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铣刀夹持工装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9:32:07


一种铣刀夹持工装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铣刀加工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铣刀夹持工装。

背景技术

铣刀是一种具有一个或多个刀齿的旋转刀具,主要用于在铣床上加工平面、台阶、沟槽、成形表面和切断工件等,通常分为立铣刀、面铣刀、角度铣刀、锯片铣刀等等,其中立铣刀又是现阶段铣床上最常用的铣刀之一。

随着机械制造行业技术的飞速发展,对于工件的加工精度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使得对立铣刀的加工精度要求也越来越高,在现有技术中,为了使得立铣刀满足高精度的加工要求,在立铣刀生产制造阶段需要对立铣刀进行多次打磨抛光作业,而在打磨抛光前需要使用相应的夹持工装将立铣刀夹持固定好后,再利用相应的打磨抛光设备对立铣刀进行打磨。

由于立铣刀通常呈圆柱形,且不同型号的立铣刀直径大小不同,以至于传统加工作业中为了夹持固定不同大小的立铣刀往往需要配备大量的专用工装。为此,经检索,申请号为CN2019212842704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钨钢铣刀用圆周抛光装置,该装置中就公开了一种能够夹持固定多种不同大小的立铣刀的夹持工装。然而,尽管该夹持工装能够满足夹持固定多种不同大小的立铣刀,但在使用时需要依次调节每个夹持板的位置才能实现将立铣刀夹持固定,整个过程十分繁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铣刀夹持工装,以至少克服现有立铣刀夹持工装存在的夹持操作过程繁琐的技术问题,从而实现简化夹持固定铣刀的过程,以此来提高铣刀的加工效率。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铣刀夹持工装,包括安装座以及夹持机构,所述夹持机构包括壳体、夹持盘、多个夹持单元以及驱动单元,所述壳体内部为中空结构且其前侧设有开口,所述壳体固定设置于安装座上,所述夹持盘设置于壳体的前侧,所述夹持盘上开设有与多个夹持单元一一对应的滑动槽,多个所述滑动槽以夹持盘的中心为圆心呈环形阵列分布,所述滑动槽贯穿夹持盘设置,所述滑动槽的一端朝向夹持盘的中心,所述滑动槽的另一端沿夹持盘的径向延伸;

所述夹持单元包括夹持座、齿板以及传动齿轮,所述夹持座可滑动的设置于滑动槽内且位于夹持盘的前侧,所述夹持座的后侧延伸至夹持盘后侧后与齿板相连,所述齿板沿滑动槽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传动齿轮可自由转动的设置于夹持盘的后侧,所述传动齿轮与齿板相啮合;

所述驱动单元用于驱动所有夹持单元的传动齿轮同步转动。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驱动单元包括主动齿轮、驱动杆以及摇柄,所述主动齿轮可自由转动的设置于夹持盘的后侧,所有所述夹持单元的传动齿轮均与主动齿轮相啮合;

所述驱动杆的一端与主动齿轮传动连接,所述驱动杆的另一端沿水平方向贯穿壳体的后侧后与摇柄相连,所述驱动杆与壳体之间转动连接。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夹持盘与壳体之间转动连接,所述夹持机构还包括传动单元;

所述传动单元包括第一传动套筒、第二传动套筒、三脚支架、插接轴以及拨动组件,所述第一传动套筒设置于主动齿轮背离夹持盘的一侧,所述第一传动套筒与主动齿轮同轴设置,所述第一传动套筒的内壁设置有第一传动凸台,所述第一传动凸台沿第一传动套筒的轴向延伸;

所述第二传动套筒通过三脚支架与夹持盘相连,所述第二传动套筒、第一传动套筒、主动齿轮以及驱动杆均同轴设置,所述第一传动套筒位于主动齿轮与第二传动套筒之间,所述第二传动套筒的内壁设置有第二传动凸台,所述第二传动凸台沿第二传动套筒的轴向延伸;

