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深度处理绒毛的磨毛机

文献发布时间:2024-01-17 01:26:37


一种深度处理绒毛的磨毛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纺织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深度处理绒毛的磨毛机。

背景技术

磨毛机又称磨绒机,是供机织物针织物及非织造布利用砂磨辊与织物表面接触摩擦而使其产生短绒毛面的整理设备。

磨毛机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纺织行业的发展过程中。纺织品在生产过程中,经常需要对织物表面进行处理,以改变其外观和质感。磨毛机的出现满足了这一需求,使得织物表面能够获得更加柔软、绒毛和触感舒适的效果。经检索,现有技术中已有一些磨毛机装置,如申请号为CN202210646747.9的一种具有加热机构的磨毛机;申请号为CN202020563736.0的一种新型环保的立式磨毛机;申请号为CN201520196293.5的一种磨毛机用磨毛机构。

申请号为CN201822262339.5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具有检测限位装置的磨毛机用磨毛机构,涉及纺织技术领域,其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表面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左侧面卡接有第一轴承,所述第一轴承内套接有第一转轴。该具有检测限位装置的磨毛机用磨毛机构,通过第二电机、螺纹帽、螺纹杆、U形板、第一磨毛辊、第二磨毛辊和触点开关的相互配合,首先人们将布料穿过第一磨毛辊和第二磨毛辊之间,然后人们使第二电机工作,第二电机的输出轴正转带动螺纹杆旋转,螺纹杆在螺纹帽的作用下会使螺纹杆向下移动,从而使U形板向下移动,从而能够避免布料挤压过度使布料在磨毛时发生损坏的情况,能够满足人们的使用需要。

常用磨毛机在实际使用时,先将纺织布放置在输送带上,利用位置检测系统对纺织布的宽度值进行调节,之后再将纺织布输送至后续的磨毛机构中进行后续的磨毛作业,然而现有的磨毛机在实际使用中,依然存在弊端;

使用中,现有的对于纺织布的磨毛作业一般是通过两个表面装有砂皮的辊轴同时转动,之后将纺织布使其通过两个辊轴中间,进而通过辊轴转动使其表面的砂皮进行磨毛作业,由于辊轴的安装位置的固定性,当纺织布通过二者中间区域时,砂皮仅能够使得纺织布表面产生的绒毛微微扬起,从视觉上看,微微扬起的绒毛并不“丰满”,容易导致消费者不易购买使用,从触感上看绒毛的微微扬起,并不稠密,并且呈现为软趴趴状,无法实现“站立”姿态,消费者在触摸时,无法得到充足的绒毛触感,因此将会大幅度降低磨毛后纺织布的销售状况,因此需要对其进行改进,本技术方案是针对在进行磨毛筒长度调节后对纺织布进行磨毛的再次处理,属于该技术名称深度处理绒毛的磨毛机的范畴。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深度处理绒毛的磨毛机,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无法利用传统的砂皮辊轴使得磨毛后纺织布的绒毛变得更加稠密且较为“站立”的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深度处理绒毛的磨毛机,包括第一支撑底座、第二支撑底座和长度调节单元,所述第一支撑底座的中端固定安装有安装单元,所述安装单元的内部固定安装有驱动组件,所述安装单元的顶部及底部均活动连接有吹动单元,所述安装单元远离长度调节单元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吹拂单元,所述第二支撑底座上端的内部轴承连接有抓动组件,所述抓动组件与吹拂单元固定连接,所述抓动组件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拨动单元,所述第一支撑底座顶部远离长度调节单元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热风单元,所述热风单元的底端与吹拂单元的内部相连通;

所述抓动组件包括第一存风管、C形橡胶连接管和第五皮带,所述第一存风管的内部螺纹套接有第一往复螺杆,所述第一往复螺杆通过第五皮带传动连接有第二往复螺杆,所述第二往复螺杆的外壁螺纹套接有第二存风管,所述第一存风管、第一往复螺杆、第二存风管、第二往复螺杆和第五皮带均设置有两组,下端两个所述第二往复螺杆传动连接有第六皮带,两个所述第一存风管均通过C形橡胶连接管与第二存风管相连接。

优选地,所述驱动组件的内部滑移连接有纺织布,所述纺织布的外形呈现为九十度弯曲状,所述安装单元包括安装框,所述安装框与第一支撑底座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框的上下两端均开设有发热片槽,所述安装框顶部及底部的外侧均与吹动单元抵触连接。

