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桥专利:专业的专利平台
掌桥专利
首页

用户关系构建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文献发布时间:2023-06-19 11:57:35


用户关系构建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互联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户关系构建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社交网络是指用户和用户之间的社交关系构成的网络拓扑结构,用户关系链实质上也是一种社交网络。在精准营销时代,用户关系链是最容易获取流量的入口。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用户依赖于即时通讯客户端建立好友关系,进行信息交互。而对于第三方程序而言,如果能够获取即时通讯客户端体系内的用户关系则有利于第三方程序的开发者进行有效的数据化运营。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户关系构建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以实现客户端以外的第三方平台能够获取到客户端所在体系内的用户关联关系,进而为第三方平台的数据化运营提供实现基础的有益效果。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本申请提供一种用户关系构建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在检测到对象的触发事件时,采集所述触发事件的事件信息;其中,所述对象链接至程序对应的展示界面,在所述对象为发送对象时,所述发送对象由第二客户端发送至第一客户端,在所述对象为接收对象时,所述接收对象由所述第一客户端发送至所述第二客户端;

将所述事件信息发送给服务器,以使所述服务器根据所述事件信息中的第一客户端标识和第二客户端标识构建用户关联关系。

本申请提供另一种用户关系构建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程序发送的事件信息;其中,所述事件信息由所述程序在检测到对象的触发事件时采集,所述对象链接至所述程序对应的展示界面,在所述对象为发送对象时,所述发送对象由所述第二客户端发送至第一客户端,在所述对象为接收对象时,所述接收对象由所述第一客户端发送至所述第二客户端;

从所述事件信息中解析出第一客户端标识和第二客户端标识;

根据所述第一客户端标识和所述第二客户端标识构建用户关联关系。

本申请提供又一种用户关系构建方法,应用于通过客户端进行分享的场景,所述场景中至少包括程序、第一客户端、第二客户端,以及所述程序对应的服务器,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程序响应于第一用户将对象分享到客户端的会话窗口中的分享操作,通过所述第一客户端将所述对象发送至所述第二客户端,所述对象链接至所述程序的展示界面;

所述程序在所述第一客户端将所述对象发送至所述第二客户端时,获取所述第一客户端对所述对象的第一触发事件;

所述程序在所述第一客户端将所述对象发送至所述第二客户端之后,获取所述第二客户端对所述对象的第二触发事件;

所述程序采集所述第一触发事件/第二触发事件的事件信息,将所述事件信息发送至服务器;

所述服务器从所述事件信息中解析出第一客户端标识和第二客户端标识;

根据所述第一客户端标识和所述第二客户端标识构建用户关联关系。

本申请提供一种用户关系构建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信息采集模块,用于在检测到对象的触发事件时,采集所述触发事件的事件信息;其中,所述对象链接至程序对应的展示界面,在所述对象为发送对象时,所述发送对象由第二客户端发送至第一客户端,在所述对象为接收对象时,所述接收对象由所述第一客户端发送至所述第二客户端;

信息发送模块,用于将所述事件信息发送给服务器,以使所述服务器根据所述事件信息中的第一客户端标识和第二客户端标识构建用户关联关系。

本申请提供另一种用户关系构建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信息接收模块,用于接收程序发送的事件信息;其中,所述事件信息由所述程序在检测到对象的触发事件时采集,所述对象链接至所述程序对应的展示界面,在所述对象为发送对象时,所述发送对象由所述第二客户端发送至第一客户端,在所述对象为接收对象时,所述接收对象由所述第一客户端发送至所述第二客户端;

第一信息解析模块,用于从所述事件信息中解析出第一客户端标识和第二客户端标识;

关系构建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客户端标识和所述第二客户端标识构建用户关联关系。

本申请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通信接口、存储器和通信总线,其中,处理器,通信接口,存储器通过通信总线完成相互间的通信;

存储器,用于存放计算机程序;

