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分线装置及具有其的车辆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0:40:10


分线装置及具有其的车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分线装置及具有其的车辆。

背景技术

目前,为了便于工作人员对线束进行检修和更换,通常将较长的线束分割为两段并通过分线装置将两段线束连接在一起。

然而,现有技术中仅对分线装置内部进行密封,并未考虑到分线装置与车顶面之间的密封性,存在雨水或灰尘通过车顶面的过线孔进入至车身内的现象,从而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分线装置及具有其的车辆,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分线装置与车顶面之间的密封性较差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分线装置,分线装置设置在车顶面上,车顶面具有过线孔,分线装置包括:分线主体,具有进线孔、出线孔及安装腔,安装腔与进线孔和出线孔均连通,安装腔用于安装线束分线用的分线器,进线孔与过线孔连通;密封组件,密封组件设置在分线主体与车顶面之间,以用于对过线孔和进线孔进行密封。

进一步地,密封组件包括:第一连接结构,具有与进线孔连通的第一过孔,第一连接结构与分线主体和车顶面均连接;第一密封结构,设置在第一连接结构与分线主体之间。

进一步地,密封组件还包括:第二连接结构,具有与过线孔连通的第二过孔,第二连接结构与第一连接结构和车顶面均连接;第二密封结构,设置在第一连接结构与第二连接结构之间。

进一步地,第二连接结构与车顶面通过紧固件连接和/或粘接。

进一步地,第一连接结构的顶面具有安装槽和盲孔,第一密封结构设置在安装槽内,以通过将紧固件穿过分线主体后设置在盲孔中连接第一连接结构和分线主体。

进一步地,分线装置还包括:集线结构,设置在出线孔内且与出线孔止转配合,集线结构具有用于容纳线束的第一容纳腔;其中,出线孔为腰形孔、多边形孔、椭圆形孔中的一种。

进一步地,集线结构呈环状,分线装置还包括:支撑结构,支撑结构设置在集线结构内,以用于对集线结构进行支撑。

进一步地,分线主体包括底板和与底板连接的第一侧板,进线孔设置在底板上,出线孔设置在第一侧板上;集线结构呈环状,集线结构的外周面具有第一凹槽,集线结构穿设在出线孔内且部分第一侧板与第一凹槽卡接。

进一步地,分线主体具有换线孔,分线装置还包括:换线结构,设置在分线主体上且位于换线孔处,换线结构包括多个顺次连接的容线部;其中,各容线部具有用于容纳线束的第二容纳腔。

进一步地,沿换线结构至分线主体的方向上,各第二容纳腔的容积逐渐增大。

进一步地,分线主体还包括第二侧板,换线结构设置在第二侧板上,多个容线部包括第一子容线部,第一子容线部相对于其余的容线部靠近第二侧板设置;第一子容线部的外周面上设置有第二凹槽,第一子容线部穿设在换线孔内且部分第二侧板与第二凹槽卡接。

进一步地,多个容线部还包括第二子容线部,第二子容线部相对于其余的容线部远离第二侧板设置,且第二子容线部远离第二侧板的一端为封口端。

进一步地,多个第二容纳腔中的至少两个第二容纳腔相互连通。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车身和设置在车身上的分线装置,车身具有车顶面;其中,分线装置为上述的分线装置。

进一步地,车顶面上设置有限位结构,限位结构与分线装置止挡配合。

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将分线装置设置在车顶面上,需要分线的线束穿设在分线装置内,分线器用于对线束进行分线,以便于工作人员对线束进行检修和维护。这样,待分线装置与车顶面完成装配后,设置在分线装置与车顶面之间的密封组件用于对二者的连接处进行密封,进而防止雨水、灰尘等杂质通过车顶面的过线孔进入至车身内,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分线装置与车顶面之间的密封性较差的问题。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分线装置的实施例与车顶面装配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中的分线装置与车顶面的爆炸图;

图3示出了图1中的分线装置的爆炸图;

图4示出了图1中的分线装置的另一角度的爆炸图;

图5示出了图1中的分线主体与换线结构的爆炸图;

图6示出了图1中的分线装置的换线结构的剖视图;

图7示出了图1中的分线装置的第一连接结构的俯视图;

图8示出了图1中的分线装置的第一连接结构的仰视图;以及

图9示出了图1中的分线装置的密封组件的爆炸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0、分线主体;101、换线孔;102、进线孔;103、出线孔;105、底板;106、第一侧板;107、第二侧板;120、换线结构;121、容线部;1211、第一子容线部;1212、第二子容线部;200、盖板;201、第三密封结构;202、加强筋;203、挡片;300、线束;301、集线结构;3011、第一凹槽;302、支撑结构;400、密封组件;410、第一密封结构;420、第一连接结构;421、第一通孔;422、盲孔;423、安装槽;424、第一过孔;430、第二密封结构;431、第二通孔;432、第三通孔;440、第二连接结构;441、第四通孔;442、第二过孔;500、车顶面;501、过线孔;600、分线器;700、限位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需要指出的是,除非另有指明,本申请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在本发明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方向而言的,或者是针对竖直、垂直或重力方向上而言的;同样地,为便于理解和描述,“左、右”通常是针对附图所示的左、右;“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但上述方位词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分线装置与车顶面之间的密封性较差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分线装置及具有其的车辆。

