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高强度混凝土及其生产工艺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1:19:16


高强度混凝土及其生产工艺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混凝土生产加工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高强度混凝土及其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混凝土的使用也越来越广泛。混凝土是当代最主要的土木工程材料之一;它是由胶凝材料、颗粒状集料、水、以及必要时加入的外加剂和掺合料按一定比例配制、经均匀搅拌、密实成型、养护硬化而成的一种人工石材。随着建筑物对混凝土自身强度的要求越来越高,高强度混凝土也应运而生。

高强混凝土作为一种新的建筑材料,以其抗压强度高、抗变形能力强、密度大、孔隙率低的优越性,在高层建筑结构、大跨度桥梁结构以及某些特种结构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在高强度混凝土的生产过程中,需要在搅拌过程中添加一定量的水,若直接通过水管直接将水通入搅拌罐中,发明人认为存在有水与配料混合后搅拌不均匀的缺陷,影响混凝土的生产质量。

发明内容

为了使水与配料混合均匀,本申请提供一种高强度混凝土及其生产工艺。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的高强度混凝土的生产工艺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高强度混凝土的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骨料处理:工作人员将骨料添加至配料机中,配料机对骨料进行干燥;

S2、骨料运输:配料机根据高强度混凝土的所需配料将骨料输送至皮带输送线,皮带输送线将多种骨料运送至螺旋输送机内,螺旋输送机将骨料定量输送至搅拌楼内;

S3、搅拌混合:搅拌楼顶部设置有进水管,进水管延伸至搅拌楼内的一端连接有水雾喷头,水通过进水管通过水雾喷头形成水雾,充满搅拌楼内,此时,骨料从螺旋输送机进入搅拌楼内,充分与水雾接触,完成初步混合,此时搅拌楼启动将不同的骨料搅拌并与适量的水充分混合;

S4、下料:充分搅拌混合后的混凝土从搅拌楼的出料口处排出至搅拌车内,完成下料。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先开启进水管,通过水雾喷头在搅拌楼内形成大量的水雾,再向搅拌楼内定量输送骨料,骨料进入搅拌楼后,在搅拌楼内掉落的过程中,骨料散落,充分与搅拌楼内的水雾接触,使水与骨料混合均匀,有效提高混凝土的生产质量。

可选的,所述搅拌楼包括楼体以及铰接盖设于所述楼体顶部开口处的封盖,所述封盖沿竖直方向开设有与所述进水管适配的连接孔,所述进水管的外周侧壁与水雾喷头铰接,所述水雾喷头靠近所述进水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套设于所述进水管周侧,所述水雾喷头外周侧壁设置有用于调节水流大小的调节组件,所述进水管的外周侧壁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连接管套设于所述进水管外周侧壁的驱动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注水前,在驱动件的作用下,连接管向靠近进水管的方向运动,直至连接管套设于进水管的外周侧壁,完成连接管与进水管的安装,在调节组件的作用下,调节出水量,达到控制楼体内的水雾浓度大小的目的,有效提高混凝土的生产质量;当需要对楼体内进行大量注水时,在驱动件的作用下,连接管带动水雾喷头运动,直至连接管脱离进水管,连接管旋转至与进水管错位,此时注水管中的直接进入搅拌楼的楼体内,便于对搅拌楼进行大量注水,方便快捷。

可选的,所述驱动件设置为与所述封盖连接的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气缸的伸缩杆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块,所述第一连接块与所述连接管的外周侧壁连接,所述进水管远离所述第一气缸的侧面设置有用于限制所述连接管运动的导向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作人员驱动第一气缸带动第一连接块带动连接管向远离进水管的方向运动,在导向组件的作用下,连接管稳定沿进水管的轴线运动,直至连接管脱离进水管。

可选的,所述导向组件包括与所述进水管远离所述第一气缸的外周侧壁转动连接的横杆,所述横杆远离所述进水管的末端固定连接有竖杆,所述竖杆周侧滑动连接有第二连接块,所述第二连接块与所述连接管的外周侧壁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竖杆与第二连接块的配合为连接管的运动提供导向与支撑,为连接管与进水管之间的稳定连接提供有效保障。

可选的,所述横杆靠近所述连接管的末端固定连接有环块,所述连接管的外周侧壁沿其径向开设有环槽,所述环块转动连接于所述环槽内,所述环块与所述环槽的横截面均为“T”字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环槽与环块的配合,便于在驱动电机在带动第一气缸带动连接管的运动过程中,横杆在进水管的外周侧壁旋转始终为连接管提供支撑。

可选的,所述调节组件包括转动连接于所述水雾喷头外周侧壁的调节套,所述调节套的外周侧壁沿其径向开设有多个与所述水雾喷头对应的出水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作人员旋转调节套,利用调节套的出水孔遮蔽一部分水雾喷头的喷孔,达到在一定程度上调节出水量的目的。

