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跨场区数据传输自动化验证方法和装置

文献发布时间:2024-04-18 19:58:30


跨场区数据传输自动化验证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航天测控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跨场区数据传输自动化验证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航天测控系统是要利用航天测控设备完成对在轨航天器的监视、管理和控制。由于航天器通常围绕地球进行高速飞行,受到地球曲率的影响,地面上的一个航天测控设备只有在航天器飞行至上空时才能完成测控任务,测控时长较短。若想在一个较长的时间段内完成对某个航天器的测控,必须在多个地理上相隔较远场区内架设测控设备,并在其之间铺设光缆进行数据传输。这种跨场区的数据传输由于物理距离较为遥远,数据帧从发送到接收需要经过的网络设备较多,而且航天测控系统对安全性要求较高,为了保证远距离数据传输的可靠性,通常采用主备机策略(节点可靠性)和双路由策略(链路可靠性)。主备机和双路由数据传输模式如图1所示。

不同场区中不同的测控设备在上线运行之前,需要进行测试验证。主要验证的内容包括:1.发送方主机数据发送情况;2.接收方主备机数据接收情况;3.发送方双路由数据发送情况;4.接收方双路由数据接收情况。目前这种测试验证主要是人工开展。但是,随着航天系统的不断发展,地面测控设备也越来越多,跨场区之间进行数据传输的正确性验证需求也逐渐增多,传统的人工测试方法:一是验证消耗时间长,其中大量时间消耗在网络数据包抓取上;二是验证的准确性低,人工进行数据包抓取容易出现错误,导致测试不充分。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跨场区数据传输自动化验证方法和装置,以缓解了现有的跨场区之间数据传输的正确性验证方法存在的测试验证效率低和准确性差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跨场区数据传输自动化验证方法,包括:登录数据发送方的目标计算机;其中,所述目标计算机表示所述数据发送方互为主备机的两台第一计算机中的任一第一计算机;在确定所述目标计算机为主机的情况下,对数据发送方主机进行网络抓包验证;依次登录数据接收方互为主备机的两台第二计算机,以对两台所述第二计算机进行网络抓包验证;在所有网络抓包验证结果均为通过的情况下,确定跨场区数据传输自动化验证通过。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在登录数据发送方的目标计算机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获取所述目标计算机的设备标识;判断所述设备标识与预设的主机标识是否一致;若一致,则确定所述目标计算机为数据发送方主机;若不一致,则确定所述目标计算机为数据发送方备机。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在确定所述目标计算机为数据发送方备机的情况下,所述方法还包括:登录所述数据发送方主机,以对所述数据发送方主机进行网络抓包验证。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在所述数据发送方和所述数据接收方采用点对点的数据传输方式的情况下,对数据发送方主机进行网络抓包验证,包括:获取所述数据发送方主机的ip地址和数据接收方主备机的ip地址;基于所述ip地址构建用于抓取所述数据发送方主机通过第一路由向数据接收方主机和数据接收方备机发送数据包的第一指令;基于所述ip地址构建用于抓取所述数据发送方主机通过第二路由向所述数据接收方主机和所述数据接收方备机发送数据包的第二指令;在确定所述第一指令和所述第二指令均抓取到数据包的情况下,利用预设测试用例对所述数据包进行测试验证;在确定测试验证均通过的情况下,确定所述数据发送方主机的网络抓包验证结果为通过。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在所述数据发送方和所述数据接收方采用点对点的数据传输方式的情况下,对两台所述第二计算机进行网络抓包验证,包括:获取所述数据发送方和所述数据接收方两组主备机的ip地址;基于所述ip地址构建用于抓取数据接收方主机通过第一路由接收数据发送方主机或数据发送方备机所发送数据包的第三指令;基于所述ip地址构建用于抓取所述数据接收方主机通过第二路由接收所述数据发送方主机或所述数据发送方备机所发送数据包的第四指令;基于所述ip地址构建用于抓取数据接收方备机通过所述第一路由接收所述数据发送方主机或所述数据发送方备机所发送数据包的第五指令;基于所述ip地址构建用于抓取所述数据接收方备机通过所述第二路由接收所述数据发送方主机或所述数据发送方备机所发送数据包的第六指令;在确定所述第三指令、所述第四指令、所述第五指令和所述第六指令均抓取到数据包的情况下,利用预设测试用例对所述数据包进行测试验证;在确定测试验证均通过的情况下,确定所述数据接收方主机和所述数据接收方备机的网络抓包验证结果为通过。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在所述数据发送方和所述数据接收方采用组播的数据传输方式的情况下,对数据发送方主机进行网络抓包验证,包括:获取所述数据发送方主机的ip地址、第一路由上网络设备的ip地址和第二路由上网络设备的ip地址;基于所述ip地址构建用于抓取所述数据发送方主机向所述第一路由上网络设备发送数据包的第七指令;基于所述ip地址构建用于抓取所述数据发送方主机向所述第二路由上网络设备发送数据包的第八指令;在确定所述第七指令和所述第八指令均抓取到数据包的情况下,利用预设测试用例对所述数据包进行测试验证;在确定测试验证均通过的情况下,确定所述数据发送方主机的网络抓包验证结果为通过。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在所述数据发送方和所述数据接收方采用组播的数据传输方式的情况下,对两台所述第二计算机进行网络抓包验证,包括:获取数据发送方主机的ip地址、数据发送方备机的ip地址、第一路由上网络设备的ip地址和第二路由上网络设备的ip地址;基于所述ip地址构建用于抓取所述第一路由上网络设备接收所述数据发送方主机或所述数据发送方备机所发送数据包的第九指令;基于所述ip地址构建用于抓取所述第二路由上网络设备接收所述数据发送方主机或所述数据发送方备机所发送数据包的第十指令;在确定所述第九指令和所述第十指令均抓取到数据包的情况下,利用预设测试用例对所述数据包进行测试验证;在确定测试验证均通过的情况下,确定数据接收方主机和数据接收方备机的网络抓包验证结果为通过。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跨场区数据传输自动化验证装置,包括:第一登录模块,用于登录数据发送方的目标计算机;其中,所述目标计算机表示所述数据发送方互为主备机的两台第一计算机中的任一第一计算机;第一验证模块,用于在确定所述目标计算机为主机的情况下,对数据发送方主机进行网络抓包验证;第二登录和第二验证模块,用于依次登录数据接收方互为主备机的两台第二计算机,以对两台所述第二计算机进行网络抓包验证;确定模块,用于在所有网络抓包验证结果均为通过的情况下,确定跨场区数据传输自动化验证通过。

