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一种高压油膜电机及油液回收系统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1:16:08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机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高压油膜电机及油液回收系统。

背景技术

电机是指依据电磁感应定律实现电能转换或传递的一种电磁装置,它的主要作用是产生驱动转矩,作为用电器或各种机械的动力源,其种类繁多,同时也是应用广泛。

现有如授权公告号CN100431244C的中国专利所公开的一种动压轴承电机,它具有附加动压力产生装置,该动压轴承电机包括支撑单元,设置在电机轴的外表面,以及轴支架安装在电机轴之上。此外,在支撑单元的外表面上形成有产生动压力的槽。延伸部分设置在轴支架以与具有槽的支撑单元的外表面接触的方式支撑支撑单元。。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上述方案中的电机虽然通过附加动压力产生装置,从而使得电机轴能够在高速下稳定地旋转,减小了振动,但其依然采用的是较为传统的金属轴承转动结构驱动,转轴会与其他部件不断发生摩擦,从而造成了转轴的磨损,所以一般都会在轴承内加注润滑油对转轴进行润滑,从而减小转轴的摩擦力,而传统的润滑方式一般是直接在轴承内加注固定量的润滑油,待润滑油消耗至不足后再重新添加,但上述润滑方式导致转轴浸泡在润滑油液中,转轴与轴承接触面由于没有足够游隙,在转轴启动时会有较大的阻力,影响了电机的性能及效率的同时,也造成了润滑油液的浪费。

发明内容

为了提高电机使用寿命,提高电机性能,节省润滑油,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压油膜电机及油液回收系统。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压油膜电机,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高压油膜电机,包括内部中空的外壳,所述外壳内设置有转轴和套设在转轴两端的轴承,所述轴承与转轴同轴设置,所述轴承上开设有上进油道和下进油道,所述上进油道和下进油道均与转轴相通,每一所述上进油道远离转轴的一端设置有上进油槽,每一所述下进油道远离转轴的一端设置有下进油槽,所述上进油槽的开口处均设置有用于防止油液外漏的上隔板,所述下进油槽的开口处设置有用于防止油液外漏的下隔板,所述外壳上部开设有与上进油槽连通的上注油口,所述外壳下部开设有与下进油槽连通的下注油口,所述外壳的下部还设置有出油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电机开始使用时,向上注油口和下注油口内浇注润滑油液,润滑油液流入轴承上的上进油槽、下进油槽,上进油槽和下进油槽内的润滑油液通过上进油道和下进油道流动到转轴外侧壁上,从而对转轴起到润滑效果。本方案不在轴承内提前存储大量润滑油液,从而减小了转轴在启动时受到的阻力,使得启动更加方便;其次通过多个注油口、进油道使得转轴的两端始终浮在润滑油中,在电机工作时可以使得转轴与轴承之间始终有润滑油液进行润滑,使得转轴受到的摩擦阻力大大降低,从而提高了电机的性能,提升了加工效率。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进油道和下进油道均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上进油道、下进油道沿轴承圆周方向间隔均匀分布,且多个所述上进油道、下进油道分布在同一圆周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多个均与分布的上进油道和下进油道使得转轴的所有侧面都会接触到润滑油液,提高了润滑油液对转轴的润滑效果,从而减小了摩擦,提高了电机的性能。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进油道和下进油道数量相等且一一对应,相对的所述上进油道和下进油道关于转轴的轴心成对称设置。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进油道与上注油口之间设置有上导油管,所述上导油管一端与上注油口连通,另一端贯穿上隔板伸入上进油槽内,所述下进油道与下注油口之间设置有下导油管,所述下导油管一端与下注油口连通,另一端贯穿下隔板伸入下进油槽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借助上导油管和下导油管对流入电机内的润滑油液起到引导作用,减小了润滑油液泄漏进电机内部的可能,提高了润滑效果。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隔板上开设有供上导油管插入的上插口,所述上插口的口部设置有上密封环,所述上密封环套设在上导油管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密封环进一步提高了上隔板对上进油槽内的油液的隔离效果,减小了油液从上导油管与上隔板连接处的上插口内流出的可能,提高了密封性。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下隔板下开设有供下导油管插入的下插口,所述下插口的口部设置有下密封环,所述下密封环套设在下导油管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密封环进一步提高了下隔板对下进油槽内的油液的隔离效果,减小了油液从下导油管与下隔板连接处的下插口内流出的可能,提高了密封性。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油液回收系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油液回收系统,包括与上述出油口连通的回油管、设置在所述外壳侧边的中空的集油箱,所述回油管远离出油口的一端与集油箱的上部相连,所述集油箱内设置有滤液板,所述滤液板位于回油管与集油箱相连处的下方,所述滤液板周缘与集油箱内壁相接,所述滤液板将集油箱分隔成位于滤液板上方的待过滤腔和位于滤液板下方的已过滤腔,所述回油管与待过滤腔连通,所述集油箱的下方设置有用于排出已过滤油液的排液管,所述排液管伸出集油箱的一端设置有控制阀。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润滑油液从转轴上滴落后,经回油管流入集油箱的待过滤腔内,在经过滤液板的过滤后流入滤液板下方的已过滤腔,并储存在已过滤腔内,在需要注油时,在控制阀上连接注油管,然后打开控制阀,借助注油管向电机的上注油口、下注油口内注油,再次对转轴起到润滑效果。本系统起到了回收润滑油液再利用的作用,减小了润滑油液在出油口流出后在原地堆积造成污染的可能,起到了减少润滑油液浪费的效果。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集油箱设置有可打开的上盖。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集油箱的内底部倾斜设置,且倾斜方向朝向排液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集油箱的底部设置为倾斜面,使得已过滤腔中聚集的润滑油液能顺着倾斜面从排液管流出,减少润滑油液残留在集油箱内的可能。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集油箱下方设置有万向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万向轮使得集油箱可移动,可以根据电机的位置和回油管的长度调整集油箱的位置,使得集油箱的使用更加方便,提高了回收系统的适用性。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不在轴承内提前存储大量润滑油液,从而减小了转轴在启动时受到的阻力,使得启动更加方便;