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上所存放的程序时,实现上述各种可选实现方式中提供的方法。

本申请提供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各种可选实现方式中提供的方法。

本申请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或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产品或计算机程序包括计算机指令,该计算机指令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电子设备的处理器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读取该计算机指令,处理器执行该计算机指令,使得该电子设备执行上述各种可选实现方式中提供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在通过客户端进行分享的场景中,通过程序在检测到对象的触发事件时,采集触发事件的事件信息,将事件信息发送给服务器,以使服务器根据事件信息中,产生分享关系的第一客户端和第二客户端各自的标识构建用户关联关系,实现了客户端以外的第三方平台能够获取到客户端所在体系内的用户关联关系,进而为第三方平台的数据化运营提供实现基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示出的一种用户关系构建方法的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示出的一种用户关系构建方法的实施流程示意图;

图3A为程序展示界面的一个示意图;

图3B为程序的分享界面的一个示意图;

图3C为第二客户端21展示界面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示出的另一种用户关系构建方法的实施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示出的一种用户关系构建装置的实施例框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示出的另一种用户关系构建装置的实施例框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示出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为便于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以下首先对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应用场景进行示例性说明。

如图1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示出的一种用户关系构建方法的应用场景示意图。图1所示应用场景为通过客户端进行分享的场景,至少包括:第一终端设备10、第二终端设备20、服务器30、用户40和用户50。其中,第一终端设备10上安装第一客户端11、程序12,第二终端设备20上安装第二客户端21、程序22。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客户端11和第二客户端21为相同类型的客户端,程序12和程序22为相同类型的程序。

终端设备可以是支持具有显示屏的各种电子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膝上型便携计算机、台式计算机、可穿戴设备等。客户端是指为用户提供即时通讯服务的应用程序,包括但不限于:微信、QQ、钉钉等。程序是指为用户提供本地服务的程序,本地服务包括但不限于:人机交互服务、本地数据采集服务、数据传输服务等,其可以是运行于独立进程的应用程序、嵌入于客户端中的独立于主页面的子应用程序(小程序)、运行于网络浏览器上的功能(又称WebApp)、嵌入于电子邮件中的小程序等。服务器30是指与程序对应的,为程序提供后台服务的后台服务器,后台服务包括但不限于:数据传输服务、数据加工服务等。

在图1所示应用场景中,用户40和用户50可分别通过第一客户端11和第二客户端21进行互动,这里,互动的形式包括但不限于:图文交流、语音交流、视频聊天等。针对其中的图文交流来说,第一客户端11和第二客户端21之间传输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用户输入的文字、图片、表情包、链接至第三方程序的展示界面的对象等。链接至第三方程序的展示界面的对象包括但不限于:第三方程序展示界面的链接地址、包含该链接地址的二维码、包含该二维码的图片等。

针对第一客户端11和第二客户端21之间传输上述所说的对象的场景,则可应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用户关系构建方法实现第三方程序能够采集到第一客户端11和第二客户端22各自对应的用户信息,并将采集到的信息上报给服务器30,以使服务器30构建出第一客户端11和第二客户端22各自对应的用户之间的关联关系,进而能够根据用户之间的关联关系进行数据化运营。

以下则结合附图以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用户关系构建方法进行说明。

如图2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示出的一种用户关系构建方法的实施流程示意图,作为一个实施例,该方法可应用于图1中所示例的程序12或22上,该方法具体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S201,程序在检测到对象的触发事件时,采集触发事件的事件信息,其中,在对象为发送对象时,发送对象由第二客户端发送至第一客户端,在对象为接收对象时,接收对象由第一客户端发送至第二客户端。

基于图1所示应用场景,在一个例子中,第二客户端21可向第一客户端11发送上述对象,在另一个例子中,第一客户端11可向第二客户端21发送上述对象。以下则分别对该两个例子中,检测到对象的触发事件,采集触发事件的事件信息进行说明:

首先,以第二客户端21向第一客户端11发送上述对象(为描述方便,以下称为发送对象)为例进行说明:

如图3A所示,用户可触发程序22展示界面上的分享按钮,程序22在检测到分享按钮被触发时,可进一步展示如图3B所示的分享界面,图3B所示分享界面中包括多种分享方式对应的图标(以下简称分享方式图标),这里,分享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以聊天方式(包括单聊、群聊)分享、通过网络社交空间(比如朋友圈、QQ空间)分享等。之后,可由用户触发其中一个分享方式图标。

程序22在检测到分享方式图标被触发时,可生成链接至当前展示界面的发送对象,并通过第二客户端21提供的接口启动第二客户端21,如图3C所示,为第二客户端21展示界面的示意图,图3C所示的展示界面中包括多个会话窗口。之后,用户可选择其中一个或多个会话窗口,比如选择第一客户端11对应的会话窗口。第二客户端21响应于用户对会话窗口的选择操作,将上述生成的,链接至程序展示界面的发送对象发送至第一客户端11,至此则实现了程序响应于用户将链接至程序展示界面的发送对象分享到客户端的会话窗口中的分享操作,通过第二客户端21将该发送对象发送至第一客户端11。这里,会话窗口可包括群聊的会话窗口、单聊的会话窗口,可以理解的是,若用户选择的是群聊的会话窗口,则第二客户端21将对象发送至该群聊包括的每一群成员对应的客户端。

继续来说,第一客户端11在接收到该发送对象后,可在第一客户端11同第二客户端21的会话窗口中展示该发送对象,并生成用于指示接收到新信息的提醒消息。之后,可由用户基于该提醒消息查看会话窗口中展示的发送对象,并触发该发送对象。这里,当发送对象为链接地址时,用户触发发送对象是指用户点击发送对象;当发送对象为二维码时,用户触发发送对象是指用户通过终端设备扫描该二维码以对该二维码进行识别;当发送对象为包含二维码的图片时,用户触发发送对象是指用户长按图片并选择对该图片中的二维码进行识别。第一客户端11检测到该发送对象被触发时,可通过程序12提供的接口启动程序12,至此,程序12启动并展示上述发送对象链接至的展示界面。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程序响应于用户将链接至程序展示界面的对象分享到客户端的会话窗口中的分享操作,通过第二客户端21将发送对象发送至第一客户端11的同时,将检测到第二客户端21对该发送对象的第一触发事件,这里,第一触发事件可以指发送事件。

程序在通过第二客户端21将发送对象发送至第一客户端11之后,用户通过第一客户端11触发该发送对象时,将检测到第一客户端11对该发送对象的第二触发事件,这里,第二触发事件可以指对象所链接至的展示界面的曝光事件。

其次,以第一客户端11向第二客户端21发送上述对象(为描述方便,以下称为接收对象)为例进行说明:

在该例子中,用户可触发程序12展示界面上的分享按钮,程序12在检测到分享按钮被触发时,可进一步展示如图3B所示的分享界面,之后,由用户触发分享界面上的分享方式图标。程序12在检测到分享方式图标被触发时,生成链接至当前展示界面的接收对象,并通过第一客户端11提供的接口启动第一客户端11。之后,由用户在第一客户端11展示界面的多个会话窗口中选择其中一个或多个会话窗口,比如选择第二客户端21对应的会话窗口。第一客户端11响应于用户对会话窗口的选择操作,将上述生成的,链接至程序展示界面的接收对象发送至第二客户端21,至此则实现了程序响应于用户将链接至程序展示界面的接收对象分享到客户端的会话窗口中的分享操作,通过第一客户端11将该接收对象发送至第二客户端21。