优选地,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电机、磨毛单元和第一皮带,所述驱动电机与安装单元固定连接,所述驱动电机输出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远离驱动电机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伞齿轮,所述转轴和磨毛单元均与安装单元轴承连接,所述转轴和磨毛单元通过第一皮带传动连接,所述第一皮带设置有两组,两组所述第一皮带的内部均活动连接有六个形状尺寸均相同的活动滚轮,所述活动滚轮的顶部与纺织布活动连接。

优选地,所述吹动单元包括有与第一支撑底座轴承连接的第二伞齿轮和第四皮带,所述第二伞齿轮与第一伞齿轮啮合连接,所述第二伞齿轮通过第四皮带传动连接有风扇,所述吹动单元设置有两组,两组所述风扇分别位于安装单元的正上方和正下方,两个所述第二伞齿轮均与第一伞齿轮啮合连接。

优选地,所述热风单元包括有与第一支撑底座固定连接的热风机,所述热风机远离吹动单元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热风管,所述热风管的底端与吹拂单元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吹拂单元包括有两个均与固定板固定连接的弧形出风仓,所述弧形出风仓下端远离驱动组件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一出风连接管,所述第一出风连接管与抓动组件固定连接,两个所述弧形出风仓通过连通管相连通,下端所述弧形出风仓靠近驱动组件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出风连接管,所述第二出风连接管与抓动组件固定连接。

所述拨动单元包括两组对称设置的第一S形拨动管和第二S形拨动管,每组中的所述第一S形拨动管与第一存风管相连接,第二S形拨动管与第二存风管相连接,第一S形拨动管与第二S形拨动管交错分布;所述第一S形拨动管和第二S形拨动管的外形尺寸均相同,且二者底端及下端的表面均开设有槽孔。优选地,所述磨毛单元包括有两组均与第一支撑底座轴承连接的磨毛筒和第二皮带,两个所述磨毛筒的两端均通过第二皮带传动连接,下端所述第二皮带的外端套接有第三皮带,所述第三皮带的底端与抓动组件套接。

优选地,两个所述弧形出风仓的外形均呈现为“C”字型,且两个弧形出风仓相邻一侧壁的内部均开设有出气长条槽,所述第一出风连接管和第二出风连接管可发生位移。

优选地,所述第一存风管和第二存风管的内部均设置有腔室,上端两个所述第一存风管分别与第一出风连接管和第二出风连接管相连接,每组所述第一存风管(901)内部的腔室和第二存风管(903)内部的腔室均通过通过C形橡胶连接管相连通,所述第一存风管和第二存风管内部的腔室与拨动单元相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发明通过设置抓动组件和拨动单元等结构的配合,进而使得磨毛后的绒毛更加具有“站立”性,且充盈,两组第一往复螺杆和第二往复螺杆的同时转动,使得位于第一往复螺杆表面的第一存风管以及位于第二往复螺杆表面的第二存风管发生来回左右移动,并且通过相互交错的第一S形拨动管和第二S形拨动管将会对绒毛贴近纺织布表面的一端进行来回左右扰动,使得绒毛呈现为“站立”状,并且交错的第一S形拨动管和第二S形拨动管内部热气的不断向外排出,会使得绒毛更加稠密,一方面通过第一S形拨动管和第二S形拨动管交错状的摆动,使得绒毛较为“站立”,并通过第一S形拨动管和第二S形拨动管槽孔热气的排出,使得在摆动过程中,绒毛更加稠密,对织物进行相应的整理;

(2)本发明通过设置驱动组件和吹动单元等结构的配合,进而在对纺织布进行磨毛处理时,先对其进行热量的充斥,使得纺织布表面较为“软化”,进而便利后续的磨毛作业,转轴将会通过第一伞齿轮、第二伞齿轮、第四皮带带动风扇发生转动,两个风扇的相向转动,将会通过发热片槽对纺织布的表面进行来自从上至下以及从下至上热风的吹动,将会使得纺织布的顶面及底面逐渐较为软化,进而以此便利后续的顺利的磨毛作业;

(3)本发明通过设置吹拂单元和热风单元等结构的配合,进而对初次磨毛后的绒毛进行热风的吹动,避免其在运输过程中趴附在纺织布的表面,并且保证了纺织布的平整性,热风机产生的热气将会通过热风管进入至弧形出风仓的内部,下端弧形出风仓将会对纺织布起到底部支撑的效果,两个弧形出风仓相邻一侧壁的出气长条槽将会对磨毛筒磨毛后的绒毛进行热风的吹动,避免在输送过程中,绒毛“趴在”纺织布的表面,通过弧形出风仓热气的吹动,保证纺织布绒毛的软化度,使其充盈,不易“趴附”;

