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自清洁的板材清胶装置及板材清胶系统

文献发布时间:2024-04-18 19:52:40


自清洁的板材清胶装置及板材清胶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板材封边清胶工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清洁的板材清胶装置及板材清胶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需要对切割合乎规格的板材周侧边缘进行封边处理,确保板材的美观及避免用户因触碰外露的切割毛刺部分而被划损。板材封边需以黏胶将封边条贴合至板材周侧位置,黏胶粘合后,会有部分残胶外溢,则封边处理后的板材需要进行清胶处理。

清胶处理过程中,通常采用软质的滚轮对板材的封边位置进行打磨,打磨后的残胶会粘附至滚轮上,当滚轮打磨一定时间后,其上粘附的残胶过多,将影响打磨效果,需要进行更换处理。清胶的滚轮作为一种易耗品而加大了板材加工的加工成本。

如何提供一种能实现自清洁的板材清胶装置,以对清胶滚轮上的残胶进行清理,是行业内的应用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自清洁的板材清胶装置及板材清胶系统。

自清洁的板材清胶装置,包括由软质材料设置的清胶滚轮,所述清胶滚轮连接驱动其作自转动运动的清胶驱动装置,所述清胶滚轮的外周侧具有清胶打磨面,所述清胶打磨面旁侧设置刮削刀具,所述刮削刀具的刮削端具有多个刮削齿,所述刮削刀具连接刮削驱动装置,所述刮削驱动装置驱动所述刮削刀具以其刮削端朝往所述清胶滚轮的清胶打磨面侧作往复驱动运动。

其应用原理如下:

提供一种板材清胶装置,使其应用一种具有刮削齿的刀具,在基于采用软质材料作为清胶滚轮的应用前提下,该刮削刀具可通过带刮削齿的刮削端插入至清胶滚轮材质中;驱动联动清胶滚轮自转动,即可令刮削刀具对清胶滚轮的材质外层及表面的残留黏胶进行切削刮除,让清胶滚轮展露里层材质,形成新的清胶打磨面,即可再次应用于后续的板材残胶清理。

进一步地,所述刮削刀具的刮削端具有沿直线方向排布的刮削刀口所述刮削刀口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清胶打磨面平行,所述刮削刀口的延伸长度大于等于所述清胶打磨面的宽度;各所述刮削齿沿所述刮削刀口的延伸方向排布设置。

通过刮削刀口的结构设置,确保有效地对清胶滚轮的清胶打磨面整体有效刮削清理。

进一步地,所述刮削驱动装置包括驱动气缸,所述驱动气缸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刮削刀具,该刮削刀具的刮削端远离所述驱动气缸一侧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刮削驱动装置连接计时装置。作为自动化的应用需要,使所述刮削驱动装置以计时装置联动驱动,当清胶处理一段时间后,视为清胶滚轮上已附着足够多的残胶,则该计时装置定时地驱动刮削驱动装置以驱动刮削刀具进行推进,对清胶滚轮进行刮削处理。

进一步地,所述刮削刀具朝往所述清胶滚轮的清胶打磨面一侧延伸设置,所述刮削刀具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刮削刀具的刮削驱动移动方向之间形成夹角。

具体地,所述刮削刀具的刮削驱动移动方向与所述清胶滚轮的运动转动的切线方向之间角度呈锐角设置,所述刮削刀具的延伸方向靠往所述清胶滚轮的运动转动的切线方向一侧设置;所述刮削刀具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清胶滚轮的运动转动的切线方向之间设置角度大于所述刮削刀具的刮削驱动移动方向与所述清胶滚轮的运动转动的切线方向之间角度设置。

该结构设置,有效地引导刮削后的清胶滚轮外层材料及附着黏胶从齿间位置导出,避免滚轮材料与黏胶附着缠绕在刮削刀口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清胶滚轮包括位于上侧位置设置的第一滚轮、位于下侧位置设置的第二滚轮,所述清胶驱动装置包括与第一滚轮配合连接的第一清胶驱动部及与第二滚轮配合连接的第二清胶驱动部;所述第一滚轮与第二滚轮之间形成用于物料输入的入料通道。