所述插接轴套设于驱动杆远离摇柄的一端且与驱动杆同轴设置,所述插接轴可沿驱动杆的轴向滑动,所述插接轴远离驱动杆的一端穿过第二传动套筒后朝第一传动套筒所在方向延伸,位于所述第一传动套筒和第二传动套筒之间的插接轴的周向外壁上设置有第三传动凸台,所述第三传动凸台沿插接轴的轴向延伸,且第三传动凸台的长度不大于第一传动套筒与第二传动套筒之间的间距;

所述拨动组件用于驱动插接轴沿驱动杆的轴向滑动,以使得插接轴上的第三传动凸台插入至第一传动套筒或第二传动套筒内。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拨动组件包括拨动环、拨叉以及拨动杆,所述拨动环套设于插接轴远离第一传动套筒的一端且与插接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传动套筒位于拨动环与第一传动套筒之间;

所述拨动环沿其周向设置有拨动槽,所述拨叉呈U型结构且设置于拨动环的一侧,所述拨叉的两个拨动臂滑动设置于拨动槽内,所述拨动杆的一端与拨叉远离拨动环的一侧相连,所述拨动杆的另一端水平延伸至壳体外,所述拨动杆铰接于壳体内,所述壳体的外壁开设有与拨动杆适配的避让口。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位于所述避让口下方的壳体外壁上设置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开设有与拨动杆的转动路径适配的固定槽,所述拨动杆远离拨叉的一端开设有与固定槽适配的固定孔,所述固定孔内插设有固定螺栓,所述固定螺栓穿过固定槽。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拨叉的两个拨动臂相对的一侧均设置有转动轮,所述转动轮与拨叉的拨动臂转动连接,所述转动轮位于拨动槽内。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壳体的前侧设有环状的转动槽,所述夹持盘的后侧设有与转动槽适配的转动环,所述转动环嵌设于转动槽内;

所述转动环采用磁性材料制成,所述转动槽的内壁设置有磁性层。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夹持座朝向夹持盘中心的一侧为弧形面,所述弧形面上设置有防滑纹,所述夹持盘前侧的中心位置设置有顶针。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座的顶部开设有与壳体适配的安装槽,所述壳体容置于安装槽内,位于所述安装槽两侧的安装座顶面设置有螺纹孔;

所述壳体的两侧均设置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承载于安装座的顶面,所述连接板上开设有与螺纹孔适配的连接孔。

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铣刀夹持工装,通过在现有铣刀夹持装置的基础上对夹持机构进行改进,有效的简化了夹持固定铣刀的过程,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铣刀的加工效率。与此同时,本发明通过增设传动单元,使得该铣刀夹持工装能够在夹持固定铣刀和旋转铣刀两种功能之间进行切换,进一步提高了该铣刀夹持工装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铣刀夹持工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铣刀夹持工装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安装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铣刀夹持工装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夹持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夹持盘后侧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主动齿轮以及第一传动套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三脚支架以及第二传动套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传动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拨动环以及插接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拨叉以及拨动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安装座,10a-安装槽,10b-螺纹孔,20-壳体,20a-转动槽,20b-避让口,30-夹持盘,30a-滑动槽,30b-转动环,40-夹持单元,41-夹持座,42-齿板,43-传动齿轮,50-驱动单元,51-主动齿轮,52-驱动杆,53-摇柄,60-连接板,70-顶针,80-传动单元,81-第一传动套筒,811-第一传动凸台,82-第二传动套筒,821-第二传动凸台,83-三脚支架,84-插接轴,841-第三传动凸台,85-拨动组件,851-拨动环,851a-拨动槽,852-拨叉,852a-拨动臂,852b-转动轮,853-拨动杆,854-铰接座,855-固定板,855a-固定槽,856-固定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请参照图1至图12,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铣刀夹持工装,以实现在夹持固定多种不同尺寸大小的铣刀的基础上,能够简化整个夹持固定铣刀的过程,从而在一定程度提高铣刀的加工效率。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提供的夹持工装并非适用于夹持固定所有类型的铣刀,而仅适用于夹持固定类似于立铣刀(即整体结构呈圆柱形)的铣刀。

