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具有负载张力组件的多功能工具组件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1:03:41


具有负载张力组件的多功能工具组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总体上涉及一种多功能工具,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多功能工具组件,尤其是具有用于以有效的方式固定、支撑、提升或移动负载的负载张力组件。

背景技术

萊特曼

因此,期望提供一种多功能工具组件,其具有除其他以外的负载张力组件,用于以有效的方式固定、支撑、提升或移动负载。

发明内容

在此描述了一些示例性概念以概述本发明。应当理解的是,任何特定实施例并不一定可以实现所有这些概念。例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将因此认识到,实施例可以实现或优化本文所教导的一个概念的方式来执行,而不必实现本文所教导或建议的其他概念。

在一个实施例中,一种多功能工具组件包括:具有第一侧和第二侧的外壳;在所述外壳内所述第一侧和第二侧之间连接于所述外壳的第一端的附接装置,所述附接装置可从一收回位置相对于所述外壳向外旋转到一伸出位置;以及在所述外壳内所述第一侧和第二侧之间连接于所述外壳的第二端的负载张力组件。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一种多功能工具组件包括:具有第一侧和第二侧的外壳;在所述外壳内所述第一侧和第二侧之间连接于所述外壳的第一端的一个或多个工具和一附接装置,所述一个或多个工具和附接装置可从一收回位置相对于所述外壳向外旋转到一伸出位置;以及在所述外壳内所述第一侧和第二侧之间连接于所述外壳的第二端的负载张力组件。

通过以下对各种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和参考附图,这些和其他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确,然而本发明不限于任何特定实施例。

附图说明

图1A示出了根据本文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包括处于收回位置的附接装置的多功能工具组件的透视图。

图1B示出了根据本文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包括处于伸出位置的附接装置的多功能工具组件的透视图。

图2A-2D示出了根据本文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多功能工具组件的不同视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文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多功能工具组件的分解图。

图4A示出了根据本文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具有处于固定位置的触发机构的多功能工具组件的负载张力组件。

图4B示出了根据本文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具有处于释放位置的触发机构的多功能工具组件的负载张力组件。

图5A-5E示出了根据本文公开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多功能工具组件的各种视图。

图5F示出了根据本文公开的又一个实施例的多功能工具组件。

图6示出了根据图5A-5E中公开的实施例的多功能工具组件的分解图。

图7A和7B示出了根据图5A-5F中公开的实施例的具有处于固定位置的触发机构的多功能工具组件的负载张力组件。

图7C和7D示出了根据图5A-5F中公开的实施例的具有处于释放位置的触发机构的多功能工具组件的负载张力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描述示例性实施例,其中,相似的附图标记会一贯地表示相似的元件。在本文描述中使用的术语并不旨在因将其与某些实施例的详细描述结合使用而以任何局限或制约的方式来解释。此外,各种实施例(无论是否在本文中具体描述)都可以包括新颖的特征,其中没有一个对于其期望的属性是单独地负责或者对于实践本文所述的任何实施例都是必不可少的。

本公开总体上涉及一种多功能工具,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具有用于以有效的方式固定、支撑、提升或移动负载或物体的负载张力组件的多功能工具。

如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毂”旨在包括主轴,线轴,绳轮或类似的物品,其被构造或改造成可允许该毂旋转以促成“带”进入张紧状态以施加张力来固定“负载”。

如本文所用,术语“带”旨在包括线,绳索(圆头合成,天然纤维,金属),缆线,绳索,扁平线(编织),锚定线或张紧线,或可以适于与本文公开的负载张力组件一起使用的相似类型的物品,以施加张力(本文称为“负载张力”)以固定“负载”。

如本文所使用的,术语“负载”旨在包括通常物品在静止位置时,或者在从一个位置移动或运送到另一位置时,被固定以防止移位的任何物品或物体。

本文所述的负载张力组件尤其提供了附接装置和触发机构,用于以有效的方式固定、支撑、提升或移动负载。

本文所公开的多功能工具组件的各种零件,元件,组件等可以由金属,塑料,复合材料或其他合适的材料或其组合构造,以提供刚性和坚固的结构,以促成绳索的张紧以达到固定、支撑、提升或移动负载的目的。

多功能工具组件的任何和所有各种零件、元件、组件等的实际大小和尺寸可能会因各种因素而有所不同,这些因素包括组件的预期应用或用途,在静态位置或从一个位置移动或运输到另一位置时需要固定或防止位移的负载的大小以及其他因素。

多功能工具组件的各个部件、元件、组件等之间的连接可以使用多种方法或过程来实现。因此,为简单起见,在此省略了例如无论是整体的还是通过弯曲或模制成型,或是通过粘接,硬件(螺母,螺栓,垫圈等),焊接或类似技术连接的各种在本领域中众所周知的连接方式。