继续来说,第二客户端21在接收到该接收对象后,可在第二客户端21同第一客户端11的会话窗口中展示该接收对象,并生成用于指示接收到新信息的提醒消息。之后,由用户基于该提醒消息查看会话窗口中展示的接收对象,并触发该接收对象。第二客户端21检测到该接收对象被触发时,可通过程序22提供的接口启动程序22,至此,程序22启动并展示上述接收对象链接至的展示界面。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程序响应于用户将链接至程序展示界面的对象分享到客户端的会话窗口中的分享操作,通过第一客户端11将接收对象发送至第二客户端21的同时,将检测到第一客户端11对该接收对象的第一触发事件。

程序在通过第一客户端11将接收对象发送至第二客户端21之后,用户通过第二客户端21触发该接收对象时,将检测到第二客户端21对该接收对象的第二触发事件。

以上,对程序对第一触发事件和第二触发事件的检测过程进行了说明,下面则说明程序具体是如何检测到第一触发事件和第二触发事件的:

在应用中,可通过埋点技术,在程序中的分享界面上进行埋点,以检测用户对分享界面的分享行为、访问行为(这里所说的访问是指用户通过其他用户分享的,链接至该分享界面的对象对分享界面进行的访问)。如此,当用户进行分享操作,通过第一客户端11将链接至程序展示界面的对象发送至第二客户端21时,或者通过第二客户端21将链接至程序展示界面的对象发送至第一客户端11时,将触发埋点事件,从而程序检测到埋点事件,这里,埋点事件是指第一触发事件。

相应的,当用户对第一客户端11或第二客户端12的会话窗口中展示的对象进行触发操作,程序展示界面被打开时,将触发埋点事件,从而程序检测到埋点事件,这里,埋点事件是指第二触发事件。

由此可见,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当程序对应的展示界面曝光时,程序就将检测到对象的触发事件,并通过前端全埋点组件采集触发事件的事件信息,通过该种处理可实现最大化地收集用户关联关系,避免出现因业务活动结束或者异常等原因而导致用户无法参加业务活动,从而造成用户关联关系被遗漏的问题。举例来说,当业务活动为抢红包时,若红包已被抢完,则用户无法参加该业务活动;当业务活动为拼团购时,若拼团已满,则用户无法参加该业务活动。

进一步的,作为一个实施例,在实践中,将程序中所有的分享界面使用统一的前端组件,按照统一的数据协议接入程序的前端数据上报平台,如此可实现任一分享界面上的埋点被触发时,程序都能够按照统一的数据协议采集埋点事件,也即触发事件的事件信息,从而实现不同分享界面对应的事件信息具有相同的格式、相同的字段,这便于服务器对事件信息进行解析,进而能够避免由于各业务活动对应的事件信息不一致而导致服务器遗漏信息,进而导致遗漏用户关联关系。可选的,事件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字段:第一客户端标识、第二客户端标识、分享方式、分享时间(包括发送时间、曝光时间)、业务活动类型、业务活动标识等。

S202、程序将事件信息发送给服务器,以使服务器根据事件信息中的第一客户端标识和第二客户端标识构建用户关联关系。

在实践中,上述前端数据上报平台可将事件信息发送给程序中的日志处理服务,之后,日志处理服务通过Kafka(一种高吞吐量的分布式发布订阅消息系统)将事件信息发送给服务器,以使服务根据事件信息中的第一客户端标识和第二客户端标识构建用户关联关系。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在通过客户端进行分享的场景中,通过程序在检测到对象的触发事件时,采集触发事件的事件信息,将事件信息发送给服务器,以使服务器根据事件信息中,产生分享关系的第一客户端和第二客户端各自的标识构建用户关联关系,实现了客户端以外的第三方平台能够获取到客户端所在体系内的用户关联关系,进而为第三方平台的数据化运营提供实现基础。

如图4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示出的另一种用户关系构建方法的实施流程示意图,作为一个实施例,该方法可应用于图1中所示例的服务器30上,该方法具体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S401、服务器接收程序发送的事件信息。

