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润滑系统

文献发布时间:2024-04-18 20:00:50


一种润滑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油过滤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润滑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技术主要是采用常规液压泵组为电机轴瓦等机械设备进行润滑,常规液压泵组通常只是配置简单的动力单元,用溢流阀进行调定压力,用节流阀进行分流流量调定。采用该技术依然存在以下缺陷:

1、电机轴瓦等机械设备在高转速工作时,要求提供的润滑动力单元压力、流量要恒定,还需要控制润滑液压油的温度,而现有技术在压力、流量、温度等方面的控制的偏差波动较大,容易对机械设备使用性能造成不良影响;

2、在需要较低工作压力(如低于20bar)时,液压泵组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受溢流阀调压偏差,过滤器压差增大,弹簧力波动和油温等因素影响下,产品会出现压力流量下降,造成轴瓦温度快速提高,影响设备的正常使用,需停机检修,影响设备的工作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解决现有技术在压力、流量、温度等方面的控制的偏差波动较大而影响设备正常使用的问题。

一种润滑单元动力系统,可以调定后提供稳定的压力、流量,并为电机轴瓦降温,减少压力波动对机械设备的影响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润滑系统,设于润滑油容器和待润滑机械设备之间,该润滑系统包括:

主管过滤管路,所述主管过滤管路包括主管,所述主管上由进油端到出油端的方向依次设有双筒压力过滤器、冷却器和温度传感器;

至少两组动力过滤管路,至少两组所述动力过滤管路通过第一支管并联于所述主管的进油端,所述动力过滤管路的进油端与所述润滑油容器连通;

至少两组控制送油管路,至少两组所述控制送油管路通过第三支管并联于所述主管的出油端,所述控制送油管路的出油端与所述待润滑机械设备连通;以及

回油管,所述回油管用于连通所述润滑油容器和所述待润滑机械设备的回油口。

进一步优选地,每组所述动力过滤管路均包括吸油管、吸油过滤器、电机、液压泵以及第一单向阀,所述吸油管的进油端伸入所述润滑油容器内,所述吸油管的出油端与所述第一支管连通,所述吸油过滤器、液压泵以及第一单向阀由所述吸油管的进油端到出油端依次设于所述吸油管上,所述电机用于为所述液压泵提供动力。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一支管与所述主管的连通处设置有第一压力表。

进一步优选地,还包括第一溢流管,所述第一溢流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管连通,另一端与所述润滑油容器连通,所述第一支管靠近所述第一溢流管的一端设有第一节流阀。

进一步优选地,还包括第二支管,所述第二支管的一端与所述主管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溢流管连通,所述第二支管上设有第一溢流阀。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主管过滤管路还包括旁通管,所述旁通管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双筒压力过滤器进油端和出油端,所述旁通管上设有第二单向阀。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第三支管与所述主管的连通处设置有第二压力表。

进一步优选地,还包括第二溢流管,所述第二溢流管一端与所述第三支管的一端连通,另一端与所述润滑油容器连通,所述第三支管靠近所述第二溢流管的一端设有第二溢流阀。

进一步优选地,每组所述控制送油管路均包括进油管、流量计、第二节流阀、压力继电器以及第三压力表,所述进油管的进油端与所述第三支管连通,所述进油管的出油端与所述待润滑机械设备连通,所述流量计、第二节流阀、压力继电器以及第三压力表由所述进油管的进油端到出油端依次设于所述进油管上。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回油管上设有温度表。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润滑系统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

通过采用至少两组动力过滤管路和至少两组控制送油管路,可实现一用多备的目的,可实现不停机切换,长时间满足待润滑机械设备的润滑需求,且动力过滤管路能够对润滑油进行初级过滤,双筒压力过滤器能够进行二次过滤,降低润滑油中的杂质及颗粒物,以保证供油的质量,过滤后通过冷却器对主管内的润滑油降温,并通过温度传感器对管内油温实时监测,以保证为待润滑机械设备提供稳定的压力、流量、温度的润滑油,经冷却后的润滑油可以充当冷却剂为待润滑机械设备(如电机轴瓦等)降温,进而减少压力波动对机械设备的影响,润滑油在待润滑机械设备内带走热量后经回油管重新回到润滑油容器内,实现润滑油循环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述一种润滑系统的原理图。

