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内窥镜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9:33:46


内窥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内窥镜。

背景技术

在目前的医疗器械应用方面,内窥镜主要是通过人体天然孔洞或在必要的时候开几个小孔,医生将内窥镜探头深入人体内,通过手术器械或摄像显示系统,进行体内密闭的手术。内窥镜探头通过采集人体内的影响信号,通过电缆将模拟信号或数字信号传输到内窥镜设备的数字集中模块及分析模块上。

市面上现有的内窥镜的连接器基本都不具备自锁功能,只有定位结构,缺少自锁功能,在内窥镜与外部设备连接时,容易造成信号传输不稳定,导致图像不清晰或其他问题,且现有的电连接器基本都是阶梯凸台结构,或者通过在镜体端加装加强筋来进行连接,通过金属触点相连,结构都比较复杂,组装性较差,在内窥镜与外部设备连接时耗时较长,影响了工作效率。同时在使用中因为会进行频繁的插拔操作,容易导致金属电接触点接触不良,信号传输异常,进而影响内窥镜的正常使用。

现有的内窥镜的测漏器基本都不具备自锁功能,容易导致水或其他液体进入通气管道中对其中的零部件造成污染或对物品的损害,降低了测漏器的使用寿命,同时增加了用户交叉感染的风险,导致增加医疗事故的风险。

有鉴于此,确有必要提供一种内窥镜,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窥镜,该内窥镜具备自锁机构、电连接机构及测漏检测装置。在内窥镜与外部设备连接时,自锁机构能将内窥镜与外部设备自动锁紧,电连接机构保证内窥镜与外部设备之间的信号传输稳定,测漏检测装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内窥镜,包括:

自锁机构,与所述内窥镜及外部设备连接固定;

电连接器,与所述内窥镜及外部光源或图像设备连接,实现信号传输;

气插管,与所述内窥镜及所述自锁机构连接固定;

导光杆,与内窥镜及外部光源设备连接;

所述自锁机构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套设于所述第一壳体的外侧,且与所述第一壳体活动连接,所述第一壳体上设有紧压件,所述紧压件与第二壳体的内壁抵接,所述第一壳体的外侧还设有弹性件,所述弹性件与所述第二壳体弹性抵接,当所述紧压件受到外力挤压所述第二壳体时,所述第二壳体相对所述第一壳体运动且挤压所述弹性件,当外力消失后,所述第二壳体在所述弹性件的弹力作用下恢复初始状态。

