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上肢训练辅助装置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1:44:10


一种上肢训练辅助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训练辅助,更具体的说是一种上肢训练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一种引体向上训练辅助装置及由其所构成的训练器材,引体向上训练辅助装置包括套管、滑轮、拉绳、绑带及能进行重量调节的配重片组,所述套管为中空结构,其在使用中通过锁合器与引体向上训练器材锁合;所述滑轮位于套管的两侧,所述拉绳贯穿套管两端且其两端部分别垂挂在滑轮上;所述拉绳的一端连接配重片组,其另一端连接有绑带;引体向上训练器材包括单杠及引体向上训练辅助装置,所述引体向上训练辅助装置为两个,其分别位于单杠的两侧,同时,其上的拉绳与同一个绑带连接;现有技术的缺点是无法根据使用需求调整上肢在杆上运动的距离。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上肢训练辅助装置,可以根据使用需求调整上肢在杆上运动的距离。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上肢训练辅助装置,包括训练支架、底部支架、侧拉机构和腿部机构,训练支架包括训练支杆、插槽和训练杆,训练支杆设置有两个,两个训练支杆上均设置有多个插槽,对应的多个插槽之间插接有多个训练杆;

训练杆包括杆体、限位块、限位侧板和插柱,杆体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限位块,两个限位块的外侧均固定连接有限位侧板,两个限位侧板上均滑动连接有插柱,每个插柱和限位侧板之间均固定连接有压缩弹簧Ⅰ;

底部支架包括底板、滑动筒Ⅰ和滑动住,底板设置有两个,两个底板上均固定连接有两个滑动筒Ⅰ,两个底板之间固定连接有滑动住,两个训练支杆固定连接在两个底板上;

侧拉机构包括滑动筒Ⅱ、侧拉板、转动侧板、插孔、收纳卷筒、转盘、插钉、绑带Ⅰ和弹性绳,侧拉板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滑动筒Ⅱ,侧拉板上固定连接有两个转动侧板,两个转动侧板上均设置有多个插孔,收纳卷筒转动连接在两个转动侧板之间,收纳卷筒上固定连接有两个转盘,两个转盘上均滑动连接插钉,插钉可插入对应的插孔内,插钉和转盘之间固定连接有压缩弹簧Ⅱ,收纳卷筒上缠绕有弹性绳,弹性绳上固定连接有绑带Ⅰ,绑带Ⅰ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粘板和粘钩;侧拉机构设置有两个,四个滑动筒Ⅱ分别滑动连接在四个滑动筒Ⅰ内,四个滑动筒Ⅱ内均固定连接有通气机构B,四个滑动筒Ⅰ内均固定连接有通气机构A;

腿部机构包括滑动框、升降丝杆、滑动筒Ⅲ、滑动筒Ⅳ、支撑筒Ⅰ、脚踏板、绑带Ⅱ和支撑筒Ⅱ,滑动框滑动连接在滑动住上,滑动框的左右两侧均转动连接有升降丝杆,两个升降丝杆上均通过螺纹连接有滑动筒Ⅲ,两个滑动筒Ⅲ均滑动连接在滑动框上,两个滑动筒Ⅲ内均滑动连接有滑动筒Ⅳ,两个滑动筒Ⅳ上均固定连接有支撑筒Ⅰ,两个支撑筒Ⅰ的内侧均滑动连接有脚踏板,两个脚踏板之间滑动连接有支撑筒Ⅱ,两个脚踏板上均固定连接有两个绑带Ⅱ,绑带Ⅱ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粘板和粘钩,两个滑动筒Ⅲ内均固定连接有通气机构C,两个滑动筒Ⅳ内均固定连接有通气机构D。

