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密闭冷却塔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1:40:48


一种密闭冷却塔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冷却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密闭冷却塔。

背景技术

密闭式冷却塔是一种利用水的蒸发潜热带走待冷却介质的热量的冷却设备,密闭式冷却塔是通过冷却器来对介质进行冷却,但是目前,对于板片式结构的冷却器,冷却器内的介质流道宽度较大,从而在介质的流量一定时,介质受到的压力较小,流速较慢,且同时流道的路径也较短,介质难以充分与冷却水或冷空气的进行换热,对冷却水和空气的利用率不够,冷却效果较差。

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密闭冷却塔,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介质流道宽度较大介质在流道内的流速慢且流通路径短而导致冷却效果差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密闭冷却塔,包括冷却塔主体和设置在所述冷却塔主体内的冷却器,所述冷却器包括若干个并列设置的冷却单元,所述冷却单元内具有介质流道,所述介质流道包括若干个相互平行的子流道,且若干个所述子流道依次连通。

所述密闭冷却塔,其中,所述冷却单元包括两个板片,两个所述板片相互抵接形成所述冷却单元。

所述密闭冷却塔,其中,相邻两个所述子流道之间具有支撑区,且在所述支撑区的一端,相邻两个子流道的端部相连通。

所述密闭冷却塔,其中,所述板片包括若干列并列设置的流道区,所述冷却单元中,两个所述板片上相对立的所述流道区形成所述子流道。

所述密闭冷却塔,其中,所述流道区包括平面部和凹槽部,所述平面部和所述凹槽部交替设置;

所述冷却单元中,两个所述板片上的所述凹槽部错位设置,其中一个所述板片上的所述凹槽部同时与另一个所述板片上相邻的两个所述凹槽部相连通。

所述密闭冷却塔,其中,相邻两个所述冷却单元中,相对立的所述凹槽部相抵接,且相邻两个所述冷却单元之间具有外部流道。

所述密闭冷却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部包括底壁和两个倾斜壁,所述底壁的两侧分别与两个所述倾斜壁连接,所述倾斜壁背向所述底壁的一侧与所述平面部连接。

所述密闭冷却塔,其中,所述底壁的宽度小于所述平面部的宽度。

所述密闭冷却塔,其中,所述冷却单元上还设置有介质进口和介质出口,所述介质流道的一端与所述介质进口连通、另一端与所述介质出口连通。

所述密闭冷却塔,其中,当所述子流道为偶数个时,所述介质进口和所述介质出口位于所述冷却单元的同一侧;

当所述子流道为奇数个时,所述介质进口和所述介质出口分别位于所述冷却单元的两侧。

有益效果:本发明中将所述冷却单元内的介质流道设置为多个依次连通且平行的子流道,从而每个所述子流道的宽度均较窄,若流入所述介质流道的待冷却介质的流量一定,那么由于所述子流道的宽度将较窄,压力将较大,流速也较大,同时待冷却介质流过的路径也较长,从而使待冷却介质能够得到充分的换热,极大提高了冷却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所述密闭冷却塔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所述冷却器的部分截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所述板片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记为:10:冷却塔主体,20:冷却器,30:冷却单元,40:介质流道,50:板片,60:支撑区,70:流道区,71:平面部,72:凹槽部,721:底壁,722:倾斜壁,80:连通凹槽,90:介质进口,100:介质出口,110:进风口,120:风机,130:喷淋系统,131:喷淋器,132:水管,133:喷淋泵,134:水盘。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一种密闭冷却塔,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需说明的是,当部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部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部件上。当一个部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部件或者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部件上。

还需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发明内容作进一步说明。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密闭冷却塔,如图1-3所示,所述密闭冷却塔包括冷却塔主体10和设置在所述冷却塔主体10内的冷却器20,所述冷却器20用于对待冷却的介质进行冷却;所述冷却器20包括若干个并列设置的冷却单元30,且若干个所述冷却单元30依次相抵接;所述冷却单元30内具有介质流道40,所述介质流道40包括若干个相互平行的子流道,且若干个所述子流道依次流通,即,相邻的所述介质流道40的尾部是连通的,例如,所述冷却单元30包括3个所述子流道,则3个所述子流道依次连通,且整体呈S型。由于所述冷却单元30的介质流道40设置成多个依次连通的子流道,因此在所述冷却单元30的宽度一定时,每个所述子流道的宽度将较窄,而所述介质流道40的长度等于多个所述子流道的长度之和。

本发明中将所述冷却单元30内的介质流道40设置为多个依次连通且平行的子流道,从而每个所述子流道的宽度均较窄,若流入所述介质流道40的待冷却介质的流量一定,那么由于所述子流道的宽度将较窄,压力将较大,流速也较大,同时待冷却介质流过的路径也较长,从而使待冷却介质能够得到充分的换热,极大提高了冷却效果。

所述冷却单元30包括两个板片50,两个所述板片50相互抵接形成所述冷却单元30。相邻两个所述子流道之间具有支撑区60,且在所述支撑区60的一端,相邻两个子流道的端部相连通;所述支撑区60为密封区,即将相邻的两个所述子流道隔开,且所述支撑区60的一端与所述冷却单元30的边缘之间具有一定的距离,以使上下相邻的两个所述子流道能够连通。