所述电连接器包括插头组件和插座组件,插头组件上设有沿所述插头组件的周向均匀设置的第一电连接件,所述插座组件上对应所述第一电连接件的位置设有第二电连接件,所述插座组件的内径大于等于所述插头组件的外径,所述插座组件套设在所述插头组件的外侧,所述第一电连接件与所述第二电连接件电性连接。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地改进,所述第一壳体包括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第二腔体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腔体,且在所述第二腔体远离所述第一腔体的一侧向背离所述第二腔体的方向延伸形成有环形壁,所述第二壳体套设在所述第二腔体的外侧且至少部分包裹所述第一腔体,且所述第二壳体的内壁与所述环形壁抵接;所述第二腔体的腔壁上设有紧定孔,所述紧压件贯穿设置于所述紧定孔内,且与所述紧定孔活动连接。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地改进,所述第二壳体包括靠近所述环形壁的第一连接端和远离所述环形壁的第二连接端,所述第二壳体朝向所述第一壳体的内壁向所述第一壳体的方向延伸形成有凸起部,所述凸起部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端和所述第二连接端之间,且所述凸起部朝向所述第一连接端的一侧设有倾斜斜面,所述倾斜斜面与所述紧压件抵接。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地改进,所述插头组件还包括插头壳体和插头环形电路板,所述第一电连接件均匀设置在所述插头壳体的外侧且至少部分外露于所述插头壳体,所述插头环形电路板与所述插头壳体内壁相抵,所述插头环形电路板还包括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内窥镜的气插管和导光杆分别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后外露于所述电连接器,与所述外部设备连接;所述插头壳体外壁具有沿周向均匀分布的凹槽,所述第一电连接件设置在所述凹槽内。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地改进,所述插头环形电路板上具有安装孔,所述插头壳体远离所述插座组件的一端对应所述第一电连接件设置有穿透孔,所述第一电连接件的一端安装于所述安装孔内与所述插头环形电路板电性连接,另一端翻折穿过所述穿透孔后再翻折紧贴所述插头壳体的外壁朝向所述插座组件的方向轴向延伸。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地改进,所述插座组件还包括插座壳体和插座环形电路板,所述插座环形电路板的直径大于所述插座壳体的直径,所述插座环形电路板靠近内窥镜的一侧与所述插座壳体远离内窥镜一侧的端面相抵接,另一侧与所述外部设备相连接;所述插座壳体远离内窥镜的一端向内延伸有插座台阶部,所述插座组件还包括有紧压壳体,所述紧压壳体套设于所述插座壳体内,所述紧压壳体远离内窥镜的一端与所述插座台阶部的内壁相抵接,在所述插座壳体与所述紧压壳体之间形成有连接腔。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地改进,所述内窥镜还包括有测漏检测装置,所述测漏检测装置包括:连接座,与所述内窥镜密封连接且气路相通;外壳,与所述连接座密封连接且气路相通,且与供气装置连接且气路相通:所述测漏检测装置具有连通所述连接座与所述外壳的气流通道,所述气流通道内设有第一弹性阀组件和第二弹性阀组件,所述第一弹性阀组件包括第一弹性件和阀芯,所述第二弹性阀组件包括第二弹性件和顶杆,所述阀芯在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弹力作用下与所述连接座密封连接,所述顶杆在所述第二弹性件的弹力作用下与所述外壳密封连接,以密封关闭所述气流通道,当供气装置输送气体后,所述顶杆向所述阀芯方向移动并推动所述阀芯向所述内窥镜的方向发生位移,以打开所述气流通道。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地改进,所述顶杆包括朝向所述阀芯的尾部和远离所述阀芯的顶部,所述阀芯包括朝向所述顶杆的第一端和远离所述顶杆的第二端,在垂直于所述气流通道的方向上,所述尾部的横截面积小于等于所述第一端的横截面积。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地改进,所述第一弹性阀组件包括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连接座密封连接,所述第一壳体包括与所述气流通道方向平行的安装通孔,所述阀芯设置在所述安装通孔内且与所述第一壳体密封连接,所述第一弹性件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安装通孔内,且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阀芯抵接,另一端与所述连接座抵接。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地改进,所述阀芯与所述第一壳体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一密封圈套设于所述第一端,对所述阀芯与所述第一壳体进行密封,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外壳之间设置有第三密封圈,所述第三密封圈套设在所述第一壳体靠近所述顶杆一侧,对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外壳进行密封;所述测漏检测装置还包括卡柱,所述卡柱安插在所述第一壳体上并向外贯穿所述连接座,所述外壳上设有对应所述卡柱设置的旋槽,所述旋槽与所述卡柱配合连接,以将所述外壳、所述连接座及所述第一弹性阀组件固定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中的内窥镜通过设置的自锁机构及电连接机构,在与外部的光源设备或图像处理设备连接时,通过自锁机构将内窥镜的气插管锁紧,可以将内窥镜与外部设备连接固定,避免出现松动;内窥镜与外部设备之间通过电连接机构进行电性连接,利用电连接机构上的第一电连接件与第二电连接件均匀充分的接触,进行稳定的信号传输;同时设置的测漏检测装置在未进行测漏时可以双向自锁密封,避免水或其他液体进入测漏检测装置中,进而对内窥镜造成污染,安全性好,使用方便快捷。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的内窥镜的立体结构图。

图2是图1中自锁机构部分的立体结构图。

图3是图2的结构爆炸图。

图4是图3的结构剖视图。

图5是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的内窥镜的主视图。

图6是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的自锁机构与内窥镜自锁状态的剖视图。

图7是图1中电连接机构部分的立体结构图。

图8是图7中插头组件部分的立体结构图。

图9是图8的结构爆炸图。

图10是图7中插座组件部分的立体结构图。

图11是图10的结构爆炸图。

图12是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的电连接机构与内窥镜的装配剖视图。

图13是图1中测漏检测装置部分的立体结构图。

图14是图1的结构剖视图。

图15是图14的一部分的结构剖视图。

图16是图14的另一部分的结构剖视图。

图17是图13的结构爆炸图。

图18是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的测漏检测装置与内窥镜装配状态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为了避免因不必要的细节而模糊了本发明,在附图中仅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的方案密切相关的结构和/或处理步骤,而省略了与本发明关系不大的其他细节。

