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阳端子配件和端子配件构造体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8:35:48


阳端子配件和端子配件构造体

技术领域

本技术涉及阳端子配件和端子配件构造体。

背景技术

作为电连接器的阳端子配件(连接器阳端子),已知有日本特开2013-89309号公报所公开的阳端子配件。在该阳端子配件的与阴端子配件(连接器阴端子)嵌合时供连接器阴端子滑动通过的部分,设置有凹槽。通过设置凹槽,阳端子配件与阴端子配件的滑动接触面积减少,因此,为了降低嵌合连接时的插入阻力,期望将凹槽形成为宽幅。另外,该阳端子配件在设置有凹槽的主体部不包含中空部分,具有实心构造。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8930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另一方面,与上述不同,已知有通过利用冲压成型法对薄板材进行弯曲加工而构成具有中空构造的阳端子配件。对于具有该中空构造的阳端子配件,由于伴随弯曲加工,因此凹槽的宽度尺寸产生制约。

本公开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技术,对于具有中空部分的阳端子配件,在确保与阴端子配件的电连接的同时,降低与阴端子配件嵌合时的插入阻力。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公开是一种阳端子配件,具备与阴端子配件连接的突片部、以及沿着嵌合于所述阴端子配件的嵌合方向而与所述突片部连续的支承部,其中,所述突片部沿着所述嵌合方向延伸,所述突片部具备:底壁部;第1侧壁部,其与所述底壁部中的相交于所述嵌合方向的宽度方向的一方的端部连续地立起;第2侧壁部,其与所述宽度方向的另一方的端部连续地立起;以及上壁部,其从所述第1侧壁部的上端部连续地朝向所述第2侧壁部的上端部延伸,并且与所述第2侧壁部的所述上端部重叠,在所述上壁部的上表面,在所述宽度方向的中央部分设置有第1凹部,该第1凹部沿着所述嵌合方向延伸,并且朝向下方凹陷。

发明效果

根据本公开,对于具有中空部分的阳端子配件,能够在确保与阴端子配件的电连接的同时,降低与阴端子配件嵌合时的插入阻力。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包含一实施方式的端子配件构造体的连接器的剖视图。

图2是一实施方式的阳端子配件的左侧视图。

图3是图2的阳端子配件的立体图。

图4是示出图2的阳端子配件的突片部的主要部分立体图。

图5是图2的阳端子配件的主要部分仰视图。

图6是图5的VI-VI线向视剖视图。

图7是示出图6的突片部的剖面的放大图。

图8是示出图1的端子配件构造体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图9是示出被弯曲加工前的板材的展开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说明]

首先,列举本公开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1)本公开的阳端子配件具备与阴端子配件连接的突片部、以及沿着嵌合于所述阴端子配件的嵌合方向而与所述突片部连续的支承部,其中,所述突片部沿着所述嵌合方向延伸,所述突片部具备:底壁部;第1侧壁部,其与所述底壁部中的相交于所述嵌合方向的宽度方向的一方的端部连续地立起;第2侧壁部,其与所述宽度方向的另一方的端部连续地立起;及上壁部,其从所述第1侧壁部的上端部连续地朝向所述第2侧壁部的上端部延伸,并且与所述第2侧壁部的所述上端部重叠,在所述上壁部的上表面,在所述宽度方向的中央部分设置有第1凹部,该第1凹部沿着所述嵌合方向延伸,并且朝向下方凹陷。

上述突片部构成为底壁部、第1侧壁部、第2侧壁部以及上壁部成为一连串,并包围中央的中空部分。之后对突片部详细进行说明,但典型的是,通过对底壁部、第1侧壁部、第2侧壁部以及上壁部相连的平板状的薄板材以包围中空部分的方式进行弯曲加工而构成突片部。这种结构的突片部在其弯曲加工时,可能难以为了维持将各壁部连续的角部的成形精度而使角部附近的壁部变薄,即设置凹部。在上述结构中,在一端成为不与第2侧壁部连续的自由端的上壁部的上表面设置有第1凹部。上壁部构成为与第2侧壁部的上端部重叠,因此,例如与对置的底壁部和第2侧壁部相比能够成为宽幅,能够在不损害角部的形状精度的状态下设置第1凹部。通过以这种方式在上壁部设置第1凹部,能够降低与阴端子配件嵌合时的插入阻力。并且,上壁部的上表面能够在第1凹部的两侧与阴端子配件电接触。由此,对于具有中空部分的阳端子配件,能够在确保与阴端子配件的电连接的同时,降低与阴端子配件嵌合时的插入阻力。

