丝杆进行限位后,进而驱动所述第一小直齿轮带动所述单向丝杆进行反向转动,进而驱动所述转动块通过所述第二连接座带动所述第二齿条进行复位,当所述第二齿条外壁卡齿与所述第三小直齿轮接触时,驱动所述第三小直齿轮通过所述第一转轴带动所述第二大直齿轮进行转动,进而驱动所述第二小直齿轮带动所述蜗杆进行快速转动,所述蜗杆快速转动驱动所述蜗轮带动一个所述第一转动杆进行转动,从而带动所述第一大直齿轮进行转动,进而驱动所述链条带动所述弧形座进行转动,使得抛光后的工件从所述抛光辊正下方移走,需要抛光的工件移动到所述抛光辊的正下方;

S8、当所述转动块一侧平面与所述阻挡块接触时,使得所述转动块受到阻力通过所述第二转轴带动所述扭簧一端进行转动,进而带动所述扭簧一端进行转动,使得所述扭簧进行扭曲,当所述转动块与所述阻挡块分离后,所述扭簧不再受到外界的力通过诉讼第二转轴带动所述转动块进行复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设置自动辅助机构与单向驱动机构,将需要抛光的工件移动到位于抛光辊的下方,将抛光后的工件从抛光辊底端移走,通过自动辅助机构将工件进行夹持固定并驱动夹持的工件进行转动,当两个转动块将工件进行夹持后,通过自动辅助机构驱动工件进行自转,通过自动辅助机构与单向驱动机构的相互配合实现了将原料进行自动上料抛光的功能,无需工作人员进行手动操作,进而提高了对工件的加工效率;

2、通过设置自动辅助机构,当滑动座带动第一齿条向下移动时,通过限位组件解除对单向丝杆进行限位,当第一齿条继续向下移动,当两个第一齿条外壁卡齿均与第一小直齿轮接触时,驱动第一小直齿轮带动单向丝杆进行转动,进而驱动滑动块通过第四转动杆带动转动块向弧形座顶端工件靠近,当第一齿条外壁卡齿与第一小直齿轮分离时,两个转动块分别移动到工件的两端,将工件进行固定,通过联动驱动组件驱动夹持后的工件进行转动,以便于抛光辊能够对工件进行全方位抛光处理,无需工作人员进行手动操作,进而提高了对工件的加工效率;

3、通过设置单向驱动机构,通过单向驱动机构驱动第一转动杆带动第一大直齿轮进行转动,进而驱动链条带动弧形座进行转动,使得抛光后的工件从抛光辊正下方移走,需要抛光的工件移动到抛光辊的正下方,以此实现了工件进行上料与下料的功能,无需工作人员进行手动操作,进而提高了对工件的加工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图1中A处放大图;

图3为本发明的支撑座内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支撑架侧视图;

图5为本发明的图4中B处放大图;

图6为本发明的第二齿条剖视图;

图7为本发明的支撑架截面图;

图8为本发明的图8中C处放大图;

图9为本发明的自动辅助机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的图9中D处放大图;

图11为本发明的伸缩杆剖视图。

图中:1、支撑座;2、液压缸;3、驱动电机;4、同步轮;5、滑动座;6、抛光辊;7、同步带;8、自动辅助机构;801、支撑架;802、第一转动杆;803、第一大直齿轮;804、链条;805、限位板;806、弧形座;807、第一齿条;808、第一锥齿轮;809、第二锥齿轮;810、矩形杆;811、第一连接座;812、第二转动杆;813、第三锥齿轮;814、第四锥齿轮;815、第三转动杆;816、伸缩杆;817、球形杆;818、滑动块;819、第四转动杆;820、转动块;821、单向丝杆;822、第一小直齿轮;823、固定杆;824、连接块;825、第一弹簧;826、梯形块;9、单向驱动机构;901、固定座;902、蜗杆;903、蜗轮;904、第二小直齿轮;905、第二大直齿轮;906、第一转轴;907、第三小直齿轮;908、第二连接座;909、第二弹簧;910、第二齿条;911、阻挡块;912、转动块;913、第二转轴;914、扭簧;10、第五转动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设置”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下面根据本发明的整体结构,对其实施例进行说明。

