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智能餐饮的餐具管理方法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1:06:50


一种智能餐饮的餐具管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餐饮商业模式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餐饮的餐具管理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生活的不断进步,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和压力也越来越大。尤其是那些在大城市中工作的白领或者脑力工作者,其日常工作出入于高档的办公楼,具有非常快的工作节奏,无暇顾及生活上的许多方面。

对于这部分人群而言,日常工作中的餐食是令其非常头痛,并且难以解决的问题,用户总是期待能够具有快捷方便的餐饮服务,尽可能快的解决早中晚餐的问题,减少自己在这方面上的时间消耗。

由此,衍生出了许多不同形式的送餐服务。这些送餐服务大多依赖于网络平台。用户可以从网络平台中在线进行订购和支付款项,并享受派送上门的服务。

但是,这样的送餐服务仍然存在着诸多的不足和缺陷,严重的影响了用户的使用体验。例如,由于没有实体门店,送餐服务的餐饮质量难以得到保证,甚至会出现食品安全问题。另外,用户选择送餐的时间集中,送餐人员的数量有限,很难满足大量用户集中性的送餐需要,非常容易导致送餐延迟等的问题,使得用户无法正常的吃饭。

而在一些较为高档的写字楼或者办公场所,为了保障公司安全等,通常会拒绝送餐人员随意进入,使得用户只能自行到指定的场所取餐,这样实际上也极大的削弱了送餐服务所带来的便捷性。

另一方面,对于餐饮供应方而言,传统的人力烹饪方式总是很难具有较高的供应效率,也无法保证餐食质量的均一。而且,这些门店也承受了较大的租金,人工等的成本压力。

因此,迫切需要提供一种新的智能餐饮模式,为用户提供快捷、安全以及有质量保证的餐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能餐饮的餐具管理方法,用于解决现有的餐饮供应过程中存在的一种或者多种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智能餐饮的餐具管理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包括:

在每个用于盛装菜品的餐具上设置用于区分不同餐具的标识;

确定所述餐具与用户的点餐订单之间的对应关系并进行配餐以形成待烹饪菜品;

将所述待烹饪菜品配送并放入智能烹饪终端中;

启动所述智能烹饪终端进行烹饪,获得对应的菜品成品;

向用户提供与点餐订单相对应的菜品成品;

回收所述用于盛装菜品的餐具;

根据所述餐具上的标识确定每个点餐订单对应的餐具是否回收完毕。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根据用户的点餐订单中包含的餐具,收取对应的餐具保证金;在确定所述点餐订单对应的餐具回收完毕时,返回所述餐具保证金;在确定所述点餐订单对应的餐具未回收完毕时,在所述餐具保证金中扣除未回收餐具对应的部分保证金。

可选地,所述确定所述餐具与用户的点餐订单之间的对应关系,具体包括:

采集点餐订单中订购的订购菜品;

根据所述订购菜品,选定需要使用的餐具;

确定所述需要使用的餐具的标识;

将所述需要使用的餐具的标识与所述点餐订单绑定。

可选地,所述确定所述餐具与用户的点餐订单之间的对应关系,具体包括:

采集点餐订单中订购的订购菜品;

根据所述订购菜品,使用相应数量的餐具进行配餐;

确定配餐时使用的餐具的标识;

将所述配餐时使用的标识与所述点餐订单绑定。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餐具上的标识确定每个点餐订单对应的餐具是否回收完毕,具体包括:

读取回收的餐具的标识;

根据回收时读取的所述餐具的标识,将已经回收的所述餐具标记为已回收;

在所述点餐订单对应的餐具均被标记为已回收时,确定所述点餐订单对应的餐具回收完毕;

在所述点餐订单对应的餐具未被全部标记为已回收时,确定所述点餐订单中,未被标记为已回收的餐具丢失。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在餐具回收后,重新确定所述餐具与新的点餐订单之间的对应关系,并且重新使用回收后的餐具进行配餐以形成待烹饪菜品。

可选地,所述餐具由可循环使用的材料制成,包括多种不同的规格。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智能餐饮的餐具管理方法,通过在餐具中设置唯一的身份标识来区分和识别餐具,可以更好的实现对餐具的管理,确定每次使用的餐具是否被回收。而且,能够进一步的定位至具体的用户和具体的餐具,极大的方便了餐具在多次使用过程中的管理工作,可以更好的实现餐具的重复利用,提升整个餐饮供应的环保性。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实施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发明实施例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应用场景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2提供的智能餐饮的餐具管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3提供的智能餐饮的餐具管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4提供的智能餐饮的餐具管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5提供的智能餐饮的餐具管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6提供的智能餐饮的餐具管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7提供的智能餐饮的餐具管理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应当理解,当在本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时,术语“包括”和“包含”指示所描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和/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组件和/或其集合的存在或添加。

实施例1:

实施例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智能餐饮的餐具管理方法所涉及到的应用场景。以下,结合图1所示的应用场景详细进行描述:

如图1所示,该应用场景可以包括:用户10、服务器20、智能烹饪终端30以及配餐中心40。

其中,用户10可以是任何使用智能餐饮服务的使用者。其可以采用任何类型的终端设备,根据自己的需求而输入对应的点餐订单。所述终端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个人电脑、可穿戴设备以及自助点餐终端,只需要该终端设备具备至少一种交互设备,能够与使用者进行交互即可。

例如,用户10可以使用任意的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个人电脑或者可穿戴设备等智能终端输入自己的点餐订单。或者是,可以在多个不同的地点部署专用的自助点餐终端,让用户可以在自助点餐终端输入自己想要的点餐订单。

服务器20可以是任何类型的,具有能够满足使用需求的逻辑运算性能的电子计算平台,包括但不限于集群式服务器或者分布式服务器等。

服务器20作为整个应用场景的控制中枢,可以用于提供点餐服务并回收采集用户的点餐订单,进行数据分析,计算确定烹饪位置以及烹饪工序等一系列的智能化功能。

当然,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选择部署在云端,提供各种功能接口,也可以分布式的部署在各个门店,分别用于负责特定门店的数据采集、数据分析等的功能。

智能烹饪终端30是进行菜品加工的实施者或者实际执行烹饪操作的加工设备。该智能烹饪终端30的特点在于具有智能化的烹饪功能,可以在服务器的控制下,自动执行相应的烹饪操作而不需要采用任何的人工操作。

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操作人员只需要将待烹饪菜品放置在正确的烹饪位置后,智能烹饪终端30便可以自行按照烹饪工序进行加工烹饪操作,从而为用户提供与点餐订单相对应的菜品。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智能烹饪终端30可以放置在不同的门店(在图1中,虚线框内的智能烹饪终端表明其属于同一个门店)中。同一个门店的智能烹饪终端30具有相同的地址。在一个门店中可以具有任何合适数量的智能烹饪终端30,用以满足用户10的需求。

多个分布在不同地址的智能烹饪终端30组成了一个完整的智能餐饮网络,为用户10提供智能餐饮的服务。随着智能烹饪终端30的数量的递增,所能够覆盖的范围以及所能够提供的餐饮服务也会相应的扩大和提升。

配餐中心40是专用于进行菜品准备,形成待烹饪的菜品的地点。其具体可以是任何合适类型的门店或者工厂等。配餐中心40作用是根据需要或者指令,以人工或者全自动机械化的方式,准备好菜品的原材料并配齐为多个待烹饪的菜品。

该待烹饪的菜品是指原料已经备齐,处于完整封装好的可回收餐具内的原料菜品。待烹饪的菜品在经过智能烹饪终端的烹饪以后,便形成了可以提供给用户食用的菜品。

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配餐中心40可以设置在任何合适的地点,通过配送运输车辆等,将待烹饪的菜品提供至智能烹饪终端40。

应当说明的是,虽然图1仅示出了三个用户,一个服务器,4组位于不同地理位置的智能烹饪终端以及一个配餐中心40,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还可以包括更多的用户、服务器以及智能烹饪终端。

该配餐中心40,智能烹饪终端30、服务器20以及用户10的扩增是没有限制条件并且简单容易实现的,新增的智能烹饪终端30只需要通过无线网络等任何合适形式的通信连接方式接入到服务器20即可并入该餐饮供应网络。

实施例2:

实施例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智能餐饮的餐具管理方法。以下结合图2所示的方法流程图进行详细描述。虽然在实施例2以实施例1的应用场景为例进行说明。但是,实施例2提供的智能餐饮的餐具管理方法也可以应用到其他任何类型的场景中,而不限于图1所示的场景,不对本申请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构成限制。

具体的,所述餐具由可循环使用的材料制成,包括但不限于陶瓷、硬质塑料或者不锈钢等多种可重复使用的材质。另外,为了满足不同菜品的需要,所述餐具可以包括有多种不同的规格。

如图2所示,该智能餐饮的餐具管理方法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S210、在每个用于盛装菜品的餐具上设置用于区分不同餐具的标识。

该标识是指具有各自独立的特性,可以作为标记信息,实现不同餐具间的区分的标记。其具体可以采用任何合适类型的标识,只需要能够实现区分餐具的效果即可,类似于提供一个餐具的身份认证信息。

例如,该标识可以是粘贴在餐具上的二维码、文字标记或者特殊的形状图案。该文字标记和形状图案之间还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数量足够多的不同的组合以实现对多个餐具的区分效果。

当然,该标识应当是容易被人所辨认或者读取的,以便于在实际操作中快速的确认不同的餐具。根据餐具的数量、材质等实际情况的需要,技术人员可以在餐具上设置合适类型的标识。