(2)在本公开的阳端子配件的优选的一方案中,所述第1凹部的所述宽度方向的尺寸相对于所述第1侧壁部与所述第2侧壁部的分离距离为45%以上且80%以下。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在维持将上壁部与第1侧壁部连续的角部的成形精度的同时,使第1凹部的宽度更宽。

(3)在优选的一方案中,所述上壁部的所述第1凹部处的厚度相对于所述上壁部与所述第1侧壁部的角部处的最大厚度为60%以上且95%以下。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在确保上壁部的厚度的同时,可靠地降低与阴端子配件嵌合时的插入阻力。另外,本技术中的厚度是指与突片部的构成材料即薄板材的厚度相当的尺寸(换言之,与板面正交的厚度方向的尺寸)。

(4)在优选的一方案中,所述底壁部的所述宽度方向的尺寸大于所述第1侧壁部的上下方向的尺寸,在所述底壁部的下表面,在所述宽度方向的中央部分设置有第2凹部,该第2凹部沿着所述嵌合方向延伸,并且朝向上方凹陷,所述第2凹部的所述宽度方向的尺寸小于所述第1凹部的所述宽度方向的尺寸。根据上述结构,由于在底壁部设置有第2凹部,因此,能够更进一步降低与阴端子配件嵌合时的插入阻力。并且,由于第2凹部与第1凹部相比宽度相对窄,因此,能够在将嵌合时的电接触面积确保得较宽的同时,避免对在底壁部的两端与第1侧壁部以及第2侧壁部连续的角部的成形精度造成影响的事态。

(5)在优选的一方案中,所述第2凹部的所述宽度方向的尺寸相对于所述第1凹部的所述宽度方向的尺寸为55%以上且85%以下。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在维持角部的成形精度的同时,使第2凹部的宽度更宽。

(6)在优选的一方案中,具备:第1顶端部,其与所述上壁部的前端连续,朝向前方朝下倾斜;以及第2顶端部,其与所述底壁部的前端连续,朝向前方朝上倾斜,并且与所述第1顶端部抵接,所述第1凹部延伸设置至所述第1顶端部的上表面。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更加有效地降低与阴端子配件嵌合时的插入阻力。

(7)在优选的一方案中,在所述上壁部的下表面中的与所述第2侧壁部的所述上端部重叠的区域,设置有朝向上方凹陷的台阶部。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使第2侧壁部的上下方向的尺寸增大台阶部中的台阶的量。其结果是,能够维持将底壁部与第2侧壁部连续的角部的成形精度,并且能够抑制弯曲加工所引起的回弹,因此是优选的。

(8)在优选的一方案中,所述第2侧壁部中的比所述底壁部的上表面向上方立起的部分的上下方向的尺寸大于所述第2侧壁部的所述宽度方向的尺寸。根据这样的结构,与第2侧壁部的长度相当的上下方向的尺寸相对于与厚度相当的宽度方向的尺寸被设定得足够长。由此,能够抑制上端部为自由端的第2侧壁部发生回弹,使突片部的形状稳定。

(9)本公开的端子配件构造体具备上述(1)~(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阳端子配件、以及与所述阳端子配件连接的阴端子配件,其中,所述阴端子配件具备:连接筒部,其供所述阳端子配件插入;以及弹性连接片,其能够发生弹性变形,且配置在所述连接筒部的内部,所述连接筒部在与所述弹性连接片对置的位置具有连接壁,所述阳端子配件构成为夹在所述弹性连接片与所述连接壁之间而被电连接。

由于上述结构的阳端子配件具备第1凹部,因此,成为以下结构:在夹在弹性连接片与连接壁之间时,能够在第1凹部的两侧确保与阴端子配件的电连接的同时,降低与阴端子配件嵌合时的插入阻力。由此,提供了容易嵌合且电连接良好的端子配件构造体。另外,关于这样的效果,在作为阴端子配件而采用了在弹性连接片和连接壁彼此的对置面未设置突出部的结构的情况下,该效果被更加明显地发挥出来,因此是优选的。

(10)在本公开的端子配件构造体的优选的一方案中,在所述阳端子配件被插入到所述连接筒部时,所述上壁部与所述弹性连接片抵接。在本技术的阳端子配件中,上壁部构成为从上方与第2侧壁部重叠,因此,在将阳端子配件嵌合于阴端子配件而使弹性连接片压靠于上壁部时,能够通过第2侧壁部可靠地支承上壁部。由此,抑制了阳端子配件在阴端子配件的弹性连接片的弹性力的作用下向下位移,能够稳定地维持阳端子配件与阴端子配件的电连接。

(11)在优选的一方案中,在所述阳端子配件被插入到所述连接筒部时,所述底壁部与所述连接壁抵接。在本技术的阳端子配件中,底壁部的下表面平坦或者设置有宽度比第1凹部窄的第2凹部,因此,能够将阳端子配件的与连接壁接触的接触面积确保得较宽。由此,实现了与阴端子配件的电连接良好的端子配件构造体。