如图3所示,所述板片50包括若干并列设置的流道区70,且所述冷却单元30中,两个所述板片50上相对立的所述流道区70形成所述子流道。进一步地,所述流道区70包括若干平面部71和若干凹槽部72,所述平面部71和所述凹槽部72交替设置;所述冷却单元30中,两个所述板片50上的所述凹槽部72错位设置,其中一个所述板片50上的所述凹槽部72同时与另一个所述板片50上相邻的两个所述凹槽部72相连通,即,所述介质流道40是弯曲延伸的,而并非直线延伸,从而待冷却介质在所述介质流道40内的流动路径进一步延长,且待冷却介质在所述介质流道40内流动时会遇到阻力而形成湍流,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待冷却介质的冷却效果。

相邻两个所述流道区70的端部设置有若干连通凹槽80,所述冷却单元30中,两个所述板片50上的所述凹槽部72错位设置,且,对于距离所述支撑区60最近的所述连通凹槽80,其一侧可与另一所述板片50上的连通凹槽80相连通,另一侧可同时与另一所述板片50上的相邻流道区70中的两个凹槽部72相连通,该相邻流道区70中的两个凹槽部72为最靠近所述连通凹槽80的两个凹槽部72,这样,就可以实现相邻子流道的连通。

相邻两个所述冷却单元30中,相对立的所述凹槽部72相抵接,且相邻两个所述冷却单元30之间具有外部流道140,所述外部流道140直接与外部环境相连通,因此空气和水都可以通入所述外部流道140中,以对所述介质流道40内的待冷却介质进行冷却。

所述凹槽部72包括底壁721和两个倾斜壁722,所述底壁721的两侧分别与两个所述倾斜壁722连接,所述倾斜壁722背向所述底壁721的一侧与所述平面部71连接,且所述底壁721平行于所述平面部71;在相邻的两个所述冷却单元30中,所述相对立的所述底壁721相抵接,而所述底壁721左右两侧的非抵接区域则为所述外部流道140,供空气和水流通。

一具体实施例,所述底壁721的宽度小于所述平面部71的宽度,这样,所述介质流道40的空间体积将较小,所述外部流道140的空间体积将较大,且所述外部流道140大于所述介质流道40的体积,从而可以进一步使介质流道40变得更为狭窄,所述介质流道40内的待冷却介质将流速更大,同时所述外部流道140的空间大,从而所述外部空间可以通入更多的空气和水,从而极大提高了冷却效果。

所述冷却单元30上还设置有介质进口90和介质出口100,所述介质流道40的一端与所述介质进口90连通、另一端与所述介质出口100连通,所述介质进口90用于通入待冷却介质,所述介质出口100供已冷却完成的介质流出。进一步地,当所述子流道为偶数个时,所述介质进口90和所述介质出口100位于所述冷却单元30的同一侧,当所述子流道为奇数个时,所述介质进口90和所述介质出口100分别位于所述冷却单元30的两侧。所述子流道的个数可以为奇数或偶数,本实施例中对此不作限制。

如图1所示,所述密闭冷却塔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冷却塔主体10上的进风口110,所述进风口110用于进冷风,所述进风口110位于所述冷却器20下方,因此冷风从所述冷却器20下方通入,经过所述冷却器20后从所述冷却塔主体10的上方吹出;所述冷却塔主体10上方设置有风机120,以将从冷却器20下方通入的冷空气从上方吸出。所述冷却塔主体10上还设置有喷淋系统130,所述喷淋系统130包括喷淋器131、水管132、喷淋泵133以及水盘134,所述水管132的一端连接所述喷淋器131另一端连接所述水盘134,所述喷淋泵133设置在所述水管132上,所述水盘134用于装冷水,所述喷淋泵133用于把所述水盘134内的冷水输送至喷淋器131,所述喷淋器131具有多个,间隔设置在所述冷却器20的上方,所述喷淋器131向下喷淋出冷水,冷水经过所述冷却器20的外部通道,以对所述待冷却介质进行冷却,冷却后冷水变热,从所述冷却器20下方通入的热空气则将由冷水换热后蒸发的热蒸汽带走,从而保证冷却效果。

综上所述,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密闭冷却塔,包括冷却塔主体和设置在所述冷却塔主体内的冷却器,所述冷却器包括若干个并列设置的冷却单元,所述冷却单元内具有介质流道,所述介质流道包括若干个相互平行的子流道,且若干个所述子流道依次连通。本发明中将所述冷却单元内的介质流道设置为多个依次连通且平行的子流道,从而每个所述子流道的宽度均较窄,若流入所述介质流道的待冷却介质的流量一定,那么由于所述子流道的宽度将较窄,压力将较大,流速也较大,同时待冷却介质流过的路径也较长,从而使待冷却介质能够得到充分的换热,极大提高了冷却效果。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相关技术
  • 一种用于密闭式冷却塔的多流程换热板片结构
  • 一种用于密闭式冷却塔的多流程换热板片结构
技术分类

06120113010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