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自动灌砂装置

文献发布时间:2024-04-18 19:58:26


一种自动灌砂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自动化设备领域,特别指一种自动灌砂装置。

背景技术

熔断器fuse是指当电流超过规定值时,以本身产生的热量使熔体熔断,断开电路的一种电器。熔断器是根据电流超过规定值一段时间后,以其自身产生的热量使熔体熔化,从而使电路断开;运用这种原理制成的一种电流保护器。熔断器广泛应用于高低压配电系统和控制系统以及用电设备中,作为短路和过电流的保护器,是应用最普遍的保护器件之一。

在熔断器的组成结构中包括主体的陶瓷壳、插设于陶瓷壳内的熔丝以及连接于陶瓷壳两端的端子,其中,陶瓷壳为内部设有相互贯通空腔的矩形体结构,熔丝为弓字型片状结构,其插设在矩形陶瓷壳体的空腔内,且熔丝的端部从陶瓷壳两端伸出后竖直折弯贴合在陶瓷壳的端面上,再水平折弯,最后将陶瓷壳外部组装的端子连接固定。在熔断器组装过程中,首先需要将熔丝插入陶瓷壳,并贴着陶瓷壳的空腔内壁,且熔丝的折弯部贴着陶瓷壳的端面后,再将外部的端子压合在熔丝上后,通过点胶打螺丝工艺将端子固定在陶瓷壳上,形成整体的熔断器结构。熔断器部件组装完成后,需要打开其一端端子上的灌砂孔,并将砂粒填充至陶瓷壳内。在熔断器灌砂过程中存在以下技术问题:灌砂过程中如何保证灌入每个陶瓷壳内的砂粒量的一致性及砂量控制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通过柔性连接灌砂口实现震动灌砂,有效减少灌砂堵塞提升灌砂密度均匀性,且利用时间度量作为砂量控制单位,通过竖直平行间隔设置的导砂通道及回砂通道完成灌砂导砂以及堵砂回收,解决堵砂回收问题的同时有效保证了灌砂量一致性的自动灌砂装置。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自动灌砂装置,包括灌砂支座、引砂组件、堵砂组件及注砂组件,其中,

所述灌砂支座水平设置,灌砂支座上设有至少两个砂孔,灌砂支座的两侧设有竖向延伸的U型架;

所述堵砂组件设置于灌砂支座上两个U型架之间的间隙空间内,并沿水平方向输出动力,以便阻隔砂粒向下流动;

所述引砂组件设置在灌砂支座两个U型架上,其上端引入砂粒,下端与灌砂支座上的砂孔连通,以便向下导出砂粒;

所述注砂组件设置于灌砂支座的下方,并与引砂组件连通,引砂组件内的砂粒向下进入注砂组件内;

所述灌砂支座的底部还设有震动器,以便在灌砂过程中震动,避免砂粒堵塞,提高灌砂密度均匀性;

所述注砂组件的下部通过灌砂接头与熔断器的灌砂口柔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引砂组件包括由上而下依次设置的灌砂面板、灌砂支板及导砂座,其中,

所述灌砂支板水平设置在灌砂支座的两个U型架上;所述导砂支板上间隔设有至少两个第一导砂孔;

所述灌砂面板水平设置在灌砂支板上,灌砂面板上间隔设有至少两个入砂口,入砂口接入砂粒,并与所述第一导砂孔连通。

优选的,所述导砂座设置于灌砂支板的下部;所述导砂座上间隔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二导砂孔;所述第一导砂孔及第二导砂孔沿竖直方向对应设置,并相互连通;

所述导砂座的侧部开设有至少两个堵砂孔;所述堵砂孔水平向内延伸并穿过所述第二导砂孔;所述导砂座的底面设有至少两个出砂孔,至少两个出砂孔分别设置于至少两个堵砂孔的内端下方,并向上延伸贯通堵砂孔;所述出砂孔与第二导砂孔不连通。

优选的,所述堵砂组件包括堵砂气缸、堵砂支杆、堵砂杆及出砂座,其中,

所述堵砂气缸水平设置在灌砂支座上;

所述堵砂支杆水平设置于两个U型架之间,并与堵砂气缸的输出端连接;