[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详细内容]

以下,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公开不限定于这些例示,而是由权利要求书示出,包含与权利要求书等同的含义和范围内的全部变更。

<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9对一实施方式的端子配件构造体进行说明。在以下的说明中,将箭头Z所示的方向设为上方、将箭头Y所示的方向设为前方且将箭头X所示的方向设为右方来进行说明。上述的方向是为了方便说明而设定的。另外,本公开的内容不被上述的方向限定。并且,对于多个相同的构件,有时仅对一部分构件标注标号,对于其他构件而省略标号。

[端子配件构造体]

如图1所示,端子配件构造体1通过将阳端子配件20与阴端子配件80嵌合而构成。典型的是,端子配件构造体1通过将具备阳端子配件20的阳连接器10与具备阴端子配件80的阴连接器70在其内部嵌合而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阳连接器10和阴连接器70的嵌合方向与前后方向一致。并且,对于本实施方式中的阳连接器10和阴连接器70,只要没有特别说明,则宽度方向与左右方向一致。

[阳连接器]

阳连接器10具备阳端子配件20和收纳该阳端子配件20的阳连接器壳体11。阳连接器10附加地具备前止动体53、垫密封件55以及保持体57。

[阳端子配件]

阳端子配件20是与阴端子配件80机械地接触且电连接的要素。阳端子配件20是通过将由铜、铜合金等金属材料构成的薄板材49(参照图9)加工成规定的形状而构成的。如图1所示,典型的是,本实施方式的阳端子配件20与电线50的前端部连接。在阳端子配件20的后端部连接有电线50。电线50具有金属制的芯线51、以及由包围芯线51的外周的绝缘性的合成树脂构成的绝缘包覆层52。电线50的前端部通过剥离绝缘包覆层52而露出芯线51。

更详细而言,如图2和图3所示,阳端子配件20沿着前后方向细长地形成,具备与阴端子配件80连接的突片部30、以及与突片部30的后方连续的支承部21。

首先,对支承部21进行说明。支承部21是在顶端部分对电线50进行支承的要素。支承部21从前方依次具备主体部22、线筒部26以及绝缘筒部27。

主体部22是用于适当地保持阳连接器壳体11中的阳端子配件20的位置和姿势的要素。主体部22大致呈方筒状。主体部22具备基壁23、从基壁23的左右的两端部向上方延伸的侧壁24、以及从一方的侧壁24的上端部朝向另一方的侧壁24延伸的覆盖壁25。薄板材49被弯曲加工为各壁大约呈90度。在基壁23的靠前端部的位置处形成有向下方突出的稳定体28。稳定体28形成为从侧方观察时向下方突出的山形状。利用稳定体28,在将阳端子配件20向后述的保持体57插入时,能够限制在上下方向上以相反的姿势插入阳端子配件20。

并且,主体部22在其前方包含衔接部29。主体部22的基壁23、一对侧壁24、以及覆盖壁25分别在衔接部29构成为其高度尺寸和宽度尺寸随着朝向前方而缩小,使得与后述的突片部30连续。衔接部29的形状被规定为,突片部30相对于主体部22的位置变得合适。

线筒部26被压接在电线50中的露出的芯线51。线筒部26与芯线51电接触且机械接触,并且保持芯线51。线筒部26与基壁23的后端部连续地设置。绝缘筒部27被压接在电线50的绝缘包覆层52的部分处并保持电线50。绝缘筒部27与线筒部26的后端部连续地设置。

接着,对突片部30进行说明。突片部30是用于与阴端子配件80电接触以及机械接触的要素。突片部30与主体部22的前端部连续地设置。在上下方向上,突片部30的高度尺寸被设定为比方筒状的主体部22的高度尺寸小。并且,在左右方向上,突片部30的宽度尺寸被设定为比方筒状的主体部22的宽度尺寸小。在本实施方式中,突片部30与主体部22的基壁23连续。本实施方式的基壁23和突片部30形成为它们的下表面共面。突片部30朝向前方细长地延伸设置。

如图4至图7等所示,突片部30具备底壁部34、第1侧壁部36、第2侧壁部37以及上壁部31。底壁部34从基壁23的前端部连续地向前方延伸。第1侧壁部36与底壁部34中的左方(宽度方向的一方)的端部连续地立起。第2侧壁部37与底壁部34中的右方(宽度方向的另一方)的端部连续地立起。上壁部31从第1侧壁部36的上端部连续地朝向第2侧壁部37的上端部延伸,与第2侧壁部的上端部重叠。在突片部30中,上壁部31的右端和第2侧壁部37的上端成为没有连续的壁部的自由端。