通过两组清胶滚轮的配合设置,有效地同步对板材的上下两侧封边位置的残胶进行清理。

进一步地,包括支架,所述第一滚轮和/或所述第二滚轮连接升降驱动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支架上竖向延伸设置导向滑轨,所述导向滑轨上装接设置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螺接设置第一螺杆,所述第一滑块装接所述第一清胶驱动部;所述导向滑轨上还装接设置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螺接设置第二螺杆,所述第二滑块装接所述第二清胶驱动部;所述第一螺杆与第二螺杆之间以反向联轴器连接,所述升降驱动装置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一螺杆上的升降驱动电机;所述升降驱动电机驱动所述第一螺杆联动所述第二螺杆作转动动作相反的转动运动。

进一步地,所述刮削刀具包括与所述第一滚轮配合设置的第一刮削刀及与所述第二滚轮配合设置的第二刮削刀;所述刮削驱动装置包括与所述第一刮削刀连接的第一刮削驱动气缸、与第二刮削刀连接的第二刮削驱动气缸;还包括第一连接件、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连接在第一滑块上,所述第一清胶驱动部及第一刮削驱动气缸均连接于第一连接件上,所述第二连接件连接在第二滑块上,所述第二清胶驱动部及第二刮削驱动气缸均连接于第二连接件上。

基于转动动作相反的两组螺杆设置,在升降驱动电机应用下,随所述第一滑块及第二滑块的相对运动,所述第一连接件联动第一清胶驱动部、第一滚轮、第一刮削驱动气缸及第一刮削刀整体地与由所述第二连接件联动的第二清胶驱动部、第二滚轮、第二刮削驱动气缸及第二刮削刀整体作相互靠近、远离的往复驱动动作。在实际应用中,两组的刮削驱动气缸同步刮削上下两侧的清胶滚轮,两侧清胶滚轮被切削的材质量相同,入料通道的上下两侧产生了等距的切削距离,在升降驱动电机应用下,两组滚轮相互等距地靠近移动,对切削后的清胶打磨行程缺失进行了有效的弥补。

板材清胶系统,包括用于对板材输入的入料装置及应用如上述所述的板材清胶装置,所述入料装置的入料输入方向与所述板材清胶装置中清胶滚轮的清胶打磨面布置方向之间形成夹角。

其具体应用结构为:在上述板材清胶装置设置中,令所述第一连接件和/或第二连接件的结构布置呈L状,所述L状结构的夹角呈锐角设置。基于锐角设置的连接件结构,令连接于其上的刮削驱动气缸及清胶驱动部之间的输出端位置形成夹角为锐角的关系;则实际应用中。令第一/第二刮削驱动气缸的驱动方向与入料装置的入料输入方向相同,则其应用的清胶滚轮的清胶打磨面布置方向与入料装置的输入方向形成夹角为锐角的关系。具有锐角夹角设置的清胶打磨面,能以清胶滚轮的转动驱动应用下,具有更好的清胶处理效果。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通过应用自清洁的板材清胶装置,能使本方案结构装置有效地进行板材清胶处理的前提下,基于具有刮削齿应用的刮削刀具,实现清胶滚轮的刮削处理,从而令清胶滚轮能多次重复地持续应用,降低了板材加工的加工成本,提高了板材处理的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板材清胶系统设置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局部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板材清胶装置的结构设置示意图;

图4为图3的B局部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实施例3中板材清胶装置的组合结构第一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实施例3中板材清胶装置的组合结构第二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清胶滚轮1、第一滚轮101、第二滚轮102、清胶打磨面11、清胶驱动装置12、第一清胶驱动部121、第二清胶驱动部122、升降驱动装置13、

刮削刀具2、第一刮削刀201、第二刮削刀202、刮削端20、刮削驱动装置21、第一刮削驱动气缸211、第二刮削驱动气缸212、刮削齿22、

入料装置3、支架4、导向滑轨41、第一滑块411、第二滑块412、第一螺杆421、第二螺杆422、反向联轴器423、第一连接件431、第二连接件432。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目的及其优点更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解释说明。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板材清胶系统,包括用于对板材输入的入料装置3及用于对输入板材进行清胶处理的板材清胶装置。