第三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上存储有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前述实施方式中任一项所述的跨场区数据传输自动化验证方法的步骤。

第四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指令,所述计算机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前述实施方式中任一项所述的跨场区数据传输自动化验证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跨场区数据传输自动化验证方法,该方法实现了数据发送方和数据接收方主备机的自动登录,以及自动进行网络抓包验证,从而实现了跨场区数据传输自动化验证,大大提高了测试验证效率,同时避免了人工测试中出现的各类错误,提高了测试验证的质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主备机和双路由数据传输模式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跨场区数据传输自动化验证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点对点模式下的网络通道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组播模式下的网络通道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跨场区数据传输自动化验证装置的功能模块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航天测控系统中,为了保证跨场区的数据传输可靠性,通常采用主备机策略(节点可靠性)和双路由策略(链路可靠性)。具体的,主备机策略是指在两台相同配置的计算机上安装双工软件,维护两台计算机的主备状态。该软件可以对外提供应用程序接口,供应用程序获取当前计算机的主备状态。该软件可以保证同时仅有一台计算机为主机模式,当主机发生故障时,备机升级为主机。主备机策略主要是应对数据传输的节点可靠性问题。双路由策略是指在各个计算机上安装双网卡,数据收发双方的两个网卡通过不同的网络设备彼此连接,双路由策略主要是应对数据传输的链路可靠性问题。

上述跨场区之间的主备机和双路由通信是航天测控系统的一个典型应用场景。该场景遵循如下约定:发送方仅主机发送数据,备机不发送数据;接收方主备机均接收数据,但仅有主机对数据进行处理;发送方利用双路由进行数据发送;接收方接收到两个路由的双份数据后,可以采用融合和切换两种策略进行数据使用(融合策略是指:每一帧数据都有标识字段,同一帧数据系统使用双路由先到达的数据帧;切换策略是指:设置一个路由为主路由,主路由固定时长内没有收到数据后,进行主备路由切换)。

现有的跨场区之间数据传输的正确性验证方法通常为人工测试方法,存在如下技术问题:一是验证消耗时间长,其中大量时间消耗在网络数据包抓取上;二是验证的准确性低,人工进行数据包抓取容易出现错误,导致测试不充分。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跨场区数据传输自动化验证方法,用以缓解上文中所提出的技术问题。