构成这样的突片部30的各壁部中的上壁部31和底壁部34成为与阴端子配件80接触的部分。更具体而言,设计为上壁部31与阴端子配件80的弹性连接片86接触,底壁部34与阴端子配件80的连接壁84接触。不限定于此,但上壁部31和底壁部34的宽度方向的尺寸被设计为大于第1侧壁部36和第2侧壁部的高度方向的尺寸。例如,本实施方式的底壁部34的宽度方向的尺寸L1被设定为大于第1侧壁部36的上下方向的尺寸L2。由此,能够在将突片部30所占的体积抑制得较小的同时,将与阴端子配件80的连接面积确保得更宽。

这些上壁部31、第1侧壁部36、底壁部34以及第2侧壁部37成为一连串,通过以包围中空部分S的方式被弯曲加工(可以包含冲压成型)而形成为方筒状。薄板材49被弯曲加工为,相互连续的壁部31、34、36、37大约呈90度。上壁部31与底壁部34在突片部30的前后方向的整个范围内隔着中空部分S而分离。上壁部31和底壁部34以相互对置的方式被第1侧壁部36和第2侧壁部37支承。

如图6等所示,在上壁部31的下表面46中的与第2侧壁部37的上端部对置的区域,设置有朝向上方凹陷的台阶部33。上壁部31在台阶部33的厚度比在其他部分的厚度薄。而且,第2侧壁部37的上端部在台阶部33中与上壁部31的下表面46抵接。由此,能够使具有自由端的第2侧壁部37的上下方向的尺寸例如与对置的第1侧壁部36相比多出该台阶部33的台阶的量。这样的结构在对上下方向的尺寸相对于底壁部34相对小的第2侧壁部37进行弯曲加工的方面使加工变得容易,因此是有效的。

此外,对于本实施方式的第2侧壁部37,如图7所示,与底壁部34的上表面47相比向上方立起的部分的上下方向的尺寸L6被设计为大于第2侧壁部37的宽度方向的尺寸L7。根据这样的结构,相对于底壁部34弯曲的第2侧壁部37能够将比角部靠前的部分的体积确保得较大,能够使弯曲形状稳定。其结果是,能够有效地抑制突片部30中的第2侧壁部37发生回弹。

突片部30还具备第1顶端部41和第2顶端部42。第1顶端部41在展开状态下呈三角形状,与上壁部31的前端部连续,并且朝向前方朝下倾斜。第2顶端部42在展开状态下呈三角形状,与底壁部34的前端部连续,并且朝向前方朝上倾斜。这些第1顶端部41的顶端与第2顶端部42的顶端抵接。这样,突片部30的上下方向的尺寸随着朝向前方而向上方和向下方均缩小,能够降低与后述的阴端子配件80嵌合时的初始插入阻力。

在以上的突片部30中,在与阴端子配件80连接的上壁部31的上表面45设置有朝向下方凹陷的第1凹部32。第1凹部32具有使与阴端子配件80的接触面积减少的功能,有助于降低嵌合时的与阴端子配件80之间的插入阻力。在本技术中,在具有自由端的上壁部31的上表面45设置有第1凹部32。由于上壁部31的右端为自由端,因此,上壁部31不存在提高角部的形状精度所需的设计上的制约。并且,由于上壁部31构成为在与第2侧壁部37不连续的状态下与第2侧壁部37的上端部重叠,因此,例如与对置的底壁部34或者其他的第1侧壁部36和第2侧壁部37相比,能够成为宽幅(使宽度方向的尺寸变长)。据此,能够设置宽度方向的尺寸充分的第1凹部32。并且,通过在平坦的上表面45的一部分设置第1凹部32,与阴端子配件80的滑动接触面也变得平坦,在不损伤阴端子配件80这一方面也是优选的。由此,能够削减与阴端子配件80嵌合时的滑动接触面积,能够降低插入阻力。

第1凹部32设置为在上壁部31的宽度方向的中央部分沿着前后方向延伸。在前后方向上,第1凹部32被设置为包含在与阴端子配件80嵌合时与阴端子配件80连接的部分。即,第1凹部32的前方延伸设置至第1顶端部41的上表面。第1凹部32的后方例如设置至比与后述的阴端子配件80的弹性连接片86连接的连接部分靠后方的位置。根据这样的结构,从与阴端子配件80的嵌合初期到嵌合结束为止,都能够可靠地降低插入阻力。