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请参阅图1-18所示,为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内窥镜400,包括自锁机构100、电连接机构300和测漏检测装置200。

请参阅图2-6所示,为本发明提供的内窥镜400的自锁机构100,主要应用于内窥镜400。在内窥镜400与外部设备连接时,可通过锁紧内窥镜400的气插管117来将内窥镜400与外部设备固定,该自锁机构100的一端安装于外部设备上,另一端用于与内窥镜400的气插管117相接合。

自锁机构100包括第一壳体101和第二壳体102,第二壳体102套设于第一壳体101的外侧,第二壳体102与第一壳体101活动连接,第一壳体101上设置有紧压件112,紧压件112与第二壳体102的内壁抵接,第一壳体101的外侧还设有弹性件105,弹性件105与第二壳体102弹性抵接,在内窥镜400与外部设备连接时,当紧压件112受到外力后会挤压第二壳体102,此时第二壳体102相对第一壳体101运动且挤压弹性件105,当紧压件112受到的外力消失后,第二壳体102在弹性件105的弹力作用下迅速恢复初始状态。

在内窥镜400与外部设备连接时,首先内窥镜400的气插管117从自锁机构100的一端进入后,气插管117的凸台部分118会挤压自锁机构100中的紧压件112,紧压件112受力后会去向外挤压第二壳体102,第二壳体102受力后便会相对第一壳体101运动,同时第二壳体102的运动会带动弹性件105的运动,当气插管117的凸台部分118最高处通过紧压件112后,第二壳体102会在弹性件105的弹力作用下往回运动到初始的位置,紧压件112也会恢复到初始位置,锁紧内窥镜400的气插管117,此时自锁机构100与插入其中的气插管117处于一个稳定的状态,不会轻易松动,到达锁定的目的。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壳体101包括第一腔体106和第二腔体108,第二腔体108的直径大于第一腔体106,且在第二腔体108远离第一腔体106的一侧向背离第二腔体108的方向延伸形成有环形壁107,第二壳体102套设在第二腔体108的外侧且至少部分包裹第一腔体106,且第二壳体102的内壁与环形壁107抵接。

第一腔体106的直径与内窥镜400上的气插管117的直径相当,可以将气插管117稳定的固定在其中而不左右晃动。

通过环形壁107的设计,使得在第一壳体101与第二壳体102抵接的同时,在第二壳体102的内壁与第二腔体108外侧之间保留有活动腔115,使得紧压件112在气插管117进入时被挤压后可以在这个活动腔115内活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壳体102包括靠近环形壁107的第一连接端113和远离环形壁107的第二连接端114,第二壳体102朝向第一壳体101的内壁向第一壳体101的方向延伸形成有凸起部109,凸起部109设置在第一连接端113和第二连接端114之间,且凸起部109朝向第一连接端113的一侧设有倾斜斜面110,倾斜斜面110与紧压件112抵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倾斜斜面110抵接在紧压件112远离环形壁107的一侧,且倾斜斜面110与第一连接端113之间的夹角为钝角。

此处设置的倾斜斜面110,使得活动腔115内有足够的空间能够容纳紧压件112,倾斜斜面110的设计使得第二壳体102在紧压件112所给的作用力下带动弹性件105运动时的阻力更小,内窥镜400的气插管117与外部设备连接时阻力较小,连接过程更为省力顺滑。

在一些实施例中,凸起部109与第二连接端114之间设有台阶部111,台阶部111使得第二连接端114与第一壳体101之间具有间隙116,弹性件105的一端设置在间隙116内且与台阶部111抵接。

此处的间隙116可将弹性件105牢固的固定于第一壳体101与第二壳体102之间,避免弹性件105在运动时在发生径向偏移。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腔体108的腔壁上设有紧定孔104,紧压件112贯穿的设置于紧定孔104内,且与紧定孔104活动连接。