实施例一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跨场区数据传输自动化验证方法的流程图,如图2所示,该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02,登录数据发送方的目标计算机。

在航天测控系统中跨场区数据传输的场景下,数据发送方与数据接收方均配置有用于收发数据的主机和备机,且主/备机上均安装双工软件以及双网卡,以支持主备机策略和双路由策略。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为了对跨场区数据传输进行自动化验证,首先利用远程连接登录到数据发送方的目标计算机上,然后再获取其主备机状态,也即判断其处于主机状态还是处于备机状态,其中,目标计算机表示数据发送方互为主备机的两台第一计算机中的任一第一计算机。远程登录计算机可以使用ssh或者Telnet等技术。

步骤S104,在确定目标计算机为主机的情况下,对数据发送方主机进行网络抓包验证。

通过双工软件对外提供的应用程序接口,可获取到目标计算机的主备机状态,如果确定目标计算机为主机,那么由于跨场区通信的场景下,数据发送方遵循仅主机发送数据,备机不发送数据的约定。因此,只需根据数据传输的网络参数对数据发送方主机进行网络抓包验证即可。网络抓包可采用linux下的tcpdump命令来实现,当然,针对不同的系统,也可以使用不同的命令实现,但所采用的方法逻辑一致。

但是,在确定目标计算机为数据发送方备机的情况下,方法还包括:登录数据发送方主机,以对数据发送方主机进行网络抓包验证。也就是说,如果首次随机登录的数据发送方的第一计算机是处于备机状态,那么已知备机并不对外发送数据,因此,需要登录数据发送方的另一台第一计算机,在确定另一台第一计算机处于主机状态下时,则对其进行网络抓包验证。如果另一台第一计算机也处于备机状态,则确定数据发送方的双工软件处于异常工作状态,需返回异常,因为此时未能找到主机所以无法进行网络抓包验证。

对于数据发送方来说,网络抓包验证的内容包括:确认数据发送方主机从双路由上完成数据发送,确认双路由上发送的数据内容相同。若抓取数据包之后,数据包的验证结果为满足以上两个条件,则确定数据发送方主机的网络抓包验证结果为通过。

步骤S106,依次登录数据接收方互为主备机的两台第二计算机,以对两台第二计算机进行网络抓包验证。

已知跨场区通信的场景下,数据接收方遵循主备机均接收数据的约定,因此,对于数据接收方来说,验证的方法流程就是分别登陆两台第二计算机进行网络抓包验证。

对于数据接收方来说,网络抓包验证的内容包括:确认数据接收方主机从双路由上完成数据接收,确认数据接收方备机从双路由上完成数据接收,确认数据接收方主机和数据接收方备接收到的数据内容相同。若对两台第二计算机抓取数据包之后,数据包的验证结果为满足以上三个条件,则确定数据接收方主备机的网络抓包验证结果为通过。

步骤S108,在所有网络抓包验证结果均为通过的情况下,确定跨场区数据传输自动化验证通过。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跨场区数据传输自动化验证方法,该方法实现了数据发送方和数据接收方主备机的自动登录,以及自动进行网络抓包验证,从而实现了跨场区数据传输自动化验证,大大提高了测试验证效率,同时避免了人工测试中出现的各类错误,提高了测试验证的质量。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为了确定目标计算机是处于主机状态还是备机状态,在登录数据发送方的目标计算机之后,本发明方法还包括如下内容:

通过目标计算机中双工软件提供的应用程序接口获取目标计算机的设备标识;判断设备标识与预设的主机标识是否一致;若一致,则确定目标计算机为数据发送方主机;若不一致,则确定目标计算机为数据发送方备机。

常用的数据传输协议包括TCP和UDP,UDP协议下又包括UDP单播和UDP组播。其中TCP协议和UDP单播协议是采用点对点的数据传输方法,UDP组播则是采用发布订阅模式进行数据传输,下面将分别对点对点的数据传输方法和的组播的数据传输方法进行网络抓包验证的流程进行介绍。