第1凹部32被设计为,与阴端子配件80的接触部分相比,在宽度方向(左右方向)的左方和右方的双方都成为窄幅。换言之,被设计为,阴端子配件80能够在宽度方向的两侧跨越第1凹部32而与上壁部31的上表面45连接。由此,对于具有中空部分S的阳端子配件20,能够在确保与阴端子配件80的电连接的同时,降低与阴端子配件80嵌合时的插入阻力。在典型的结构中,宽度方向的尺寸L3被设定为小于第1侧壁部36与第2侧壁部37的分离距离L4。尺寸L3相对于分离距离L4例如能够为80%以下(优选为77.5%以下,典型为75%以下)。另一方面,从降低插入阻力的观点出发,优选第1凹部32的宽度尺寸较大。因此,尺寸L3相对于分离距离L4例如能够为45%以上(优选为48.7%以上,典型为50%以上)。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更加适当地降低与阴端子配件80嵌合时的插入阻力。

并且,从提高与阴端子配件80接触时的导电性的观点出发,第1凹部32的宽度方向的尺寸L3相对于底壁部34的宽度方向的尺寸L1典型可以为45%以下(优选为40%以下,例如38.7%以下)。并且,从降低插入阻力的观点出发,第1凹部32的宽度方向的尺寸L3相对于底壁部34的宽度方向的尺寸L1典型能够为25%以上(优选为29.3%以上,例如30%以上)。

另外,对于第1凹部32的深度尺寸,在与阴端子配件80嵌合时在第1凹部32的底面不与阴端子配件80接触的范围内没有特别限制。第1凹部32的深度尺寸典型为上壁部31的厚度的2%以上(优选为2.73%以上,例如3%以上),并且典型地能够将27.5%以下(优选为20%以下,例如10%以下)的程度作为目标。

并且,在上壁部31与第1侧壁部36的角部的附近设置第1凹部32时,难以与弯曲加工同时地形成第1凹部32,因此,在薄板材49上形成第1凹部32之后进行弯曲加工。本公开中的上壁部31的第1凹部32处的厚度T1被设定为小于上壁部31与第1侧壁部36的角部处的最大厚度T2。厚度T1相对于最大厚度T2例如为95%以下(优选为92.8%以下,典型为90%以下)。由此,能够更加可靠地防止阴端子配件80与第1凹部32滑动接触的事态,能够可靠地降低嵌合时的插入阻力。并且,上壁部31的第1凹部32处的厚度T1相对于上壁部31与第1侧壁部36的角部处的最大厚度T2例如可以为60%以上(优选为64%以上,典型为70%以上)。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确保上壁部31的厚度,确保角部的形状精度,并且还能够提高突片部30的强度。

在底壁部34的下表面48设置有朝向上方凹陷的第2凹部35。第2凹部35具有使与阴端子配件80的接触面积减少的功能,有助于降低嵌合时的与阴端子配件80之间的插入阻力。在本技术中,在底壁部34的下表面48也设置有第2凹部35。第2凹部35被设置为在底壁部34的宽度方向的中央部分沿着前后方向延伸。在前后方向上,第2凹部35被设置为包含在与阴端子配件80嵌合时与阴端子配件80连接的部分。第2凹部35的前方延伸设置至第2顶端部42的上表面。第2凹部35的后方例如设置至比与后述的阴端子配件80的连接壁84接触的接触部分靠后方的位置。根据这样的结构,从与阴端子配件80的嵌合初期到嵌合结束为止,都能够可靠地降低插入阻力。

底壁部34在宽度方向的两端设置有角部,因此,第2凹部35的宽度方向的尺寸L5被设定为小于第1凹部32的宽度方向的尺寸L3。通过采用这样的结构,底壁部34能够将与阴端子配件80的接触面积确保得较宽,能够使电连接良好。在典型的结构中,第2凹部35的宽度方向的尺寸L5相对于第1凹部32的宽度方向的尺寸L3例如能够为85%以下(优选为81.4%以下,典型为75%以下)。另外,从降低与阴端子配件80嵌合时的插入阻力的观点出发,优选第2凹部35的尺寸L5较大。从这样的观点出发,第2凹部35的宽度方向的尺寸L5相对于第1凹部32的宽度方向的尺寸L3例如可以为55%以上(优选为58%以上,典型为60%以上)。由此,能够使与阴端子配件80的电连接和插入阻力的降低以高水平并存。

另外,作为底壁部34的宽度方向的尺寸L1,能够采用底壁部34的下表面48上的宽度方向的尺寸(整体尺寸)。作为第1侧壁部36的上下方向的尺寸L2,能够采用第1侧壁部36的外表面(左方的表面)上的上下方向的尺寸(整体尺寸)。作为第1凹部32的宽度方向的尺寸L3,能够采用上壁部31的上表面45上的第1凹部32的宽度方向的尺寸(整体尺寸)。作为分离距离L4,能够采用第1侧壁部36的内表面(右方的表面)与第2侧壁部37的内表面(左方的表面)之间的距离。作为第2凹部35的宽度方向的尺寸L5,能够采用底壁部34的下表面48上的第2凹部35的宽度方向的尺寸(整体尺寸)。作为第2侧壁部37的立起部分的上下方向的尺寸L6,能够采用从底壁部34的上表面47到第2侧壁部37的上端部为止的尺寸。作为第2侧壁部37的宽度方向的尺寸L7,能够采用沿着底壁部34的上表面47的切线(切面)的第2侧壁部37的宽度方向的尺寸。

