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空调器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8:37:28


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器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空调器。

背景技术

空调器的出风口设置在空调器室内机的底部,通过导风板的转动来控制出风口的开闭面积,从而达到控制出风口的出风量和出风方向的目的。空调器具有制热和制冷功能,在制热时出风口排出的热空气上浮,在制冷时出风口排出的冷空气下沉,若出风口处出风气流的流向可根据空调器功能的变化而改变,则能够起到更佳的制热或制冷效果.

相关技术中,导风板受导风板驱动机构的限制,通常只能进行单一的转动,出风的范围和角度都较小,出风效果不佳。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空调器,驱动组件能够驱动导风板实现上下翻转的运动,在保证冷风托举送风的情况下保留对人直吹功能。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器,包括:机壳,设置有换热进风口和换热出风口;换热器,设置在所述机壳的内部;换热风机,设置在所述机壳的内部,由所述换热器换热形成的换热气流在所述换热风机的运转驱动下由所述换热出风口向外输出;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设置于所述机壳内,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壳体;驱动件,所述驱动件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第一传动件,所述第一传动件和所述驱动件传动连接;第二传动件,所述第二传动件和所述第一传动件传动连接且相对所述壳体滑动;第一传动杆,所述第一传动杆的一端和所述第一传动件传动连接;导风板,所述导风板和所述第一传动杆的另一端传动连接,所述导风板上设置有第一卡接端和第二卡接端,所述第二传动件用于将所述第一卡接端或所述第二卡接端卡接在所述壳体处,以实现所述导风板的向上翻转或向下翻转。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器,驱动组件能够驱动导风板实现上下翻转的运动,在保证冷风托举送风的情况下保留对人直吹功能,空调器在制冷模式下只需要将导风板运动到制热的状态,用户即可获得对人直吹的功能。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壳体开口的两端设置有第一旋转槽和第二旋转槽;其中,所述第一卡接端配合在所述第一旋转槽内时,所述导风板绕着所述第一卡接端旋转;以及,所述第二卡接端配合在所述第二旋转槽内时,所述导风板绕着所述第二卡接端旋转。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卡接端和所述第二卡接端上均设置有第一勾爪,所述第一旋转槽和所述第二旋转槽内设置有第二勾爪,所述第一勾爪和所述第二勾爪选择性地抵接。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传动件的两端设置有挡板部,所述挡板部选择性地移动至所述第一旋转槽或所述第二旋转槽且用于封闭所述第一旋转槽或所述第二旋转槽,以将所述第一卡接端或所述第二卡接端卡接在所述壳体处。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壳体开口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一卡接部,所述第二传动件的两端设置有第二卡接部,所述第一卡接部和所述第二卡接部选择性的卡接配合,以固定所述第二传动件。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驱动件还包括:第三传动件,所述第三传动件夹设在所述第一传动件和所述第二传动件之间且所述第三传动件分别与所述第一传动件和所述第二传动件传动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三传动件为槽轮,所述槽轮的设置有第一齿部和配合槽,所述配合槽和所述第一齿部间隔设置,所述第二传动件上设置有第二齿部,所述第一齿部和所述第二齿部配合,所述第一传动件上设置有配合柱,所述配合柱和所述配合槽选择性地配合。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传动件包括:第一层级和第二层级,所述第一层级上设置有第三齿部,所述第三齿部和所述驱动件传动连接,所述第二层级上设置有所述配合柱。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壳体上设置有微动开关,所述微动开关和所述驱动件电连接,所述第一层级上设置有配合凸起,所述配合凸起和所述微动开关选择性地接触,以控制所述驱动件停止。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第二传动杆,所述第二传动杆和所述第一传动件固定连接且和所述第一传动杆传动连接;以及,所述壳体上设置有滑槽,所述第一传动杆和所述第二传动杆在所述滑槽内滑动。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驱动组件和导风板向上翻转的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局部示意图A;

图3是图1中的局部示意图B;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驱动组件和导风板向上翻转的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驱动组件和导风板向下翻转的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驱动组件和导风板向下翻转的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驱动组件的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驱动组件的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驱动组件和导风板向下翻转的一个角度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驱动组件和导风板向下翻转的另一个角度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驱动组件;

10、壳体;11、第一旋转槽;12、第二旋转槽;13、第二勾爪;14、第一卡接部;15、滑槽;