紧定孔104为半弧形结构,半弧形结构可将紧压件112限位设置在紧定孔104内,不会轻易脱落。

在本实施例中,紧压件112可为钢珠,在进行连接时,通过钢珠的转动来推动下面运动,相较于其他紧压部件,钢珠转动时所遇到的阻力更小,更易于将内窥镜400的气插管117导入自锁机构100中。在其他实施例中,紧压件112可以为其他零件,如长方体块等。

在本实施例中,紧压件112设有若干个,若干个紧压件112沿第二腔体108的周向方向间隔设置在紧定孔104内。其中周向方向是指围绕第二腔体108圆周轴线的方向。

通过紧定孔104周向间隔设置的布局,在气插管117进入自锁机构100时,可以将气插管117凸台部分118固定于第二腔体108中间位置,在内窥镜400与外部设备进行连接时,气插管117进入自锁机构100后不会在第二腔体108内发生偏移,能够将气插管117准确顺利的导入到第一腔体106中。

在本实施例中,自锁机构100还包括第三壳体103,第三壳体103固定连接在第一壳体101的外侧,且相对远离第二壳体102设置,弹性件105的一端与第三壳体103抵接,另一端与第二壳体102的台阶部111抵接。在其他实施例,第三壳体103可以与第一壳体101一体成型设置。

一种内窥镜400,包括用于与外部设备连接的气插管117以及上述任意一项的自锁机构100,自锁机构100套设在气插管117的外侧,与气插管117密封连接且自锁连接。

如图5所示,在内窥镜400镜体进行自锁时,气插管117中间具有凸台部分118,在气插管117进入自锁机构100时,凸台部分118首先会挤压紧压件112,紧压件112受力后会向外侧运动并带动第二壳体102与弹性件105运动,待凸台部分118通过紧压件112后,弹性件105会将回弹力再施加于第二壳体102,第二壳体102再推动紧压件112恢复到初始位置来锁紧齐气插管117的凸台部分118,以此来将内窥镜400与外部设备锁紧固定。

综上所述,在内窥镜400与外部设备连接时,可通过锁紧内窥镜400的气插管117而达到将两者锁紧的目的,避免在工作时因连接部的松动而导致传输信号不稳定,稳定性好。该自锁机构100结构简单,生产装配简单易操作,制造成本低,在后期使用过程中也不易发生损坏。

请参阅图7-12所示,为本发明提供的内窥镜400的电连接机构300,主要应用于内窥镜400。在使用内窥镜400时,需要与外部图像传输设备和光源设备连通,方便内窥镜400在使用过程中成像,便于检测。通过本发明提供的电连接机构300,可以快速的实现内窥镜400与外部设备的连接,且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经久耐用。

电连接机构300包括有插头组件320和插座组件310,插头组件320的一端与内窥镜400连接固定,插座组件310的一端与外部光源设备和图像传输设备。所述插头组件320上设有沿所述插头组件320的周向均匀设置的第一电连接件321,所述插座组件310上对应所述第一电连接件321的位置设有第二电连接件312,插座组件310的内径大于等于插头组件320的外径,在进行连接时,将插座组件310套设与插头组件320外,插头组件320的第一电连接件321与插座组件310的第二电连接件312相贴合,即可进行信号的传输。

通过插头组件320与插座组件310的配合,将内窥镜400与外部光源设备和图像处理设备连接固定,电连接机构300的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快捷。相较于传统的阶梯凸台结构和在镜体加装加强筋的方式,更加经久耐用,且第一电连接件321沿着插头组件320的周向均匀分布,第二电连接件312对应也沿着插座组件310的周向均匀分布,通过均匀分布的设置,第一电连接件321与第二电连接件320接触时受力均匀,不会存在偏心受力,避免出现因受力不均而导致接触不良,不会轻易出现信号传输不稳定的情形,增强了信号传输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在一些实施例中,插头组件320的结构组成包括有插头壳体323和插头环形电路板322,第一电连接件321均匀设置在插头壳体323的外侧且至少部分外露于所述插头壳体323,所述插头环形电路板322与所述插头壳体323内壁相抵,所述插头环形电路板322还包括第一通孔328和第二通孔327,所述内窥镜400的气插管330和导光杆340分别穿过所述第一通孔328和所述第二通孔327后外露于所述电连接机构300,与所述外部设备连接。内窥镜400的气插管330与导光杆340需要与外部设备相连接,通过设置第一通孔328和第二通孔327,无需变动气插管330和导光杆340的位置,减少对内窥镜400整体结构的影响。

