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光电芯片和光电芯片的制备方法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0:32:14


光电芯片和光电芯片的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芯片测试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电芯片和光电芯片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光电探测器芯片的制备工艺中,扩散工艺作为直接影响光电探测器芯片性能的一环,在光电探测器芯片扩散后通常需要测量光电探测器芯片的扩散深度,然而测量光电探测器芯片的扩散深度的操作较为复杂且精度有限。一般会通过测试其他参数,例如通过测试击穿电压的大小来确定光电探测器芯片的扩散深度。

但是高速的光电探测器芯片的速率在25Gbps以上、单光子探测器芯片、或者其他特殊要求的光电芯片,通常由于其扩散区域非常小,从而导致在光电芯片扩散掺杂后,探针测试台无法直接测试光电芯片的性能,例如击穿电压、暗电流等。在这种情况下,对光电芯片继续进行下一步的工艺,往往会有很大风险,造成良品率不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相关技术中的光电芯片的性能测试不便、良品率低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光电芯片和光电芯片的制备方法。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光电芯片,包括:第一区域、第二区域、以及第三区域;其中,所述第一区域包括衬底、设于所述衬底上的外延结构、以及设于所述外延结构上的掩蔽膜;所述第二区域包括所述衬底、设于所述衬底上的所述外延结构、以及设于所述外延结构上的第一扩散掺杂层;所述第三区域包括所述衬底、设于所述衬底上的所述外延结构、以及设于所述外延结构上的第二扩散掺杂层;所述第一扩散掺杂层与所述第二扩散掺杂层彼此间隔分开。

可选地,所述第二区域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所述第三区域的数量为一个。

可选地,所述第二区域和所述第三区域间隔分布,所述第二区域和所述第三区域之间的最短间隔间距大于10um。

可选地,所述第一扩散掺杂层和所述第二扩散掺杂层的扩散浓度相同,且所述第一扩散掺杂层和所述第二扩散掺杂层的扩散深度相同。

可选地,所述第二区域的表面积大于所述第三区域的表面积。

可选地,所述第一扩散掺杂层的外部轮廓为圆形,所述第二扩散掺杂层的外部轮廓为圆形;所述第一扩散掺杂层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扩散掺杂层的直径。

可选地,所述第一扩散掺杂层的直径的取值范围为30um至50um。

第二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光电芯片的制备方法,包括:

在衬底上形成外延结构;

在所述外延结构上形成掩蔽膜;

去除所述掩蔽膜上的部分区域以分别形成第一预设区域和第二预设区域;

同时对所述第一预设区域和所述第二预设区域进行扩散掺杂形成第一扩散掺杂层和第二扩散掺杂层,所述第一扩散掺杂层与所述第二扩散掺杂层彼此间隔分开;

所述衬底、所述外延结构和所述掩蔽膜构成第一区域,所述衬底、所述外延结构、所述第一扩散掺杂层构成第二区域,所述衬底、所述外延结构和所述第二扩散掺杂层构成第三区域。

可选地,所述第一扩散掺杂层和所述第二扩散掺杂层的扩散浓度相同,且所述第一扩散掺杂层和所述第二扩散掺杂层的扩散深度相同。

可选地,所述去除所述掩蔽膜上的部分区域包括通过光刻去除所述掩蔽膜上的部分区域。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光电芯片和光电芯片的测试方法。光电芯片通过形成第一扩散掺杂层和第二扩散掺杂层,在第一扩散掺杂层上对光电芯片的性能和参数进行测试,避免由于探针的针尖直径过大或探针不能直接对第二扩散区进行探测,从而不便于对光电芯片的性能进行检测;且还可以降低因第二扩散掺杂层扩散不良造成的风险,提高光电芯片的良品率。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光电芯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光电芯片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附图说明:

100、光电芯片;110、第一区域;120、第二区域;130、第三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发明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前”、“后”、“上”、“下”、“左”、“右”、“纵”、“横”、“竖直”、“水平”、“顶”、“底”、“内”、“外”、“头”、“尾”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方案,而不是指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安装”、“相连”、“连接”、“固定”、“设置”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当一个元件被称为在另一元件“上”或“下”时,该元件能够“直接地”或“间接地”位于另一元件之上,或者也可能存在一个或更多个居间元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方案,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以下描述中,为了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定,提出了诸如特定系统结构、技术之类的具体细节,以便透彻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清楚,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实现本发明。在其它情况中,省略对众所周知的系统、装置、电路以及方法的详细说明,以免不必要的细节妨碍本发明的描述。