(4)本发明通过设置第三皮带和抓动组件等结构的配合,进而大幅度提升了整体的工作效率,在驱动电机带动磨毛筒发生转动的同时,下端磨毛筒将会通过第三皮带带动抓动组件一同发生转动,在驱动组件对纺织布进行输送过程中,通过第三皮带同步带动抓动组件转动,进而使得纺织布进入抓动组件的中间时,即可同步摆动,避免设置单个运行,导致对绒毛摆动效果不佳,同时降低了整体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第二支撑底座和固定板的结构配合关系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正面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磨毛单元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吹动单元和热风单元的结构配合关系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安装单元和驱动组件的结构配合关系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磨毛单元和吹拂单元的结构配合关系示意图;

图8为图7中A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磨毛单元和抓动组件的结构配合关系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第一往复螺杆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0中B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第一存风管和C形橡胶连接管的结构配合关系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抓动组件和拨动单元的结构配合关系示意图;

图14为图13中C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5为图13中D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支撑底座;2、第二支撑底座;3、长度调节单元;4、安装单元;401、安装框;402、发热片槽;5、驱动组件;501、驱动电机;502、转轴;503、第一伞齿轮;504、第一皮带;505、磨毛单元;5051、磨毛筒;5052、第二皮带;5053、第三皮带;506、活动滚轮;6、吹动单元;601、第二伞齿轮;602、第四皮带;603、风扇;7、热风单元;701、热风机;702、热风管;8、吹拂单元;801、弧形出风仓;802、第一出风连接管;803、连通管;804、第二出风连接管;9、抓动组件;901、第一存风管;902、第一往复螺杆;903、第二存风管;904、第二往复螺杆;905、C形橡胶连接管;906、第五皮带;907、第六皮带;10、固定板;11、拨动单元;1101、第一S形拨动管;1102、第二S形拨动管;12、纺织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至图15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深度处理绒毛的磨毛机,包括第一支撑底座1、第二支撑底座2和长度调节单元3,第一支撑底座1的中端固定安装有安装单元4,安装单元4的内部固定安装有驱动组件5,安装单元4的顶部及底部均活动连接有吹动单元6,安装单元4远离长度调节单元3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固定板10,固定板10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吹拂单元8,第二支撑底座2上端的内部轴承连接有抓动组件9,抓动组件9与吹拂单元8固定连接,抓动组件9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拨动单元11,第一支撑底座1顶部远离长度调节单元3的一端固定安装有热风单元7,热风单元7的底端与吹拂单元8的内部相连通;

抓动组件9包括第一存风管901、C形橡胶连接管905和第五皮带906,第一存风管901的内部螺纹套接有第一往复螺杆902,第一往复螺杆902通过第五皮带906传动连接有第二往复螺杆904,第二往复螺杆904的外壁螺纹套接有第二存风管903,第一存风管901、第一往复螺杆902、第二存风管903、第二往复螺杆904和第五皮带906均设置有两组,下端两个第二往复螺杆904传动连接有第六皮带907,两个第一存风管901均通过C形橡胶连接管905与第二存风管903相连接。

如图6所示,驱动组件5的内部滑移连接有纺织布12,纺织布12的外形呈现为九十度弯曲状,安装单元4包括安装框401,安装框401与第一支撑底座1固定连接,安装框401的上下两端均开设有发热片槽402,安装框401顶部及底部的外侧均与吹动单元6抵触连接。

采用上述方案:通过纺织布12外形的限定以及安装单元4结构的配合,将会便利对后续纺织布12的磨毛作业,使得吹动单元6可以通过发热片槽402对驱动组件5的内部进行热风的吹动,从而使得纺织布12表面得到软化,提高磨毛效果。

如图5所示,驱动组件5包括驱动电机501、磨毛单元505和第一皮带504,驱动电机501与安装单元4固定连接,驱动电机501输出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转轴502,转轴502远离驱动电机50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伞齿轮503,转轴502和磨毛单元505均与安装单元4轴承连接,转轴502和磨毛单元505通过第一皮带504传动连接,第一皮带504设置有两组,两组第一皮带504的内部均活动连接有六个形状尺寸均相同的活动滚轮506,活动滚轮506的顶部与纺织布12活动连接。

采用上述方案:通过驱动电机501和活动滚轮506等结构的配合,驱动电机501开始已运行时,将会通过转轴502、第一皮带504带动磨毛单元505一同发生转动,与此同时活动滚轮506将会在第一皮带504的内部一同发生活动,此时位于活动滚轮506顶部的纺织布12将会向靠近吹拂单元8的一侧移动,当转轴502发生转动时,将会通过第一伞齿轮503带动两个第二伞齿轮601一同发生转动,从而便利后续通过风扇603对纺织布12的热风吹拂作业。