多功能工具组件提供了用于各种工具的外壳,附接装置以及负载张力组件,用于以有效的方式固定、支撑、提升或移动负载。图1A示出了多功能工具组件的透视图,其具有在外壳内处于收回位置的工具和附接装置。该外壳提供坚固的结构,以保护包括负载张力组件的工具免受损坏和污染,并提供小巧且方便的工具和负载张力组件存储。图1B示出了多功能工具组件的透视图,其具有处于伸出位置的附接装置。就这一点而言,附接装置相对于外壳从收回位置向外旋转到伸出位置。图2A-2D示出了包括图1A和1B的负载张力组件的多功能工具组件的不同视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文公开的一个实施例的多功能工具组件的分解图。多功能工具组件5包括形成外壳20的第一侧10和第二侧15,其中部件、硬件元件、工具和负载张力组件位于外壳内并位于第一侧10和第二侧15之间。第一侧10位于第二侧15的对面。如图1B所示,第一侧10和第二侧15共用一个共同第一端16,并且共用一个与第一端16相对的共同第二端17。

多功能工具组件5进一步包括附接装置25,并且可以包括诸如开箱刀30或组合螺丝刀和套筒适配器35之类的工具。附接装置25、开箱刀30和螺丝刀35各自包括用于容纳各种诸如螺钉、螺母,垫片、垫圈、销等硬件元件的孔,其允许附接装置25,开箱刀30和螺丝刀35从如图1A所示的处于第一侧10和第二侧15之间外壳内的收回位置围绕处于外壳20的第一端16的第一轴线向外旋转到如图1B所示的由第一侧10和第二侧15形成的外壳20外的伸出位置。附接装置25在第一侧10和第二侧15之间保持在处于外壳20内的第一端16的收回位置(图1A),并且可相对于外壳20向外或远离外壳20旋转至伸出位置(图1B)。在伸出位置,从外壳20伸出的附接装置25的末端可以成形为钩,爪,箍,或类似特征,并且附接或连接至固定点以用作锚定来促成负载张力组件50的负载张力。同样,附接装置25可从伸出位置向内或朝着外壳20旋转到外壳20内的收回位置。

多功能工具组件5进一步包括设置在第一侧10和第二侧15之间的第一内侧壁40和第二内侧壁45。第一内侧壁40和第二内侧壁45为多功能工具组件5和设置在第一侧10和第二侧15之间的各种元件提供间隔和支撑。负载张力组件50在外壳20内第一内侧壁40和第二内侧壁45之间布置于外壳20的第二端17处。负载张力组件50包括毂55,触发机构60和张力弹簧65。负载张力组件50有助于以有效的方式固定、支撑、提升或移动负载。在一实施例中,毂55、触发机构60和张力弹簧65可构成滑动凸轮。

如图4A和4B所示,毂55,触发机构60和张力弹簧65均包括孔,用于容纳各种硬件元件,例如螺钉、螺母、垫片、垫圈、销等,这些元件允许毂55、触发机构60和张力弹簧65于外壳20的第二端17旋转。就这一点而言,毂55可围绕处于外壳20的第二端17的第二轴线旋转,并且可包括滚花表面,例如向外延伸的齿。张力弹簧65把触发机构60朝向可旋转的毂55偏置。触发机构60和可旋转的毂55可各自包括多个向外延伸的齿来与带70接合。

触发机构60可在如图4A和4B所示的固定位置和释放位置之间来回旋转。如图4A所示,当负载张力施加到附接到带70的一端的负载时,张力弹簧65把触发机构60朝毂55偏置在固定位置,以固定带70以阻止其移动。当在带70上沿箭头“A”所示方向施加力时,张力弹簧65在触发机构60上的张力被克服,带70在触发机构60和毂55之间移动从而带动负载。当沿箭头“A”所示方向的力被移除时,带70固定在触发机构60和毂55之间。触发机构60在固定位置从外壳20局部延伸,以提供一个外露的表面用于施加力。如图4B所示,当向触发机构60沿箭头“B”所示的方向施加力时,触发机构60从与带70接触的位置移开至释放位置。就这一点而言,当将触发机构60从固定位置移动到释放位置时,由负载引起的在带70上的负载张力使带70沿箭头“C”所示的方向移动。

多功能工具组件5的操作包括将多功能工具组件5的附接装置25的末端锚固或附接到第一点。将附接至负载(未示出)的带70诸如平带,绳索,弦等定位在触发机构60和毂55之间。向带70施加力以使带70在触发机构60和毂55之间移动,并使毂55旋转。随着毂55旋转,负载张力被施加到带70并且移动负载。触发机构60被偏置在固定位置以防止毂55旋转和带70向负载方向移动。当触发机构60被偏置到固定位置时,其与带70接合并迫使带70抵靠毂55以维持负载张力并防止负载移动。当触发机构60从带70移开并置于释放位置时,在带70上的来自负载的负载张力使带70向负载方向移动。这样,除其他事项外,具有负载张力组件的多功能工具有助于以有效的方式固定、支撑、提升或移动负载。

