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汽车衣帽架成型可持续回流降温的模具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3:51:08


汽车衣帽架成型可持续回流降温的模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模具技术领域,具体为汽车衣帽架成型可持续回流降温的模具。

背景技术

模具主要通过所成型材料物理状态的改变来实现物品外形的加工,具有“工业之母”的称号,是工业生产上用以注塑、吹塑、挤出、压铸或锻压成型、冶炼、冲压等方法得到所需产品的各种模子及工具。

在汽车内饰部件成型时,需要借助模具对其进行定型,传统的用于汽车内饰部件生产的模具不具有快速降温的功能,使得汽车内饰部件成型速度较慢,进而延长了汽车内饰部件成型的时间,导致了汽车内饰部件生产效率的降低,致使无法满足客户大批量的生产需求,为企业的生产发展带来巨大的不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汽车衣帽架成型可持续回流降温的模具,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汽车衣帽架成型可持续回流降温的模具,所述可持续回流降温的模具包括模具,所述模具上设置有公模板,所述公模板内设置有降温模板,所述公模板内开设有降温槽,所述降温槽位于降温模板的下方,所述降温模板下方在降温槽内设置有若干个散热翅片,所述降温槽一端设置有散热风扇,降温槽另一端设置有感温板,所述感温板与控制系统电连接。将加热后的融化原料灌输到降温模板内,使原料在降温模板内冷却成型,降温模板和散热翅片中有冷却液流动,降温模板通过冷却液对塑形件散发的热量进行吸收,吸热热量后的冷却液流动到散热翅片内,散热翅片对冷却液进行散热,散热风扇向散热翅片吹风,使散热翅片进行降温,感温板对散热风扇吹来的风的温度进行检测,并通过赛贝克效应产生电流,产生的电流被控制系统检测,从而得知模板内塑形件的散热情况。

所述降温模板为C型的壳体结构,降温模板内部开设有降温舱,所述降温舱内设置有若干组导流板,每组所述导流板包括两个导流板,两个所述导流板呈八字形设置,所述降温舱中部开设有若干个出水口,每个所述出水口与一个所述散热翅片内部连通,所述降温舱内部设置有若干个旋流锥,每个所述旋流锥位于呈八字形设置的两个导流板之间。降温模板内部的降温舱与制冷箱管道连接,制冷箱将冷却液灌输到降温模板中,冷却液在降温模板中吸收热量后运动到散热翅片中,冷却液在降温舱内流动时,导流板在降温舱内对冷却液进行分割,打乱冷却液的流动秩序,每组导流板对冷却液进行导流,冷却液冲击在旋流锥上,使旋流锥在降温舱内旋转,使冷却液在降温舱产生旋流,提高冷却液与降温模板之间的热交换,出水口使吸热后的冷却液进入到散热翅片内。

所述旋流锥呈圆台结构,旋流锥直径小的一端内设置有球体,所述球体通过绳索与降温模板连接,所述旋流锥上设置有弧形的旋流板。冷却液冲击在旋流板上,使旋流板带动旋流锥在降温模板内旋转。

所述旋流锥直径大的一端设置有撞击环,旋流锥开设有偏重舱,所述偏重舱内设置有两个支架,两个所述支架之间设置有磁动块,每个所述支架上均设置有第一磁块,所述磁动块上对应第一磁块的位置均设置有第二磁块,所述磁动块上设置有偏重块。磁块动改变旋流锥的重心,使旋流锥在旋流时发生摆动,支架对磁动块进行支撑,并通过第一磁块和第二磁块之间的作用力使磁动块进行运动,第一磁块及第二磁块内均设置有线圈,线圈连接控制系统,控制系统使线圈形成的磁场发生改变,第二磁块在第一磁块的吸引下带动磁动块运动,磁动块的运动使偏重块的位置发生变化,进而引起旋流锥重心的改变,使旋流锥在降温舱内旋转时发生摆动,使旋流锥通过撞击环撞击在降温模板上,使降温模板发生震动,从而提高塑形件与降温模板之间的分离,当塑形件冷却成型后,偏重块的位置才会发生变化。