所述堵砂杆包括至少两根,至少两根堵砂杆沿垂直于堵砂支杆方向间隔连接在堵砂支杆上,并与至少两根堵砂孔水平对应设置,堵砂气缸驱动堵砂杆插入堵砂孔内,以便在灌砂完成后堵塞第二导砂孔。

优选的,所述出砂座包括至少两个,至少两个出砂座间隔设置在灌砂支座上的砂孔上;出砂座上竖直开设有放砂孔;所述放砂孔与所述第二导砂孔及砂孔上下连通;

所述放砂孔的侧部设有斜导孔,斜导孔与放砂孔连通,并倾斜向外延伸,在竖直方向上与所述出砂孔相互对应;所述堵砂杆水平插入堵砂孔内阻断第二导砂孔时,其端部抵推的砂粒经出砂孔向下流入斜导孔内,再沿着斜导孔的底部斜面流入放砂孔,经放砂孔进入砂孔。

优选的,所述注砂组件包括注砂管、注砂座、砂嘴、注砂气缸、注砂滑座及注砂弹簧,其中,

所述注砂座设置于灌砂支座的下方,注砂座的中部设有凹槽;所述注砂座对应砂孔开设有上下贯通的插孔;

所述注砂管包括至少两根,至少两根注砂管竖直可活动的插设在所述插孔内,并与所述砂孔连通;

所述砂嘴连接于注砂管的底部,以便将注砂管的砂粒注入熔断器内。

优选的,所述注砂气缸竖直设置在所述凹槽内,且输出端穿过凹槽向下延伸;

所述注砂滑座水平设置在注砂座下方,并与所述注砂气缸的输出端连接,且所述注砂管穿过注砂滑座,并与注砂滑座固定连接;所述注砂气缸驱动注砂滑座带动注砂管及砂嘴升降运动;

所述注砂弹簧包括至少两根,至少两根注砂弹簧竖直连接在注砂座与注砂滑座之间;自然状态下,注砂弹簧的弹力下压注砂滑座使砂嘴压住熔断器的灌砂口,以便灌砂,灌砂完成后,注砂气缸驱动注砂滑座克服弹力向上运动。

优选的,所述灌砂接头包括由上而下依次设置的接入部、柔性部及压合部,其中,所述接入部、柔性部及压合部内设有上下贯通的注砂孔;所述接入部为圆柱体结构,砂嘴插入接入部的注砂孔内,并与注砂孔过盈连接;所述压合部的底面为水平面,以便压合在熔断器的端子表面,并使注砂孔与灌砂口对齐;所述柔性部可自由折弯活动,以使砂嘴及灌砂口独立震动的同时密封对接,减少灌砂堵塞以及熔断器内沙粒的间隙。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和不足自主研发设计了一种通过柔性连接灌砂口实现震动灌砂,有效减少灌砂堵塞提升灌砂密度均匀性,且利用时间度量作为砂量控制单位,通过竖直平行间隔设置的导砂通道及回砂通道完成灌砂导砂以及堵砂回收,解决堵砂回收问题的同时有效保证了灌砂量一致性的自动灌砂装置。

为解决灌砂过程中导砂通道顺畅性以及灌砂时砂粒填充陶瓷壳内密度均匀性,在灌砂过程中震动器独立的震动本发明及熔断器,使得导砂通道和熔断器处于震动状态,从而能够有效的保证导砂通道内砂粒流动顺畅性,避免灌砂时管孔堵塞,且使得灌入熔断器内的砂粒紧密的填充,有效提升砂粒密度均匀性,保证每次灌砂量一致性。而由于导砂通道和灌砂平台的震动有可能会导致灌砂组件的砂嘴及熔断器的灌砂口之间连接出现错位,从而出现砂粒泄露至陶瓷壳外部的情况,本发明设计了灌砂接头用于连接砂嘴及熔断器的灌砂口,灌砂接头采用柔性的硅胶材质制成,锥形结构的砂嘴插入在灌砂接头上部的接入部的注砂口内,并与注砂口过盈连接,接入部下方为柔性可弯折的柔性部,柔性部下方连接有压合部,压合部底面的压合平面压合在端子表面,灌砂过程中通过灌砂组件的注砂弹簧提供的弹力下压,且通过压合面与端子表面之间的静摩擦力有效保证震动过程中砂嘴、注砂口及灌砂口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减少因震动而产生的相互位置错位,避免漏砂情况。

