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接口电路与智能设备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1:05:16


一种接口电路与智能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接口电路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接口电路与智能设备。

背景技术

近年来,Type-C因其“快,强,小”的特性备受关注。现在越来越多的产品开始采用Type-C接口。

现有的智能设备普遍只支持1个Type-C接口实现充电、数据传输、投屏等功能,但单个Type-C接口功能单一,无法实现充电和其他操作共用,不便于用户使用。

综上,现有技术中存在单个Type-C接口功能单一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接口电路与智能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单个Type-C接口功能单一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接口电路,所述接口电路包括MCU、第一接口、第二接口、第一控制器、第二控制器以及电源电路,所述MCU分别与所述第一接口、所述第二接口、所述第一控制器、所述第二控制器以及所述电源电路连接,所述第一控制器与所述第一接口连接,所述第二控制器与所述第二接口连接,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第二接口均与所述电源电路连接,所述电源电路用于与蓄电池连接,所述第一接口与所述第二接口均用于与连接器连接;其中,

所述第一控制器用于获取所述第一接口的第一状态,并将所述第一状态传输至所述MCU;所述第二控制器用于获取所述第二接口的第二状态,并将所述第二状态传输至所述MCU;所述第一状态与所述第二状态均包括充电状态、数据传输状态以及悬空状态;

所述MCU用于依据所述第一状态与所述第二状态进行数据传输和/或控制所述电源电路的工作状态,以使所述第一接口和/或所述第二接口运行。

可选地,所述第一接口的充电优先级大于所述第二接口的充电优先级;当所述第一状态与所述第二状态均为充电状态时,与所述第一接口连接的连接器通过所述电源电路为所述蓄电池充电。

可选地,所述电源电路包括充电电路与放电电路,所述充电电路与所述放电电路均分别与所述第一接口、所述第二接口以及所述蓄电池连接。

可选地,所述充电电路包括第一过压保护芯片、第二过压保护芯片、切换开关以及充电芯片,所述MCU分别与所述第一过压保护芯片、所述第二过压保护芯片、所述切换开关以及所述充电芯片连接,所述切换开关分别与所述第一接口、所述第二接口以及所述充电芯片连接,所述充电芯片还分别与所述第一过压保护芯片、所述第二过压保护芯片以及所述蓄电池连接;

所述MCU还用于依据获取的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使能所述第一过压保护芯片或所述第二过压保护芯片,并控制所述切换开关的状态,以通过所述充电芯片为所述蓄电池充电。

可选地,所述充电电路还包括充电协议芯片,所述充电协议芯片分别与所述MCU、所述切换开关连接;其中,

所述充电协议芯片用于通过所述切换开关获取所述第一接口或第二接口的充电协议,并将所述充电协议传输至所述MCU;

所述MCU还用于通过所述充电协议控制所述充电芯片为所述蓄电池充电。

可选地,所述充电电路还包括功率芯片,所述功率芯片分别与所述第一过压保护芯片、第二过压保护芯片以及所述蓄电池连接。

可选地,所述放电电路包括第一电压转换芯片、第二电压转换芯片、第一开关以及第二开关,所述第一开关分别与所述第一电压转换芯片、第一接口连接,所述第二开关分别与所述第二电压转换芯片、第二接口连接,所述第一电压转换芯片与所述第二电压转换芯片均与所述蓄电池连接。

可选地,所述接口电路还包括第一协议开关与第二协议开关,所述第一协议开关分别与所述MCU、所述第一接口连接,所述第二协议开关分别与所述MCU、所述第二接口连接;其中,所述第一协议开关用于在导通时传输DP信号,所述第二协议开关用于在导通时传输USB3.1信号。

