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OLED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9:16:40


OLED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触控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OLED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电容式触摸屏由横纵交替的信号线和检测线组成,形成静电网,由多行X轴电极和多列Y轴电极构成,两个电极之间会形成电容,若手指触摸屏幕,会影响触摸点附近两个电极之间的耦合,从而改变两个电极之间的电容量,若检测到某电容的电容量发生了改变,即可获知该电容处有触摸动作。而OLED显示面板由于OLED显示面板上方被阴极覆盖,将下方信号屏蔽,导致无法在OLED显示面板中内嵌触控单元,仅能在阴极层上方设置额外的触控功能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OLED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旨在OLED显示面板内实现内嵌式触控技术。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的一种OLED显示面板,包括:

基板;

阳极层,所述阳极层设于所述基板,并包括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阵列排布的多个阳极,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呈夹角设置;

发光层,所述发光层设于所述阳极层上方,所述发光层包括多个发光单元,多个所述发光单元沿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阵列排布,每一所述发光单元设于一所述阳极上方;

阴极层,所述阴极层设于所述发光层上方,所述阴极层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并排设置的多个阴极条,每一所述阴极条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以覆盖沿所述第二方向排列的若干所述发光单元;

多个第一信号线,多个所述第一信号线沿所述第二方向并排设于所述基板上方,每一所述第一信号线均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设置;以及

多个第二信号线,多个所述第二信号线沿所述第一方向并排设于所述第一信号线上方,并与所述第一信号线沿所述OLED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间隔设置,多个所述第二信号线与多个所述阴极条在所述基板上的投影交错设置。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OLED显示面板包括像素定义层,所述像素定义层设于所述阳极层上方,并开设有多个阵列排布的像素开口,每一所述发光单元设于一所述像素开口。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信号线设于所述基板,所述OLED显示面板还包括绝缘层,所述绝缘层覆盖于所述第一信号线上方,所述阳极层设于所述绝缘层的上方。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信号线设于所述像素定义层上方。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OLED显示面板还包括共通层,所述共通层覆盖于所述像素定义层的上方,所述阴极设于所述共通层的背离所述像素定义层的表面,所述第二信号线设于所述共通层的朝向所述像素定义层的一侧。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信号线设于所述绝缘层的朝向所述像素定义层的一侧。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像素开口沿所述OLED显示面板厚度方向的截面为倒梯形,所述像素定义层沿所述OLED显示面板厚度方向的截面为梯形。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多个所述阴极条分别与控制电路电连接;

和/或,所述阴极条由整面阴极通过激光刻蚀分割形成。

在本申请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信号线和所述第二信号线分别为驱动信号线和检测信号线;

和/或,所述第一信号线和所述第二信号线均为ITO导线。

本申请还提出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如前述任一项中所述的OLED显示面板,所述OLED显示面板包括:

基板;

阳极层,所述阳极层设于所述基板,并包括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阵列排布的多个阳极,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呈夹角设置;

发光层,所述发光层设于所述阳极层上方,所述发光层包括多个发光单元,多个所述发光单元沿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阵列排布,每一所述发光单元设于一所述阳极上方;

阴极层,所述阴极层设于所述发光层上方,所述阴极层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并排设置的多个阴极条,每一所述阴极条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以覆盖沿所述第二方向排列的若干所述发光单元;

多个第一信号线,多个所述第一信号线沿所述第二方向并排设于所述基板上方,每一所述第一信号线均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设置;以及

多个第二信号线,多个所述第二信号线沿所述第一方向并排设于所述第一信号线上方,并与所述第一信号线沿所述OLED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间隔设置,多个所述第二信号线与多个所述阴极条在所述基板上的投影交错设置。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将阴极层分隔为若干并排设置的阴极,使得相邻的两个阴极条之间形成可触控区域,从而可以在该区域中布置形成触控电容的第一信号线和第二信号线;如此设置,可以在阴极条下方设置发光单元和阳极,从而不会影响OLED显示面板正常的画面显示,且无需设置整面阴极导致对触控信号线造成屏蔽的问题,从而使得第二信号线可以与阴极条同层设置或设置在阴极层下方层级,无需将第一信号线和第一信号线设置在阴极层上方,实现了OLED显示面板的内嵌式触控技术,从而可以在满足OLED显示面板触控功能的同时避免OLED显示面板过厚。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OLED显示面板一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2为本发明OLED显示面板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OLED显示面板另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OLED显示面板又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5为本发明OLED显示面板再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附图标号说明: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在本发明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发明提出一种OLED显示面板100。