如图5所示,吹动单元6包括有与第一支撑底座1轴承连接的第二伞齿轮601和第四皮带602,第二伞齿轮601与第一伞齿轮503啮合连接,第二伞齿轮601通过第四皮带602传动连接有风扇603,吹动单元6设置有两组,两组风扇603分别位于安装单元4的正上方和正下方,两个第二伞齿轮601均与第一伞齿轮503啮合连接,热风单元7包括有与第一支撑底座1固定连接的热风机701,热风机701远离吹动单元6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热风管702,热风管702的底端与吹拂单元8固定连接。

采用上述方案:通过热风机701和热风管702结构的配合,热风机701开始运行时,将会通过热风管702将热气输送至弧形出风仓801的内部,并通过吹拂单元8输送至抓动组件9的内部,进而便利后续的作业;通过第二伞齿轮601和风扇603等结构的配合,第二伞齿轮601与第一伞齿轮503啮合连接,当第一伞齿轮503转动时,将会带动两个第二伞齿轮601一同发生转动,第二伞齿轮601将会通过第四皮带602带动风扇603发生转动,此时两个风扇603将会从安装框401的顶部及底部相向吹动,并通过发热片槽402的配合,风扇603吹出来的为热风,热风吹拂在纺织布12的顶面及底面,将会提高对纺织布12表面的软化程度,进而以此便利后续对纺织布12表面的磨毛处理。

如图7所示,吹拂单元8包括有两个均与固定板10固定连接的弧形出风仓801,弧形出风仓801下端远离驱动组件5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第一出风连接管802,第一出风连接管802与抓动组件9固定连接,两个弧形出风仓801通过连通管803相连通,下端弧形出风仓801靠近驱动组件5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出风连接管804,第二出风连接管804与抓动组件9固定连接,两个弧形出风仓801的外形均呈现为“C”字型,且两个弧形出风仓801相邻一侧壁的内部均开设有出气长条槽,第一出风连接管802和第二出风连接管804可发生位移。

采用上述方案:通过两个弧形出风仓801的设计,下端弧形出风仓801将会对纺织布12进行限位活动,同时两个弧形出风仓801弯曲状的设计,将会有效防止纺织布12在用移动过程中发生折弯状,进而有效提高了纺织布12的平整性;通过弧形出风仓801和抓动组件9等结构的配合,两个弧形出风仓801分别位于纺织布12的顶部及底部,当热风管702将会热气输送至弧形出风仓801的内部时,此时弧形出风仓801将会通过连通管803将会热气输送至下端弧形出风仓801的内部,与此同时上下两个弧形出风仓801内部的热气将会分别通过第一出风连接管802和第二出风连接管804输送至抓动组件9的内部。

如图4和图9所示,所述拨动单元11包括两组对称设置的第一S形拨动管1101和第二S形拨动管1102,每组中的所述第一S形拨动管1101与第一存风管901相连接,第二S形拨动管1102与第二存风管903相连接,第一S形拨动管1101与第二S形拨动管1102交错分布;所述第一S形拨动管1101和第二S形拨动管1102的外形尺寸均相同,且二者底端及下端的表面均开设有槽孔,,磨毛单元505包括有两组均与第一支撑底座1轴承连接的磨毛筒5051和第二皮带5052,两个磨毛筒5051的两端均通过第二皮带5052传动连接,下端第二皮带5052的外端套接有第三皮带5053,第三皮带5053的底端与抓动组件9套接。

采用上述方案:通过磨毛筒5051和第三皮带5053等结构的配合,第三皮带5053通过第一皮带504与转轴502传动连接,上下两个磨毛筒5051将会对纺织布12的顶面及底面进行磨毛处理,第二皮带5052将会由于驱动电机501的转动而发生转动,第二皮带5052将会通过第三皮带5053带动抓动组件9发生转动,以此便利后续的配合扬毛处理;通过第一S形拨动管1101和第二S形拨动管1102结构的配合,第一S形拨动管1101的外形呈现为弯曲状,并通过图14可知,第一S形拨动管1101和第二S形拨动管1102的底端及下端的表面均开设有槽孔,且位于第一存风管901表面的第一S形拨动管1101与位于第二存风管903表面的第二S形拨动管1102呈现为相互交错状,进而当第二存风管903和第一存风管901同时发生左右移动时,其内部的热气将会通过第一S形拨动管1101和第二S形拨动管1102内部的槽孔向外吹动,并通过交错的第一S形拨动管1101和第二S形拨动管1102将会使得纺织布12表面的绒毛可以更加的“站立”,使其更加“丰满”。