可选地,所述接口电路还包括第三协议开关,所述第三协议开关分别与所述第二协议开关、所述MCU连接,所述第二协议开关与所述第三协议开关用于在同时导通时传输DP信号。

另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智能设备,该智能设备包括上述的接口电路。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申请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接口电路与智能设备,该接口电路包括MCU、第一接口、第二接口、第一控制器、第二控制器以及电源电路,MCU分别与第一接口、第二接口、第一控制器、第二控制器以及电源电路连接,第一控制器与第一接口连接,第二控制器与第二接口连接,第一接口与第二接口均与电源电路连接,电源电路用于与一蓄电池连接,第一接口与第二接口均用于与连接器连接;其中,第一控制器用于获取第一接口的第一状态,并将第一状态传输至MCU;第二控制器用于获取第二接口的第二状态,并将第二状态传输至MCU;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均包括充电状态、数据传输状态以及悬空状态;MCU用于依据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进行数据传输和/或控制电源电路的工作状态,以使第一接口和/或第二接口运行。由于本申请提供的接口电路设置了第一接口与第二接口,并且通过第一控制器与第二控制器获取接口状态的方式,实现了通过第一接口和/或第二接口进行充电或数据传输的功能,使得智能设备的功能更加多样化。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接口电路的第一种模块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接口电路的第二种模块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接口电路的第三种模块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接口电路的第四种模块示意图。

图中:100-接口电路;110-MCU;120-第一接口;130-第二接口;140-第一控制器;150-第二控制器;160-电源电路;170-蓄电池;180-第一协议开关;190-第二协议开关;200-第三协议开关;161-充电电路;162-放电电路;1611-第一过压保护芯片;1612-第二过压保护芯片;1613-切换开关;1614-充电芯片;1615-功率芯片;1616-充电协议芯片;1621-第一电压转换芯片;1622-第二电压转换芯片;1623-第一开关;1624-第二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同时,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正如背景技术中所述,现有的智能设备普遍只支持1个Type-C接口实现充电或数据传输或投屏等操作,使得只能设备的功能较为单一,无法实现充电和其他操作共用,不便于用户使用。

例如,当用户需要利用Type-C接口进行投屏时,在将连接器插入智能设备的Type-C接口后,该接口仅能实现投屏,无法再进行充电等操作,使得该智能设备的续航无法得到保证。

有鉴于此,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接口电路,通过设置两个Type-C接口的方式,实现智能设备功能的多样化。

下面对本申请提供的接口电路进行示例性说明:

作为一种实现方式,请参阅图1,接口电路100包括MCU110(Micro Control Unit,微控制单元)、第一接口120、第二接口130、第一控制器140、第二控制器150以及电源电路160,MCU110分别与第一接口120、第二接口130、第一控制器140、第二控制器150以及电源电路160连接,第一控制器140与第一接口120连接,第二控制器150与第二接口130连接,第一接口120与第二接口130均与电源电路160连接,电源电路160用于与一蓄电池170连接,第一接口120与第二接口130均用于与连接器连接。

其中,在实际应用中,蓄电池170可以为接口电路的一部分,当然地,蓄电池170也可独立于接口电路存在,在此不做限定。

并且,第一控制器140能够获取第一接口120的第一状态,并将第一状态传输至MCU110;第二控制器150能够获取第二接口130的第二状态,并将第二状态传输至MCU110;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均包括充电状态、数据传输状态以及悬空状态;MCU110能够依据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进行数据传输和/或控制电源电路160的工作状态,以使第一接口120和/或第二接口130运行。

即MCU110能够依据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单独实现数据传输,或单独进行充电,或同时进行数据传输与充电。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所述的第一接口120与第二接口130均可为Type-C接口。数据传输状态可分为普通数据传输状态、DP信号(Decentralized Periphery,一种在485串口上运行的profibus通信协议)传输状态以及OTG信号(On The Go,主要应用于各种不同的设备或移动设备间的联接,进行数据交换)等状态。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所述的第一接口120和/或第二接口130运行,即智能设备通过第一接口120和/或第二接口130进行充电或数据传输。例如,可单独通过第一接口120或第二接口130进行充电,或通过第一接口120进行充电,同时通过第二接口130进行数据传输。