图5A-5E示出了根据本文所公开的另一实施例的多功能工具组件的各种视图,并且图6示出了根据图5A-5E所公开的实施例的多功能工具组件的分解视图。如图6所示,多功能工具组件75包括形成外壳90的第一侧80和第二侧85,其中部件、硬件元件、工具和负载张力组件布置在外壳内第一侧80和第二侧85之间。第一侧80位于第二侧85的对面。如图5A所示,第一侧80和第二侧85共用一个共同第一端86,并共用一个与第一端86相对的共同第二端87。

多功能工具组件75还包括附接装置95,并且可包括诸如六角套筒102(在图5F中示出)之类的工具以及螺丝刀、刀、锉、打孔器等。附接装置95被保持在第一侧80和第二侧85之间,并且可相对于外壳90围绕处于外壳90的第一端86的第一轴线从图5A所示的的伸出位置向内或朝外壳90旋转到图5E所示的收回位置。附接装置95在收回位置可沿着外壳90的长度朝向外壳90的第二端87延伸。就这一点而言,附接装置可沿着外壳的一侧定位,环绕第二端87,或嵌套在例如U形空间的保持空间中,以保持附接装置95的末端。类似地,附接装置95可从收回位置向外旋转或远离外壳90旋转到如图5F所示的伸出位置。在伸出位置,从外壳90伸出的附接装置95的末端可以成形为钩、爪、箍、类似特征并且附接或连接至固定点以用作锚定以促成负载张力组件100的负载张力。

负载张力组件100在外壳90内第一侧壁80和第二侧壁85之间布置于外壳90的第二端87处。负载张力组件100有助于有效地固定、支撑、提升或移动负载。负载张力组件100包括毂105、触发机构110、旋转弹簧115和横向弹簧117。如图7A-7D所示,毂105、触发机构110和旋转弹簧115均包括孔,用于容纳各种硬件元件,例如螺钉、螺母、垫片、垫圈、销等,这些硬件元件允许毂105和触发机构110在壳体90的第二端处旋转。

毂105可围绕第二轴线旋转,并且包括第一毂侧壁120和第二毂侧壁125。第一毂侧壁120包括与第二毂侧壁125的具轮廓、纹理或肋状的表面相对设置的具轮廓、纹理或肋状的表面。第一毂侧壁120与第二毂侧壁125相对地定位形成V形凹槽150。在将负载附接到带70的一端(图7A)的情况下,当带70被拉动通过V形凹槽150时,负载张力被施加到带70,并且带70被迫进入可旋转的毂105的V形凹槽150。由第一毂侧壁120和第二毂侧壁125形成的肋状表面和V形槽150提供了表面以抓紧置于第一毂侧壁120和第二毂侧壁之间的带70。

触发机构110包括旋转弹簧115、横向弹簧117和棘爪130。盖135定位在棘爪130的第一端140上方,旋转弹簧115布置在棘爪130的第二端145上方,以及横向弹簧117设置在形成于棘爪130的第二端145内的中空部分之内。旋转弹簧115向棘爪130提供旋转偏置或拉力,以及横向弹簧117向棘爪130提供横向偏置或拉力。

就这一点而言,如图7A和7B所示,横向弹簧117将棘爪130推压至在第一毂侧壁120上形成的多个凹口155中的其中一个。旋转弹簧115将棘爪130偏置至在第一毂侧壁120中形成的多个凹口155中的其中一个。这样,在棘爪130上的横向和旋转偏置或压力通过阻止毂105的旋转来抵抗负载张力在带70上产生的力来保持负载张力和阻止带70朝负载的方向运动。

如图7C和7D所示,当在盖135上沿箭头“D”所示的方向施加横向力时,负载张力被释放以及带70能够移动。施加到盖135上的横向力使棘爪130与在第一毂侧壁120中形成的凹口155中的一个的脱离,允许毂105旋转并释放负载张力,并允许带70朝着负载的方向移动。这样,除其他事项外,具有负载张力组件的多功能工具有助于以有效的方式固定、支撑、提升或移动负载。

多功能工具组件的制造方法包括:把第一侧和第二侧连接以形成外壳;在所述外壳内所述第一侧和第二侧之间把一个或多个工具和一附接装置连接于所述外壳的第一端,令其可从一收回位置相对于所述外壳向外旋转到一伸出位置;在所述外壳内所述第一侧和第二侧之间把负载张力组件连接于所述外壳的第二端。所述第一侧与所述第二侧彼此相对。所述第一端与所述第二端彼此相对。所述一个或多个工具和所述附接装置可围绕所述第一轴线旋转,以及所述负载张力组件可围绕第二轴线旋转。

尽管本文中以一种特定顺序示出和描述了方法/步骤,但是该特定顺序或该顺序的任何组合或解释是不必要的。显而易见的修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是明显的,所有这些都不会脱离所公开主题的本质,并且所有这样的改变和修改旨在被包含在所附权利要求书内。

相关技术
  • 具有负载张力组件的多功能工具组件
  • 具有负载减轻系统的动力工具的绳索附接组件
技术分类

061201127826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