在一些实施例中,插头环形电路板322上具有安装孔,所述插头壳体323远离所述插座组件310的一端对应所述第一电连接件321设置有穿透孔,所述第一电连接件321的一端安装于所述安装孔内与所述插头环形电路板322电性连接,另一端翻折穿过所述穿透孔后再翻折紧贴所述插头壳体323的外壁朝向所述插座组件310的方向轴向延伸。通过将第一电连接件321的一端固定于插头环形电路板322上,另一端穿透插头外壳323翻折后朝向插座组件310的方向轴向延伸,这样可以加大第一电连接件321的接触面,更有利于信号的传输,且第一电连接件321紧贴插头外壳的外壁上,使得插座组件310与插头组件320进行连接的过程更加顺滑,减少连接过程中的阻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插头壳体323外壁具有周向均匀分布的凹槽326,第一电连接件321设置在凹槽326内。如果将第一电连接件321直接贴合在插头壳体323的外壁上,在插头组件320与插座组件310的反复插接的过程中,第一电连接件321容易出现翘起的情形,容易对电连接机构300的部件造成损害以及出现接触不良的情形,现通过在插头壳体323的外壁上设置凹槽326,可将第一电连接件321安置于其中,在连接的过程中,因为有凹槽326结构的保护,在与插座组件310中的第二电连接件312贴合之前,不会与插座组件310的其他部位所触碰,第一电连接件321的位置也不会发生移动,有效的保护了第一电连接件321,提升了使用寿命。

在一些实施例中,插头壳体323还包括卡接部324,卡接部324与内窥镜400外壳内壁上对应设置的卡扣相卡接,将插头壳体323与内窥镜400外壳位置固定。为了将插头组件320与内窥镜400更好的固定,在插头壳体323上设置有对应内窥镜400外壳上的卡扣设置的卡接部324,将插头壳体323的卡接部324与内窥镜400的卡扣卡接后,即可将插头组件320与内窥镜400紧固连接,插头组件320不会相对于内窥镜400发生转动,从而保证了稳定的传输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插座组件310由插座壳体313和插座环形电路板311组成,插座环形电路板311的直径大于插座壳体313的直径,插座环形电路板311靠近内窥镜400的一侧与所述插座壳体313远离内窥镜400一侧的端面相抵接,另一侧与外部设备相连接。插座组件310与插头组件320结构类似,包括由最外侧的插座壳体313以及用于与外部光源或图像处理设备相连接固定的插座环形电路板311,通过插座环形电路板311,实现将内窥镜400与外部设备连接,并进行信号传输。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插座壳体313远离内窥镜400的一端向内延伸有插座台阶部,所述插座组件310还包括有紧压壳体314,所述紧压壳体314套设于所述插座壳体313内,所述紧压壳体314远离内窥镜400的一端与所述插座台阶部的内壁相抵接,在所述插座壳体313与所述紧压壳体314之间形成有连接腔315。通过设置紧压壳体314,在插座壳体313与紧压壳体314之前形成了可以容纳第二电连接件312的连接腔315,在进行连接时,插头壳体323会嵌入连接腔315中,从而将第一电连接件321与第二电连接件312紧密相接,确保第一电连接件321与第二电连接件312进行充分的接触,从而保证了信号传输的稳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电连接件312的一端与插座环形电路板311电性连接并外露于插座环形电路板311形成外接端3121,第二电连接件312的另一端插入所述插座壳体313内并翻折穿透所述插座壳体313后紧贴插座壳体313内壁背向内窥镜400方向轴向延伸形成内接端。在插座组件310与插头组件320进行连接时,第二电连接件312的内接端3122与第一电连接件321在连接腔315内相贴合,信号由此通过第二电连接件312与第一电连接件321在内窥镜400与外部设备之间传输。