请参照图1,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OLED显示面板100包括:

基板;

阳极层10,所述阳极层10包括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阵列排布的多个阳极11,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呈夹角设置;

发光层30,所述发光层30设于所述阳极层10上方,所述发光层30设有多个发光单元31,多个所述发光单元31沿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阵列排布;

阴极层20,所述阴极层20设于所述发光层30上方,所述阴极层20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并排设置的多个阴极条21,每一所述阴极条21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以覆盖沿所述第二方向排列的若干所述发光单元31;

多个第一信号线40,多个所述第一信号线40沿所述第二方向并排设于所述基板上方,每一所述第一信号线40均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设置;以及

多个第二信号线50,多个所述第二信号线50沿所述第一方向并排设于所述第一信号线40上方,并与所述第一信号线40沿所述OLED显示面板100的厚度方向间隔设置,多个所述第二信号线50与多个所述阴极条21在所述基板上的投影交错设置。

本申请提出的OLED显示面板100上形成有交错且并排设置的触控区域和显示区域,包括作为载体的基板,基板上层叠设置有阳极层10和阴极层20,并在阳极层10和阴极层20之间设置有发光层30,阳极层10包括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阵列排布的多个阳极11,阴极层20包括多个阴极条21,且多个阴极条21均沿第一方向排布,每一阴极条21和沿第二方向排列的一列阳极11对应设置,使得每一阴极条21覆盖在一列阳极11上方,发光层30包括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阵列排布的多个发光单元31,每一发光单元31夹设在一阴极条21与一阳极11之间以形成一像素单元,从而使得OLED显示面板100上对应形成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排列的多个像素单元;发光单元31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空穴传输功能层(HTL层)、发光功能层(EML层)、电子注入功能层(EIL层)等,使得阳极的空穴与阴极的电子移动至发光功能层进行组合,以使发光功能层发光;其中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互垂直或呈其他夹角;此时,在OLED显示面板100中还设置有第一信号线40和第二信号线50,第一信号线40沿第一方向延伸,且多条第一信号线40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第二信号线50沿第二方向延伸,且多条第二信号线50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第一信号线40和第二信号线50沿OLED显示面板100的厚度方向间隔设置,此时,多个第一信号线40和多个第二信号线50在基板的投影纵横交错形成静电网,任意一条第一信号线40和第二信号线50交错位置形成触控电容,这样的结构覆盖了整个OLED显示面板100,每个触控电容单元在OLED显示面板100中都有其特定的物理位置,即电容的位置就是它在OLED显示面板100的坐标。正常情况下,各个位置的触控电容稳定,而当用户在某一位置进行触屏操作时,便会导致该位置局部电容改变,根据得到的触摸屏电容量变化的二维数据表,可以得知每个触摸点的坐标。

本实施例中,第二信号线50和阴极条21均沿第二方向延伸,此时使得第二信号线50与阴极在基板上的投影相互交错设置,即是在相邻的两个阴极条21之间的空隙所对应的基板上方区域设置第二信号线50,使得第一信号线40和第二信号线50形成的触控电容位于阴极层20中没有设置阴极条21的下方,从而避免阴极的设置导致触控电容的信号被阴极屏蔽,也就无需如传统方式那样在阴极层20的上方设置其他的电极层和绝缘层80等,可以将形成触控电容的第一信号线40和第二信号线50内置,减少OLED显示面板100的厚度,有利于实现OLED显示面板100的轻薄化。

因此,可以理解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将阴极层20分隔为若干并排设置的阴极,使得相邻的两个阴极条21之间形成可触控区域,从而可以在该区域中布置形成触控电容的第一信号线40和第二信号线50;如此设置,可以在阴极条21下方设置发光单元31和阳极11,从而不会影响OLED显示面板100正常的画面显示,且无需设置整面阴极导致对触控信号线造成屏蔽的问题,从而使得第二信号线50可以与阴极条21同层设置或设置在阴极层20下方层级,无需将第一信号线40和第一信号线40设置在阴极层20上方,实现了OLED显示面板100的内嵌式触控技术,从而可以在满足OLED显示面板100触控功能的同时避免OLED显示面板100过厚。