请参阅图1~11,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柱式绝缘子表面处理机构,包括支撑座1,支撑座1的顶端安装有液压缸2,液压缸2的输出端贯穿至支撑座1的内侧固定连接有滑动座5,且滑动座5与支撑座1滑动连接,滑动座5的底端设置有抛光辊6,抛光辊6的两侧外壁均固定连接有第五转动杆10,抛光辊6通过两侧固定连接的第五转动杆10与滑动座5转动连接,支撑座1的顶端通过螺栓组件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3,驱动电机3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同步轮4,同步轮4设置有两个,另一个同步轮4固定连接在一个第五转动杆10的外壁,两个同步轮4的外壁安装有同步带7,支撑座1的下方设置有自动辅助机构8,用于将工件进行自动上料抛光处理,自动辅助机构8包括设置在支撑座1下方的支撑架801,支撑架801的内侧转动连接有两个第一转动杆802,两个第一转动杆802的外壁均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一大直齿轮803,一个第一转动杆802外壁的第一大直齿轮803与另一个第一转动杆802外壁的第一大直齿轮803外壁安装有链条804;

支撑架801的一侧外壁与一个第一转动杆802的外壁设置有单向驱动机构9,用于驱动第一转动杆802进行单向转动。

本实施例中:通过单向驱动机构9驱动第一转动杆802进行转动,进而通过第一大直齿轮803驱动链条804进行转动,从而将需要抛光的工件移动到位于抛光辊6的下方,通过自动辅助机构8将工件进行夹持固定并驱动夹持的工件进行转动,滑动座5带动抛光辊6向下移动,当滑动座5移动到指定位置后,抛光辊6底端贴合在工件的外壁,然后启动驱动电机3,驱动电机3的输出端驱动同步轮4进行转动,进而驱动同步带7通过另一个同步轮4带动第五转动杆10进行转动,第五转动杆10旋转带动抛光辊6旋转对工件表面进行抛光处理,通过自动辅助机构8与单向驱动机构9的相互配合实现了将原料进行自动上料抛光的功能,无需工作人员进行手动操作,进而提高了对工件的加工效率。

请着重参阅图1~11,自动辅助机构8还包括等距离固定连接在链条804内侧的有多个弧形座806,支撑架801的内侧固定连接有两个限位板805,且两个限位板805贴合均在弧形座806的外壁,两个限位板805的一侧外壁均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座811,两个第一连接座811的内侧均转动连接有单向丝杆821,第一连接座811的内侧滑动连接有滑动块818,且滑动块818套接在单向丝杆821的外壁,滑动块818的内侧转动连接有第四转动杆819,且第四转动杆819的一端贯穿至滑动块818的一侧外壁固定连接有转动块820,且转动块820与一个弧形座806对齐,单向丝杆821的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一小直齿轮822,滑动座5的底端固定连接有与第一小直齿轮822相啮合的第一齿条807,第一齿条807的外壁与第一连接座811的内侧设置有限位组件,用于将单向丝杆821与第一连接座811进行固定,两个第五转动杆10的外壁均设置有延伸至第四转动杆819的一端的联动驱动组件。

本实施例中:当滑动座5带动第一齿条807向下移动时,通过限位组件解除对单向丝杆821进行限位,当第一齿条807继续向下移动,当两个第一齿条807外壁卡齿均与第一小直齿轮822接触时,驱动第一小直齿轮822带动单向丝杆821进行转动,进而驱动滑动块818通过第四转动杆819带动转动块820向弧形座806顶端工件靠近,当第一齿条807外壁卡齿与第一小直齿轮822分离时,两个转动块820分别移动到工件的两端,将工件进行固定,通过联动驱动组件驱动夹持后的工件进行转动,以便于抛光辊6能够对工件进行全方位抛光处理,无需工作人员进行手动操作,进而提高了对工件的加工效率。