如图1至图9所示,分线装置设置在车顶面500上,车顶面500具有过线孔501,分线装置包括分线主体100和密封组件400。其中,分线主体100具有进线孔102、出线孔103及安装腔,安装腔与进线孔102和出线孔103均连通,安装腔用于安装线束分线用的分线器600,进线孔102与过线孔501连通。密封组件400设置在分线主体100与车顶面500之间,以用于对过线孔501和进线孔102进行密封。

应用本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将分线装置设置在车顶面500上,需要分线的线束穿设在分线装置内,分线器600用于对线束300进行分线,以便于工作人员对线束300进行检修和维护。这样,待分线装置与车顶面500完成装配后,设置在分线装置与车顶面500之间的密封组件400用于对二者的连接处进行密封,进而防止雨水、灰尘等杂质通过车顶面500的过线孔501进入至车身内,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分线装置与车顶面之间的密封性较差的问题。

如图7所示,密封组件400包括第一连接结构420和第一密封结构410。其中,第一连接结构420具有与进线孔102连通的第一过孔424,第一连接结构420与分线主体100和车顶面500均连接。第一密封结构410设置在第一连接结构420与分线主体100之间。这样,第一密封结构410用于对第一连接结构420与分线主体100的连接处进行密封,以防止雨水、灰尘等杂质通过二者连接处进入至分线装置内而发生触电现象。

具体地,第一密封结构410为密封圈,线束300穿设在密封圈和第一过孔424内,以确保线束300能够进入至分线主体100内。第一连接结构420为环形板,以使密封组件400的结构更加简单,容易加工、实现,降低了密封组件400的加工成本和加工难度。

如图9所示,密封组件400还包括第二连接结构440和第二密封结构430。其中,第二连接结构440具有与过线孔501连通的第二过孔442,第二连接结构440与第一连接结构420和车顶面500均连接。第二密封结构430设置在第一连接结构420与第二连接结构440之间。这样,第二密封结构430用于对第二连接结构440和第一连接结构420的连接处进行密封,以防止雨水、灰尘等杂质通过二者连接处进入至分线装置内而发生触电现象,进而提升了密封组件400的整体密封性。

具体地,第二密封结构430为密封垫,线束300穿设在密封垫和第二过孔442内,以确保线束300能够进入至分线主体100内。第二连接结构440为环形板,以使密封组件400的结构更加简单,容易加工、实现,降低了密封组件400的加工成本和加工难度。

可选地,第二连接结构440与车顶面500通过紧固件连接和/或粘接。这样,上述设置使得第二连接结构440与车顶面500的连接更加稳定,防止二者之间发生相互脱离而影响密封组件400的密封效果。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连接结构440与车顶面500通过紧固件连接和粘接。具体地,紧固件的一端依次穿过分线主体100、第一连接结构420、第二密封结构430及第二连接结构440后拧紧在车顶面500上,以使密封组件400、分线主体100与车顶面500的拆装更加容易、简便,降低了拆装难度。

可选地,紧固件为螺钉或螺栓。

如图7至图9所示,第一连接结构420具有第一通孔421,第二密封结构430具有第二通孔431和第三通孔432,第二连接结构440具有第四通孔441。这样,紧固件的一端依次穿过分线主体100、第一通孔421、第二通孔431及第四通孔441后拧紧在车顶面500上。第三通孔432用于供线束300穿过。

如图7所示,第一连接结构420的顶面具有安装槽423和盲孔422,第一密封结构410设置在安装槽423内,以通过将紧固件穿过分线主体100后设置在盲孔422中连接第一连接结构420和分线主体100。这样,上述设置一方面使得第一密封结构410与第一连接结构420的拆装更加容易、简便,降低了拆装难度;另一方面通过安装槽423对第一密封结构410进行限位,以防止第一密封结构410相对于第一连接结构420发生移动而影响第一密封结构410的密封可靠性。同时,盲孔422的上述设置能够对雨水、灰尘等杂质进行一定的收集,进一步避免雨水、灰尘等杂质进入至过线孔501内。

在本实施例中,盲孔422为多个,多个盲孔422沿第一连接结构420的周向间隔设置。安装槽423为环形槽,环形槽位于多个盲孔422的外侧,以防止紧固件与第一密封结构410之间发生结构干涉。

如图1至图5所示,分线装置还包括集线结构301。集线结构301设置在出线孔103内且与出线孔103止转配合,集线结构301具有用于容纳线束300的第一容纳腔。这样,集线结构301能够对线束300进行约束和保护,以使从分线装置穿出的线束300更加齐整。同时,上述设置防止集线结构301相对于出线孔103发生转动而影响集线稳定性。

可选地,出线孔103为腰形孔、多边形孔、椭圆形孔中的一种。这样,上述设置使得出线孔103的结构更加多样性,进而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加工难度。