由图2所示流程可见,事件信息由程序在检测到对象的触发事件时采集,至于程序是如何在检测到对象的触发事件时采集事件信息的,参见图2所示流程中的描述,这里不再赘述。

此外,作为一个实施例,服务器在接收到程序发送的事件信息之后,可对事件信息进行数据清洗,以过滤掉无效数据、不完整数据等,从而避免无效数据、不完整数据对后续用户关联关系的构建造成干扰。

其中,无效数据是指:事件信息中的第一客户端标识和第二客户端标识相同,具体的,在应用中,用户通过本端的客户端将对象发送至对端的客户端之后,用户也可在本端的客户端会话窗口中触发该对象,此时,程序采集到的事件信息中,第一客户端标识和第二客户端标识是相同的。

不完整数据是指:事件信息中缺少关键字段,比如缺少客户端标识、业务活动标识等。

作为一个实施例,服务器在接收到程序发送的事件信息之后,还可对事件信息进行鉴权,以确定该事件信息是否来自于合法的程序,以防止非法程序利用非法工具向服务器发送脏数据,造成服务器压力,并导致服务器最终构建的用户关联关系中引入关系链脏数据。

S402、服务器从事件信息中解析出第一客户端标识和第二客户端标识。

S403、服务器根据第一客户端标识和第二客户端标识构建用户关联关系。

作为一个实施例,服务器可根据每一条事件信息中的第一客户端标识和第二客户端标识构建一条用户关联关系。

作为另一个实施例,服务器还可根据多条事件信息中的第一客户端标识和第二客户端标识构建用户关联关系网,该用户关联关系网中包括多条用户关联关系链,每一关系链上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客户端标识。在该实施例中,作为一个可选的实现方式,服务器可将所有业务活动中产生的用户关联关系构建为统一的用户关联关系网。作为另一个可选的实现方式,服务器还可针对不同的业务活动,分别构建用户关联关系网。

在服务器针对不同的业务活动,分别构建用户关联关系网的情况下,在实践中,作为一种示例性应用,服务器可向频繁出现在某一业务活动对应的用户关联关系链中的用户,推荐该业务活动对应的产品。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在通过客户端进行分享的场景中,通过程序在检测到对象的触发事件时,采集触发事件的事件信息,将事件信息发送给服务器,以使服务器根据事件信息中,产生分享关系的第一客户端和第二客户端各自的标识构建用户关联关系,实现了客户端以外的第三方平台能够获取到客户端所在体系内的用户关联关系,进而为第三方平台的数据化运营提供实现基础。

此外,作为一个实施例,在触发事件为第二触发事件的情况下,服务器还可针对根据第二触发事件的事件信息构建的每一用户关联关系,确定该用户关联关系的关联值,以根据关联值执行预设业务操作,这里,预设业务操作包括但不限于:推荐操作、风控操作等。

具体的,作为一个可选的实现方式,服务器可从事件信息中解析出对象的发送方式,根据该发送方式被设置的预设权重值,以及预设的关联值计算规则确定用户关联关系的关联值。

在一个例子中,预设的关联值计算规则如下:

1、相同的好友,在同一活动中,以单聊(私密状态)形成产生的关联关系计100分(也即单聊方式被设置的预设权重值为100),以非单聊(特定人群共享状态,包括群聊、网络社交空间等)形式产生的关联关系计10分(也即非单聊方式被设置的预设权重值为10),重复分享的每次计1分。

2、同一个活动中,如果有多次单聊分享和非单聊分享的,只有一个单聊按100分计,其余按1分计。

3、同一活动中,如果有多次非单聊分享的,只有一个按照10分计算,其余按1分计。

在该例子中,确定用户关联关系的关联值具体包括:

确定对象的发送方式以及发送次数;