下面以智能设备为手机,对本申请的接口电路进行说明,当然地,在其它的一些实施例中,智能设备也可以为其它装置,例如投影仪等,在此不做限定。

当智能设备为手机时,该接口电路中的第一接口120与第二接口130设置于手机的表面。作为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第一接口120可以连接有一连接器,第二接口130未与连接器连接,其中,连接器可以为充电电源、计算机、U盘、投影设备等装置,在此基础上,第一控制器140此时会获取第一接口120的第一状态,第二控制器150也会获取第二接口130的第二状态,并同时将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相关信息传输至MCU110。

由于第二接口130并未与连接器连接,因此第二状态实际为悬空状态,此时,MCU110会进行相应的控制,进而使第一接口120运行。例如,当第一接口120此时为充电状态时,则MCU110控制电源电路160工作,并导通第一接口120所在的回路,进而通过第一接口120所在回路对蓄电池170进行充电。当第一接口120此时为数据传输状态,则MCU110通过第一接口120与连接器实现数据传输,且此时控制电源电路160处于非工作状态。可选地,MCU110可通过发送使能信号的方式使电源电路160工作,即当向电源电路160发送使能信号时,则电源电路160工作,当电源电路160未接收到MCU110发送的使能信号时,则电源电路160仍处于非工作状态。

因此,当第一接口120插入连接器且第二接口130未插入连接器时,第一接口120运行且第二接口130处于悬空状态。同理地,当第二接口130插入连接器且第一接口120未插入连接器时,MCU110控制第二接口130运行;当第一接口120与第二接口130均插入连接器时,则MCU110控制第一接口120与第二接口130同时运行。

需要说明的是,一般而言,电源电路160在同一时间仅能支持利用一个接口进行充电,因此,当第一接口120与第二接口130均与连接器连接,且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均为充电状态时,则仅能通过第一接口120或第二接口130为蓄电池170进行充电。

在此基础上,可选地,本申请提供的第一接口120与第二接口130还设置有充电优先级,其中,第一接口120的充电优先级大于第二接口130的充电优先级。进而使得当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均为充电状态时,与第一接口120连接的连接器通过电源电路160为蓄电池170充电。换言之,在第一接口120与第二接口130均连接有连接器,且需要通过连接器为蓄电池170充电时,则必然通过第一接口120为蓄电池170进行充电。

例如,当第一接口120插入连接器进行充电时,则此时通过第一接口120对蓄电池170进行充电,若此时再在第二接口130处插入连接器,且该连接器也为一电源时,则MCU110接收到的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均为充电状态,此时MCU110可依据预设的充电优先级进行充电,即通过第一接口120继续为蓄电池170进行充电,且MCU110对第二接口130不做配置,等同于第二接口130处于悬空状态的情况。

同理地,当第二接口130插入连接器进行充电时,则此时通过第二接口130对蓄电池170进行充电,若此时再在第一接口120处插入连接器,且该连接器也为一电源时,则MCU110接收到的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均为充电状态,此时MCU110可依据预设的充电优先级进行充电,即MCU110配置电源电路160的通道更改,并更改为通过第一接口120为蓄电池170进行充电。

通过设置优先级的方式,能够使MCU110更加方便的实现充电配置。

可选地,请参阅图2,电源电路160包括充电电路161与放电电路162,所述充电电路161与所述放电电路162均分别与所述第一接口120、所述第二接口130以及所述蓄电池170连接。其中,通过充电电路161能够为蓄电池170进行充电,通过放电能够对蓄电池170进行放电,并对连接于第一接口120和/或第二接口130的连接器进行供电。

作为一种实现方式,请参阅图3,充电电路161包括第一过压保护芯片1611、第二过压保护芯片1612、切换开关1613以及充电芯片1614,MCU110分别与第一过压保护芯片1611、第二过压保护芯片1612、切换开关1613以及充电芯片1614连接(图中未示出),切换开关1613分别与第一接口120、第二接口130以及充电芯片1614连接,充电芯片还分别与第一过压保护芯片1611、第二过压保护芯片1612以及蓄电池170连接。