本发明采用灌砂速度变量维持不变的前提下,以通过控制灌砂时间作为控制灌砂量的单位。本发明内部形成沿竖直方向延伸且平行间隔设置的导砂通道及回砂通道,其中,导砂通道包括由上而下逐次连接的入砂口、第一导砂孔、第二导砂孔、放砂孔、注砂管及砂嘴,砂粒依次经过入砂口向下流入放砂孔内,再经放砂孔流入注砂管,最后经锥形的砂嘴导入灌砂接头,经灌砂接头导入熔断器的灌砂口内;回砂通道包括设置于导砂座底部的出砂孔以及开设与出砂座顶面的斜导孔,出砂孔的顶部与横向开设在导砂座内的堵砂孔连通,出砂孔的底部与斜导孔连通,斜导孔倾斜延伸并连通放砂孔,且堵砂孔横向穿过竖向的第一导砂孔;灌砂完成后,以堵砂组件作为灌砂完成后的堵砂执行结构,堵砂杆横向插入堵砂孔内,从而堵塞第一导砂孔将不断向下流动的砂流阻断,而阻断过程中由于横推时堵砂杆端部会推动部分砂粒继续往堵砂孔内移动,此时如果不作释放或回收,砂粒会在堵砂孔内不断积累直至堵塞堵砂孔,使得堵砂杆无法顺利插入堵砂,且残留的砂粒在灌砂过程中还会进入导砂通道,导致每次灌砂量不可控,产生灌砂误差。本发明通过在堵砂孔的内端部下方设置的出砂孔有效的解决了上述问题,堵砂杆横推的砂粒经出砂孔进入回砂通道向下流入下方的斜导孔内,并经斜导孔重新汇入导砂通道,通过回砂通道的设计既实现了对砂粒的回收释放,避免了堵砂孔内堵塞影响灌砂量,同时通过实验验证得知每次横推的砂量是可控的,每次灌砂时预留该部分横推砂量即可保证每次灌砂量的一致性,无需将砂粒通过另外的回收装置进行回收收集,有效降低设备成本和能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3为本发明的部件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部件拆分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部件拆分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部件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1的部件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1导砂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部件拆分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部件拆分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2的部件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灌砂接头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13为本发明灌砂接头的立体结构示意图至二。

图14为本发明熔断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如图1至图8,图12至图14所示,一种自动灌砂装置,包括灌砂支座548、引砂组件、堵砂组件及注砂组件,其中,所述灌砂支座548水平设置,灌砂支座548上设有至少两个砂孔,灌砂支座548的两侧设有竖向延伸的U型架;所述堵砂组件设置于灌砂支座548上两个U型架之间的间隙空间内,并沿水平方向输出动力,以便阻隔砂粒向下流动;所述引砂组件设置在灌砂支座548两个U型架上,其上端引入砂粒,下端与灌砂支座548上的砂孔连通,以便向下导出砂粒;所述注砂组件设置于灌砂支座548的下方,并与引砂组件连通,引砂组件内的砂粒向下进入注砂组件内;所述灌砂支座548的底部还设有震动器5420,以便在灌砂过程中震动,避免砂粒堵塞,提高灌砂密度均匀性;所述注砂组件的下部通过灌砂接头55与熔断器0的灌砂口03柔性连接。

引砂组件包括由上而下依次设置的灌砂面板541、灌砂支板543及导砂座545,其中,所述灌砂支板543水平设置在灌砂支座548的两个U型架上;所述导砂支板543上间隔设有至少两个第一导砂孔544;所述灌砂面板541水平设置在灌砂支板543上,灌砂面板541上间隔设有至少两个入砂口542,入砂口542接入砂粒,并与所述第一导砂孔544连通。

导砂座545设置于灌砂支板543的下部;所述导砂座545上间隔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二导砂孔546;所述第一导砂孔544及第二导砂孔546沿竖直方向对应设置,并相互连通;所述导砂座545的侧部开设有至少两个堵砂孔547;所述堵砂孔547水平向内延伸并穿过所述第二导砂孔546;所述导砂座545的底面设有至少两个出砂孔C,至少两个出砂孔C分别设置于至少两个堵砂孔547的内端下方,并向上延伸贯通堵砂孔547;所述出砂孔C与第二导砂孔546不连通。