点对点模式下,数据发送方的主机要想将数据分别发送至数据接收方的主机和备机,就必须与数据接收方的主备机分别建立网络通道,数据发送方的备机也同时要做好向数据接收方的主备机发送数据的准备,因此也必须与接收方的主备机分别建立网络通道。如图3所示,在不考虑双路由的情况下,需要建立8条网络通道,再加上双路由环境,需要建立16条网络通道。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在数据发送方和数据接收方采用点对点的数据传输方式的情况下,上述步骤S104中,对数据发送方主机进行网络抓包验证,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041,获取数据发送方主机的ip地址和数据接收方主备机的ip地址。

通过上文中的介绍可知,数据发送方主机的网络抓包验证中包括:确认数据发送方主机从双路由上完成数据发送,确认双路由上发送的数据内容相同。而数据的发送则必须获取数据收发双方的ip地址,因此点对点模式下,具体涉及到获取数据发送方主机的ip地址、数据接收方主机的ip地址和数据接收方备机的ip地址。并且双路由场景下,数据收发双方因均配置双网卡,因此数据发送方主机、数据接收方主机、数据接收方备机均具有两个ip地址。

步骤S1042,基于ip地址构建用于抓取数据发送方主机通过第一路由向数据接收方主机和数据接收方备机发送数据包的第一指令。

步骤S1043,基于ip地址构建用于抓取数据发送方主机通过第二路由向数据接收方主机和数据接收方备机发送数据包的第二指令。

双路由场景下,数据发送方主机利用双路由进行数据发送,因此,数据发送方主机需通过第一路由向数据接收方主机和数据接收方备机发送数据包,以及,通过第二路由向数据接收方主机和数据接收方备机发送数据包。以图3中所示出的ip地址为例,数据发送方主机的ip地址为ip11,ip12;数据接收方主机的ip地址为ip31,ip32;数据接收方备机的ip地址为ip41,ip42。若每一台计算机所包含的两块网卡分别为eth1和eth2,那么点对点模式下,测试数据发送方主机在双路由下发送数据的tcpdump命令如下表1:

表1点对点模式下的抓包命令

步骤S1044,在确定第一指令和第二指令均抓取到数据包的情况下,利用预设测试用例对数据包进行测试验证。

步骤S1045,在确定测试验证均通过的情况下,确定数据发送方主机的网络抓包验证结果为通过。

具体的,如果通过第一指令和第二指令均能成功抓取到数据包,则需进一步判断双路由上发送的数据包的数据内容是否相同。点对点模式下,对数据发送方主机进行网络抓包验证时,利用预设测试用例对数据包进行测试验证的内容包括:

首先对数据发送方主机通过第一路由向数据接收方主机发送的第一数据包进行存储,以及,对数据发送方主机通过第一路由向数据接收方备机发送的第二数据包进行存储,存储格式可以为二进制文件。然后对两个文件进行比对分析,查看二者的数据内容帧数是否一致,数据域(TCP/IP协议中的数据字段)内容是否相同,若一致且相同,则确定第一路由的数据传输验证通过。

利用上述同样的方法,对第二路由进行数据传输验证,若确定第二路由的数据传输验证也通过,则进一步对第一路由和第二路由上传输的文件进行比对分析,若一致且相同,则确定数据发送方主机的网络抓包验证结果为通过。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在数据发送方和数据接收方采用点对点的数据传输方式的情况下,上述步骤S106中,对两台第二计算机进行网络抓包验证,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061,获取数据发送方和数据接收方两组主备机的ip地址。

对于数据接收方来说,网络抓包验证的内容包括:确认数据接收方主机从双路由上完成数据接收,确认数据接收方备机从双路由上完成数据接收,确认数据接收方主机和数据接收方备接收到的数据内容相同。鉴于数据发送方配置有两台互为主备的第一计算机,因此,本发明实施例中,为了对数据接收方进行网络抓包验证,则需要获取数据发送方主机的ip地址、备机的ip地址,以及数据接收方主机的ip地址和备机的ip地址。

步骤S1062,基于ip地址构建用于抓取数据接收方主机通过第一路由接收数据发送方主机或数据发送方备机所发送数据包的第三指令。

步骤S1063,基于ip地址构建用于抓取数据接收方主机通过第二路由接收数据发送方主机或数据发送方备机所发送数据包的第四指令。

步骤S1064,基于ip地址构建用于抓取数据接收方备机通过第一路由接收数据发送方主机或数据发送方备机所发送数据包的第五指令。

步骤S1065,基于ip地址构建用于抓取数据接收方备机通过第二路由接收数据发送方主机或数据发送方备机所发送数据包的第六指令。

数据接收方主机和备机均接收数据,且主备机均通过双路由接收双份数据,以图3中所示出的ip地址为例,数据发送方主机的ip地址为ip11,ip12;数据发送方备机的ip地址为ip21,ip22;数据接收方主机的ip地址为ip31,ip32;数据接收方备机的ip地址为ip41,ip42。若每一台计算机所包含的两块网卡分别为eth1和eth2,那么点对点模式下,测试数据接收方主备机在双路由下接收数据的tcpdump命令如下表2:

表2点对点模式下的抓包命令

步骤S1066,在确定第三指令、第四指令、第五指令和第六指令均抓取到数据包的情况下,利用预设测试用例对数据包进行测试验证。

步骤S1067,在确定测试验证均通过的情况下,确定数据接收方主机和数据接收方备机的网络抓包验证结果为通过。

如果通过第三指令、第四指令、第五指令和第六指令均能成功抓取到数据包,则需进一步确认数据接收方主机和数据接收方备机接收到的数据包所包含的数据内容是否相同。点对点模式下,对数据接收方主备机进行网络抓包验证时,利用预设测试用例对数据包进行测试验证的内容包括:

首先数据接收方主机通过融合策略或者切换策略将从第一路由和第二路由接收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得到X数据包;数据接收方备机同样对从第一路由和第二路由接收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得到Y数据包。

然后,对X数据包和Y数据包进行存储,存储格式可以为二进制文件。然后对两个文件进行比对分析,查看二者的数据内容帧数是否一致,数据域内容是否相同,若一致且相同,则确定数据接收方主机和数据接收方备机的网络抓包验证结果为通过。

组播模式下,数据发送方将数据包发送到组播地址上,数据接收方从组播地址上完成数据包的接收。网络通道如图4所示。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在数据发送方和数据接收方采用组播的数据传输方式的情况下,上述步骤S104中,对数据发送方主机进行网络抓包验证,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04a,获取数据发送方主机的ip地址、第一路由上网络设备的ip地址和第二路由上网络设备的ip地址。

由于组播模式下,数据发送方主机是将数据发送至组播地址上,因此,数据收发双方具体涉及到数据发送方主机、第一路由上的网络设备和第二路由上的网络设备,数据发送方主机因均配置双网卡,因此数据发送方主机的ip地址是两个。以图4中所示出的ip地址为例,数据发送方主机的ip地址为ip11,ip12,第一路由上网络设备的ip地址为ip51和第二路由上网络设备的ip地址为ip52。

步骤S104b,基于ip地址构建用于抓取数据发送方主机向第一路由上网络设备发送数据包的第七指令。

步骤S104c,基于ip地址构建用于抓取数据发送方主机向第二路由上网络设备发送数据包的第八指令。

若每一台计算机所包含的两块网卡分别为eth1和eth2,那么组播模式下,测试数据发送方主机在双路由下发送数据的tcpdump命令如下表3:

表3组播模式下的抓包命令

步骤S104d,在确定第七指令和第八指令均抓取到数据包的情况下,利用预设测试用例对数据包进行测试验证。

步骤S104e,在确定测试验证均通过的情况下,确定数据发送方主机的网络抓包验证结果为通过。

如果通过第七指令和第八指令均能成功抓取到数据包,则需进一步判断双路由上发送的数据包的数据内容是否相同。组播模式下,对数据发送方主机进行网络抓包验证时,利用预设测试用例对数据包进行测试验证的内容包括:

首先对数据发送方主机向第一路由上的网络设备发送的A数据包进行存储,以及,对数据发送方主机向第二路由上的网络设备发送的B数据包进行存储,存储格式可以为二进制文件。然后对两个文件进行比对分析,查看二者的数据内容帧数是否一致,数据域内容是否相同,若一致且相同,则确定数据发送方主机的网络抓包验证结果为通过。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在数据发送方和数据接收方采用组播的数据传输方式的情况下,上述步骤S106中,对两台第二计算机进行网络抓包验证,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06a,获取数据发送方主机的ip地址、数据发送方备机的ip地址、第一路由上网络设备的ip地址和第二路由上网络设备的ip地址。

组播模式下,对数据接收方主备机进行抓包验证时,具体需要判断数据发送方是否成功将数据包发送到第一路由和第二路由的网络设备上,因此,需要获取数据发送方主备机的ip地址,以及第一路由和第二路由上网络设备的ip地址。数据发送方主备机均配置双网卡,因此数据发送方主备机的ip地址是两个。参考图4,数据发送方主机的ip地址为ip11,ip12;数据发送方备机的ip地址为ip21,ip22;第一路由上网络设备的ip地址为ip51;第二路由上网络设备的ip地址为ip52。