所述感温板上开设有若干个锥流口,每个所述锥流口内均设置有两个弧形的锥形板,每个所述锥形板上均设有两个半导体,若干个半导体之间串联后与控制系统电连接,所述感温板上开设有若干个泄压口,每个所述泄压口内均设置有电磁阀,所述电磁阀与控制系统电连接。感温板对降温槽进行封堵,散热风扇吹来的热风被感温板阻挡,使热空气只能经过锥流口流出,当热空气的温度在一定阈值内时,控制系统通过控制电磁阀将泄压口关闭,当热空气温度超出阈值后,控制系统控制电磁阀打开泄压口,使热空气的流动通道增多,加快热空气的流动速度,避免影响散热翅片的降温;锥流口的形状为锥形,热空气从锥流口流过时被压缩,使空气温度回升,对空气压缩使温度上升,避免因空气流动时造成的热量损失对温度测量的精度产生影响,锥形板在热空气的加热下升温,两个半导体利用赛贝克效应产生电流,若干个半导体串联在一起提升电流,控制系统通过对电流的检测以及计算,得出温度的变化,通过温度的变化,实现对塑形件降温的监控。

每个所述散热翅片内部开设有空腔,所述空腔与出水口连通,所述散热翅片远离散热风扇的一端均设有抽水管,每个所述抽水管内均设置有螺旋杆,所述螺旋杆上设置有螺旋叶片,所述螺旋杆的一端设置有扇叶,所述抽水管远离散热翅片的一端连接有制冷箱。扇叶被散热风扇产生的气流带动,扇叶在气流的带动下进行转动,使螺旋杆通过螺旋叶片对冷却液进行传输,使冷却液进入到制冷箱中,制冷箱与降温模板内部降温舱管道连接,螺旋杆的转动使冷却液得以在制冷箱、降温模板及散热翅片之间流动。

所述制冷箱设置在模具内,所述制冷箱上设置有进水管、出水管,所述出水管与降温舱管道连接,所述进水管与抽水管管道连接,所述制冷箱中设置有摆动网,所述摆动网上设置有制冷片,所述制冷片与控制系统电连接。

所述摆动网由压电材料制成且为网状,摆动网与控制系统电连接。摆动网对控制系统的控制下接入电路,通过控制电流的方向,使摆动网反复运动,并带动制冷箱内部冷却液的上下运动,冷却液在上下运动的同时进行从右往左的运动,加快冷却液之间的热量交换,使制冷片对更多的冷却液进行降温。

每相邻两组导流板之间设置有乱流板,所述乱流板呈S状。乱流板对每相邻两组导流板之间的冷却液进行分流,且通过S状的设置使冷却液在降温舱内无序流动,提高冷却液对热量的吸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达到的有益效果是:

1、降温模板内部的降温舱与制冷箱管道连接,制冷箱将冷却液灌输到降温模板中,冷却液在降温模板中吸收热量后运动到散热翅片中,冷却液在降温舱内流动时,导流板在降温舱内对冷却液进行分割,打乱冷却液的流动秩序,每组导流板对冷却液进行导流,冷却液冲击在旋流锥上,使旋流锥在降温舱内旋转,使冷却液在降温舱产生旋流,提高冷却液与降温模板之间的热交换。

2、扇叶被散热风扇产生的气流带动,扇叶在气流的带动下进行转动,使螺旋杆通过螺旋叶片对冷却液进行传输,使冷却液进入到制冷箱中,制冷箱与降温模板内部降温舱管道连接,螺旋杆的转动使冷却液得以在制冷箱、降温模板及散热翅片之间流动。

3、第二磁块在第一磁块的吸引下带动磁动块运动,磁动块的运动使偏重块的位置发生变化,进而引起旋流锥重心的改变,使旋流锥在降温舱内旋转时发生摆动,使旋流锥通过撞击环撞击在降温模板上,使降温模板发生震动,从而提高塑形件与降温模板之间的分离效率。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公模板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降温模板与散热翅片之前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降温模板内部结构俯视图;