在一些实施例中,内接端3122为弹性面,在插头组件320与插座组件310进行连接时,内接端3122与第一电连接件321在连接腔315内紧密贴合。在第二电连接件312与第一电连接件321接触的过程中,如若接触面均无弹性,容易出现贴合不紧密的情形,若果设置的过于紧密,在连接过程中会加大相互的摩擦力,容易造成第一电连接件321与第二电连接件312接触面的损坏,鉴于此,通过将第二电连接件312的内接端3122设置为弹性面,在开始连接时,第一电连接件321会压缩第二电连接件312的弹性面,顺利进行贴合,等贴合到位后,第二电连接件312的内接端3122又会给于一定的弹力,反作用于第一电连接件321上,达到将第一电连接件321与第二电连接件312在连接腔315内紧密贴合的效果。

一种内窥镜400,包含上述实施例所述的电连接机构300,电连接机构300由插头组件320和插座组件310构成,插头组件320包含有插头壳体323、插头环形电路板322、第一电连接件321,插座组件310包含有插座壳体313、插座环形电路板311、第二电连接件312。插座组件310的一端固定与内窥镜400连接,插座组件310的一端固定与外部设备连接。

综上所述,在内窥镜400与外部设备连接时,只需将插头组件320与插座组件310相接合,通过将插头组件320上的第一电连接件321与插座组件310上的第二电连接件312贴合,即可实现在内窥镜400与外部设备之间进行信号的传输。且通过将第二电连接件312的内接端3122设置为弹性面,以及第一电连接件321设置与凹槽326等结构方面的设计,降低了每次连接过程中对电连接机构300零部件造成损坏的可能性,提升了电连接机构300的可靠性和耐久性。且该电连接机构300结构简单,易于装配。连接过程操作方便,学习周期及成本低,也有效提高了内窥镜400使用的便利性。

请参与图13-18所示,为本发明提供的内窥镜400的测漏检测装置200,该测漏检测装置200用于内窥镜400,设置在内窥镜400的测漏处,并与外接的供气装置连接,其中供气装置上设置有测漏表。

测漏检测装置200包括连接座210、外壳240,连接座210的一端和内窥镜400密封连接,外壳240的一端套设在连接座210上,且与连接座210密封连接且气路相通,外壳240的另一端和供气装置连接,在外壳240中形成了与连接座210连通的气流通道。在气流通道中设置有第一弹性阀组件220和第二弹性阀组件230,第一弹性阀组件220由第一弹性件221和阀芯223组成,第二弹性阀组件230由第二弹性件233和顶杆231组成,第一弹性件221给到阀芯223远离内窥镜400方向的作用力,使得阀芯223与连接座210密封连接。第二弹性件233给到顶杆231远离内窥镜400方向的作用力,使得顶杆231与外壳240密封连接,通过上述设置可以将气流通道双向密封关闭,这样在未进行测漏时,测漏检测装置200处于密闭状态,外部的液体和气体不会进入到测漏检测装置200中,避免对其中的部件造成污染和损坏,避免对人体出现感染,提升了使用寿命和安全性能,在进行测漏时也无需再花时间排空其中的气体,节约了时间,提升测漏的效率。

在进行测漏时,供气装置会向气流通道中输送气体,当输入的气体所给到的压力大于第二弹性件233的弹力时,气体会推动顶杆231向阀芯223方向移动并推动阀芯223向内窥镜400方向发生位移,以此来打开气流通道,将气体输送到内窥镜400中进行测漏检测,简单的结构设计使得在进行测漏时,气体能快速进入到内窥镜400中,提升效率。

进一步地,顶杆231分为朝向阀芯223的尾部2311和远离阀芯223的顶部2313,阀芯223朝向顶杆231的为第一端,远离顶杆231的为第二端,在垂直于气流通道的方向上,尾部2311的横截面积小于等于第一端的横截面积,通过这样的设计,在进行测漏时,在少量气体的推动下,尾部2311能较容易的推动第一端向内窥镜400方向运动,加快了测漏的进程。