请着重参阅图2、图8、图9、图10,限位组件包括固定连接在第一齿条807一侧外壁的球形杆817,第一连接座811的内侧滑动连接有固定杆823,且固定杆823的一端贯穿单向丝杆821的外部,固定杆823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块824,连接块824的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825,第一弹簧825的另一端与第一连接座811固定连接,连接块824的内侧固定连接有梯形块826,梯形块826的顶端贴合在球形杆817的底端。

本实施例中:工作人员可以将需要抛光的柱式绝缘子放置到两个弧形座806之间,然后启动液压缸2,液压缸2输出端驱动滑动座5带动抛光辊6向下移动的同时带动两个第一齿条807向下移动,第一齿条807向下移动的同时带动球形杆817向下移动,当球形杆817的底端球面与梯形块826顶端斜面接触时,通过梯形块826顶端斜面的作用下推动梯形块826通过连接块824带动固定杆823向远离单向丝杆821方向进行移动,连接块824进行移动的同时拉伸第一弹簧825一端进行移动,当固定杆823从单向丝杆821内壁固定孔中移出时,球形杆817的底端移动到位于连接块824与梯形块826之间,使得单向丝杆821不再被固定,当固定杆823从单向丝杆821内壁固定孔中移出时,第一齿条807继续向下移动,当两个转动块820将工件进行夹持后,两个第一齿条807分别带动一个球形杆817继续向下移动,当球形杆817从连接块824内部移出时,连接块824不再受到外界的力拉动第一弹簧825,使得第一弹簧825通过连接块824带动固定杆823进行复位,使得固定杆823插入到单向丝杆821内部固定孔中,将单向丝杆821进行限位,以便于提高设备的稳定性,进而使得工件在加工的过程中不会发生偏移,从而提高了对工件加工的效率。

请着重参阅图8~10,第一连接座811的内侧开设有与滑动块818相匹配的第一限位滑槽,第一连接座811的内侧设置有与单向丝杆821相匹配的螺纹槽,单向丝杆821的内壁开设有与固定杆823相匹配的固定孔。

本实施例中:便于单向丝杆821旋转驱动第一连接座811沿着第一限位滑槽方向进行移动,通过第一限位滑槽对第一连接座811进行限位,避免第一连接座811在移动的过程中发生偏移。

请着重参阅图2~11,联动驱动组件包括转动连接在第一连接座811一端的第二转动杆812,第二转动杆812的一端贯穿至第一连接座811的内侧固定连接有伸缩杆816,伸缩杆816的一端与第四转动杆819固定连接,第二转动杆81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三锥齿轮813,第一连接座811的顶端转动连接有第三转动杆815,第三转动杆815的底端贯穿至第一连接座811的内侧固定连接有第四锥齿轮814,第四锥齿轮814与第三锥齿轮813相啮合,第五转动杆10的外别固定连接有第二锥齿轮809,滑动座5的底端位于第五转动杆10的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一锥齿轮808,且第一锥齿轮808与第二锥齿轮809相啮合,第一锥齿轮808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矩形杆810,矩形杆810的底端贯穿至第三转动杆815的内壁,并与第三转动杆815滑动连接,伸缩杆816由两个相互左右滑动套接的套筒组成,第三转动杆815的内壁开设有贯穿至第四锥齿轮814底端的矩形槽,矩形槽与矩形杆810相匹配。

本实施例中:当两个第五转动杆10旋转的同时分别带动一个第二锥齿轮809进行转动,进而驱动第一锥齿轮808带动矩形杆810进行转动,矩形杆810旋转驱动第三转动杆815带动第四锥齿轮814进行转动,进而驱动第三锥齿轮813通过第二转动杆812带动伸缩杆816进行转动,伸缩杆816旋转通过第四转动杆819带动转动块820进行转动,进而带动工件进行转动,以便于抛光辊6对工件表面进行全方位抛光处理,进而提高了对工件的加工效率。