请参照图2,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OLED显示面板100包括像素定义层60,所述像素定义层60设于所述阳极层10上方,并开设有多个阵列排布的像素开口61,每一所述发光单元31设于一所述像素开口61。

本实施例中,OLED显示面板100包括与发光层30同层设置的像素定义层60,像素定义层60上根据OLED显示面板100的开口区设置像素开口61,使得发光层30的每一发光单元31设于一像素开口61中,像素定义层60的设置,可以用于限定各个发光层30开口区域的大小,且避免相邻两个发光单元31之间相互影响,提高发光单元31的发光效果。此时,第一信号线40和第二信号线50与像素定义层60层叠设置,可以是使得第一信号线40和第二信号线50设置在像素定义层60的同侧,也可以分别设置在像素结构的两侧,在此不做限定。

请参照图2,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信号线40位于所述像素定义层60下方。

本实施例中,第一信号线40设置在像素定义层60的下方,此时,可以是在阳极层10上方设置空穴运输层作为共通层70,将第一信号线40设置在空穴运输层的朝向像素定义层60的一侧;也可以是使得第一信号线40设置在阳极层10下方,在第一信号线40上方覆盖绝缘层80,再将阳极层10设置在绝缘层80的朝向发光层30的一侧。

请参照图2,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信号线40设于所述基板,所述OLED显示面板100还包括绝缘层80,所述绝缘层80覆盖于所述第一信号线40上方,所述阳极层10设于所述绝缘层80的上方。

本实施例中,使得第一信号线40和阳极层10之间通过绝缘层80间隔设置,可以避免触控信号和显示信号相互影响,避免在蚀刻第一信号线40或阳极层10时对另一线路造成损伤,也避免第一信号线40和阳极层10之间短路。

请参照图2和图3,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信号线50设于所述像素定义层60上方。

本实施例中,将第二信号线50设置在像素界定层的上方,以使得第二信号线50更靠近OLED显示面板100的板面,如此设置,当用户进行触屏操作时,第二信号线50可以充分产生形变而凸显该位置的电容变化,提高触屏的灵敏性。可以理解的,当第二信号线50的位置逐渐靠近基板一侧,当用户进行触屏操作时,由于第二信号线50上方存在多个沉积层,便会影响第二信号线50的变形,导致该位置的电容变化小,影响触屏操作的灵敏度。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第二信号线50与阴极条21可以同层设置,也可以是如下实施例中由共通层70分层设置,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请参照图2和图3,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OLED显示面板100还包括共通层70,所述共通层70覆盖于所述像素定义层60的上方,所述阴极设于所述共通层70的背离所述像素定义层60的表面,所述第二信号线50设于所述共通层70的朝向所述像素定义层60的一侧。

本实施例中,OLED显示面板100还包括设于像素定义层60和发光层30上方的共通层70,共通层70一般设置为电子传输层或空穴传输层,当其设置在阴极一侧时,共通层70为电子传输层,可以使得阴极的电子通过电子传输层移动至发光层30中的发光材料层中与阳极的空穴结合,使得发光层30发光。而将第二信号线50设置在像素定义层60上方,并通过共通层70覆盖,继而再在共通层70上沉积形成阴极,可以避免沉积阴极时对第二信号线50造成损伤,也避免残留的阴极金属对触控信号产生影响,影响触控功能;另外,共通层70的设置,也便于阴极条21的形成,使得阴极层20的多个阴极条21可以由整面的阴极通过激光刻蚀形成。

请参照图3和图4,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信号线50设于所述绝缘层80的朝向所述像素定义层60的一侧。

本实施例中,使得第二信号线50设置在绝缘层80的朝向像素定义层60的一侧,可以避免在形成第二信号线50时对阴极产生影响,或者避免在形成阴极时对第二信号线50产生影响,同时增加了检测信号与驱动信号间的电容值,提高检测灵敏度。另外,在一些实施例中,相邻发光层30之间的像素定义层60在OLED显示面板100厚度方向的截面为倒梯形结构,且使得第二信号线50设置在像素定义层60的下表面,可以理解的,当像素定义层60为倒梯形结构时,像素定义层60的下表面面积大于上表面面积,此时,在像素定义层60的下表面形成第二信号线50操作空间更大,便于第二信号线50的蚀刻成型,避免在蚀刻第二信号线50时对其他线路造成损伤。

请参照图3和图4,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像素开口61沿所述OLED显示面板100厚度方向的截面为倒梯形,所述像素定义层60沿所述OLED显示面板100厚度方向的截面为梯形。