具体地,所述板材清胶装置包括由软质材料设置的清胶滚轮1,所述清胶滚轮1连接驱动其作自转动运动的清胶驱动装置12,所述清胶滚轮1的外周侧具有清胶打磨面11;所述入料装置3将板材的封边黏合位置输送到清胶滚轮1的清胶打磨面11位置,以清胶驱动装置12驱动清胶滚轮1自转动,即可令清胶打磨面11对封边黏合位置进行清胶打磨处理。

本发明中,为了降低板材清胶处理的加工成本及提高加工效率,故需对清胶打磨处理后的清胶滚轮1进行残胶的清理,以令清胶滚轮1可后续继续清胶打磨应用。

具体地,使所述板材清胶装置还设置包括刮削刀具2,所述刮削刀具2设置在所述清胶滚轮1的清胶打磨面11旁侧,所述刮削刀具2连接刮削驱动装置21,所述刮削驱动装置21驱动所述刮削刀具2以其刮削端20朝往所述清胶滚轮1的清胶打磨面11侧作往复驱动运动。

所述刮削刀具2的刮削端20具有刮削刀口,所述刮削刀口沿直线方向延伸排布,沿所述刮削刀口的延伸方向,所述刮削刀具2的刮削端20具有多个刮削齿22;所述刮削刀口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清胶打磨面11平行,所述刮削刀口的延伸长度大于等于所述清胶打磨面11的宽度。

在使刮削刀具2的刮削端20插入至清胶滚轮1的应用材质中时,所述刮削刀具2对所述清胶滚轮1进行刮削,所述清胶滚轮1的的材质外层及外侧表面的附着物将从各刮削齿22的齿间位置排出。

所述刮削驱动装置21连接第一计时装置,当工作时间到达预设的时间时,清胶滚轮1的清胶打磨面11上将已经粘附有相当多的残胶;此时,第一计时装置驱动所述刮削驱动装置21,使所述刮削刀具2的刮削端20朝往所述清胶滚轮1的清胶打磨面11一侧移动,使刮削刀具2的刮削端20从所述清胶滚轮1的清胶打磨面11一侧插入至该清胶滚轮1的应用材质中,在清胶驱动装置12带动清胶滚轮1的自转动运动下,刮削刀具2将所述清胶滚轮1的材质外层及附着于所述清胶滚轮1外侧表面的附着物刮落,令所述清胶滚轮1展露其里层材质,自此完成了对清胶滚轮1的清理,令该清胶滚轮1可以其里层材质所形成的新的清胶打磨面11继续下一阶段的清胶打磨工作。

所述入料装置3连接第二计时装置,所述第二计时装置与第一计时装置连接,当工作时间到达预设的时间时,该第二计时装置控制入料装置3停止往清胶滚轮1侧输出板材;待清胶滚轮1刮削清理完成后,第一计时装置反馈信息至第二计时装置,重新驱动入料装置3输出板材应用。

所述清胶滚轮1的应用材质优选应用为布料。

实施例2:

为了确保刮削刀具2对清胶滚轮1的刮削清理效果,本实施例中提供一种优选的板材清胶装置结构,其刮削刀具2及清胶滚轮1的结构关系设置如下:

所述刮削驱动装置21应用为一种直线驱动装置,如驱动气缸,所述驱动气缸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刮削刀具2,该刮削刀具2的刮削端远离所述驱动气缸一侧设置;该刮削驱动装置21直线驱动所述刮削刀具2的刮削端20朝往所述清胶滚轮1的清胶打磨面11一侧移动;所述刮削刀具2朝往所述清胶滚轮1的清胶打磨面11一侧延伸设置,所述刮削刀具2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刮削刀具2的刮削驱动移动方向之间形成夹角。

