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水陆全地形越野车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2:04:09


一种水陆全地形越野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陆全地形越野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水陆全地形越野车。

背景技术

水陆全地形越野车是特殊用途车,其特点是具有陆地行驶和水上航行功能,自全地形越野车辆诞生以来,主要用在军队装备建设范畴,装备全地形越野车的国家虽然较多,但发展比较缓慢,多数应用在内陆江河等狭窄范围。传统的水陆全地形越野车在水上航行时,车体下部大部分结构需要与水面接触,而与水面的接触越面越大,车体航行时所受到的阻力也越大,导致车体续航时间大大减少;同时过大的水面阻力,使得车体在水面的航行速度极大减慢。而也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能水陆全地形越野车也越为越爱到消费者的亲睐,而车体大部分可以漂浮在水面的水陆全地形越野车给人的骑乘、祠堂体验也更奇特,更能吸引游客。一种水面航行时,车体大部分可以漂浮在水面的水陆全地形越野车成为迫切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发明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水陆全地形越野车,解决传统水陆全地形越野车水面航行时车体不能漂浮在水面的技术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水陆全地形越野车,包括陆行部和水行部,所述陆行部包括车体、动力系统和控制系统,所述车体下部设置有可升降的移动轮,所述动力系统驱动所述移动轮转动,所述控制系统用于控制车体运动;所述水行部对称设置在所述车体的两则,所述水行部包括浮体、支杆、推进装置、水翼板和方向装置;所述浮体与所述车体一侧固定连接,所述浮体下水时提供浮力,所述支杆一端与所述浮体连接,另一端为自由端且位于所述浮体下部;所述推进装置包括螺旋桨,所述螺旋桨设在所述浮体尾部或装设在所述支杆上;所述水翼板沿水平方向设置在所述支杆的下部,所述水翼板上端面呈拱起弧面状,所述方向装置包括方向板,所述方向板竖直设置,所述方向板一侧与所述支杆铰接,所述方向板可调摆动。

进一步的,所述车体上设置有Y形轮叉,所述Y形轮叉包括可伸缩的竖杆和两个分叉端,所述竖杆为伸缩杆,所述竖杆一端与车体连接,所述竖杆另一端与两个分叉端的共同端连接,所述移动转动设置在所述Y形轮叉两个分叉端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移动轮的外周壁上设置有若干圈凸块,所述凸块呈弧形条,同一圈的所述凸块相间呈环状分布,每一所述凸块两侧装设置有侧翼板。

进一步的,所述车体为二轮车或多轮车。

进一步的,所述浮体前端及底部呈流线形。

进一步的,所述推进装置还包括第一驱动电机、柔性传动轴和第一转轴,所述第一驱动电机装设在所述浮体内,所述第一驱动电机与所述控制系统电性连接,所述柔性传动轴一端与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同轴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转轴同轴连接,所述第一转轴转动装设在所述支杆上,所述螺旋桨与所述第一转轴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方向装置还包括第二驱动电机、第二转轴、拉绳和双向复位铰链,所述方向板通过所述双向复位铰链与所述支杆连接,所述第二电机装设在所述支杆上部,所述第二驱动电机与所述控制系统电性连接,所述第二转轴转动装设在所述支杆内,所述第二转轴一端与所述第二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输出轴上设置有卷绳槽,所述支杆上设置有通孔,所述拉绳绕卷于所述卷绳槽上,所述拉绳一端穿过所述通孔与所述方向板一端面固定连接,所述拉绳另一端穿过所述通孔与所述方向板一相背端面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水翼板上端面的一侧与所述支杆下部铰接,所述水翼板与所述支杆的连接处设置有角度锁定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角度锁定结构包括卡槽、插销、销孔和锁孔,所述支杆下部设置有插槽,所述水翼板一端在所述插槽内活动,所述支杆上设置有与所述插槽连通的第一销孔、第二销孔,所述水翼板端部设置有锁孔;所述水翼板水平放置时,所述插销装设在所述第一销孔内并与所述锁孔可拆连接,所述水翼板水平竖直放置时,所述插销装设在所述第二销孔内并与所述锁孔可拆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插销和所述支杆通过柔性线连接。

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在陆地航行时,通过动力系统驱动车体运动,通过控制系统控制车体到移动,实现陆地的移动航行;需要在水中航行时,使整个陆行部和水行部进入水中,浮体提供浮力,使全地形越野车漂浮在水面;通过推进装置的螺旋桨在水中航行,航行过程中,由于水流和水翼板的作用,使整个车体具有上升的动力,再将移动轮向上提升,车体与水面的接触面更小,阻力减少,车体航行速度加快,车体不断上升,最后稳定状态时只有水翼板、支杆、方向板和螺旋桨位于水下,实现车体悬空航行的效果。基于上述,本发明解决传统全地形越野车不能悬浮在水面上的技术问题。

2.本发明通过设置有流线形的浮体,可以减少全地形越野车在水中低速航行时浮体所受的阻力,便于提速。本发明还可根据需要设置有多个移动轮,满足不同需要。

3.本发明通过水翼板的角度可调,实现收折的效果,在陆地航行时,可以防止刮到人或物,造成不必要的事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三维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Y形轮叉及移动轮安装结构图;