参考图1和图2,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光电芯片100,包括:第一区域110、第二区域120、以及第三区域130;其中,第一区域110包括衬底、设于衬底上的外延结构、以及设于外延结构上的掩蔽膜;第二区域120包括衬底、设于衬底上的外延结构、以及设于外延结构上的第一扩散掺杂层;第三区域130包括衬底、外延结构、以及第二扩散掺杂层;第一扩散掺杂层与第二扩散掺杂层彼此间隔分开。

上述光电芯片100通过形成第一扩散掺杂层和第二扩散掺杂层,在第一扩散掺杂层上对光电芯片100的性能和参数进行测试,避免由于探针的针尖直径过大或探针不能直接对第二扩散掺杂层进行探测,从而影响光电芯片100的性能检测,不利于检测光电芯片100的性能;且还可以降低因第二扩散掺杂层的扩散不良造成的风险,提高光电芯片100的良品率。

第一扩散掺杂层为非功能区,其不具备光电芯片100的性能。第二扩散掺杂层为功能区,其具备光电芯片100的性能。所以第二扩散掺杂区的直径越大,对光电芯片100的性能影响越大。第二扩散掺杂区的直径越大,光电芯片100的性能越低。因此,一般第二扩散掺杂区的直径小于30um。这样通过探针对第二扩散掺杂区进行测试时,由于第二扩散掺杂区的直径小,探针较难探测到第二扩散掺杂层,从而不能测试出光电芯片100的性能和参数。而利用第一扩散掺杂层进行探测,可以避免对第二扩散掺杂区进行探测,进而避免了对光电芯片100的性能造成影响,还可以间接测试得到光电芯片100的相关性能和参数,降低因第二扩散掺杂区的扩散不良造成的风险。

第一扩散掺杂层和第二扩散掺杂层的扩散浓度相同,第一扩散掺杂层和第二扩散掺杂层的扩散深度相同。这样能够通过对第一扩散掺杂层进行探测,从而间接探测得到光电芯片100的性能和参数。

第二区域120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第三区域130的数量为一个。第三区域130一般只设置一个,第二区域120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多个,通过一个第二区域120即可测试光电芯片100的性能和参数。

第二区域120和第三区域130间隔分布,第二区域120和第三区域130之间的最短间隔间距大于10um。第一扩散掺杂层和第二扩散掺杂层的间隔间距越大,对光电芯片100的性能越好。一般都是选取光电芯片100上的四个对角上设置第一扩散掺杂层,这样可以在第二扩散掺杂层的附近做电极或其他图形。第一扩散掺杂层和第二扩散掺杂层之间的间隔间距小于10um,第一扩散掺杂层会影响光电芯片100的性能。

衬底为InP衬底。掩蔽膜包括SiO

外延结构包括依次排布的缓冲层、吸收层、以及顶层,缓冲层设置在衬底上,掩蔽膜设置在顶层上。这样可以提高光电芯片100的性能。

缓冲层为N型InP缓冲层,吸收层为InGaAs吸收层,顶层为InP顶层。

第二区域120的表面积大于第三区域130的表面积。第二区域120可以对光电芯片100的参数和性能进行测试。第二区域120的表面积大于第三区域130的表面积可以使得探针测试更加方便。

第一扩散掺杂层的外部轮廓为圆形,第二扩散掺杂层的外部轮廓为圆形。设置第一扩散掺杂层的外部轮廓为圆形,这样使得第一扩散掺杂层的外部轮廓接近于第二扩散掺杂层的的真实形状,这样使得测出来的光电芯片100的参数会更接近且更真实。第一扩散掺杂层的直径大于第二扩散掺杂层的直径,这样便于利用探针进行探测,探针能够较为容易的接触到第一扩散掺杂层,进而检测光电芯片100的性能。