2.通过注油口、进油道向转轴外侧注油,使得转轴的两端始终浮在润滑油中,在电机工作时可以使得转轴与轴承之间始终有润滑油液进行润滑,使得转轴受到的摩擦阻力大大降低,从而提高了电机的性能,提升了加工效率;

3.借助回油管、滤液板、注油管等部件起到了回收润滑油液再利用的作用,减小了润滑油液在出油口流出后在原地堆积造成污染的可能,起到了减少润滑油液浪费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电机的剖视图;

图2是图1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3是图1中B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4是集油箱的结构图;

图5是集油箱的去上盖结构示意图;

图6是集油箱的剖视图。

图中,1、外壳;11、上注油口;12、下注油口;13、出油口;14、上导油管;15、下导油管;2、轴承;21、上进油道;211、上进油槽;212、上隔板;213、上插口;214、上密封环;22、下进油道;221、下进油槽;222、下隔板;223、下插口;224、下密封环;3、转轴;4、回油管;5、集油箱;51、滤液板;52、待过滤腔;53、已过滤腔;54、上盖;6、排液管;7、控制阀;8、万向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为本发明公开的一种高压油膜电机,包括内部中空的外壳1,外壳1呈圆柱状,外壳1内部设置有转轴3,转轴3两端套设有轴承2,转轴3的外径小于轴承2的内径,外壳1、轴承2、转轴3均为同轴设置,外壳1的下部开设有出油口13。

参照图1和图2,外壳1上侧开设有上注油口11,上注油口11连通有上导油管14,轴承2上侧开设有上进油槽211,上导油管14远离上注油口11的一端伸入上进油槽211内。轴承2内还开设有与上进油槽211连通的上进油道21,上进油道21沿轴承2径向设置,上进油道21远离上进油槽211的一端与转轴3、轴承2之间的空隙连通。

参照图1和图2,上进油槽211的开口处设置有上隔板212,上分板上开设有供上导油管14插入的上插口213,上导油管14远离上注油口11的一端贯穿上插口213伸入上注油槽内,上插口213的口部设置有上密封环214,上密封环214套设在上导油管14上。上隔板212和上密封环214提高了对上进油槽211内的油液的隔离效果,减小了油液从上进油槽211内漏出的可能,提高了密封性。

