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便捷式中型铁路客站布置结构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1:19:16


一种便捷式中型铁路客站布置结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铁路客站布置结构,特别是一种便捷式中型铁路客站布置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高铁建设的迅猛发展,铁路客站与出租车、网约车、公交车、小汽车等城市其他交通方式的衔接换乘也越来越重要。但目前的中型铁路客站普遍利用站前广场及周边用地来布置城市接驳交通功能,即通过将公交、出租车、私家车等各类交通用地依次平铺在站前广场上,以实现不同交通之间的相互换乘。但该布置方式却存在多种问题:

其一是铁路客站的占用土地包括铁路用地和周边城市用地,其中铁路用地是指主体站房、铁路站场及铁路生产用房等铁路客站自身的占用土地,周边城市用地则是公交站、停车场、出租车换乘站及进出站通道等与铁路客站配套的城市占用土地,而上述将各换乘流线依次平铺的方式会占用大量的周边城市用地,不利于土地的集约利用;如巢湖东站的建筑面积为11999平方米,城市用地占用量约为140000平方米(不包括绿地和广场)。常州北站的建筑面积为39600平方米,城市用地占用量约为202200平方米;

其二是由于各接驳换乘流线依次铺开,会导致换乘流线整体长度的延长,使得乘客从进、出站通道位置到最远端的换乘地的耗时较长;如常州北站从最远端换乘地至进站通道入口的距离约为510m,从而出站通道出口至最远端换乘地距离约为550m,巢湖东站从最远端换乘地至进站通道入口的距离约为360m,从出站通道出口至最远端换乘地距离约为390m;

其三是当换乘流线整体延长后,还会增加挡雨设施的整体长度和布置难度,并需要通过设置单独的连廊实现对旅客从各换乘流线到进出站位置的全程遮雨效果,如泗水南站的风雨连廊占地面积为2460平方米,总长约365m;且部分铁路客站还会出现大段的露天区域,如永康南站、巢湖东站、常州北站等,即无法实现整条换乘流线的无雨换乘,使得旅客需要进入露天区域后再去往公交、出租车等换乘流线,从而在恶劣天气时降低了用户的换乘体验;

其四是由于主体站房和铁路站场的建筑阻碍,会在其长度方向造成城市交通的隔断,使得周边的车流和人流在垂直穿过铁路客站时需要从周边绕路,极大的增加了城市道路的通行难度;另一方面,虽然目前的大型铁路客站会开设用于通行的地下通道,但该通道也仅是专用于进出站旅客的通行,而对于非旅客的外部人员则无法利用地下通道直接横穿铁路客站,从而造成城市交通的割裂;

其五是目前的铁路客站普遍与城市交通相融合,即外部车行如需实现落客和换乘,往往需要占用周边城市用道进行停车换乘,或将外部城市道路直接接入铁路客站内部,使车行从铁路客站的一侧进入后沿长度方向水平穿过铁路客站并从另一侧驶出,进而造成铁路客站车行流线的增长,从而造成汽车通行时间的增加并提高了堵车隐患;

而由于上述限制的存在,使得现有的铁路客站存在占地空间大、旅客换乘困难和交通便利度差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捷式中型铁路客站布置结构。它具有占地空间小、旅客方便换乘和交通便利的特点。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一种便捷式中型铁路客站布置结构,包括并排设置的第一架空层和第二架空层,第一架空层、第二架空层和地面之间形成贯穿的客流通道,第一架空层上设有主体站房,第二架空层上设有铁路站场,所述客流通道分别与主体站房、铁路站场呈相互垂直设置。

前述的一种便捷式中型铁路客站布置结构中,所述主体站房的一端设有主入口,主入口的外侧设有公交枢纽站,公交枢纽站和主体站房之间连接有第一落客雨棚。

前述的一种便捷式中型铁路客站布置结构中,所述铁路站场的端部设有出站通道,出站通道外部设有城市连通道,城市连通道的一端连接主体站房,铁路站场与主体站房之间连接有位于城市连通道上方的第二落客雨棚。

前述的一种便捷式中型铁路客站布置结构中,所述主体站房在靠近主入口一端设有综合换乘厅,综合换乘厅的底层位于地面上并连接客流通道,综合换乘厅的顶层连接城市连通道,主体站房在远离主入口一端设有贵宾入口。

前述的一种便捷式中型铁路客站布置结构中,所述主体站房和铁路站场之间连接有进站通道,所述进站通道、出站通道、城市连通道和主体站房的高度相同且依次贯通,铁路站场的高度高于城市连通道,进站通道的两侧经斜梯连接铁路站场,城市连通道的外侧经斜梯连接客流通道。

前述的一种便捷式中型铁路客站布置结构中,还包括连接外部道路的第一单向落客车道,所述城市连通道外侧设有位于第二架空层下方的第一地上停车场,第一单向落客车道的一端位于主体站房和公交枢纽站之间,第一单向落客车道的另一端位于公交枢纽站和第一地上停车场之间。