进一步地,第一弹性阀组件220包括第一壳体222,第一壳体222与连接座210的内壁抵接并密封连接,第一壳体222包括与气流通道方向平行的安装通孔212,阀芯223设置在安装通孔212内,阀芯223与第一壳体222之间密封连接。优选地,第一弹性件221至少部分位于安装通孔212内,第一弹性件221的一端与阀芯223在安装通孔212内抵接,另一端与连接座210抵接,阀芯223体积较小,易于被推动。安装通孔212将第一弹性件221与阀芯223的大小及位置相对固定,在阀芯223推动第一弹性件221向内窥镜400方向位移的过程中,避免第一弹性件221在第一壳体222的径向方向上发生偏移而对测漏检测装置200造成损坏。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弹性件221也可完全置于安装通孔212外,阀芯223可贯穿安装通孔212与第一弹性件221抵接。

进一步地,阀芯223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同轴设置且直径不同,第一部分的直径小于第二部分,第一部分靠近顶杆231设置,第二部分靠近内窥镜400设置,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之间具有第一倾斜连接面,在未测漏时,阀芯223在第一弹性件221的作用力下,与第一倾斜连接面密闭抵接,关闭气流通道,外部的气体或液体不能进入测漏检测装置200及内窥镜400中。

进一步地,第二弹性阀组件230包括第二壳体232,第二壳体232套设在顶杆231的外侧并与顶杆231及外壳240固定连接,顶杆231还包括位于顶部2313与尾部2311之间的颈部2312,第二弹性件233套设在颈部2312外侧,第二弹性件233的一端与第二壳体232抵接,第二弹性件233的另一端与顶杆231的顶部2313抵接。第二壳体232靠近阀芯223的一端具有向外倾斜的第二倾斜连接面,在未测漏时,顶杆231的尾部2311在第二弹性件233的作用力下与第二倾斜连接面密闭抵接,在不需要添加其他开关的情况下,能够快速自动关闭气流通道,结构简单。

进一步地,测漏检测装置200还包括有连接件250,连接件250的一端与外壳240连接,连接件250至少部分的套设在外壳240内,连接件250包括第一气流通孔211与第一空腔251,顶杆231至少部分套设于第一空腔251内,且第一气流通孔211与供气装置连接,测漏时,供气装置通过连接件250的第一气流通孔211向测漏检测装置200内输入气体,推动第一空腔251内的顶杆231向阀芯223方向运动,通过将顶杆231设置在第一空腔251内,将顶杆231的位置固定,避免在气流通道径向方向发生偏移,同时将输入的气体汇聚在第一气流通孔211与第一空腔251内,这样只需要少量的气体即可推动顶杆231发生位移。

进一步地,阀芯223与第一壳体222之间的密封通过第一密封圈224实现,第一密封圈224套设于第一端,对阀芯223与第一壳体222进行密封,第一壳体222与外壳240之间设置有第三密封圈270,第三密封圈270套设在第一壳体222靠近顶杆231一侧,对第一壳体222与外壳240进行密封。

进一步地,顶杆231与第二壳体232之间的密封通过第二密封圈234实现,第二密封圈234套设于尾部2311与颈部2312之间,对顶杆231与第二壳体232进行密封,第二壳体232与外壳240之间设置有第四密封圈280,第四密封圈280套设在第二壳体232靠近阀芯223的一端,对第二壳体232与外壳240进行密封。

在上述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一密封圈224、第二密封圈234、第三密封圈270和第四密封圈280,将第一弹性阀组件220及第二弹性阀组件230与外壳240完密封,提升了测漏检测装置200的密封性能和可靠性,同时密封圈的设置方便进行拆卸,在密封圈出现破损或污染时,易于清洗更换,降低了使用成本,延长了测漏检测装置200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连接座210具有第二气流通孔252与第二空腔212,第一弹性阀组件220至少部分套设于第二空腔212内,且第二气流通孔252的一端与安装通孔212连通,第二气流通孔252的另一端与内窥镜400连通。在无需加装其他零部件的情况下,通过将第一弹性阀组件220部分的设置第二空腔212中,可以实现将第一弹性阀组件220与连接座210位置固定,测漏时,气体在经过安装通孔212和第二气流通孔252后流入内窥镜400中。