请着重参阅图2、图4、图5、图6,单向驱动机构9包括固定连接在支撑架801一端的固定座901,固定座901的内侧转动连接有蜗杆902,蜗杆902的顶端贯穿至固定座901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小直齿轮904,第一转动杆802的外壁固定连接有与蜗杆902相啮合的蜗轮903,固定座901的顶端转动连接有第一转轴906,第一转轴906的外壁固定连接有与第二小直齿轮904相啮合的第二大直齿轮905,第一转轴906的外壁位于第二大直齿轮905的上方固定连接有第三小直齿轮907,单向驱动机构9还包括固定连接在滑动块818外壁的第二连接座908,第二连接座908的一侧外壁滑动连接有第二齿条910,且第二齿条910与第一转轴906相啮合,第二齿条910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909,第二弹簧909的顶端与第二连接座908固定连接,第二齿条910的底端转动连接有转动块912,转动块912的两侧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二转轴913,两个第二转轴913的一端均贯穿至第二齿条910的内部,转动块912通过两侧外壁固定连接的第二转轴913与第二齿条910转动连接,第二转轴913的外壁安装有扭簧914,扭簧914的另一端安装在第二齿条910的内部,固定座901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阻挡块911,阻挡块911位于转动块912的一侧,第二齿条910的两侧外壁固定连接有限位块,第二连接座908的一侧外壁开设有与限位块相匹配的第二限位滑槽,第二齿条910通过两侧外壁固定连接的限位块与第二连接座908滑动连接。

本实施例中:当转动块820向工件靠近的同时通过第二连接座908带动第二齿条910进行移动,当第二齿条910向第三小直齿轮907方向进行移动的同时带动转动块912向阻挡块911一端靠近,当转动块912外壁斜面与阻挡块911一端斜面接触时,通过阻挡块911一端斜面的作用下,推动转动块912带动第二齿条910挤压第二弹簧909向上移动,使得第二齿条910与第三小直齿轮907发生错位,当第二连接座908移动到最大位置时,第二齿条910移动到位于第三小直齿轮907的前端,当两个弧形座806顶端工件表面抛光完成后,滑动座5带动两个第一齿条807进行复位,通过限位组件接触对单向丝杆821进行限位后,进而驱动第一小直齿轮822带动单向丝杆821进行反向转动,进而驱动转动块820通过第二连接座908带动第二齿条910进行复位,当第二齿条910外壁卡齿与第三小直齿轮907接触时,驱动第三小直齿轮907通过第一转轴906带动第二大直齿轮905进行转动,进而驱动第二小直齿轮904带动蜗杆902进行快速转动,蜗杆902快速转动驱动蜗轮903带动一个第一转动杆802进行转动,从而带动第一大直齿轮803进行转动,进而驱动链条804带动弧形座806进行转动,使得抛光后的工件从抛光辊6正下方移走,需要抛光的工件移动到抛光辊6的正下方,当转动块912一侧平面与阻挡块911接触时,使得转动块912受到阻力通过第二转轴913带动扭簧914一端进行转动,进而带动扭簧914一端进行转动,使得扭簧914进行扭曲,当转动块912与阻挡块911分离后,扭簧914不再受到外界的力通过诉讼第二转轴913带动转动块912进行复位,通过以上多个零件的配合实现了驱动工件进行自动上料与下料的功能,无需工作人员进行手动操作,进而提高了对工件的加工效率。

以下结合上述一种柱式绝缘子表面处理机构,提供一种柱式绝缘子表面处理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首先,工作人员可以将需要抛光的柱式绝缘子放置到两个弧形座806之间,然后启动液压缸2,液压缸2输出端驱动滑动座5带动抛光辊6向下移动的同时带动两个第一齿条807向下移动,第一齿条807向下移动的同时带动球形杆817向下移动,当球形杆817的底端球面与梯形块826顶端斜面接触时,通过梯形块826顶端斜面的作用下推动梯形块826通过连接块824带动固定杆823向远离单向丝杆821方向进行移动,连接块824进行移动的同时拉伸第一弹簧825一端进行移动,当固定杆823从单向丝杆821内壁固定孔中移出时,球形杆817的底端移动到位于连接块824与梯形块826之间,使得单向丝杆821不再被固定;