在本实施例中,出线孔103为腰形孔,集线结构301的外周面为与腰形孔相适配的腰形面,以使集线结构301与分线主体100的拆装更加容易、简便,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如图4所示,集线结构301呈环状,分线装置还包括支撑结构302。支撑结构302设置在集线结构301内,以用于对集线结构301进行支撑。这样,支撑结构302用于对集线结构301的内周面进行支撑,以防止集线结构301发生形变而挤压线束300。

可选地,支撑结构302为环形结构。这样,上述设置使得支撑结构302与集线结构301的拆装更加容易、简便,降低了拆装难度,也使得支撑结构302的结构更加简单,容易加工、实现。

可选地,支撑结构302由硬质材质制成。

如图2和图4所示,分线主体100包括底板105和与底板105连接的第一侧板106,进线孔102设置在底板105上,出线孔103设置在第一侧板106上。集线结构301的外周面具有第一凹槽3011,集线结构301穿设在出线孔103内且部分第一侧板106与第一凹槽3011卡接。这样,集线结构301与分线主体100卡接,以使二者的拆装更加容易、简便,降低了拆装难度。同时,上述设置使得分线主体100的结构更加简单,容易加工、实现,降低了分线装置的加工成本。

在本实施例中,线束300通过分线装置的底部穿入并从分线装置的侧部穿出,以使线束300的布局更加合理,以满足用户使用需求。

如图1、图2及图4至图6所示,分线主体100具有换线孔101,分线装置还包括换线结构120。换线结构120设置在分线主体100上且位于换线孔101处,换线结构120包括多个顺次连接的容线部121。其中,各容线部121具有用于容纳线束300的第二容纳腔。这样,若分线装置内的线束300发生损坏而不能够正常使用时,工作人员能够将新的线束穿入至换线结构120内,以用于对损坏的线束进行替换,确保车辆内的电路能够正常连通。

如图1、图2及图4至图6所示,沿换线结构120至分线主体100的方向上,各第二容纳腔的容积逐渐增大。这样,工作人员能够通过线束的宽度和外径选取合适尺寸的容线部121,以使换线结构120能够满足不同尺寸的线束,拓宽了换线结构120的适用范围。

具体地,各容线部121为中空轴段,且相邻的两个容线部121之间形成台阶面,以使换线结构120的结构更加简单,容易加工、实现,降低了换线结构120的加工成本和加工难度。

可选地,换线结构120由橡胶材质或硅胶材质制成。

可选地,至少部分容线部121的外周面上设置有凹槽。当工作人员需要进行换线时,选取适当尺寸的容线部121,使用剪刀或刀片等工具在该容线部121的凹槽处剪断,线束通过该容线部121的第二容纳腔穿入至分线主体100内。

如图2和图6所示,分线主体100还包括第二侧板107,换线结构120设置在第二侧板107上,多个容线部121包括第一子容线部1211,第一子容线部1211相对于其余的容线部121靠近第二侧板107设置。第一子容线部1211的外周面上设置有第二凹槽,第一子容线部1211穿设在换线孔101内且部分第二侧板107与第二凹槽卡接。这样,上述设置使得换线结构120与分线主体100的拆装更加容易、简便,降低了拆装难度。同时,上述设置使得分线主体100的结构更加简单,容易加工、实现,降低了分线装置的加工成本。

如图6所示,多个容线部121还包括第二子容线部1212,第二子容线部1212相对于其余的容线部121远离第二侧板107设置,且第二子容线部1212远离第二侧板107的一端为封口端。这样,在工作人员无需进行换线时,上述设置能够防止雨水、灰尘等杂质通过换线孔101进入至分线主体100内,进而提升了分线装置的密封性。

可选地,多个第二容纳腔中的至少两个第二容纳腔相互连通。这样,当工作人员需要进行换线时,上述设置确保线束能够通过第二容纳腔穿入至换线孔101内,进而提升了换线结构120的换线可靠性。

如图3所示,分线装置还包括盖板200和第三密封结构201。其中,盖板200盖设在分线主体100上,第三密封结构201设置在盖板200与分线主体100之间。盖板200上设置有加强筋202和挡片203,加强筋202提升了盖板200的结构强度,挡片203能够对第三密封结构201进行限位止挡,以防止第三密封结构201相对于盖板200发生移位而影响密封效果。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车辆(未示出),包括车身和设置在车身上的分线装置,车身具有车顶面500。其中,分线装置为上述的分线装置。

如图1和图2所示,车顶面500上设置有限位结构700,限位结构700与分线装置止挡配合。这样,待分线装置与车身完成装配后,限位结构700能够对分线装置进行定位,以防止分线装置与车顶面500之间发生相对移动而影响二者连接稳定性。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发明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将分线装置设置在车顶面上,需要分线的线束穿设在分线装置内,分线器用于对线束进行分线,以便于工作人员对线束进行检修和维护。这样,待分线装置与车顶面完成装配后,设置在分线装置与车顶面之间的密封组件用于对二者的连接处进行密封,进而防止雨水、灰尘等杂质通过车顶面的过线孔进入至车身内,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分线装置与车顶面之间的密封性较差的问题。

显然,上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工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相关技术
  • 分线装置及具有其的车辆
  • 分线式压线保护装置及具有分线式压线保护装置的转换器
技术分类

061201126315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