堵砂组件包括堵砂气缸549、堵砂支杆5410、堵砂杆5411及出砂座5412,其中,所述堵砂气缸549水平设置在灌砂支座548上;所述堵砂支杆5410水平设置于两个U型架之间,并与堵砂气缸549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堵砂杆5411包括至少两根,至少两根堵砂杆5411沿垂直于堵砂支杆5410方向间隔连接在堵砂支杆5410上,并与至少两根堵砂孔547水平对应设置,堵砂气缸549驱动堵砂杆5411插入堵砂孔547内,以便在灌砂完成后堵塞第二导砂孔C。

出砂座5412包括至少两个,至少两个出砂座5412间隔设置在灌砂支座548上的砂孔上;出砂座5412上竖直开设有放砂孔;所述放砂孔与所述第二导砂孔546及砂孔上下连通;所述放砂孔的侧部设有斜导孔5413,斜导孔5413与放砂孔连通,并倾斜向外延伸,在竖直方向上与所述出砂孔C相互对应;所述堵砂杆5411水平插入堵砂孔547内阻断第二导砂孔546时,其端部抵推的砂粒经出砂孔C向下流入斜导孔5413内,再沿着斜导孔5413的底部斜面流入放砂孔,经放砂孔进入砂孔。

注砂组件包括注砂管5414、注砂座5415、砂嘴5416、注砂气缸5417、注砂滑座5418及注砂弹簧5419,其中,所述注砂座5415设置于灌砂支座548的下方,注砂座5415的中部设有凹槽;所述注砂座5415对应砂孔开设有上下贯通的插孔;所述注砂管5414包括至少两根,至少两根注砂管5414竖直可活动的插设在所述插孔内,并与所述砂孔连通;所述砂嘴5416连接于注砂管5414的底部,以便将注砂管5414的砂粒注入熔断器0内。

注砂气缸5417竖直设置在所述凹槽内,且输出端穿过凹槽向下延伸;所述注砂滑座5418水平设置在注砂座5415下方,并与所述注砂气缸5417的输出端连接,且所述注砂管5414穿过注砂滑座5418,并与注砂滑座5418固定连接;所述注砂气缸5417驱动注砂滑座5418带动注砂管5414及砂嘴5416升降运动;所述注砂弹簧5419包括至少两根,至少两根注砂弹簧5419竖直连接在注砂座5415与注砂滑座5418之间;自然状态下,注砂弹簧5419的弹力下压注砂滑座5418使砂嘴5416压住熔断器0的灌砂口03,以便灌砂,灌砂完成后,注砂气缸5417驱动注砂滑座5418克服弹力向上运动。

本实施例采用灌砂速度变量维持不变的前提下,以通过控制灌砂时间作为控制灌砂量的单位。本发明内部形成沿竖直方向延伸且平行间隔设置的导砂通道及回砂通道,其中,导砂通道包括由上而下逐次连接的入砂口542、第一导砂孔544、第二导砂孔546、放砂孔、注砂管5414及砂嘴5416,砂粒依次经过入砂口542向下流入放砂孔内,再经放砂孔流入注砂管5414,最后经锥形的砂嘴5416导入灌砂接头55,经灌砂接头55导入熔断器0的灌砂口03内;回砂通道包括设置于导砂座545底部的出砂孔C以及开设与出砂座5412顶面的斜导孔5413,出砂孔C的顶部与横向开设在导砂座545内的堵砂孔547连通,出砂孔C的底部与斜导孔5413连通,斜导孔5413倾斜延伸并连通放砂孔,且堵砂孔547横向穿过竖向的第一导砂孔544;灌砂完成后,以堵砂组件作为灌砂完成后的堵砂执行结构,堵砂杆5411横向插入堵砂孔547内,从而堵塞第一导砂孔544将不断向下流动的砂流阻断,而阻断过程中由于横推时堵砂杆5411端部会推动部分砂粒继续往堵砂孔547内移动,此时如果不作释放或回收,砂粒会在堵砂孔547内不断积累直至堵塞堵砂孔547,使得堵砂杆5411无法顺利插入堵砂,且残留的砂粒在灌砂过程中还会进入导砂通道,导致每次灌砂量不可控,产生灌砂误差。本发明通过在堵砂孔547的内端部下方设置的出砂孔C有效的解决了上述问题,堵砂杆5411横推的砂粒经出砂孔C进入回砂通道向下流入下方的斜导孔5413内,并经斜导孔5413重新汇入导砂通道,通过回砂通道的设计既实现了对砂粒的回收释放,避免了堵砂孔内堵塞影响灌砂量,同时通过实验验证得知每次横推的砂量是可控的,每次灌砂时预留该部分横推砂量即可保证每次灌砂量的一致性,无需将砂粒通过另外的回收装置进行回收收集,有效降低设备成本和能耗。