本发明一种上肢训练辅助装置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一种上肢训练辅助装置,可以通过调整在多个插槽内插入训练杆的数量和距离调整上肢在训练杆上运动的距离,通过侧拉机构对训练者的侧腰进行束缚,进而对训练者的腰部产生一定的反向拉力,进而增加使得训练者在进行上肢训练时的难度,同时还设置有对训练者腿部进行支撑的腿部机构,腿部机构在通过训练者在进行上肢训练时难度的同时,也提供在训练者脱力落下时的缓冲力。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法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训练支架和底部支架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训练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训练杆剖视图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训练支架、底部支架和侧拉机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底部支架和侧拉机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底部支架、侧拉机构、通气机构A和通气机构B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的侧拉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的底部支架和腿部机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的腿部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的腿部机构、通气机构C和通气机构D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中:训练支杆11;插槽12;训练杆13;杆体14;限位块15;限位侧板16;插柱17;底板21;滑动筒Ⅰ22;滑动住23;滑动筒Ⅱ31;侧拉板32;转动侧板33;插孔34;收纳卷筒35;转盘36;插钉37;绑带Ⅰ38;弹性绳39;通气机构A40;通气机构B41;滑动框51;升降丝杆52;滑动筒Ⅲ53;滑动筒Ⅳ54;支撑筒Ⅰ55;脚踏板56;绑带Ⅱ57;支撑筒Ⅱ58;通气机构C60;通气机构D6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下面结合图1至3说明本实施方式,一种上肢训练辅助装置,包括训练支架、底部支架、侧拉机构和腿部机构,训练支架包括训练支杆11、插槽12和训练杆13,训练支杆11设置有两个,两个训练支杆11上均设置有多个插槽12,对应的多个插槽12之间插接有多个训练杆13;

训练杆13包括杆体14、限位块15、限位侧板16和插柱17,杆体14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限位块15,两个限位块15的外侧均固定连接有限位侧板16,两个限位侧板16上均滑动连接有插柱17,每个插柱17和限位侧板16之间均固定连接有压缩弹簧Ⅰ;

使用时根据使用需求将指定数量的训练杆13插入插槽12内,现在以图1中的数量进行举例说明,图中训练杆13设置有七个,七个训练杆13等间距分布,训练时,训练者起跳,训练者的双手分别把在不同的杆体14上,训练者的双脚离地,双手交替前进,进而锻炼人的上肢力量,根据不同的使用将多个训练杆13分别插入不同的插槽12内,根据需求设置训练杆13的数量和相邻训练杆13的距离,进而满足不同的训练需求;

进一步的,限位块15插入对应的插槽12内,限位块15为矩形,进而防止训练杆13在训练时训练者的双手交替运动可能产生的横向推力推动训练杆13发生自转,进而进一步保证训练杆13的稳定性,同时两个限位侧板16对训练杆13进行侧限位,防止训练杆13进行左右方向上的滑动,进而进一步保证训练杆13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设置有插柱17,如图3所示,当训练杆13插在对应的插槽12内时,插柱17卡接在训练支杆11的下侧,对训练杆13进行限位,防止训练者的双手交替运动可能产生的上推力推动训练杆13进行运动,进而进一步保证训练杆13的稳定性,同时插柱17和对应的限位侧板16之间固定连接有压缩弹簧Ⅰ,方便训练杆13的安装和拆卸,保证装置使用方便。

下面结合图1至7说明本实施方式,底部支架包括底板21、滑动筒Ⅰ22和滑动住23,底板21设置有两个,两个底板21上均固定连接有两个滑动筒Ⅰ22,两个底板21之间固定连接有滑动住23,两个训练支杆11固定连接在两个底板21上;

侧拉机构包括滑动筒Ⅱ31、侧拉板32、转动侧板33、插孔34、收纳卷筒35、转盘36、插钉37、绑带Ⅰ38和弹性绳39,侧拉板32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滑动筒Ⅱ31,侧拉板32上固定连接有两个转动侧板33,两个转动侧板33上均设置有多个插孔34,收纳卷筒35转动连接在两个转动侧板33之间,收纳卷筒35上固定连接有两个转盘36,两个转盘36上均滑动连接插钉37,插钉37可插入对应的插孔34内,插钉37和转盘36之间固定连接有压缩弹簧Ⅱ,收纳卷筒35上缠绕有弹性绳39,弹性绳39上固定连接有绑带Ⅰ38,绑带Ⅰ38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粘板和粘钩;侧拉机构设置有两个,四个滑动筒Ⅱ31分别滑动连接在四个滑动筒Ⅰ22内,四个滑动筒Ⅱ31内均固定连接有通气机构B41,四个滑动筒Ⅰ22内均固定连接有通气机构A40;

根据使用需求使用侧拉机构,当训练者在准备训练时,将绑带Ⅰ38绑在训练者的腰部,绑带Ⅰ38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粘板和粘钩,将粘钩和粘板贴合就可以将绑带Ⅰ38绑在训练者的腰部,当训练者进行训练时,弹性绳39产生一定的反作用力拉力,进而使得训练者在进行训练时增加训练的难度;