具体地,该夹持工装包括安装座10以及夹持机构,其中,夹持机构包括壳体20、夹持盘30、多个夹持单元40以及驱动单元50。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壳体20固定安装在安装座10上,壳体20的结构大致呈圆柱形且其内部为中空结构,此时结合图7所示的内容,壳体20的前侧设置有开口,该开口与壳体20的内部连通,以便于将夹持单元40和驱动单元50的相关部件安装于壳体20内部。

为了实现将壳体20固定在安装座10上,如图3所示,安装座10的顶部开设有与壳体20适配的安装槽10a,壳体20容置于安装槽10a内,可以理解的是,考虑到壳体20大致呈圆柱形,因此开设在安装座10顶部的安装槽10a也呈弧形结构,以便于当壳体20容置于安装槽10a内时能够增大壳体20与安装槽10a之间的接触面积,提高壳体20固定后的可靠性。此时,位于安装槽10a两侧的安装座10顶面设置有螺纹孔10b,对应的,结合图1或图2所示的内容,在壳体20的两侧均设置有连接板60,当壳体20容置于安装槽10a内时,连接板60承载于安装座10的顶面,且连接板60上开设有与螺纹孔10b适配的连接孔,如此设置,即可通过螺栓分别插入连接板60上的连接孔以及安装座10顶面的螺纹孔10b将连接板60和安装座10固定连接起来,进而实现壳体20的安装固定,且实现了壳体20的可拆卸功能,有利于后期根据需要将壳体20整体从安装座10上取下。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夹持盘30则设置在壳体20的前侧,以通过夹持盘30密封壳体20的开口,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起来保护壳体20内部各种部件的作用。此时,结合图5所示的内容,夹持盘30上还开设有与多个夹持单元40一一对应的滑动槽30a,且多个滑动槽30a以夹持盘30的中心为圆心呈环形阵列分布,每个滑动槽30a均贯穿夹持盘30,滑动槽30a的一端朝向夹持盘30的中心,滑动槽30a的另一端沿夹持盘30的径向延伸。

示例的,本实施例中共设置有三个夹持单元40,对应的,开设置在夹持盘30上的滑动槽30a也为三个,且相邻两个滑动槽30a之间的夹角均为120°。

在本实施例中,夹持单元40则用于实现夹持固定铣刀,以实现将铣刀牢牢夹持固定在夹持盘30的前侧。其中,如图4或图6所示,夹持单元40包括夹持座41、齿板42以及传动齿轮43,夹持座41可滑动的设置于滑动槽30a内且位于夹持盘30的前侧,作为优选的,开设在夹持盘30上的滑动槽30a呈T字型,以提高夹持座41在滑动槽30a内滑动时的稳定性,且夹持座41的后侧延伸至夹持盘30后侧后与齿板42相连,齿板42为其中一侧边具有多个齿的齿条,且齿板42沿滑动槽30a的长度方向延伸,传动齿轮43可自由转动的设置于夹持盘30的后侧,传动齿轮43与齿板42相啮合。

在本实施例中,驱动单元50用于驱动所有夹持单元40的传动齿轮43同步转动,如此设置,当驱动单元50驱动所有夹持单元40的传动齿轮43同步转动时,对于单个夹持单元40而言,齿板42在传动齿轮43的作用下将沿滑动槽30a的长度方向运动,进而通过齿板42带动夹持座41沿滑动槽30a朝夹持盘30的中心所在方向运动,如此,当多个夹持单元40的夹持座41同步朝夹持盘30的中心运动后,利用多个夹持座41朝向夹持盘30中心的一侧即可将铣刀牢牢夹持固定在夹持盘30的前侧,采用此种方式无需单独调节每个夹持座41的位置,极大的简化了夹持固定铣刀的过程。