第一扩散掺杂层为圆孔结构。第一扩散掺杂层也可以为矩形结构。通常探针的针尖的外部轮廓为圆柱形或圆锥形,为了与探针的针尖的外部轮廓相匹配,可以设置第一扩散掺杂层的结构为圆孔结构,这样使得光电芯片100的测试效果更好。

第一扩散掺杂层的直径大于第二扩散掺杂层的直径。第一扩散掺杂层的直径的取值范围为30um至50um。一般探针的针尖的直径为30um,设置第一扩散掺杂层的直径大于探针的针尖直径可以使得探针更容易对第一扩散掺杂层进行探测,提高光电芯片100的良率。

参考图1,图1为本发明一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光电芯片100的结构示意图。图示中第一区域110有掩蔽膜掩蔽住,不会进行扩散。第二区域120和第三区域130的掩蔽膜均被腐蚀。图示中第二扩散掺杂层的直径非常小,通常直径小于20um,探针的针尖很难探测到第二扩散区域内。

参考图2,图2是本发明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光电芯片100的结构示意图。第二扩散掺杂层呈圆环形,探针的针尖探测不到第二扩散掺杂层内。所以通过在第二扩散掺杂层外设置一个直径为30um至50um的第一扩散掺杂层,利用第一扩散掺杂层对光电芯片100的参数和性能进行测试。当然了,第一扩散掺杂层的直径大小没有特别限制,一般比探针的针尖的直径大即可。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光电芯片100,通过用探针探测第一扩散掺杂层,从而测试光电芯片100的性能和参数,进而得出光电芯片100的暗电流大小和击穿电压的数值,提高了光电芯片100的良率。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光电芯片100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衬底上形成外延结构;

在外延结构上形成掩蔽膜;

去除掩蔽膜上的部分区域以分别形成第一预设区域和第二预设区域;

同时对第一预设区域和第二预设区域进行扩散掺杂形成第一扩散掺杂层和第二扩散掺杂层,第一扩散掺杂层与第二扩散掺杂层彼此间隔分开;

衬底、外延结构和掩蔽膜构成第一区域110,衬底、外延结构、第一扩散掺杂层构成第二区域120,衬底、外延结构和第二扩散掺杂层构成第三区域130。

现有技术在制备光电芯片100时,一般都只在掩蔽膜上通过光刻形成第二预设区域,然后对第二预设区域进行扩散掺杂,从而形成第二扩散掺杂层,进而形成第三区域130。这样在光电芯片100制备完成后,需要对形成成品的光电芯片100进行测试得到光电芯片100的性能和参数。但是经过扩散掺杂后的光电芯片100很难直接通过探针进行测试,而采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光电芯片100的制备方法可以通过第一扩散掺杂层进而间接测试得到光电芯片100的相关性能和参数。

具体地,去除掩蔽膜上的部分区域包括通过光刻去除掩蔽膜上的部分区域。光刻是常规工艺,制备出的光电芯片100的效果较好。

衬底和外延结构是制作光电探测器中的光电芯片100的晶圆,外延结构通过在InP衬底上依次生长N型InP缓冲层、InGaAs吸收层、以及InP顶层制备成的。

具体地,对掩蔽膜进行光刻的步骤一般包括涂覆光刻胶、曝光、显影、以及腐蚀。腐蚀是去除没有光刻胶保护的部分,有光刻胶保护的地方是腐蚀不到的。这样,在光刻去除第二区域120和第三区域130上的掩蔽膜后,对第二区域120和第三区域130同时进行扩散掺杂,形成第一扩散掺杂层和第三扩散掺杂层。

第一扩散掺杂层和第二扩散掺杂层的扩散浓度相同,第一扩散掺杂层和第二扩散掺杂层的扩散深度相同。这样能够通过对第一扩散掺杂层进行探测,从而间接探测得到光电芯片100的性能和参数。

第一扩散掺杂层的直径的取值范围为30um至50um,这样便于探针对第一扩散掺杂层进行探测。

可以理解的,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可以对上述技术特点进行自由组合,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凡跟本发明权利要求范围所做的等同变换与修饰,均应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的涵盖范围。

相关技术
  • 光电集成芯片、具有光电集成芯片的光学部件和用于生产该光电集成芯片的方法
  • 光电芯片和光电芯片的制备方法
技术分类

06120112583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