其中,MCU110能够依据获取的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使能第一过压保护芯片1611或第二过压保护芯片1612,并控制切换开关1613的状态,以通过充电芯片1614为蓄电池170充电。

可选地,充电芯片1614能够实现电压转换,即将接收到的充电电源电压转换为蓄电池170的需求电压,并为蓄电池170进行充电。并且,第一过压保护芯片1611、第二过压保护芯片1612均包括使能控制引脚,MCU110分别与第一过压保护芯片1611与第二过压保护芯片1612的使能控制引脚连接(图中未示出)。

同时,为了提升充电功率,该接口电路还可包括功率芯片1615,功率芯片1615分别与第一过压保护芯片1611、第二过压保护芯片1612以及蓄电池170连接,在实际应用中,可通过充电芯片与功率芯片1615同时为蓄电池170进行供电,进而满足充电功率需求。当然地,也可根据蓄电池170的实际需求功率设置更多数量的功率芯片1615。

此外,由于不同的连接器需要不同的充电协议,因此为了充电协议的匹配,充电电路161还包括充电协议芯片1616,充电协议芯片1616分别与MCU110(图中未示出)、切换开关1613连接。其中,充电协议芯片1616用于通过切换开关1613获取第一接口120或第二接口130的充电协议,并将充电协议传输至MCU110,MCU110还用于通过充电协议控制充电芯片为蓄电池170充电。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充电芯片还能够对常规的充电协议进行判断,例如BC1.2充电协议,QC充电协议以及PD充电协议等,当采用常规的充电协议进行充电时,充电芯片可直接利用该协议为蓄电池170充电。

因此,若需要对蓄电池170进行充电,则在使用时,若先在第一接口120插入连接器,则第一控制器140对第一接口120的第一状态进行识别,并通过I2C信号与MCU110通信,若此时为充电状态,则MCU110控制第一过压保护芯片1611使能,再控制切换开关1613将DP/DM信号切换至第一接口120,如是常规充电协议,则由充电芯片进行协议判断,然后利用充电芯片依据充电协议实现充电电压和电流调节,并对蓄电池170进行充电;如是特殊协议则由充电协议芯片1616通过切换开关1613获取数据,并判断其具体充电协议,同时将充电协议反馈至MCU110,并由MCU110控制充电芯片与功率芯片1615实现充电电压和电流调节,对蓄电池170进行充电。

需要说明是,每个充电协议对应一个充电电压与充电电流,例如,对于充电协议A而言,其充电电压可能为5V,充电电流可能为1A,对于充电协议B而言,其充电电压可能为6V,充电电流可能为1.5A。

还需要说明的是,作为一种实现方式,第一控制器140与第二控制器150也能实现充电协议的判断,例如,第一控制器140与第二控制器150能够进行PD充电协议的判断,当第一控制器140或第二控制器150识别出充电协议为PD充电协议时,会将该充电协议发送至MCU110,MCU110依据该充电协议控制充电芯片与功率芯片1615,进而对蓄电池170进行充电。

同理地,若先在第二接口130插入连接器,则第二控制器150对第二接口130的第二状态进行识别,并通过I2C信号与MCU110通信,若此时为充电状态,则MCU110控制第二过压保护芯片1612使能,再控制切换开关1613将DP/DM信号切换至第二接口130,如是常规充电协议,则由充电芯片进行协议判断,然后利用充电芯片依据充电协议实现充电电压和电流调节,并对蓄电池170进行充电;如是特殊协议则由充电协议芯片1616通过切换开关1613获取数据,并判断其具体充电协议,同时将充电协议反馈至MCU110,并由MCU110控制充电芯片与功率芯片1615实现充电电压和电流调节,对蓄电池170进行充电。