可选的,所述第一连接块远离所述连接管侧面固定连接有旋转电机,所述旋转电机的输出轴同轴固定连接有齿轮,所述调节套的外周侧壁固定连接有齿圈,所述齿圈与所述齿轮啮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旋转电机驱动齿轮带动齿圈旋转,齿圈带动调节套旋转,方便快捷。

可选的,所述调节套的内壁沿其周向固定连接有限位块,所述连接管的外周侧壁沿其周向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的开口背离所述连接管圆心的方向,所述限位块转动连接于所述限位槽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限位槽与限位块的配合便于调节套于连接管周侧旋转,同时确保第一气缸在驱动连接管于运动时,连接管带动调节套同步运动。

可选的,所述连接管的内壁沿其周向固定连接有限位环,所述限位环的端面与所述进水管的端部抵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限位环作为连接管与进水管之间的极限限位,便于连接管与进水管之间的连接。

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高强度混凝土,采用上述高强度混凝土的生产工艺制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调节套对水雾喷头的出水量进行调节,调节水雾的形成效果,使搅拌楼楼体内的骨料充分与水雾进行初步混合,有利于提高混凝土的生产质量,而且更加充分地利用水资源,绿色环保。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先开启进水管,通过水雾喷头在搅拌楼内形成大量的水雾,再向搅拌楼内定量输送骨料,骨料进入搅拌楼后,在搅拌楼内掉落的过程中,骨料散落,充分与搅拌楼内的水雾接触,使水与骨料混合均匀,有效提高混凝土的生产质量;

2.初步混合完成后,第一气缸带动第一连接块带动连接管带动水雾喷头运动,直至连接管脱离进水管,此时驱动电机带动转动块带动第一气缸带动第一连接块带动连接管旋转,直至连接管旋转至与进水管错位,此时注水管中的直接进入搅拌楼的楼体内,便于对搅拌楼进行大量注水;

3.注水完成后,驱动电机带动转动块带动第一气缸带动连接管旋转至与进水管同轴,此时第一气缸带动伸缩杆回收,带动连接管套设于进水管的外周侧壁,完成连接管与进水管的安装。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是沿图1中B-B线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C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6是图4中D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中螺旋输送机、支撑架、第二气缸、挡板以及毛刷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8是沿图7中E-E线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配料机;2、皮带输送线;3、螺旋输送机;4、搅拌楼;5、进水管;6、水雾喷头;7、楼体;8、封盖;9、连接孔;10、连接管;11、第一气缸;12、第一连接块;13、横杆;14、竖杆;15、第二连接块;16、环块;17、环槽;18、调节套;19、出水孔;20、旋转电机;21、齿轮;22、齿圈;23、限位块;24、限位槽;25、限位环;26、驱动电机;27、转动块;28、滑槽;29、滑块;30、插槽;31、弹簧;32、第一导向槽;33、直槽;34、手柄;35、密封圈;36、挡水板;37、连接槽;38、挡板;39、支撑架;40、第二气缸;41、导向块;42、第二导向槽;43、毛刷。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8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高强度混凝土的生产工艺。

一种高强度混凝土的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骨料处理:工作人员将骨料添加至配料机1中,配料机1对骨料进行干燥;

S2、骨料运输:配料机1根据高强度混凝土的所需配料将骨料输送至皮带输送线2,皮带输送线2将多种骨料运送至螺旋输送机3内,螺旋输送机3将骨料定量输送至搅拌楼4内;

S3、搅拌混合:搅拌楼4顶部设置有进水管5,进水管5延伸至搅拌楼4内的一端连接有水雾喷头6,水通过进水管5通过水雾喷头6形成水雾,充满搅拌楼4内,此时,骨料从螺旋输送机3进入搅拌楼4内,充分与水雾接触,完成初步混合,此时搅拌楼4启动将不同的骨料搅拌并与适量的水充分混合;

S4、下料:充分搅拌混合后的混凝土从搅拌楼4的出料口处排出至搅拌车内,完成下料。

参照图1和图2,在向搅拌楼4内输送骨料之前,先开启进水管5,水通过进水管5通过水雾喷头6在搅拌楼4内形成大量的水雾,再向搅拌楼4内定量输送骨料,骨料进入搅拌楼4后,在搅拌楼4内掉落的过程中,骨料散落,充分与搅拌楼4内的水雾接触,使水与骨料混合均匀,便于搅拌楼4对骨料进行搅拌,有效提高混凝土的生产质量。