本实施例中,像素定义层60上的像素开口61在OLED显示面板100厚度方向的截面呈倒梯形设置,可以理解的,发光层30设置在像素开口61中,并使得光线从阴极一侧出射。将像素开口61设置为倒梯形结构,可以利用梯形侧壁将发光层30的光线向阴极一侧反射,提高发光层30的发光效果。在一些实施例中,像素开口61的侧壁可以涂覆反光材料,以将发光层30发出的光更好地向阴极一侧发光。

另外,在一些实施例中,使得第二信号线50设置在像素定义层60的下表面,可以理解的,当像素定义层60为倒梯形结构时,像素定义层60的下表面面积大于上表面面积,此时,在像素定义层60的下表面形成第二信号线50操作空间更大,便于第二信号线50的蚀刻成型,避免在蚀刻第二信号线50时对其他线路造成损伤。

请参照图2,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信号线50与所述阴极条21于所述基板的投影间隔设置。

可以理解的,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使得阴极层20被分割形成并排设置的多个阴极条21,以在相邻的两个阴极条21之间形成可触控区域,用于设置第二信号线50。本实施例中,使得第二信号线50和阴极条21在基板上的投影间隔设置,而阴极条21可以是由整面阴极激光刻蚀形成,此时,可以在刻蚀阴极条21时使得刻蚀区域大于第二信号线50的宽度,确保第二信号线50上方没有阴极金属,避免存在部分阴极金属未被刻蚀导致阴极金属残留在第二信号线50上方对该位置的触控信号产生屏蔽,影响触控功能。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需要说明的是,多个所述阴极条21分别与控制电路电连接。

如此设置,可以避免不同的阴极条21由于电阻或其他因素影响导致不同阴极条21上的电流不平衡,使得每一阴极条21单独与控制电路电连接,以保证阴极层20整层电流的均一性,保证OLED显示面板100的发光效果。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阴极条21由整面阴极通过激光刻蚀分割形成。

可以理解的,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使得阴极层20被分割形成并排设置的多个阴极条21,以在相邻的两个阴极条21之间形成可触控区域,用于设置第二信号线50。本实施例中,并排设置的多个阴极条21由整面阴极通过激光刻蚀形成,使得阴极金属刻蚀良品率高、稳定性高,灵活性好,可以实现不同图形不同角度的一次性成型技术,且无耗材、无污染;可以精准控制阴极金属被蚀刻至像素定义层60上方,避免像素定义层60上方残留阴极金属对触控信号产生影响。

请参照图2至图5,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信号线40为驱动信号线1a和检测信号线1b的其中之一,所述第二信号线50为驱动信号线1a和检测信号线1b的其中之另一。

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使得第一信号线40和第二信号线50内置在阴极层20的下方,以在OLED显示面板100中实现电容式触控;本实施例中,第一信号线40和第二信号线50分别为驱动信号线1a和检测信号线1b,触摸屏工作时,驱动信号线1a发出AC交流信号,而交流信号能穿过电容,即通过检测信号线1b能感应出该信号,当交流电穿越时电容会有充放电过程,检测该充电时间可获知电容量。若手指触摸屏幕,会影响触摸点附近两个电极之间的耦合,从而改变两个电极之间的电容量,若检测到某电容的电容量发生了改变,即可获知该电容处有触摸动作,驱动信号线1a和检测信号线1b在交叉处形成电容,即这两组电极构成了电容的两极,这样的结构覆盖了整个电容屏,每个电容单元在触摸屏中都有其特定的物理位置,即电容的位置就是它在触摸屏的坐标。检测触摸的坐标时,按排列顺序使得第1条驱动信号线1a发出激励信号,而所有检测信号线1b同时接收信号,通过检测充电时间可检测出各个检测信号线1b与第1条驱动信号线1a相交的各个互电容的大小,各个驱动信号线1a依次发出激励信号,重复上述步骤,即可得到整个触摸屏二维平面的所有电容大小。当手指接近时,会导致局部电容改变,根据得到的触摸屏电容量变化的二维数据表,可以得知每个触摸点的坐标。