反之,当驱动单元50驱动所有夹持单元40的传动齿轮43同步反向转动时,对于单个夹持单元40而言,齿板42在传动齿轮43的作用下将沿滑动槽30a的长度方向反向运动,进而通过齿板42带动夹持座41沿滑动槽30a朝远离夹持盘30中心的方向运动,当多个夹持单元40的夹持座41同步朝远离夹持盘30中心的方向运动一定距离后即可松开被夹持固定的铣刀。

需要说明的是,结合图1所示的内容,本实施例中将每个夹持单元40的夹持座41朝向夹持盘30中心的一侧均设置为弧形面,且在弧形面上设置有防滑纹,从而增大夹持座41与铣刀的周向外壁接触时的接触面积以及摩擦力,以提高利用多个夹持座41夹持固定铣刀时的可靠性。同时,考虑到现有铣刀的端部在加工阶段往往都会预留中心孔以作为基准,为此,继续参照图1或图5,本实施例在夹持盘30的前侧还设置有顶针70,当需要夹持固定铣刀时,将铣刀端部的中心孔对准顶针70,并通过顶针70顶住铣刀端部的中心孔,即可实现铣刀的快速定位。

为了实现利用驱动单元50驱动所有夹持单元40的传动齿轮43同步转动,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驱动单元50包括包括主动齿轮51、驱动杆52以及摇柄53,主动齿轮51可自由转动的设置于夹持盘30的后侧,所有夹持单元40的传动齿轮43均与主动齿轮51相啮合,也就是说,主动齿轮51位于多个夹持单元40的传动齿轮43之间,且每个传动齿轮43均与主动齿轮51啮合。其次,驱动杆52的一端与主动齿轮51传动连接,以使得当驱动杆52转动时能够带动主动齿轮51转动,驱动杆52的另一端沿水平方向贯穿壳体20的后侧后与摇柄53相连,驱动杆52与壳体20之间转动连接。

如此设置,通过操作位于壳体20外部的摇柄53即可实现带动驱动杆52转动,此时驱动杆52能够带动主动齿轮51转动,进而实现利用主动齿轮51带动所有夹持单元40的传动齿轮43同步转动,操作简单方便。

另一方面,考虑到现有技术中在加工铣刀的过程中,当铣刀被夹持固定好后在加工阶段可能还需要通过旋转铣刀来调整铣刀的被加工面,而诸如背景技术中所提到的夹持装置都是设置额外的驱动机构来实现铣刀的旋转,实用性较差。为此,本实施例还对夹持机构的结构做了进一步的改进,以使得该铣刀夹持工装能够根据需要在夹持固定铣刀和旋转铣刀两种功能之间进行切换,进一步提高该铣刀夹持工装的实用性。

具体地,夹持盘30与壳体20之间转动连接,为了实现夹持盘30与壳体20之间的转动连接,如图7所示,壳体20的前侧设有环状的转动槽20a,该转动槽20a环绕壳体20的开口设置,如图6所示,夹持盘30的后侧设有与转动槽20a适配的转动环30b,转动环30b嵌设于转动槽20a内,以使得转动环30b能够在转动槽20a内自由转动。此时,为了提高夹持盘30在未转动时的稳定性,上述转动环30b采用磁性材料制成,且转动槽20a的内壁设置有磁性层,也就是说,当转动环30b插入至转动槽20a内后转动环30b能够被转动槽20a内的磁性层吸附住,此时在没有较大外力作用的情况下,转动环30b无法在转动槽20a内转动,从而使得夹持盘30与壳体20保持相对静止,有利于进行相应的铣刀夹持固定操作,而当有较大的外力作用于夹持盘30上时,转动环30b才能够在转动槽20a内转动,从而实现旋转被夹持固定好的铣刀。

为了使得该铣刀夹持工装能够在夹持固定铣刀和旋转铣刀两种功能之间进行切换,本实施例中的夹持机构还包括传动单元80。如图4所示,传动单元80包括第一传动套筒81、第二传动套筒82、三脚支架83、插接轴84以及拨动组件85。

其中,结合图6和图8所示的内容,第一传动套筒81设置于主动齿轮51背离夹持盘30的一侧,第一传动套筒81与主动齿轮51同轴设置,第一传动套筒81的内壁设置有第一传动凸台811,第一传动凸台811沿第一传动套筒81的轴向延伸。