如图12至图13所示,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本发明的灌砂接头55包括由上而下依次设置的接入部551、柔性部552及压合部553,其中,所述接入部551、柔性部552及压合部553内设有上下贯通的注砂孔554;所述接入部551为圆柱体结构,砂嘴5416插入接入部551的注砂孔554内,并与注砂孔554过盈连接;所述压合部553的底面为水平面,以便压合在熔断器0的端子02表面,并使注砂孔554与灌砂口03对齐;所述柔性部552可自由折弯活动,以使砂嘴5416及灌砂口03独立震动的同时密封对接,减少灌砂堵塞以及熔断器0内沙粒的间隙。

如图2及图4所示,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本发明的灌砂支板548下部还设有震动器5420,震动器5420传递震动至灌砂支板548内,使得灌砂过程中维持震动状态,以保证灌砂过程中砂粒在管道及孔内流动顺畅性,避免堵塞。

如图14所示,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本发明的熔断器0包括陶瓷壳01、组装在陶瓷壳01内的熔丝、组装在陶瓷壳01两端的端子02,以及开设于一个端子02上的灌砂口03;灌砂口03与陶瓷壳01内部空间连通,并通过可拆装的盖帽打开或关闭,灌砂时,通过灌砂组件54的砂嘴5416连接硅胶材质的灌砂接头55,灌砂时通过灌砂接头55的压合部553压合在端子02的表面,使得注砂孔554与灌砂口03对齐,以便注入砂粒至陶瓷壳01内。

为解决灌砂过程中导砂通道顺畅性以及灌砂时砂粒填充陶瓷壳内密度均匀性,本发明设置震动器5420同时在承载熔断器0的灌砂平台上也可独立设置震动器,灌砂过程中震动器独立的震动本发明及熔断器,使得导砂通道和熔断器0处于震动状态,从而能够有效的保证导砂通道内砂粒流动顺畅性,避免灌砂时管孔堵塞,且使得灌入熔断器0内的砂粒紧密的填充,有效提升砂粒密度均匀性,保证每次灌砂量一致性。而由于导砂通道和灌砂平台4的震动有可能会导致砂嘴5416及熔断器0的灌砂口03之间连接出现错位,从而出现砂粒泄露至陶瓷壳01外部的情况,本发明设计了灌砂接头55用于连接砂嘴5416及熔断器0的灌砂口03,灌砂接头55采用柔性的硅胶材质制成,锥形结构的砂嘴5416插入在灌砂接头55上部的接入部551的注砂口554内,并与注砂口554过盈连接,接入部551下方为柔性可弯折的柔性部552,柔性部552下方连接有压合部553,压合部553底面的压合平面压合在端子表面,灌砂过程中通过注砂弹簧5419提供的弹力下压,且通过压合面与端子表面之间的静摩擦力有效保证震动过程中砂嘴5416、注砂口554及灌砂口03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减少因震动而产生的相互位置错位,避免漏砂情况。

实施例2:如图1至图3,图9至图14所示,一种自动灌砂装置,包括灌砂支座548、引砂组件、堵砂组件及注砂组件,其中,所述灌砂支座548水平设置,灌砂支座548上设有至少两个砂孔,灌砂支座548的两侧设有竖向延伸的U型架;所述堵砂组件设置于灌砂支座548上两个U型架之间的间隙空间内,并沿水平方向输出动力,以便阻隔砂粒向下流动;所述引砂组件设置在灌砂支座548两个U型架上,其上端引入砂粒,下端与灌砂支座548上的砂孔连通,以便向下导出砂粒;所述注砂组件设置于灌砂支座548的下方,并与引砂组件连通,引砂组件内的砂粒向下进入注砂组件内;所述灌砂支座548的底部还设有震动器5420,以便在灌砂过程中震动,避免砂粒堵塞,提高灌砂密度均匀性;所述注砂组件的下部通过灌砂接头55与熔断器0的灌砂口03柔性连接。