本实施例中,可以是第一信号线40为驱动信号线1a,对应的第二信号线50为第二信号线50;也可以是使得第一信号线40为检测信号线1b,对应的第二信号线50为驱动信号线1a;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信号线40为驱动信号线1a,此时,第一信号线40设置在像素定义层60下方,并与阳极层10之间通过绝缘层80分隔,以便驱动信号线1a与基板上的控制电路电连接,此时,检测信号线1b可以与阴极条21同层设置,也可以设置在绝缘层80朝向像素定义层60一侧或者设置在像素定义层60上方与阴极层20通过共通层70分隔。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信号线40为检测信号线1b,此时,检测信号线1b设置在像素定义层60下方,并与阳极层10之间通过绝缘层80分隔,驱动信号线1a可以与阴极条21同层设置,也可以设置在绝缘层80朝向像素定义层60一侧或者设置在像素定义层60上方与阴极层20通过共通层70分隔。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信号线40和所述第二信号线50均为ITO导线。

本实施例中,第一信号线40和第二信号线50均为ITO导线,ITO是一种N型氧化物半导体-氧化铟锡,其具有出色的导电性和透明度、稳定性以及易于图案化以形成透明电路;可以理解的,利用ITO导线形成第一信号线40和第二信号线50,无需将第一信号线40和第二信号线50设置过厚也可以具有较好的导电性能,保证触控功能的稳定,且避免OLED显示面板100过厚;且避免第一信号线40和第二信号线50均为透明电路,不会影响OLED显示面板100的显示效果。

本申请还提出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前述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OLED显示面板100,其中,OLED显示面板100上形成有交错且并排设置的触控区域和显示区域,OLED显示面板100包括作为载体的基板,基板上层叠设置有阳极层10和阴极层20,并在阳极层10和阴极层20之间设置有发光层30,阳极层10包括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阵列排布的多个阳极11,阴极层20包括多个阴极条21,且多个阴极条21均沿第一方向排布,每一阴极条21和沿第二方向排列的一列阳极11对应设置,使得每一阴极条21覆盖在一列阳极11上方,发光层30包括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阵列排布的多个发光单元31,每一发光单元31夹设在一阴极条21与一阳极11之间以形成一像素单元,从而使得OLED显示面板100上对应形成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排列的多个像素单元;发光单元31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空穴传输功能层(HTL层)、发光功能层(EML层)、电子注入功能层(EIL层)等,使得阳极的空穴与阴极的电子移动至发光功能层进行组合,以使发光功能层发光;其中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互垂直或呈其他夹角;此时,在OLED显示面板100中还设置有第一信号线40和第二信号线50,第一信号线40沿第一方向延伸,且多条第一信号线40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第二信号线50沿第二方向延伸,且多条第二信号线50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第一信号线40和第二信号线50沿OLED显示面板100的厚度方向间隔设置,此时,多个第一信号线40和多个第二信号线50在基板的投影纵横交错形成静电网,任意一条第一信号线40和第二信号线50交错位置形成触控电容,这样的结构覆盖了整个OLED显示面板100,每个触控电容单元在OLED显示面板100中都有其特定的物理位置,即电容的位置就是它在OLED显示面板100的坐标。正常情况下,各个位置的触控电容稳定,而当用户在某一位置进行触屏操作时,便会导致该位置局部电容改变,根据得到的触摸屏电容量变化的二维数据表,可以得知每个触摸点的坐标。

本实施例中,第二信号线50和阴极条21均沿第二方向延伸,此时使得第二信号线50与阴极在基板上的投影相互交错设置,即是在相邻的两个阴极条21之间的空隙所对应的基板上方区域设置第二信号线50,使得第一信号线40和第二信号线50形成的触控电容位于阴极层20中没有设置阴极条21的下方,从而避免阴极的设置导致触控电容的信号被阴极屏蔽,也就无需如传统方式那样在阴极层20的上方设置其他的电极层和绝缘层80等,可以将形成触控电容的第一信号线40和第二信号线50内置,减少OLED显示面板100的厚度,有利于实现OLED显示面板100的轻薄化。

由于本申请提出的显示装置应用了前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前述所有技术方案带了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一一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相关技术
  • 一种OLED器件、OLED显示面板及OLED显示装置
  • OLED显示面板及OLED显示装置
  • OLED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OLED显示装置
  • OLED显示装置及OLED显示装置的制备方法
  • 一种柔性显示面板及OLED显示装置
  • OLED显示面板及包括该OLED显示面板的OLED显示装置
  • OLED显示面板及包括该OLED显示面板的OLED显示装置
技术分类

06120115856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