20、第一传动件;21、配合柱;22、第三齿部;23、配合凸起;

30、第二传动件;31、挡板部;32、第二卡接部;33、第二齿部;

40、第一传动杆;

50、第三传动件;51、第一齿部;52、配合槽;

60、第二传动杆;

200、导风板;210、第一卡接端;220、第二卡接端;230、第一勾爪。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

下面参考图1-图10描述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空调器。

如图1-图3所示,空调器包括机壳、换热器、换热风机。其中,机壳设置有换热进风口和换热出风口,换热器和换热风机均设置在机壳的内部,通过换热风机的运转将机壳外部的气流由换热进风口引入至机壳内部,并经由换热器换热形成换热气流,换热气流在换热风机的运转驱动下由换热出风口向外输出。如此,通过换热器和换热风机的运行,可以使机壳外部的气流进行制冷或制热,以达到用户的舒适温度。此外,换热器内设置有换热气流道,换热气流道用于换热气流通过,换热气流道与换热器相对应,换热气流道与换热出风口连通,使室内的风进入到机壳内后,通过换热器换热形成换热气流后经过换热出风口释放到室内,以实现空调器的制冷和制热效果。

以及,空调器还包括驱动组件100和导风板200,驱动组件100设置于机壳内。

驱动组件100包括:壳体10、驱动件、第一传动件20、第二传动件30和第一传动杆40,驱动件设置于壳体10内,第一传动件20和驱动件传动连接,第二传动件30和第一传动件20传动连接且相对壳体10滑动,第一传动杆40的一端和第一传动件20传动连接,导风板200和第一传动杆40的另一端传动连接,导风板200上设置有第一卡接端210和第二卡接端220,第二传动件30用于将第一卡接端210或第二卡接端220卡接在壳体10处,以实现导风板200的向上翻转或向下翻转。

即,在制热模式下,驱动组件100带动第一传动件20逆时针旋转,第二传动件30在第一传动件20的驱动下往第一卡接端210运动,此时第二卡接端220处于自由状态,通过第一传动件20、第一传动杆40和导风板200之间的相互配合,推动导风板200向上翻转,此时空调器开始吹风,由导风板200将风导向下部。

以及,在制冷模式下,驱动组件100带动第一传动件20顺时针旋转,第二传动件30在第一传动件20的驱动下往第二卡接端220运动,此时第一卡接端210处于自由状态,通过第一传动件20、第一传动杆40和导风板200之间的相互配合,推动导风板200向下翻转,此时空调器开始吹风,由导风板200将风导向下部。

如此,因需要空调器冷风往上吹自然往下落,热风往下吹能够自然上升,并且导风板200因产品差异化与获得最好的导风效果需要做大,由此,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导风板200设计成可以上下翻转的形态,驱动组件100能够驱动导风板200实现上下翻转的运动效果。在保证冷风托举送风的情况下保留对人直吹功能,空调器表冷器制冷模式下只需要将导风板200运动到制热的状态,用户即可获得对人直吹的功能。

由此,驱动组件100能够驱动导风板200实现上下翻转的运动,在保证冷风托举送风的情况下保留对人直吹功能,空调器在制冷模式下只需要将导风板200运动到制热的状态,用户即可获得对人直吹的功能。

参照图2和图3所示,壳体10开口的两端设置有第一旋转槽11和第二旋转槽12,第一卡接端210配合在第一旋转槽11内时,导风板200绕着第一卡接端210旋转,第二卡接端220配合在第二旋转槽12内时,导风板200绕着第二卡接端220旋转。如此,在壳体10开口的两端设置第一旋转槽11和第二旋转槽12,使得导风板200可以相对第一卡接段或第二卡接端220旋转。

参照图1和图4所示,第一卡接端210配合在第一旋转槽11内时,导风板200可以通过第一卡接端210和第一旋转槽11之间的配合来实现导风板200相对换热出风口的摆动,进而在制热模式下导风板200可以向上翻转,即,导风板200和换热出风口之间的形成的出风范围朝下设置,从而可以实现空调器的地毯风设计。

以及,参照图5和图6所示,在第二卡接端220配合在第二旋转槽12内时,导风板200可以通过第二卡接端220和第二旋转槽12之间的配合来实现导风板200相对换热出风口的摆动,进而在制冷模式下导风板200可以向下翻转,即,导风板200和换热出风口之间的形成的出风范围朝上设置,从而可以实现空调器的淋浴风设计。