S220、确定所述餐具与用户的点餐订单之间的对应关系并进行配餐以形成待烹饪菜品。

配餐是一个将菜品的原材料按照预先设置好的配置规则或者配置方式,配好放入相应的餐具中,由餐具盛装并形成最终的待烹饪菜品的过程。

点餐订单是用户在各种终端设备中输入的点餐信息。其包含了与用户餐饮需求相关的一系列信息,如取餐时间、地点以及订购的菜品。通过采集、整理点餐订单便可以确定需要使用到的餐具。

该点餐订单与餐具之间的对应关系是指点餐订单使用到的餐具的标识会与点餐订单绑定,以确定点餐订单具体使用到的餐具。

S230、将所述待烹饪菜品放入智能烹饪终端中。

通常的,一个配餐中心可能需要负责多个不同门店的配餐。由此,在配餐完成以后,依托冷链运输等方式,可以利用运输车辆等的多种运输方式,将配餐好的待烹饪菜品以加工柜等的形式配送至对应的门店。

在到达门店以后,可以自动或者由人工根据加工柜上的标识,将其放到智能烹饪终端对应的位置上,以使得待烹饪菜品可以被放置到合适的烹饪位置进行烹饪。

S240、启动所述智能烹饪终端进行烹饪,获得对应的菜品成品。

当一个智能烹饪终端30的加工柜放置完毕后,智能烹饪终端30可以在服务器20的控制下,自行启动进行加工烹饪而不需要其他额外的人为控制以获得相应的菜品。

在一些实施例中,服务器20可以是部署在云端的集群服务器,多个智能烹饪终端30通过网络连接,由服务器20下发对应的控制指令自动化的执行烹饪操作。而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服务器20也可以是分布式设计,直接设置在每一个门店或者每一个智能烹饪终端30中,作为节点的控制核心,仅负责该节点的控制。

S250、向用户提供与点餐订单相对应的菜品成品。

在烹饪完成以后,放置在智能烹饪终端内的菜品成品可以采用任何合适的取餐方式分发给各个不同的用户。具体分发的方式可以是服务人员辅助分发,用户自行取出或者是机械手自动取出分发,只需要能够将菜品成品提供给对应的用户,令用户的得到与自己点餐订单对应的菜品即可。

S260、回收所述用于盛装菜品的餐具。

在用户用餐完毕以后,需要对餐具进行回收以保证下一次的重复利用,减少一次性餐具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以设定一个特定的餐具回收时间段,用户可以在该时间段内,将用餐完毕后的餐具自行送回门店。

S270、根据所述餐具上的标识确定每个点餐订单对应的餐具是否回收完毕。

由于每个餐具上都设置有唯一的标识。因此,在回收时通过记录已经回收的餐具的标识即可实现对于餐具的有序管理,确认餐具是否被回收完毕。

实施例3:

实施例3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智能餐饮的餐具管理方法。与实施例2相比,在实施例3提供了另一种记录餐具标识的方法。以下结合图3所示的方法流程图进行详细描述。

虽然在实施例3也以实施例1的应用场景为例进行说明。但是,实施例3提供的智能餐饮的餐具管理方法也可以应用到其他任何类型的场景中,而不限于图1所示的场景,不对本申请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构成限制。

如图3所示,该智能餐饮的餐具管理方法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S310、在每个用于盛装菜品的餐具上设置用于区分不同餐具的标识。

该标识是指具有各自独立的特性,可以作为标记信息,实现不同餐具间的区分的标记。其具体可以采用任何合适类型的标识,只需要能够实现区分餐具的效果即可,类似于提供一个餐具的身份认证信息。

例如,该标识可以是粘贴在餐具上的二维码、文字标记或者特殊的形状图案。该文字标记和形状图案之间还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数量足够多的不同的组合以实现对多个餐具的区分效果。

当然,该标识应当是容易被人所辨认或者读取的,以便于在实际操作中快速的确认不同的餐具。根据餐具的数量、材质等实际情况的需要,技术人员可以在餐具上设置合适类型的标识。

S320、根据用户的点餐订单进行配餐以形成待烹饪菜品。

配餐是一个将菜品的原材料按照预先设置好的配置规则或者配置方式,配好放入相应的餐具中,由餐具盛装并形成最终的待烹饪菜品的过程。

点餐订单是用户在各种终端设备中输入的点餐信息。其包含了与用户餐饮需求相关的一系列信息,如取餐时间、地点以及订购的菜品。通过采集、整理点餐订单便可以确定所需要的带烹饪菜品。

S330、将所述待烹饪菜品放入智能烹饪终端中。

通常的,一个配餐中心可能需要负责多个不同门店的配餐。由此,在配餐完成以后,依托冷链运输等方式,可以利用运输车辆等的多种运输方式,将配餐好的待烹饪菜品以加工柜等的形式配送至对应的门店。