并且,上壁部31的第1凹部32处的厚度T1能够采用上壁部31的第1凹部32处的厚度方向的尺寸(例如,针对3个点进行了测定的尺寸的算术平均值)。作为上壁部31与第1侧壁部36的角部处的最大厚度T2,能够采用上壁部31的下表面46和第1侧壁部36的内表面的交点P与从上壁部31到第1侧壁部36的曲面的外形线之间的最大尺寸。该最大厚度T2通常相当于该角部处的外表面的曲率半径。以上的各尺寸能够采用基于突片部30的与前后方向正交的剖面像而计测出的值。

[阳连接器壳体]

阳连接器壳体11呈在上下方向上扁平且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大致长方体形状的壳状。阳连接器壳体11通过对绝缘性的合成树脂进行注塑成形而构成。在阳连接器壳体11的内侧,在前后方向的中央部分设置有用于保持多个阳端子配件20的塔部13。

在阳连接器壳体11的前端部设置有罩部12。罩部12在嵌合状态下收纳并保持配置在塔部13的前方的对方的阴连接器70。罩部12呈前方开口的方筒状,形成为包围塔部13的前方部分。

塔部13是在阳连接器壳体11的内部将阳端子配件20保持为沿着前后方向的姿势的要素。在塔部13的前端部,设置有供阳端子配件20的突片部30插通的窗部18,在塔部13中设置有能够收纳阳端子配件20的支承部21的空腔14。并且,塔部13具备中间壁15,通过该中间壁15,将空腔14大致分为上下2层。在图1中,示出在上层的空腔14收纳有1个阳端子配件20的情形,对于其他的多个空腔14,省略了阳端子配件20的图示。在塔部13中,沿左右方向排列有空腔14,使得在各层中能够沿左右方向排列地收纳多个(例如在本实施方式中为8个)阳端子配件20。关于空腔14的形状,只要能够以规定的姿势收纳阳端子配件20即可,不受限制。

在空腔14的内部,设置有从空腔14的内壁朝向前方延伸的矛状件16。矛状件16形成为前端部分能够在上下方向上发生挠曲变形。矛状件16在阳端子配件20被收纳于空腔14内的适当位置的状态下,能够挠曲到从后方卡止于阳端子配件20的主体部22的位置。由此,矛状件16能够限制阳端子配件20向后方位移,以防脱状态保持在空腔14内。

在塔部13的前端部,从前方嵌合有前止动体53。前止动体53由绝缘性的合成树脂构成。前止动体53具备向后方延伸的卡止部54。在前止动体53充分地嵌合于塔部13的状态下,卡止部54配置在矛状件16的挠曲空间内,能够确认矛状件16将阳端子配件20卡止。由此,在将前止动体53嵌合于塔部13的状态下,阳端子配件20通过矛状件16和前止动体53而双重卡止于阳连接器壳体11。

在阳连接器壳体11的后端部收纳有垫密封件55。垫密封件55由合成橡胶构成,多个插通孔56沿前后方向贯穿地形成。在垫密封件55的插通孔56中,插通有固定于阳端子配件20的后方的电线50,垫密封件55在与电线50的外周以液密的方式紧密接触的同时保持电线50。

在阳连接器壳体11的后端部,在比垫密封件55的收纳区域靠后方的位置组装有保持体57。通过将保持体57安装于阳连接器壳体11,从而将垫密封件55以防脱状态保持于阳连接器壳体11。

[阴连接器]

如图8等所示,阴连接器70具备阴端子配件80和收纳该阴端子配件80的阴连接器壳体72。阴连接器壳体72在与所连接的对方的阳端子配件20对应的位置处收纳有多个阴端子配件80。阴连接器壳体72被收纳于阳连接器10的罩部12,并且配置在塔部13的前方。

[阴端子配件]