步骤S106b,基于ip地址构建用于抓取第一路由上网络设备接收数据发送方主机或数据发送方备机所发送数据包的第九指令。

步骤S106c,基于ip地址构建用于抓取第二路由上网络设备接收数据发送方主机或数据发送方备机所发送数据包的第十指令。

若每一台计算机所包含的两块网卡分别为eth1和eth2,那么组播模式下,测试数据接收方主备机在双路由下接收数据的tcpdump命令如下表4,通过表4可知,测试数据接收方主/备机通过双路由接收数据的抓包命令相同。

表4组播模式下的抓包命令

步骤S106d,在确定第九指令和第十指令均抓取到数据包的情况下,利用预设测试用例对数据包进行测试验证。

步骤S106e,在确定测试验证均通过的情况下,确定数据接收方主机和数据接收方备机的网络抓包验证结果为通过。

如果通过第九指令和第十指令均能成功抓取到数据包,则需进一步确认两个数据包所包含的数据内容是否相同。组播模式下,对数据接收方主备机进行网络抓包验证时,利用预设测试用例对数据包进行测试验证的内容包括:

首先对第九指令抓取到的数据包和第十指令抓取到的数据包进行存储,存储格式可以为二进制文件。然后对两个文件进行比对分析,查看二者的数据内容帧数是否一致,数据域内容是否相同,若一致且相同,则可确定数据接收方主机和数据接收方备机的网络抓包验证结果为通过。

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航天测控系统中,跨场区数据传输自动化验证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远程连接登录到相应计算机上,然后自动获取主备机状态,最后根据数据传输的网络参数自动抓取数据包完成数据传输验证。本发明所提出的方法实现了自动登录、自动获取主备机状态、自动生成tcpdump命令参数实现网络数据包的抓取,从而实现了跨场区数据传输自动化验证,有效地提高了测试验证效率。并且,鉴于上述计算机登录、主备机状态识别、网络数据包抓取命令、测试用例的判定均由计算机程序自动完成,因此可以极大的避免人工测试中出现的各类错误,从而有效地提高了测试验证的质量。

实施例二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跨场区数据传输自动化验证装置,该装置主要用于执行上述实施例一所提供的跨场区数据传输自动化验证方法,以下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跨场区数据传输自动化验证装置做具体介绍。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跨场区数据传输自动化验证装置的功能模块图,如图5所示,该装置主要包括:第一登录模块10,第一验证模块20,第二登录和第二验证模块30,确定模块40,其中:

第一登录模块10,用于登录数据发送方的目标计算机;其中,目标计算机表示数据发送方互为主备机的两台第一计算机中的任一第一计算机。

第一验证模块20,用于在确定目标计算机为主机的情况下,对数据发送方主机进行网络抓包验证。

第二登录和第二验证模块30,用于依次登录数据接收方互为主备机的两台第二计算机,以对两台第二计算机进行网络抓包验证。

确定模块40,用于在所有网络抓包验证结果均为通过的情况下,确定跨场区数据传输自动化验证通过。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跨场区数据传输自动化验证装置,该装置实现了数据发送方和数据接收方主备机的自动登录,以及自动进行网络抓包验证,从而实现了跨场区数据传输自动化验证,大大提高了测试验证效率,同时避免了人工测试中出现的各类错误,提高了测试验证的质量。

可选地,该装置还用于:

获取目标计算机的设备标识。

判断设备标识与预设的主机标识是否一致。

若一致,则确定目标计算机为数据发送方主机。

若不一致,则确定目标计算机为数据发送方备机。

可选地,该装置还用于:

登录数据发送方主机,以对数据发送方主机进行网络抓包验证。

可选地,在数据发送方和数据接收方采用点对点的数据传输方式的情况下,第一验证模块20具体用于:

获取数据发送方主机的ip地址和数据接收方主备机的ip地址。

基于ip地址构建用于抓取数据发送方主机通过第一路由向数据接收方主机和数据接收方备机发送数据包的第一指令。

基于ip地址构建用于抓取数据发送方主机通过第二路由向数据接收方主机和数据接收方备机发送数据包的第二指令。

在确定第一指令和第二指令均抓取到数据包的情况下,利用预设测试用例对数据包进行测试验证。

在确定测试验证均通过的情况下,确定数据发送方主机的网络抓包验证结果为通过。

可选地,在数据发送方和数据接收方采用点对点的数据传输方式的情况下,第二登录和第二验证模块30具体用于:

获取数据发送方和数据接收方两组主备机的ip地址。

基于ip地址构建用于抓取数据接收方主机通过第一路由接收数据发送方主机或数据发送方备机所发送数据包的第三指令。

基于ip地址构建用于抓取数据接收方主机通过第二路由接收数据发送方主机或数据发送方备机所发送数据包的第四指令。

基于ip地址构建用于抓取数据接收方备机通过第一路由接收数据发送方主机或数据发送方备机所发送数据包的第五指令。

基于ip地址构建用于抓取数据接收方备机通过第二路由接收数据发送方主机或数据发送方备机所发送数据包的第六指令。

在确定第三指令、第四指令、第五指令和第六指令均抓取到数据包的情况下,利用预设测试用例对数据包进行测试验证。

在确定测试验证均通过的情况下,确定数据接收方主机和数据接收方备机的网络抓包验证结果为通过。

可选地,在数据发送方和数据接收方采用组播的数据传输方式的情况下,第一验证模块20具体用于:

获取数据发送方主机的ip地址、第一路由上网络设备的ip地址和第二路由上网络设备的ip地址。

基于ip地址构建用于抓取数据发送方主机向第一路由上网络设备发送数据包的第七指令。

基于ip地址构建用于抓取数据发送方主机向第二路由上网络设备发送数据包的第八指令。

在确定第七指令和第八指令均抓取到数据包的情况下,利用预设测试用例对数据包进行测试验证。

在确定测试验证均通过的情况下,确定数据发送方主机的网络抓包验证结果为通过。

可选地,在数据发送方和数据接收方采用组播的数据传输方式的情况下,第二登录和第二验证模块30具体用于:

获取数据发送方主机的ip地址、数据发送方备机的ip地址、第一路由上网络设备的ip地址和第二路由上网络设备的ip地址。

基于ip地址构建用于抓取第一路由上网络设备接收数据发送方主机或数据发送方备机所发送数据包的第九指令。

基于ip地址构建用于抓取第二路由上网络设备接收数据发送方主机或数据发送方备机所发送数据包的第十指令。

在确定第九指令和第十指令均抓取到数据包的情况下,利用预设测试用例对数据包进行测试验证。

在确定测试验证均通过的情况下,确定数据接收方主机和数据接收方备机的网络抓包验证结果为通过。

实施例三

参见图6,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60,存储器61,总线62和通信接口63,所述处理器60、通信接口63和存储器61通过总线62连接;处理器60用于执行存储器61中存储的可执行模块,例如计算机程序。

其中,存储器61可能包含高速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也可能还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通过至少一个通信接口63(可以是有线或者无线)实现该系统网元与至少一个其他网元之间的通信连接,可以使用互联网,广域网,本地网,城域网等。

总线62可以是ISA总线、PCI总线或EISA总线等。所述总线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6中仅用一个双向箭头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其中,存储器61用于存储程序,所述处理器60在接收到执行指令后,执行所述程序,前述本发明实施例任一实施例揭示的过程定义的装置所执行的方法可以应用于处理器60中,或者由处理器60实现。

处理器60可能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的各步骤可以通过处理器60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上述的处理器60可以是通用处理器,包括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简称CPU)、网络处理器(Network Processor,简称NP)等;还可以是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Processing,简称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简称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简称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公开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本发明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译码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译码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软件模块可以位于随机存储器,闪存、只读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或者电可擦写可编程存储器、寄存器等本领域成熟的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位于存储器61,处理器60读取存储器61中的信息,结合其硬件完成上述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跨场区数据传输自动化验证方法和装置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存储了处理器可执行的非易失的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程序代码包括的指令可用于执行前面方法实施例中所述的方法,具体实现可参见方法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处理器可执行的非易失的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发明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术语“水平”、“竖直”、“悬垂”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相关技术
  • 一种基于密钥验证的数据传输方法及装置
  • 一种BIOS参数自动化验证装置及验证方法
  • 一种基于数据传输系统的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 跨链信息生成方法、跨链信息验证方法及跨链信息验证系统
  • 一种用于再保业务的数据分片及并行数据处理方法、装置
技术分类

06120116505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