如图10所示,第一存风管901和第二存风管903的内部均设置有腔室,上端两个第一存风管901分别与第一出风连接管802和第二出风连接管804相连接,每组所述第一存风管901内部的腔室和第二存风管903内部的腔室均通过C形橡胶连接管905相连通,第一存风管901和第二存风管903内部的腔室与拨动单元11相连接。

采用上述方案:通过第一存风管901和第二存风管903内部腔室的设置,以及C形橡胶连接管905的设计,将会对第一出风连接管802和第一S形拨动管1101、第二S形拨动管1102进行连接,并通过两组第一存风管901和第二存风管903的设计,将会对纺织布12的两侧一同进行拨动作业,并且一组第一S形拨动管1101和第二S形拨动管1102相交错的设计,将会提升对绒毛的“站立”效果。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

首先,工作人员将牵引绳拴在纺织布12的一端,对其固定,之后将纺织布12放置在活动滚轮506的顶部,启动驱动电机501,使得转轴502通过第一皮带504带动磨毛单元505发生转动,转轴502将会通过第一伞齿轮503、第二伞齿轮601、第四皮带602带动风扇603发生转动,此时两个风扇603的相向转动,将会通过发热片槽402对纺织布12的表面进行热风的吹动,通过纺织布12开始移动时,热风的吹动将会使得纺织布12由于高温逐渐软化,进而以此便利后续的顺利的磨毛作业,随着移动两个磨毛筒5051将会对纺织布12的正面及底面,进行初次磨毛作业,第一皮带504将会通过下端磨毛筒5051和第二皮带5052使得两个磨毛筒5051共同发生转动,与此同时磨毛筒5051将会通过第三皮带5053带动后续抓动组件9发生转动;

其次,由于不断地拉动纺织布12,其将会移动至两个弧形出风仓801的中间区域,在此之前启动热风机701,热风机701产生的热气将会通过热风管702进入至弧形出风仓801的内部,并通过连通管803使得热气充斥至下端弧形出风仓801的内部,下端弧形出风仓801将会对纺织布12起到底部支撑的效果,避免纺织布12输送过程中出现折弯状态,以此保证纺织布12后续磨毛结束后,整体的平整性,同时两个弧形出风仓801相邻一侧壁的出气长条槽将会对磨毛筒5051磨毛后的绒毛进行热风的吹动,避免在输送过程中,绒毛“趴在”纺织布12的表面,通过弧形出风仓801热气的吹动,保证纺织布12绒毛的软化度,使其充盈,不易“趴附”;

之后,第三皮带5053将会带动靠近长度调节单元3一侧下端的第二往复螺杆904发生转动,第二往复螺杆904将会通过第五皮带906和第六皮带907分别带动靠近长度调节单元3一侧上端的第一往复螺杆902以及远离长度调节单元3一侧下端的第二往复螺杆904转动,随着两组第一往复螺杆902和第二往复螺杆904的同时转动,此时位于第一往复螺杆902表面的第一存风管901以及位于第二往复螺杆904表面的第二存风管903将会发生来回左右移动,并且通过相互交错的第一S形拨动管1101和第二S形拨动管1102将会对绒毛贴近纺织布12表面的一端进行来回左右扰动,使得绒毛呈现为“站立”状,并且交错的第一S形拨动管1101和第二S形拨动管1102会使得绒毛更加稠密;

最后,弧形出风仓801内部的热气将会通过第一出风连接管802和第二出风连接管804分别进入至上端两个第一存风管901内部的腔室,并通过C形橡胶连接管905将第一存风管901腔室的热气输送至下端第二存风管903的内部,并通过腔室输送至第一S形拨动管1101和第二S形拨动管1102内部的槽孔中,通过槽孔较为下端的分布,将会对绒毛底部进行热风的吹动,使其磨毛后的绒毛更具“站立”性,其十分充盈。

需要说明的是:

两组抓动组件9中间的间隔值与纺织布的厚度值相适配,不存在纺织布12无法进入至两组抓动组件9中间区域的问题;

热风机701产生的热风通过弧形出风仓801和拨动单元11向外排出的温度,不会对纺织布12的表面造成损坏,同时风扇603通过发热片槽402对驱动组件5内部纺织布12的热气吹动,温度仅能够使得纺织布12表面变热,不会对纺织布12造成损害影响。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相关技术
  • 一种肉鸡加工去毛深度脱毛去毛机
  • 一种数控高速牙刷植磨毛机
  • 一种绒毛磨毛机
  • 一种具有修剪长绒毛功能的纺织织物磨毛机
技术分类

06120116214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