前述的一种便捷式中型铁路客站布置结构中,所述第一地上停车场和客流通道之间设有第二地上停车场,第二地上停车场和第一地上停车场之间设有出租车等候车道,出租车等候车道的一端连接外部道路,出租车等候车道的另一端连接第一单向落客车道。

前述的一种便捷式中型铁路客站布置结构中,所述主体站房在远离公交枢纽站一侧设有铁路生产用房,所述第二架空层在远离城市连通道一侧的下方设有第三地上停车场;主体站房、铁路生产用房和第三地上停车场之间形成连接外部道路的第二单向落客车道,第二单向落客车道的一端位于主体站房和铁路生产用房之间,第二单向落客车道的另一端位于第三地上停车场和铁路生产用房之间。

前述的一种便捷式中型铁路客站布置结构中,所述主体站房和铁路站场的外侧分别设有第一站前广场和第二站前广场,第一站前广场和第二站前广场分别与客流通道的两端相互连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特点:

(1)本发明通过第一架空层和第二架空层的配合,使铁路站场和主体站房能够同时升高形成桥式结构,进而使地面上能够形成贯穿的客流通道,且该客流通道属于城市用地,外部人员和步行旅客均能够通过地上的客流通道竖直穿过铁路客站或进入主体站房,有效缩短行人的通行距离和进站距离;通过在第二架空层的下方设置多个地上停车场和出租车等候车道,还能够实现对铁路站场土地的高度集约利用,进而缩小该换乘流线原本所需的占用空间,提高本发明的空间利用率并减小铁路客站整体的占地面积,使本发明的城市用地占用量仅为57171平方米;

(2)通过公交枢纽站、城市连通道、第一地上停车场和第二地上停车场的配合,能够使本申请从公交枢纽站至进站通道入口的距离约为252m,从出站通道出口至公交枢纽站的距离约为148m,有效缩短进、出站通道到各换乘流线之间的距离,方便旅客的换乘;在此基础上,通过第一落客雨棚和第二落客雨棚的设置,还可以使从各换乘流线的旅客在任意换乘过程中均实现无雨换乘,且利用第一架空层、第二架空层和主体站房配合还可以代替部分设施起到防雨作用,使本发明仅需第一落客雨棚和第二落客雨棚共约88m的长度便能达到防雨效果,从而减少防雨设施所需的长度;

(3)通过主体站房的主入口设置在端部位置,还能够进一步缩短外部换乘流线到主入口之间的距离,从而方便旅客的换乘;在此基础上,通过第一单向落客车道的布置还能实现对主体站房的侧向进站,极大的缩短内部车道所需的通行长度和通行时间,不仅进一步缩短了车道原本占用的城市用地,并能使出租车、网约车等私家车的通行时间由原有的15分钟缩短至5分钟以内,即极大的增加了周边城市车道的畅通性,减少堵塞;

(4)网约车、出租车等私家车在综合换乘厅处落客后,还能够经第一单向落客车道进入出租车等候车道,进而实现对出站乘客的承运,即缩小了落客和接客之间的通行距离;在上述配合下,使得本发明的车行相比现有铁路客站无需进入铁路客站内部,并避免了对外部城市车道的占用,实现站城交通的相互分离,进一步提高本申请的交通便利度;

(5)通过对主体站房、铁路站场和城市连通道地面高度差的设置,还能够使出站乘客从城市连通道走出后,其中乘坐网约车、私家车和步行进入第二站前广场的用户直接通过斜梯进入第一地上停车场、第二地上停车场、出租车等候车道和客流通道,而乘坐公共交通和步行进入第一站前广场则能够通过城市连通道直达综合换乘厅和公交枢纽站,进而实现了对出站乘客的分流,进一步方便了旅客的换乘并缓解拥堵;

所以,本发明具有占地空间小、旅客方便换乘和交通便利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总平面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在地面高度的平面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在城市连通道高度的平面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在城市连通道位置的剖面视图。

附图中的标记为:1-第一架空层,2-第二架空层,3-客流通道,4-主体站房,5-铁路站场,6-主入口,7-公交枢纽站,8-第一落客雨棚,9-出站通道,10-城市连通道,11-第二落客雨棚,12-综合换乘厅,13-贵宾入口,14-进站通道,15-第一单向落客车道,16-第一地上停车场,17-第二地上停车场,18-出租车等候车道,19-铁路生产用房,20-第三地上停车场,21-第二单向落客车道,22-第一站前广场,23-第二站前广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作为对本发明限制的依据。

实施例。一种便捷式中型铁路客站布置结构,构成如图1所示,包括并排设置的第一架空层1和第二架空层2,第一架空层1、第二架空层2和地面之间形成贯穿的客流通道3,第一架空层1上设有主体站房4,主体站房4的占地面积约为26467㎡,第二架空层2上设有铁路站场5,所述客流通道3分别与主体站房4、铁路站场5沿长度方向呈相互垂直设置。