参照图3和图4,搅拌楼4包括楼体7以及通过铰接轴转动盖设于楼体7顶部开口处的封盖8,铰接轴与楼体7的长度方向垂直,封盖8沿竖直方向贯穿开设有与进水管5适配的连接孔9,进水管5穿过连接孔9一端的外周侧壁套设有连接管10,连接管10与远离进水管5的一端与水雾喷头6固定连接,利用水雾喷头6将进水管5中的水形成水雾,方便快捷。

参照图3和图4,为了便于在大量注水时将水雾喷头6移除,封盖8内壁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26,驱动电机26的输出轴端通过螺纹连接有转动块27,转动块27侧面设置于用于驱动连接管10脱离进水管5的驱动件,驱动件设置为与转动块27通过螺栓固定连接的第一气缸11,第一气缸11的伸缩杆通过螺纹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块12,第一连接块12与连接管10的外周侧壁可拆卸连接;当需要对水雾喷头6进行移除时,工作人员驱动第一气缸11带动第一连接块12带动连接管10向远离进水管5的方向运动,连接管10带动水雾喷头6运动,直至连接管10脱离进水管5,此时驱动电机26旋转,带动转动块27运动,转动块27带动第一气缸11带动第一连接块12带动连接管10旋转,直至连接管10旋转至与进水管5错位,此时注水管中的直接进入搅拌楼4的楼体7内,便于对搅拌楼4进行大量注水,方便快捷。

注水完成后,驱动电机26带动转动块27带动第一气缸11带动连接管10旋转至与进水管5同轴,此时第一气缸11带动伸缩杆回收,带动连接管10向靠近进水管5的方向运动,直至连接管10套设于进水管5的外周侧壁,完成连接管10与进水管5的安装,此时第一气缸11的推力将连接管10抵紧在进水管5的端部,且第一气缸11的推力大于水雾喷头6工作时水流的冲击力,为水雾喷头6的正常工作提供有效保障。

参照图4和图5,为了便于拆卸水雾喷头6进行清理,第一连接块12靠近连接管10的侧面沿水平方向开设有滑槽28,滑槽28内滑动连接有滑块29,连接管10的外周侧壁沿径向开设有与滑块29插接适配的插槽30,滑槽28的底壁固定连接有弹簧31,弹簧31的一端与滑槽28底壁抵接,另一端与滑块29的侧面抵接,利用弹簧31的弹性驱动滑块29插接至插槽30内,有效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

参照图4和图5,为了对滑块29的运动提供导向,连接管10的外侧壁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与滑块29滑移适配的第一导向槽32,第一导向槽32的一端呈开放式,另一端于插槽30连通,工作人员驱动水雾喷头6带动连接管10向靠近第一气缸11的方向运动,直至滑块29滑动连接于第一导向槽32内,继续第一气缸11的长度方向移动水雾喷头6,直至滑槽28与插槽30对齐,此时弹簧31复位驱动滑块29插接至插槽30内,完成对水雾喷头6的安装,方便快捷。

参照图4和图5,为了便于拆卸水雾喷头6,第一连接块12的侧面沿水平方向开设有直槽33,直槽33的两端均闭合,且直槽33与滑槽28连通,直槽33内滑动连接有手柄34,手柄34呈“T”字型,手柄34穿过直槽33的一端与滑块29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利用手柄34便于工作人员驱动滑块29完全退回至滑槽28内,此时向远离第一气缸11的方向移动水雾喷头6,完成对水雾喷头6的拆卸,便于水雾喷头6进行清理。

参照图4和图5,为了使连接管10与进水管5的连接紧密,连接管10的内壁沿其周向焊接有限位环25,且限位环25靠近进水管5的端面通过防水胶粘设有密封圈35,密封圈35与进水管5的端面抵接,利用密封圈35增加进水管5与连接管10之间的连接紧密性。

参照图3和图6,为了使连接管10受力均匀,进水管5远离第一气缸11的侧面设置有导向组件,导向组件包括与进水管5远离第一气缸11的外周侧壁转动连接的横杆13,横杆13靠近连接管10的末端固定连接有环块16,连接管10的外周侧壁沿其径向开设有环槽17,环块16转动连接于环槽17内,环块16与环槽17的横截面均为“T”字型,利用环槽17与环块16便于在驱动电机26在带动第一气缸11带动连接管10的运动过程中,横杆13在进水管5的外周侧壁旋转;

参照图3和图6,横杆13远离进水管5的末端一体成型有竖杆14,竖杆14与横杆13垂直,竖杆14的周侧滑动连接有第二连接块15,第二连接块15与连接管10的连接方式同于第一连接块12与连接管10的连接方式,利用竖杆14与第二连接块15的配合为连接管10的运动提供导向与支撑,为连接管10与进水管5之间的稳定连接提供有效保障。