在到达门店以后,可以自动或者由人工根据加工柜上的标识,将其放到智能烹饪终端对应的位置上,以使得待烹饪菜品可以被放置到合适的烹饪位置进行烹饪。

S340、启动所述智能烹饪终端进行烹饪,获得对应的菜品成品。

当一个智能烹饪终端30的加工柜放置完毕后,智能烹饪终端30可以在服务器20的控制下,自行启动进行加工烹饪而不需要其他额外的人为控制以获得相应的菜品。

在一些实施例中,服务器20可以是部署在云端的集群服务器,多个智能烹饪终端30通过网络连接,由服务器20下发对应的控制指令自动化的执行烹饪操作。而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服务器20也可以是分布式设计,直接设置在每一个门店或者每一个智能烹饪终端30中,作为节点的控制核心,仅负责该节点的控制。

S350、向用户提供与点餐订单相对应的菜品成品并记录餐具与用户的点餐订单之间的对应关系。

在烹饪完成以后,放置在智能烹饪终端内的菜品成品可以采用任何合适的取餐方式分发给各个不同的用户。具体分发的方式可以是服务人员辅助分发,用户自行取出或者是机械手自动取出分发,只需要能够将菜品成品提供给对应的用户,令用户的得到与自己点餐订单对应的菜品即可。

在分发的过程中,每发出一份菜品就通过相应的扫描设备读取该餐具上的标识,并记录为用户的点餐订单对应的餐具。

通过这样的方式,也可以确定或者记录点餐订单与餐具之间的对应关系从而更好的实现对于餐具回收的管理,细化到判断某一个具体点餐订单的餐具是否归还。

S360、回收所述用于盛装菜品的餐具。

在用户用餐完毕以后,需要对餐具进行回收以保证下一次的重复利用,减少一次性餐具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以设定一个特定的餐具回收时间段,用户可以在该时间段内,将用餐完毕后的餐具自行送回门店。

S370、根据所述餐具上的标识确定每个点餐订单对应的餐具是否回收完毕。

由于每个餐具上都设置有唯一的标识。因此,在回收时通过记录已经回收的餐具的标识即可实现对于餐具的有序管理,确认餐具是否被回收完毕。

实施例4:

实施例4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智能餐饮的餐具管理方法。与实施例2或3相比,在实施例4中进一步的描述了利用保证金制度进行餐具回收管理的过程。以下结合图4所示的方法流程图进行详细描述。

虽然在实施例4也以实施例1的应用场景为例进行说明。但是,实施例4提供的智能餐饮的餐具管理方法也可以应用到其他任何类型的场景中,而不限于图1所示的场景,不对本申请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构成限制。

如图4所示,该智能餐饮的餐具管理方法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S401、在每个用于盛装菜品的餐具上设置用于区分不同餐具的标识。

该标识是指具有各自独立的特性,可以作为标记信息,实现不同餐具间的区分的标记。其具体可以采用任何合适类型的标识,只需要能够实现区分餐具的效果即可,类似于提供一个餐具的身份认证信息。

例如,该标识可以是粘贴在餐具上的二维码、文字标记或者特殊的形状图案。该文字标记和形状图案之间还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数量足够多的不同的组合以实现对多个餐具的区分效果。

当然,该标识应当是容易被人所辨认或者读取的,以便于在实际操作中快速的确认不同的餐具。根据餐具的数量、材质等实际情况的需要,技术人员可以在餐具上设置合适类型的标识。

S402、确定所述餐具与用户的点餐订单之间的对应关系并进行配餐以形成待烹饪菜品。

配餐是一个将菜品的原材料按照预先设置好的配置规则或者配置方式,配好放入相应的餐具中,由餐具盛装并形成最终的待烹饪菜品的过程。

点餐订单是用户在各种终端设备中输入的点餐信息。其包含了与用户餐饮需求相关的一系列信息,如取餐时间、地点以及订购的菜品。通过采集、整理点餐订单便可以确定需要使用到的餐具。

该点餐订单与餐具之间的对应关系是指点餐订单使用到的餐具的标识会与点餐订单绑定,以确定点餐订单具体使用到的餐具。

S403、根据用户的点餐订单中包含的餐具,收取对应的餐具保证金。

根据用户的点餐订单,可以确定需要使用到的餐具种类和数量。据此,可以根据预设的规则,计算获得总点餐订单的餐具保证金。该餐具保证金是起到一个押金的作用,以提醒用户及时归还餐具。

餐具保证金具体的收取规则和计算方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而进行设置,既可以统一收取一定数量的保证金,也可以根据点餐订单中包含的餐具数量进行适应性的调整。所有的这些调整均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S404、将所述待烹饪菜品放入智能烹饪终端中。