参照图1和图3,外壳1下侧开设有下注油口12,上注油口11连通有下导油管15,轴承2下侧开设有下进油槽221,下导油管15远离下注油口12的一端伸入下进油槽221内。轴承2内还开设有与下进油槽221连通的下进油道22,下进油道22沿轴承2径向设置,下进油道22远离下进油槽221的一端与转轴3、轴承2之间的空隙连通。

参照图1和图3,下进油槽221的开口处设置有下隔板222,下分板上开设有供下导油管15插入的下插口223,下导油管15远离下注油口12的一端贯穿下插口223伸入下注油槽内,下插口223的口部设置有下密封环224,下密封环224套设在下导油管15上。下隔板222和下密封环224提高了对下进油槽221内的油液的隔离效果,减小了油液从下进油槽221内漏出的可能,提高了密封性。

上进油道21、下进油道22均设置有多个,上进油道21和下进油道22数量相等且每一上进油道21均有一个对应的下进油道22,相对应的上进油道21和下进油道22关于转轴3的轴心成对称设置。多个上进油道21、下进油道22沿轴承2圆周方向间隔均匀分布,且多个所述上进油道21、下进油道22分布在同一圆周上。多个均与分布的上进油道21和下进油道22使得转轴3的所有侧面都会接触到润滑油液,提高了润滑油液对转轴3的润滑效果,从而减小了摩擦,提高了电机的性能。

参照图4,为本发明公开的一种油液回收系统,包括与电机的出油口13连通的回油管4,回油管4远离出油口13的一端伸入一个中空的集油箱5内,集油箱5顶部设置有可打开的上盖54。

参照图5和图6,集油箱5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搭板,搭板上放置有滤液板51,滤液板51周缘与集油箱5内壁相抵,滤液板51将集油箱5分隔成位于滤液板51上方的待过滤腔52和位于滤液板51下方的已过滤腔53,回油管4与待过滤腔52连通。集油箱5的一侧壁上连接有排液管6,排液管6一端伸入集油箱5内与已过滤腔53连通,另一端伸出集油箱5外,排液管6伸出集油箱5的一端设置有控制阀7。

参照图6,集油箱5的内底部成倾斜设置,且倾斜方向朝向排液管6,倾斜的底面使得已过滤腔53中聚集的润滑油液能顺着倾斜面从排液管6流出,减少润滑油液残留在集油箱5内的可能。

参照图4,集油箱5的下方设置有带有自锁的万向轮8,万向轮8使得集油箱5可移动,可以根据电机的位置和回油管4的长度调整集油箱5的位置,使得集油箱5的使用更加方便,提高了回收系统的适用性。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在电机开始使用时,向上注油口11和下注油口12内浇注润滑油液,润滑油液流入轴承2上的上进油槽211、下进油槽221,上进油槽211和下进油槽221内的润滑油液通过上进油道21和下进油道22流动到转轴3外侧壁上,从而对转轴3起到润滑效果,当润滑油液从转轴3上滴落后,经回油管4流入集油箱5的待过滤腔52内,在经过滤液板51的过滤后流入滤液板51下方的已过滤腔53,并储存在已过滤腔53内,在需要注油时,打开控制阀7,借助注油管向电机的上注油口11、下注油口12内注油,再次对转轴3起到润滑效果。本方案不在轴承2内提前存储大量润滑油液,从而减小了转轴3在启动时受到的阻力,使得启动更加方便;其次通过多个注油口、进油道使得转轴3的两端始终浮在润滑油中,在电机工作时可以使得转轴3与轴承2之间始终有润滑油液进行润滑,使得转轴3受到的摩擦阻力大大降低,从而提高了电机的性能,提升了加工效率,并且对使用过后的润滑油液再次进行回收利用,减小了润滑油液在出油口13流出后在原地堆积造成污染的可能,起到了减少润滑油液浪费的效果。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发明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相关技术
  • 一种高压油膜电机及油液回收系统
  • 一种电机高压油膜浮动轴承
技术分类

06120112863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