引砂组件包括由上而下依次设置的灌砂面板541及灌砂座5421;其中,所述灌砂座5421水平设置在灌砂支座548上方,并经灌砂支座548两侧的U型架支撑;所述灌砂座5421上开设有至少两个向下凹陷的储砂槽5422;所述储砂槽5422内开设有上下贯通的通孔;所述灌砂面板541水平设置在灌砂座5421的上方,灌砂面板541上设有至少两个两个入砂口542,入砂口542接入砂粒,并与所述通孔上下连通,入砂口542导入的砂粒进入储砂槽5422内,储砂槽5422内储满砂粒后,其通孔经下方的堵砂组件打开以便灌砂。

堵砂组件包括灌砂支板543、堵砂气缸549、堵砂支杆5410及刮座5423,其中,所述灌砂支板543水平设置,并与所述灌砂支座548两侧设置的滑轨5424可滑动的连接;所述堵砂支板543上开设有至少两个上下贯通的第一导砂孔544;所述堵砂气缸549水平设置在灌砂支座548上,且输出端通过堵砂支杆5410与堵砂支板543连接,以便驱动堵砂支板543水平直线运动;所述刮座5423包括至少两个,至少两个刮座5423分别连接在所述堵砂支板543的下部,并随堵砂支板543移动;所述灌砂支座438上的砂口5426一侧设有滑槽5425;所述刮座5423嵌入在滑槽5425内;所述储砂槽5422储存砂粒时,储砂支板543滑动至其上的第一导砂孔544与储砂槽5422的通孔错位位置,以便堵塞通孔;所述储砂槽5422储砂完成后,储砂支板543移动至第一导砂孔544与通孔及砂口5426上下对齐导通,使得储砂槽5422内的砂粒经通孔进入第一导砂孔544导入砂口5426,同时刮座5223随储砂支板543沿着滑槽5425朝砂口5426方向移动,将滑槽5425内泄露的砂粒刮入砂口5426。

注砂组件包括注砂管5414、注砂座5415、砂嘴5416、注砂气缸5417、注砂滑座5418及注砂弹簧5419,其中,所述注砂座5415设置于灌砂支座548的下方,注砂座5415的中部设有凹槽;所述注砂座5415对应砂孔开设有上下贯通的插孔;所述注砂管5414包括至少两根,至少两根注砂管5414竖直可活动的插设在所述插孔内,并与所述砂孔连通;所述砂嘴5416连接于注砂管5414的底部,以便将注砂管5414的砂粒注入熔断器0内。

注砂气缸5417竖直设置在所述凹槽内,且输出端穿过凹槽向下延伸;所述注砂滑座5418水平设置在注砂座5415下方,并与所述注砂气缸5417的输出端连接,且所述注砂管5414穿过注砂滑座5418,并与注砂滑座5418固定连接;所述注砂气缸5417驱动注砂滑座5418带动注砂管5414及砂嘴5416升降运动;所述注砂弹簧5419包括至少两根,至少两根注砂弹簧5419竖直连接在注砂座5415与注砂滑座5418之间;自然状态下,注砂弹簧5419的弹力下压注砂滑座5418使砂嘴5416压住熔断器0的灌砂口03,以便灌砂,灌砂完成后,注砂气缸5417驱动注砂滑座5418克服弹力向上运动。

