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显示面板

文献发布时间:2024-04-18 19:52:40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显示面板。

背景技术

随着现实技术的发展,微型/迷你无机发光二极管技术具有显著的性能优势而成为显示技术的新发展热点。

微型/迷你无机发光二极管可单独点亮、具有低功耗、高亮度以及高清晰度等优势。微型/迷你无机发光二极管一般也称为发光元件,但是一般制备具有多个发光元件的显示面板过程中,采用激光转移技术将发光元件从临时转移基板转移至驱动背板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发光元件转移偏位,转移精度,且发光元件绑定到驱动背板良率偏低的问题,影响最终的显示面板质量。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

驱动背板,

缓冲层,设置于驱动背板;

发光元件,设置于缓冲层背向驱动背板的一侧,发光元件的电极背离驱动背板设置,发光元件与驱动背板电连接。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缓冲层包括多个间隔排布的缓冲垫,缓冲垫与发光元件一一对应设置。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缓冲垫具有粘性。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显示面板还包括多个成对的卡柱,卡柱设置于驱动背板,其中,

成对的卡柱分设于发光元件相对的两侧,在显示面板厚度方向上,卡柱背离驱动背板延伸并超出缓冲垫。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卡柱具有粘性。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在显示面板厚度方向上,卡柱包括相对的第一端部和卡紧端部,第一端部位于缓冲垫的周侧,卡紧端部超出缓冲垫设置。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第一端部的侧壁抵接于缓冲垫的边缘,或者,卡柱与缓冲垫一体成型设置。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卡柱的横截面积自第一端部向卡紧端部递增,且卡紧端部在驱动背板的正投影一部分与第一端部在驱动背板的正投影重叠,另一部分与缓冲垫在驱动背板的正投影重叠。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驱动背板包括多对电极连接端子,每对电极连接端子与对应的发光元件的电极经由导电结构电连接,进而实现发光元件的电极与驱动背板电连接,导电结构的部分自缓冲层向发光元件的电极侧延伸设置。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连接端子凸起设置于驱动背板朝向发光元件的一侧,每对连接端子位于对应的发光元件的周侧。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导电结构包括金属走线,发光元件的电极通过金属走线与电极连接端子电连接。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显示面板还包括芯片限定层,芯片限定层位于驱动背板设置有电极连接端子的一侧,芯片限定层包括多个开口及围绕开口的多个限定结构,发光元件设置于开口。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显示面板还包括封装层,封装层填充限定结构与发光元件之间的空隙,且封装层背离驱动背板的一侧高于限定结构背离驱动背板的一侧。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封装层包括吸光材料。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导电结构包括多条引线,引线的第一端在限定结构的厚度方向上贯穿限定结构与电极连接端子电连接,引线的第二端裸露出限定结构背离驱动背板一侧并与发光元件的电极电连接。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导电结构包括横向导电件,横向导电件设置于限定结构背离驱动背板的一侧,引线的第二端裸露出所述限定结构背离所述驱动背板一侧并与发光元件的电极平齐,引线的第二端与发光元件的电极经由横向导电件电连接。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横向导电件包括第一导电片和多个第二导电片,第一导电片具有多个间隔的开孔,多个第二导电片一一对应设置于多个开孔中,第一导电片与第二导电片之间相互绝缘。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发光元件的电极包括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电极连接端子包括第一电极连接端子和第二电极连接端子,第一电极与第一电极连接端子通过第一导电片以及引线实现电连接,第二电极与第二电极连接端子通过第二导电片以及引线实现电连接。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驱动背板包括用于驱动发光元件发光的驱动器件层驱动器件层中走线避位于发光元件在驱动器件层正投影覆盖的区域设置。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横向导电件具有反光材料。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开口的尺寸自发光元件的电极向驱动背板递增。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发光元件与缓冲层之间设置有第一反射薄膜,第一反射薄膜用于将发光元件发出的光朝发光元件的电极反射。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横向导电件具有透光材料。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中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开口的尺寸自发光元件的电极向驱动背板递减。