图5是本发明的旋流锥内部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旋流锥前视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的支架与磁动块之间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的感温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的制冷箱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的摆动网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模具;101、公模板;102、降温模板;103、旋流锥;104、散热翅片;105、散热风扇;106、抽水管;107、感温板;108、出水口;109、导流板;110、乱流板;1031、球体;1032、偏重块;1033、撞击环;1034、磁动块;1035、旋流板;1036、支架;1071、锥流口;1072、泄压口;

2、制冷箱;201、摆动网;202、出水管;203、进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图10,本发明提供技术方案:汽车衣帽架成型可持续回流降温的模具,可持续回流降温的模具包括模具1,模具1上安装有公模板101,公模板101内安装有降温模板102,公模板101内开设有降温槽,降温槽位于降温模板102的下方,降温模板102下方在降温槽内安装有若干个散热翅片104,降温槽一端设置有若干个散热风扇105,降温槽另一端安装有感温板107,感温板107与控制系统电连接。

所述模具1内还安装有制冷箱2,所述制冷箱2与模具1可拆卸连接,制冷箱2上设置有进水管203、出水管202,出水管202与降温模板102中的降温舱管道连接,进水管203与散热翅片104上的抽水管106管道连接,制冷箱2中安装有摆动网201,摆动网201上设置有制冷片,制冷片与控制系统电连接。

摆动网201由压电材料制成且为网状,摆动网201与控制系统电连接。摆动网对控制系统的控制下接入电路,通过控制电流的方向,使摆动网反复运动,并带动制冷箱内部冷却液的上下运动,冷却液在上下运动的同时进行从右往左的运动,加快冷却液之间的热量交换,使制冷片对更多的冷却液进行降温。

降温模板102为C型的壳体结构,降温模板102内部开设有降温舱,降温舱内安装有若干组导流板109,每组导流板109包括两个导流板,两个导流板呈八字形设置,降温舱中部开设有若干个出水口108,每个出水口108与一个散热翅片104内部空腔连通,降温舱内部通过绳索有若干个旋流锥103,每个旋流锥103位于呈八字形设置的两个导流板之间。

每相邻两组导流板109之间设置有乱流板110,乱流板110呈S状。乱流板对每相邻两组导流板之间的冷却液进行分流,且通过S状的设置使冷却液在降温舱内无序流动,提高冷却液对热量的吸收。

旋流锥103呈圆台结构,旋流锥103直径小的一端内转动安装有球体1031,旋流锥103上固定有弧形的旋流板1035。

旋流锥103直径大的一端固定有撞击环1033,旋流锥103开设有偏重舱,偏重舱内固定有两个支架1036,两个支架1036之间滑动安装有磁动块1034,磁动块1034上开设有两个滑槽,所述支架1036位于滑槽内,每个支架1036上均固定有第一磁块,磁动块1034上对应第一磁块的位置均固定有第二磁块,第一磁块及第二磁块内均设置有线圈,线圈连接控制系统,磁动块1034上安装有偏重块1032。

当塑形件冷却成型后,偏重块的位置才会发生变化;控制系统使线圈形成的磁场发生改变,第二磁块在第一磁块的吸引下带动磁动块运动,磁动块的运动使偏重块的位置发生变化,进而引起旋流锥重心的改变,使旋流锥在降温舱内旋转时发生摆动,使旋流锥通过撞击环撞击在降温模板上,使降温模板发生震动,从而提高塑形件与降温模板之间的分离效率。

每个散热翅片104内部开设有空腔,空腔与出水口108连通,空腔内设置有隔板,隔板使加热后的冷却液安装一定的流动方向进行流动,散热翅片104远离散热风扇105的一端均设有抽水管106,每个抽水管106内均转动安装有螺旋杆,螺旋杆上设置有螺旋叶片,螺旋杆的一端安装有扇叶,抽水管106远离散热翅片104的一端与制冷箱2的进水管203管道连接。

