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触控面板及其驱动方法、触控显示装置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9:35:22


一种触控面板及其驱动方法、触控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一般涉及触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触控面板及其驱动方法、触控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客户和消费者对极致窄边框的追求,触控面板的边框逐渐成为限制整个显装置边框的瓶颈,就刚性OLED而言,触控面板的边框主要由触控走线(TX,RX,Guard,GND),Space(走线间距),Frit封装胶,切割Margin等组成。

按照目前阶段的Trace走线和间距,实现窄边框设计主要通过压缩Ftit封装胶的宽度提高工艺风险去实现,Frit封装胶宽度减小后会导致Panel环裂风险增加,以各种可靠性测试后的封装不良;目前刚性OLED窄边框出现的最大问题是小球跌落时Panel环裂高发;理论分析当Frit封装胶宽度减小后BP与ENCAP之间的链接宽度减小,在整个模组受到落球冲击后产生较大振幅导致BP玻璃出现环裂。

对柔性OLED屏幕Touch panel边框主要由Trace走线(TX,RX,Guard,GND),Space(走线间距),Dam(阻隔坝)等。目前采用2T1R走线方案时,在下边框左右两端会汇集所有的走线,导致边框增大,采用1T1R方案时会存在触控电极充电不足问题,同时当通道数过多时也会同样导致边框增加。

发明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期望提供一种触控面板及其驱动方法、触控显示装置,可以实现窄边框的同时提高触控精度。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触控面板,包括触控区以及围绕所述触控区设置的走线区,所述走线区包括:

衬底以及设置在所述衬底上的多层走线层,相邻两走线层之间绝缘设置;

每一所述走线层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多个触控走线,每一触控走线用于传输一个触控信号,位于一个所述走线层的所述触控走线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与位于相邻所述走线层的至少一个所述触控走线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部分交叠或完全交叠。

可选地,所述触控区包括阵列设置的第一触控电极和第二触控电极,所述第一触控电极与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彼此交叉且相互绝缘,所述触控走线包括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相连的多条第一触控走线和与所述第二触控电极相连的多条第二触控走线。

可选地,所述走线层包括相邻的第一走线层和第二走线层,所述第一走线层上的相邻触控走线之间设置有第一间距,所述第二走线层上的相邻触控走线走线之间设置有第二间距,所述第一间距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二走线层上的触控走线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范围内,所述第二间距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一走线层上的触控走线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范围内。

可选地,所述第一触控走线均位于同一所述走线层上,所述第二触控走线均位于另一所述走线层上,所述第一触控走线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与至少一个第二触控走线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部分交叠或者完全交叠。

可选地,所述走线区包括并排设置的第一走线分区和第二走线分区,所述第一触控走线分布在所述第一走线分区的多层所述走线层上,所述第二触控走线分布在所述第二走线分区的多层所述走线层上。

可选地,所述第一触控走线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二触控走线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未交叠。

可选地,所述触控区包括多个触控分区,所述走线区包括多个走线分区,同一所述触控分区对应的触控走线位于同一所述走线分区,同一所述触控分区对应的触控走线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与其他所述触控分区对应的触控走线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未交叠。

可选地,所述触控区包括多个触控分区,每一所述触控分区对应的同一触控走线位于同一所述走线层上。

可选地,相邻两触控分区对应的同一触控走线位于不同所述走线层上。

可选地,所述触控区包括多个触控分区,其中至少两个所述触控分区共用同一组触控信号,共用同一组触控信号的各所述触控分区对应的触控走线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未交叠。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触控面板的驱动方法,采用如以上任一所述的触控面板,所述方法包括:

在触控时段,按照预设顺序对各个走线层进行依次扫描。

可选地,所述方法包括:

按照分层驱动的方式对每一各走线层上的触控走线进行依次逐层扫描,所述分层驱动被配置为按照预设扫描顺序对同一走线层上的各触控走线进行驱动。

可选地,所述走线区包括多个走线分区,所述方法包括:

按照分区驱动的方式对各个走线层上的触控走线进行依次逐区扫描,所述分区驱动被配置为按照预设扫描顺序对同一走线分区对应的多层走线层进行驱动。

可选地,所述走线区包括多个走线分区,所述方法包括:

按照分区驱动与分层驱动结合的方式对各个走线层上的触控走线进行依次扫描,所述分区驱动与分层驱动结合的方式被配置为按照预设扫描顺序对同一走线分区上的各走线层进行逐层扫描或者被配置为按照预设扫描顺序对同一走线层上不同走线分区进行逐区扫描。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包括如以上任一所述的触控面板。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触控面板,通过分层设置的走线层减小走线空间,实现窄边框;通过控制每一走线层上的触控走线与相邻触控走线之间的投影交叠方式可以减少上下层间信号间干扰、降低功耗、提高产品可靠性;本申请中可以进一步优化各层触控走线的布置方式,根据不同走线层设置不同的扫描频率以及报点率能降低功耗,减少不同层信号间的干扰,提高触控效果。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面板的截面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触控面板的截面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触控面板的截面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面板的走线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面板的部分放大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面板的截面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触控面板的截面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面板的驱动方法的时序图;

图10为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面板的部分放大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面板的截面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面板的走线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面板的截面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面板的驱动方法的时序图;

图15为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面板的截面示意图;

图16为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面板的截面示意图;

图17为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面板的驱动方法的时序图;

图18为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面板的走线示意图;

图19为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面板的信号连接示意图;

图20为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面板的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发明,而非对该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发明相关的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请详见图1,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触控面板,包括触控区以及围绕所述触控区设置的走线区,所述走线区包括:

衬底100以及设置在所述衬底100上的多层走线层200,相邻两走线层200之间绝缘设置;

每一所述走线层200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多个触控走线400,每一触控走线400用于传输一个触控信号,位于一个所述走线层200的所述触控走线400在所述衬底100上的正投影与位于相邻所述走线层200的至少一个所述触控走线400在所述衬底100上的正投影部分交叠或完全交叠。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触控面板,通过分层设置的走线层200减小走线空间,实现窄边框;通过控制每一走线层200上的触控走线400与相邻触控走线400之间的投影交叠方式可以减少上下层间信号间干扰、降低功耗、提高产品可靠性;本申请中可以进一步优化各层触控走线400的布置方式,根据不同走线层200设置不同的扫描频率以及报点率能降低功耗,减少不同层信号间的干扰,提高触控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走线方式与常规走线相比较,通过交叠的方式使得走线区宽度能够缩减一半。在同样的边框宽度下可以大大的增加边框胶Frit的宽度,对刚性OLED而言边框胶Frit宽度增加后能降低面板碎屏风险。

可选地,如图3所示,所述触控区包括阵列设置的第一触控电极500和第二触控电极600,所述第一触控电极500与所述第二触控电极600彼此交叉且相互绝缘,所述触控走线400包括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500相连的多条第一触控走线RX和与所述第二触控电极600相连的多条第二触控走线TX。

示例性地,所述多个第一触控电极500与多个第二触控电极600呈矩阵排布,多个第二触控电极600均沿第一方向(如图中X方向)排布成多行,多个第一触控电极500均沿第二方向(如图中Y方向)排布成多列,所述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互交叉,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垂直交叉,第一触控电极500和第二触控电极600可以互换。

每列的各第一触控电极500直接串联,每行的各第二触控电极600通过桥接电极串联。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所述电极包括至少具有两个过孔,其中一个过孔暴露待电连接的一个电极的部分表面,另外一个过孔暴露待电连接的另外一个电极的部分表面;桥接电极的两端分别通过相应的过孔与相应的待电连接的过孔形成电接触,从而将两个待电连接的电极电连接。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示出了第一触控电极500和第二触控电极600为菱形的示意性结构,在应用时,第一触控电极500和第二触控电极600可以是各种几何形状,例如方形、圆形、三角形、六边形或八边形等来实现,并非为上述实施例所限制。触控电极的实际结构与设置方式可依据电阻值的需求与制程能力来设置。