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显示面板,显示面板在驱动背板上设置缓冲层,缓冲层用于承接转移至驱动背板的发光元件且起到了缓解发光元件转移过程中驱动背板对发光元件的冲击,削弱了驱动背板对发光元件的冲击力,避免了发光元件转移至驱动背板时发生弹走或者偏位横移等问题,进一步提高了发光元件的转移精度。发光元件的电极背离驱动背板设置,在发光元件转移过程中,发光元件的转移精度提高,且电极在发光元件下落过程中不与驱动背板直接接触绑定,避免了转移过程中发光元件的电极与驱动背板对位偏移,提高了发光元件绑定到驱动背板的精度。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以下参照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其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特征,附图并未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是本申请中显示面板一实施例的层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中显示面板另一实施例的层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中显示面板又一实施例的层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中显示面板还一实施例的层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中显示面板再一实施例的层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中显示面板再一实施例的层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中显示面板再一实施例的层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中显示面板再一实施例的层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中显示面板再一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10是图9所示显示面板沿MM方向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各个方面的特征和示例性实施例,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描述。应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被配置为解释本发明,并不被配置为限定本发明。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在不需要这些具体细节中的一些细节的情况下实施。下面对实施例的描述仅仅是为了通过示出本发明的示例来提供对本发明更好的理解。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发明人在长期深入研究中发现采用激光转移技术将发光元件从临时转移基板转移至驱动背板的过程中,临时转移基板的发光元件的电极朝向驱动背板设置,发光元件下落后电极与驱动背板直接接触。由于在激光转移的过程中,临时转移基板与驱动背板之间存在一定的间距,发光元件需要从一定高度下落至驱动背板,下落至驱动背板过程中发光元件对驱动背板进行冲击后,驱动背板对发光元件有反作用力,即发光元件下落后受到驱动背板对发光元件较大冲击力,使得发光元件容易从预设的转移位置弹开或者横向移动造成了转移偏位,使得转移精度大大降低。又转移过程中,一般的发光元件的电极朝向驱动背板设置,发光元件的偏位降低了发光元件绑定到驱动背板良率。

鉴于对上述技术问题的发现及分析提出本申请。

如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驱动背板1、缓冲层13以及发光元件2。缓冲层13设置于驱动背板1。发光元件2设置于缓冲层13背向驱动背板1的一侧,发光元件2的电极21背离驱动背板1设置,发光元件2与驱动背板1电连接。

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显示面板,显示面板在驱动背板1上设置缓冲层13,缓冲层13受外力作用下产生弹性形变。缓冲层13用于承接转移至驱动背板1的发光元件2且起到了缓解发光元件2转移过程中驱动背板1对发光元件2的冲击,削弱了驱动背板1对发光元件2的冲击力,避免了发光元件2转移至驱动背板1时发生弹走或者偏位横移等问题,进一步提高了发光元件2的转移精度。发光元件2的电极21背离驱动背板1设置,在发光元件2转移过程中,发光元件2的转移精度提高,且电极21在发光元件2下落过程中不与驱动背板1直接接触绑定,避免了转移过程中发光元件2的电极21与驱动背板1对位偏移,提高了发光元件2绑定到驱动背板1的精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缓冲层13为连续铺设在驱动背板1上的层结构。

如图2所示,在另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缓冲层13包括多个间隔排布的缓冲垫131,缓冲垫131与发光元件2一一对应设置。

在一些示例中,缓冲垫131具有粘性。在这些示例中,缓冲垫131具有粘性,更容易承接和抓紧从临时基板下落的发光元件2,进一步提高了发光元件2的转移精度,防止发光元件2在转移过程中的偏位。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缓冲层13背向驱动背板1的表面形成有多个凹槽,以增大缓冲层13的粗糙度,从而进一步防止发光元件2在转移到驱动背板1的过程中偏位移动,提高发光元件2的转移精度。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缓冲层13的厚度大于或等于5微米。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缓冲层13采用例如是PDMS(Polydimethylsiloxane,聚二甲基硅氧烷),VPA(valproic acid,丙戊酸)的材料制成。

如图3所示,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显示面板还包括多个成对的卡柱14,卡柱14设置于驱动背板1,其中,成对的卡柱14分设于发光元件2相对的两侧,在显示面板厚度方向上,卡柱14背离驱动背板1延伸并超出缓冲垫131。

在一些示例中,卡柱14具有粘性。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在显示面板厚度方向上,卡柱14包括相对的第一端部a和卡紧端部b,第一端部a位于缓冲垫131的周侧,卡紧端部b超出缓冲垫131设置。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端部a的侧壁抵接于缓冲垫131的边缘。在这些实施例中,卡柱14与缓冲垫131由不同工序制成。卡柱14与缓冲垫131各自为独立且相互接触设置的结构。

如图4所示,在另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卡柱14与缓冲垫131一体成型设置。缓冲垫131与卡柱14均采用同一材料在同一图案化工序制备得到。