进一步地,测漏检测装置200还包括卡柱260,第一壳体222上设置有卡洞,连接座210上设置有卡孔,外壳240上设有对应卡柱260设置的旋槽241,卡柱260安插在第一壳体222的卡洞上并向外穿过连接座210上的卡孔,最后通过旋槽241与外壳240配合连接,以将外壳240、连接座210及第一弹性阀组件220固定连接,通过卡柱260实现将外壳240、连接座210及第一弹性阀组件220固定连接,避免在移动或进行气体测漏时各个部件之间发生偏移,同时组装拆卸较为方便,通过安插或抽拔卡柱260,即可快速将外壳240、连接座210及第一弹性阀组件220进行组装或拆卸。

进一步地,连接座210、外壳240、第一弹性阀组件220、第二弹性阀组件230相互之间均可拆卸,在需要进行清洗时,可以方便的将各个部件拆卸下来,并且结构简单,组装起来方便快捷。

一种内窥镜400,包括上述的测漏检测装置200,测漏检测装置200的连接座210与内窥镜400上对应的接口密封连接,在对内窥镜400进行测漏时,通过测漏检测装置200与供气装置相连,内窥镜400与测漏检测装置200及供气装置气路相通,供气装置输送气体,经测漏检测装置进入内窥镜400中进行测漏检测。

请继续参阅图13-18所示,测漏检测装置200工作原理如下:供气装置与连接件250的第一气流通孔211相连,开始测漏时,供气装置向第一气流通孔211内输送气体,输入的气体经过第一气流通孔211后进入第一空腔251,当气压大于第二弹性件233的弹力时,推动顶杆231向阀芯223方向运动,推开第二密封圈234,同时顶杆231尾部2311与第二倾斜斜面相分离形成间隙,顶杆231的尾部2311与阀芯223的第一端相接后推动阀芯223向内窥镜400方向运动,推开第一密封圈224,同时阀芯223第一端与第一倾斜连接面分离形成间隙,气体在此过程依次穿越第二弹性阀组件230与第一弹性阀组件220,经过连接座210的第一气流通孔211后进入到内窥镜400中,通过观察供气装置的指针示数是否变化来判定内窥镜400的气密性。当停止供气后,阀芯223在第一弹性件221的作用力下远离内窥镜400运动,阀芯223与第一倾斜连接面及第一密封圈224重新闭合,顶杆231在第二弹性件233的作用力下远离内窥镜400运动,尾部2311与第二倾斜连接面及第二密封圈234重新闭合,使得测漏检测装置200属于双向密闭自锁状态,本发明依靠第一弹性阀组件220和第二弹性阀组件230自身的弹力来自动控制测漏检测装置200气流通道的开合,无需进行额外的手动操作,高效便捷。

本发明的测漏检测装置200结构简单,利用设置在测漏检测装置200中的第一弹性阀组件220和第二弹性阀组件230的自身弹力,在未对内窥镜400进行测漏时,将第一弹性阀组件220的靠近顶杆231的一端和第二弹性阀组件230靠近阀芯223的一端分别关闭,实现双向自锁密封,在进行测漏时,通过供气装置输入气体,利用气体的来推动顶杆231向内窥镜400一侧位移,顶杆231位移后推动阀芯223向内窥镜400一侧位移,打开气流通道,且第一弹性阀组件220和第二弹性阀组件230弹力方向稳定,密封性好,测漏检测装置200的测漏效率高,安全性能好。

综上所述,本发明中的内窥镜400通过设置的自锁机构100及电连接机构300,在与外部的光源设备或图像处理设备连接时,通过自锁机构100将内窥镜400的气插管117锁紧,可以将内窥镜400与外部设备连接固定,避免出现松动;内窥镜400与外部设备之间通过电连接机构300进行电性连接,利用电连接机构300上的第一电连接件321与第二电连接件312均匀充分的接触,进行稳定的信号传输;同时设置的测漏检测装置200在未进行测漏时可以双向自锁密封,避免水或其他液体进入测漏检测装置200中,进而对内窥镜400造成污染,安全性好,使用方便快捷。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技术分类

06120115952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