触控驱动电极和触控感应电极形成用于触控感测的互电容,触控驱动电极用于输入激励信号(触控驱动信号),触控感应电极用于输出触控感测信号。通过向例如纵向延伸的触控驱动电极输入激励信号,从例如横向延伸的触控感应电极接收触控感测信号,这样可以得到横向和纵向电极耦合点(例如交叉点)的电容值大小。当手指触摸到电容屏时,影响了触摸点附件触控驱动电极和触控感应电极之间的藕合,从而改变了这两个电极之间的电容量。根据触控面板二维电容变化量数据,可以计算出每一个触摸点(交叉点)的坐标。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触控走线400的材料可以采用透明材料,例如ITO、FTO、ATO、AZO、透明金属中的一种或多种。ITO(Indium tin oxide;氧化铟锡)是铟掺杂氧化锡(SnO2)的透明导电薄膜的简称;FTO为氟掺杂氧化锡(SnO2)的透明导电薄膜的简称;ATO(AntimonyDoped Tin Oxide;氧化锡锑)是掺杂锑的氧化锡(SnO2)的透明导电薄膜的简称;AZO是铝掺杂的氧化锌(ZnO)的透明导电薄膜的简称。其中金属薄膜的材料选自银、金、铝、铜材料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并不限制所述触控走线400的方式,触控走线400可以自所述触控电极行、触控电极列的位置延长连接至所述触控面板在边缘区域设置的接线区T0,通过接线区T0汇聚至数个分块的绑定区(Bonding)。每个绑定区通过异方性导电胶膜(Anisotropic Conductive Film,简称ACF)绑定连接FPC(图中未示出)。

所述触控走线400包括第一触控走线RX和第二触控走线TX,第一触控电极500可为触控感应电极,且第二触控电极600为触控驱动电极,相应的,第一触控走线RX用于将第一触控电极500上产生的触控感应信号传输给触控面板的触控控制器,第二触控走线TX用于将触控驱动信号传输给第二触控电极600。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触控电极500和第二触控电极600可以互换。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并不限制所述衬底100上所述走线层200的层数,可以为两层(如图1、2所示)、三层(如图4所示)或者更多层,在不同实施例中根据触控走线400数量进行确定,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以走线层200为两层进行示例性描述。对于相邻两层触控走线400在衬底100上的正投影交叠面积,本申请对此并不限制,在不同实施例中,根据走线宽度、边框宽度、寄生电容情况进行调整。

在具体应用时,走线宽度根据方阻计算调整设计,相邻走线之间的间距Space根据实际工艺能力调整,图1中所示的Width1和Width2主要是上下两层走线的重叠宽度,主要是影响充放电是形成的寄生电容的数值,在进行触控计算时可以根据IC仿真并去除基础值以去除寄生电容的影响;为了实现极限窄边框,可以采用完全交叠的方式,本申请对此并不限制。但在一些实施例中,本申请通过优化不同触控走线400的布置方式,通过第一触控走线RX均位于同一走线分区的方式,实现上下层触控走线400的正投影完全交叠,且无信号干扰。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并不具体限制每次走线层200上触控走线400的布置方式,同时,所述走线层200上还可以包括其他触控信号线,例如接地线(GND)和抗ESD电路信号线(GUARD)。抗ESD电路是为了防止触控面板在制作以及后续使用中产生对触控面板造成损伤的静电而制作的导电回路,如果触控面板上的某一走线上出现瞬间高压,就会通过该ESD电路将电流平均到整个阵列基板上。