若发送方式为第一发送方式且发送次数为1,根据第一发送方式被设置的预设权重值以及预设的关联值计算规则确定用户关联关系的关联值;其中,第一发送方式的状态为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被设置的预设权重值不同;第一状态为私密状态,第二状态为特定人群共享状态;

若发送方式为第一发送方式且发送次数大于1,确定第一状态为私密状态对应的预设权重值,以及确定除该第一状态为私密状态之外的发送次数,根据预设权重值和发送次数确定用户关联关系的关联值;

若发送方式为第一发送方式、发送次数大于1,且包含不为第一状态的第一发送方式,则确定第一状态为特定人群共享状态对应的预设权重值,以及确定除该第一状态为特定人群共享之外的发送次数,根据预设权重值和发送次数确定用户关联关系的关联值;

基于第一客户端用户与第二客户端用户的所有关联值之和,确定最终的关联值。

举例来说,在步数王者活动中,用户A通过单聊的形式成功向用户B分享了2次,通过群聊的形式成功向用户B分享了3次;用户B通过单聊的形式成功向用户A分享了1次,通过群聊的形式成功向用户A分享了3次,那么,在步数王者活动中,用户A和用户B建立的用户关联关系的关联值为:108(一个单聊100+其余分享次数8)。这里所说的成功分享是指:被分享方,也即接收方点开了分享链接。

在抢红包活动中,用户A通过群聊的形式向用户B分享了3次;用户B通过单聊的形式向用户A分享了1次,但是用户A没有点开分享链接,即这1次分享没有发生分享关系,那么,在抢红包活动中,用户A和用户B建立的用户关联关系的关联值为:12(一个群聊10+其余分享次数2)。

假设用户A和用户B只同时参加了上述两个活动,那么,用户A和用户B建立的用户关联关系的关联值为120(108+12)。

进一步的,作为一个实施例,服务器可比较用户关联关系对应的关联值和预设的关联值阈值,若比较得出关联值小于关联值阈值,则意味着该用户关联关系的准确度较低,此时可删除该用户关联关系;反之,若比较得出关联值大于等于关联值阈值,则意味着该用户关联关系的准确度较高,此时服务器可保留该用户关联关系。

此外,作为一个实施例,服务器还可向用户展示构建的用户关联关系以及关联值,以供用户进行数据化运营。进一步的,服务器还可基于用户操作,向用户展示某一客户端具体的分享行为,比如,展示某一客户端在2018年9月19日16点59分06秒,作为分享者,通过非单聊的形式,向被分享者分享了车险分享赢现金活动;在2018年8月01日17点05分21秒,作为接收者,也即被分享者,通过非单聊形式接受了分享者分享的新步数王者助力活动。

此外,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服务器还可获取第一客户端标识在程序中对应的第一用户信息,以及获取第二客户端标识在程序中对应的第二用户信息,构建第一用户信息和第二用户信息之间的用户关联关系,其中第一用户信息和第二用户信息是指用户在第三方程序中的用户信息。通过构建第一用户信息和第二用户信息之间的用户关联关系,可实现在第三方程序对应的服务器,也即服务平台中将用户关联关系落地。

在一示例中,以应用于推荐场景为例,程序在检测到对象的触发事件时,采集触发事件的事件信息,将事件信息发送给服务器,其中,事件信息可包括但不限于:客户端标识以及客户端标识对应的活动标识。服务器接收到该事件信息后,若确定该事件信息对应的触发事件为第二触发事件,从事件信息中解析出对象的发送方式,根据发送方式被设置的预设权重值、预设的关联值计算规则确定第一客户端标识和第二客户端标识的关联值,进而服务器根据第一客户端标识和第二客户端标识的关联值构建用户关联关系。

进一步的,服务器还确定活动标识对应的任务推荐模块,并确定第一客户端标识与每一第二客户端标识对应的关联值;其中,活动标识与任务推荐模块具有对应关系,例如,意外险活动对应意外险产品,医疗信息对应医疗险产品。