参照图3和图5,为了便于控制搅拌楼4内的水雾形成大小,水雾喷头6外周侧壁设置有调节组件,调节组件包括转动连接于水雾喷头6外周侧壁的调节套18,调节套18的内壁沿其周向固定连接有限位块23,连接管10的外周侧壁沿其周向开设有限位槽24,限位槽24的开口背离连接管10圆心的方向,限位块23转动连接于限位槽24内,调节套18的外周侧壁沿其径向开设有多个与水雾喷头6喷孔对应的出水孔19。

工作人员旋转调节套18,利用调节套18的出水孔19遮蔽一部分水雾喷头6的喷孔,达到在一定程度上调节出水量的目的;同时当调节套18旋转至完全将水雾喷头6的喷孔遮蔽时,可以作为屏蔽罩,用于防止骨料碎屑堵塞水雾喷头6的喷孔,为水雾喷头6的正常工作提供有效保障。

参照图3和图5,为了便于驱动调节套18旋转,第一连接块12远离连接管10侧面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旋转电机20,旋转电机20的输出轴同轴固定连接有齿轮21,调节套18的外周侧壁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与齿轮21啮合的齿圈22,利用旋转电机20驱动齿轮21带动齿圈22旋转,齿圈22带动调节套18旋转,方便快捷。

在本申请中,旋转电机20以及驱动电机26均为伺服电机,有效增加旋转精度。

参照图2和图4,为了在一定程度上阻隔水分进入螺旋输送机3内,搅拌楼4于楼体7的侧面开有多个进料口,螺旋输送机3的出料口与楼体7的进料口连通,搅拌楼4于楼体7靠近进料口的侧面固定连接挡水板36,挡水板36呈流线型,且挡水板36与楼体7的之间形成的开口朝向搅拌楼4的出料口方向,利用挡水板36在一定程度上防止骨料在螺旋输送机3的开口处受潮堆积,为骨料的顺利排出提供有效保障。

参照图7和图8,为了防止水汽进入螺旋输送机3内,螺旋输送机3靠近出料口的上侧面贯穿开设有连接槽37,连接槽37内沿竖直方向滑动连接有挡板38,螺旋输送机3的外侧壁固定连接有支撑架39,支撑架39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第二气缸40,第二气缸40的伸缩杆与挡板38通过螺纹连接,螺旋输送机3的于出料口处的两个相对内壁均固定连接有导向块41,挡板38的两个相背离的侧面均沿竖直方向开设有第二导向槽42,导向块41滑动连接于第二导向槽42内,第二导向槽42与导向块41的横截面均为“T”字型,利用第二导向槽42与导向块41的配合便于第二气缸40带动挡板38升降,方便快捷;挡板38降下后,闭合螺旋输送机3的出料口,有效防止水汽进入螺旋输送机3内,防止骨料在螺旋输送机3内结块。

参照图7和图8,由于在螺旋输送机3出料口处的骨料已接触水汽,为了便于将粘附于挡板38侧面的骨料刮下,螺旋输送机3于连接槽37的开口两侧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毛刷43,毛刷43的端部与挡板38的侧面抵接,利用毛刷43对挡板38的侧面进行清理,当第二气缸40带动挡板38运动,毛刷43将粘附于挡板38侧面的骨料刷下,方便快捷。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高强度混凝土的生产工艺的实施原理为:在向搅拌楼4内输送骨料之前,先开启进水管5,水通过进水管5通过水雾喷头6在搅拌楼4内形成大量的水雾,此时螺旋输送机3向搅拌楼4内定量输送骨料,骨料进入搅拌楼4后,在搅拌楼4内掉落的过程中,骨料散落,充分与搅拌楼4内的水雾接触,使水与骨料混合均匀;初步混合完成后,第一气缸11带动第一连接块12带动连接管10带动水雾喷头6运动,直至连接管10脱离进水管5,此时驱动电机26带动转动块27带动第一气缸11带动第一连接块12带动连接管10旋转,直至连接管10旋转至与进水管5错位,此时注水管中的直接进入搅拌楼4的楼体7内,便于对搅拌楼4进行大量注水。

注水完成后,驱动电机26带动转动块27带动第一气缸11带动连接管10旋转至与进水管5同轴,此时第一气缸11带动伸缩杆回收,带动连接管10套设于进水管5的外周侧壁,完成连接管10与进水管5的安装。

实施例二

参照图3,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高强度混凝土,采用实施例一中的高强度混凝土的生产工艺制得,利用调节套18对水雾喷头6的出水量进行调节,调节水雾的形成效果,使搅拌楼4楼体7内的骨料充分与水雾进行初步混合,有利于提高混凝土的生产质量,而且更加充分地利用水资源,绿色环保。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相关技术
  • 高强度混凝土及其生产工艺
  • 高强度混凝土及其生产工艺
技术分类

06120112888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