图中:1、吸油过滤器;2、电机;3、液压泵;4、第一单向阀;5、第一压力表;6、第一节流阀;7、第一溢流阀;8、双筒压力过滤器;9、第二单向阀;10、冷却器;11、温度传感器;12、第二压力表;13、第二溢流阀;14、流量计;15、第二节流阀;16、压力继电器;17、第三压力表;18、温度表;19、润滑油容器;20、待润滑机械设备;21、吸油管;22、主管;23、第一支管;24、第二支管;25、第一溢流管;26、进油管;27、第三支管;28、第二溢流管;29、回油管;30、旁通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中采用术语“进”、“出”、“之间”、“靠近”、“远离”、“两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润滑系统,该润滑系统设于润滑油容器19和待润滑机械设备20(如电机轴瓦等)之间,该润滑系统包括主管过滤管路、至少两组动力过滤管路、至少两组控制送油管路以及回油管29,其中,主管过滤管路包括主管22,主管22上由进油端到出油端的方向依次设有双筒压力过滤器8、冷却器10和温度传感器11;至少两组动力过滤管路通过第一支管23并联于主管22的进油端,动力过滤管路的进油端与润滑油容器19连通;至少两组控制送油管路通过第三支管27并联于主管22的出油端,控制送油管路的出油端与待润滑机械设备20连通;回油管29用于连通润滑油容器19和待润滑机械设备20的回油口;以此,本实施通过采用至少两组动力过滤管路和至少两组控制送油管路,可实现一用多备的目的,可实现不停机切换,长时间满足待润滑机械设备20的润滑需求,且动力过滤管路能够对润滑油进行初级过滤,双筒压力过滤器8能够进行二次过滤,降低润滑油中的杂质及颗粒物,以保证供油的质量,过滤后通过冷却器10对主管22内的润滑油降温,并通过温度传感器11提供管内的油液温度模拟量信息,可用于设备实时监测润滑油温度,以保证为待润滑机械设备20提供稳定的压力、流量、温度的润滑油,经冷却后的润滑油可以充当冷却剂为待润滑机械设备20降温,进而减少压力波动对机械设备的影响,润滑油在待润滑机械设备内带走热量后经回油管29重新回到润滑油容器19内,实现润滑油循环使用。

在本示例中,动力过滤管路和控制送油管路均为两组,可采用一用一备的思路,实现不停机更换易损件,且不影响对待润滑机械设备20的供油压力、温度、油压。

在具体示例中,每组动力过滤管路均包括吸油管21、吸油过滤器1、电机2、液压泵3以及第一单向阀4,吸油管21的进油端伸入润滑油容器19内,吸油管21的出油端与第一支管23连通,吸油过滤器1、液压泵3以及第一单向阀4由吸油管21的进油端到出油端依次设于吸油管21上,电机2用于为液压泵3提供动力。

在上述示例中,电机2为液压泵3提供转动的动力,液压泵3转动后能够将润滑油容器19内的润滑油吸入吸油管21内,并经第一单向阀4后输送至第一支管23,再汇集于主管22,第一单向阀4的主要作用是保证油液仅能沿一个方向输送,防止外部油液倒流回液压泵3而影响供油压力和流量。

需说明的是,为保证润滑油的质量,因此,在吸油管21的进油端设置了吸油过滤器1,以防止大颗粒污染物被吸入吸油管21内。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为进一步保证润滑油的质量,主管22上设有双筒压力过滤器8,采用双筒压力过滤器8能够过滤油液颗粒,提升油液清洁度;且双筒压力过滤器8具有双通路,可在线不停机切换,或实现一用一备。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支管23与主管22的连通处设置有第一压力表5,利用第一压力表5能够实时目视查看液压泵3出油口的压力,以实现对供油压力的精准控制。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第一溢流管25,第一溢流管25的一端与第一支管23连通,另一端与润滑油容器19连通,第一支管23靠近第一溢流管25的一端设有第一节流阀6,通过增设第一溢流管25,当液压泵3出口的压力过大时,可通过第一溢流管25调整第一支管23内的油压,防止因堵塞造成电机超载,第一溢流阀7正常工作时常闭,不溢流,确保了供油系统的流量和压力的稳定,通过第一节流阀6来调节液压泵的输出流量。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第二支管24,第二支管24的一端与主管22连通,另一端与第一溢流管25连通,第二支管24上设有第一溢流阀7,通过在主管22上增设第二支管24,并将第二支管24与第一溢流管25连通,第一溢流阀7起到安全保护作用,防止输入到轴瓦端的压力过高,第一溢流阀7正常工作时常闭,不溢流,确保了供油系统的流量和压力的稳定。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主管过滤管路还包括旁通管30,旁通管30的两端分别连接于双筒压力过滤器8进油端和出油端,所旁通管30上设有第二单向阀9,当双筒压力过滤器8出现堵塞时,油液经旁通管30流动,并经第二单向阀9通过,即起到旁通的作用,以防止双筒压力过滤器8中的滤芯因压差过大被压溃。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三支管27与主管22的连通处设置有第二压力表12,用于目视显示主管22的总压力。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还包括第二溢流管28,第二溢流管28一端与第三支管27的一端连通,另一端与润滑油容器19连通,第三支管27靠近第二溢流管28的一端设有第二溢流阀13,第二溢流管28限定控制送油管路路的最大压力,以保护待润滑机械设备20的正常使用,而第二溢流阀13也是起到安全保护作用,正常工作时不溢流,确保了供油系统的流量和压力的稳定。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每组控制送油管路均包括进油管26、流量计14、第二节流阀15、压力继电器16以及第三压力表17,进油管26的进油端与第三支管27连通,进油管26的出油端与待润滑机械设备20连通,流量计14、第二节流阀15、压力继电器16以及第三压力表17由进油管26的进油端到出油端依次设于进油管26上;其中,流量计14用于监测进油管26的供油流量,提供模拟量信号,第二节流阀15用于调节进油管26的供油流量的大小,压力继电器16用于监测进油管26的供油压力,提供低压或高压保护信号,第三压力表17用于目测查看进油管26的供油压力,以保证供油的压力、流量和油温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回油管29上设有温度表18,便于目测查看回油管29上油液的温度。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采用第一节流阀6和第二节流阀15协同作用能够有效调节该润滑系统的输出流量。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采用第一节流阀6能够卸走泵多余流量,第二溢流阀13能够限制输出到机械设备的最大压力,进而减少压力波动和流量波动对机械设备的影响,保证流量输出的稳定性。