进一步的还设置有收纳卷筒35,弹性绳39的一端收纳在纳卷筒35上,转动纳卷筒35,纳卷筒35转动时对弹性绳39进行收纳,进而调整弹性绳39伸出的长度,进而调整绑带Ⅰ38在进行运动时的预紧力,进而调整训练者在训练时反作用力的大小,进而满足不同的训练需求;

进一步的还设置有插钉37,当需要对收纳卷筒35进行旋转时,拉动插钉37进行运动,使得插钉37克服压缩弹簧Ⅰ的压力,插钉37拔出插孔34内,进而才可以转动收纳卷筒35,当收纳卷筒35进行旋转调整弹性绳39伸出的长度时,收纳卷筒35带动转盘36进行转动,转盘36带动插钉37进行转动,进而调整插钉37的相对位置,使得插钉37可以插入不同的插孔34内,插钉37可以插在不同的插孔34内,进而对收纳卷筒35的旋转位置进行固定,在压缩弹簧Ⅰ的作用下,方便插钉37进行运动,当插钉37插在插孔34内后,转盘36不能进行转动,进而收纳卷筒35不能进行转动,进而对收纳卷筒35进行固定,收纳卷筒35对弹性绳39伸出的长度进行固定,弹性绳39的预先弹力固定,进而根据使用需求调整弹性绳39的预紧力,进而调整训练者在训练时反作用力的大小,进而满足不同的训练需求,弹性绳39的预紧力是由于弹性绳39对绑带Ⅰ38的拉力和侧拉板32对绑带Ⅰ38的支撑产生;

进一步的在四个滑动筒Ⅱ31内均固定连接有通气机构B41,四个滑动筒Ⅰ22内均固定连接有通气机构A40,如图6所示,通气机构B41和通气机构A40的结构和朝向相同,结构类似于单向气阀门,通气机构B41包括孔底板、球体和单向板,单向板上设置有一个贯穿的圆弧槽,球体顶在圆弧槽内,进而对单向板进行封堵,球体和孔底板之间固定连接有压缩弹簧Ⅲ,当滑动筒Ⅱ31向上进行运动时,滑动筒Ⅰ22和滑动筒Ⅱ31之间的空间变大,上侧的通气机构B41受到外部气压打开,下侧的通气机构A40闭合,使得气体通入滑动筒Ⅰ22和滑动筒Ⅱ31之间,当滑动筒Ⅱ31向下进行运动时,滑动筒Ⅰ22和滑动筒Ⅱ31之间的空间变小,上侧的通气机构B41受到外部气压闭合,下侧的通气机构A40打开,使得气体排出滑动筒Ⅰ22和滑动筒Ⅱ31之间,但是无论进入气体还是排出气体,都需要较大的力来持续拉动滑动筒Ⅱ31和滑动筒Ⅰ22之间产生相对运动,进而使得通气机构B41和通气机构A40打开,因此通气机构B41和通气机构A40的设置对滑动筒Ⅰ22和滑动筒Ⅱ31之间的运动提供一定的阻尼,当根据不同人的身高调整好滑动筒Ⅱ31伸出的高度后,滑动筒Ⅱ31不会轻易进行变化,但是也可以根据人在训练过程的中大幅度运动而进行运动,进而防止人在进行运动时由于装置的刚性支撑对训练者造成损害;

下面结合图1至10说明本实施方式,腿部机构包括滑动框51、升降丝杆52、滑动筒Ⅲ53、滑动筒Ⅳ54、支撑筒Ⅰ55、脚踏板56、绑带Ⅱ57和支撑筒Ⅱ58,滑动框51滑动连接在滑动住23上,滑动框51的左右两侧均转动连接有升降丝杆52,两个升降丝杆52上均通过螺纹连接有滑动筒Ⅲ53,两个滑动筒Ⅲ53均滑动连接在滑动框51上,两个滑动筒Ⅲ53内均滑动连接有滑动筒Ⅳ54,两个滑动筒Ⅳ54上均固定连接有支撑筒Ⅰ55,两个支撑筒Ⅰ55的内侧均滑动连接有脚踏板56,两个脚踏板56之间滑动连接有支撑筒Ⅱ58,两个脚踏板56上均固定连接有两个绑带Ⅱ57,绑带Ⅱ57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粘板和粘钩,两个滑动筒Ⅲ53内均固定连接有通气机构C60,两个滑动筒Ⅳ54内均固定连接有通气机构D61;