继续参照图6,第二传动套筒82则通过三脚支架83与夹持盘30相连,示例的,该三脚支架83为具有三个支脚的支架,为了避免三脚支架83与夹持单元40的齿板42或传动齿轮43等部件干涉,三脚支架83的三个支脚与夹持盘30的连接处刚好处于相邻两个夹持单元40的传动齿轮43之间,此时,第二传动套筒82、第一传动套筒81、主动齿轮51以及驱动杆52均同轴设置,且第一传动套筒81位于主动齿轮51与第二传动套筒82之间,即第二传动套筒82位于第一传动套筒81的后方。相应的,结合图9所示的内容,第二传动套筒82的内壁设置有第二传动凸台821,第二传动凸台821沿第二传动套筒82的轴向延伸。

与此同时,结合图6和图10所示的内容,插接轴84套设于驱动杆52远离摇柄53的一端且与驱动杆52同轴设置,插接轴84可沿驱动杆52的轴向滑动,作为优选的,本实施例中插接轴84与驱动杆52之间的连接方式为花键连接(图中未示出),以实现插接轴84能够沿驱动杆52的轴向滑动的同时,当驱动杆52转动时能够同步带动插接轴84转动。此时,插接轴84远离驱动杆52的一端穿过第二传动套筒82后朝第一传动套筒81所在方向延伸,且位于第一传动套筒81和第二传动套筒82之间的插接轴84的周向外壁上设置有第三传动凸台841,第三传动凸台841沿插接轴84的轴向延伸,且第三传动凸台841的长度不大于第一传动套筒81与第二传动套筒82之间的间距。

拨动组件85则用于驱动插接轴84沿驱动杆52的轴向滑动,以使得插接轴84上的第三传动凸台841能够插入至第一传动套筒81或第二传动套筒82内。

也就是说,假设在初始状态下,插接轴84上的第三传动凸台841位于第一传动套筒81和第二传动套筒82之间,由于第一传动套筒81和第二传动套筒82均未于插接轴84传动连接,此时即使操作壳体20外部的摇柄53以使得驱动杆52转动时,驱动杆52也只能带动插接轴84空转,而并没有力的传递以使得第一传动套筒81或第二传动套筒82转动。

当需要夹持固定铣刀时,先通过拨动组件85将插接轴84朝第一传动套筒81所在方向拨动,以使得插接轴84连同第三传动凸台841插入至第一传动套筒81内部,此时若转动驱动杆52,驱动杆52将带动插接轴84同步转动,当某一时刻插接轴84上的第三传动凸台841转动至与第一传动套筒81内的第一传动凸台811相抵时,随着插接轴84继续转动,在第三传动凸台841与第一传动凸台811的传动作用下,第一传动套筒81将与插接轴84同步转动,进而通过第一传动套筒81带动主动齿轮51转动,也就实现了通过操作摇柄53来实现夹持固定铣刀的功能。

反之,当需要旋转夹持固定好的铣刀时,先通过拨动组件85将插接轴84朝远离第一传动套筒81的方向拨动,以使得插接轴84连同第三传动凸台841完全从第一传动套筒81内伸出并插入至第二传动套筒82内部,此时若转动驱动杆52,驱动杆52将带动插接轴84同步转动,当某一时刻插接轴84上的第三传动凸台841转动至与第二传动套筒82内的第二传动凸台821相抵时,随着插接轴84继续转动,在第三传动凸台841与第二传动凸台821的传动作用下,第二传动套筒82将与插接轴84同步转动,进而通过第二传动套筒82和三脚支架83带动夹持盘30转动,也就实现了通过操作摇柄53来实现旋转铣刀的功能。

为了实现利用拨动组件85驱动插接轴84沿驱动杆52的轴向运动,如图4和图10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拨动组件85包括拨动环851、拨叉852以及拨动杆853。其中,拨动环851套设于插接轴84远离第一传动套筒81的一端且与插接轴84固定连接,第二传动套筒82位于拨动环851与第一传动套筒81之间,即拨动环851位于第二传动套筒82的后方。