扇叶被散热风扇产生的气流带动,扇叶在气流的带动下进行转动,使螺旋杆通过螺旋叶片对冷却液进行传输,使冷却液进入到制冷箱中,制冷箱与降温模板内部降温舱管道连接,螺旋杆利用散热风扇产生的气流进行转动,且通过螺旋叶片使冷却液得以在制冷箱、降温模板及散热翅片之间流动,利用散热风扇进行降温的同时,也利用散热风扇产生的气流为扇叶的转动提供动力,从而为冷却液的循环流动提供动力,实现冷却液在制冷箱、降温模板及散热翅片之间的持续回流降温。

感温板107上开设有若干个锥流口1071,每个锥流口1071内均设置有两个弧形的锥形板,每个锥形板上均设有两个半导体(图中未画出),若干个半导体之间串联后与控制系统电连接,感温板107上开设有若干个泄压口1072,每个泄压口1072内均设置有电磁阀,电磁阀与控制系统电连接。

感温板对降温槽进行封堵,散热风扇吹来的热风被感温板阻挡,使热空气只能经过锥流口流出,当热空气的温度在一定阈值内时,控制系统通过控制电磁阀将泄压口关闭,当热空气温度超出阈值后,控制系统控制电磁阀打开泄压口,使热空气的流动通道增多,加快热空气的流动速度,避免影响散热翅片的降温;锥流口的形状为锥形,热空气从锥流口流过时被压缩,使空气温度回升,对空气压缩使温度上升,避免因空气流动时造成的热量损失对温度测量的精度产生影响,锥形板在热空气的加热下升温,两个半导体利用赛贝克效应产生电流,若干个半导体串联在一起提升电流,控制系统通过对电流的检测以及计算,得出温度的变化,通过温度的变化,实现对塑形件降温的监控。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

将母模板与公模板101合拢,将加热后融化的原料灌输到降温模板102内部,当原料灌输到降温模板102内部时,冷却液并不会流动,制冷片也不会对冷却液进行降温,当原料灌输完成后,散热风扇105开始工作,扇叶在气流的冲击下进行转动,使螺旋叶片对冷却液进行抽取,使散热翅片104中的冷却液进入到制冷箱2中,同时也使降温模板102中被加热的冷却液进入到散热翅片104中,冷却液在螺杆叶片的带动下在制冷箱2、降温模板102以及散热翅片104中进行循环流动。

当冷却液在降温模板102中流动时,导流板109对冷却液进行导流,使冷却液冲击在旋流锥103上,使旋流锥103在旋流板1035的带动下在降温舱内进行旋转,使冷却液在降温舱内产生旋流,提高冷却液与降温模板102的热交换效率。

乱流板110对每相邻两组导流板109之间的冷却液进行分流,且通过S状的设置使冷却液在降温舱内无序流动,提高冷却液对热量的吸收。

摆动网201对控制系统的控制下接入电路,通过控制电流的方向,使摆动网201反复运动,并带动制冷箱内部冷却液的上下运动,冷却液在上下运动的同时进行从右往左的运动,加快冷却液之间的热量交换,使制冷片对更多的冷却液进行降温。

当塑形件冷却成型后,偏重块1032的位置才会发生变化;控制系统使线圈形成的磁场发生改变,第二磁块在第一磁块的吸引下带动磁动块运动,磁动块的运动使偏重块1032的位置发生变化,进而引起旋流锥103重心的改变,使旋流锥103在降温舱内旋转时发生摆动,使旋流锥103通过撞击环1033撞击在降温模板102上,使降温模板102发生震动,从而提高塑形件与降温模板102之间的分离效率。

成型后,将母模板与公模板分离,然后通过顶针将塑型件定出降温模板102。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相关技术
  • 汽车衣帽架成型可持续回流降温的模具
  • 一种汽车衣帽架模压成型模具优化方法
技术分类

06120113829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