通常的,一个配餐中心可能需要负责多个不同门店的配餐。由此,在配餐完成以后,依托冷链运输等方式,可以利用运输车辆等的多种运输方式,将配餐好的待烹饪菜品以加工柜等的形式配送至对应的门店。

在到达门店以后,可以自动或者由人工根据加工柜上的标识,将其放到智能烹饪终端对应的位置上,以使得待烹饪菜品可以被放置到合适的烹饪位置进行烹饪。

S405、启动所述智能烹饪终端进行烹饪,获得对应的菜品成品。

当一个智能烹饪终端30的加工柜放置完毕后,智能烹饪终端30可以在服务器20的控制下,自行启动进行加工烹饪而不需要其他额外的人为控制以获得相应的菜品。

在一些实施例中,服务器20可以是部署在云端的集群服务器,多个智能烹饪终端30通过网络连接,由服务器20下发对应的控制指令自动化的执行烹饪操作。而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服务器20也可以是分布式设计,直接设置在每一个门店或者每一个智能烹饪终端30中,作为节点的控制核心,仅负责该节点的控制。

S406、向用户提供与点餐订单相对应的菜品成品。

在烹饪完成以后,放置在智能烹饪终端内的菜品成品可以采用任何合适的取餐方式分发给各个不同的用户。具体分发的方式可以是服务人员辅助分发,用户自行取出或者是机械手自动取出分发,只需要能够将菜品成品提供给对应的用户,令用户的得到与自己点餐订单对应的菜品即可。

S407、回收所述用于盛装菜品的餐具。

在用户用餐完毕以后,需要对餐具进行回收以保证下一次的重复利用,减少一次性餐具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以设定一个特定的餐具回收时间段,用户可以在该时间段内,将用餐完毕后的餐具自行送回门店。

S408、根据所述餐具上的标识确定每个点餐订单对应的餐具是否回收完毕。

由于每个餐具上都设置有唯一的标识。因此,在回收时通过记录已经回收的餐具的标识即可实现对于餐具的有序管理,确认餐具是否被回收完毕。

S409、在确定所述点餐订单对应的餐具回收完毕时,返回所述餐具保证金。

可以理解的,当用户在用餐后归还了全部餐具以后,需要相应的向用户退回之前缴纳的餐具保证金。

S410、在确定所述点餐订单对应的餐具未回收完毕时,在所述餐具保证金中扣除未回收餐具对应的部分保证金。

而在用户有部分餐具未归还时,则需要扣除相应部分的保证金以提示用户需要及时的归还餐具。而且也可以补充丢失的餐具所造成的损失。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额外缴纳的保证金制度,可以提高用户主动归还餐具的积极性,确保了餐具回收的效果,能够真正的完成餐具回收。

实施例5:

实施例5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智能餐饮的餐具管理方法。与实施例2相比,在实施例5中进一步的描述了确定餐具与用户点餐订单对应关系的过程。以下结合图5所示的方法流程图进行详细描述。

虽然在实施例5也以实施例1的应用场景为例进行说明。但是,实施例5提供的智能餐饮的餐具管理方法也可以应用到其他任何类型的场景中,而不限于图1所示的场景,不对本申请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构成限制。

如图5所示,该智能餐饮的餐具管理方法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S501、在每个用于盛装菜品的餐具上设置用于区分不同餐具的标识。

该标识是指具有各自独立的特性,可以作为标记信息,实现不同餐具间的区分的标记。其具体可以采用任何合适类型的标识,只需要能够实现区分餐具的效果即可,类似于提供一个餐具的身份认证信息。

例如,该标识可以是粘贴在餐具上的二维码、文字标记或者特殊的形状图案。该文字标记和形状图案之间还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数量足够多的不同的组合以实现对多个餐具的区分效果。

当然,该标识应当是容易被人所辨认或者读取的,以便于在实际操作中快速的确认不同的餐具。根据餐具的数量、材质等实际情况的需要,技术人员可以在餐具上设置合适类型的标识。

S502、采集点餐订单中订购的订购菜品。

点餐订单是用户在各种终端设备中输入的点餐信息。其包含了与用户餐饮需求相关的一系列信息,如取餐时间、地点以及订购的菜品。通过采集、整理点餐订单便可以确定需要使用到的餐具。

S503、根据所述订购菜品,选定需要使用的餐具。

在确定了的订购菜品以后,先选定用于形成对应待烹饪菜品的餐具。具体选定的餐具可以根据实际的订购菜品进行选择。

S504、确定所述需要使用的餐具的标识。

确定某个点餐订单需要使用的所有餐具的标识。该标识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确定或者读取,具体取决于所使用的标识的具体形式。亦即,先确定餐具的标识与点餐订单。