所述主体站房4的一端设有主入口6,主入口6的外侧设有公交枢纽站7,公交枢纽站7的占地面积约为16470㎡,公交枢纽站7和主体站房4之间连接有第一落客雨棚8。

所述铁路站场5的端部设有出站通道9,出站通道9外部设有城市连通道10,城市连通道10的一端连接主体站房4,铁路站场5与主体站房4之间连接有位于城市连通道10上方的第二落客雨棚11。

所述主体站房4在靠近主入口6一端设有综合换乘厅12,综合换乘厅12的底层位于地面上并连接客流通道3,综合换乘厅12的顶层连接城市连通道10,主体站房4在远离主入口6一端设有贵宾入口13,贵宾入口13外部设有连接地面的斜梯。

所述主体站房4和铁路站场5之间连接有进站通道14,所述进站通道14、出站通道9、城市连通道10和主体站房4的高度相同且依次贯通,铁路站场5的高度高于城市连通道10,进站通道14的两侧经斜梯连接铁路站场5,城市连通道10的外侧经斜梯连接客流通道3。以地面高度为0计算,铁路站场5的轨顶标高为18米,进站通道14、出站通道9、城市连通道10和主体站房4一层的路面标高为7.8米

还包括连接外部道路的第一单向落客车道15,所述城市连通道10外侧设有位于第二架空层2下方的第一地上停车场16,第一单向落客车道15的一端位于主体站房4和公交枢纽站7之间,第一单向落客车道15的另一端位于公交枢纽站7和第一地上停车场16之间,第一单向落客车道15的整体长度为200~400米。

所述第一地上停车场16和客流通道3之间设有第二地上停车场17,第二地上停车场17和第一地上停车场16之间设有出租车等候车道18,出租车等候车道18的一端连接外部道路,出租车等候车道18的另一端连接第一单向落客车道15。

所述主体站房4在远离公交枢纽站7一侧设有铁路生产用房19,铁路生产用房19的占地面积约为14234㎡,所述第二架空层2在远离城市连通道10一侧的下方设有第三地上停车场20;主体站房4、铁路生产用房19和第三地上停车场20之间形成连接外部道路的第二单向落客车道21,第二单向落客车道21的一端位于主体站房4和铁路生产用房19之间,第二单向落客车道21的另一端位于第三地上停车场20和铁路生产用房19之间。

所述主体站房4和铁路站场5的外侧分别设有第一站前广场22和第二站前广场23,第一站前广场22和第二站前广场23分别与客流通道3的两端相互连通。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本发明的城市用地占用量由主体站房4、公交枢纽站7和铁路生产用房19构成,共57171平方米;同时,通过客流通道3的布置还能够使第一架空层1、第二架空层2下方的地面形成贯通的步行道,供城市自由规划使用,进而降低本发明对地面的占用量。而第一地上停车场16、第二地上停车场17、第三地上停车场20和出租车等候车道18均设置在第二架空层2下方的路面上,无需占用额外的城市用地,提高本发明的节地效果。

使用时,乘坐公交车的进站乘客从公交枢纽站7处下车,然后穿过第一单向落客车道15后进入综合换乘厅12,并经综合换乘厅12进入第一架空层1并直达主入口6。同时,乘坐出租车、网约车和私家车的乘客在综合换乘厅12外部的第一单向落客车道15处落客,旅客下车后直接进入综合换乘厅12,而空车可经第一单向落客车道15驶出,也可沿第一单向落客车道15驶入出租车等候车道18,对出站乘客进行承运。通过第一落客雨棚8和综合换乘厅12的配合可以实现进站的旅客从下车到进入主体站房4的全程无雨换乘,从而方便旅客的换乘。而VIP旅客则能够经第二单向落客车道21直接在贵宾入口13处下车并进入主体站房4,从而实现VIP旅客和普通旅客的分流效果。

当出站旅客从出站通道9处出站后,需要乘坐网约车、出租车或步行离开的旅客可直接通过城市连通道10的斜梯进入客流通道3或出租车等候车道18;需要乘坐公交车的旅客则能够通过城市连通道10直达综合换乘厅12的二层,并通过综合换乘厅12抵达公交枢纽站7,实现对出站旅客的快速换乘。通过第二架空层2、第一落客雨棚8和第二落客雨棚11的配合,可以使出站旅客在通往任意换乘流线时均实现无雨换乘,从而有效提高旅客的换乘体验。通过对城市连通道10、出租车等候车道18、综合换乘厅12和公交枢纽站7的位置配合,可以使乘坐私家车、出租车和公共汽车的进站旅客的落客点集中在铁路客站的下半段,而需乘坐私家车、出租车和公共汽车的出站旅客的上车点集中在铁路客站的上半段,进而极大的降低了进出站旅客的相互交叉,从而提高旅客的换乘效率并避免拥堵;同时本发明的进站和出站位置均设置在主体站房4的侧面,从而极大的缩短进出站旅客的换乘长度。

相关技术
  • 一种便捷式中型铁路客站布置结构
  • 一种5万总吨级中型液化气船的分舱布置结构
技术分类

06120112884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