若当第一接口120与第二接口130均插入连接器时,则MCU110依据充电优先级进行充电通路的配置。例如,若第一接口120的充电优先级大于第二接口130的充电优先级,则当第一接口120先插入连接器时,按照第一接口120充电通路进行配置;若第二接口130再插入连接器时,则继续保持第一接口120充电通路的导通,并对第二接口130充电通路不做配置。而当第二接口130先插入连接器时,按照第二接口130充电通路进行配置;若第一接口120再插入连接器时,则此时配置第一接口120充电通路导通,并同时控制第二接口130充电通路关断。

此外,当第一接口120与第二接口130插入的连接器为从设备时,例如U盘或鼠标等OTG设备时,接口电路还需要利用蓄电池170的电量为U盘或鼠标进行供电。因此电源电路160还设置有放电电路162。

可选地,放电电路162包括第一电压转换芯片1621、第二电压转换芯片1622、第一开关1623以及第二开关1624,第一开关1623分别与第一电压转换芯片1621、第一接口120连接,第二开关1624分别与第二电压转换芯片1622、第二接口130连接,第一电压转换芯片1621与第二电压转换芯片1622均与蓄电池170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控制器140与第二控制器150不仅能够对第一状态进行识别,还能够对连接器是否需要供电进行识别。因此,当第一接口120插入连接器时,第一控制器140对第一接口120的第一状态、PD协议以及是否需要蓄电池170供电进行识别,当识别插入第一接口120的连接器为需要蓄电池170进行供电时,则将该信息反馈至MCU110,并通过MCU110控制第一电压转换芯片1621使能,同时使能第一开关1623,进而通过蓄电池170为第一接口120连接的连接器进行供电。

同理地,当第二接口130插入连接器时,第二控制器150对第二接口130的第二状态、PD协议以及是否需要蓄电池170供电进行识别,当识别插入第二接口130的连接器为需要蓄电池170进行供电时,则将该信息反馈至MCU110,并通过MCU110控制第二电压转换芯片使能,同时使能第二开关,进而通过蓄电池170为第二接口130连接的连接器进行供电。

进一步地,为了实现更好的数据传输,接口电路还包括第一协议开关180与第二协议开关190,第一协议开关180分别与MCU110、第一接口120连接,第二协议开关190分别与MCU110、第二接口130连接;其中,第一协议开关180用于在导通时传输DP信号,第二协议开关190用于在导通时传输USB3.1信号。

在此基础上,当通过第一接口120进行数据传输时,第一接口120与MCU110之间支持USB3.1/USB2.0/DP通道进行数据传输,当需要进行DP指令时,则导通第一协议开关180。而当通过第二接口130进行数据传输时,第二接口130与MCU110之间支持USB2.0通道进行数据传输,当需要进行USB3.1信号传输时,则导通第二协议开关190。

例如,当进行数据传输时,第一接口120插入连接器,则第一控制器140进行状态相关的识别,并将识别后获取的信息通过I2C信号和MCU110进行通信确认数据传输操作,若数据传输过程中并不涉及DP指令的传输,例如,第一接口120与一主设备(如计算机)或从设备(如U盘)连接,并不涉及DP指令的传输,则MCU110与第一接口120之间直接进行数据传输,则按照主设备或从设备支持的通道选择USB3.1/USB2.0/DP通道进行通信。而当涉及DP指令传输时,例如当连接器为一投屏装置,则第一控制器140会将该信息发送至MCU110,且通过MCU110控制第一协议开关180导通,进而实现DP指令传输,实现投屏。

而当第二接口130插入连接器,则第二控制器150进行状态相关的识别,并将识别后获取的信息通过I2C信号和MCU110进行通信确认数据传输操作,若数据传输过程中采用USB2.0通道进行数据传输,则MCU110与第二接口130之间直接进行数据传输。而当涉及USB3.1信号传输时,则第二控制器150会将该信息发送至MCU110,且通过MCU110控制第二协议开关190导通,进而实现USB3.1信号传输。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USB3.1通过比USB2.0通道的数据传输速度更快,因此在进行数据传输时,优先采用USB3.1通道进行数据传输,若连接器支持USB3.1通道,则自动跳转为USB3.1通道。