阴端子配件80具备供阳端子配件20插入的连接筒部82、以及配置在该连接筒部82的内部的弹性连接片86。连接筒部82通过将由铜或铜合金等金属材料构成的薄板材加工成规定的形状而形成为在前后方向上较长的方筒状。弹性连接片86包含使由铜或铜合金等金属材料构成的板片分别成形为V字状和U字状而得到的两个弹性片87、88。呈V字状的弹性片87在连接筒部82的后方的端部附近以弯折部配置于后方的姿势固定于连接筒部82的内底面。呈U字状的弹性片88在呈V字状的弹性片87的前方以弯曲部配置于前方的姿势焊接于连接筒部82的内底面。并且,连接筒部82在与弹性连接片86对置的位置处具有向上方平坦地突出的连接壁84。如上所述,弹性连接片86与阳端子配件20的上壁部31连接,连接壁84与阳端子配件20的底壁部34连接。

另外,连接壁84的下表面成为平坦面,例如未设置向下方突出的突起部等。并且,各个弹性连接片86的配置在最靠上方的面成为在宽度方向上平坦的平坦面,例如未设置向上方突出的突起部等。

在将阳连接器10与阴连接器70嵌合的状态下,如图1所示,阳端子配件20被插入到连接筒部82。而且,阳端子配件20构成为,夹在弹性连接片86与连接壁84之间而与阴端子配件80电连接。在阳端子配件20被插入到连接筒部82时,上壁部31与弹性连接片86抵接。并且,在阳端子配件20被插入到连接筒部82时,底壁部34与连接壁84抵接。

[连接器构造体的制造工序]

首先,对本实施方式的端子配件构造体1的制造工序的一例进行说明。端子配件构造体1的制造工序不限定于以下的说明。

首先,对阳连接器10的制造工序进行说明。

首先,对作为阳端子配件20的制造材料的薄板材49进行冲裁加工,成为阳端子配件20的大致展开形状,接着,实施在规定的位置处形成第1凹部32和第2凹部35的冲压成形加工、以及在线筒部26形成花纹的滚花加工等。接着,对薄板材49进行冲压成型,将薄板材49冲裁为图9所示的阳端子配件20的展开形状,并且,对冲裁后的薄板材49的一部分进行弯曲加工。接下来,通过实施弯曲加工和冲压加工,将主体部22、突片部30、第1顶端部41以及第2顶端部42形成为规定的形状。另外,也可以同时进行弯曲加工和冲压加工的一部分。

接着,在进行了剥皮加工的电线50的前端部安装阳端子配件20。详细而言,将线筒部26压接于电线50的芯线51,将绝缘筒部27压接于电线50的绝缘包覆层52(参照图1)。

另一方面,向阳连接器壳体11的收纳凹部17内插入垫密封件55,接着,在阳连接器壳体11的后端部,从后方安装保持体57。并且,在阳连接器壳体11的塔部13,从前方临时卡止(也成为半嵌合等)前止动体53。

阳端子配件20以突片部30配置于前方且稳定体28配置于下方的姿势从后方的保持体57被插入到阳连接器壳体11。在阳端子配件20中,突片部30插通塔部13的窗部18并向塔部13的前方突出,并且,支承部21收纳在空腔14内。由此,矛状件16从后方弹性地卡止于阳端子配件20的主体部22的后端部,将阳端子配件20以防脱状态保持于阳连接器壳体11。并且,通过垫密封件55与电线50的绝缘包覆层52的外周紧密接触,从而将电线50与垫密封件55以液密的方式密封。

之后,使前止动体53移动至深处而真正卡止于塔部13,由此,阳端子配件20被前止动体53的卡止部54双重卡止。通过以上,完成了阳连接器10(参照图1)。

接着,对端子配件构造体1的构筑、换言之对阳端子配件20与阴端子配件80的嵌合进行说明。使准备好的阴连接器70嵌合于阳连接器10的罩部12。此时,阴连接器70以阴端子配件80的弹性连接片86配置于上方且连接壁84配置于下方的姿势被嵌合。由此,向塔部13的前方突出的阳端子配件20的突片部30被插入到阴端子配件80的连接筒部82,在弹性连接片86与连接壁84之间相对地向前方行进。如图8所示,阳端子配件20在突片部30的上壁部31与弹性连接片86滑动接触且底壁部34与连接壁84滑动接触的同时,相对地向前方位移。通过阴连接器壳体72与前止动体53抵接而将阳连接器10与阴连接器70嵌合。通过以上,将阳端子配件20与阴端子配件80嵌合而构成端子配件构造体1。

[实施方式的作用效果]

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的作用效果进行说明。

在本公开的结构中,在一端成为不与第2侧壁部37连续的自由端的上壁部31的上表面45,设置有第1凹部32。上壁部31构成为与第2侧壁部37的上端部重叠,因此,例如与对置的底壁部34以及第1侧壁部36相比,能够成为宽幅,能够在不损害与第1侧壁部36之间的角部的形状精度的状态下将第1凹部32设置为宽幅的结构。通过以这种方式在上壁部31设置第1凹部32,能够降低与阴端子配件80嵌合时的插入阻力。并且,上壁部31的上表面45在第1凹部32的两侧与阴端子配件80电连接。由此,对于具有中空部分的阳端子配件20,能够在确保与阴端子配件80的电连接的同时,降低与阴端子配件80嵌合时的插入阻力。