之后,服务器确定关联值大于预设的关联值阈值的客户端,并发送任务推荐模块。例如,活动标识为意外险活动,对应的任务推荐模块为意外险产品,确定第一客户端与每一第二客户端之间的关联值,当关联值大于预设的关联值阈值,将意外险产品推荐给关联值大于预设的关联值阈值的客户端,以在客户端展示意外险。此处通过预设的关联阈值,以使得推荐任务推荐模块时,推送给粘性高的用户,提高推荐的精准度。

在另一示例中,基于第一客户端标识和第二客户端标识之间的用户关联关系,统计每一客户端标识对应的产品交易数据,基于所有产品交易数据确定交易量为最高的目标业务推荐模块,将目标业务模块推荐给未交易目标业务模块的第二客户端。

例如,得到第一客户端标识和第二客户端标识之间的用户关联关系后,确定该用户链上每一客户端标识对应的产品交易数据,基于所有产品交易数据确定交易量为最高的目标业务推荐模块,如大部分用户都交易的产品是意外险,将意外险模块推荐给未交易意外险的第二客户端。可以理解地,此处不一定获取交易量为最高的,还可以是交易量为前n位的,如包括意外险和医疗险,如第一客户端交易了意外险,但未交易医疗险,因此将医疗险推荐给第一客户端;而第二客户端交易了医疗险,而未交易意外险,因此将意外险推荐给第二客户端,若某一客户端意外险和医疗险均有交易,则不做推荐。

再例如:以应用于风控场景,提升保险行业里最重要的风控能力为例,可通过高风险用户的关系链找出更多其他风险用户,对这些用户进行产品交易准入或活动防刷控制,控制企业成本和避免损失。其中,以活动防刷为例,由于存在羊毛群和羊毛党现象,因此对于命中活动防刷的风险用户关系链条上的其他关系用户,大概率也是有活动防刷风险,这就可以通过本申请实施例构建的用户关联关系找出更多这类风险用户。

以第三方程序为嵌入微信客户端中的小程序为例,在应用中,可通过GetSession方法获取用户所登录的微信客户端的客户端标识,也即上述好友昵称,之后,在指定存储介质中查找与该客户端标识对应的用户信息,若查找到与该客户端标识对应的用户信息,则意味着成功获取客户端标识在程序中对应的用户信息,若未查找到与该客户端标识对应的用户信息,则可生成用户信息,并将生成的用户信息与该客户端标识进行绑定,也即建立该生成的用户信息与该客户端标识之间的对应关系,并存入上述指定存储介质,如此后续则可在指定存储介质中查找到与该客户端标识对应的用户信息。

与上述图2所示用户关系构建方法实施例相对应,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用户关系构建装置,如图5所示,该装置可以包括:

信息采集模块51,用于在检测到对象的触发事件时,采集所述触发事件的事件信息;其中,所述对象链接至程序对应的展示界面,在所述对象为发送对象时,所述发送对象由第二客户端发送至第一客户端,在所述对象为接收对象时,所述接收对象由所述第一客户端发送至所述第二客户端;

信息发送模块52,用于将所述事件信息发送给服务器,以使所述服务器根据所述事件信息中的第一客户端标识和第二客户端标识构建用户关联关系。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在所述对象为发送对象时,信息采集模块51,具体用于:

检测到所述第二客户端对所述发送对象的第一触发事件;或者,

检测到所述第一客户端对所述发送对象的第二触发事件。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在所述对象为接收对象时,所述信息采集模块51,具体用于:

检测到所述第二客户端对所述接收对象的第二触发事件;或者,

检测到所述第一客户端对所述接收对象的第一触发事件。

与上述图4所示用户关系构建方法实施例相对应,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用户关系构建装置,如图6所示,该装置可以包括:

信息接收模块61,用于接收程序发送的事件信息;其中,所述事件信息由所述程序在检测到对象的触发事件时采集,所述对象链接至所述程序对应的展示界面,在所述对象为发送对象时,所述发送对象由所述第二客户端发送至第一客户端,在所述对象为接收对象时,所述接收对象由所述第一客户端发送至所述第二客户端;

第一信息解析模块62,用于从所述事件信息中解析出第一客户端标识和第二客户端标识;

关系构建模块63,用于根据所述第一客户端标识和所述第二客户端标识构建用户关联关系。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在所述对象为发送对象时,所述信息接收模块61,具体用于:

接收所述程序发送的,所述第二客户端对所述发送对象的第一触发事件的事件信息;或者,

接收所述程序发送的,所述第一客户端对所述发送对象的第二触发事件的事件信息。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在所述对象为接收对象时,所述信息接收模块61,具体用于:

接收所述程序发送的,所述第二客户端对所述接收对象的第二触发事件的事件信息;或者,

接收所述程序发送的,所述第一客户端对所述接收对象的第一触发事件的事件信息。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图6未示出):

第二信息解析模块,用于从所述事件信息中解析出所述对象的发送方式;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发送方式被设置的预设权重值,以及预设的关联值计算规则确定所述用户关联关系的关联值,以根据所述关联值执行预设业务操作。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装置还包括(图6未示出):

信息转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第一客户端标识在所述程序中对应的第一用户信息,以及获取所述第二客户端标识在所述程序中对应的第二用户信息;

所述关系构建模块63,还用于构建所述第一用户信息和所述第二用户信息之间的用户关联关系。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如图7所示,包括处理器701、通信接口702、存储器703和通信总线704,其中,处理器701,通信接口702,存储器703通过通信总线704完成相互间的通信,

存储器703,用于存放计算机程序;

处理器701,用于执行存储器703上所存放的程序时,实现如下步骤:

在检测到对象的触发事件时,采集所述触发事件的事件信息;其中,所述对象链接至程序对应的展示界面,在所述对象为发送对象时,所述发送对象由第二客户端发送至第一客户端,在所述对象为接收对象时,所述接收对象由所述第一客户端发送至所述第二客户端;

将所述事件信息发送给服务器,以使所述服务器根据所述事件信息中的第一客户端标识和第二客户端标识构建用户关联关系。

或者,接收程序发送的事件信息;其中,所述事件信息由所述程序在检测到对象的触发事件时采集,所述对象链接至所述程序对应的展示界面,在所述对象为发送对象时,所述发送对象由所述第二客户端发送至第一客户端,在所述对象为接收对象时,所述接收对象由所述第一客户端发送至所述第二客户端;

从所述事件信息中解析出第一客户端标识和第二客户端标识;

根据所述第一客户端标识和所述第二客户端标识构建用户关联关系。

上述服务器提到的通信总线可以是外设部件互连标准(Peripheral ComponentInterconnect,简称PCI)总线或扩展工业标准结构(Extended Industry StandardArchitecture,简称EISA)总线等。该通信总线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通信接口用于上述服务器与其他设备之间的通信。

存储器可以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RAM),也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 memory),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可选的,存储器还可以是至少一个位于远离前述处理器的存储装置。

上述的处理器可以是通用处理器,包括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简称CPU)、网络处理器(Network Processor,简称NP)等;还可以是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简称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Integrated Circuit,简称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简称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者晶体管逻辑器件、分立硬件组件。

在本申请提供的又一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存储介质,该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实施例中任一所述的用户关系构建方法。

在本申请提供的又一实施例中,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或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产品或计算机程序包括计算机指令,该计算机指令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电子设备的处理器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读取该计算机指令,处理器执行该计算机指令,使得该电子设备执行上述实施例中任一所述的用户关系构建方法。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存储介质向另一个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含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光介质(例如,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SSD))等。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相关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系统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方法实施例,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相关技术
  • 用户关系构建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用户关系链的构建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技术分类

06120113116898