本实施例采用预设的独立空间(储砂槽5422)作为灌砂量控制方式,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在灌砂前,先通过将灌砂支板543水平移动至其上的第一导砂孔544与储砂槽5422内的通孔沿竖直方向错位处,从而堵塞通孔,以便入砂口(542)导出的砂粒进入储砂槽5422内储存,直至储砂槽5422储满砂粒后,灌砂支板543反向移动,使第一导砂孔544与通孔及砂口5426上下对齐导通,使得储砂槽5422内的砂粒经通孔进入第一导砂孔544导入砂口5426,同时刮座5223随储砂支板543沿着滑槽5425朝砂口5426方向移动,将滑槽5425内泄露的砂粒刮入砂口5426;该种方式通过对应陶瓷壳01内部所需填充砂粒的空间预先匹配设置储砂槽5422的容量大小,在灌砂前先通过将储砂槽5422储满砂粒,从而保证每次灌砂量的一致性。并且通过灌砂支板543错位滑动的方式实现堵砂及放砂,且利用灌砂支板543下部设置的多个刮座5423在砂口5426一侧的滑槽5425内滑动,将灌砂过程中泄露的砂粒同步的刮入砂口5426内。

如图12至图13所示,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本发明的灌砂接头55包括由上而下依次设置的接入部551、柔性部552及压合部553,其中,所述接入部551、柔性部552及压合部553内设有上下贯通的注砂孔554;所述接入部551为圆柱体结构,砂嘴5416插入接入部551的注砂孔554内,并与注砂孔554过盈连接;所述压合部553的底面为水平面,以便压合在熔断器0的端子02表面,并使注砂孔554与灌砂口03对齐;所述柔性部552可自由折弯活动,以使砂嘴5416及灌砂口03独立震动的同时密封对接,减少灌砂堵塞以及熔断器0内沙粒的间隙。

如图2及图4所示,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本发明的灌砂支板548下部还设有震动器5420,震动器5420传递震动至灌砂支板548内,使得灌砂过程中维持震动状态,以保证灌砂过程中砂粒在管道及孔内流动顺畅性,避免堵塞。

如图14所示,作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本发明的熔断器0包括陶瓷壳01、组装在陶瓷壳01内的熔丝、组装在陶瓷壳01两端的端子02,以及开设于一个端子02上的灌砂口03;灌砂口03与陶瓷壳01内部空间连通,并通过可拆装的盖帽打开或关闭,灌砂时,通过灌砂组件54的砂嘴5416连接硅胶材质的灌砂接头55,灌砂时通过灌砂接头55的压合部553压合在端子02的表面,使得注砂孔554与灌砂口03对齐,以便注入砂粒至陶瓷壳01内。

为解决灌砂过程中导砂通道顺畅性以及灌砂时砂粒填充陶瓷壳内密度均匀性,本发明设置震动器5420同时在承载熔断器0的灌砂平台上也可独立设置震动器,灌砂过程中震动器独立的震动本发明及熔断器,使得导砂通道和熔断器0处于震动状态,从而能够有效的保证导砂通道内砂粒流动顺畅性,避免灌砂时管孔堵塞,且使得灌入熔断器0内的砂粒紧密的填充,有效提升砂粒密度均匀性,保证每次灌砂量一致性。而由于导砂通道和灌砂平台4的震动有可能会导致砂嘴5416及熔断器0的灌砂口03之间连接出现错位,从而出现砂粒泄露至陶瓷壳01外部的情况,本发明设计了灌砂接头55用于连接砂嘴5416及熔断器0的灌砂口03,灌砂接头55采用柔性的硅胶材质制成,锥形结构的砂嘴5416插入在灌砂接头55上部的接入部551的注砂口554内,并与注砂口554过盈连接,接入部551下方为柔性可弯折的柔性部552,柔性部552下方连接有压合部553,压合部553底面的压合平面压合在端子表面,灌砂过程中通过注砂弹簧5419提供的弹力下压,且通过压合面与端子表面之间的静摩擦力有效保证震动过程中砂嘴5416、注砂口554及灌砂口03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减少因震动而产生的相互位置错位,避免漏砂情况。

本发明的实施例只是介绍其具体实施方式,不在于限制其保护范围。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在本实施例的启发下可以作出某些修改,故凡依照本发明专利范围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属于本发明专利权利要求范围内。

相关技术
  • 一种自动灌引水装置及操作方法
  • 一种智能定位沙球自动环保灌沙装置
  • 一种石英坩埚熔制自动加砂装置
  • 一种鹅卵石破碎制砂自动化上料装置
  • 一种灌砂筒的自动灌砂装置
  • 一种熔断器熔体半自动灌砂装置以及灌砂流水线
技术分类

061201164876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