并且,根据上述结构,在将阳端子配件20插入到阴端子配件80的连接筒部82时,上壁部31成为与弹性连接片86抵接的结构。弹性连接片86的形状被设计为,从上方弹性压接于阳端子配件20的突片部30。因此,在上壁部31与弹性连接片86之间,例如产生相比于底壁部34与连接壁84之间更大的插入阻力。这里,在上壁部31例如形成有相比于第2凹部35成为宽幅的第1凹部32,因此,能够有效地降低与弹性连接片86之间产生的插入阻力。并且,上壁部31构成为从上方与第2侧壁部37重叠,因此,成为以下的结构:即便成为弹性连接片86通过嵌合而从上方弹性压接的状态,也能够利用第2侧壁部37,可靠地支承作用有向下的力的上壁部31。由此,实现了能够通过阴端子配件80的弹性连接片86的弹性力来抑制阳端子配件20的变形等、并且能够稳定地维持阳端子配件20与阴端子配件80的电连接的端子配件构造体1。

此外,根据上述结构,在阳端子配件20被插入到阴端子配件80的连接筒部82时,底壁部34成为与连接壁84抵接的结构。在本公开的阳端子配件20中,底壁部34的下表面48呈平坦状态,在其宽度方向的中央设置有宽度比第1凹部32窄的第2凹部35。因此,通过第2凹部35,能够在降低产生在底壁部34与连接壁84之间的插入阻力的同时,将底壁部34与连接壁84的电接触面积确保得较宽。由此,实现了电连接良好的端子配件构造体1。

在作为构成端子配件构造体1的阴端子配件80而采用了在弹性连接片86和连接壁84彼此的对置面未设置突出部的结构的情况下,以上的本公开的效果的优点被特别明显地发挥出来,因此是优选的。

并且,当应用于在与阴端子配件80的电接触面无法容易地设置凹部的阳端子配件20时,以上的本公开的效果的优点被特别明显地发挥出来,因此是优选的。作为这样的阳端子配件20,例如能够举出组合地具有以下特征的任意1个或2个以上的阳端子配件。

·用作制造材料的金属板材的板厚为1mm以下(例如,0.9mm以下、0.8mm以下、0.7mm以下)的阳端子配件

·构成各部分的壁部等厚度为0.6mm以下(例如,0.5mm以下、0.4mm以下、0.3mm以下)且0.1mm以上(例如,0.2mm以上)的阳端子配件

·突片部的宽度方向的尺寸为1.5mm以下(例如,1mm以下、0.9mm以下)的阳端子配件

·突片部的厚度方向的尺寸为1mm以下(例如,0.9mm以下、0.8mm以下、0.7mm以下)的阳端子配件

<其他实施方式>

(1)在本实施方式的阳端子配件20中,突片部30的底壁部34的后端部与支承部21(基壁23)的前端部连续。但也可以是突片部30的上壁部31、底壁部34、第1侧壁部36以及第2侧壁部37中的任意一方与支承部21连续。并且,突片部30所连续的部位不限定于支承部21的基壁23,也可以是侧壁24、覆盖壁25等。

(2)在本实施方式的阳端子配件20中,第2凹部35和上壁部31的台阶部33也可以分别独立地省略。

1…端子配件构造体,10…阳连接器,11…阳连接器壳体,12…罩部,13…塔部,14…空腔,15…中间壁,16…矛状件,17…收纳凹部,18…窗部,20…阳端子配件,21…支承部,22…主体部,23…基壁,24…侧壁,25…覆盖壁,26…线筒部,27…绝缘筒部,28…稳定体,29…衔接部,30…突片部,31…上壁部,32…第1凹部,33…台阶部,34…底壁部,35…第2凹部,36…第1侧壁部,37…第2侧壁部,41…第1顶端部,42…第2顶端部,45…上表面,46…下表面,47…上表面,48…下表面,49…薄板材,50…电线,51…芯线,52…绝缘包覆层,53…前止动体,54…卡止部,55…垫密封件,56…插通孔,57…保持体,70…阴连接器,72…阴连接器壳体,80…阴端子配件,82…连接筒部,84…连接壁,86…弹性连接片,87…呈V字状的弹性片,88…呈U字状的弹性片,S…中空部分。

相关技术
  • 电线的连接构造以及辅助端子
  • 用于磁保持继电器的一体端子排
  • 阳端子配件
  • 阳端子配件
技术分类

061201156278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