同时,结合图11和图12所示的内容,拨动环851沿其周向设置有拨动槽851a,拨叉852呈U型结构且设置于拨动环851的一侧,此时拨叉852具有两个相对设置的拨动臂852a,拨叉852的两个拨动臂852a滑动设置于拨动槽851a内,即拨动环851位于拨叉852的两个拨动臂852a之间,拨动杆853的一端与拨叉852远离拨动环851的一侧相连,拨动杆853的另一端水平延伸至壳体20外,此时,拨动杆853铰接于壳体20内,具体地,结合图4和图10所示的内容,壳体20后侧的内壁上设置有铰接座854,拨动杆853通过铰接轴与铰接座854铰接连接以形成铰接点,以使得拨动杆853能够以铰接点为圆心转动,结合图7所示的内容,壳体20的外壁开设有与拨动杆853适配的避让口20b,该避让口20b的长度与拨动杆853的运动行程适配。

如此设置,如图4所示,假设在初始状态下拨动杆853的轴线与拨动环851的轴线垂直,此时插接轴84上的第三传动凸台841刚好位于第一传动套筒81和第二传动套筒82之间,当需要夹持固定铣刀时,操作拨动杆853延伸至壳体20外部的一端,以使得拨动杆853以铰接点为圆心转动一定的角度,此时拨动杆853将带动拨叉852转动,从而通过拨叉852的两个拨动臂852a将拨动环851连同插接轴84朝第一传动套筒81所在方向拨动,进而使得插接轴84连同第三传动凸台841插入至第一传动套筒81内部,此后即可通过操作摇柄53来实现夹持固定铣刀;反之,当需要旋转铣刀时,操作拨动杆853延伸至壳体20外部的一端,以使得拨动杆853以铰接点为圆心反向转动一定的角度,此时拨动杆853将带动拨叉852反向转动,从而通过拨叉852的两个拨动臂852a将拨动环851连同插接轴84朝远离第一传动套筒81方向拨动,进而使得插接轴84连同第三传动凸台841插入至第二传动套筒82内部,此后即可通过操作摇柄53来实现旋转铣刀。

可以理解的是,为了减小拨叉852的两个拨动臂852a与拨动槽851a之间的摩擦力,结合图12所示的内容,拨叉852的两个拨动臂852a相对的一侧均设置有转动轮852b,转动轮852b与拨叉852的拨动臂852a转动连接,转动轮852b位于拨动槽851a内,当拨动环851在插接轴84的带动下转动时,转动轮852b能够在拨动槽851a内自由转动,从而避免拨叉852影响拨动环851连同插接轴84正常转动。

为了实现对转动后的拨动杆853进行固定,结合图7和图10所示的内容,位于避让口20b下方的壳体20外壁上设置有固定板855,固定板855上开设有与拨动杆853的转动路径适配的固定槽855a,拨动杆853远离拨叉852的一端开设有与固定槽855a适配的固定孔,固定孔内插设有固定螺栓856,固定螺栓856穿过固定槽855a后将拨动杆853与固定板855固定连接。如此设置,当需要操作拨动杆853时先拆下或拧松固定螺栓856即可,待拨动杆853转动到位后再将固定螺栓856拧紧即可实现固定拨动杆853的位置,避免在操作摇柄53以夹持固定铣刀或旋转铣刀时拨动杆853的位置发生变化,影响该铣刀夹持工装正常使用。

由此可见,本实施例提供的铣刀夹持工装,通过在现有铣刀夹持装置的基础上对夹持机构进行改进,有效的简化了夹持固定铣刀的过程,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铣刀的加工效率。与此同时,本实施例通过增设传动单元80,使得该铣刀夹持工装能够在夹持固定铣刀和旋转铣刀两种功能之间进行切换,进一步提高了该铣刀夹持工装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的实用性。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分类

06120115940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