参照图2和图3所示,第一卡接端210和第二卡接端220上均设置有第一勾爪230,第一旋转槽11和第二旋转槽12内设置有第二勾爪13,第一勾爪230和第二勾爪13选择性地抵接。如此,通过第一勾爪230和第二勾爪13的设置,使得第一卡接端210的第一勾爪230和第一旋转槽11的第二勾爪13限位配合时,导风板200运动至死点,即,此时导风板200和第二传动件30之间的角度最大,即,第一勾爪230和第二勾爪13的设置可以实现对导风板200的限位以及导风板200的往复运动。同理,第二卡接端220的第一勾爪230和第二旋转槽12的第二勾爪13限位配合时,导风板200运动至死点,即,此时导风板200和第二传动件30之间的角度最大,即,第一勾爪230和第二勾爪13的设置可以实现对导风板200的限位以及导风板200的往复运动。

此外,参照图2和图3所示,第二传动件30的两端设置有挡板部31,挡板部31选择性地移动至第一旋转槽11或第二旋转槽12,并且挡板部31用于封闭第一旋转槽11或第二旋转槽12,以将第一卡接端210或第二卡接端220卡接在壳体10处。也就是说,在第二传动件30上设置有挡板部31,这样可以通过挡板部31来封闭第一旋转槽11或第二旋转槽12,从而使得第一卡接端210或第二卡接端220在第一旋转槽11或第二旋转槽12内转动,进而实现导风板200的转动。以及,通过挡板部31设置,使得挡板部31和第二勾爪13之间起到相互加强的作用,从而使得第二勾爪13可以分担第一勾爪230对第二传动件30的受力,进而可以避免挡板部31的断裂。

以及,参照图2和图3所示,壳体10开口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一卡接部14,第二传动件30的两端设置有第二卡接部32,第一卡接部14和第二卡接部32选择性的卡接配合,以固定第二传动件30。其中,通过第一卡接部14和第二卡接部32之间的卡接配合,可以实现第二传动件30和壳体10之间的连接,从而加强挡板部31对第一旋转槽11和第二旋转槽12的加强,即,第二传动件30被壳体10固定,使得第二传动件30不会相对壳体10发生移动,从而使得挡板部31可以始终配合在第一旋转槽11或第二旋转槽12处。

其中,第一卡接部14可以为卡槽,第二卡接部32可以为卡钩,通过卡钩和卡槽之间的卡接配合来实现第二传动件30和壳体10之间的固定。

参照图所示,驱动件还包括:第三传动件50,第三传动件50夹设在第一传动件20和第二传动件30之间且第三传动件50分别与第一传动件20和第二传动件30传动连接。也就是说,在第一传动件20和第二传动件30之间还设置有第三传动件50,第三传动件50可以起到传动的作用。即,驱动件驱动第一传动件20时,第一传动件20可以带动第三传动件50,第三传动件50再带动第二传动件30,使得第二传动件30在第一旋转槽11和第二旋转槽12之间滑动。

其中,第三传动件50可以为槽轮,槽轮的设置有第一齿部51和配合槽52,配合槽52和第一齿部51间隔设置,第二传动件30上设置有第二齿部33,第一齿部51和第二齿部33配合,第一传动件20上设置有配合柱21,配合柱21和配合槽52选择性地配合。其中,槽轮上设置有配合槽52,以及在第一传动件20上设置有配合槽52,这样使得配合柱21将会跟随第一传动件20旋转并带动槽轮旋转,当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一定角度时第一传动件20的光滑面将会与槽轮的凹槽面配合,与此同时随着第一传动件20的继续顺时针旋转,槽轮将不会再跟随旋转,从而达到限位锁定的作用。以及,在槽轮旋转的过程中第二传动件30也会跟随直线运动,当第一传动件20继续旋转并锁定槽轮后,也就相对应的锁定了第二传动件30。

其中,槽轮运动机构具有急退急进的效果,当第一传动件20运行很小的角度时,槽轮即可旋转到位并完成自锁,即第二传动件30在第一传动件20运行很小的角度后即可运行到死点,并锁住导风板200的第一卡接端210或第二卡接端220。而此时第一传动件20驱动第一传动杆40仅仅运行了很小的行程,具有伸缩缓慢滞后的特点。急退急进的运动机构配合伸缩缓慢滞后的运动机构对于导风板200的第一卡接端210或第二卡接端220的位置保持具有很大的优越性,可以造成两运动机构的运动时序错位,从而保证运动机构的可靠性。