S505、将所述需要使用的餐具的标识与所述点餐订单绑定。

绑定是指建立两者之间的关联关系。亦即,在获取到该点餐订单时,可以明确与其对应的餐具的标识。而在获取到某个餐具的标识时,可以明确与其对应的点餐订单。

S506、使用所述餐具进行配餐以形成待烹饪菜品。

使用已经记录好标识的餐具进行配餐。配餐是一个将菜品的原材料按照预先设置好的配置规则或者配置方式,配好放入相应的餐具中,由餐具盛装并形成最终的待烹饪菜品的过程。

S507、将所述待烹饪菜品放入智能烹饪终端中。

通常的,一个配餐中心可能需要负责多个不同门店的配餐。由此,在配餐完成以后,依托冷链运输等方式,可以利用运输车辆等的多种运输方式,将配餐好的待烹饪菜品以加工柜等的形式配送至对应的门店。

在到达门店以后,可以自动或者由人工根据加工柜上的标识,将其放到智能烹饪终端对应的位置上,以使得待烹饪菜品可以被放置到合适的烹饪位置进行烹饪。

S508、启动所述智能烹饪终端进行烹饪,获得对应的菜品成品。

当一个智能烹饪终端30的加工柜放置完毕后,智能烹饪终端30可以在服务器20的控制下,自行启动进行加工烹饪而不需要其他额外的人为控制以获得相应的菜品。

在一些实施例中,服务器20可以是部署在云端的集群服务器,多个智能烹饪终端30通过网络连接,由服务器20下发对应的控制指令自动化的执行烹饪操作。而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服务器20也可以是分布式设计,直接设置在每一个门店或者每一个智能烹饪终端30中,作为节点的控制核心,仅负责该节点的控制。

S509、向用户提供与点餐订单相对应的菜品成品。

在烹饪完成以后,放置在智能烹饪终端内的菜品成品可以采用任何合适的取餐方式分发给各个不同的用户。具体分发的方式可以是服务人员辅助分发,用户自行取出或者是机械手自动取出分发,只需要能够将菜品成品提供给对应的用户,令用户的得到与自己点餐订单对应的菜品即可。

S510、回收所述用于盛装菜品的餐具。

在用户用餐完毕以后,需要对餐具进行回收以保证下一次的重复利用,减少一次性餐具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以设定一个特定的餐具回收时间段,用户可以在该时间段内,将用餐完毕后的餐具自行送回门店。

S511、根据所述餐具上的标识确定每个点餐订单对应的餐具是否回收完毕。

由于每个餐具上都设置有唯一的标识。因此,在回收时通过记录已经回收的餐具的标识即可实现对于餐具的有序管理,确认餐具是否被回收完毕。

实施例6:

实施例6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智能餐饮的餐具管理方法。与实施例5相比,在实施例6中进一步的描述了另一种确定餐具标识和点餐订单的对应关系的方法。以下结合图6所示的方法流程图进行详细描述。

虽然在实施例6也以实施例1的应用场景为例进行说明。但是,实施例6提供的智能餐饮的餐具管理方法也可以应用到其他任何类型的场景中,而不限于图1所示的场景,不对本申请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构成限制。

如图6所示,该智能餐饮的餐具管理方法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S601、在每个用于盛装菜品的餐具上设置用于区分不同餐具的标识。

该标识是指具有各自独立的特性,可以作为标记信息,实现不同餐具间的区分的标记。其具体可以采用任何合适类型的标识,只需要能够实现区分餐具的效果即可,类似于提供一个餐具的身份认证信息。

例如,该标识可以是粘贴在餐具上的二维码、文字标记或者特殊的形状图案。该文字标记和形状图案之间还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数量足够多的不同的组合以实现对多个餐具的区分效果。

当然,该标识应当是容易被人所辨认或者读取的,以便于在实际操作中快速的确认不同的餐具。根据餐具的数量、材质等实际情况的需要,技术人员可以在餐具上设置合适类型的标识。

S602、采集点餐订单中订购的订购菜品。

点餐订单是用户在各种终端设备中输入的点餐信息。其包含了与用户餐饮需求相关的一系列信息,如取餐时间、地点以及订购的菜品。通过采集、整理点餐订单便可以确定需要使用到的餐具。

S603、根据所述订购菜品,使用相应数量的餐具进行配餐以形成待烹饪菜品。

在确定了的订购菜品以后,选择合适数量的空餐具盛装菜品原材料,从而形成相应的带烹饪菜品。

S604、确定配餐时使用的餐具的标识。

在形成了带烹饪菜品以后,可以读取带烹饪菜品所使用的餐具的标识。该标识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确定或者读取,具体取决于所使用的标识的具体形式。

与实施例5所述的方式不同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先进行配餐操作,在完成了配餐操作以后,再读取和记录配餐所使用到的标识,确定点餐订单所对应的待烹饪菜品。