S2、当固定杆823从单向丝杆821内壁固定孔中移出时,第一齿条807继续向下移动,当两个第一齿条807外壁卡齿均与第一小直齿轮822接触时,驱动第一小直齿轮822带动单向丝杆821进行转动,进而驱动滑动块818通过第四转动杆819带动转动块820向弧形座806顶端工件靠近,当第一齿条807外壁卡齿与第一小直齿轮822分离时,两个转动块820分别移动到工件的两端,将工件进行固定;

S3、当两个转动块820将工件进行夹持后,两个第一齿条807分别带动一个球形杆817继续向下移动,当球形杆817从连接块824内部移出时,连接块824不再受到外界的力拉动第一弹簧825,使得第一弹簧825通过连接块824带动固定杆823进行复位,使得固定杆823插入到单向丝杆821内部固定孔中,将单向丝杆821进行限位;

S4、当两个转动块820将工件进行夹持后,滑动座5继续带动抛光辊6向下移动,当滑动座5移动到指定位置后,抛光辊6底端贴合在工件的外壁,然后启动驱动电机3,驱动电机3的输出端驱动同步轮4进行转动,进而驱动同步带7通过另一个同步轮4带动第五转动杆10进行转动,第五转动杆10旋转带动抛光辊6旋转对工件表面进行抛光处理;

S5、当两个第五转动杆10旋转的同时分别带动一个第二锥齿轮809进行转动,进而驱动第一锥齿轮808带动矩形杆810进行转动,矩形杆810旋转驱动第三转动杆815带动第四锥齿轮814进行转动,进而驱动第三锥齿轮813通过第二转动杆812带动伸缩杆816进行转动,伸缩杆816旋转通过第四转动杆819带动转动块820进行转动;

S6、当转动块820向工件靠近的同时通过第二连接座908带动第二齿条910进行移动,当第二齿条910向第三小直齿轮907方向进行移动的同时带动转动块912向阻挡块911一端靠近,当转动块912外壁斜面与阻挡块911一端斜面接触时,通过阻挡块911一端斜面的作用下,推动转动块912带动第二齿条910挤压第二弹簧909向上移动,使得第二齿条910与第三小直齿轮907发生错位,当第二连接座908移动到最大位置时,第二齿条910移动到位于第三小直齿轮907的前端;

S7、当两个弧形座806顶端工件表面抛光完成后,滑动座5带动两个第一齿条807进行复位,通过限位组件接触对单向丝杆821进行限位后,进而驱动第一小直齿轮822带动单向丝杆821进行反向转动,进而驱动转动块820通过第二连接座908带动第二齿条910进行复位,当第二齿条910外壁卡齿与第三小直齿轮907接触时,驱动第三小直齿轮907通过第一转轴906带动第二大直齿轮905进行转动,进而驱动第二小直齿轮904带动蜗杆902进行快速转动,蜗杆902快速转动驱动蜗轮903带动一个第一转动杆802进行转动,从而带动第一大直齿轮803进行转动,进而驱动链条804带动弧形座806进行转动,使得抛光后的工件从抛光辊6正下方移走,需要抛光的工件移动到抛光辊6的正下方;

S8、当转动块912一侧平面与阻挡块911接触时,使得转动块912受到阻力通过第二转轴913带动扭簧914一端进行转动,进而带动扭簧914一端进行转动,使得扭簧914进行扭曲,当转动块912与阻挡块911分离后,扭簧914不再受到外界的力通过诉讼第二转轴913带动转动块912进行复位。

以上所述的,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分类

06120115637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