需说明的是,对于动压轴承来说,轴瓦的温升的热量主要依靠润滑站输出流量带走,流量越大,带走的热量越多,但是流量不能过多造成轴瓦处压力过高,否则油液会从轴承处的密封端漏出到现场到处是油液。传统润滑站压力控制模式主要是采用溢流阀溢流出泵输出的多于流量(溢流阀常开),只采用压力传感器监测压力,而非采用流量传感器,一旦负载端压力突然增大或者过滤器随着过滤污物增多,滤芯堵塞,就会造成过滤器压差增大,溢流阀是存在调压偏差的,当支路压力升高,会造成溢流阀弹簧不稳定,开度增大,导致大量流量从溢流阀通过泄回油箱,使得通过输出到的流量不够,有可能轴瓦温度会升温,所以系统在流量不够时会停机。

而采用本实施例的方案,即采用第一节流阀6泄出泵输出多余压力,使用第二溢流阀13(常闭,当管路堵塞或轴瓦出现问题时,或者轴承密封端堵住,压力过大,才会开启)限制进油管26压力从而限制轴瓦处压力过大。因为第一节流阀6是固定开度无弹簧波动影响,这样就可以防止输出的流量和压力不稳定。第一溢流阀7是针对主管22或冷却器10等堵塞造成第二支管24压力过高造成泵输出超功率烧坏电机,因此,第一溢流阀7正常工作时设计为常闭状态。

本发明的工作过程为:如图1所示,电机2为液压泵3提供转动的动力后,润滑油容器19内的润滑油被吸入吸油管21内,并由液压泵2挤压出去,润滑油经过吸油过滤器1过滤大颗粒污染物,再经过第一单向阀4输送至第一支管23,再由第一支管23输送至主管22,通过第一节流阀6可以调节液压泵3的输出流量,通过第一溢流阀7可以限制液压泵3的输出压力,形成稳定流量的油液,进入主管22的油液经双筒压力过滤器8过滤油液颗粒,提升油液清洁度后,再通过冷却器10对主管22内的润滑油降温,并通过温度传感器11提供管内的油液温度模拟量信息,当双筒压力过滤器8出现堵塞时,油液经旁通管30流通,以避免出现停机维修而影响待润滑机械设备20的正常使用,经冷却后的油液进入第三支管27,并通过进油管26输送至待润滑机械设备20,该过程中,油液依次经过流量计14、第二节流阀15、压力继电器16以及第三压力表17,流量计14用于监测进油管26的供油流量,提供模拟量信号,第二节流阀15用于调节进油管26的供油流量的大小,形成稳定流量、可控压力的油液,压力继电器16用于监测进油管26的供油压力,提供低压或高压保护信号,第三压力表17用于目测查看进油管26的供油压力,以保证供油的压力、流量和油温稳定性,而通过第二溢流阀13能够限定进油管26的最大压力,以保护待润滑机械设备20的正常使用,经过待润滑机械设备20的油液在为设备提供润滑的同时也带走设备产生的热量,再经回油管29输送回润滑油容器19实现循环使用,而温度表18可用于查看回油管29上油液的温度。

综上,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润滑系统,其通过采用至少两组动力过滤管路和至少两组控制送油管路,可实现一用多备的目的,可实现不停机切换,长时间满足待润滑机械设备20的润滑需求,且动力过滤管路能够对润滑油进行初级过滤,双筒压力过滤器8能够进行二次过滤,降低润滑油中的杂质及颗粒物,以保证供油的质量,过滤后通过冷却器10对主管22内的润滑油降温,并通过温度传感器11对管内油温实时监测,以保证为待润滑机械设备20提供稳定的压力、流量、温度的润滑油,经冷却后的润滑油可以充当冷却剂为待润滑机械设备20(如电机轴瓦等)降温,进而减少压力波动对机械设备的影响,润滑油在待润滑机械设备内带走热量后经回油管29重新回到润滑油容器19内,实现润滑油循环使用。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优选实施方式的细节,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相关技术
  • 工作量评估及模型训练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MR图像预测模型的训练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CT图像预测模型的训练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 相似度预测模型训练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一种模型训练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及计算设备
  • 模型训练方法、评估结果的预测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 人脸质量评估方法、系统及人脸质量评估模型训练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计算机设备
技术分类

06120116543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