S605、将所述配餐时使用的标识与所述点餐订单绑定。

绑定是指建立两者之间的关联关系。亦即,在获取到该点餐订单时,可以明确与其对应的餐具的标识。而在获取到某个餐具的标识时,可以明确与其对应的点餐订单。

S606、将所述待烹饪菜品放入智能烹饪终端中。

通常的,一个配餐中心可能需要负责多个不同门店的配餐。由此,在配餐完成以后,依托冷链运输等方式,可以利用运输车辆等的多种运输方式,将配餐好的待烹饪菜品以加工柜等的形式配送至对应的门店。

在到达门店以后,可以自动或者由人工根据加工柜上的标识,将其放到智能烹饪终端对应的位置上,以使得待烹饪菜品可以被放置到合适的烹饪位置进行烹饪。

S607、启动所述智能烹饪终端进行烹饪,获得对应的菜品成品。

当一个智能烹饪终端30的加工柜放置完毕后,智能烹饪终端30可以在服务器20的控制下,自行启动进行加工烹饪而不需要其他额外的人为控制以获得相应的菜品。

在一些实施例中,服务器20可以是部署在云端的集群服务器,多个智能烹饪终端30通过网络连接,由服务器20下发对应的控制指令自动化的执行烹饪操作。而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服务器20也可以是分布式设计,直接设置在每一个门店或者每一个智能烹饪终端30中,作为节点的控制核心,仅负责该节点的控制。

S608、向用户提供与点餐订单相对应的菜品成品。

在烹饪完成以后,放置在智能烹饪终端内的菜品成品可以采用任何合适的取餐方式分发给各个不同的用户。具体分发的方式可以是服务人员辅助分发,用户自行取出或者是机械手自动取出分发,只需要能够将菜品成品提供给对应的用户,令用户的得到与自己点餐订单对应的菜品即可。

S610、回收所述用于盛装菜品的餐具。

在用户用餐完毕以后,需要对餐具进行回收以保证下一次的重复利用,减少一次性餐具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以设定一个特定的餐具回收时间段,用户可以在该时间段内,将用餐完毕后的餐具自行送回门店。

S611、根据所述餐具上的标识确定每个点餐订单对应的餐具是否回收完毕。

由于每个餐具上都设置有唯一的标识。因此,在回收时通过记录已经回收的餐具的标识即可实现对于餐具的有序管理,确认餐具是否被回收完毕。

在此处所提供的说明书中,说明了大量具体细节。然而,能够理解,本发明的实施例可以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实践。在一些实例中,并未详细示出公知的方法、结构和技术,以便不模糊对本说明书的理解。

实施例7:

实施例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智能餐饮的餐具管理方法。与实施例2相比,在实施例7中进一步的描述了另一种餐具回收管理的方法。以下结合图7所示的方法流程图进行详细描述。以下结合图7所示的方法流程图进行详细描述。

虽然在实施例7以实施例1的应用场景为例进行说明。但是,实施例7提供的智能餐饮的餐具管理方法也可以应用到其他任何类型的场景中,而不限于图1所示的场景,不对本申请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构成限制。

具体的,所述餐具由可循环使用的材料制成,包括但不限于陶瓷、硬质塑料或者不锈钢等多种可重复使用的材质。另外,为了满足不同菜品的需要,所述餐具可以包括有多种不同的规格。

如图7所示,该智能餐饮的餐具管理方法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S701、在每个用于盛装菜品的餐具上设置用于区分不同餐具的标识。

该标识是指具有各自独立的特性,可以作为标记信息,实现不同餐具间的区分的标记。其具体可以采用任何合适类型的标识,只需要能够实现区分餐具的效果即可,类似于提供一个餐具的身份认证信息。

例如,该标识可以是粘贴在餐具上的二维码、文字标记或者特殊的形状图案。该文字标记和形状图案之间还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数量足够多的不同的组合以实现对多个餐具的区分效果。

当然,该标识应当是容易被人所辨认或者读取的,以便于在实际操作中快速的确认不同的餐具。根据餐具的数量、材质等实际情况的需要,技术人员可以在餐具上设置合适类型的标识。

S702、确定所述餐具与用户的点餐订单之间的对应关系并进行配餐以形成待烹饪菜品。

配餐是一个将菜品的原材料按照预先设置好的配置规则或者配置方式,配好放入相应的餐具中,由餐具盛装并形成最终的待烹饪菜品的过程。

点餐订单是用户在各种终端设备中输入的点餐信息。其包含了与用户餐饮需求相关的一系列信息,如取餐时间、地点以及订购的菜品。通过采集、整理点餐订单便可以确定需要使用到的餐具。

该点餐订单与餐具之间的对应关系是指点餐订单使用到的餐具的标识会与点餐订单绑定,以确定点餐订单具体使用到的餐具。

S703、将所述待烹饪菜品放入智能烹饪终端中。

通常的,一个配餐中心可能需要负责多个不同门店的配餐。由此,在配餐完成以后,依托冷链运输等方式,可以利用运输车辆等的多种运输方式,将配餐好的待烹饪菜品以加工柜等的形式配送至对应的门店。