图3为本发明推进装置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方向装置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角度锁定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陆行部、2-水行部、11-车体、12-移动轮、13-Y形轮叉、21-浮体、22-支杆、 23-推进装置、24-水翼板、25-方向装置、26-角度锁定结构、121-凸块、122-侧翼板、131- 竖杆、132-分叉端、231-螺旋桨、232-第一驱动电机、233-柔性传动轴、234-第一转轴、251- 方向板、252-第二驱动电机、253-第二转轴、254-拉绳、255-双向复位铰链、261-卡槽、262- 插销、263-第二销孔、264-锁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发明的具体实施进一步说明。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长度”、“宽度”、“上”、“下”、“竖直”、“水平”、“顶”、“底”、“内”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请参见图1,一种水陆全地形越野车,包括陆行部1和水行部2,陆行部1包括车体11、动力系统和控制系统,车体11下部设置有可升降的移动轮12,动力系统驱动移动轮12转动,控制系统用于控制车体11运动;水行部2对称设置在车体11的两则,水行部2包括浮体21、支杆22、推进装置23、水翼板24和方向装置25;浮体21与车体11一侧固定连接,浮体21下水时提供浮力,支杆22一端与浮体21连接,另一端为自由端且位于浮体21下部;推进装置23包括螺旋桨231,螺旋桨231设在浮体21尾部或装设在支杆22上;水翼板24沿水平方向设置在支杆22的下部,水翼板24上端面呈拱起弧面状,方向装置25包括方向板251,方向板251竖直设置,方向板251一侧与支杆22铰接,方向板251可调摆动。车体11为二轮车或多轮车,所述车体11为全驱车,浮体21前端及底部呈流线形。本实施例中,每一个浮体21前后各设置有一支杆22,方向板251将在靠前的支杆22上,螺旋桨231装在靠后的支杆22上。

需要说明的是,动力系统可以采用液压驱动或电力驱动,通过动力系统驱动移动轮12转动,通过控制系统控制车体11按一定速度、特定方向运动均已是现有成熟,本申请中不再赘述动力系统和控制系统的具体设置。

请参见图2,本实施例中,车体11上设置有Y形轮叉13,Y形轮叉13包括可伸缩的竖杆131和两个分叉端132,竖杆131为伸缩杆,竖杆131一端与车体11连接,竖杆131另一端与两个分叉端132的共同端连接,移动转动设置在Y形轮叉13两个分叉端132之间。具体的,伸缩杆为电动伸缩杆,电动伸缩杆与控制系统连接;而通过控制系统控制电动伸缩杆的长度也已是本领域现有成熟技术,本申请中不再赘述控制系统与电动伸缩杆电路控制技术。

请再参见图2,本实施例中,移动轮12的外周壁上设置有若干圈凸块121,凸块121呈弧形条,同一圈的凸块121相间呈环状分布,每一凸块121两侧装设置有侧翼板122。

请参见图3,推进装置23还包括第一驱动电机232、柔性传动轴233和第一转轴234,第一驱动电机232装设在浮体21内,第一驱动电机232与控制系统电性连接,柔性传动轴233一端与第一驱动电机232的输出轴同轴连接,另一端与第一转轴234同轴连接,第一转轴234转动装设在支杆22上,螺旋桨231与第一转轴234固定连接。

请参见图4,方向装置25还包括第二驱动电机252、第二转轴253、拉绳254和双向复位铰链255,方向板251通过双向复位铰链255与支杆22连接,第二电机装设在支杆22上部,第二驱动电机252与控制系统电性连接,第二转轴253转动装设在支杆22内,第二转轴 253一端与第二驱动电机252的输出轴固定连接,输出轴上设置有卷绳槽,支杆22上设置有通孔,拉绳254绕卷于卷绳槽上,拉绳254一端穿过通孔与方向板251一端面固定连接,拉绳254另一端穿过通孔与方向板251一相背端面固定连接。通过第二驱动电机252的正转与反转,带动第二转轴253正反转,使拉绳254的两端此收彼放,或此放彼收,拉绳254带动方向板251摆动,实现全地形越野车的方向调节。需要说明的是,双向复位铰链255是现有成熟技术产品,市面可直接购买,本申请中不再赘述双向复位铰链255的具体结构。

本实施例中,水翼板24上端面的一侧与支杆22下部铰接,水翼板24与支杆22的连接处设置有角度锁定结构26。具体请参见图5,角度锁定结构26包括卡槽261、插销262、第一销孔、第二销孔263和锁孔264,支杆22下部设置有插槽,水翼板24一端在插槽内活动,支杆22上设置有与插槽连通的第一销孔、第二销孔263,水翼板24端部设置有锁孔264;水翼板24水平放置时,插销262装设在第一销孔内并与锁孔264可拆连接,水翼板24水平竖直放置时,插销262装设在第二销孔263内并与锁孔264可拆连接。插销262和支杆22通过柔性线连接。

陆地航行时,通过动力系统驱动车体11运动,通过控制系统控制车体11到移动,实现陆地的移动航行;需要在水中航行时,使整个陆行部1和水行部2进入水中,浮体21提供浮力,使全地形越野车漂浮在水面;通过推进装置23的螺旋桨231在水中航行,航行过程中,由于水流和水翼板24的作用,使整个车体11具有上升的动力,再将移动轮12向上提升,车体11与水面的接触面更小,阻力减少,车体11航行速度加快,车体11不断上升,最后稳定状态时只有水翼板24、支杆22、方向板251和螺旋桨231位于水下,实现车体11悬空航行的效果。基于上述,本发明解决传统全地形越野车不能悬浮在水面上的技术问题。通过设置有流线形的浮体21,可以减少全地形越野车在水中低速航行时浮体21所受的阻力,便于提速。本发明还可根据需要设置有多个移动轮12,满足不同需要。通过水翼板24的角度可调,实现收折的效果,在陆地航行时,可以防止刮到人或物,造成不必要的事故。

上述说明是针对本发明较佳可行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但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的专利申请范围,凡本发明所提示的技术精神下所完成的同等变化或修饰变更,均应属于本发明所涵盖专利范围。

相关技术
  • 一种水陆全地形越野车
  • 一种中小型全地形越野车全时四驱传动系统
技术分类

061201131554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