根据使用需求使用腿部机构,当训练者在准备训练时,训练者的两只脚分别踩在两个脚踏板56上,绑带Ⅱ57绑在训练者的腿部,绑带Ⅱ57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粘板和粘钩,将粘钩和粘板贴合就可以将绑带Ⅱ57绑在训练者的腿部,当训练者进行训练时,训练者起跳时,滑动筒Ⅳ54和滑动筒Ⅲ53之间产生相对滑动,通气机构C60和通气机构D61产生阻尼作用对滑动筒Ⅳ54和滑动筒Ⅲ53的相对运动提供阻力,进而增加训练难度,同时在双手进行交替运动时,腿部结构在滑动住23上进行滑动,腿部结构产生一定的反作用力,进而使得训练者在进行训练时增加训练的难度;

进一步的设置有升降丝杆52,转动升降丝杆52,升降丝杆52转动时通过螺纹可以调整滑动筒Ⅲ53的高度,进而调整滑动筒Ⅳ54和滑动筒Ⅲ53之间的滑动距离,即训练者起跳需要够到训练杆13时,滑动筒Ⅳ54和滑动筒Ⅲ53之间的滑动距离,进而调整气机构C60和通气机构D61产生阻尼作用的距离,进而调整训练难度;

进一步的还是设置有支撑筒Ⅱ58,支撑筒Ⅱ58滑动连接在两个脚踏板56之间,两个支撑筒Ⅰ55的内侧均滑动连接有脚踏板56,进而使得人在进行训练时,可能会产生腿部的无规则运动,两个腿部可能会产生左右横向的运动,进而使得脚踏板56滑动连接在两个支撑筒Ⅰ55之间和支撑筒Ⅱ58的两侧,具体的剖视图如图10所示,需要注意的是两个脚踏板56无论怎么左右滑动也无法脱离两个支撑筒Ⅰ55之间,即需要合理的设置两个支撑筒Ⅰ55之间的距离和支撑筒Ⅱ58的长度,保证两个脚踏板56可以进行左右滑动的同时,也不会由于运动过大而脱离两个两个支撑筒Ⅰ55之间;

进一步的在两个滑动筒Ⅲ53内均固定连接有通气机构C60,两个滑动筒Ⅳ54内均固定连接有通气机构D61,如图10所示,通气机构C60和通气机构D61的结构和朝向相同,结构类似于单向气阀门,通气机构C60包括孔底板、球体和单向板,单向板上设置有一个贯穿的圆弧槽,球体顶在圆弧槽内,进而对单向板进行封堵,球体和孔底板之间固定连接有压缩弹簧Ⅳ,当滑动筒Ⅳ54向上进行运动时,滑动筒Ⅲ53和滑动筒Ⅳ54之间的空间变大,上侧的通气机构D61受到外部气压打开,下侧的通气机构C60闭合,使得气体通入滑动筒Ⅲ53和滑动筒Ⅳ54之间,当滑动筒Ⅳ54向下进行运动时,滑动筒Ⅲ53和滑动筒Ⅳ54之间的空间变小,上侧的通气机构D61受到外部气压闭合,下侧的通气机构C60打开,使得气体排出滑动筒Ⅲ53和滑动筒Ⅳ54之间,但是无论进入气体还是排出气体,都需要较大的力来持续拉动滑动筒Ⅲ53和滑动筒Ⅳ54之间产生相对运动,进而使得通气机构C60和通气机构D61打开,因此通气机构C60和通气机构D61的设置对滑动筒Ⅲ53和滑动筒Ⅳ54之间的运动提供一定的阻尼,当根据不的使用需求调整好滑动筒Ⅲ53和滑动筒Ⅳ54的高度后,滑动筒Ⅲ53和滑动筒Ⅳ54不会轻易进行变化,但是也可以根据人在训练过程的中大幅度运动而进行运动,进而防止人在进行运动时由于装置的刚性支撑对训练者造成损害,同时也为训练时腿部可能产生的上下运动提供一顶的反作用力,模拟在水中训练的方式,使得训练者无论做什么动作都会受到阻力的作用,增加训练效果;

同时在训练者训练完毕后,双手放开训练杆13,身体下落时,通气机构C60和通气机构D61对滑动筒Ⅲ53和滑动筒Ⅳ54之间的运动提供一定的阻尼,使得人不会硬着陆在地面上,进而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防止腿部受伤。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实施例之间可以相互拼接使用,也可以全部结合在一起进行使用;当然,上述说明并非对本发明的限制,本发明也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相关技术
  • 一种上肢训练辅助装置
  • 一种上肢肌肉康复辅助训练装置
技术分类

061201130297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