以及,第一传动件20包括:第一层级和第二层级,第一层级上设置有第三齿部22,第三齿部22和驱动件传动连接,第二层级上设置有配合柱21。如此,在第一传动件20上设置有第一层级和第二层级,从而使得配合柱21与第三齿部22不在一个高度上,从而可以避免配合柱21和第三齿部22的相互干涉。

参照图1和图5所示,壳体10上设置有微动开关,微动开关和驱动件电连接,第一层级上设置有配合凸起23,配合凸起23和微动开关选择性地接触,以控制驱动件停止。其中,微动开关的作用在于感知第一传动件20的回归中位的时间状态,同时得出导风板200收回到关机状态的中位,其运行逻辑为:当空调器处于关机状态时,第一传动件20所处位置如图7所示,驱动件带动主动齿轮顺时针转动,主动齿轮带动第一传动件20逆时针转动,控制器记录给定驱动件的步进脉冲数X+X*10%步,当到达图1-图4中驱动组件100的位置时为X步,电机会继续堵转X*10%步,其作用在于消除驱动组件100的运动误差和驱动件失步误差和其他外部不可控因素造成的运动误差,确保机构运动到图4位置。当启动关机程序时,驱动件带动主动齿轮反向旋转,当第一传动件20回中位过程中的中位凸起触碰到微动开关的触点时,控制器停止供给脉冲给驱动件,此时系统即检测为关机状态。制冷模式反正亦然。

以及,如图4和图6所示,驱动组件100还包括:第二传动杆60,第二传动杆60和第一传动件20固定连接,并且第二传动杆60和第一传动杆40传动连接,壳体10上设置有滑槽15,第一传动杆40和第二传动杆60在滑槽15内滑动。其中,为了提高驱动组件100的带载能力,防止驱动组件100运转到上下极限位置力矩不足导致导风板200下落的安全问题的发生,在壳体10上设置有滑槽15,第一传动杆40的两端设置有连杆滑销,一端与导风板200配合另一端嵌入到第二传动杆60的连杆滑槽中,当第一传动件20从原点顺时针旋转时,连杆滑销沿着滑槽15从滑槽15的远点运动到近点,以及,连杆滑销从连杆滑槽的一端运动到另一端,因连杆滑槽的另一端相距旋转轴点的距离小于连杆滑槽的一端相距旋转轴点的距离,相当于减小了四连杆的运动力臂,提高了驱动组件100在上下两死点的带载能力,能够大大提高导风板200的重量加宽导风板200宽度。

下面描述空调器的运行模式。

在制热模式下:主动齿轮带动第一传动件20逆时针旋转,第二传动件30在槽轮的驱动下往第一卡接端210运动,并通过第一卡接部14和第二卡接部32卡接锁住第一卡接端210,同时释放第二卡接端220,第一传动件20最下面一层的连杆滑槽、第一传动杆40、导风板200形成四连杆机构。推动导风板200向上翻转,此时空调器开始吹风,由导风板200将风导向下部。

在制冷模式下:主动齿轮带动第一传动件20顺时针旋转,第二传动件30在槽轮的驱动下往第二卡接端220运动,并通过第一卡接部14和第二卡接部32卡接锁住第二卡接端220,同时释放第一卡接端210,第一传动件20最下面一层的连杆滑槽、第一传动杆40、导风板200形成四连杆机构。推动导风板200向下翻转,此时空调器开始吹风,由导风板200将风导向上部。

摆动送风模式:当制热模式下启动摆动到达死点位置后,控制正常送风,当用户按下空调器遥控器或其他介质需要空调器导风板200摆动送风时,步进电机反转一定步数X步,导风板200逆时针旋转X步后到达Y点停止运行,之后电机正向旋转,导风板200顺时针方向移动X步返回制热死点位置,此逻辑反复运行15分钟后启动复位死点程序,当导风板200到达Y点后,电机正向旋转,导风板200顺时针方向移动X步返回制热死点位置,并继续旋转X*10%进行堵转,目的为了更好的完成复位动作。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分类

06120115631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