在本申请的各个实施例中,所述走线层200包括第一走线层210和第二走线层220,所述触控面板包括四个走线区,定义触控区左侧的第一走线区T1,定义触控区右侧的第二走线区T2。定义所述触控区上侧的第三走线区T3,定义所述触控区下侧的第四走线区T4。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根据不同走线层200的设置方式不同,在触控面板驱动时采用分时、分区的方式,可以设置不同的扫描频率以及报点率能降低功耗,减少不同层信号间的干扰,以下将以实施例的方式进行示例性描述。

实施例一

在本实施例中,当两种触控信号走线位于同一走线区时,在如图5所示的触控面板,所述第一触控走线RX与一个所述触控电极列在靠近第四走线区T4的一端连接,并在第四走线区T4与接线区T0相连;所述第二触控走线TX与一个所述触控电极行连接并自所述第一走线区T1(或第二走线区T2)延伸至所述第四走线区T4,并在第四走线区T4与接线区T0相连。

例如,如图6-7所示,在所述第四走线区T4,所述第一触控走线RX均位于同一所述走线层200(第一走线层210)上,所述第二触控走线TX均位于另一所述走线层200(第二走线层220)上,所述第一触控走线RX在所述衬底100上的正投影与至少一个第二触控走线TX在所述衬底100上的正投影部分交叠或者完全交叠。

通过走线层200分层设置的方式,可以实现窄边框设计,实现极限窄边框,例如将第一触控走线RX设置在第一层,第二触控走线TX设置在第二层,使得触控感应信号之间、触控驱动信号之间减少干扰,提高触控精度。

当同一走线区内只有一种触控信号走线时,例如,如图8所示,在所述第一走线区T1(或者第二走线区T2),该走线区范围内仅设置有一种触控信号走线,所述第二触控走线TX分布在多层走线层200上。所述第一走线区T1包括第一走线层210和第二走线层220,所述第一走线层210上的第二触控走线TX在所述衬底100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二走线层220上的第二触控走线TX在所述衬底100上的正投影部分交叠或者完全交叠。通过多层走线的布置方式,节约走线区面积,实现窄边框;通过控制上下层触控走线400投影的交叠情况减少信号间干扰。

在本实施例中,相邻走线层200之间绝缘设置,同一走线层200上相邻两触控走线400绝缘设置,在具体设置时,相邻两走线层200之间通过绝缘层300间隔,同一走线层200上的触控走线400可以在同一层工艺中制作,但不以此为限。且同一走线层200上所述触控走线400之间设置有间距并在间距内填充绝缘层300。绝缘层300可以为树脂绝缘层300,也可以为二氧化硅层,也可以为在树脂绝缘层300中添加二氧化硅填料形成。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并不限制同一走线层200中相邻两触控走线400之间的间距,在不同实施例中根据走线区的横截面积和触控走线400的数量等进行调整。通过调整触控走线400与触控走线400之间的间距还可以调整相邻两走线层200上触控走线400在衬底100上的投影之间的交叠。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将第一走线层210的第一触控走线RX与第二走线层220上的第二触控走线TX采用部分交叠的设置方式。例如,所述走线层200包括相邻的第一走线层210和第二走线层220,所述第一走线层210上的相邻触控走线400之间设置有第一间距,所述第二走线层220上的相邻触控走线400走线之间设置有第二间距,所述第一间距在所述衬底100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二走线层220上的触控走线400在所述衬底100上的正投影范围内,所述第二间距在所述衬底100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一走线层210上的触控走线400在所述衬底100上的正投影范围内。

基于相同的发明构思,如图9所示,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触控面板的驱动方法,采用如以上任一所述的触控面板,所述方法包括:

在触控时段,按照预设顺序对各个走线层200进行依次扫描。

在本实施例中,根据不同走线层设置不同的扫描频率以及报点率能降低功耗,例如可以按照预设顺序可以为按照从上到下逐行扫描的方式,还可以为按照先奇数行扫描再偶数行扫描的方式,进而实现分层扫描,具体地,所述方法包括:

按照分层驱动的方式对各走线层200上的触控走线400进行逐层扫描。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分层驱动被配置为按照预设扫描顺序对同一走线层200上的各触控走线进行驱动。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中的分层驱动在一定连续驱动时序中对于同一走线层200中对应的第二触控走线TX进行驱动的方式,即在一定连续驱动时序中连续驱动同一走线层上的部分或者全部第二触控走线TX。根据第二触控走线TX的分布的走线层200不同,对于各个走线层200的扫描顺序是不同的,同时对于同一走线层200上的各触控走线400的扫描顺序并不限制。在不同实施例中根据器件或者应用场景的不同,可以进行不同的设置。

例如,将上半屏内的触控电极行对应的第二触控走线TX设置在第一走线层210上,将下半屏内的触控电极行对应的第二触控走线TX设置在第二走线层220上。通过逐行扫描的方式,先扫描第一走线层210的各个第二触控走线TX,再扫描第二走线层220的各个第二触控走线TX。

再比如,所述触控面板包括多个奇数触控电极行和多个偶数触控电极行,所述奇数触控电极行对应的第二触控走线TX位于第一走线层210,所述偶数触控电极行对应的第二触控走线TX位于第二走线层220。通过奇偶扫描的方式,先扫描第一走线层210的各个第二触控走线TX,再扫描第二走线层220的各个第二触控走线TX。

实施例二

当两种触控信号走线位于同一走线区时,例如图5所示的触控面板,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0-11所示,所述第四走线区T4包括并排设置的第一走线分区P1和第二走线分区P2,所述第一触控走线RX分布在所述第一走线分区P1的多层所述走线层200上,所述第二触控走线TX分布在所述第二走线分区P2的多层所述走线层200上。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走线分区的划分方式为在垂直于所述触控走线400延伸方向上的截面上,所述第一走线分区P1和所述第二走线分区P2在该截面上并排设置,在第四走线区T4包括多种方向的触控走线400,例如,所述第一触控走线RX先沿第一方向延伸再沿第二方向延伸至接线区T0,同样的,所述第二触控走线TX先沿第一方向延伸再沿第二方向延伸至接线区T0。

在垂直于第一方向的截面上,所述第一触控走线RX设置在所述走线区中靠近所述触控区的一侧,所述第二触控走线TX设置在所述走线区中远离所述触控区的一侧;在接线区T0位置中垂直于第二方向的截面上,所述第一触控走线RX设置在第一走线分区P1内,所述第二触控走线TX设置在第二走线分区P2内。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触控走线RX在所述衬底100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二触控走线TX在所述衬底100上的正投影未交叠。在第一走线分区P1或者第二走线分区P2上,所述第一走线层210上的第一触控走线RX与第二走线层220上的第触控走线400的正投影部分交叠或者完全交叠。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并不限制同一信号走线的交叠方式,优选设置有不同走线层200的触控走线400的正投影部分交叠;为了实现极限窄边框,可以完全交叠。通过走线区分区的方式布置第一控制走线和第二控制走线,防止不同控制信号之间的干扰,提高触控精度。

由于触控面板上的第一触控走线RX和第二触控走线TX的数量不同,在第一走线分区P1和第二走线分区P2临界位置,可能存在第一触控走线RX和第二触控走线TX交叠的情况,为了进一步防止第一触控信号和第二触控信号之间的干扰,可以在第一走线分区P1和第二走线分区P2之间通过GND走线、GUARD走线间隔。

例如,其中一个第一触控走线RX在靠近第一走线分区P1的一端与第一触控走线RX的正投影交叠,在靠近第二走线分区P2的另一端与GND走线的正投影交叠。通过第一触控走线RX与GND走线等其他信号走线交叠,避免第一触控走线RX对于第二触控走线TX的信号产生干扰,减低功耗,提高触控精度。