所述刮削刀具2的刮削驱动移动方向与所述清胶滚轮1的运动转动的切线方向之间角度呈锐角设置,所述刮削刀具2的延伸方向靠往所述清胶滚轮1的运动转动的切线方向一侧设置。则所述刮削刀具2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清胶滚轮1的运动转动的切线方向之间设置角度β大于所述刮削刀具2的刮削驱动移动方向与所述清胶滚轮1的运动转动的切线方向之间角度θ设置。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可选清胶滚轮1的运动转动方向为逆时针设置,所述刮削驱动装置21驱动刮削刀具2自清胶滚轮1的九时至十一时位置沿水平方向地作直线驱动运动;该刮削刀具2的延伸方向朝往下侧方向地靠往清胶滚轮1而延伸设置。

基于上述驱动刮削刀具2的角度设置与清胶滚轮1的运动转动方向关系,令刮削刀具2对清胶滚轮1进行刮削时具有更高的刮削效率。

实施例3:

为了进一步提高板材清胶装置的清胶工作效率,本实施例中,优选选择所述板材清胶装置两组配合应用设置。

具体地,所述板材清胶装置中,所述清胶滚轮1包括位于上侧位置设置的第一滚轮101、位于下侧位置设置的第二滚轮102,所述清胶驱动装置12包括与第一滚轮101配合连接的第一清胶驱动部121及与第二滚轮102配合连接的第二清胶驱动部122;所述第一滚轮101下侧与第二滚轮102上侧之间形成用于板材物料输入的入料通道。

清胶打磨过程中,驱使上下两侧的第一滚轮101和第二滚轮102相互靠接,即可对处于入料通道中的板材进行有效的清胶打磨。

具体地,所述板材清胶装置包括支架4,所述支架4上竖向延伸设置导向滑轨41,所述导向滑轨41上装接设置第一滑块411,所述第一滑块411螺接设置第一螺杆421,所述第一滑块411装接所述第一清胶驱动部121;所述导向滑轨41上还装接设置第二滑块412,所述第二滑块412螺接设置第二螺杆421,所述第二滑块412装接所述第二清胶驱动部122;所述第一螺杆421与第二螺杆422之间以反向联轴器423连接,所述升降驱动装置13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一螺杆421上的升降驱动电机;所述升降驱动电机驱动所述第一螺杆421联动所述第二螺杆422作转动动作相反的转动运动。

所述刮削刀具包括与所述第一滚轮配合设置的第一刮削刀201及与所述第二滚轮102配合设置的第二刮削刀202;所述刮削驱动装置21包括与所述第一刮削刀201连接的第一刮削驱动气缸211、与第二刮削刀202连接的第二刮削驱动气缸212;还包括第一连接件431、第二连接件432,所述第一连接件431连接在第一滑块411上,所述第一清胶驱动部121及第一刮削驱动气缸211均连接于第一连接件431上,所述第二连接件432连接在第二滑块412上,所述第二清胶驱动部122及第二刮削驱动气缸212均连接于第二连接件432上。

所述第一连接件431和第二连接件432的结构布置呈L状,所述L状结构的夹角呈锐角设置。基于锐角设置的连接件结构,令连接于其上的第一/第二刮削驱动气缸及第一/第二清胶驱动部之间的输出端位置形成夹角为锐角的关系。

则实际应用中。令第一/第二刮削驱动气缸的驱动方向与入料装置3的入料输入方向相同,则其应用的清胶滚轮1的清胶打磨面11布置方向与入料装置3的输入方向形成夹角为锐角的关系。在清胶打磨时,以锐角夹角设置的清胶打磨面3,能更好地对输入的板材进行清胶处理应用。

在刮削刀具2对清胶滚轮1进行刮削清理处理后,清胶滚轮1的直径尺寸将小于刮削清理前尺寸。故所述计时装置,定时地执行刮削清理步骤后,将联动驱动升降驱动装置13驱动调整上下两侧的清胶滚轮1的行程位置;及联动刮削驱动装置21,调整上下两侧的刮削刀具2的伸出行程距离位置。可令每次清胶滚轮1都能以与刮削清理前相同的接触情况,继续对输入的板材进行清胶处理;而且,在下次刮削清理时,将驱动该刮削刀具2伸出的行程距离将大于上一次的伸出行程距离,这样确保刮削刀具2对清胶滚轮1的刮削有效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实施原理前提下,依然可以对所述实施例进行修改,而相应修改方案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技术分类

06120116335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