可选地,第一接口120与第二接口130可设置数据传输优先级,也可不设置数据传输优先级,例如,当并不设置数据传输优先级时,则第一接口120与第二接口130可各连一连接器,并分别进行数据传输,例如,第一接口120实现投屏,第二接口130连接一U盘,进而能够投屏显示U盘的内容,如看电影等。而当设置优先级时,当第一接口120与第二接口130可各连一连接器时,会优先与其中一个接口的连接器进行数据传输。

同时,由于数据传输时并需要充电通道打开,因此充电优先级并不影响数据传输,例如第一接口120的充电优先级高于第二优先级,当第一接口120先插如连接器,并进行数据传输后,再通过第二接口130插入连接器进行充电,则此时仍按照第一接口120传输数据、第二接口130进行充电的方式运行。

通过该实现方式,可以实现通过第一接口120进行投屏,同时通过第二接口130进行充电的效果,进而能够实现保证智能设备在投屏时的续航能力。

还需要说明是,请参阅图4,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接口电路还包括第三协议开关200,第二协议开关190还用于在导通时传输DP信号,第三协议开关200分别与第二协议开关190、MCU110连接,第二协议开关190与第三协议开关200用于在同时导通时传输DP信号。第二接口130也能实现传输DP信号。即第二协议开关190为USB3.1信号/DP信号转换开关,且第三协议开关200为MIPI信号转DP信号开关,其能够将MCU110的MIPI信号转换为DP信号,进而实现在第二协议开关190与第三协议开关200导通时,DP信号能够正常传输。

通过该设置方式,使得第一接口120与第二接口130能实现DP信号的传输,进而可以实现更多功能,例如,分别通过第一接口120与第二接口130同时进行投屏。

综上,通过本申请提供接口电路,不仅能够实现充电通路切换,灵活实现充电协议和功率配置要求,而且能够利用第一控制器140、第二控制器150以及第一协议开关180、第二协议开关190等装置实现数据的传输,例如实现充电及投屏的功能,使智能设备能够长时间工作,满足用户需求;且还能够通过第一电压转换芯片1621与第二电压转换芯片1622实现OTG双通路或OTG单通路或单DP投屏的功能,例如读取U盘数据并进行投屏看电影等功能。

基于上述实现方式,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智能设备,该智能设备包括上述的接口电路,并且,该接口电路中的第一接口120与第二接口130同时布置于智能设备上。

综上所述,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接口电路与智能设备,该接口电路包括MCU、第一接口、第二接口、第一控制器、第二控制器以及电源电路,MCU分别与第一接口、第二接口、第一控制器、第二控制器以及电源电路连接,第一控制器与第一接口连接,第二控制器与第二接口连接,第一接口与第二接口均与电源电路连接,电源电路用于与一蓄电池连接,第一接口与第二接口均用于与连接器连接;其中,第一控制器用于获取第一接口的第一状态,并将第一状态传输至MCU;第二控制器用于获取第二接口的第二状态,并将第二状态传输至MCU;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均包括充电状态、数据传输状态以及悬空状态;MCU用于依据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进行数据传输和/或控制电源电路的工作状态,以使第一接口和/或第二接口运行。由于本申请提供的接口电路设置了第一接口与第二接口,并且通过第一控制器与第二控制器获取接口状态的方式,实现了通过第一接口和/或第二接口进行充电或数据传输的功能,使得智能设备的功能更加多样化。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申请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申请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它的具体形式实现本申请。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申请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申请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相关技术
  • 一种接口电路与智能设备
  • 接口电路、充电系统及智能设备
技术分类

06120112790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