实施例三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的触控面板包括多个触控分区,在本实施例中以四个触控分区进行示例性描述,所述走线区包括多个走线分区,同一所述触控分区对应的触控走线400位于同一所述走线分区,同一所述触控分区对应的触控走线400在所述衬底100上的正投影与其他所述触控分区对应的触控走线400在所述衬底100上的正投影未交叠。

例如,如图13所示,所述第四走线区T4包括四个走线分区,每一所述触控分区对应的各触控走线均设置在一个走线分区内,示例性地,所述第一触控分区A1的第一触控走线RX和第二触控走线TX均布置在第一走线分区P1,所述第三触控分区A3的第一触控走线RX和第二触控走线TX均布置在第三走线分区P3。

可以理解的是,多个触控分区可以共用同一走线分区,例如,所述第一触控分区A1和所述第二触控分区A2设置在第一走线分区P1上,第一触控分区A1的触控走线和第二触控分区A2的触控走线可以位于同一走线分区的不同层上,当然还可以参考实施例二中的设置方式,本申请对此并不限制。

基于相同的发明构思,如图14所示,本申请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触控面板的驱动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按照分区驱动的方式对各个走线层200上触控走线400进行依次扫描。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分区驱动被配置为按照预设扫描顺序对同一走线分区对应的多层走线层200进行驱动。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中的分区驱动在一定连续驱动时序中对于该走线分区中对应的第二触控走线TX进行驱动的方式,即在一定连续驱动时序中连续驱动同一走线分区上的部分或者全部第二触控走线TX。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并不限制各所述走线分区之间的扫描顺序,根据第二触控走线TX的分布的走线层200不同,对于各个走线分区上的走线层200的扫描顺序是不同的,同时对于同一走线层200上的各触控走线400的扫描顺序并不限制。在不同实施例中根据器件或者应用场景的不同,可以进行不同的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每一触控分区对应一个每一走线分区,因此,在扫描时,在对一个触控分区进行扫描时,可以实现对于一个走线分区内的第二触控走线TX进行逐行扫描,实现对各个走线分区进行扫描。通过设置走线分区对应每一走线区进行扫描的方式,可以防止不同触控分区之间信号相互干扰,提高触控精度。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对于触控分区内的扫描方式以及触控分区之间的扫描方式并不限制,在不同实施例中,可以在同一触控分区内部采用奇偶信号交替扫描的方式,还可以采用多个触控分区之间同时进行扫描,本申请对此并不限制。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三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所述触控面板包括多个触控分区,每一所述触控分区对应的同一触控走线400位于同一所述走线层200上。示例性,两种触控信号位于同一走线区上,例如,如图15所示,在所述第四走线区T4,所述第一触控分区A1上的第一触控走线RX位于第一走线分区P1的第一走线层210,第一触控分区A1上的第二触控走线TX位于第一走线分区P1的第二走线层220。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不同触控分区中的两种信号线采用分层布置的方式,采用单独分层的布置方式,每一信号线在一层走线层200的布置方式可以参考实施例一中的布置方式,本申请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更进一步地,相邻两走线分区上的同一信号线位于不同走线层200上,如图16所示。示例性地,第一触控分区A1上的第一触控走线RX位于第一走线分区P1的第一走线层210上,第一触控分区A1上的第二触控走线TX位于第二走线分区P2的第一走线层210上;第二触控分区A2上的第一触控走线RX位于第二走线分区P2的第二走线层220上,第二触控分区A2上的第二触控走线TX位于第二走线分区P2的第一走线层210上。

本实施例中通过不同触控区的同一触控信号的触控走线400布置在不同层上,可以防止一个触控分区的扫描信号对于另一触控分区的感应信号产生影响,在本实施例中通过相邻两个触控分区中其中一个触控分区上的第一触控走线RX与另一触控分区上第二触控走线TX布置在同一层上,提高触控精度。

在本实施例中,在所述触控面板进行驱动时,可以采用分层驱动与分区驱动结合的方式,如图17所示,所述方法包括:

按照分区驱动与分层驱动结合的方式对各个走线层200上的触控走线400进行依次扫描。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分层驱动被配置为按照预设扫描顺序对同一走线层200上的各触控走线进行驱动;所述分区驱动被配置为按照预设扫描顺序对同一走线分区对应的多层走线层200进行驱动。分区驱动与分层驱动结合的方式被配置为按照预设扫描顺序对同一走线分区上的各走线层进行逐层扫描或者被配置为按照预设扫描顺序对同一走线层上各走线分区进行逐区扫描。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并不限制各所述走线分区之间的扫描顺序,根据第二触控走线TX的分布的走线层200不同,对于各个走线层200的扫描顺序是不同的,同时对于同一走线层200上的各触控走线400的扫描顺序并不限制。在不同实施例中根据器件或者应用场景的不同,可以进行不同的设置。具体地,先对第一触控分区A1对应的第一走线分区P1内的第一走线层210进行扫描,再对第二触控分区A2对应的第二走线分区P2内的第二走线层220进行扫描,实现分区与分区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对两个走线层200实现交替扫描,提高触控精度。

实施例五

如图18所示,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触控面板,其中,所述触控区包括多个触控分区,其中至少两个所述触控分区共用同一组触控信号,共用同一组触控信号的各所述触控分区对应的触控走线400在所述衬底100上的正投影未交叠。

示例性地,如图19所示,所述触控面板包括沿第二方向上并列设置的四个触控分区,A1(5*2)、A2(5*2)、A3(5*2)、A4(5*3)。其中,TX通道总共有20个,RX通道总共有9个。第一触控分区A1和第三触控分区A3共用同一组触控信号;第二触控分区A2和第四触控分区A4共用同一组触控信号。所述第一触控分区A1和所述第二触控分区A2在位置上相邻。

其中,如图20所示,共用同一组触控信号的触控走线400位于不同走线区,例如,所述第一触控分区A1和所述第二触控分区A2上的第二触控走线TX位于第一走线区T1,所述第三触控分区A3和所述第四触控分区A4上的第二触控走线TX位于第一走线区T1,实现第一触控分区A1对应的触控走线400的正投影与第三触控分区A3对应的触控走线400的正投影未交叠。

在本实施例中的接线区T0,可以采用分区与分层的方式,其中所述接线区T0包括位于中部的第一接线分区以及位于所述第一接线分区两侧的第二接线分区,所述第一触控走线RX位于第一接线分区的两层走线层200上,所述第二触控走线TX位于第二接线分区的两层走线层200上,第一触控区的第二触控走线TX位于第二接线分区的第一走线层210上,所述第二触控分区A2的第二触控走线TX位于所述第二接线分区的第二走线层220上。

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的触控面板的驱动方法,可以采用分层驱动与分区驱动相结合的方式,例如,具体地,先对第一触控分区A1对应的第二走线分区P2内的第一走线层210进行扫描,再对第二触控分区A2对应的第二走线分区P2内的第二走线层220进行扫描,实现分区与分区相结合的方式,提高触控精度。

基于相同的发明构思,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包括如以上任一所述的触控面板。所述触控显示装置可以为液晶面板、电子纸、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面板、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机、显示器、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框、导航仪等任何具有触控功能的产品或部件。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

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5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

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

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0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

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中所使用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本发明的技术

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5述具体的实施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发明。本文中出现的诸如“设置”

等术语既可以表示一个部件直接附接至另一个部件,也可以表示一个部件通过中间件附接至另一个部件。本文中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描述的特征可以单独地或与其它特征结合地应用于另一个实施方式,除非该特征在该另一个实施方式中不适用或是另有说明。

0本发明已经通过上述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应当理解的是,上述

实施方式只是用于举例和说明的目的,而非意在将本发明限制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范围内。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根据本发明的教导还可以做出更多种的变型和修改,这些变型和修改均落在本发明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以内。

技术分类

06120115961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