上述同时设置有卡柱14以及缓冲垫131的实施例中,缓冲垫131受外力作用下产生弹性形变,成对的卡柱14分设于发光元件2相对的两侧,卡柱14的第一端部a位于缓冲垫131的周侧,卡柱14的卡紧端部b超出缓冲垫131设置。在使用激光转移技术将发光元件2与临时基板剥离后,发光元件2下落至驱动背板1后对缓冲垫131产生冲击力,使得缓冲垫131在驱动背板1的厚度方向上压缩薄化,与此同时缓冲垫131的边缘产生外扩变形。缓冲垫131的边缘外扩变形对卡柱14靠近缓冲垫131的第一端部a产生外推力,使得卡柱14靠近缓冲垫131的第一端部a具有沿着缓冲垫131的边缘外扩方向移动的趋势,而卡柱14远离缓冲垫131的卡紧端部b由于惯性作用,具有沿着与缓冲垫131的边缘外扩方向相反的方向(也即靠近发光元件2的方向)移动的趋势,使得在发光元件2下落后通过卡柱14远离缓冲垫131的卡紧端部b所起到的配合卡紧作用迅速地对发光元件2进行卡紧,避免发光元件2的反弹出驱动背板1,也避免了发光元件2在与驱动背板1的厚度方向相垂直的横向上滑移以及偏位,从而提高了发光元件2的转移精度,提高了发光元件2绑定到驱动背板1良率。

如图5所示,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卡柱14的横截面积自第一端部a向卡紧端部b递增,且卡紧端部b在驱动背板1的正投影一部分与第一端部a在驱动背板1的正投影重叠,另一部分与缓冲垫131在驱动背板1的正投影重叠。

在这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卡柱14的卡紧端部b的重心相较于卡柱14的第一端部a的重心向缓冲垫131偏移。在发光元件2下落至驱动背板1冲击缓冲垫131的瞬间可以使得相对设置的两个卡紧端部b快速地向发光元件2的周侧靠拢,从而实现对发光元件2更快速强力地卡紧作用,保证转移精度的提高。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驱动背板1包括多对电极连接端子15,每对电极连接端子15与对应的发光元件2经由导电结构电连接,进而实现发光元件2与驱动背板1电连接,导电结构的部分自缓冲层13向发光元件2的电极21侧延伸设置。

如图6所示,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电极连接端子15凸起设置于驱动背板1朝向发光元件2的一侧,每对电极连接端子15位于对应的发光元件2的周侧。

在一些可选的示例中,驱动背板1包括层叠设置的衬底11以及驱动器件层12。电极连接端子15设置于驱动器件层12背向衬底11的一侧。

在一些示例中,发光元件2为倒装结构。具体地,发光元件2具有磊晶层22和设置于磊晶层22一侧的P型电极和N型电极,发光元件2的出光侧与其设置电极21的电极侧相对设置。在一些示例中,发光元件2具有磊晶层22以及设置于磊晶层22一侧的电极21。电极21包括第一电极211(即P型电极)和第二电极212(即N型电极)。

在这些实施例中,每对电极连接端子15包括与驱动器件层12中与对应的像素电路相连的第一电极连接端子151和第二电极连接端子152。在一些示例中,第一电极连接端子151对应连接发光元件2的第一电极211,第二电极连接端子152对应连接发光元件2的第二电极212。第一电极连接端子151与第二电极连接端子152分设于发光元件2相对的两侧,且位于卡柱14背离发光元件2的周侧设置,有利于用简便的方法实现电极连接端子15与发光元件2的电连接。提高显示面板的制备的质量和效率。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导电结构包括金属走线7,发光元件2的电极21通过金属走线7与电极连接端子15电连接。在一些示例中,可以通过焊线、金属沉积光刻或者是化学镀等方式将发光元件2的电极21通过金属走线7与电极连接端子15电连接。

如图7所示,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显示面板还包括芯片限定层3,芯片限定层3位于驱动背板1设置有电极连接端子15的一侧,芯片限定层3包括多个开口32及围绕开口32的多个限定结构31,发光元件2及其对应的缓冲层和卡住设置于开口32。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显示面板还包括封装层5,封装层5填充限定结构31与发光元件2之间的空隙,且封装层5背离驱动背板1的一侧高于限定结构31背离驱动背板1的一侧。在这些实施例中,封装层5的设计可以对发光元件2进行保护,防止外界扰动因素对发光元件2的发光干扰。