在到达门店以后,可以自动或者由人工根据加工柜上的标识,将其放到智能烹饪终端对应的位置上,以使得待烹饪菜品可以被放置到合适的烹饪位置进行烹饪。

S704、启动所述智能烹饪终端进行烹饪,获得对应的菜品成品。

当一个智能烹饪终端30的加工柜放置完毕后,智能烹饪终端30可以在服务器20的控制下,自行启动进行加工烹饪而不需要其他额外的人为控制以获得相应的菜品。

在一些实施例中,服务器20可以是部署在云端的集群服务器,多个智能烹饪终端30通过网络连接,由服务器20下发对应的控制指令自动化的执行烹饪操作。而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服务器20也可以是分布式设计,直接设置在每一个门店或者每一个智能烹饪终端30中,作为节点的控制核心,仅负责该节点的控制。

S705、向用户提供与点餐订单相对应的菜品成品。

在烹饪完成以后,放置在智能烹饪终端内的菜品成品可以采用任何合适的取餐方式分发给各个不同的用户。具体分发的方式可以是服务人员辅助分发,用户自行取出或者是机械手自动取出分发,只需要能够将菜品成品提供给对应的用户,令用户的得到与自己点餐订单对应的菜品即可。

S706、回收所述用于盛装菜品的餐具。

在用户用餐完毕以后,需要对餐具进行回收以保证下一次的重复利用,减少一次性餐具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以设定一个特定的餐具回收时间段,用户可以在该时间段内,将用餐完毕后的餐具自行送回门店。

S707、读取回收的餐具的标识。

在回收时,可以通过相应的扫描读取设备,读取确定餐具的标识。每回收一个餐具都读取和记录回收到的餐具标识。

S708、根据回收时读取的所述餐具的标识,将已经回收的所述餐具标记为已回收。

基于读取到的标识,可以将已经回收的餐具在数据库中标记为已回收,从而将已回收和尚未回收的餐具区分开。

S709、在所述点餐订单对应的餐具均被标记为已回收时,确定所述点餐订单对应的餐具回收完毕。

随着餐具回收的不断进行,可以检测或者监控各个点餐订单所对应的餐具是否均已经被回收,从而达到判断每个点餐订单是否回收完毕的状态。

S710、在所述点餐订单对应的餐具未被全部标记为已回收时,确定所述点餐订单中,未被标记为已回收的餐具丢失。

在没有被标记为已回收的情况下,表明该餐具还未被回收到门店进行扫描,此时可以记录餐具处于丢失状态,并相应的通过推送消息等方式通知对应的用户及时归还餐具。

S711、在餐具回收后,重新确定所述餐具与新的点餐订单之间的对应关系。

每一次的餐具回收过程完成以后,可以对餐具和新的点餐订单之间的对应关系进行更新,进入新一轮的餐具回收管理的循环过程。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每个餐具上都设置有唯一的标识。因此,在回收时通过记录已经回收的餐具的标识即可实现对于餐具的有序管理,确认餐具是否被回收完毕。同时,还可以定位精确到每个点餐订单,具有良好的管理效果,不容易发生混乱的情况。

上述实施例2至实施例7中的分别对智能餐饮的餐具管理方法中的一个或者多个功能步骤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应当理解,上述实施例2至7中提及的一个或者多个步骤任意组合获得的智能餐饮的餐具管理方法均属于本发明的简单变换。为了陈述简便,没有对所有的组合方式分别进行描述。

类似地,应当理解,为了精简本发明并帮助理解各个发明方面中的一个或多个,在上面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中,本发明实施例的各个特征有时被一起分组到单个实施例、图、或者对其的描述中。然而,并不应将该公开的方法解释成反映如下意图:即所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要求比在每个权利要求中所明确记载的特征更多的特征。更确切地说,如下面的权利要求书所反映的那样,发明方面在于少于前面公开的单个实施例的所有特征。因此,遵循具体实施方式的权利要求书由此明确地并入该具体实施方式,其中每个权利要求本身都作为本发明的单独实施例。

本领域那些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可以对实施例中的方法步骤进行自适应性地改变并且把它们设置在与该实施例不同的一个或多个方法中。可以把实施例中的一个或者多个步骤组合成一个步骤,以及此外可以把其分成多个子步骤。除了这样的特征和/或过程中的至少一些是相互排斥之外,可以采用任何组合对本说明书(包括伴随的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所有特征以及如此公开的任何方法的所有过程进行组合。除非另外明确陈述,本说明书(包括伴随的权利要求、摘要和附图)中公开的每个特征可以由提供相同、等同或相似目的的替代特征来代替。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相关技术
  • 一种智能餐饮的餐具管理方法
  • 一种自动出餐具的智能餐饮系统
技术分类

06120112809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