在一些示例中,封装层5包括吸光材料。在这些实施例中,封装层5包括吸光材料可以吸收来自相邻发光元件2发出的余光,避免出现不同发光元件2混光现象,从而提高了显示面板的显示显色的准确性。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导电结构包括多条引线43,引线43的第一端在的厚度方向上贯穿限定结构31与电极连接端子15电连接,引线43第二端c裸露出限定结构31背离驱动背板1一侧并与发光元件2的电极21电连接。

在这些实施例中,通过设置限定结构31以及引线43,避免出现发光元件2的电极21与驱动背板1中电极连接端子15存在较大的高度差而造成布线困难的问题。

在一些实施例中,导电结构包括横向导电件4,横向导电件4设置于限定结构31背离驱动背板1的一侧,引线43的第二端c与发光元件2的电极21平齐,引线43的第二端c与发光元件2的电极21经由横向导电件4电连接。引线43的第二端c与发光元件2的电极21平齐使得将引线43的第二端c与发光元件2电连接的横向导电件4在大致水平的方向上延伸,进一步避免布线困难,优化布线结构。

在这些实施例中,封装层5背离驱动背板1的一侧高于限定结构31背离驱动背板1的一侧设置,横向导电件4与封装层5背离驱动背板1的一侧接触设置,封装层5还实现了对横向导电件4的支撑作用。

如图8所示,在如图7所示实施例的一些拓展实施例中,封装层5包括吸光材料。在这些实施例中,封装层5具有吸取发光元件2自身侧向出射的光以及吸取相邻发光元件2的侧向出光作用,避免发光颜色不同的发光元件2之间出现光串扰的问题,进而避免显示色偏,提高显示效果。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发光元件2与缓冲层13之间设置有第一反射薄膜6,第一反射薄膜6用于将发光元件2发出的光朝发光元件2的电极21反射。在这些实施例中,第一反射薄膜6将发光元件2出光侧的光直接朝向背离驱动背板1方向出射。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发光元件2的横向导电件4包括透光材料,横向导电件4的材料可以选自ITO或IZO,避免横向导电件4对发光元件2出光的遮挡,提升发光效率。

在该实施例的一些示例中,芯片限定层3的开口32尺寸自发光元件2的电极21向驱动背板1递减。在这些实施例中,开口32的尺寸自发光元件2的电极21向驱动背板1递减,增强了发光元件2出光侧光的汇聚作用,使得发光元件2出光侧的光集中朝向背离驱动背板1方向出射,增大了发光元件2的出光面积同时,进一步提升出光率,提升显示质量。

在该实施例的一些示例中,限定结构31朝向发光元件2的侧壁设置有第二反射薄膜。第二反射薄膜的设定将发光元件2入射到限定结构31朝向背离驱动背板1方向出射,提高光利用率,增强发光效率。

如图9及图10所示,在如图7所示实施例的另一些拓展实施例中,横向导电件4包括第一导电片41和多个第二导电片42,第一导电片41具有多个间隔的开孔,多个第二导电片42一一对应设置于多个开孔中,第一导电片41与第二导电片42之间相互绝缘。多个发光元件2发出的光经由横向导电件4被更多地反射,并从驱动背板1背离发光元件2的一侧出射。

在该实施例的一些示例中,第一导电片41与第二导电片42可以采用金属材料制成。在一些示例中,金属材料可以选自Ag,Cu及Au中的任意一种。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电极211与第一电极连接端子151通过第一导电片41以及引线43实现电连接,第二电极212与第二电极连接端子152通过第二导电片42以及引线43实现电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驱动背板1包括用于驱动发光元件2发光的驱动器件层12驱动器件层12中走线避位于发光元件2在驱动器件层12正投影覆盖的区域设置。在该实施例中避免了多个发光元件2发出的光在从驱动背板1背离发光元件2的一侧出射过程中在驱动器件层12再次进行反射,提高多个发光元件2发出的光在从驱动背板1背离发光元件2的一侧出射的出光率,提升显示质量。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横向导电件4具有反光材料。在该实施例的一些示例中,芯片限定层3的开口32的尺寸自发光元件2的电极21向驱动背板1递增。在这些实施例中,芯片限定层3的开口32的尺寸自发光元件2的电极21侧向驱动背板1递增,增大了发光元件2的出光面积,进一步提升出光率,提升显示质量。

依照本发明如上文所述的实施例,这些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发明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例。显然,根据以上描述,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利用本发明以及在本发明基础上的修改使用。本发明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技术分类

06120116334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